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6344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勘察技术标书.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 本 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技术标)投标文件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副 本 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技术标)投标文件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目 录二 技术文件49第一章、工程勘察方案49一、工程概况49二、拟建场区气象、水文条件50三、拟建场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52四、拟建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基岩土结构概况54五、勘察工作依据57六、勘察方案58第一节 初步勘察方案58第二节 详细勘察方案64第二章、工作要点分析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73第三章、勘察质量和保证措施77第四章、勘察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83第五章、确保勘察安全、文明施工的

2、承诺和保证措施87第六章、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及承诺89第七章、组织协调工作的承诺及保证措施90第八章、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91附 件: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初勘)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详勘)二 技术文件第一章、工程勘察方案一、工程概况武汉市二环线(见下图),全长52公里,由汉口的发展大道、汉西路、江汉二桥,汉阳的十升路、四新段,武昌的八一路、珞狮路、东湖路、水东路,以及二七路长江大桥和杨泗港过江通道构成,设计时速6080公里/小时。环路各段由于现实条件、交通功能和交通特征不同,各段将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案,现已形成干道标准的道路长约29公里。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

3、程全长约8.20公里,由青菱段和珞狮南路段组成,西起武咸公路八坦立交,北至雄楚大街立交,沿线与武咸公路、青菱路、黄家湖大道、武纸公路、珞梁路、丁字桥路、芦湾湖路、武梁路、文治街、机场二路及雄楚大街等14条次干路级别以上道路相交,红线宽6070米。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工程及附属工程等。为获取拟建工程设计所必需的基础资料,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拟开展本工程的勘察工作。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工程范围:武咸公路(K0+300)黄家湖大道(K2+500),全长2.2公里,包括武咸公路立交二期工程。其中K0+300K2+2

4、30段为桥梁;K2+230K2+500段为地面线。图1 场区地理位置图二、拟建场区气象、水文条件武汉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冬夏温差大,历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8.831.4,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8.10),历年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为2.64.6,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1月30日)。每年7、8、9月为高温期,12月至翌年2月为低温期,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多年平均降雨量1204.5mm,最大年降雨量2107.1mm,最大月降雨量为820.1mm(1987.6),最大日降雨量317.4mm(1959.6.9),最小年降

5、雨量575.9mm,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最大风速27.9m/s(1956.3.6和1960.5.17)。多年平均雾日数32.9天。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7%。武汉地区原属云梦泽东南角沼泽地带,由于地壳沧桑变迁,水流夹带大量泥沙落淤,江湖分离,水流归槽,形成了河流的雏形。通过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汊道合并,洲滩与河岸反复分合,逐渐形成今日的双汊形态。市区内河网湖泊水系发达,其中水域总面积约 191km2,约占市区总面积的14%。区内水系以长江为主要干流,南由龟山入境,北于武汉长江二桥出境,过境长约7.04km

6、,江面宽10801380m,其支流主要为汉水。长江武汉河段的水量、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干流和汉江支流。其水沙变化受水文年的随机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武汉关水位:历年最高水位29.73m(1954.8.18,吴淞高程),历年最低水位10.08m(1965.2.4,吴淞高程),多年平均水位18.97m(吴淞高程)。最大流量76100m3/s(1954.8.14),最小流量为4830m3/s(1963.2.7),最大输沙量为5.79亿吨/年,最小输沙量为2.33亿吨/年,多年平均悬移质中值粒径为0.021mm,多年平均河床质中值粒径为0.181mm。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

7、项目第1标段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零星分布的鱼塘及藕塘。三、拟建场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武汉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葛店-汉阳褶皱带。区内大地构造跨及扬子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襄(樊)广(济)深大断层为界,中南部隶属扬子准地台的四级构造单元武汉台褶束,北部为秦岭褶皱系之四级构造单元新洲凹陷之南缘。由于经历了大别、扬子、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使区内构造更趋复杂。新洲凹陷是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武汉台褶束由古生界及早三叠系组成的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组成,并伴有与轴线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走

8、向断层及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或近南北向的断层。武汉市区内地壳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致使古生代及中生代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紧密线状褶皱。褶皱形态总的来讲呈两条带状,即市区南部的构造剥蚀丘陵区及东北部的青山镇一带,两组褶皱带在市区东部有渐趋重合之势。褶皱形态以紧密线状为主,背斜较宽阔,一般隐伏于地下,构成谷地,向斜狭窄,构成丘陵主要骨架,轴面大多向南倒转。背斜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由二叠系或三叠系地层组成。其特点为轴线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并略向南凸出的弧形,西端有向北偏转之势。第1标段建设场区大体沿垂直NW-SE走向的新隆-豹子澥复式倒转向斜轴方向通过。该复式

