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390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边坡支挡结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1 总论1.1 工程概况 该滑坡于焦柳线石门站以北K845+580至K580+800路堑地段。路线为公路线铁路,线路经由滑坡所处山体的北面通过,纵断面沿上行方向先是上坡,坡度大约为6,而后是一段平坡,然后是平缓下坡,坡度大约为2,线路左侧为既有挡土墙。 1991年7月1日至10日石门地区连降暴雨,最大降雨量高达210mm。7月9日,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山体下滑,滑坡体周界清晰完整,滑坡壁距线路中心最大距离约125米,错台高23米。在K845+650至K845+720滑坡主轴部位,路堑挡土墙多处变形开裂,墙顶倾向路最大位移达600mm,墙后两条横向渗沟隆起开裂;右边侧

2、沟挤压破坏,线路隆起。7月13日观测到线路中心向左推移198毫米。在此段两侧虽然路线状态尚未变化,但挡土墙明显外移,已丧失支撑作用。 由于情况紧急,为预防滑坡继续发展导致断道的可能性,7月15日决定在滑坡主轴部位先设置5根抗滑桩作为抗洪抢险应急措施,桩距8米,桩长平均14米,截面22.5米。1.地形地貌、底层构造概况 经过仔细研究分析焦柳线大镛段K845滑坡勘查报告,现将滑坡的地层、地貌部分概况摘录如下该滑坡地段离焦柳线大镛工务段管辖境内,位于湖南省石门县东北方向9公里处。为低山丘陵地形,地表出露以第四系坡积层,残积层,依沙土、乱石土为主,其下为白垩系地层为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黄白色、

3、灰白色砂岩、砂砾岩,组成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1015,倾向南东130150。场地东西长325米,南北宽150米,地面标高6099米,北高南低,地形坡度小于18,与底层倾斜一致。滑坡体由北向南滑动,滑坡周界清楚,成撮箕状,属牵引式滑坡,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主滑坡轴后缘形成高低不平的封闭洼池,滑坡壁错台高1.502.50米,其两侧错台高0.300.70米,北西侧地表裂缝较多,宽1015厘米,可见深度5070厘米,连续性较好;滑坡体前缘也出现有连续性较差的小裂缝,挡墙开裂宽1020厘米,渗沟水泥盖板拱起开裂,在2K08钻孔位置上见一条长10米,宽20厘米,高5厘米的滑坡埂,挡墙尚未发现裂缝痕迹。2.

4、滑坡的地质情况 该场地底层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筑层,坡积层,残积层,白垩系基岩。 1第四系人工填筑层Qm1 填筑土:黄褐色,暗红色。有砂粘土和少量岩石碎块,水泥灰沙组成,半干硬硬塑,中密,条缝筑铁路时人工堆积而成。 2第四系坡积层Qd1 根据土的性质,结构分为两层: 砂粘土:砖红色,黄白色,黄褐色,粘性较强,含少量砂粒,半干硬,仅局部分布,此外,该层顶部往往为0.501.40米厚的种植土。 卵石土,含卵石砂粘土:以卵石土为主,砖红色,黄白色,黄褐色,土质量于硬硬塑,密实,局部稍密,由卵石和粘土质组成,卵石含量一般占4060,局部高达7080,成分为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其大小不一,磨圆度好,

5、成浑圆状,坚硬。粘土质充填的占3060,胶质紧密,局部卵石较少,为含卵石砂粘土。该层稳定,呈层状分布,但厚度变化较大。 3第四系残积层Qc1 由白垩系地层粉砂岩、砂岩、砂砾岩风化较严重而成,呈土状,局部夹风化的残留岩块,呈透镜状,根据土的结构性质可分为两层。 砂粘土:浅紫红色,紫红色,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粒,一般以硬塑为主,软塑次之,靠近滑面的为软塑状,该次往往夹有薄层透镜体状的粉、细沙土、次之粘性土、灰色、黄褐色,潮湿稍密中密,手轻捏即散,此外,局部夹风化严重残留碎岩块,呈透镜体状孤石。 砂土、圆砾石、粘砂土、砂粘土:以砂土为主,浅灰色、黄褐色、灰白色、多为细砂,次棱角状。潮湿饱和。稍密中密,

