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28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精品]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二九年九月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委托单位: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法人代表:王明希编写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德 阳 地 质 工 程 勘 察 院院 长 :曹 健院总工程师:周中国项目负责:高 强工作人员:贾小红 高 强 江文斌 编写人:贾小红审查人:周中国队 总 工 程 师:唐文春队长:李 进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提交报告时间:二九年九月目 录1、前言1.1 目的任务1.2 执行标准及规范1.3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4 本次工作情况2、矿山建设概况3、矿区自然环境条件3

2、.1 位置及交通3.2 气象水文3.3 地形地貌3.4 生态环境条件3.5 评价区经济概况4、矿山开采现状5、矿山地质环境特征5.1 区域稳定性5.2 矿山地质特征5.3 斜坡类型及特征5.4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5.5 岩土体类型特征5.6 煤层顶、底板特征6、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6.1 评价级别的确定6.2评价范围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7.1 评价内容7.2 影响因素的选取7.3 评价方法7.4 现状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8.1、预测内容8.2预测因素的选取8.3预测评价方法8.4预测评价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9.1 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9.2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9.3矿山地质

3、灾害危险性分级9.4 综合评价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11、结论及建议11.1结论11.2建议附 图1、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图 1:50002、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剖面图 1:5000附 件1、资质证书(复印件) 1份2、委托书 1份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1份1、前言1.1 目的任务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根据国务院241号令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发2002143号文关于加强我省矿山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开展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的是:通

4、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达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及办理采矿许可证登记手续的目的;任务是:在系统收集矿区各类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矿业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预测采矿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及矿山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最终编制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2 执行标准及规范本次评价工作执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环发200227号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以及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DZ-2002建设用地地质

5、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送审稿),野外调查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拟编)实施细则为基础,结合矿区地质勘查的有关规范开展评价工作。1.3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1994年12月由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完成并提交的1:5万双古镇幅区域地质说明书。报告对本区的地层及分布特征、区域构造展布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对比。是本次工作重要的参考资料。2、自贡市地质学会在第二地质队1989年提交的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矿资源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于1999年8月在矿山实地补作了适当地质工作,系统收集了矿山建矿以来的开采、经营、井下水文地质、瓦斯监测等资料,计算储量40.2万吨,对开采技术条

6、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为办理矿山储量登记提供了必要资料。编制并提交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矿1999年补作地质工作说明书。3、2005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对矿山进行过储量核实工作,提交了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4、2007年12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对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开展过2007年度煤炭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提交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资源/储量检测报告(2007年度)。5、2009年8月,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据自贡市煤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川国土函20071496号关于自贡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复函及四川省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关于自贡市煤

7、炭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的复函(川煤整合函【2008】6号)对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并提交了四川省荣县原荣县普查区四块石煤厂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通过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核实大白炭、小白炭煤层保有资源量(122b)+(333)59.6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6.7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2.9万吨;矿山累计动用储量(122b)14.4万吨。1.4 本次工作情况受业主委托后,我队于2009年7月20日精心组织技术人员对煤矿区开展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野外调查时以矢量化后的1:5000地形图为手图,采用地面填图、剖面测制、井巷和老窑调查访问相结

8、合的方法,地质点采用GPS卫星定位仪定位,重要地质环境现状拍摄照片;井巷资料以资源/储量核实测量数据为基础,重点调查了解矿区地层、构造、水文、岩层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特征。报告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执行,工作精度尚能满足本次环境评价要求。2、矿山建设概况已设采矿权情况四块石煤厂始建于1970年,原属乡办企业,2002年改制为集体企业。2007年7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书号:5100000220255,有效期限:五年(自2002年7月2007年7月),因矿业权设置,矿山进行延续矿权。2008年12月19日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证,证号:510000

9、0830702,有效期限:壹年,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矿权人: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名称: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经济类型:集体企业,开采矿种:煤(大白炭),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0万吨/年,允许开采标高+525+495m(1956黄海高程系),面积为0.488km2,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闭,拐点坐标见表2-1。表2-1 四块石煤厂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3266300354284401326624235428360232663353542876023266277354286803326492035428

