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6365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总则11.1 评价目的11.2 编制依据21.3 评价原则3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31.5 评价标准61.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91.7主要的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91.8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目标101.9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111.10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12 评价区域环境状况122.1 自然环境概况122.2 社会环境概况143. 项目概况183.1项目名称、项目投资、建设地点及性质183.2工程项目组成183.3 采矿范围193.4建设项目生产概况193.5开采规模及产品方案203.6 炭质页岩矿物化性质203.7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4工程分析214.1主要原辅材料

2、、动力消耗214.1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214.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与治理措施分析224.3矿址选择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分析304.4总量控制304.5清洁生产315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3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55.3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375.4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39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6.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436.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46.4环境噪声影响评价466.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486.6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49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77.1生态环境评价原则577.2

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77.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607.4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617.5生态影响评价小结628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638.1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638.2服务期满后主要环境问题分析648.3 服务期满后生态恢复措施649 环境风险影响评价669.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与重点669.2评价工作等级669.3风险识别669.4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689.5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监测方案7010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7210.1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措施7210.2地表水污染环境保护措施7210.3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7210.4噪声环境保护措施7310.5地表移动与变形

4、环境保护措施7310.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411公众参与7611.1 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7611.2 公众参与的方式、内容7611.3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及分析7812 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112.1 环境管理制度8112.2劳动保护制度8212.3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8212.4 环境治理费用8413 结论与建议8513.1结论8513.2建议891.总则*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隶属。市。*县境内煤、天然气、白云石、石英砂等20多种矿藏丰富。建材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陶土砂岩、页岩、沙石8种。主要分布在资中、*、隆昌三县。页岩是由粘土在地壳运动中挤压而形成的岩石。它

5、是一种沉积岩,是固结较弱的粘土经过挤压、脱水、重结晶和胶结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它层理分明、易剥离而称为页岩。容易加工成理想的制砖原料。页岩以其对硅、钙、碳的含量不同而分为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炭质页岩。炭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炭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拟设计开采区内的炭质页岩矿层为解放前资本家开采优质块煤时遗留下来的面煤、粉煤、煤矸和原煤层伪顶跨塌后的混合堆积物,矿层结构松散。矿山再次进行采矿。该厂特委托地质部门对区域储量进行了核实。*县国土资源局对拟开采矿区范围核发了采矿许可证*。2009年4月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符合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的要求,备案号:川投自备51102

6、409049010017号。2008年9月编制了*县黄荆沟镇太阳村老砂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依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项目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县永安综合页岩矿于2009年6月委托。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四川省环保局的有关规定,编

7、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工程管理的相关依据。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县环境保护局、*县环境监测站,以及建设单位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1.1 评价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2 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8、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环境污染防治法(2008.6.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0.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

9、保护工作的通知,2001年2月21日;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10;14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20011013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15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保护纲要2000.11;1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2005109号;17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2.2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T/T2.4-19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HJ/T

10、2.3-19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2.3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合同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老砂厂占地协议3*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川投资备511024090409010017号*县泰阳炭质页岩厂项目备案通知书4*县环境保护局 威环函200922号关于*县泰阳炭质页岩厂页岩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5. 当地社会、经济、水文、气象环境等基础资料。 6.*县黄荆沟镇太阳村老砂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3 评价原则1环境影响评价将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坚持为项目建设的环保工程优化和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

11、的政策性、针对性、客观性、公证性及实用性。评价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对策可行,结论明确。2认真贯彻“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原则。务必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规定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3在充分调研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并使其成为环境管理的依据。4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严格按照国家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特点和有关因素,缩短评价周期,尽量利用已有监测数据和资料。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各评价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如下:1评价工作等级(1)地表水环境质量

12、评价工作等级本矿井建成后,产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井下排水,还有一定量的工业场地生产和生活废水。井下正常排水量为45m3/d,井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经采用混凝沉淀方式处理后综合利用或排放,其水质成份比较简单。工业场地的生产废水主要是机修及设备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除油池处理达标排入菜籽沟,因产量较小,对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溉,不外排。因此,本项目废水排放总量为45m3/d,受纳水体为属类水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规定: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矿井使用1台蒸发量0.7t/h热水

