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6673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李城德.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李城德,二O一二年四月,主要内容,一、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二、增产机理三、主要技术创新点四、栽培技术规程五、全省近几年示范推广情况六、2011年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现场测产情况七、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八、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九、发展思路及目标,一、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我省是北方冬春麦混种区,陇东、陇南为冬小麦主产区,沿黄、河西为春小麦主产区,陇中为冬春麦混种区。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主要口粮,在全省粮食安全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近期调查,目前全省小麦实际播种面积1419.9万亩(冬小麦994.53

2、万亩、春小麦426.37万亩),其中,旱地小麦种植面积1086万亩,约占小麦总面积的76%。全省14个市(州)、84个县(区)种植小麦,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17个、10万亩以上的县(区)33个。由于旱地小麦面积大,干旱多灾,导致全省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179公斤,比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低5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317.5公斤)低138.5公斤。,近年来,我省旱作区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由于小麦种植效益较低,再加上旱地小麦受制于天,我省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播种面积由1985

3、年的223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419.9万亩,导致省内小麦产不足需,每年全省小麦需求量约450万吨,而生产量300万吨左右,供需矛盾突出,给全省粮食安全,特别是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在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是我省小麦生产的方向,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我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留

4、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集雨保墒效果极其显著,使旱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高的可以达到500公斤,较露地条播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产率40%以上。同时,膜上覆土延长了地膜使用寿命,一次覆膜可连续使用3-4年(茬),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该技术适宜在年降水量300600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推广,适宜的主要作物有小麦、胡麻、谷子、莜麦、大豆、油菜及青稞等密植作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的是玉米等稀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解决的是小麦等密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了我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在我省旱作农业区,在稳定全

5、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实现旱作区小麦稳产高产,对于提高旱地小麦生产水平,缓解全省小麦供需矛盾,确保全省口粮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增产机理,1、集雨保墒,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明显抑制土壤蒸发,集雨保墒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根据全省多点测定,据多点测定,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全生育期0-20cm土壤水分含量较露地小麦高3-8个百分点。其中,出苗至冬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露地条播小麦土壤水分增加2-4个百分点,而返青至孕穗,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露地条播小麦土壤水分增加4-8个百分点(

6、2011年4月5日,有关专家在漳县武当乡现场测定,全膜覆土穴播小麦020cm土壤水分含量为16.4%,而露地条播小麦土壤水分含量为10.9%。5月18日在静宁县红寺乡测定,全膜覆土穴播头茬小麦土壤含水量14.5%,二茬小麦15.3%,露地小麦9.1%,差异极其明显。6月21日,有关专家在庆城县太白梁乡测定,全膜覆土穴播小麦0-20cm土壤含水量为10.3%,露地条播小麦为7.2%,高出3.1个百分点)。,2、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全膜覆土穴播栽培促进小麦早出苗、出苗全、出苗壮。播种至出苗010 cm地温比露地栽培增加24,出苗至三叶期增加23,返青至孕穗增加35,抽穗以后差异缩小。从而加快了生育进

7、程,使小麦冬前停止生长期推迟,而返青期又提前,促进了后期的发育。返青期一般提前710d,返青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小麦拨节期提早 68d,使穗分化延长57d,有利于穗粒数增加,灌浆期增加57d,促进了千粒重的提高。3、增加干物质积累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叶面积均大于露地冬小麦。根据全省多点测定,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单株分蘖数为34个,而露地条播小麦为12个。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高肥力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的光合速率分别较相同肥力条件下的露地小麦提高36.6%和25.3%。叶面积的增加和光合速率的提高,使得全膜覆土冬小麦能够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从株高看,21个县(

8、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株高83.3cm,露地小麦株高61.9cm,较露地小麦高21.4 cm。据测定,到成熟期,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比露地冬小麦多428g/m2。,4、根系发达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单株次生根为7-10个,而露地条播小麦为3-5个;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0cm土层内根系较对照增加 28.538.6,冬前单株次生根3.4条,比对照多2.2条,拔节初期5.8条,比对照多2.5条。020 cm土层单株根干重 0.22g,比对照增加 45.6;全膜覆土穴播小麦60根系干重分布在 020cm土层中,对产量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的根系,促进小麦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利安全越冬、健壮生长