10、68033264862354286004326492035428255432648623542817553265230354283405326517235428260已设矿区范围与相邻矿山无重叠及矿权纠纷。矿业权设置方案及存在的问题1、首次批复的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自贡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234号)及自贡市煤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四块石煤厂为独立扩能矿井,核定生产规模6.0万吨/年。关于自贡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复函(川国土函20071496号)批复的矿业权设置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2。表2-2 原批复的矿业权设置矿区范围拐点

11、坐标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32665003542844513266442354283652326650035429500232664423542942033266270354295003326621235429420432657703542919043265712354291105326577035428835532657123542875563264920354288006326486235428720732649203542825573264862354281758326523035428340832651723542826093266300354

12、2844093266242354283602、重新批复的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经勘查,原东部增扩范围为煤层薄化带,经业主申请调整向西部增划矿区范围,自贡市相关部门向省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重调整四块石煤厂的矿区设置范围,于2008年12月4日以四川省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关于自贡市煤炭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的复函(川煤整合函【2008】6号)重新批复四块石煤厂矿业权设置矿区范围,调整后矿区面积为 1.9303Km2,较原矿区面积0.488Km2增加1.4423Km2, 批复开采三二炭煤层,预留开采深度标高为:+493+255m。矿业权设置调整范围由5个拐点圈闭(见表2-3)。表2-3 重新批复的四块石煤厂矿区范

13、围拐点坐标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326630035428440132662423542836023266335354287602326627735428680332649203542868033264862354286004326492035427324432648623542724453266300354273235326624235427243开采深度:+493至255米(1956黄海高程系)开采深度:+493至255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增扩后该矿山与相邻矿山无矿权重叠,平面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值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四块

14、石煤厂现主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井口坐标为:东经1041537(X= 3265163.98);北纬293008(Y=35428197.10),井口高程: 454.26m(详见照片1)。沿煤层走向施工水平运输巷,倾向上施工斜井及绞车道,形成两翼布局开采。采煤工作面采用人力拖运,大巷采用矿车运输,斜井采用绞车提升至井口运出。照片1 四块石煤厂主井口该矿山有职工约100余人,其中井下约80余人,工业广场坐落在荣县长山镇蟠龙村八组境内(照片2),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井下井上分别用电,电源来自荣县长山变电站35千伏线电网,离矿区直距约5Km接入,以10KV专用架空线输入矿井地面变电所,供电可靠。照片2 四

15、块石煤厂工业广场3、矿区自然环境条件3.1 位置及交通四块石煤矿位于荣县县城290方向直线距离约16.5km,行政区划隶属荣县长山镇蟠龙村八组。主井口坐标为:东经1041537(X= 3265163.98);北纬293008(Y=35428197.10),井口高程: 454.26m。风井口坐标为:东经1041538(X3265215.52);北纬293009(Y35428223.23),井口高程: 461.16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527(Y=35428000),北纬293022(X=3265655)。照片3 矿区内的简易公路矿区有5km碎石路与内江乐山(S305线)公路相接,距

16、荣县县城运距约40km。由荣县县城东行自贡市,与内昆铁路相接,交通方便(见插图1:交通位置图)。3.2 气象水文矿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旱、夏热、秋雨、冬无严寒。湿度大,降雨量丰富,年降雨量1000500mm,主要集中在510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年蒸发量11831659mm,降水大于蒸发。最高气温34C,最低气温-2C,年平均气温1725。最大风力6-10级。冬末春初常见寒潮,夏季多暴雨,旱涝交替,偶有冰雹等灾害气候发生。秋季阴雨绵绵,冬季干旱等特点,适宜林、牧业发展。预留的矿区范围内,有几处塘堰等地表水体分布,但规模甚小,仅供当地村民灌溉、养殖和畜饮,对地下水补给量十分有限

17、。3.3 地形地貌矿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之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为西北部相对较高东南部相对较低,山脊海拔一般大于500 m,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角,海拔高578.5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角牛皮滩一带,海拔高程约436.0m,高差142.5m,属沟谷切割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较缓1020,沟谷两侧地形较陡,地形坡度达3040,局部形成悬崖峭壁。区内森林茂盛,密灌较多,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尚好(详见照片4)。照片4 四块石煤厂地貌特征3.4 生态环境条件本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台地上地形坡度较缓,切割深度不大,岩性主要由砂岩、泥岩等红色碎屑岩组成,土质肥沃,地势开阔,缓坡