13、锅炉。经初步计算该锅炉年耗煤量200t,每小时的耗煤量约为38kg,硫分为0.51%。废气温度为200左右,废气经旋风除尘器除尘处理后排放,烟尘、SO2浓度分别为150 mg/m3,833 mg/m3,经计算,烟尘最大地面浓度为0.0106mg/m3,在下风向235米处,SO2最大地面浓度为0.0587mg/m3,在下风向235米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按照下式计算其Pi。Pi =(Ci / Coi)100%式中 Pi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 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 m3;Co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计算T

14、SP、SO2等标排放量见表1-1。表1-1 污染物最大浓度占标率 污染物名称SO2TSP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4.56%0.64%根据导则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2。表1-2 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它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3)声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等级项目评价区域周围地形特征为丘陵山区。施工噪声,声级值一般在70100dB(A)之间。矿井投产后,地面主要噪声源为通风机房、筛分破碎车间、分级装车仓和机修车间等,一般噪声值大约在80100dB(A)之间,经隔声

15、降噪以后,上述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不大,且厂界外声环境受影响人口少且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规定:确定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本项目建设区域为丘林山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类型保护区,项目建设对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没有影响很小,对地表水理化性质改变也不明显。矿区面积为2.034km2,考虑采矿影响向外延伸1000m。其影响的地面面积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详见表1-3。 表1-3 确定评价工作级别依据(HJ/T19-1997)主要

16、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评价工作级别本项目影响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 50%/生物量锐减 50%3占地环境内有影响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3影响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减少 50%/物种多样性锐减 50%3影响不明显珍稀濒危物种消失1无影响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同程度变差/绿地数量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同程度变差3占地范围内有影响水和土地荒漠化3影响不明显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3影响不明显敏感地区1不属于敏感地区2评价范围项目评价范围是矿区及相关范围。(1)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上游500m到汇入菜籽沟,及汇入菜籽沟水库处,全长约3km河段。(2)地下水评价范围为项目井口所在厂区。(3)

17、环境空气根据三级评价要求,考虑工程周围环境具体情况,本次大气环评的范围为以5km为边长的矩形作为评价范围。(4)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工业广场边界、矸石边界、风井口以外100m范围内的声环境。(5)生态环境工程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塌陷,评价范围以矿区边界外1km为评价范围。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4。表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SO2NO2TSP日均浓度值(mg/m3)0.150.120.30小时浓度值(mg/m3)0.50.24/2、地表水环境区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18、8382002)中类标准,见表1-5。表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标准pHDOCODBOD5NH3-N石油类GB3838-2002III6952041.00.053、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见表1-6。表1-6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标准pHMnFe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大肠杆菌GB/T14848-93III6.58.50.10.33.00.2100004、环境噪声区域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1-7。表1-7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等效声级LAeq

19、:dB类 别昼 间夜 间260505、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等级类型现状位准,见表1-8;地质灾害以不产生新的地质灾害为标准。表1-8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5000.37轻度10002500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度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1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9。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0、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周围外浓度最高点1.0 锅炉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二类区时段)表1-10 锅炉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二类区时段)污染物SO2NO2烟 尘烟气黑度烟囱高度标准值(mg/m3)900-2001级30M2、水污染物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11。 表1-1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污染物pH CODcrBOD5SSNH3-N硫化物石油类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6-91002

21、070151.0103、环境噪声 矿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12。表1-1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等效声级LAeq:dB类 别昼间dB(A)夜间dB(A)类6050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指标见表1-13。表1-1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等效声级LAeq: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4、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

22、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工程建设生产与环境影响因素筛选分析与见表1-14。 表1-14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素筛选表名 称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植被地质环境水土流失动植物噪声水体大气固体废物工业农业移民征地拆迁人均收入景观施工期影响性质短期YYYYYYYYYY长期Y可逆YYYYYYYYY不可逆Y直接YYYYYYY间接Y有利Y不利YYYYYYYYYY营运期影响性质短期长期YYYYYYYYYYYY可逆YY不可逆YYYYYYY直接YYYYYYY间接YYYY有利YYYYY不利YYYYYYYY“Y”表示有关联影响由环境影响因素筛选结果确定