9、、增强抗旱能力。因此,在水分逆境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增产效果更加显著。5、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显著增加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从测产的21个县(区)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穗数为32.6万穗,较露地小麦多6.6万穗;平均穗粒数为31.7粒,较露地小麦多8.1粒;平均千粒重为39.0克,较露地小麦重2.6克。由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露地小麦,特别是亩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高于露地小麦,这就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创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主要技术创新点,1、全膜覆土较常规地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抑制地表蒸发,实现膜面雨水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实现有效降水资

10、源的高效利用。该技术改常规覆膜穴播为全膜覆土穴播,用地膜全田覆盖,地膜覆盖率达到100%,不仅提高了覆膜工效,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地表蒸发,膜面穴播能够实现雨水集流和叠加利用,使雨水通过播种穴到达作物根部,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使农田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7%,平均达到74.0%,较对照提高6.2个百分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0.84 kg/mm.亩,平均达到0.82kg/mm.亩,较对照提高0.31kg/mm.亩。在旱作小麦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研究进展。,2、膜上覆土有效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

11、问题。由原来的覆膜后直接播种,改为覆膜后在膜面覆土后再播种,使地膜与地面紧贴。首先解决了播种孔与小麦幼苗错位,膜压苗,农民花费大量人工掏苗、放苗的难题,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投入;其次是解决了播种孔钻风揭膜失墒严重,影响出苗、造成缺苗、基本苗达不到要求,小麦密植作物群体不够,影响产量的难题。,3、膜上覆土能够有效保护农膜,延长农膜使用年限,实现免耕多茬种植。膜上覆土能够有效保护地膜,较常规地膜覆盖明显延长地膜使用年限,通过免耕栽培地膜连续使用3-4年,实现多茬种植。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已经总结出了适宜我省旱作区的留膜免耕两茬、三茬和留膜免耕四茬种植三种集雨保水型免耕多茬种植技术模式

12、。,4、留膜免耕多茬种植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全膜覆土穴播一次覆膜可以连续种植3-4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免耕多茬种植减少了种子、地膜、人畜力和机械投入量,每亩减少用工2.5个(折合成人工),每亩较露地条播小麦每年可减少生产成本1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亩纯收入是露地小麦的3倍以上(全膜覆土小麦平均亩纯收入500元左右,而露地条播小麦平均亩纯收入150元左右),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节本增效。5、膜上覆土使杂草见不到阳光,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预防田间草害。6、膜上覆土能够有效保护地膜,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地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四、栽培技术规程,全膜覆土穴播技

13、术是全地面平铺地膜+膜上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改传统露地条播小麦和常规地膜穴播小麦为全地面地膜覆盖加膜上覆土,改传统地膜穴播小麦一年种植一茬为一次覆膜覆土连续种植3-4茬(年),改传统小麦的大播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改人畜播种为小麦配套穴播机播种,集成膜面播种穴集雨、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利用和多茬种植等技术为一体,不仅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而且能利用播种穴进行集流,充分接纳小麦生长期间的降雨。其主要技术参数为:在田间利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后,再在地膜上均匀覆一层1.0厘米左右的土(1.00.5cm),膜宽1.2-1.4m,然后用穴播机在同一幅地膜上同方向穴播小麦等作物,穴

14、距12cm,行距15-16cm(建议旱地16cm、水地15cm),旱地每穴播8-12粒、水地每穴播10-12粒,旱地亩播28-42万粒、水地亩播38-45万粒。并一次覆膜免耕多茬种植。适合年降水量300-600mm的旱地以及灌溉地推广应用,适宜的主要作物有小麦、胡麻、谷子、莜麦、大豆、油菜、青稞、啤酒大麦和蔬菜等密植作物。,其技术优点概括为“三减少、五提高”。三减少:减少物化劳动投入(精量播种可明显减少用种量,免耕多茬种植一次覆膜可以种植3-4茬,每亩较露地小麦每年可减少生产成本100元以上);减少活化劳动投入(免耕多茬种植可明显减少人工、畜力、机械投入,折合人工计算,较露地小麦亩可减少用工2