6、手轻捏即散,含粘质土。粘砂土、砂粘土,软塑为主、次为可塑。该层层位稳定,薄层状分布,厚度变化极大,层底是滑面主要通过的位置。 4白垩系地层K 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砂岩为主,夹砂岩,砂砾层。泥质粉砂岩抗风化能力差,遇水易软化,风吹日晒易产生列纹或开裂,属软质岩,强度较低。 风化严重泥质粉砂岩:浅紫红色,质软。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呈半岩半土状,手可折断,裂隙节理发育。裂隙常见黑色铁锰质薄膜,岩蕊多呈短状,失水易产生裂纹。该层位于风化严重岩带之下,部分位于滑床位置之下。 风化严重质粉砂岩夹砂岩或砂砾岩,暗紫红色,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半坚硬,岩蕊完整成柱状,少数是短柱状,产生裂纹。砂岩,砂

7、砾岩,灰白色,褐红色。细一中粒结构,砾状构造,灰白色、褐红色。细中粒结构。砾状结构,块状结构,坚硬,局部夹透镜体状的较软的泥质粉砂岩,岩芯为碎块状,该层局部地质为滑床位置。 3.地下水情况 该地位于山坡上,地面坡度小于19,主轴坡轴后缘为一封角洼地高低不平。第四系软石土,粉砂、细砂、圆砾土透水性好,为含水属空隙潜水;白垩系及沿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微弱好水层,风化严重基岩相对含水较好。均为裂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附近水体渗透补给。勘察期间正是干旱季节,据部分钻孔测得静止水位深度量2.605.96米,标高58.1462.31米水位变化幅较大,同时测得现场施工抗滑基坑水位分别为5.20和5.90

8、米,根基底层地貌特点,场地的地下水贫乏,估计日出水量小于15吨。 4.结论 1滑坡范围周界清楚,呈撮箕状牵引式滑坡。住滑坡轴后缘形成高低不平的封面洼池,裂缝较多,滑坡壁错台高1.5013.90米,一般为48米,主轴滑坡断面及其两侧断面平均厚度为7.43米,主要土层均取土样,据试验结果抗剪强度偏高,物理化学性质表1.1。 3滑动面:主要为砂土、圆砾土、粉砂土、局部分化严重,滑动面与地形坡向倾向一致。开挖路堑,产生临空面,破坏了土体平衡;在水的作用下,是土体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加上震动作用,沿软硬接触面滑动。根据土质断面可知,其滑面呈波状,倾角510,西部起伏较大,倾角1520与下滑坡壁裂缝连线倾角

9、陡,一般为2150。1.2设计原则和主要依据 1.设计原则 1为预防滑坡继续发展导致断道的可能性,7月15日决定在滑坡主轴部位先设置5根抗滑桩作为防洪抢险应急措施。由于滑坡体较厚,所以确定选用抗滑桩之当下滑土体是可行的。因各原因土样试验结果抗剪强度偏高,为准确的计算土体下滑推力,设计桩基尺寸大小、数量。应在现场做剪切试验,已取得较为符合实际的 ,值。 2主滑坡轴后缘形成了封闭洼池,裂缝发育。即使蓄水场所,又是渗水的通道,原有排水沟以破坏,地表水径流紊乱。为了彻底根治滑坡灾害。建议在滑坡周围界外侧,封闭洼池重新修建排水沟,对已有排水沟应修复。地表裂缝应填塞夯实。 2.依据资料1焦柳线大镛段K84

10、5滑坡勘察报告含平纵横断面地质资料,平纵断面图。2怀化分局焦柳线北段防洪抢险会议纪要3 土工试验见表1.1表1.1 焦柳线北段地质土工试验表层号1234岩土名称砂粘土卵石土含卵石砂粘土砂粘土砾砂砂土圆砾粘砂土样号项目13-113-234-134-27-1 5-215-3 13-315-1 15-217-1 残剪: 7-25-2 9-115-3 22-233-1 残剪:8-1 13-416-2 19-1残剪33-2残剪25-233-3残剪10-325-2 抗剪强度CKpa65-8517-5030-7720.0-28.37.4-31.99.4-24.6CKpa00-8000-527.724.2-2

