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322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公司二一五年七月%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单位:公司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 核: 技术负责: 法人代表: 提交单位: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目 录一、前言1(一)评估任务的由来1(二)评估工作的依据2(三)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3二、评估工作概述4(一)工程和规划概况4(二)以往工作程度5(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5(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8三、地质环境条件10(一)气象、水文10(二)地形地貌11(三)地层岩性13(四)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13(五)工程地质条件15(六)水文地质条件16(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6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评估16(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16(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7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9(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9(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20六、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20(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20(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21(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22(四)防治措施22七、结论与建议23(一)结论23(二)建议24附表:1、%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说明表(附表1)附图:1、%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附图1)附件:1、项目委托函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3、专家

3、评审意见一、前言(一)评估任务的由来2014年,&县公路里程3578.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3023.26公里。由于地处鄂西北地区,域内大部分为国、省干线公路属于山区丘陵地带二级及以下公路,有些地区穿越河流、山区,弯急坡陡地质条件复杂,经常发生局部路基沉陷及落石坍塌,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雨雾冰雪对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健全的公路安全应急抢险救援体系和公路养护中心已经迫在眉睫。本项目座落在&县石花镇(全省十强乡镇第5位)水星台社区,距316国道1.6千米,距千年古镇石花镇8千米,距县城12千米。本项目建设可以使公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并有计划地改善公路的技术指

4、标,以提高公路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运输经济效益.经常保持公路及其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的安全、舒适与畅通。并采用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与隐患,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项目方案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严明有效,发展进度安排有序,项目实施对环境均不造成影响,具备项目建设的各项条件。综上所述,本项目充分具备建设的可行性。为此,&县公路管理局拟征建设用地46669.29平方米(约合70亩)用于&县公路养护(应急)中心项目

5、建设,项目拟选地点位于¥市&县石花镇下新店村,距316道1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建设场地交通位置图见图1-1。建设场地位置图-1 建设场地交通位置图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满足规划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需要,2015年7月&县公路管理局特委托公司对%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估工作。(二)评估工作的依据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3)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15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12

6、月);(4)湖北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年)(¥市国土资源局,2009年); (5)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八号);(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61号);(7)“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314号)”;(8)%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委托函及合同;(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本次评估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及野外实地调查工作的成果;(三)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本次

7、评估工作目的是通过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该项目的防灾、减灾及审批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1)收集评估区相关地质资料,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稳定性及其成因等;(2)阐明工程建设区及其周边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基本特征;(3)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程度。对周边低山、丘陵边坡的稳定性、危害性及危险性评价,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4)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及建设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评估;(5)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

8、作出评价结论;(6)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二、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规划概况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本项目为了保证场地内作业的顺畅、高效、有序,科学合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如下:办公生活区:&县公路(应急)中心县域内养护公司、路政中队及路网运行监测中心所在地。包括一般办公区域公路养护(应急)中心楼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其中监测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独立生活区宿舍楼4830平方米。此外设有生态停车场若干,篮球场两个,主要沥青路面通道一个,其他部分按照需要做绿化处理。机料存放区:县域机械设备、应急指挥设备和应急物资存放基地。此区域储备场地和机料库房5258.5平方米,养护中心院内主

9、干道两侧各设一个。拌合中心:是&县域内公路大中修所需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水稳碎石的供应中心。拌合中心面积为20亩,其中设有搅拌中心管理房两层共864平方米。场内设拌合区、堆料区、实验室及雨棚、冲洗区、厂区道路等配套设施。构件预制区:是养护所预制梁板、管涵、盖板、公里碑、路肩石等构件的生产基地。预制区面积为4908平方米,场地需经硬化处理、排水通畅、必要区域设雨棚、场地道路方便合理。 表2-1:主要建筑指标表建设用地(平方米)46669.29(70亩)基地面积(平方米)12658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8392.3建筑密度28.5%容积率0.39绿地率32%(二)以往工作程度本区以往主要地质调

10、查工作有:1、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写的1:20万¥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2、湖北省区域调查研究所编写的1:50万湖北省地质志3、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年2015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04年)4、¥市1/10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报告及防治规划报告;5、以及部分地区钻探资料。上述成果资料为本次报告的编写提供了较详实的地质资料。(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工作程序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始搜集资料,初步分析了建设项目情况,并进行了现场踏勘,综合分析了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在搜集资料和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报告编写工作。工作程序见图2-1。图2-1 工 作 程 序 框 图接受