15、.5个);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地表免受风吹日晒雨淋,减少地膜投入量)。五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地膜利用率,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一)播前准备,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坡度15以下的川地、塬地、梯田、沟坝地等平整土地。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耙耱收墒,做到深、细、平、净,以利于覆膜播种。对于玉米茬口地最好采用旋耕机旋耕。3、施肥(1)重施有机肥由于一次覆膜连续种植3-4年(茬),头茬最好视情况多施农家肥,一般亩施3000-5000kg优质腐熟农家肥。(2)施足化肥科学合理调整施肥量,采取重施磷肥,施足氮肥。一般亩施纯氮

16、(N)10-12kg、五氧化二磷(P2O5)10-12kg。因二、三茬施肥较困难,重施磷肥以起到储备土壤有效磷的作用,全部磷肥、氮肥(或3/4以上氮肥)作基肥一次施入。,4、土壤消毒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浅耕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 kg喷施。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浅耕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施,喷完后及时覆膜。5、地膜选择 选用厚度为0.008mm0.01mm、宽140cm、120cm或70-80cm的抗老化耐候地膜,每亩用量6kg左右。6、品种选择 选择抗旱、抗倒伏、抗条锈病等抗逆性强的高产、中矮秆小麦品种。冬

17、小麦品种主要有:兰天26号、兰天27号、兰天17、兰天19、兰天21、兰天091、陇原034、陇原061、庄浪9号、陇鉴301、陇鉴386、陇鉴101、陇育4号、中梁25、中梁31、天94-3、长6878、天选43号、平凉44号、平凉45号、静麦1号、静宁10号等。春小麦品种主要有:陇春27号、定西35号、定西38号、定西41号、西旱1号、西旱2号、西旱3号。7、种子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50kg种子用药100g,兑水2-3kg,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

18、早期条锈病、白粉病。,(二)覆膜、覆土,1、人工覆膜覆土(1)全地面平铺地膜。不开沟压膜,下一幅膜与前一幅膜要紧靠对接,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2)覆膜时地膜要拉紧,以防苗穴错位,膜面要平整,地膜紧贴地面。(3)膜上覆土厚度1cm左右,一般应为0.5-1.0cm。如果覆土过厚,不仅降低降水利用效率,也影响播种深度(穴播机的播种深度4-5cm),播种时易出现浮子或种子播在地膜上,影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如果覆土过薄,风吹雨淋会使地膜外露,地膜经阳光曝晒后会自然风化,达不到一次覆膜多茬种植的效果;同时,覆土过薄,压膜不实,容易造成苗孔错位影响正常出苗、大风揭膜、播种孔钻风失墒。,(4)膜上覆

19、土要均匀,薄厚要一致。覆土不留空白,地膜不能外露。(5)采用方头铁铣在膜侧就地取土,取土时尽量不要挖坑,边取边利用耙耱器整平。每次少量取土,均匀撒开。(6)覆膜用土必须是细绵土,不能将土块或土疙瘩覆在膜上,影响播种质量。,2、机械覆膜覆土机引全覆膜覆土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实行旋耕、覆膜、覆土、镇压四位一体化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覆土均匀、覆膜平整、镇压提墒、苗床平实、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防止地膜风化损伤和苗孔错位等优点,每台每天可完成40亩作业量,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20倍以上。技术指标要求:(1)覆土厚度:0.51.0 cm;(2)两幅膜之间不留空隙,膜上覆土均匀度达到90%;(3)

20、1.0cm的土块达到85%以上。3、机械覆膜覆土播种技术指标要求:在机引全覆膜覆土机的基础上,(1)宽120cm的地膜播8行,工作行距:1516;(2)地膜破口:2535 mm,穴距:120.5;(3)播种深度3.05.0。,(三)播种,1、播种机调试:不同机型和型号的播种机控制下籽的方式方法不同、下籽的最大量和最小量范围不同。种子装在穴播机外靠齿轮控制排放量的穴播机需调整齿轮大小,种子装在穴播机葫芦头内的穴播机需打开葫芦头逐穴调整排放量。播种机调试应由技术人员指导,以免播种过稀或过密。2、播期:比当地常规小麦播期推迟7-15天,平均推迟10天左右为宜,冬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之间。春