11、9.932.628.8-34.525.6-29.3 2 抗滑桩设计2.1 计算各桩的设计荷载 一 滑面 ,值的确定 1.实验值汇总及分析见表1.1 分析:该抗滑剪强度实验值偏高 原因:1由于滑动带在滑动过程中其原状土已经遭到破坏,原状土不易取,在取样品时原状土又遭到破坏,但只对抗剪强度峰值有影响,对残余抗剪强度无影响。 2含水量对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影响很明显,尤其以粘性土为主要成分的滑带土,其强度明显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滑坡带主要由砂粘土、粘砂土组成,故含水量对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具体在实验过程中,含水量减少,抗剪强度增大。所以使实验值偏高。 2.经验参考值 C=0 =1219 =1

12、.92.0t/m2 3.综合C、法计算值 1综合分析滑坡体地质情况,尤其是滑面的地质情况,滑带土主要由砂粘土粘砂土组成。都属于软弱土层,抗剪强度很低,尤其开挖路堑,产生临空面,破坏了原来平衡。在水作用下,抗剪强度更低,由于滑面基本上处于同一层中,故去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0情况下,利用极限平衡状态下反复试验,到该断面最后分块剩余下滑力趋近于零时,即可确定滑带土的值。 2具体方法: 选取一个滑区段面如K845+625来进行手算根据实验,调查资料,选取整个滑动面的综合C、值,按式(21)依次计算各条块的剩余下滑力。并要求滑坡前缘出口的剩余下滑力趋近于零。如果不为零则调整C、值,重复计算,直至趋近

13、于零时为止。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个断面的综合值符合实验值及经验值的范围要求,且各断面最后一块的滑坡推理也符合要求,故对计算中的、值可取。=0时,取表2.24.决定最后所取得的、值列表计算如表2.1分块中值()()各层加权平均数()14.9/5.33.7047.2514.4361.9671.0701745.26229.0/4.59.1026.572.6820.1251.96321.040170.828114.8036.0/1.810.8016.79.8712.5281.96254.020170.933116.63413.2/2.912.6012.394.3127.031.9651.970170.

14、94779.8159.2/2.08.6013.45-1.0618.9191.9610.150171.00570.93765.6/1.251.0012.580.8711.4761.9621.9520170.99569.55表2.1 K845+625断面计算表表2.2 各断面的值表断面位置K845+585K845+625K845+705K845+745K845+705K845+765181714.2131415二 拟定桩位、桩间距、桩截面尺寸、K值。1.K值的选取(1)选取原则: 选取K值主要应从滑坡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防治工程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容许变形值以及对滑坡性质、滑动因素、滑体和滑带岩土的

15、结构与强度指标的调查了解的可靠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2)选取结果: 该设计的主体工程抗滑桩是永久工程,滑坡规模不大,变形较快,滑坡的性质等一些情况基本查清。故K=1.152.桩位、桩间距的选取(1)选取原则:抗滑桩作为一种侧向受荷桩,是成群布置的。庄群宜设在抗滑部分较缓、厚度较薄、刚度较大的地带。通常布置成一排,排的走向与滑体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呈直线形或曲线形。桩的间距决定于滑坡的推力大小、滑体土密实度和强度指标、桩的长度和锚固段深度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一般采用610米。(2)选取结果桩位:分析后设计为单排桩可行,考虑与已有应急桩的协调故取与应急桩距线路中心相同距离处设桩,而且此处滑体较薄,滑