11、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估要素选取预测评估现状评估结论与建议综合评估防治措施提交报告报告评审、国土主管部门备案2、工作方法本次评估工作在收集、分析评估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本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和评估工作的需要,我院于2015年7月1日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该工程建设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确定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为: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主要收集与

12、评估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矿产地质、评估区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评估区气象、水文资料,对评估区及其周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整理,对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确定下步工作内容(2)野外调查地质调查:主要调查地层岩性的分布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能特征。地形地貌调查:详细调查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分布特征、地貌单元的分布、沟谷发育特征、边坡稳定性和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调查评估区岩土体类型、分布及基岩工程地质特征。调查评估区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和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质灾害调查:根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实

13、地调查并访问当地居民,主要调查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危害程度。(3)综合分析在对已有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相关图件,研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确定各类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3、完成的工作量本次评估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2(下页)表2-2 完成的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单位数量搜集资料区域资料与可研报告份1项目前期策划报告份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个1野外调查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面积m2171053.9拍摄照片张14张(利用6张)地质、地貌调查点

14、个8(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1、评估范围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工程特征确定评估区范围。根据搜集的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建设场地目前大部分地段已进行场地平整,存在少量的荒草地,场地整平标高为90.15米。调查时场地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为89.60-91.70m,相对高差为1.10米。场地位于&县石花镇下新店村,在地貌单元上属汉江流域级阶地,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开阔平坦。建设场区主要沉积一套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表层岩性变化不大,评估范围以规划用地范围为中心向周边作了适当外延,评估区面积约100731.31平方米(合151.10亩),具体征地范围详见附图1:%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

15、综合分区评估图(1:2000)。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界址点坐标见表2-3(西安80坐标系)。表2-3 征地范围界址点坐标表项目名称界址点号坐 标界址点号坐 标%项目x(m)y(m)x(m)y(m)J13572260.48 37551054.18J73572040.09 37551258.01J23572243.11 37551109.46J83572027.63 37551098.41J33572235.08 37551149.01J93572033.35 37550993.51J43572230.31 37551184.69J103572073.40 37551004.21J53572227.7

16、5 37551224.91J113572124.61 37551017.88J63572227.93 37551235.92J13572260.48 37551054.182、评估级别确定%项目征地面积46669.29m2(合70亩),该建设工程主要以地面硬化和厂房建设为主,建筑楼层较低,无高层建筑物,根据该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复杂程度,依据项目总体规划,按照技术要求第5.8.2条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综合分析确定本建设项目属一般性建设项目。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起伏变化较小,地质灾害弱发育,岩土体结构较单一,地层主要为耕植土、粉质粘土及圆砾。区内现阶段人类工程

17、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影响较一般,按照技术要求第5.8.1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标准,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见表2-4)。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的要求,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该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表2-4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表划分因素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现状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汉江流域二级阶地,场地内地形平坦开阔,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基底构造相对

18、稳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层为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内未见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拟建场地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弱。三、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1、气象条件评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冬干夏湿、雨热同季的特点。境内各地因地形差异,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无霜期233天,年平均降水量981mm(图1-3)。本区春季气温回升显著,冷暖变化剧烈,平均气温15.2,春季降水日数为全年最多的季节之一,为35天;夏

19、季气温渐升,平均气温达28以上,极端最高气温为41.4(1961.7.23),降水量也剧增,又因地形影响,低压气流在本区山地增强,造成雷雨天气,导致洪涝灾害发生,如1982年7月29日,南河一带出现特大暴雨,个别地点日降雨量达497.7mm,造成山洪暴发,沿河两岸泛滥成灾,房屋倒塌5191间,伤亡82人,同时这种恶劣天气也是诱发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秋季平均气温16,平均降水量253.4mm,占全年的降水量25%;冬季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为-22.9(1977.1.30),平均降水量74.3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8%。2、 水文条件本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有汉水、南河及北河三

20、大河流。汉水为界河,其北岸为丹江口市,自丹江口东下,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县境北界,境内流程61km,大小支流21条。年径流量为589亿m3,平均流量1710m3/s,最大流量3300m3/s,最小流量572m3/s(1941),最大洪峰达4.5万m3/s(1935.7)。南河为汉水中游右岸一级支流,为长年性山区河流,中上游两岸多为峡谷,河床落差大。由南西向北东流经紫金镇、南河镇、城关镇等5个乡镇,全长74km,沿途有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支流42条,流域面积1051km2。流域内以气旋雨降水为主,多年平均降水量935mm,来水总量为24.16亿m3,年径流量25.2亿m3。北河原为南河支流,197