18、丘陵及槽谷区为当地重要的村民住地和农作物种植区,区内有少量小型水塘分布。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构成的斜坡地带其地形坡度相对较大,生态环境主要为人工松木林,平缓的斜坡地带为耕地和居民分布区。因矿山开采历史较长,煤层上覆为砂岩含水层,采煤对浅层地下水具疏干作用,使矿区范围内田土的固水、抗旱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采矿排出的固体废渣、废水、废气等对矿山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由于矿区范围较小,故矿区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3.5 评价区经济概况评价区为荣县重要的矿产分布区和粮食作物种植区。矿产主要有煤、粘土、石灰石等;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及豆类,其次为油菜、甘蔗、黄麻、金银花等药材等,因区内人

19、口密度大,农作物的附加值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本区受历史原因和各类自然条件限制,工业生产能力较低,因此提高对本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对搞活地方经济,解决当地的富余的农业劳动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矿山开采现状四块石煤厂始建于1970年,原属乡办企业,2002年改制为集体企业。2007年7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书号:5100000220255,有效期限:五年(自2002年7月2007年7月),因矿业权设置,矿山进行延续矿权。2008年12月19日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新证,证号:5100000830702,有效期限:壹年,自2008年12月至2

20、009年12月。采矿权人: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矿山名称:荣县长山镇四块石煤厂,经济类型:集体企业,开采矿种:煤(大白炭),法人代表:王明希。矿山开采采用倾向暗斜井台阶,采大白炭主斜井。仰倾斜长壁式采煤方法,采用人工手镐挖煤,主巷条石砌拱,采巷厢木支护。绞车提升、平巷矿车运输,自然落顶和矸石回填相结合的方式管理采空区顶板,矸石多数回填采空区,少部分运往矿区外,矸石堆积于主井口外100m处,对矿山污染较轻。机械抽出式通风。一级排水,离心水泵抽水,每天抽1-2小时,即可抽完积水,排入附近涌斯茫河支流。根据资料调查,矿山目前职工人数为100人,其中井下生产人员为80人,四块石煤厂增扩后,截止2008

21、年底累计探明大白炭、小白炭煤层资源/储量74.0万吨。已动用资源量14.4万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9.6万吨,煤层实际回采率为83.3%。目前,四块石煤厂已委托四川川邑矿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矿山的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安全专篇及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已作好技改扩能的前期准备工作。5、矿山地质环境特征5.1 区域稳定性本区内新构造活动比较强烈,以河谷阶地、地震等为主要表现特征,主要活动形式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区内地震主要受威远辐射状构造制约。史料记载的地震有十余次,震中位于测区附近,5级以上地震就有两次,说明本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根据中国地震局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

22、8-2001),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3区,场地类型划分为中软到中硬类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整体抬升为主,地震活动较频繁,但主要为弱震,故区域稳定性较好。5.2 矿山地质特征5.2.1地层特征矿区内及周边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威远小区,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及少量第四系,各地层特征详见表5-1及矿区地层柱状图(插图2)。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该组为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根据地表、井巷、ZK01ZK10号钻孔资料,按岩性

23、及含矿性划分,从老至新揭露有须家河组第二段第六段地层,各段特征如下:表5-1 区域地层与岩性特征简表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4.5为现代河流沉积物(砾、砂、粘土)和残坡积物(碎石、砂、粘土、亚粘土和腐植土等)。中生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10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夹灰白色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组成。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30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薄层状砂质泥岩。第五段T3xj5150以黑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页岩为主夹细砂岩及三二炭煤层。第四段T3xj45570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砂质页岩,中细粒

24、结构,块状构造。底部少许砾石。第三段T3xj3110170岩性为灰色、绿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页岩及砂岩互层第二段T3xj230灰色、黄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含煤。未见底。1、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据钻孔资料,岩性为灰色、黄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含煤。未见底。2、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岩性为灰色、绿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页岩及砂岩互层。该段一般厚度110170m。据钻孔资料,该段厚度111.67m168.43m,平均厚度140.04m。上部的大白炭煤层为现准采煤层,中下部的小白炭煤层为本矿的增扩煤层,钻孔揭露大白炭与小白炭煤层间距52.01m68

