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31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xxx6号办公楼设计院系名称:建筑工程学院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2012年 3月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教 研 室土木工程指导教师 XXX学 生 XXX专业班级 学 号题 目 中原工学院6号办公楼设计题目类型建筑结构1 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发展趋势、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参考文献)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及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高效、舒适、便利” 的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环境。办公建筑作为20世纪和21世纪头20年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它的现状和

2、发展趋势更是值得关注的。 现代办公楼建筑通过对传统办公楼模式的革命性创新,应用生态节能等高科技,不仅创造了更加舒服的室内物理环境,而且引入空中景观中庭和社会功能,创造了更加人性化、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空间也变得流动和富于趣味,强调精神化的需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化。未来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随着高科技手段和建筑技术的提高,未来办公楼将向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方向发展。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 学校办公楼建筑与

3、其它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建筑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结构建筑。学校办公楼结构设计采用采用框架结构,是由于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平面布置较灵活,延性较好、方便施工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教育办公设施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1.2 选题目的和

4、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环节,使自己将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计算机软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检测。使我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环节,加深我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我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能力;方案论证,确定方案的能力;理论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及设计说明书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办公楼(中原工学院6号办公楼)的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将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的所有问题,熟悉

5、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1.3 参考文献1 东南大学编著、清华大学主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2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M(上、中册)。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 苏小卒主编。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 陈文斌

6、、章金良主编。建筑工程制图M,(第三版),(同济大学建筑制图教研室),上 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6湖南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编。结构力学M,上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7 段兵廷主编。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沈蒲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0。9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02110发布,0231实 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02220发布,024 1实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GB50011-20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计规范S(GB50007-2002)。14 建筑结构设计编辑组编。建筑结构静力即使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45-95)。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S(GB50096-199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4。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S(GBJ1-8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GBJ9-87)。20 沈蒲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0。21 钱昆润等编著。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第五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2 王武齐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3 林知炎编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4 蒋红焰编。建筑工程概预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GB / T 50

9、353-200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GB 50500-2003)。2 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思想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2.1 主要设计内容(1)建筑设计 建筑方案及其初步设计平、立、剖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窗、楼梯、屋面、墙身(包括阳光、雨篷、室外台阶等)的详细设计材料、做法和标准。绘制建筑施工图阶段各层平面图(1:100);正立面、背立面各一(1:100);两个侧立面各一(1:100);剖面图(1:100);墙身剖面大样(1:10-20);屋顶平面图(1:100);节点详图(1:5-20)。(2)结构设计 确定结构方案上部承重结构方案与

10、布置;楼(屋)盖结构方案与布置;基础方案布置;结构措施及其特殊部位的处理等。 结构设计计算荷载汇集;地震作用计算;风荷载计算;荷载组合及内力分析;一榀框架计算;现浇板计算;楼梯计算;悬挑构件计算;基础及基础梁计算;楼(屋)盖计算;其它必要的构件计算。完成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含封面、目录、有关设计资料;按学校规定统一装订)。2.2 设计思路及工作流程上部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堪察报告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楼(屋)盖为现浇肋梁楼盖,楼梯为现浇板式楼梯。 (1)分析研究选题,设计前明确设计的条件和设计要求。 (2) 收集有关参考资料,参观已建成的建筑。(3) 明确设计任务书,对设计

11、条件、具体要求、空间环境进行功能分析。(4) 初步拟定方案,将选题的类型进行初步规划设计安排,初步拟定建筑尺寸,以便于以后对总体进行布置。 (5)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环境和设计条件构思设计方案。(6) 在方案构思和结构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确立设计方案.按比例用计算机绘制出平立剖面图,完成方案草图设计。 (7) 方案草图交由老师修改后确定为初步方案。 (8) 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9) 进行结构方案设计,结构计算分析,构件(包括截面和节点)设计。 (10) 绘制施工图。3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时间工作内容1第1-3周实习、完成开题报告2第4-6周查阅

12、资料及建筑设计3第7-8周结构选型、布置及荷载计算4第9-11周结构计算5第12周施工组织设计6第13-14周图纸绘制及计算书的编写及装订7第15周毕业答辩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院系设计领导小组审核意见难度综合训练程度是否隶属科研项目院(系)签字 年 月 日备注:1.题目类型为:设计型、论文(研究)型和其他类型。 2.题目难度为:A、B、C、D四个等级。 3.综合训练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加到乘”评析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 张敏万航渡路小学 罗杰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我们发现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

13、,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

14、。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 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

15、,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 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材方面的经验。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

16、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了: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4个5,45=20。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12个小圆点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中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3个0。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深入的分析。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

17、: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真正看懂了。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

18、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材的加工,把6只小船增加到10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3一直到十个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

19、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的几个几到几个。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来表示,原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45 ,用来表示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把2个3、3个3、10个3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一起来考虑1个3

20、可以写成13,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可当时在拍摄课堂实录的时候,一紧张把这个环节给漏了,我觉得挺遗憾的。曹:不必遗憾。因为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在今天这节课上,已经出现了3个0的特殊情况。可以了。过分追求一节课内容上的完整,有时利少弊多。不过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提出1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估计学生能回答。但即使解决了这个问题,整数乘法的概念也还需要补充:0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这个问题就不适合在今天这节课上解决了。其实,在数学的理论中,整数乘法定义为同数连加,则相同加数的个数至少是2,一个几、零个几都需要经过补充定义,才能成立。罗:另外,由于新教材规定的“6个3”用乘法“6乘3”来表示。这

21、样一来,几个几的个数写在前面,相同的加数写在后面,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的读、写顺序都一样了。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这个内容,我感到由老师来讲,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教师不讲,学生有的就是看不出来。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和各位老师探讨。张:本来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出来,感觉会好一点。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讲的是多了一些。曹老师,你看呢?曹:罗老师的有些语言是还可以再精练一点。但评价一节课,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就让学生讲;需要教师讲的,教师也应该讲。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该讲的,怎样讲效果更好。以乘法的书写顺序为例,完整地大段讲解,小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不如改成提问。比如,这样问:小朋友,请仔细看,写乘法算式时,6乘3与6个3,它们的顺序一样吗?必要时,还可以指着算式再问一遍。这样比较容易使全班同学都注意到几个几的读、写顺序是一致的。当然也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提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