9、向斜西起蔡甸区新隆、高庙,经长江东至江夏区豹子澥,长约60公里,宽26公里,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两翼由志留系-二叠系组成。北翼倒转,倾向北,倾角5080度,南翼正常,倾向北,倾角4570度。该复式向斜被NE-SW走向的舵落口断层、沌口断层、中南水泥制品厂断层等多处切割成,使其不连续,其中中南水泥制品厂断层从场地附近通过。根据钻孔揭露,场地下伏基岩主要为三叠系大组冶页岩、泥灰岩、灰岩及二叠系炭质页岩、灰岩,沿线古地形低洼处堆积了白垩-下第三系砂岩及上第三系粘土岩,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为30m左右。第1标段沿线场区及附近区域内断层构造不发育,主要见有青菱寺压扭性断裂(近南北向)。本区域断层均属古老

10、构造运动形成,为物探推测、航卫片解释所得,其上又被近三十米的第四纪土层所覆盖,且没有全新世构造运动的活动迹象。因此,第1标段沿线场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较适宜工程建设。根据资料记载,武汉市迄今为止尚未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虽然地震活动频繁,但多以弱震出现,具震级小、烈度偏高的特点。拟建场区不存在发生强震的构造环境条件,地壳稳定性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武汉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约为0.35s。图2 场区基岩地质构造图四、拟建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基岩土结构概况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

11、拟建场地处于长江南岸级阶地(部分地段隐伏级阶地)的平坦状平原区,属河流相阶地,高程2224m。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m。拟建场区现状主要为道路、民宅和耕地。根据我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所查勘察资料,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沿线岩土的大致构成如下:工程地质分层表 表1序号地质年代及成因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层厚(m)层顶标高(m)岩性特征1Qml1-1杂填土0.616.421.8728.0杂色,稍-中密,局部松散,主要由碎石、石块及粘性土构成,其中硬质物含量约20-40%,大部分堆填时间大于10年。2Qml1-2素填土0.910.516.7526.33褐黄色、

12、灰黄色、灰色,稍密,局部中密,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局部含少量碎石及砖渣,大部分堆积时间大于10年。3Q4l2淤泥质粉质粘土2.063.518.4灰色,流塑状,饱和,具腐臭味,偶含螺壳。4Q4 al3-1粉质粘土1.06.617.5522.0褐灰色、灰黄色,可塑软塑,局部可塑,饱和。5Q4 al3-2粉质粘土0.77.217.3523.65黄褐色、灰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6Q4l+al 4淤泥质粉质粘土2.03.516.318.92灰色,流塑软塑,饱和,具腐臭味,局部夹薄层粉土,偶含螺壳。7Q4 al5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细砂0.916.311.521.05灰色

13、,软塑可塑,饱和,夹松散状粉土、粉细砂。8Q4 al6-1粉细砂1.014.63.0317.0灰色,稍密,局部松散,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局部夹粉土。9Q4 al6-2细 砂3.023.1-0.816.69灰色,局部夹粉砂,饱和,中密,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10Q4 al6-2a粉质粘土0.67.0-8.464.03灰色,软可塑状,饱和,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细砂。11Q4 al6-3中 砂0.57.8-19.450.28灰色,饱和,中密,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12Q4 al6-4中粗砂夹砾卵石0.510.0-13.5-1.75灰色,饱和,稍-中密,含少量砾

14、卵石,其成份以石英砂岩及石英岩为主,少量为燧石,多呈园状及次园状,粒径一般0.5-3cm,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约5cm,含量10-35%不等。13Q2 al+pl7-1粉质粘土1.55.1-6.418.5黄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14Q2 al+pl7-2粘 土3.612.210.2522.23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15Q dl+pl8含碎石粉质粘 土0.520.5-12.0-4.36棕红色,可塑,局部软塑,饱和,碎石含量约1020%,粒径一般为1.5cm5cm,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为10cm,碎石成份主要为灰岩、硅质岩及砂岩,呈棱角状。16Q el+dl9-1

