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05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送审稿)10.31.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xxx-2014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slot steel tubularformwork support in construction(送审稿)(正文条款后的红色斜体字为对应的条文说明)2013.10.312014- xx-xx 发布 2014- xx-xx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前 言插槽式钢管支架由于具有安装方便快捷、拆卸简单、支架稳定性好、重复使用率高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作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架。为保证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施工安全,规范插槽式

2、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渝建2013442号)的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及我市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在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应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主要构配件的材质及制作质量要求4. 结构形式与总体布置;5. 设计荷载;6. 结构设计;7. 构造要求;8. 施工与验收;9. 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附录和相应的条文说明。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第7.0.4、7.0.5、

3、7.0.6、7.0.7、7.0.8、7.0.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郊路69号,邮政编码:400080;电话:023-68420703;传真:023-68420700;Email:yhxhlj),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 编 单 位: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甲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参 编 单 位:重庆建工

4、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凡瑞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于海祥、黄新伟、赵质彬、唐伦胜、赵辉、肖正志、周雪梅、谢厚礼、黄正荣、李远逊、苏武渊、彭鹏、陈谊、段小萍、张洪明、陈红霞、黄丽君、张定高、杨维红、周乐彬、胡刚、周孝明、贾凯华、张意、毛德中、朱坤、王飞审 查 专 家:王安立、张京街、何俨、杨 东、周尚永、廖奇云、蒋 勇(按姓氏笔画排序)目 次目 次1CONTENTS21 总 则32 术语和符号52.1 术 语52.2 符 号63 主要构配件的材质及制作质量要求93.1 主要构配件9附录A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自重标准值103.2 材料要求

5、113.3 制作质量要求12附录B 主要构配件的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要求13附录C 主要构配件的强度试验方法143.4 检验规则164 结构形式与结构总体布置184.1 架体结构形式184.2 架体总体布置195 设计荷载225.1 荷载分类225.2 荷载标准值22附录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245.3 荷载设计值255.4 荷载效应组合266 结构设计286.1 基本设计规定286.2 架体设计计算30附录E 支撑架钢管轴心受压稳定系数316.3 地基基础设计417 构造要求438 施工与验收518.1 施工准备518.2 地基与基础518.3 搭 设528.4 检查与验收538.5 使用与监测

6、578.6 拆 除589 安全管理60附录F 支撑架验收记录表62本规范用词说明65本规范引用标准名录66条文说明67Contents1 总 则1.0.1 为在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中贯彻国家及重庆市现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中搭设高度不超过8m,施工总面荷载设计值不超过15kN/m2以下,施工总集中线荷载设计值不超过20kN/m的采用插槽式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当超过上述限值时,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应另行专门设计。(插槽式钢管支架目前在

7、重庆地区仅用作模板支撑架,如果用于双排外脚手架,则会因为两排架体之间的插槽连接可能会出现松动而导致外排架体的安全性;同时,插槽式钢管支架的横杆不伸出架体,因此连墙件的设置变得困难,鉴于此,本规范规定插槽式钢管支架仅用于模板支撑架;从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目前在重庆地区的应用经验来看,当搭设高度在8m以下,施工总荷载在15kN/m2以下、集中线荷载在20kN/m以下时,架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超过该规模的成熟应用案例较少;该类支撑架主要是针对一般高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屋盖混凝土浇筑,其高度与荷载一般未超越该规模,从保证安全的角度,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界定到上述规模,即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房屋建

8、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之外的其它工程采用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0.3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施工前,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配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按本规范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各种类型的模板支撑体系均为承受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承载力满足要求是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条规定旨在确保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系统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应当注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审核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时,应重点审核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1.0.4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本规范所引用的标准主要有3种类型:各种支撑架的构配件材料均为钢结构,因此各类材料性能指标及构件稳定系数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但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钢管大部分是焊接钢管,属于冷弯薄壁型钢材,其材料参数及构件稳定系数的取值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支撑架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的规定,同时,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部分辅助水平杆及所采用的剪刀撑为扣件式钢管,因此,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相关

10、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 slot steel tubular formwork support 立杆采用套管承插连接,水平杆采用杆端楔形插头插入立杆插槽座,必要时辅以扣件式钢管,并通过扣件式钢管剪刀撑连接形成几何不变体系,用于支撑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承力支架。2.1.2 立杆 standing tube杆上焊有连接插槽座的竖向专用支撑钢管,包括基杆和顶杆。2.1.3 水平杆 ledger两段焊接有楔形插头,且与立杆通过插槽座连接的水平专用钢管。2.1.4 插槽座 plug seat焊接于立杆上的可连接4个方向的水平杆的插销型节点零件。2.1.5 楔形插