25、.82m,平均间距60.42m。3、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砂质页岩,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底部少许砾石,该段一般厚度5570m。据钻孔揭露该段65.26m63.47m平均厚64.37m。4、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层位之一,俗称“上煤组”。以黑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页岩为主夹细砂岩及三二炭煤层。本岩性段厚度150m。5、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 6)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薄层状砂质泥岩。本岩性段厚度30 m。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夹灰白色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组成。该组于矿

26、区西部可见, 出露厚度10m,未见顶。第四系全新统(Q4)零星分布于河流和山麓洼地。为为灰、灰黄色残坡积物(粘质粉土、砂,含砾石、碎石和腐植土等)。厚度4.5m。5.2.2构造特征矿区位于威远背斜南西倾伏端,区域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矿区受F1、F2断层控制,F1俞家沟断层断面倾向西,倾角6575,F2长埂山断层断面倾向东,倾角4050,F1、F2断层延伸长2000m,呈南北走向从矿区中部通过,F1、F2相距80100m,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段(T3j3),地层比较破碎,煤层无法开采。使F1、F2断层上、下盘煤层走向不一致,F1断层上盘地层产状一般倾向230240,倾角45,平均倾角5

27、;F2断层上盘地层产状一般倾向110130,倾角79,平均倾角8,矿区总体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基本稳定。为此,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5.2.3煤层特征1、大白炭煤层大白炭煤层是本次四块石煤厂的原准采增划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中部,层位比较稳定,由两个分层组成,各分层厚度变化不大,为二元复式结构煤层。剔除薄化带内煤层厚度测量点,则煤层厚度0.200.35m,平均厚度0.31m,其中:上分煤层厚0.080.12m,平均厚度0.11m;下分煤层厚度0.110.23m,平均厚度0.20 m;夹矸石厚度0.280.60m,平均厚度0.35m,夹矸石岩性为灰黑色炭质页岩。直接顶板为

28、灰黑色炭质页岩,厚度0.100.30 m,间接顶板为灰色细砂岩;直接底板为页岩、炭质页岩,间接底板为灰黄色砂岩。2、小白炭煤层小白炭煤层是本次四块石煤厂的增划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中下部,层位比较稳定,但煤层厚度变化大。呈层状产出且层位稳定,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0.200.36m,平均厚度0.29m,矿区西南部为小白炭煤层薄化区,新设矿区局部可采。顶、底板界面比较清晰,直接顶板为厚度0.050.20m灰黑色炭质页岩,间接顶板为灰色厚层细砂岩,直接底板为灰黑色炭质页岩。3、高炭煤层高炭煤层是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顶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底界0.10.5m。

29、层位比较稳定,但煤层厚度变化大,为不可采煤层。5.3 斜坡类型及特征根据区内斜坡特点,我们将控制斜坡特征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斜坡岩性岩相特征、地层倾角()、地形坡度()、岩层倾向与坡向间的夹角(),作为斜坡分类的依据,将区内斜坡分为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前者又分为近水平缓坡、近水平斜坡和近水平陡坡三类。斜坡类型以近水平缓坡和斜坡为主。由于各类斜坡分布不规则,图中不便表达,本次在附图中不予表述。具体分类原则如下:土质斜坡 土质缓坡斜坡25斜坡近水平缓坡 (A、B相同、相反、斜交,=5,15)岩质斜坡近水平斜坡 (A、B相同、相反、斜交,=5,1545) 近水平陡坡 (A、B相同、相反、斜交,=5,4

30、5)5.3.1土质斜坡分布于评价区沟谷两侧,陡坡之下,分布面积小。岩性为第四系残坡积块石、碎石、粉土、粘土。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地形坡度一般为525。一般为居民生活区和耕地分布区,崩落物堆积区。稳定性差及中等。5.3.2岩质斜坡(1)近水平缓坡分布于评价区中台地上的大部地区,岩性主要是须家河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上覆02m的残坡积层,地形坡度位于1530之间。一般为居民生活区和耕地分布区,稳定性好。(2)近水平斜坡分布于陡坡的下部、丘包的周围。岩性主要是须家河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地形坡度位于2545之间。一般为植被和耕地分布区。岩体中常有部分“X”型共轭节理,使岩体的稳定