15、残坡积粘性土0.511.7-8.83.3黄红、黄色,硬塑,局部可塑,饱和,局部夹泥质页岩强风化碎石。17Q el+dl9-1a残坡积粘性土1.23.0-8.32-4.5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饱和,局部夹强风化状碎石。18Q el+dl9-2红粘土0.34.1-7.225.35棕红色、黄色,可塑,局部硬塑,饱和,局部夹少量灰岩碎石。19N10粘土岩4.446.9-21.45-5.7黄色,黄红色,局部呈褐红色,局部含砾,砾石成分为石英砂岩,粒径约2cm5cm,含量约520,成岩程度差,大部分呈土状,岩芯多呈长柱状,手可折断,取芯率约85-95%,属极软岩,节理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

16、。20K-E11-1强风化泥质砂岩0.518.1-17.45-6.24紫红色,砂质结构,泥质胶结,岩芯呈长柱状,少数呈碎块状,手可折断或捏碎,胶结相对较差,取芯率约85-90%。属极软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1K-E11-2中风化泥质砂岩2.739.0-27.4-6.41紫红色,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芯多呈长柱状,手用力可折断,取芯率约85-95%。属极软岩,节理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2K-E11-2a中风化泥质砂岩0.510.4-41.04-11.64紫红色,块状构造,砂质结构,岩芯多呈长柱状,胶结较差,用手可捏碎,取芯率约80-90%,属极

17、软岩,节理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3K-E11-2c中风化含砾砂岩3.3-44.22-14.33紫红色,岩芯呈长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其中砾石成分一般为石英砂岩,含量约15,泥质、砂质胶结。锤击易碎,声音较沉闷,胶结相对较差,取芯率约85-90%。属软岩,局部为较软岩,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4K-E11-2d中风化角砾岩2.04.3-44.1-36.65紫红色,岩芯呈长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其中角砾成分一般为灰岩,含量约55,泥质胶结。锤击不易碎,声音较脆,胶结相对较好,取芯率约85-90%。属软岩,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5T12-1-1

18、强风化泥灰岩1.54.0-9.45-6.7灰色,局部夹红色,岩芯多呈碎石状及土状,取芯率较低,属极软岩,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6T12-1-2中风化泥灰岩0.623.0-41.186.8灰色,局部夹红色条带,夹多层灰岩,由于受构造作用,岩层倾角近垂直,岩芯多呈碎块状,取芯率较低,属软岩,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7T12-1a-1强风化泥 岩10.817.417.418.63灰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手可折断,取芯率较低,属极软岩,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8T12-1a-2中风化泥 岩2.06.6灰色,泥质结构,层

19、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锤击易碎,声音不脆,取芯率较低,属软岩,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9T12-2-1中风化灰岩0.74.0-5.73-0.35灰色,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角砾状灰岩,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表面见溶孔等溶蚀现象,少数钻孔见溶洞,取芯率约65-70%。属较软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级。30T12-2-2微风化灰岩0.118.6-48.545.23灰色,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角砾状灰岩,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表面见溶孔等溶蚀现象,少数钻孔见溶洞,取芯率约65-85%。属

20、较硬岩,节理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拟建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主要为桥梁(全长2.2公里中2.0公里为桥梁,仅0.2公里为地面道路),桥梁工程具有荷载大及对差异沉降要求严等特点,上述工程地质分层表中的第1层至第9层的填土及粘性土显然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场地(11-2)层白垩-下第三系(K-E)中风化泥质砂岩和(12-2-1)三叠系(T)中风化石灰岩,强度高,压缩性低,力学性能优良,可视为场地不可压缩的刚性底板,为拟建桥梁钻孔灌注桩理想的桩基持力层。故场地下伏基岩的岩土工程性质为本次勘察的重点。五、勘察工作依据1、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

21、(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招标文件4201112010040800813A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1、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

22、42/169-2003);12、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3、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6、动力触探试验规程(SY219-90);17、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18、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上述规范、规程在以下文中简称“规范、规程”。六、勘察方案依据招标文件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雄楚大街武咸公路)工程勘察项目第1标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将分为初勘及详勘两个阶段进行。第一节 初步勘察方案一、勘察目的及要求1、初步查明沿线区

23、域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2、初步查明沿线的岩土特征,包括岩土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及其分布特征、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组和风化程度,初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初步提出持力层、围岩分类等建议。3、初步查明沿线的长大活动断裂,特别是全新世活动断裂的位置、产状、规模和破碎带宽度及其对工程的危害影响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4、初步查明可液化地层如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分布、埋深、厚度及性质,初步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确定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进行液化砂层分区。5、初步查明沿线特殊土和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性质、规模及其对工程危