21、小麦一般不推迟播期,过早或过迟播种都会影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增产效果。为了避免覆土板结给出苗造成困难,防止人工放苗现象发生,各地应当在适时晚播的基础上,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播种,争取保全苗,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3、播种规格:播种深度35,行距15-16cm,穴距12cm,采用120cm的膜时每幅膜播7-8行。一般行距旱地以16cm、水地以15cm为宜。,4、播种密度:每穴播8-12粒,亩播种量为28-42万粒、8-12kg,但每穴播量应严格考虑分蘖数,冬麦区应扣除分蘖后计算每穴粒数,而春麦区可不计算分蘖数。各地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小麦单株分蘖数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早播密

22、度应稍稀些,晚播密度应稍密些;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应适当加大播量,春小麦亩播量一般15-20 kg;冬小麦应充分考虑分蘖的因素,适当减少播量,冬小麦亩播量一般8-12 kg。冬小麦建议:300-400mm降水区域,每穴播种89粒,亩播量28-30万粒、8-9kg;400-500mm降水区域,穴距12,行距16cm,每穴播种910粒,亩播量30-35万粒、9-10kg;500-600mm降水区域,穴距12,行距16cm,每穴播种1012粒,亩播量35-40万粒、10-12kg。,5、同一幅膜上同方向播种,以避免苗孔错位;播种时,步速要均匀,步速太快下籽太少,而步速慢下籽太多。6、同一幅膜上先播

23、两边,由外向里播种,既可以控制地膜不移动,又可以便于控制每幅膜的行数。7、当土壤较湿时,为了避免播种过浅,应在穴播机上加一个土袋施加压力。,(四)全膜覆土穴播小麦 田间长势情况,露地条播,地,地,全膜覆土穴播头茬,全膜覆土穴播二茬,膜侧种植,庄浪县全膜与露地比较,清水县全膜与露地比较,甘谷县全膜与露地比较,张川县全膜与露地比较,(五)田间管理1、前期管理 若发现苗孔错位膜下压苗,应及时放苗封口。膜上覆土可以使土壤免受光照、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一般不需要人工除草。2、化学防控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易出现旺长,造成倒伏,导致减产。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第一,全膜穴播覆土小麦较露地条播小麦平均株高高出10

24、cm以上,部分旱地株高差异超过30cm,群体高大、穗大、粒重是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第二,全膜穴播覆土小麦由于水热条件较好,在拔节期土壤水分较露地小麦明显高,加之氮肥供应充足,造成基部节间较露地小麦明显增长,主要是基部第一、二节间分别较露地小麦增长2-5cm,是造成倒伏的另一主要原因;第三,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一般麦田群体密度大,通风透光较差,遇强降雨和大风则易造成倒伏,尤其是当小麦处于灌浆后期,穗重增加加之连续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田块发生点片倒伏。我省中东部年降雨500mm以上的旱作农业区以及灌溉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易出现倒伏。,为了有效控制旺长、徒长,预防倒伏,首先要选择抗倒伏的

25、中矮秆小麦品种,一般株高不超过85cm;其次,建议采取喷施矮壮素的办法控制小麦株高。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一般在返青至拔节初期亩喷施1000-2000毫克/千克矮壮素溶液,或亩用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g、浓度100-120ppm,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另外,合理控制密度是预防倒伏的又一重要措施,一般旱地密度不要超过35万株/亩,水地密度不要超过45万株/亩。建议年降雨500mm以上的地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以上的地区以及沿黄灌区、河西沿山冷凉灌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区域要把预防倒伏作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来抓。陇塬081小麦品

26、种在年降雨600mm的地区出现倒伏,不适合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应用,3、根外追肥 冬小麦返青后,或春小麦进入分蘖期后,遇雨及时撒施尿素或硝铵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或硝铵15-20 kg,促壮、增蘖。当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补充养分,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4、病虫害防治条锈病、白粉病:每亩采用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4560 mL兑水进行喷雾防治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10g兑水喷雾,连续统防统治2-3次。麦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3%蚜克星1500倍液兑水喷