16、面平缓土推力较小,具体设在距线路中心10m处。桩间距:K845+615至K845+745桩间距为6米, 两侧均为8米3.桩截面截取(1)选取原则桩的截面形状要求使上部受力段正面能产生较大的阻滑力而侧面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并使其锚固段能抵抗较大的反力,其截面具有最大的抗剪和抗弯强度,一般采用正面边长较短、侧面边长较长的,设矩形状为宜。施工方法可采用人工挖孔,为了便于施工操作,桩的最短边不小于1.5米。(2)选取结果依据选取原则,采用32,2.52两种矩形桩。三 计算各庄设计荷载1.滑面、取值见表2.22.计算方法(1)基本假设平行于滑动方向取1.0m的土条作为基本断面其两侧摩阻力滑体的每一段系整

17、体滑动滑坡的每一计算段的滑动面为直线,即整个滑动面在断面上为折线滑坡的推力作用方向平行于滑动面滑坡推力的应力分布图形为三角形(2)公式K 安全系数,取1.1 第i个条块滑体重量() 第i个条块滑体自重的切向分力() 传递系数 第i块所在滑面的倾角() 第i块所在滑面上的摩擦角() 第i块所在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 =0 第i条块所在滑面的长度(m)3计算列表汇总如表2.3(1) 桩后设计荷载及桩位处的滑坡推力(2) 桩前设计荷载抗力 :滑坡元每米宽的剩余下滑力 如果0,则取=0表2.3 各断面设计荷载计算断面里程K桩后设计荷载桩前设计荷载K845+5851.1536.4420.14636.287K

18、845+6251.1570.9831.38669.597K845+6651.1596.15418.29377.861K845+7051.1594.20123.85270.349K845+7451.1556.552.07354.447K845+7651.1546.7510.44946.122 4.划分桩型,确定荷载分布图 (1)根据各断面桩位处的设计荷载,初步划分桩型,拟定桩的参数。详见下表2.4表2.4 桩型及参数表断面里程截面尺寸a b间距(m)桩总长(m)受荷段长锚固段长K845+58522.5810.65.84.8K845+62523610.82.48.4K845+66523614.27

19、.66.6K845+70523614.28.06.2K845+745236126.85.2K845+76522.5612.88.04.8(2)滑坡体由粘砂土,卵石土及圆砾土、粉土、细砂组成,砂和砂粘土占绝大部分,判断滑体是以摩擦角为主,要抗剪强度的堆积体。推理分布图型近似按三角形考虑。合力作用点接近全高的下1/3处。计算图式如图2.2。图2.2 滑坡计算图2.2桩身内力计算一 受荷载桩身内力计算1.滑体土、的取值。依据实验值和参考值取=1.9,=0,=30。2.计算公式计算图式如图2.2(1) 当y时 ;(2) 当y时 其中:每根桩的桩后土推力按三角形分布(t/m)y :计算截面至桩顶的距离(

20、m):桩后土地面至画面的高度,即桩受荷段长度(m):桩前土地面主滑面高度(m)图2.3 抗滑桩内力计算图二 锚固段桩身内力计算1. 滑床土及滑面处取值及其说明。 (1)当时 (2)当时 、由以下方程求得: 试算求得再由式:求得。公式: :滑面以下桩的深埋,即锚固段长度(m) :土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 :旋转中心至滑面距离(m):旋转角(弧度) b:桩的实际宽度(m):桩的计算宽度 =:作用于滑面上的力矩():作用于滑面上的剪力()三 K845+705断面(主滑区)计算实例 (一)设计资料 滑体 ,= 0.52355988 滑床 , , 桩前剩余抗滑力: 滑坡推力: 桩前: 桩后:

21、 (二)桩的设计桩长: 其中受荷段,锚固段6.2m桩间距(中至中):L=6m桩截面面积:桩截面惯性矩:桩截面模量:桩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桩的抗剪刚度:桩的计算宽度:桩的计算深度:属于刚性桩桩的变形系数:桩底边界条件:按自由端考虑(三) 外力计算每根桩的滑坡推力:,按三角形分布,其;桩前被动土压力因,故采用剩余抗滑力作为桩前地层抗力每根桩的剩余抗滑力:,按三角形分布,其(四)受荷段桩身内力计算1. 剪力 ;2. 弯矩各截面积算结果见表2.5 表2.5 受荷段桩身内力表00.40.81.21.62.02.42.83.23.64.001.415.6512.7222.6135.3350.8769.24