21、3年经北河改道工程后,直接注入汉水,成为汉水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流经紫金镇、石花镇等4个乡镇,全长59.6km,沿途注入北河的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支流41条,流域面积909.8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23mm,年最小降水量为573mm,常年来水总量为1.2亿m3,平均流量14.6m3/s。北河亦为山溪性河流,河水猛涨猛跌,年泻洪水量达几千万m3。1975年8月3日最大洪水流量平均达3300m3/s,但枯水季节仅12m3/s,徒步可涉,基本不通航。目前没有搜集到本项目场址遭遇洪水危害的历史资料。 (二)地形地貌&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秦岭、大巴山东延余脉与江汉平原接

22、壤地带,主要山脉线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呈近东西向展布;南靠高山、北滨汉水。整体地势由南西向北东降低,呈向北东方向开口的“C”型地势,形成南西、中部、北东三级阶梯状地貌特征。最高点为西南部赵湾乡青龙山,海拔1584m,最低点为东北部茨河镇九道湾,海拔仅71m,相对高差达1513m。&县西南部为海拔10001500m的构造侵蚀溶蚀中山区,包括赵湾乡、紫金镇及五山乡北西部,山势陡峻,切割深度为5001000m,河流、冲沟多呈“V”型谷。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区内山地切割强烈,峰峦栉比、谷涧纵横,区内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少,地表多为植被覆盖。&县中部为海拔5001000m的构造侵蚀溶蚀

23、中低山区,大致包括茨河镇南西部、薤山林场赵湾乡一带及五山乡南西部,最高峰为位于薤山林场的1099m高地。山势浑圆,切割250500m。以青峰断裂为界,其南分布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其北分布中元古界武当岩群变质岩系及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区内地表多为植被及农田,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多。&县东北部为海拔小于500m的构造剥蚀丘陵区及&盆地。包括城关镇、茨河镇、庙滩镇、石花镇、冷集、盛康镇等大部分地区。丘陵高程一般在100300m之间,主要为白垩系地层组成的垄岗状丘陵地貌,山顶浑圆、地形平缓。&盆地则为沿汉江右岸及南、北河两岸分布的第四系冲洪积平原,该区土地肥沃,沟渠密布,人类工程活动

24、频繁,为本县经济发达地区。评估区位于¥市&县石花镇下新店村,属汉江流域西岸,地势平坦开阔,场地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做了场地平整。(见照片3-1)。照片3-1 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概况(三)地层岩性评估区地层岩性:依照场区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评估区内地层主要为耕植土、粉质粘土及圆砾,主要沉积一套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E2m)。1、 耕植土(Qml):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大孔隙结构,结构松散,表层含少量根系,层厚0.6m-0.9m;2、 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偶含小砾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层厚0.4m-0

25、.9m;3、 圆砾(Q4al+pl):青灰色,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圆砾含量约占50%左右,粒径一般3-10mm,分选性一般,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充填物为粘性土及中粗砂,层厚13.7-18.6m。4、 下第三系(E2m):灰红色砾岩夹钙质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砂岩、粉砂岩粘土层、钙质粉砂岩。该层在评估区西侧边坡出露。(四)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市横跨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青峰¥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三县全境和&、襄州、¥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市和&、襄州、¥等县

26、(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现将其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综述如后。¥市南半部处于扬子准地台的北部边缘,紧邻活跃的秦岭地槽区,加之青峰¥广济深断裂的长期活动,使本区的构造景观比地台区的其它地段显得更为复杂。早震旦世本区为地台北缘拗陷带的一部分,沉积有较厚的山前磨拉斯石造和冰碛层,晚震旦世至早三迭世,本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其间虽经历多次地壳活动,但均未发生明显的褶皱和断裂。燕山运动是本区震旦纪以后最强烈的一次造山运动,造成全面褶皱回返,组成龙门一大巴台缘褶皱带的一部分,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以¥大山寨、¥丁家营、¥流水一线为界,划分为两个构造域:北区紧邻秦岭地槽,褶皱剧烈

27、,构造复杂,形成一系列轴面北倾,向南倒转的紧密线型褶皱,同时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致使本区各时代的地层经常发生断层缺失、倒转或重复,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与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合线一致;南区由于远离秦岭地槽,构造应力相应变弱,褶皱构造由北向南逐渐变得开阔、平缓,断裂构造多以重力断层为主,以发育北西、北东向两组断层为其特征:形成一系列断陷和断隆,其中以¥断陷(地堑)、乐乡关断隆(地垒)和汉江断陷(地堑)规模较大,由断陷而形成的盆地内堆积着巨厚的新生界红色陆相碎屑岩,基底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达40005000米。南襄断拗为燕山运动形成的一个大型断裂拗陷,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其南部跨入市境¥、襄州、