11、头 wegde slot焊接于水平杆两端部的楔形连接零件。2.1.6 插槽式节点 slot joint node由水平杆端楔形插头插入立杆插槽座形成的承插型节点。2.1.7 立杆套管 connect collar on standing tube焊接于基杆或顶杆底部,用于立杆竖向接长的专用外套筒。2.1.8 可调底座adjustable base plate插入立杆钢管底部,通过螺杆和垫座将立杆荷载传至地基的可调节高度的底座。2.1.9 可调托撑 adjustable forkhead插入立杆钢管顶部,通过U形顶托和螺杆将顶部荷载传至立杆的可调节高度的顶撑。2.1.10 扫地杆 bottom

12、reinforcing tube贴近地(楼)面设置,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2.1.11 封顶杆 top reinforcing tube在立杆最顶端插槽座处设置的用于连接立杆顶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封顶杆、横向封顶杆。2.1.12 剪刀撑 diagonal bracing在支撑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扣件式钢管交叉斜杆。2.1.13 双槽钢梁 double channel steel beam 两段搁置在立杆插槽座上的梁底模板支撑专用横梁。2.1.14 步距 lift height 同一立杆跨距内相邻水平杆竖向距离。2.1.15 立杆间距 spac

13、ing interval between standing tubes 同一水平杆步距内相邻立杆的水平距离,分为立杆纵距和立杆横距。2.2 符 号2.2.1 荷载和荷载效应Gk模板支撑体系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Qk模板支撑体系上的可变荷载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基本风压值;Sd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Gk按所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按所有竖向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N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c竖向荷载及风荷载组合下迎风面外侧立杆的轴压力设计值;立杆中由所有永久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之和;立杆中由所有竖

14、向可变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之和;立杆中由风荷载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标准值;风荷载作用产生的架体底部的倾覆力矩标准值;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Rd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C构件或结构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变形规定限值;E钢弹性模量;f钢管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承载力修正系数。2.2.3 几何参数钢管外径;t钢管壁厚;A钢管截面积,立杆基础底面积;l门洞转换横梁的跨度;L钢管长度;I钢管截面惯性矩;W钢管截面模量;i钢管回转半径;立杆长细比;l0立杆段的计算长度;H架体高度;la板1板

15、下立杆第一种横向间距;la板2板下立杆第二种横向间距;lb板板下立杆纵向间距;la梁梁下立杆横向间距;lb梁梁下立杆纵向间距;la立杆横距;lb立杆纵距;支撑架顶层计算立杆段的立杆步距;h支撑架中间层计算立杆段的立杆步距;h1支撑架底层计算立杆段的立杆步距;支撑架底层由于基础顶面高差形成的计算立杆段的立杆步距;a顶步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2.2.4 计算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密目式安全网挡风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插槽式钢管满堂支撑架考虑整体构造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立柱地基土承载力修正系数。(本规范的符号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

16、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的规定。)3 主要构配件的材质及制作质量要求3.1 主要构配件3.1.1 插槽式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插槽座、焊接于水平杆杆端的楔形插头相互承插组成(见图3.1.1)。(a) (b)图3.1.1 插槽式节点构成1立杆;2水平杆;3立杆插槽座;4水平杆端楔形插头(a)连接前; (b)连接后(本条结合图示简单扼要地说明了插槽式钢管支撑架立杆、水平杆连接节点的结构特征。)3.1.2 水平杆端楔形插头内表面应与立杆插槽座凸缘外表面吻合,插槽式承销锁连接应保证水平杆端楔形插头锤击自锁后不拔脱,并具有一定的自锁抗滑拔脱出能力。(为了防止水平杆的杆端楔形插头在使用过程中不从立杆

17、插槽座凸缘上滑脱,水平杆端插头需设计为具有自锁功能的楔形插销,对水平杆端楔形插头锤击自锁后应具有一定的抗拔能力,实践表明,只要各构配件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满足本规范的要求,水平杆插头往立杆插槽座锤击后就具有足够的抗滑脱拔出能力,能抵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偶然的、人为的滑脱拔出工况。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应目测检查插头插入插槽座的状况和击紧程度。)3.1.3 水平杆端楔形插头应具有可靠的防拔脱构造措施,且应设置便于便于目视检查楔入深度的刻痕或颜色标记,锤击自锁后插头插入插槽座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7.0.3条的规定。3.1.4 水平杆公称长度宜按照300mm模数设置。(目前,普遍采用的水平杆主要有500mm