22、90.43114.45140.6000.191.515.0912.0623.5540.6964.6296.46137.35188.334.44.85.25.66.06.46.87.27.68.0167.18194.11221.38249.01276.98305.31333.98363.00392.37422.09249.88322.12405.21499.28604.47720.91848.76988.141139.211302.09(五)锚固段桩侧应力和桩身内力计算:1.滑动面至桩侧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由由此式得2.桩的转角式由此得3.桩侧应力由 最大侧应力位置:令 得0 则4.剪力由 最大剪应

23、力位置:令 则:,即在桩的转动中心处5.弯矩由 同上可求得各截面桩侧应力、剪力及弯矩的计算结果见表2.60.0109.74113.21422.091302.090.4108.52124.29290.941444.650.8105.36135.38162.421535.191.2100.25146.4638.851575.241.693.20157.5577.411567.252.084.20168.63-184.051514.592.473.26179.72-278.711421.602.860.37190.80-359.081293.533.245.54201.89-422.821136.5

24、63.628.76212.97-467.59957.804.010.03224.06-491.06756.324.4-15.16332.55-489.53569.204.8-46.77343.64-452.57378.515.2-80.32354.72-376.51221.355.6-115.82365.81-259.0282.836.0-153.26376.89-97.779.976.2-172.71382.44-0.000.00四 计算结果及按拟定的桩型,列表如表2.7 表2.7 结果及桩型表断面里程截面间距L(m)全长h(m)荷段h1(m)锚固段h2(m)桩型桩号滑面下位置y(m)滑面下

25、位置y(m)K845+585290.300.0716.631.22.52810.65.84.8III30#33#K845+625417.580.01009.173.032610.82.48.4II22#29#K845+665467.170.01667.251.632614.27.66.6I11#13#K845+705422.090.01577.061.432614.28.06.2I19#21#K845+745326.860.0935.681.2326126.85.2II6#10#K845+765276.73-0.0872.801.02.52612.88.04.8III1#5#2.3 抗滑桩的配

26、筋设计 一 I型桩(K845+665主滑区)1.基本指示200#砼弯曲抗压设计强度Rw=140kg/cm2,轴心抗压设计强度Ra=110kg/ cm2,抗拉强度RL=13kg/ cm2;钢筋受拉设计强度:I级 Rg=3400kg/ cm2 II级 Rg=3400kg/ cm2桩的基本安全系数:受弯时K1=1.4,斜截面受剪时K1=1.3;桩的附加安全系数:K2=1;桩的强度安全系数:受弯时K=K1K2=1.4,斜截面受剪时K=K1K2=1.3。2.确定按砼构件考虑范围因桩本身弯矩变化较大,且上、下端弯矩很小,故这两部分可按砼构件考虑。由TJ10-74“规范”第34条,砼桩的截面能够承受的弯矩为

27、:(式中K系砼受弯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其值取2.65)以此M值,对照桩身的计算弯矩,确定桩顶以下至4.2m及桩底以上至1.0m范围之内,按砼构件考虑,不必配置钢筋。3.纵向受力钢筋计算:(1)配筋受拉钢筋合力点值截面近边的距离(2)复核按TJ-74“规范”第40条、43条验算砼受压区高度截面强度: 4.绘制材料图全部钢筋抗弯强度:对照设计弯矩,作出材料图在桩的受拉侧配置36根30的钢筋。其钢筋截面断点应伸至不需要钢筋的截面以外的长度5.箍筋计算由TJ10-74“规范”第53条和50条需要按第185条要求配置箍筋,其配筋率应满足:为此,将采用双股箍筋,直径20mm,I级钢筋,间距s=50cm