31、性降低,在部分地带为崩落物堆积区,稳定性总体较好。(3)近水平陡坡呈带状分布于斜坡之上、台地边缘,长10500m,高1040m,一般为2530m,岩性主要为须家河组砂岩。地形坡度位于3580之间。 “X”型共轭节理及裂隙发育,将岩体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在地下水、生物、采矿震动等的影响下,岩块从母体分离崩落。该区一般岩体裸露,植被稀少,稳定性差,是本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5.4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内主要有两个隔水层即须家河组第三段、第五段其岩性为页岩夹砂岩;四个含水层,即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第四段、第六段;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其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砂岩。大白炭、小白炭煤层位于第三段

32、隔水层中,其上有三个含水层和一个隔水层;矿区除F1、F2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影响外,岩层产状较平缓且地表风化裂隙不甚发育,其水力联系少,表明矿区总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以大气降雨为主,次为砂岩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矿区地形高差较大,沟谷发育,自然排水条件好,雨后地表水以面流、线流等方式,排泄于四周河沟中向外流出,汇于涌斯茫河水系。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矿坑正常涌水量200m3/d,丰水期300m3/d左右,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一级排水。经调查矿区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及老窑积水,通过岩层裂隙与矿井导通。井内主要运输巷道潮湿,局部有裂隙水,矿区水文地质属简单

33、类型。大白炭煤层采空区范围较大,随着地下采煤活动可能引起地表水顺裂隙渗入采空区内形成积水,矿井存在老窑突水事故隐患。因此,采矿中应密切关注水体变化及顶板情况等,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防降雨对矿坑涌水量的影响。矿井开拓掘进时应提前打探水孔,同时应开展专门性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和监测监控,作好预防及抢险准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造成矿井突水的不安全事故发生。构筑完善地下排水系统,导水归渠,及时排出,以免发生阻塞而导致淹没的险情出现。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由于本区构造不发育,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差,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至中等。(1)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34、:分布于须家河组地层的砂质岩段(第六、四段)中及砂岩层中,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砂质泥岩薄层,砂岩段(层)厚度不一,厚者达100佘m,薄者仅几米。根据邻区资料报告,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厚大砂岩体富水性好,由浅入深富水性变弱。由于与粘土质岩石呈互层产出,对含水层的封闭与隔离起到良好作用,各含水层间几无水力联系,含水层为同层径流补给,越层补给极少。地下水受季节大气降水的控制明显。 从本次矿井实测发现,井下涌水以顶板滴水为主,股流少,在雨季涌水量增加三至五倍。(2)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残坡积层中,岩性为砂岩岩块、碎块、粉土等。由于孔隙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渗透与排泄。因此富水性较差,对煤

35、层开采无影响。(3)矿坑充水因素从以上分析可知矿山主要煤层上覆的砂岩含水层充水。另外,本区开采煤炭资源历史悠久,旧采区和老窑较多,老窑积水亦是矿坑充水的重要水源。随着采深的增加,地下潜水面之下开采,将可能成为矿坑充水水源的潜在危险。5.5 岩土体类型特征评估区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珍珠冲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至第六段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三个工程地质岩组,详见表5-2。表5-2 矿区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类别工程地质岩组地层代号主 要 特 征碎屑岩块状为主的硬质工程地质岩组、段T3xj4、T3xj6块状及层状,力学性能好,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不易变形破坏。节理裂隙发育,浅部岩体完整性差。层状泥岩

36、、砂质泥岩夹砂岩的软质夹硬质工程地质岩组T3xj3、T3xj5、J1Z力学性能、抗风化能力不均匀,泥岩抗压强度低,易风化,具隔水性。砂岩抗压强度、抗风化能力较高,硬度大,以层状结构为主,部分为块状。松散土残坡积层Qhesl以粉质粘土、粉土及半风化的岩块、碎块等组成,散体结构,力学性能差,含水重。5.6 煤层顶、底板特征大白炭、小白炭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属软质工程地质岩组,岩石性软,遇水易崩解软化,抗风化能力弱,坑道易产生片帮、冒顶现象。间接顶底板为灰色厚层细砂岩,属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组。随着采空区“自由面”增大,加之断裂影响,促成了不稳定结构面的形成,必须对矿井大部分采空区用矸石充填,