18、、700mm、1000mm、1200mm四种型号,但这四种型号混用后难以实现梁板下纵横向立杆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设置这一满堂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基本要求,为了适用于荷载较大情况的支模需要,本规范规定水平杆公称长度宜按照300mm模数设置,但考虑到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仍允许采用500mm、700mm、1000mm这几种型号。)3.1.5 立杆插槽座节点间距宜按照500mm的模数设置,插槽座节点间距不符合模数的立杆不得用于高度超过4.0m的模板支撑架。(插槽式钢管支架最早引入重庆使用主要考虑到了支模高度在2.5-4.5左右的普通肋梁楼盖,这种情况下采用单一基杆或者配合一根顶杆往往就能满足支模高度的需要

19、,此时的立杆插槽座节点距往往未考虑模数的扩展;但随着该类支架应用范围的拓展,支模高度已达到8m以上,如果不进一步统一立杆节点距的模数性,将造成立杆多次接长后接头在同一断面的不利受力状态,因此为拓展该类支架的应用空间,并适应接头错开同一断面的需要,本规范规定立杆插槽座节点间距宜按照统一的模数进行设置,但仍然允许采用目前常用的2500mm、2600mm、2800mm等几种基杆类型和600mm、700mm、900mm、1000mm、1200mm等几种类型顶杆,但对其适用范围相应做出了限制。)3.1.6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架体结构自重可转化为立杆沿高度承受的每延米架体所有构配件的重量,立杆每延米结构

20、自重标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采用。附录A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自重标准值A.0.1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立杆沿高度承受的每延米架体所有构配件自重的标准值可按表A.0.1的规定取用。表A.0.1 立杆沿高度承受的每延米架体所有构配件自重的标准值 (kN/m)步距h(m)立杆横距la(m)立杆纵距lb (m)0.30.60.91.20.50.30.13020.15290.17560.19790.60.15280.17590.19900.22200.90.17540.19890.22240.24611.20.19510.22270.25030.27011.00.30.11190.13000

21、.14800.16580.60.13000.14830.16670.18500.90.14800.16670.18540.20411.20.16660.18550.20430.22321.50.30.09360.10700.12050.13370.60.10710.12080.13440.14800.90.12070.13450.14830.16221.20.13420.14820.16230.17631.80.30.08760.09970.11180.12360.60.09980.11200.12420.13630.90.11200.12430.13650.14891.20.12410.13

22、650.14900.1615注: 1 表中自重值包含立杆自身重量、负荷范围内的水平杆(含端部插头)、插槽座、剪刀撑杆件(含扣件)、顶部可调托撑重量;2 表内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值计算。3.2 材料要求3.2.1 立杆、水平杆、立杆连接套管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 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3.2.2 立杆插槽座、横杆插头应采用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中ZG230-450的规

23、定。3.2.3 立杆顶部可调托撑与底部可调底座的螺杆所采用的结构用无缝钢管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钢管GB/T 8162中规定的20号无缝钢管的要求。3.2.4 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的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T 9440中KTH330-08的规定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3.2.5 可调托撑U形顶托板和可调底座垫座板应采用碳素结构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74中的Q235的规定。3.2.6 剪刀撑所用的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

24、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3.2.7 插槽式钢管支撑架主要构配件材质应符合表3.2.7的规定。表3.2.7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主要构配件材质基杆、顶杆、水平杆、连接套管、顶部U形顶托和底部垫座立杆插槽座水平杆插头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螺杆可调托撑、可调底座螺母Q235AZG230-45020号无缝钢管ZG270-5003.3 制作质量要求3.3.1 杆件与插头、插槽座、套管的焊接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专用工艺装备上进行;2 各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3 立杆钢管插槽座上端应与钢管四点点焊,焊接点应随四瓣锥体上口宽度满焊;4 立杆钢管插槽座下端应与钢管环

25、形满焊;5 立杆钢管底部与接长套管应环形满焊;6 焊丝应与钢管和铸钢件材质相匹配,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中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的要求;7 焊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中三级焊缝的要求,有效焊缝高度不应小于3.5mm。3.3.2 主要构配件的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表B.0.1的规定。3.3.3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钢管的外径应为48mm,允许尺寸偏差应为0.5mm;钢管壁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中关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壁厚的规定