27、雾。麦红蜘蛛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螨克净2000倍液喷雾。,(六)适时收获,当小麦进入腊熟末期籽粒变硬即可收获。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收获后,要实行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收获时一定要保护好地膜。一般采取人工收获,或采用手动小型收割机进行收获。农用运输车辆及机具不能进地,严禁大型联合收割机进地收割、拉运,确保一次覆膜连续种植多茬。旱地春小麦,切忌用手拔麦,要用镰刀或背负式、小型收割机割麦,避免破损地膜。,(七)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技术,1、留膜免耕二茬种植小麦小麦一般在头茬和二茬种植。留膜免耕种植二茬小麦,为了确保养分供应充足,播种时也要用穴播机将肥料施入土壤,但肥料穴要与种子穴错开。

28、其它栽培措施同头茬小麦。2、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油菜当一茬或二茬小麦收获后,种植冬油菜是较好的轮作倒茬方式。小麦-油菜(复种)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一年两茬种植油菜模式;小麦-小麦(大豆、胡麻)-油菜等则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三茬种植油菜模式;小麦-小麦(胡麻、大豆、谷子)-大豆(谷子、胡麻)-油菜等则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四茬种植油菜模式。油菜播种深度2-3cm,行距30-40 cm,穴距12 cm,每穴4-5粒,亩播量6.0-8.0万粒。播种方法:每亩用草木灰25,筛后将0.5油菜籽和细灰混匀,装入穴播机穴播,每120垄幅播4行,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露地油菜栽培技术相同。,3、留膜免耕多茬种植大豆水热条件较

29、好的地区,当一茬或二茬小麦收获后,种植大豆是很好的轮作倒茬方式。小麦-大豆(复种)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小麦-小麦(油菜、谷子、胡麻)-大豆等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三茬种植大豆模式;小麦-小麦(胡麻、谷子、油菜)-油菜(谷子、胡麻)-大豆则是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四茬种植大豆模式。播种时间与方法:一般在4月中下旬用点播器破膜播种,大豆播种深度3-5cm,行距40cm,穴距1215cm,每穴播种23粒,幅宽120的地膜种3行,亩保苗1.2-1.5万株。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露地大豆栽培相同。4、留膜免耕多茬种植胡麻胡麻属于密植作物,非常适合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它既可以作为头茬作物种植,也适合二

30、、三茬种植,但作为三、四茬种植时前茬最好安排豆科作物。胡麻播种深度3-5cm,行距16cm,穴距12 cm,每穴5-6粒,亩播量15.0-20.0万粒,亩保苗12.0-15.0万株。播种方法:每亩用草木灰25,过筛后将2.5胡麻籽和细灰混匀,装入穴播机穴播,幅宽120的地膜种7-8行。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露地胡麻栽培相同。,5、留膜免耕多茬种植谷子谷子属于密植作物,非常适合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它既可以作为头茬作物种植,也适合二、三茬种植,但作为三、四茬种植时前茬最好安排豆科作物。谷子播种深度2-3cm,行距25 cm,穴距12 cm,每穴2-3粒,亩播量4.5-6.5万粒,每穴保苗1-2株,亩

31、保苗3-5万株。播种方法:每亩用细筛的炕灰50,过筛后将0.5谷子和细灰混匀,装入穴播机穴播,幅宽120的地膜种6行。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露地谷子栽培相同。,(八)宣传培训情况,五、全省近几年示范推广情况,1999-2000年,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首先在甘谷县试验获得初步成功。2001年在该县进一步试验验证该技术小麦的增产效果和降本增效作用,并提出了“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体系”。到2006年试验示范面积达到2.1万亩,2007年示范推广2.8万亩。2008年,在我省天水市的甘谷、麦积、清水、武山4个县区当年示范推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7.41万亩,平均亩产263.7公斤,露地对照小麦