37、未回填部分留足保安矿柱,尽量减轻对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影响。避免破碎带的影响和大强度的地表水疏干。严防暴雨季节地面塌陷,而诱发矿坑突水事件发生。底板以灰黑色炭质页岩为主,稳定性能较好,属较好管理顶底板,开采时应及时回填及支护。6、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6.1 评价级别的确定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因此,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见表6-1、6-2),并结合矿山各种地质环境条件因素,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级

38、别。表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复杂程度评估分级建设规模复 杂中 等简 单()大一一二中一二三小二三三()表6-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复 杂中 等简 单()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中等,发育强度中等。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产状变化大,岩土体环境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产状不稳定、岩土体环境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产状稳定,岩土体环境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

39、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开采方式不科学,多次重复开采。5.开采方式欠科学,复杂开采。5.开采方式科学,无重复开采。()经过调查,发现矿区地质环境有如下特征:1、矿山环境地质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矿山自身开采方式基本合理。 2、矿山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自然排水条件良好。3、地质构造简单,节理裂隙、层间裂隙不发育,岩性变化不大,地层岩石主要为砂岩、泥岩、页岩等,岩性种类较多。4、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节理裂隙较发育,补给条件一般;老窑积水潜在危险性较大。5、矿床围岩风化程度较弱,仅局部存在软弱岩层,稳定性较好。岩土体工程

40、地质性质良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至中等。6、矿石、废石不易分解有害成份。7、矿山地质环境状况一般。8、矿山年产量为6万吨,属小型矿山。根据下表7-1及调查的实际情况,将该区确定为三级评估。6.2、评价范围按照评估技术要求之规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充分考虑了矿山开采的直接影响范围、矿山开采对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对矿山自身的影响,可能的危险性来源对矿山的影响及矿山与相邻矿山对地质环境的综合影响,同时考虑矿山未来3、5年的开采影响范围。本次评价范围大于预留的矿区范围,即矿区边界外推100300m范围,东经:1041501.541041554.88,北纬:292958.01

41、293044.26。据此确定该矿山评价范围:北以八块田为界,南至涌斯河南岸;东到万山扁,西止于大水井附近。平面形态呈多边矩形,面积约2.6919km2。(见图1)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7.1 评价内容根据本矿山的地质环境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将危岩崩塌、矸石堆放及水土污染、井巷围岩变形、地下水疏干、瓦斯和矿坑充水作为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7.2 影响因素的选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又与人类工程活动紧密联系,各类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见表7-1。表7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影响因素一览表需要 主次主 要 因 素次 要 因 素一般因素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

42、貌开采方式 及强度矿床充水条件大气降雨植被地震指标特征主要为三叠系须家河组,其中五、三段,由砂质泥岩、粘土岩与砂岩互层;六、四段主要由砂岩组成。斜、缓坡区分布0.54.5m的残坡堆积层。威远背斜南西倾伏端。单斜地层,岩层产状230240或11013049,岩体中发育两组节理,密度14条/m。裂隙率15%左右。低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差142.5m。地形坡度1040之间。陡崖、危岩发育。平硐暗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前进式采煤,放炮及手镐落煤。最低开采标高+145m,空区采用矸石回填,自然冒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开采规模为年产原煤6万吨侵蚀面附近,与地表水无联系。砂质岩与泥质岩互层的孔隙裂隙含水层与隔水层,

43、富水性中等,矿坑充水源为顶板水和老窑水。 年降雨量5001000mm,集中于510月,占年总降雨量的50%以上。温差变化大。斜坡地带主要为松木林,缓、斜坡区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区。地震活动频繁,主要为弱震。防震级为。7.3 评价方法本次工作以地面调查和井巷实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矿山开采方式及强度以调查访问为主,采空区根据测量精测和原有资料综合圈定,室内资料整理将层次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单要素评价参照有关规范进行类比综合分析法。7.4 现状评价7.4.1地面地质环境问题(1)危岩斜坡矿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之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为北部相对较高,南部相对较低,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较缓1020,沟谷两侧地形较陡,地形坡度达3040,局部形成悬崖峭壁,地形坡向与地层倾向一致或斜交,局部地段构成反向坡,山坡多为耕地,一般植被良好。矿区内及外围沟谷,部分地段两侧地形陡峻,多形成悬崖,局部地段处于悬空状态,形成危岩,当后缘节理裂隙进一步发育,就会演化形成崩塌,主要原因与岩体构造裂隙、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有关,构造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