26、。3.3.4 立杆插槽座的大小端楔形角度为7.15,允许角度偏差应为0.5;插槽座高度不应小于40mm,允许尺寸偏差应为0.5mm;插槽座内径不应小于49mm,允许尺寸偏差应为0.5mm。3.3.5 插槽座与立杆焊接固定时,插槽座与立杆轴心的同轴度不应大于0.5mm,以单侧边插槽座外边缘处为测点,插槽座表面与立杆纵轴线正交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mm;插槽座与插槽座之间距离的尺寸误差小于2mm。3.3.6 水平杆与插头焊接时要严格工装定位尺寸检查和焊机电流、气压的调节,掌握焊丝进给速度,避免焊接钢管有漏焊(凹坑2mm以上)和流挂(凸起2mm以上)现象影响插槽和插头的配合;水平杆两端插头的平行

27、度偏差应为1mm。3.3.7 采用套管形式的基杆和顶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120mm,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不应大于2mm。3.3.8 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的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2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形螺纹 第2部分: 直径与螺距系列GB/T 5796.2和梯形螺纹 第3部分: 基本尺寸GB/T 5796.3的规定。3.3.9 立杆顶部可调托撑和底部可调底座调节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螺杆伸出钢管长度、可调螺杆与螺母啮合长度、螺杆插入立杆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7.0.6条的规定。3.3.10 立杆顶部可调托撑U形顶托板和底部可调底座的垫座板厚度应符合本

28、规范第7.0.7条的规定,厚度允许尺寸偏差均不应超过0.2mm,承力面钢板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20mm80mm;承力面钢板与螺杆应采用环焊,并应设置加劲片或加劲拱度,可调托撑U形顶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板高度不应小于20mm。3.3.11 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对接焊接钢管;2 钢管应平直,直线度允许偏差应为管长的1/500,两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刺;3 铸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4 各焊缝有效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焊缝应饱满,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

29、未满焊、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应满足三级焊缝的要求;5 可调托撑和底座表面宜浸漆或镀锌,涂层应均匀、牢固;架体杆件及其他构配件表面应热镀锌处理,表面应光滑,在连接处不得有毛刺、滴瘤和多余结块;6 可调螺杆在滚压时应注意滚刀的调节,齿形均匀一致,每滚齿10根应采用螺母试戴,并贯通1/2长度;7 可调托撑顶托板和底座垫座板焊接前应检查工装是否变形,防止螺杆与板件不垂直、焊接电流应调好,螺杆焊后不得有气孔及咬边和焊穿管壁现象;8 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3.3.12 立杆钢管与插槽座的焊接强度、横杆与插头焊接强度以及可调托撑抗压强度、可调底座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应符合本规范附

30、录C表C.0.1的规定。附录B 主要构配件的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要求B.0.1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主要杆件及配件的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应符合表B.0.1的规定。表B.0.1 主要构配件制作质量及形位公差要求构配件名称检查项目公称尺寸(mm)允许偏差(mm)检测量具立杆杆件长度L0.7钢卷尺插槽间距0.5钢卷尺杆件直线度L/1000专用量尺杆端面对轴线垂直度0.3角尺插槽座与立杆同轴度0.5专用量尺端部挠曲5钢板尺钢管弯曲12钢板尺水平杆杆件长度L0.5钢卷尺两端插头平行度1.0专用量尺端部挠曲5钢板尺钢管弯曲30钢板尺可调托撑顶托板厚度50.2游标卡尺螺杆外径322.0游标卡尺可调底座垫座板厚度

31、60.2游标卡尺螺杆外径322.0游标卡尺立杆插槽座水平杆插头注:L为钢管长度(mm)。附录C 主要构配件的强度试验方法C.0.1 插槽式钢管支撑架主要构配件的强度试验应按照表C.0.1的规定。表C.0.1 主要构配件强度试验方法试验项目简图加载方式判定标准荷载值(kN)立杆与插槽座焊接强度试验加载速度:300400N/s分两次加载(kN):第一次0150第二次030(持荷2min)P=30未破坏焊缝无开裂、错位现象横杆与插头焊接强度试验加载速度:300400N/s分两次加载(kN):第一次0130第二次025(持荷2min)P=25未破坏焊缝无开裂、错位现象可调底座抗压强度试验加载速度:30