24、害程度和影响的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处理意见。6、初步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7、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历年最高水位、埋藏条件、补给排泄条件、变化幅度、渗透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了解地下水动态和周期变化规律,初步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结构有无腐蚀性。8、在分析己有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震效应分析预测:如粉土、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断裂的地震效应等。9、根据初步掌握的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对拟建桥梁及道路排水工程的地基基础型式提出初步建议,并提供桥梁及道路排水工程初

25、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各类工程力学参数。二、勘察方法及手段为初步查明1标段工程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对沿线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初步查明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地质的性质、特征、分布范围,并提出初步的处理措施意见,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比选提供地质资料,本工程初步勘察拟采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方法与手段。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查范围为线路控制红线向两侧扩展不少于50m。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比例尺为1:2000,主要工作内容有:(1)调绘之前必须调查、搜集沿线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其中包括已有勘察资料,进行分析研

26、究,为勘察设计所用。(2)研究地貌的基本特征,划分地貌基本成因类型和成因形态类型,分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3)调查可液化土层及新、老堆积土,特殊土(软土等)的工程地质特征。(4)调查地下水类型、基本特征、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与地表水联系。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结构有无腐蚀性。(5)调查软土、地下古河道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形态、规模、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6)调查线路及临近已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的范围、原因及其发展趋势。(7)调查线路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8)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调查历史地震活

27、动情况,划分对工程建设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9)调查、了解沿线各种管线(网)、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及埋藏(深)情况。2、钻探通过钻探可达到以下目的:(1)划分地层、确定各地层的分界面、鉴别和描述岩土的表观特征。(2)采取原状岩土样及水试样供试验测试分析。(3)确定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及地下水类型。(4)辅助探查地下障碍物的埋藏情况、分布范围。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可以:(1)取扰动样、鉴别和描述土的类别。(2)确定砂土密实度、天然地基土承载力和地基土变形参数。(3)估算单桩承载力,判断沉桩的可能性。(4)判定饱和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4、动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

28、碎石土、砾卵石、强风化泥岩,可以:(1)划分土层及评定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2)确定承载力和变形模量。(3)选择桩基持力层和估算单桩承载力。(4)检验地基加固与改良的效果。(5)进行基坑验槽。5、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初勘阶段按不同的地貌单元及岩性段进行,可提供岩土层的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岩体完整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绘制Vp-H曲线,结合钻孔资料,分层统计波速平均值,计算波速比,提出分层波速与波速比值。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6、室内试验室内岩土试验是勘察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验,可获得地基岩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从而为地基基础计算分析及地基处理提供依据。三、勘察工作量布置

29、1、勘探孔布置原则根据1标段线路的基本形态、桥跨及道路的总体布局及地质地貌特点,依据规范,初勘阶段的勘探点间距一般控制在60米左右,勘探线主要沿拟建工程主线桥、匝道桥、坡道及道路中线布置。初勘阶段共布置钻孔96个,其中主线桥及匝道桥部分90个,坡道及道路排水部分6个,均为技术钻孔,其中包括取土样钻孔48个,标准贯入试验钻孔48个。2、勘探孔深度的控制原则根据前述场地地基岩土结构概况及道路桥梁工程特点,桥梁部分勘探孔设计深度一般为4050米。当下伏基岩为场地(11-2)层白垩-下第三系(K-E)中风化泥质砂岩时,以进入中风化泥质砂岩20米为终孔标准,孔深约为50米;当下伏基岩为场地(12-2-1

30、)三叠系(T)中风化灰岩时,以进入中风化中风化石灰岩10米为终孔标准,孔深约为40米。道路部分勘探孔设计深度一般为20米。3、取样、原位测试及物探工作原则(1)、取土样钻孔要求在穿过填土层后按13米间距分层采取原状土样,直至基岩表面,预计可采取原状土样200筒。钻孔在入岩后,要求根据岩石的强、中、微风化的差异分层采取据代表性的岩样,预计可采取岩样40组。(2)、标准贯入试验钻孔要求在穿过填土层后,按13米间距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若遇碎石土则进行N63.5动力触探试验,钻孔入岩后要求在强风化岩中进行标贯试验。预计可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00次,进行N63.5动力触探试验2.0米。(3)、按照地表水分布

