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604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XX1#楼施工测量 系 部 建筑工程系 专 业 建筑施工技术 班 级 12606班 学生姓名 王可嘉 学 号 _201260600933_ 指导教师 夏老师 日 期 2015 年 5 月 27 日XX1#楼体施工测量【摘要】本文介绍了楼体施工测绘的方法,测绘的实施主要是结合实际从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实测计算和利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碎部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平面图测绘中的运用,以及CAD成图的实施方案;最终得到楼梯施工图形。平面图测绘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平面图的测绘,掌握测量的三个基本因素:角度测量、

2、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的施测及计算方法,并通过测量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的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关键词】平面图测绘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高程测量 目录1.工程概况32.编制依据33.测量前的准备4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55.施工控制网的建立86.建筑轴线测设147.建筑定位和放线测量158.建筑的基础施工测量189.工程细部测量21 10.沉降观测. 28 11.设计总结.3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由XX市XX建筑勘察设计公司设计,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造。本工程位于X县XX南路北侧,其建筑总面积为61722平方米,该建筑地上7层,建筑结构形式为砌体结构,建筑高度为20.1

3、500米。地区地质情况,本工程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形式为条形基础。基础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坑,并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室外设计标高,再进行施工上部结构,回填系数不得小于0.94,灰土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工程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2.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3.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4.建设工程

4、监理规程(DBJ 01-41-2002);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 设计图纸。3.测量前的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熟悉图纸总平面图-建筑总体位置定位的依据。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详细图-施工放线的依据。立面图、剖面图-高程测设的依据。X X 1#单元楼平面图2.控制点的复核平面基准点的复核: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

5、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允许误差应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一级导线网的规定。(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小于1/30000,测角中误差5,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mm ,水准测量往返测闭合差限值为4 ,N 为水准测量测站数)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采用DS3水准仪,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定位基准线的复核: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130000。

6、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确定成果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3.施工场地整理平整和整理施工场地,以便进行测设工作。4.制定测设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图设计草图。5.仪器和工具对测设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核。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高层建筑设计及施工规程测绘出版社控制测量学、建筑施工手册制定本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1、建筑工程施

7、工测量基本要求 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本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规模大,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高,工程质量要求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高层建筑施工规程等相应规定,结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应规定制定本工程的工程施工测量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分级布网的原则布设场区施工控制网、建筑物控制网作为建筑定位放线的施工控制,以下根据规范规定建筑允许偏差(建筑限差)作为起算数据推算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1.1.建筑物定位限差与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是根据场区面积大小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并结合工程测量经验来确定,结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

8、91)相应规定,本工程建筑定位允许偏差取2cm 为宜,建筑物定位点位中误差为10mm,根据工程测量误差理论与误差分配要求可以推算出本工程场区控制网的精度为:测角中误差2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 mm1.2.结构构件施工允许偏差与建筑物控制网精度 本工程主要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柱、剪力墙、定位要求最高,其相对建筑轴线的允许偏差为5 mm,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建筑屋主要轴线作为起算数据推算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为:控制线中误差1.8 mm测距相对中误差1.8 /80005=1/9938(取用1/10000)测角中误差1.8 /(80005)2

9、06265=20.8 (取用20)高层建筑施工规程规定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轴线间距30-50m 并组成封闭图形,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闭合精度不低于20,证明本工程的建筑物控制网精度是符合本工程实际和规范规定,是科学合理的。1.3.标高测设与高程控制网精度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层高允许偏差5 mm,全高允许偏差30 mm,以此作为起算数据推算高程测量允许偏差:层高允许偏差3mm,全高允许偏差20 mm,场区高程控制网精度取用三等水准测量精度。1.4.竖向投测与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建筑高度20.1500m,层间竖向允许偏差5 mm,全高允许偏差H/1000,以此作为起

10、算数据推算本工程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为:层间竖向测量允许偏差3 mm,全高允许偏差H/1000 且20mm。2.施工测量仪器与工具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指标数量用途备注1水准仪Ds33mm2标高测量良好2经纬仪DJ2水平2垂41测量放线良好3全站仪SET211误差 21控制测量良好4铅直仪5 5mm/100m1轴线竖传递良好5放线钢尺50 m/5 m2/4放线良好6吊线锤1Kg4放线良好7尺垫2个水准测量8铁锤、油漆、排笔、钢钉、墨斗、等配合工具根据需要配备放线良好9计算器5测量计算良好5.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一