32、0400N/s分两次加载(kN):第一次0250第二次050(持荷2min)P=50未破坏续表C.0.1试验项目简图加载方式判定标准荷载值(kN)可调顶撑抗压强度试验加载速度:300400N/s分两次加载:第一次(kN)0250第二次(kN)050(持荷2min)P=50未破坏3.4 检验规则3.4.1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构配件产品的检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1 出厂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产品出厂前须经加工厂家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书;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本规范第3.3节中所列全部项目;3) 出厂检验抽检项目的抽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33、(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规定的要求,逐类逐项进行产品计数抽样检查;2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 的应进行型式检验:1) 新产品生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2)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3) 产品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4) 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5) 重庆市、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行业管理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3.4.2 型式检验抽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二次正常检验抽样方法,样本应从受检查批中随机抽取,型式检验抽样方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

34、.1的有关规定;2 构配件每检查批量必须大于280件,当每检查批量超过1200件时,应作另一批检查验收;3 提取的样本应封存交付检验,检验前不得修理和调整。3.4.3 型式检验的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件构配件应符合本规范第3.2节、第3.3节所列要求检测的项目,方可判定为产品合格;2 批量构配件产品应按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中规定的二次正常抽样方案进行判定;3 产品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尺寸均合格,才能判定为合格产品。3.4.4 经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剔出或修理后,可按规定方式再次提交检查。4 结构形式与结构总体布置4

35、.1 架体结构形式4.1.1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为主要由立杆基础、立杆、水平杆(包括中间水平杆、扫地杆、封顶杆)、剪刀撑、底座、可调托撑以及插槽式节点组合而成的空间有斜撑框架结构。各组件的构成如下:1 基 础:混凝土面层(或楼面板)、条石、处理后的土层、垫板基础等;2 立 杆:带插槽座和接长套管的普通钢管;3 水平杆:带楔形插槽的普通钢管,必要时辅以扣件式钢管作为水平杆;4 剪刀撑:扣件式钢管组成的成对交叉斜杆,分为水平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分别用于保证架体在水平面和竖向平面内的几何不变体系,并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侧刚度;5 节点:由水平杆端楔形插槽插入立杆插槽座形成的承插型节点,本类型节

36、点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立杆和水平杆的连接属于半刚性连接;6 加固件(连墙件):模板支撑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的水平连接件等。(本条规定了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常用的结构形式和组成部件,其中水平杆规定“必要时辅以扣件式钢管作为水平杆”是考虑到肋梁楼盖中肋梁高度的多变性,紧靠立杆插槽座间的水平杆难以满足梁下封顶杆的设置,本条同时规定了各组件的构成方式,在立杆基础的构成中尚应包含必要的排水系统。)4.1.2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应为独立的受力结构,必须保证架体立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压受力模式。(本条强调任何条件下不能改变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立杆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力状态。因

37、为本规范的立杆稳定性计算中,竖向荷载下是把立杆当成轴心受压杆件的,未考虑外加弯矩和偶然偏心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当楼面梁的截面尺寸较小、楼板不厚、支模高度不大时,按照轴心受力模型计算的立杆轴向压应力远远小于立杆强度设计值,此时可采取梁板模板支撑架简化布置,竖向荷载通过水平杆和扣件传递到立杆,从而立杆顶部不设置可调托撑,这样做会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引起立杆中的弯矩,从而导致架体在竖向力作用下立杆的非轴心受压状态:其一是立杆和水平杆半刚性连接,水平杆弯矩会传递到立杆;其二是水平杆和立杆轴线不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导致扣件传至立杆的竖向力存在偏心,在二阶效应作用下引起立杆弯矩增大。但当楼面梁的截面尺寸较小

38、、楼板不厚、支模高度不大时,这些附加弯矩的影响很小,实际肋梁楼盖支模中也广泛采用这种简化支模方式,而且安全性能得到保证。当支模高度在8m以下一般的肋梁楼盖,按立杆轴心受压计算得到的立杆轴力设计值不超过8.0kN时,扣件节点能承受水平杆的竖向支座反力时,可采取如图3所示的简化支模方式,梁板底部的承载水平杆兼做梁板架体的水平杆。此时仍可认为支撑架立杆处于轴心受压状态。)图3 不采用托撑的支撑架1底模;2模板主楞;3支撑架扣件式钢管封顶杆兼作承重梁;4顶步插槽式钢管水平杆;5插槽式钢管立杆4.1.3 模板支撑架不应兼做施工脚手架,且不应将模板支撑架和施工脚手架相连接。4.2 架体总体布置4.2.1