32、平均亩产185.0公斤,较对照亩增产78.7公斤,增产42.5%。2009年,在我省天水、平凉2个市的甘谷、庄浪、静宁、秦州、麦积、清水、张川、秦安、武山9个县区示范推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4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294.9公斤,露地对照小麦平均亩产196.7公斤,较对照亩增产98.2公斤,增产49.9%。,2010年,我省天水、庆阳、平凉3个市州的甘谷、静宁、庄浪、秦州、环县、麦积、清水、张川、秦安、武山10个县区共计示范推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7.2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05.8公斤,露地对照小麦平均亩产201.1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04.7公斤,增产52.1%。2011年,在天水、

33、庆阳、平凉、定西、兰州、临夏、陇南、白银8个市(州)的甘谷、秦安、秦州、麦积、武山、清水、张家川、静宁、庄浪、环县、庆城、镇原、通渭、陇西、安定、礼县、会宁、榆中、七里河、永靖20个旱作农业县(区)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30.05万亩。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崆峒、泾川、灵台、合水、西峰、临洮、漳县、岷县、靖远、景泰、西和、武都、宕昌、东乡、临夏15个县(区)试验示范392亩。全省共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30.09万亩,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新突破。另外,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作物不仅在冬小麦上,还在春小麦及青稞、莜麦、大豆、油菜、谷子、胡麻等密植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共涉及近10种作物;推广区

34、域不仅在中东部35个旱作小麦县(区),还在河西冷凉灌区和中部沿黄不保灌区及甘南旱作区进行示范推广。,六、2011年全膜覆土小麦测产情况,为了准确掌握今年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生产情况,及早谋划明年的推广工作,确保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规范化,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月20日-7月10日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全省小麦专家、省市县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中东部21个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表明,在春、夏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大幅度增产。21个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343.2公斤,较露地小麦亩增产143.9公斤,增幅72.2%。其中,甘谷、武山、清水、张川、静宁、庄浪、庆

35、城、镇原、通渭等19个旱作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323.0公斤,较露地小麦亩增产142.1公斤,增产78.5%,静宁、清水及秦安、镇原、庄浪部分乡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亩增产达到200公斤。另外,礼县、临洮2个县(区)灌溉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535.2公斤,较露地小麦亩增产161.4公斤,平均增产43.2%,水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主要技术问题1、播种过早,冬前出现旺长的问题过早播种易造成旺长,影响增产效果。2、覆土过薄,出现苗穴错位的问题 覆土过薄,压膜不实,容易造成苗孔错位,影响正常出苗。3、盲目覆膜覆土,造成板结的问题 覆

36、膜过早或覆膜播种后遇雨,易导致板结。4、密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减产的问题5、后期出现倒伏的问题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易出现旺长,后期造成倒伏,导致减产。6、品种老化,产量过低的问题部分县(区)小麦品种老化、品种混杂,导致产量低下。7、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由于缺乏机械覆膜覆土等机具,人工覆膜覆土、播种劳动强度大,影响推广进度的问题。8、大型机械收割有难度的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需采取留膜免耕多茬种植,以降本增效。目前,川、塬区群众普遍采取机械进行收割。大型机械进地收割势必影响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效果。,(二)解决办法 1、解决土壤板结及预防冬前旺长的办法(1)适期晚播冬小麦比当地常规播期推迟15-20

37、天,冬麦区适宜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之间;春小麦一般不推迟播期。东南部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中部地区一般在9月底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都会影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增产效果。为了避免覆土板结给出苗造成困难,防止人工放苗现象发生,各地应当在适期晚播的基础上,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播种。雨前4-5天或雨后晾晒2-3天播种。雨天或阴天不播种。(2)播后下雨出现板结,用耙背或榔头把土块轻轻打碎或用破板结器破除板结。(3)穴播机头上带十字刀破膜不会板结或不需掏苗。,2、解决播种过稀或过密的办法(1)合理密植。旱地小麦穴距12,行距16cm,冬小麦每穴播8-11粒,亩播量一般