23、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见表1-15。1.7主要的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经初步工程分析、现场勘察、调研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确定该项目建成到现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地下大量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3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含有烟尘、SO2等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4井下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对环境的影响。本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高环评报告书实用性的原则,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地表移动与变形对生态环境和地表的影响及废水、噪声对环境影响以及服务期满后生态恢复措施等为重点。表1-15 评价内容与评价因子环境因 素评价内

24、容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生态环境(1) 工程建设(2) 施工期间挖填方作业及其他作业(3) 施工期间井巷掘进及排矸作业(4) 运营期间采掘及排矸(5) 人员活动景观、水土流失、植被、土地利用、地质灾害 植被、土地利用、地表沉陷水环境(1) 矿井涌水排放(2) 生活污水排放地表水pH、DO、CODcrBOD5、NH3-N、SS、硫化物、石油类CODcrSS、NH3-N大气环境(1) 开采区扬尘和道路扬尘(2) 生活区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TSP、SO2TSP、SO2声环境(1) 地面噪声(2) 地下噪声环境噪声、厂界噪声环境噪声、厂界噪声社会经济(1) 交通运输(2) 移民搬迁及安置(3) 当地经

25、济和居民生活质量变化交通道路,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农业产量减少 当地经济发展,矿区农民收入 1.8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目标1.8.1 控制污染目标生态:尽量减少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并使工程破坏的植被得以尽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废气:生产废气中的粉尘、烟尘、SO2均达标排放。废水: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渣:修建规范的专用废石堆场,并积极进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必须集中在专用垃圾储运设施中,统一清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场,禁止乱堆乱放污染环境。噪声:厂界噪声达标。1.8.2 保护环境目标生态环境:矿区及周围地区的植被、动物生境不受到严重破坏,不加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不影响采矿区地表的生态环境。环境空气

26、:评价区域内二级空气质量,主要保护黄荆沟镇太阳村九社、矿区等人群聚居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菜籽沟。声环境:工业广场边界、矿井风井口处的声环境质量。1.9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本矿区属于*县规划的乙类矿山。项目建设有利于*工业发展。1.10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采矿业中B11类其他矿开采业,主要开采高炭矿层之中所夹的炭质页岩,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其所选的主要开采设备不在国家“淘汰类”之列。同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 评价区域环境状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东邻。,南连自贡

27、,西界荣县,北接*、仁寿。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南北长54公里,幅员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20镇,323个村,43个居民委员会,384个居民小组。县城严陵镇,距成都188公里,。市区47公里、自贡市31公里。*县黄荆沟镇太阳村老砂矿区位于*县城北西360方向、直线距离约40km处,行政区划为*县黄荆沟镇太阳村九社所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北纬293911,东经1043954。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一、二。2.1.2 气候与气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8,一月均温7.4度,七月均温27.2度。极端高温39度,最低零下5.5度。活动积温6570度。无霜期3

28、29天,日照119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85.2毫米,多集中于6-9月,常有春旱。矿区位于*县黄荆沟镇太阳村九社。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热多雨、温度大,日照少等特点。平均气温15.516,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度-1,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1022.8mm,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雨量的78.2%,平均相对温度79%。平均日照时数11591293小时,日照百分率可达30%。冬季多雾,夏有雷电冰雹。区内潮湿气候有利于植被生长,也利于岩土体风化剥蚀。2.1.3水文特征*县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主要河流*河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占全

29、县面积的65。*河也叫清溪河,源于俩母山东北麓,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中部。是*、自贡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人民生活的主要用水。另外还有西北部的越溪河,东南边缘与。为邻的乌龙河和西南边境与荣县交界的中溪河。矿区地处丘林山区,树枝状水系发育,多为“V”字形季节性冲沟,区内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区内常年性溪流较少。旱季流量很小甚至干枯,雨季流量较大、水流湍急。区内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沿坡面呈片流迅速排泄汇入冲沟,再经冲沟流入水库、水塘或流出区外。(1)地表水区内水系较发育,属长江支流的沱江水系。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可组第一第五段。为低山地形地貌,地表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控制。大气降