31、、地下水类型分别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试样,预计可采取水样3组。(4)、第1标段初步勘察将在不同地质或地貌单元上,选择2个代表性的钻孔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深度要求40米,并于钻孔附近地面实测场地地面脉动周期。4、室内试验的工作原则(1)、原状土的室内试验原状土物理性质试验包括有: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最大和最小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等。力学性质试验包括有:直接剪切(c、值)、压缩(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对第四系上更新统老粘性土,尚应进行胀缩性试验、崩解试验,以判定土质的膨胀性及其分级。预计试验数量为20组。(2)、岩石试验项目岩石试验项目包括

32、有:比重、密度、吸水率、饱水率、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主要为天然湿度状态下)、软化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试验,共40组。(3)、水质分析试验对所取3组地表水及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评价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5、数码照相在勘察过程中用数码相机对工程有重要意义的工程地质现象、场地地形地貌、钻探岩芯等进行彩色数码相机拍摄,以便于地质资料的保存、传输、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和后期工作的需要。 第1标段初步勘察工作量表 表1岩土工程勘察手段数量单孔深度(m)累计进尺(m)取样原位测试备注原状土(筒)水样(组)岩样(组)标贯(次)动探(米)钻探孔96孔20-504080200340300

33、2.0剪切波速2孔4080地面脉动2点原状土常规试验200组原状土胀缩性试验20组岩石试验40组水质简分析试验3组测量放点2组日四、资料整理及应交资料1、资料整理(1)资料整理应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整理。(2)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报告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编写,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勘察工作内容(勘察依据、范围、经过、工作方法)、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气象特征、交通、水文、地震烈度等),沿线岩土条件、岩土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评价、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含岩土

34、层评价和场地稳定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特殊岩土的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基础类型的选择、桩型及持力层的选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等。基坑施工边坡支护和地下水治理建议、砂层中涌水、涌砂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等级类型、场地土液化势判别、液化砂层分区等。报告的编写,应有针对性,资料完整、内容可靠、条理清晰,文字、表格、图件资料相符。2、应交资料(1)初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部分。(2)勘察报告的附件勘察任务书;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综合工程地质图(1/2000);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场地波速测试成果图表;各种室内试

35、验成果图表;岩芯照片及其他图表。第二节 详细勘察方案一、勘察目的及要求详细勘察阶段,在初步勘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为第1标段基础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详勘阶段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1、详细查明场地的地貌特征、地层、地质年代、岩性、成因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2、详细查明沿线各层岩土的类别、分布、结构、厚度、坡度。查明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组和风化程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提出基础类型及埋置深度等的意见,并对地基的稳定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3、详细查明线路方案的长大活动断裂,特别是全新世活动断裂的位置、产状、规模和破碎带宽度及其对工程的危害影响程度

36、,并提出治理意见。4、详细查明场地特殊土和不良地质现象(淤泥、淤泥质土、断裂、土洞、岩溶等)的特征和分布、性质和规模,分析评价特殊土和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和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处理意见。5、详细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6、详细查明沿线河、湖淤积物的发育、分布,以及古建筑遗址、古河道等,并结合工程要求提出评价。7、详细查明沿线范围的地表水水位、流量、历年最高水位、枯水位、水质等水文资料,以及补给、排泄条件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8、详细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性质、埋藏条件、补给排泄条件、变化幅度、地

37、下水位、渗透性,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有无腐蚀性;查明孔隙承压水的水头高度及其地下水动态和周期变化规律,提出水质评价并确定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需要降水施工时,提出降水方法及有关计算参数,并预测降低水位对基底、坑壁及地面建筑物的影响。9、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详细查明软土震陷及可液化地层(如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分布、埋深、厚度及性质,确定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并计算液化指数,分析对建(构)筑物稳定性影响及处理意见。10、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作出评价,分析施工和运营期间工程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11、调查场地附近重要建筑物、地下构筑

38、物及城市管线(网)的分布位置、地基条件、基础类型、上部结构和使用状态,分析其稳定性,并预测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变化及预防措施。1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按工程要求提出设计所需要的技术参数。二、勘察方法及手段第1标段详细勘察工作应详细查明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详细查明工程沿线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性质、特征、分布范围,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充分的地质资料。详勘工作应按调查与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资料整理的步骤进行。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在初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程地质