28、&一带。由白垩系上统至上第三系河湖相砂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细晶灰岩及石膏、岩盐、钙芒硝等组成,总厚度大于3500米。境内由东向西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凹陷、双沟低凸起、¥凹陷等次级构造。自公元310年有史记载的地震,共发生了11次,其烈度基本上在V度以下,个别属于VI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1990年),和湖北省建设厅关于确定我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的通知(鄂建文2001357号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淮阳山字形构造、秦岭构造与新华夏沉

29、降带交汇处,拟建场地位于汉江流域级阶地,地质构造简单,无滑坡、泥石流、岩溶和采空区、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稳定性划分为稳定。(五)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位于汉江流域二级阶地,根据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和岩、土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岩、土体性质、力学特征之不同,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软(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与下第三系较坚硬软弱工程地质岩组。1、第四系松软(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由耕植土、粉质粘土、圆砾组成。(1) 耕植土: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力学强度变化大,不能作拟建物地基持力层使用。(2) 粉质粘土:可塑,中等压缩性,fak=140KPa,Es=7.0MPa,强度一般,埋藏

30、较浅,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时需对持力层的强度及变形进行验算。(3) 圆砾:中密,饱和,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变形模量Eo=20.0Mpa,场区均有分布,强度较高,埋藏较浅,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 2、下第三系较坚硬软弱工程地质岩组由灰红色砾岩夹钙质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砂岩、粉砂岩粘土层、钙质粉砂岩组成。岩石软硬相间,其各向异性较明显,物理力学强度整体中等偏低,砂岩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力学强度大小取决于胶结物;砂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弱,遇水较易软化崩解。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六)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

31、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耕植土与粉质粘土的孔隙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和居民生活排水渗漏补给,靠自然蒸发排泄。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50m-0.70m。下部圆砾含丰富的孔隙潜水,场区孔隙潜水与清凉河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并相互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清凉河,洪水期地下水受清凉河的补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总体而言,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较小,除了项目的地面硬化和厂房建设以外没有工业及其它工程活动。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评估区属于

32、汉江流域二级阶地。经现场踏勘和访问,区内未见开挖矿产、大量抽汲地下水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其建设本身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亦不会因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当地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61号)文件的要求,按照湖北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1)。根据现场踏勘与调查情况,以及查阅有关历史记载,评估区现阶段内未发现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

33、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遗迹和相关地质灾害的记载。由此可见,评估区内以往地质灾害弱发育。(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据现场踏勘调查,建设场地目前已平整,地势平坦开阔。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现状条件下,地表及其周边主要以农田居民地为主,(具体情况见照片3-1及附图1)。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采用排除法,对6大类地质灾害灾种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本次地质调查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1、崩塌调查评估区为汉江流域二级阶地,主体建设区地形起伏较小,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未见有人工挖方形成的切坡、路堑,更不曾发现因为历史崩塌形成的危岩体,

34、区内也未见有适合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空条件。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崩塌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条件,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2、滑坡调查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平坦开阔。评估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为第四系松(散)软土。第四系松(散)软土具有结构松软,抗剪强度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性质,工程地质性状一般。土体结构尚未发现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不具备为降雨等进入斜坡的通道条件,不存在节理、层理发育坡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不发育;不存在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以及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自然坡形不发育。综述

35、: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作用条件,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3、泥石流调查评估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不良物理地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物源条件的形成因素不明显;通过沟床的地势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位能,赋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能量较弱;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物源及地形地貌条件,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4、地面塌陷调查评估区内无矿山地下开采历史,无隧道工程历史,亦未见有采空区分布,下伏基岩无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不存在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发生变形、破裂和冒落而造成得地表变形、塌陷;地下水主要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孔

36、隙潜水,同时区内没有抽排地下水活动。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地面采空塌陷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形成的前提条件,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5、地裂缝调查评估区内地质构造活动较弱,尚不足以在地面产生地表破裂;因各类地面塌陷、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的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罕有涉及。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的前提条件,发生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6、地面沉降调查评估区未见有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的人类工程活动;没有因采掘地下固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没有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

37、、地下铁道等)建设;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条件甚微,尚不足以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透水性差的隔水层(粉质粘土)与透水性好的含水层(圆砾)呈互层结构,在含水性较好的砂砾石层内抽排地下水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从而造成压缩层(粘土层)内部应力平衡条件被破坏,引起地面沉降;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有发生地面沉降的可能。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具备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形成的一般条件,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位于汉江流域二级阶地,经过现场踏勘调查,在场地周边目前没有高陡边坡,并且场区平坦开