30、水以片流或泾流方式沿低凹地带快速排泄。区内季节性冲沟十分发育,为树枝状水系。矿区西侧露头线一带的烂泥沟、南侧的黑沟、东侧的蒙沟为区内流量相对较大季节冲沟。在黑沟和蒙沟谷丙侧为老窑分布较多地段,大气降雨沿斜坡直接汇入冲沟排泄;区内沟谷宽缓平坝有水库、水塘、堰塘分布,为区域内常年性地表水体。地表水体少部分通过裂隙等下渗与下水有微弱水力联系,成为矿井主要流水水涌。(2)地下水类型及含、隔水层特征矿区内由新至老依次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1段(T2xj5)地层,另有少量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层。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砂岩类孔隙水、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后者含水层厚度小,分布零星,为季节性含水,孔隙极为发育

31、,渗透性好,富水性差,主要为上层滞水,水量小,对煤层开采影响极小;须家河组(Taxj)第五、三、一段砂质泥岩、泥岩、炭质(页)泥岩,地下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雷口坡组(T2l)碳酸盐岩溶隙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强,为强含水层。含、隔水层主要依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富水性以及由矿床开采而引起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划分。须家河组(Taxj)第四、二段砂岩:由黄灰、灰、浅灰色块状、巨厚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偶夹页岩、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矿区及外围仅出露第四、二段,厚度大于8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须家河组第四、二段主要以细中长石厂英砂岩、长石砂岩为

32、主,矿区内大面积分布。浅部为风化裂隙含水,但泉水流量小;深部细粒砂岩、粉砂岩孔裂、裂隙含水中等至弱,为碎屑岩孔隙裂隙中等含水层。须家河组(Taxj)第五、三、一段:矿区内大面积分布,岩性由砂质、泥岩、炭质(页)泥岩、粉砂岩及细料砂岩组成,夹层煤及煤线,该组地层浅部风化带及裂隙影响带含风化带裂隙水有泉水出露,深部地带含水弱,属弱相对隔水层。雷口坡组(T2L):该段仅在矿区西部的烂泥沟附近有出露,与上覆须家河组(Taxj)第一段假接触,岩性为褐灰、浅棕灰色白云岩夹白去质灰岩、白去质泥岩,含膏盐。该段为含水层。2.1.4矿产资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有天然气、石油、煤、盐卤、陶土、耐火土、

33、铁矿、石灰石、铝土页岩矿、含钾水云母粘土矿(俗称绿豆泥)、石英沙、高岭土、白云石、方解石、石膏、岩盐和钾、硼、溴、碘等共生矿以及镭、锂、铷、镓等稀有元素。天然气、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气面积为216平方公里;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山王、新场、越溪三个低山区,龙会、奉龙、镇西区也有分布,采煤业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属低硫磷、中低灰分,高热值优质煤。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质纯、性脆,主要用于玻璃、冶金、电石等。煤炭、石灰石和其它资源均埋藏在三叠系,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新场、越溪为天然气富集带,由省开发输往成都、乐山、重庆、攀枝花等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以低磷、低

34、硫的优质原煤而闻名于全国。2.2 社会环境概况2.2.1行政辖区与人口*县隶属。市。县人民政府驻县城严陵镇。辖20个镇,323个村,48个居民委员会,384个居民小组,4963个组(社)。全县202523户,共7247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057人。除汉族外,尚有土家、彝、苗等30个少数民族,269人。以汉族为主,汉族占总人口数的99.91%,少数民族735人,占总人口数的0.009%。平均每平方公里753人。2.2.2经济状况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区)22位;连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

35、进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91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65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98万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6.3%和11.9%。人均GDP达17553元,增长14.9%。 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8万元,增长27.1%。(1)工业经济状况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岩盐、白云石、石灰石等二十几种,主要分布在低山区。八十年代后,县制定了工业起飞战略、