11、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便于设讨和施工放样。1.建筑方格网(1)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是否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的。 (2)方格网布置时,是否已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然后,重点测设复核

12、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因此,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最后,详细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在主轴线测定以后,监理工程师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方法: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角点,以上述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图中细部格网点,如116各点,均可用直线内分法标定,而4、6、11、13各点又可用方向线交会法根据已定点加密。当测区范围较大时,也可直接采用GPS、

13、RTK法放样方格点。 如果建筑区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则必须用归化法来建立方格网。 首先按以上方法放样各方格点。为了求得一大批方格点的精确坐标,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控制测量方法即静态GPS、三角、导线、交会等法,也可以联合应用几种方法来测量,然后通过严密平差精确计算出各点的实际坐标。 将各点的实际坐标和设计坐标比较,求得各方格点的归化量。从而把各方格点归化到设计位置。首级控制网不一定要具有方格的形状,完全可以用导线、导线网、边角网和GPS网等灵活的形式建立。这样首级网中点数不多,点位可以较自由地选择在便于保存并便于使用的地点。随着施工的进展用这首级网逐步放样出测区的主要轴线,然后从测区主轴线

14、出发建立所需精度的建筑矩形控制网或其它形式的控制网。2.平面控制网2.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等形式。2.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2.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2.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

15、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首先,通过两个坐标基准点(编号为A1、A2), 引测到现场四个坐标点。其次,以坐标基准点A1、A2为导线起始边,并和各引测点K1、K2、K3、K4、K5、K6点连成一闭合导

16、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各控制点角度、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通过坐标基准点A1、A2的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点位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平面控制图。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交“控制网设置记录”以及“工程定位(竣工)测量记录”。控制网如下所示3.高程控制网工程施工期间,对于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亦有明确的要求:(1)在精度上应能满足工程施工中高程放样的要求,以及施工期间建筑物基础下沉的监测要求;(2)在密度上,则应以保证施工方便为准。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建筑场地上的高程控制网一般分两级布设。首级为II

17、I等水准网,控制整个建筑场地。在建筑区一般相距400m左右应埋设一点。点位应选在距离厂房或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等)25m以外,距离震动影响范围不小于5m,距离回填土边界线不小于15m。第二级高程控制是在III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加密IV等水准网。控制建筑场地的高程网应与国家II等水准点进行联测,作为高程起算的依据。III等水准网应整体建立,IV等水准网可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分区加密。 所有高程控制网点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监视其是否变动。为此,在建筑场地上还应建立深埋式的水准基准点组,其点数不应少于3个。点间的距离宜在100200m之间,其间的高差应以II等水准测定,并进行复测和稳定性检验。 施工

18、控制网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时,必须事先自己制定套完整的审查,测设复核的程序,不能简单沿用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并及时纠正。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严格对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范要求。6.建筑轴线测设 对于建筑施工测量,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一股应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

19、轴线和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二种方法。 (1)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审查核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政府规划部门的批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数据、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据的准确性。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制桩,以便在开挖基槽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 (2)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的建筑物轴线:检查核实设计总平面图上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已有建筑位置的关系,及坐标数据的准确性。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长直线性、直角坐标法、平行线法来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监理工程师

20、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测设时,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2000)。 本工程依据规划部门制定的道路红线为依据测设建筑轴线,测设结果如下图。7.建筑定位和放线测量1.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方法有三种: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有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或导线时使用。根据已有建筑物定位-无控制网时使用。根据规划街道红线进行建筑定位-靠近城市道路的建筑设计位置应以城市规划道路的红线为依据。2.建筑物的放线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点桩(角桩),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或称中心桩),然后,根据交点桩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2.1在外墙轴线周边上测设中

21、心桩2.2恢复轴线位置的方法由于在开挖基槽时,角桩和中心桩要被挖掉,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外安全的地点,并做好标志。其方法有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两种形式。2.2.1设置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基槽外,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作为开槽后,各施工恢复轴线的依据。轴线控制桩一般设置在基槽外2-4m处,打下木桩,桩顶钉上木钉,准确标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如附近有建筑物,亦可把轴线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漆作出标记,以代替轴线控制桩。 2.2.2设置龙门板在小型民用建筑施工中,常将各轴线引测到基槽外的水平木板上。水平木板称为龙门板,固定龙门板的木桩称为龙门桩。设置步