28、提供的配筋率为:6.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根据TJ10-74“规范”第50条验算斜截面抗剪强度。因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箍筋具有的抗剪强度:符合要求7.纵向构造钢筋和架立钢筋的确定在桩的两侧分别布置10根直径14mm的构造钢筋。在桩的受压侧布置5根直径16mm架立钢筋。二者均为I级钢筋。8.绘制钢筋布置图(图2.4)及钢筋用量表(表2.8)表2.8 I型桩钢筋用量表种类编号直径(mm)长度(mm)根数总长度(mm)每米重(Kg)总重(Kg)N130119008952005.55529.36N23010800101080005.55599.4N3307800181404005.55779.22N41

29、6119005595001.57893.891N5141190010119001.208143.752N6209556121146722.466282.78N7209796121175522.466289.88合计2717.283二 II型桩(K845+625过渡区)1.基本指示200#砼弯曲抗压设计强度Rw=140kg/cm2,轴心抗压设计强度Ra=110kg/ cm2,抗拉强度RL=13kg/ cm2;钢筋受拉设计强度:I级 Rg=3400kg/ cm2 II级 Rg=3400kg/ cm2桩的基本安全系数:受弯时K1=1.4,斜截面受剪时K1=1.3;桩的附加安全系数:K2=1;桩的强度

30、安全系数:受弯时K=K1K2=1.4,斜截面受剪时K=K1K2=1.3。2.确定按砼构件考虑范围因桩本身弯矩变化较大,且上、下端弯矩很小,故这两部分可按砼构件考虑。由TJ10-74“规范”第34条,砼桩的截面能够承受的弯矩为:以此M值,对照桩身的计算弯矩,确定桩顶以下至2.0m及桩底以上至1.4m范围之内。3.纵向受力钢筋计算:(2)复核按TJ-74“规范”第40条、43条验算砼受压区高度截面强度: 4.绘制材料图全部钢筋抗弯强度:对照设计弯矩,作出材料图在桩的受拉侧配置36根30的钢筋。其钢筋截面断点应伸至不需要钢筋的截面以外的长度:5.箍筋计算由TJ10-74“规范”第53条和50条需要按

31、第185条要求配置箍筋,其配筋率应满足:为此,整桩将采用双股箍筋,直径20mm,I级钢筋,间距s=50cm提供的配筋率为:6.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根据TJ10-74“规范”第50条验算斜截面抗剪强度。因三 III型桩(K845+765边缘区)1.基本指示200#砼弯曲抗压设计强度Rw=140kg/cm2,轴心抗压设计强度Ra=110kg/ cm2,抗拉强度RL=13kg/ cm2;钢筋受拉设计强度:I级 Rg=3400kg/ cm2 II级 Rg=3400kg/ cm2桩的基本安全系数:受弯时K1=1.4,斜截面受剪时K1=1.3;桩的附加安全系数:K2=1;桩的强度安全系数:受弯时K=K1K2

32、=1.4,斜截面受剪时K=K1K2=1.3。2.确定按砼构件考虑范围因桩本身弯矩变化较大,且上、下端弯矩很小,故这两部分可按砼构件考虑。由TJ10-74“规范”第34条,砼桩的截面能够承受的弯矩为:(式中K系砼受弯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其值取2.65)以此M值,对照桩身的计算弯矩,确定桩顶以下至4.8及桩底以上至0.8之内。3.纵向受力钢筋计算:(2)复核按TJ-74“规范”第40条、43条验算砼受压区高度截面强度:4.绘制材料图全部钢筋抗弯强度:对照设计弯矩,作出材料图在桩的受拉侧配置36根30的钢筋。其钢筋截面断点应伸至不需要钢筋的截面以外的长度:5.箍筋计算由TJ10-74“规范”第5

33、3条和50条需要按第185条要求配置箍筋,其配筋率应满足:为此,整桩将采用双股箍筋,直径20mm,I级钢筋,间距s=50cm提供的配筋率为:6.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根据TJ10-74“规范”第50条验算斜截面抗剪强度。因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箍筋具有的抗剪强度:符合要求7.纵向构造钢筋和架立钢筋的确定在桩的两侧分别布置10根直径14mm的构造钢筋。在桩的受压侧布置5根直径16mm架立钢筋。二者均为I级钢筋。8.绘制钢筋布置图(图2.4)及钢筋用量表(表2.8) 表2.8 I型桩钢筋用量表种类编号直径(mm)长度(mm)根数总长度(mm)每米重(Kg)总重(Kg)N130119008952005.