38、10-13kg(28-38万粒);春小麦每穴播9-12粒,亩播量一般11-15kg(31-42万粒)。旱地冬小麦:300-400mm降水区域,穴距12,行距16cm,每穴播种89粒,亩播量28-31万粒;400-500mm降水区域,穴距12,行距16cm,每穴播种910粒,亩播量31-35万粒;500-600mm降水区域,穴距12,行距16cm,每穴播种1011粒,亩播量35-38万粒。亩播量应严格考虑分蘖数,冬麦区应扣除分蘖后计算每穴粒数,而春麦区可不计算分蘖数;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应适当加大播量。(2)调好穴播机。播种孔调的太小播种太稀,调的太大播种太密。土壤太湿造成鸭嘴堵塞,导致缺苗断

39、垄。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土壤水分含量22%),应进行翻耕后晾晒12天,然后耙松平整土壤再覆膜,避免播种时播种孔(鸭嘴)堵塞。(3)覆土不能过厚或过薄。覆土过厚则播种太浅,易出现浮籽,造成缺苗断垄;覆土过薄,易造成苗穴错位,影响出苗。(4)人工穴播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行走太快,下籽则少;行走太慢,下籽则多,造成密度过大。,3、预防倒伏的办法 为了有效控制旺长、徒长,预防倒伏,建议:(1)要选择抗倒伏的中矮秆小麦品种,一般株高不超过85cm。(2)化学防控。建议采取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的办法控制小麦株高。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初期亩喷施1000-2000毫克/千克矮壮素溶液,或亩用10%

4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g、浓度100-120ppm,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3)合理控制密度是预防倒伏的重要措施。一般旱地密度不要超过35万株/亩,水地密度不要超过45万株/亩。建议年降雨500mm以上的地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以上的地区以及沿黄灌区、河西沿山冷凉灌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区域要把预防倒伏作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来抓。,4、预防苗穴错位、缺苗断垄的办法(1)严把覆土厚度关。膜上覆土厚度为1.0cm左右,即以基本上看不见地膜为宜,一般覆土厚度为0.5-1.0cm。覆土过薄,压膜不实,容易造成苗孔错位,影响正常出苗,造成大风

41、揭膜、播种孔钻风失墒;覆土过薄还会造成风吹雨淋会使地膜外露,地膜经阳光曝晒后会自然风化,达不到一次覆膜多茬种植的效果。覆土过厚,不仅降低降水利用效率,也影响播种深度,播种时易出现浮子或种子播在地膜上,影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2)旋耕后要进行镇压,再覆膜覆土。旋耕后不镇压,易造成苗穴错位。(3)穴播机头上带十字刀破膜一般不会苗穴错位,不需掏苗。(4)遇见少量苗穴错位,应及时掏苗。5、选择优良品种,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要选择抗旱、抗倒伏、抗条锈病等抗逆性强的高产、中矮秆品种。冬小麦品种主要有:兰天26号、兰天27号、兰天17、兰天19、兰天21、陇原034、陇原061、西峰27号、西峰28号、庄

42、浪9号、陇鉴301、陇鉴386、陇鉴101、陇育4号、中梁25、中梁31、长6878、天选43号、平凉44号、平凉45号、静麦1号、静宁10号等。春小麦品种主要有:陇春27号、定西35号、定西38号、定西41号、西旱1号、西旱2号、西旱3号。,6、农技农艺结合的办法覆膜覆土一体机、覆膜覆土播种一体机可实现取土、镇压、覆膜、覆土、播种一次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该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实行镇压、覆膜、覆土、播种一体化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覆土均匀、覆膜平整、镇压提墒、苗床平实、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防止地膜风化损伤和苗孔错位等优点。采用覆膜覆土、覆膜覆土播种一体机作业,每台每天

43、可完成40亩作业量,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可提高20倍左右。只要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进行机械补贴,配套和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才能实现农技农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实现增产增收。7、解决机械收割的办法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收获后,要实行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收获时一定要保护好地膜,大型收割机等机具不能进地,可采用小型收割机或背负式收割机进行收割。农用运输车辆及机具不能进地,严禁大型联合收割机进地收割、拉运,确保一次覆膜连续种植多茬。,分地区看,天水市7个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51.0公斤,增幅89.3%。其中,今年春季降雨量只有38-100mm的秦安、甘谷、麦积、武山