39、调查与测绘工作,调查范围为线路控制红线向两侧扩展不少于50m。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比例尺为1:1000,主要工作内容有:(1)进一步调查、搜集沿线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其中包括已有勘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勘察设计所用。(2)详细研究地貌的基本特征,划分地貌基本成因类型和成因形态类型,分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3)进一步调查可液化土层及新、老堆积土,特殊土(软土等)的工程地质特征。(4)进一步调查地下水类型、基本特征、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与地表水联系。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结构有无腐蚀性。(5)进一步调查软土、地下古河道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形态、规

40、模、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6)进一步调查线路及临近已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的范围、原因及其发展趋势。(7)进一步调查线路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8)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进一步调查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详细划分对工程建设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9)进一步调查、了解沿线各种管线(网)、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及埋藏(深)情况。2、钻探通过钻探可达到以下目的:(1)划分地层、确定各地层的分界面、鉴别和描述岩土的表观特征。(2)采取原状岩土样及水试样供试验测试分析。(3)确定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及地下水类型。(4)辅助探查地下障碍物的埋藏情况、分布

41、范围。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可以:(1)取扰动样、鉴别和描述土的类别。(2)确定砂土密实度、天然地基土承载力和地基土变形参数。(3)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和锚杆抗拔力,判断沉桩的可能性。(4)判定饱和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4、动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砾卵石、强风化泥岩,可以:(1)划分土层及评定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2)确定承载力和变形模量。(3)选择桩基持力层和估算单桩承载力。(4)检验地基加固与改良的效果。(5)进行基坑验槽。5、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根据初勘阶段所查明的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岩土工程条件,详勘阶段将有针对性的进行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以提供

42、场地岩土层的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岩体完整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绘制Vp-H曲线,结合钻孔资料,分层统计波速平均值,计算波速比,提出分层波速与波速比值。详细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依据。6、室内试验室内岩土试验是勘察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验,可获得地基岩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从而为地基基础计算分析及地基处理提供依据。三、勘察工作量布置1、勘探孔布置原则详勘阶段的勘察在充分利用初勘钻孔的基础上,根据第1标段初步设计所确定的线路形态、桥跨的布置及初步勘察所掌握的场地岩土工程资料,依据规范详勘阶段的勘探点将按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墩位置进行逐墩布孔(当设计方案调整或设

43、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孔布孔方案相应调整)。详勘阶段在利用初勘96个钻孔的基础上,另布置钻孔164个,其中主线桥及匝道部分129个,坡道及道路排水部分32个。桥梁工程钻孔均为技术钻孔,包括取样孔65个,标准贯入试验孔64个。坡道及道路排水工程勘探孔,布置钻孔和静力触探孔比例约为1:2,共布置钻孔7个,静力触探孔25个。2、勘探孔深度的控制原则根据第1标段桥梁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基础型式及桩端持力层,桥梁部分勘探孔设计深度一般为4050米。当下伏基岩为场地(11-2)层白垩-下第三系(K-E)中风化泥质砂岩时,以进入中风化泥质砂岩20米为终孔标准,孔深约为50米;当下伏基岩为场地(12-2-1)三叠系

44、(T)中风化灰岩时,以进入中风化中风化石灰岩10米为终孔标准,孔深约为40米。道路部分勘探孔设计深度一般为20米。3、取样、原位测试及物探工作原则(1)、取土样钻孔要求在穿过填土层后按13米间距分层采取原状土样,直至基岩表面,预计可采取原状土样300筒。钻孔在入岩后,要求根据岩石的强、中、微风化的差异分别采取据代表性的岩样,预计可采取岩样60组。(2)、标准贯入试验钻孔要求在穿过填土层后,按13米间距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若遇碎石土则进行N63.5动力触探试验,钻孔入岩后要求在强风化岩中进行标贯试验。预计可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00次,进行N63.5动力触探试验3.0米。(3)、按照地表水分布、地下水类型分段分别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试样,预计可采取水样3组。(4)、第1标段详细勘察将在不同地质或地貌单元,选择3个代表性钻孔进行波速测试,测试深度要求40米,并于钻孔附近地面实测场地地面脉动周期。4、室内试验的工作原则(1)、原状土的室内试验原状土物理性质试验包括有: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最大和最小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等。力学性质试验包括有:直接剪切(c、值)、压缩(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对第四系上更新统老粘性土,尚应进行胀缩性试验、崩解试验,判定土质的膨胀性及其分级。预计试验数量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