36、建材、陶瓷、玻璃、化工、轻纺、塑料、食品和冶金机械九大工业门类。九十年代后,注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大放小”,逐步形成以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川威集团、康达建材工业公司、白塔新联心、建业集团公司和石牛化工集团成为县工业骨干企业,为全省煤炭工业重点县。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73075万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100户,全年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273439万元,增长34.7%。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765820万元,增长23.5%。基本形成“以冶金、建材为骨架,化工、食品为两翼,机械加

37、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01.4亿元,增长29.8%,占全县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8.6%。全年工业企业入库税金88361万元,增长24.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3926万元,增长48.9%。(2)农业经济状况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结构不断优化,粮油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4250公顷,比上年增加233公顷,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8340公顷,增加1545公顷,增长22.7%;蔬菜种植面积12438公顷,增加368公顷,增长3.1%。全县进一步扩大了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1200公顷,增加1533公顷,增长15.9%;优质玉米种植面积604

38、0公顷,增加240公顷,增长4.1%;优质油菜种植面积5601公顷,增加1561公顷,增长38.6%。 全年粮食总产量310854吨,增产5.7%;油料总产量15360吨,增产33.5%;茶叶产量1017吨,增长3.7%;水果产量31231吨,增长17.7%;蔬菜产量357000吨,增长12.4%。全年出栏肉猪73.66万头,增长6.4%。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72926吨,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54197吨,增长6.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5.1%下降到74.3%;禽肉产量8855吨,增长10.2%,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1

39、.8%上升为12.1%。禽蛋产量9251吨,增长10.9%。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1946公顷,水产品产量17080吨,增长10.1%。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3.6亿元,增长43.2%。10个市级重点示范新村建设顺利推进,完成5个新村扶贫建设,8790人实现脱贫。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0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70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0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1万吨,增长5.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98亿千瓦小时,增长5.6%。 2.2.3教育卫生2007年

40、,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县有学校222所,其中:小学163所,普通中学58所,初中44所,高中9所,职业中学5所。有在校学生8.89万人,各类学校毕业生2.49万人。*中学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学,大学本、专科上线数和录取数多年位列全市前茅。当年全县大学本、专科上线人数达4806人,录取人数3300人,达上线数的68.7%。2008年,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高考本科万人人均上线率连续16年居全市第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4所,在校学生84898人,教职工641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

41、8.6%。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14118人。全县高考上线5268人,比上年增长9.6%;被高等院校录取2867人,下降13.1%,中等专业学校录取2601人,下降12.8%。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99个,卫生技术人员2044人,其中医生1176人。医院和卫生院病床床位数1768张。全年医院总诊疗49.87万人次。2.2.4交通通讯2007年,全县已形成县、镇、村三级公路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11公里,其中:省道1条34公里,县道4条458公里,等级公路1144公里。矿区距黄荆沟镇2km,距*县城30km,距威(远)资(中)主干公路8k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县委、县府积极实施“畅通工程”,通

42、过多渠道筹资,在“十五”期内,全部实现省、县专养公路硬化,建成连接高速公路主干道,县到镇公路主干道基本硬化或建成标美路,并以各镇干道为依托,村村通公路的路网体系。2007年,全县已形成县、镇、村三级公路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11公里,其中:省道1条34公里,县道4条458公里,等级公路1144公里。车辆发展迅速,民用汽车7406辆,其中:私人汽车4715辆。随着成自泸高速公路的建设,县受交通瓶颈制约的局面将得到全面的改观。通信实现全覆盖,构成交叉立体网络。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1.7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23万户,互联网用户1.44万户。2.2.5 土地利用

43、现状本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类型以紫色土为主,园地比重亦较高,以粮、果、桑和多种经营主产区。本区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本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耕地垦殖率高,冬水田、望天田、旱坡地面积大,中低产田土比例高,土地生产力低,农业后备资源缺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且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区域内可使用土地面积12.8885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010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6万公顷,住宅用地0.0016万公顷,农业用地7.9631万公顷,其它用地4.8222万公顷。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灌丛地和荒坡地为主,其中灌丛地占区域面积的80左右,在工程区内无耕地分布。3. 项目概况3.1项目名称、项目投资、建设地点及性质1、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