38、阔,故没有引发边坡失稳的因素;场区地下没有形成溶洞条件的碳酸盐岩,无矿山采空区,故没有引发地面塌陷的因素;场区内目前没有不稳定高陡斜坡,且无基岩出露,故没有引发崩塌的因素。评估区上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工程建设时将涉及到地下建筑,工程建设有基坑的开挖,若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没有管理好施工用水,排水不畅,在土体中含水量变化情况下,易使地基土侵水软化,导致坑壁变形、垮塌等。施工前期若不采取夯实措施或填土夯实不到位,或桩基设计不够合理,可能引发不均匀沉降。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但是若建设

39、中未管理好施工用水,排水不畅,有使建筑物产生开裂的可能;填土整平时若不采取夯实措施或若填土夯实不到位,有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但均可能性小且可采取措施予以防治,防治难度较小。(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评估区场地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该层粘土具有一定的膨胀性,若没有管理好施工用水,排水不畅,在土体中含水量变化情况下,易使地基土侵水软化,导致地基变形,使建筑物产生开裂。2、场区工程地质岩组类型为第四系松软(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工程建设时地面需进行填土整平,若不采取夯实措施或填土夯实不到位,可能引发不均匀沉降。3、场区粘性土均属弱膨胀土,若施工过程中基坑

40、暴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土体含水量急剧变化而导致涨缩变形破坏。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但是若建设中未管理好施工用水,排水不畅,有使建筑物产生开裂的可能;填土整平时若不采取夯实措施或若填土夯实不到位,有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若施工过程中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土体含水量急剧变化而导致涨缩变形破坏的可能性,但均可能性小且可采取措施予以防治,防治难度较小。六、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主要原则是:(1)主要依据地

41、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及其隐患大小,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取大的原则;(2)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遵循“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3)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建设工程重要程度的原则;(4)以地质分析为主,定性与半定量评价为辅的原则。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定性指标的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主要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分布、活动强度、影响范围、对建设工程的危害程度以及潜在危险性的大小,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定性指标。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定性指标主要有:潜在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影响范围及

42、其危害程度。综合评估是根据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及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并针对建设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取大原则法”即先危后安一票否决的办法对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估。(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评估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既要反映地质灾害的现状特点(历史危险性),又要能体现工程建设中涉及建成后的地质灾害特征(潜在危险性)。分区应全面考虑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类要素,具明显性和综合性,便于建设规划布局,利于拟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管理工作。场区内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弱膨胀土灾害、不均匀沉降两种形式,由于对上述潜在

43、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重要作用或形式影响的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膨胀土有关参数等各类要素指标难以具体量化分级,故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是:在本次调查成果结合以往勘察资料及邻区对比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现状,预测评估情况以及影响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适宜性的有关要素指标结合场区建设初步规划,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A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A区):面积约为100731.31 m2(合151.10亩),占评估范围总面积的100%。主体建设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形地貌特征较简单;地表土层为耕植层、冲洪积粉质粘土层,区内地表土层结构松散,其下部砂砾层含水量较丰富。工程建设期间和工程

44、竣工后,该区地表的重要建筑有可能遭受地面不均匀沉降与弱膨胀土灾害,若施工过程中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土体含水量急剧变化而导致涨缩变形破坏,总体危险性较小。经过处理后可以满足工程建设,且易于防治。各类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一般情况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按照技术要求第8.3.3条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标准,依据本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将该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按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相应划分为建设用地适宜区(I区)。建设用地适宜区(I区):适宜区(I区)的分布位置与征地面积相同,面积为46669.2

45、9m2(合70亩),占建设征地总面积的100%。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未见明显的地质灾害遗迹和地质灾害源;工程建设一般不会引发、加剧和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引发、加剧和遭受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且易于预防和治理。综上所述,本区内所征46669.29m2土地均适宜于本工程建设。(四)防治措施1、膨胀灾害防治措施场区粘性土均属弱膨胀土。从外因方面考虑,在土体胀缩性能一定的条件下,控制膨胀土胀缩破坏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土体湿度的变化情况,而土体中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入渗和蒸发作用,因此气候是影响膨胀土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结合区域资料即前人研究成果,较稳定的影响深度(即大气影响深度)为3.25m,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为1.46m。据上所述,防治膨胀土灾害的主要措施是:(1)修筑排水设施。在场区周边设置适当宽度的散水构筑物,于散水构筑物外边缘修建排水沟;(2)种植草皮,保持土体的含水量;(3)在施工中,开挖基坑不宜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