34、55529.36N23010800101080005.55599.4N3307800181404005.55779.22N416119005595001.57893.891N5141190010119001.208143.752N6209556121146722.466282.78N7209796121175522.466289.88合计2717.2832.4抗滑桩的施工 一、施工安全措施 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如下: 1.施工流程宜坡面排水工程抗滑桩分段开挖路基挡土墙。 2.截水沟铺砌时迎水面沟渠应设泄水孔(尺寸1020cm),以排泄土壤中水,或采用干砌片石铺砌。

35、在滑坡体上方标高为133135m附近截水沟下部设一道截水盲沟,以拦截地下水,引出滑坡体外。施工时应尽量少开挖以保持该地段抗滑功能。 3.滑体内排水应充分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沟谷作为排出地表水的渠道,及时把水引入排水沟中。为此目的要对自然沟谷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及铺砌工作,达到不溢流、不渗漏的目的。 4.滑坡内土质松散,地表水易下渗,应进行平整夯实,夯填裂缝(将裂缝两侧土体挖开,挖成宽度不小于0.50m深度不小于1.0m的沟槽,然后用粘性土分层夯填)。 5.设计紧密配合施工,在地下水较为发育地段,事先安装了抽水设备,加强桩基础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6.抗滑桩材料采用C20。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长、

36、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7.施工前应先做好破面排水,抗滑桩应由两侧向中间靠,跳桩开挖施工。 8.桩后回填应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土宜采用砂性土。 9.挡土墙与抗滑桩之间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坡面采用草皮护坡,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漏造成挡土墙破坏。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处理。 二、抗滑桩所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备齐,其有关规格和相关尺寸,按设计要求实施,施工工艺应按以下工序进行: (一)施工中稳定滑坡的措施 1.清顺滑体坡面,铲除陡坡、陡坎壁,填塞裂缝。

37、如有可能,可根据设计需要,先在滑体范围内外,分别浆砌圈形截水沟减少地表地下水下渗。 2.在抗滑桩施工范围,应大致整平地面,靠山一侧清出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另一侧如弃碴或松散滑体,即应填平夯实,避免对桩产生侧压。 3.桩孔开挖,应视下滑力的大小滑体的土石结构破坏程度及地下水等不同情况,采用全面同时开挖或跳跃式间隔开挖。 4.根据地质条件,护壁可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木质和喷护等方法;如地质条件许可,且开挖不深,能确保施工安全,可不支护,一般挖至设计标高,符合桩基已置于较好的基岩上,井孔垂直且不小于设计尺寸和已达最低一层滑动面下5m以上时,立即绑扎钢筋(或下预制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不容拖

38、延时间。 5.桩孔周围30m内不存放大堆材料,弃碴亦应在30m以外,产生震动大的机械应设计在50m以外。 (二)桩孔开挖的准备工作 1.现场核对设计,按设计测定桩位,进行施工放样。放样时,要根据工地具体情况和施工可能发生的误差,每边较设计尺寸略大一些(一般为5)。然后整平孔口场地。 2.在井口上竖立井架式三角架或摇头扒杆出渣、进料,起吊高度应高处井杆(博壳支护高处地面者可不设)及供起吊人员装卸用的脚踏板和井口开关门。 3.备置起吊用箩筐或特制的或底箱、桶及0.5t的卷扬机。当桩间距较短(57m)要考虑开挖与护壁混凝土灌注有关间隔时间。 4.配制井内开挖用的短镐、铲、锹和钻岩机、风镐与空压机及管道,供人员上下用的梯子。 5.配置井内用的高压送电路及低压照明、发电机和变配电设备、爆破器材、通风设备及管路和安装材料。 6.当井内有地下水时,还应配备潜水泵或其他类型的高扬程抽水机。 (三)抗滑桩孔开挖 1.劳动力组织:根据开挖、提升、出渣及断面形式等条件,一般每孔10人,其中:井内开挖作业4人,卷扬机及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