22、骤如下:(1)在建筑物四角与隔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界线以外1.52m处,设置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龙门桩的外侧面应与基槽平行。(2)根据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在每个龙门桩外侧,测设出该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高程线(即0标高线),并作出标志。(3)沿龙门桩上0标高线钉设龙门板,这样龙门板顶面的高程就同在0的水平面上。然后,用水准仪校核龙门板的高程,如有差错应及时纠正,其允许误差为5mm。4)在N点安置经纬仪,瞄准P点,沿视线方向在龙门板上定出一点,用小钉作标志,纵转望远镜在N点的龙门板上也钉一个小钉。用同样的方法,将各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所钉之小钉称为轴线钉。轴线钉定位误差应小于5mm。

23、(5)用钢尺沿龙门板的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其误差不超过1:2 000。检查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边线、基础边线、基础开挖边线等标定在龙门板上。8.建筑的基础施工测量1.基槽抄平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测设,又称抄平。1.1设置水平桩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快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应用水准仪根据地面上0.000m点,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小木桩。1.2水平桩的测设方法如图所示,槽底设计标高为1.700m,欲测设比槽底设计标高高0.500m的水平桩,测设方法如下:在地面适当地方安置水准仪,在0标高线位置上立水准尺,读取后视读数为1.318m。计算测设水平桩的应读前视读数b应。在槽内一侧立水准尺,并

24、上下移动,直至水准仪视线读数为2.518m时,沿水准尺尺底在槽壁打入一小木桩。2.垫层中线的投测基础垫层打好后,根据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的轴线钉,用经纬仪或用拉绳挂锤球的方法,把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如图所示,并用墨线弹出墙中心线和基础边线,作为砌筑基础的依据。由于整个墙身砌筑均以此线为准,这是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环节,所以要严格校核后方可进行砌筑施工。3.基础墙标高的控制房屋基础墙是指0.000m以下的砖墙,它的高度是用基础皮数杆来控制的。(1)基础皮数杆是一根木制的杆子。如图所示,在杆上事先按照设计尺寸,将砖、灰缝厚度画出线条,并标明0.000m和防潮层的标高位置。(2)立皮数杆时,先在立杆处

25、打一木桩,用水准仪在木桩侧面定出一条高于垫层某一数值(如100mm)的水平线,然后将皮数杆上标高相同的一条线与木桩上的水平线对齐,并用大铁钉把皮数杆与木桩钉在一起,作为基础墙的标高依据。建筑基础平面图9.工程细部测量大模板施工技术与组合钢模施工技术有所不同。组合钢模施工常常采用墙、柱、梁、板一次成型浇筑;大模板施工其工艺特点是墙、柱与梁、板必须分开浇筑。所以,各工序的放样方式有所不同。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轴线控制点从预留洞口用激光铅垂仪引测到各楼层上,然后用全站仪(或用经纬仪测角配合钢尺量距)对每次传导的各控制点进行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此种

26、方法叫天顶准直法。天顶方向是指测站点正上方、铅直指向天空的方向。天顶准直法就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故也叫仰视法。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有以下五种: (1) 配有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2) 激光经纬仪(3) 激光铅直仪(4) 自动天顶准直仪(5)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2.各楼层标高控制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允许偏差(正倒镜投点间距;引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 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大于:(1) H30 m,5 mm;(2) 30 mH60 m,10 mm;(3) 60 mH90 m,15 mm;(4)

27、90 mH120 m,20 mm;(5) 120 mH150 m,25 mm;(6) 150 mH,30 mm。将0.00 m的高程传递,一般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和楼梯间向上竖直量取。用这种方法传递高程时,一般至少由三处底层标高点向上传递后,再用水准仪进行检核同一层的几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mm。全站仪法高程传递示意图为了提高竖向传递标高的精度,近些年来使用全站仪加弯管目镜,直接测得较长竖向高差,取得良好的效果。钢尺法高程传递示意图引测步骤: (1)先用水准仪根据二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 m标高线) 。(2) 用钢尺沿铅直

28、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 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6 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标高实测要点:(1)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钢结构不加温度改正)。(3)采用预制构件的高层结构施工时,要注意每层的高差不要超限,同时更要注意控制各层的标高,防止偏差积累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 (4)为保证竣工时0.000和各层标高的正确性,应请建设单位和