44、增产幅度在100%以上,春季降雨量62.9-166.1mm的张家川、秦州、清水增产幅度为45-89%。庆阳市3个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57.9公斤,增幅82.5%,最高的镇原县(今年春季降雨量67.3mm,小麦全生育期雨量98.9mm)增产幅度达到85.9%。平凉市5个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49.8公斤,增幅58.8%。其中,今年春季降雨量66.7mm的静宁县增产幅度达到199.1%;春季降雨量123.1mm的庄浪县增产幅度为89.9%;春季降雨量106.4mm和124.5mm的泾川和灵台县,增产幅度分别达到40.1%和22.0%。定西市5个县(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

45、增产149.8公斤,增幅58.8%。其中,今年全市受旱最重、春季降雨量只有72mm的陇西县增产幅度达到189.6%,春季降雨量不足100mm的安定、通渭、漳县增产幅度达66%以上;临洮县龙门镇二十里铺村灌溉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亩增产212.9公斤,增幅60.0%。陇南市的礼县灌溉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502.4公斤,亩增产109.9公斤,增幅28.0%。,八、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非常适合在年降水300-600mm的旱作地区推广,这些地区种植露地小麦正常年份亩产平均不到200公斤,纯收入100-200元;如果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小麦平均亩产都在300公斤以上,个别高的可以达到5

46、00公斤,增产幅度达到40%以上,加之每亩较露地节支100元左右,亩纯收入是种露地小麦的2.5倍以上。我省旱作农业区适宜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旱作农业面积500万亩左右,这些耕地全部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按亩增产100 公斤计算,年可增产粮食5亿公斤。我国北方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山西、内蒙、河南、河北、辽宁等10个省区现有旱地面积2.7亿亩,适宜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穴播多茬种植技术的旱作农业面积按0.5亿亩、亩增产按100 公斤计算,年可增产粮食50亿公斤。,在这些地区立足于推广这项技术,将对确保我国北方地区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干旱地区农民的口粮问题,而且为

47、发展畜牧业提供大量饲草饲料,显著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旱作区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覆膜覆土机已经研发成功,可实现覆膜覆土一次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已经制定出了适宜我省不同区域的的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规程,确定出适合我省不同区域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适宜播期和播种密度,筛选出了适宜全省不同区域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抗旱、抗倒伏、抗条锈病等抗逆性强的高产、矮秆小麦品种。甘谷、静宁等县农民正在普遍接受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去年全省秋播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面积30万亩,其中甘谷县12万亩、静宁县8万亩。因此,

48、项目技术成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对甘肃旱作农业、而且对国内同类地区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领导批示:2011年4月15日,省委副书记鹿心社在漳县武当乡现场调研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生产情况,观看了机械覆土覆膜现场演示,对该技术的抗旱增产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陆书记指出:“省上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4月18日,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农牧厅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汇报上批示:“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继全膜双垄沟播之后的又一项旱作农业重大技术创新,抗旱性能好,增产效率高,可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推广应用范围。”2011年4月23日,副省长泽巴足在陆书记批示的转办通知(

49、省委督字201194号)上批示:“请农牧厅按照陆书记重要批示提出具体贯彻意见,报省政府。,九、发展思路及目标,2011年7月27日,省长刘伟平在省农牧厅“今年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测产情况汇报”呈阅件上批示:“同意所提建议”。2011年7月28日,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农牧厅“今年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测产情况汇报”呈阅件上批示:“这是一个旱作农业的先进适用技术,应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推广面积”。2011年8月3日,省长刘伟平在省农牧厅“关于今年全省秋播推广100万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有关情况的汇报”呈阅件上批示:“请省财政厅抓紧研究整合资金予以支持的意见”。发展思路:集成全膜覆盖、膜上覆土、覆盖抑蒸、膜面

50、播种穴集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并举,构建小麦抗旱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省旱作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我省小麦生产跨越式发展。,基本目标:1、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省农牧厅研究编写了全省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发展规划(2012-2016年),全省计划五年累计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500万亩,生产小麦450万吨,增产粮食150万吨。其中,2012年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0万亩,增产粮食10万吨;20132016年,每年新增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0万亩,到2016年,全省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5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