39、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架体结构布置应确保外荷载传力明确。架体作业层顶部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直接传给立杆,立杆将轴心力传给基础,在不考虑水平荷载的情况下,立杆应始终处于轴心受压状态,严禁承受偏心荷载;纵横向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起联系作用,用于减少立杆计算长度,提高立杆和架体整体稳定性。(本条从满堂式模板支撑架传力机理的角度规定了:不论任何状态下,必须保证立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压受力状态。)4.2.2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水平杆步距应根据荷载大小、支模高度,并通过搭配立杆基杆和顶杆确定合理的水平杆步距,水平杆步距和立杆间距应满足立杆承载力计算结果,并满足本规范第7章的构造要求。4.

40、2.2 不同立杆组合接长时,应保证水平杆步距不超过计算值,各步距宜相等,当采用插槽座节点间距不符合模数的立杆时,立杆相邻插槽座节点间距宜接近,变化不应超过40%。(关于水平杆步距,由于不同的立杆组合在目前情况下不完全符合模数,用于4.0m以下的支模架时导致了立杆组合后,插槽座位置确定的水平杆步距不尽相同,但各步距的值不能相差太大,避免出现薄弱环节,本条规定了立杆插槽座节点间距宜接近,相邻节点间距变化不应超过40%,以避免相邻步距变化大,影响架体整体稳定性。)4.2.3 梁底的封顶杆当采用插槽式水平杆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扣件式钢管作封顶杆,并与板底插槽式钢管立杆固定。(梁底部需要设置顶部封顶杆

41、的位置不一定恰好有插槽座,此时可以采用扣件式钢管。肋梁楼盖中由于梁高度不等,造成了板底和梁底封顶杆的协调一致性较为困难,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扣件式钢管作为梁底封顶杆,如图1所示的支模高度在4.0m以下的典型立杆和水平杆设置图。)4.2.4 沿梁横向连续设置梁板立杆时,应从梁支撑架开始向板中央双向布设,但板中央两相邻立杆间距不得大于板底设计立杆间距(图7.0.7)。(本条强调立杆设置时,以梁底立杆为基准,板底立杆与梁底立杆相适应的基本布杆原则,在板底中央采用固定立杆间距不满足要求时,可通过局部更改板下立杆间距,以确保梁下至少有1排主承立杆。)4.2.5 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沿板底的纵横向立杆间距应相

42、等或成倍数。(考虑到水平杆长度的固定性和成模数性,本条规定沿板底的纵横向立杆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因为如果严格规定立杆纵横向间距相等,往往会由于排杆至梁下位置时,梁下无立杆,因此只能局部调整立杆间距,但局部调整后的各板下立杆间距应接近。)4.2.6 当立杆基础表面存在高差时,应按照如下要求进行调整:1 高差不超过150mm时,可采用可调底座调整,调整后高低处扫地杆应拉通(图4.2.6-1);图4.2.6-1 基础顶面高差较小时扫地杆构造1扫地杆;2水平杆;3立杆;4架体插槽节点;5可调底座2 高差较大时,可利用立杆钢管插槽座节点位差在底跨处形成底步距,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此时,高处的立杆距边坡

43、上方边缘不得小于500mm(图4.2.6-2)。图4.2.6-2 基础顶面高差较小时扫地杆构造1扫地杆;2水平杆;3立杆;4架体插槽节点;5可调底座(本条给出了立杆基础顶面存在高差时的处理措施,分高差较大和高差较小两种情况分别作出规定,当不满足本条两款所述的高差要求时,应在低跨处采取刚性材料将底跨处基础顶面垫高,并对垫料进行受压验算。)5 设计荷载5.1 荷载分类5.1.1 作用于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上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关于支撑架上的荷载说明如下:1 本条规定作用在支撑架上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其分类及名称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

44、09确定的;2 模板支撑架的荷载效应组合中,不考虑偶然荷载,这是因为模板支撑架严格禁止有撞击力作用于架体;3 在进行模板支撑架设计时,应根据施工要求,在模板支撑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规定构配件的设置数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增加。)5.1.2 支撑架上的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架体的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接长套管、纵向及横向水平杆(含端部楔形插槽头)、水平向及竖向剪刀撑、立杆插槽座、可调托撑等自重;2 可调托撑以上的模板面板、连接件、紧固件、支撑主楞及次楞或钢桁架等的自重;3 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钢筋的自重。5.1.3 支撑架上的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施工人员、材料及施工设备荷载;2 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对支撑架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