29、设计单位明确:在测定0.000水平线和基础施工时,如何对待地基开挖后的回弹与整个建筑在施工期间的下沉影响;在钢结构工程中,钢柱负荷后对层高的影响。不少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中将总下沉量在基础垫层的设计标高中预留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柱、墙及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300mm 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轴线,待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如图示:4.门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

30、,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5. 梁、板的放样待墙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立即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每层 +0.50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100mm 控制线,如图所示。6. 外墙大角的控制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如图所示。7. 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31、。如图示: 10.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

32、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如图1所示。图1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情况而定。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

33、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3)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mm(n测站数)。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

34、差不应超过mm(n为测站数)。(4)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表1 沉降观测记录表观测次数观测时间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施工进展情况荷载情况/(t/m2)123高程/m本次下沉/mm累积下沉/mm高程/m本次下沉/mm累积下沉/mm12011.01.1050.4540050.47300一层平口22011.02.2350.4486650.46766三层平口4032011.03.1650.44351150.462511五层平口6042011.04.145

35、0.44031450.459314七层平口7062011.06.0450.43442050.452421主体完11072011.08.3050.42952550.447526竣工82011.11.0650.42542950.445228使用92012.02.2850.42323150.444129102012.05.0650.42213250.443130注:水准点的高程 BM.1:49.538mm; BM.2:50.123mm;BM.3:49.776mm。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

36、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表1)。(2)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2)计算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表1)。11.设计总结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

37、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

38、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湖南科技工业职业

39、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任务书专业名称: 建筑施工技术 指导老师: 夏老师 班级名称: 12606班 教 研 室: 工程测量教研室 系 (部): 建筑工程系 二O一四 年 十二 月 日一、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模具相关设计计算的能力、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二、选题:1、自主选题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

40、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2、根椐选题要求,教研室拟定备选课题如下: 平面图测绘 (一)、设计条件及要求1、对所在区域约150m500m范围进行测量,并按测图比例尺为1:500的比例绘制所测区域的平面图。2、平面控制测量。在一般地区可布设成闭合导线形式,按图根导线要求进行施测。对每个内角观测一测回,半测回差不得超过40。边长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3000。然后进行导线坐标计算,其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6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0,否则应进行重测。最后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3、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导线点的高程,高差闭合

41、差不得超过12(mm),否则应进行重测。最后计算各导线点高程。4、内业计算。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的起始数据,均系假定(假定值与指导老师商定);导线及水准网均系采用近似平差法;图根控制点结束后,必须整理下列材料:a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和距离测量记录表,b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c导线、水准控制网略图,d计算表和坐标、高程成果表。5、碎部测量。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的外轮廓线均应测绘。房屋外廊一般以墙角为准;道路的直线部分每30m测定一个点,拐弯部分按实际情况要测定足够的点;花坛、草坪须测定其外轮廓;围墙、栅栏等均应按实际情况测绘;临时建筑物、堆料场等可不测。遇有坡度变化时,应加密地形点。

42、碎部点用盘左状态测定水平角,记录精确到分;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距离,记录精确到0.1m,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高程,记录精确到0.001m。绘图要求按建筑制图标准,部分图例参考教材。6、采用AutoCAD软件(或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图形,2号加长图幅。7、图形的拼接、检查和整饰。拼接:如果所测图幅不同,图的四周应与相邻图幅接边,相邻图幅地物、地貌接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平均位置进行修改。否则应到实地检测纠正。检查:先对图面进行室内检查,查看图面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搞错,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发现问题应记录下来,便于野外检查时核对。野外检查是到实地详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应设站检测或补测。

43、整饰:经整饰后的图面要求准确、清晰、美观。8、上交原始测量手簿、导线控制测量坐标计算书、高程误差配赋表及高程成果表和平面图;并一同上交一份测量实习日志。(二)、成绩评定依据序号考核内容标准分1001测量工作程序的掌握程度152测量仪器的熟练操作程度153测量数据记录、计算的认真程度104实习中团结配合、积极主动的表现105实习中爱护仪器的表现106实习报告的撰写是否认真、详实157实习中遵守纪律的情况等108实习成果的质量159工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记为未完成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序号截止日期内 容12014.12.20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填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2015.1.20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确定毕业设计题目。32015.4.30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42015.5.30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审查,学生进行论文修改、定稿52015.6.30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