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6823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施工技术研究成果汇报,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质勘探总队,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任务概况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一、任务来源,通过公开投标,从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中标获取。,一、任务来源,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任务概况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二、研究任务概况,东苗家排水洞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东苗家滑坡体,4#公路,泄水渠,黄

2、,河,大坝,二、研究任务概况,滑坡体边界线,F1断层,泄水渠,黄 河,东苗家排水洞平面布置图,东苗家排水洞布置于滑塌体内,其围岩主要由风化严重的土夹块石、块石夹土等物质组成,滑体岩层产状杂乱,呈散体结构,岩块间架空现象严重,透水性极强。有些地段在地表动水与渗流作用下,土石混合体被掏空,呈现出大小不等的洞穴。并受F1断层、大的劈理带及夹泥层影响。可以说,东苗家排水洞是小浪底工程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最恶劣的。,工程地质条件,二、研究任务概况,东苗家滑坡地质纵剖图(2-2),F1断层,滑动面,在这种自稳性极差的岩层中掘进,提出了很多课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保持围岩的稳定,能安全施工,才能保证工期。那么,最

3、主要的是如何在开挖中对爆破、开挖、临时支护进行深入的研究,课题的中心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减少破坏,提高围岩强度。(二)减少应力集中,改善应力状态。(三)支护给围岩以抗力,改善围岩受力条件。,研究课题,二、研究任务概况,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任务概况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比较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三、项目技术原理,根据岩体具有的弹、塑性物理性质,研究洞室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将其变形发展控制在允许的变形压力范围内,及时施作支护,以保持围岩稳定。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把围岩当作支护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施作的支护将同围岩共同工作,形成承载环或承载拱。,主要采用“新奥法”原理,具体有以下几部分:,三、项目的技术原理,主要采用“新奥法”原理,具体有以下几部分:,三、项目的技术原理,施作的支护结构应与围岩紧密结合,既要有一定的强度,以限制围岩变形自由发展,防止围岩松散破坏;又要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围岩适当的变形,使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不致过大。设置固定的观测系统,监测围岩的位移及其变形速率,并进行反馈分析,以确定施作初期支护的有利时机和是否需补强支护等措施。,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任务概况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

5、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施工总过程,开挖,排水洞施工方案,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临时支护,衬砌,(1)开挖前对拱顶进行加固,即超前加固:安设管棚,进行注浆,增加围岩稳定。(2)开挖采用微台阶掘进,光面爆破。(3)上台阶开挖后,立即进行格栅钢拱架的顶部支护。配合局部锚杆、全面挂网、喷砼等形成安全的临时支护系统。拱顶稳固后,进行下台阶开挖。,施工方法,排水洞施工方案,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微台阶掘进就是将一个断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断面分别进行爆破的方法。优点:降低爆破强度,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增加围岩的自稳性。同时可加快进度,能即时支护,

6、有利于安全生产。,1、排水洞掘进,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排水洞掘进之光面爆破参数,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炮眼布置图,排水洞掘进,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爆破孔装药量表,由于开挖产生的空间破坏了岩体初始的应力平衡状态,应力重新分布,产生拉应力,应力集中,出现非弹性变形,发生冒顶、片帮、鼓眼等失稳现象。要维护洞室掘进的安全,必须加强临时支护。由于滑坡体属极不稳定的软弱岩体,因此用传统的和简单的支护方法,难以满足要求,在特殊地段需采用多种支护技术,综合运用,进行超前和临时支护。即超前管棚-注浆-格栅钢拱架-锚网喷联合支护。,2、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临时支护结

7、构图,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临时支护,超前管棚,超前管棚支护技术是指围岩没有开挖前即造孔,在设计开挖轮廓线上约1520CM安装钢管,进行超前加固,以提高围岩稳定能力。以前超前支护多用超前锚杆。,临时支护技术之一,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孔距37CM,排距8001000MM,倾角15,管棚头部钻6MM的注浆孔24个,呈锥形,尾部加工丝扣,并焊顶进环。,管棚加工参数,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管棚用管图,管棚孔布置图,注 浆,注浆的作用和机理是将软弱岩层充填固结,以较大范围加固岩层本身,从而提高岩层的抗剪强度,达到稳定围岩的目的。,临时支护之二,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

8、研究,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注 浆,管棚与注浆紧密相连,管棚为注浆的通道,其有效加固厚度E与注浆浆液扩散半径R、注浆管中心距a之间有以下关系:E=2(R2-a2/4)1/2 通过试验,在滑坡体内浆液扩散半径最大可达0.40.6m,有效加固厚度可达0.50.8m,故取E=0.6m,R=0.35m,a=0.37m。,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注 浆,E与R、a的关系,注浆材料采用单液浆与双液浆两种。,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超前管棚与注 浆,超前管棚与注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软弱岩层超前加固支护的一种先进技术。管棚与注浆能较大范围加固岩体,能支持较大的

9、围岩应力。,注浆交圈图,临时支护之三,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格栅钢拱架,加工断面呈三角形,20螺纹钢,铺筋为14圆钢,用连接板螺栓连接。,(1)格栅钢拱架柔性较好,可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2)能与喷射的混凝土良好地结合,能充分发挥联合支护的作用;(3)节省钢材;(4)安装方便。,临时支护,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格栅钢拱架优点,锚 喷网,锚杆为非系统锚杆,即为定位锚杆,喷砼作用一为封闭工作面,二为充分发挥联合支护效应,其厚度为20CM。以覆盖格栅钢拱架为宜。钢筋网紧贴岩面。,临时支护之四,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临时支护效果图,钢筋网,超前管棚,格栅钢拱

10、架,喷砼,定位锚杆,纵向连接筋,围岩观测主要通过量测支护结构的拱顶下沉量和净空收敛量来判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在开挖过程中,每10m设一个量测断面,3、围岩量测,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下沉测点,收敛测点,不安全,围岩量测,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监测数据反馈程序框图,围岩量测,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反常曲线,正常曲线,时间,位移,监测曲线,围岩量测,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缘由与课题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五、

11、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1、超前加固管棚支护技术与注浆;2、分台阶开挖光面爆破,以致非爆破开挖;3、即时的格栅钢拱架支护,并挂网喷砼与少量锚杆;4、设置围岩量测系统,定期量测,并进行反馈分析。,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缘由与课题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新奥法是1963年正式命名的,近年来我国也在普遍推广。是国内外一种较先进的隧道掘进方法。,管棚支护技术、格栅钢拱架支护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这些在东苗家滑坡体排水洞开挖中都得到

12、了综合应用。,当代修建隧道较先进的方法有盾构法,其将开挖与永久支护连为一体,适应较大断面、较长隧道、工期较紧的隧道施工,且其工程造价较高,目前主要在铁路修筑中运用,如秦岭大隧道、大秦铁路等。,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缘由与课题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未治理前,经小浪底建管局测量处测定,滑坡体曾有过明显的滑动,经治理后,其滑动量减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保证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单位创净利

13、润220万元,为建管局节省投资70万元。,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用于实践的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社会效益证明,汇报内容,一、任务来源二、研究缘由与课题三、项目技术原理四、排水洞施工方案与技术研究五、关键技术及主要创造点六、当前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概况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结论,八、结论,通过上述对比研究,总结出在极不稳定岩层中隧洞掘进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开挖为微台阶掘进技术,爆破为光面爆破减振技术,临时支护为超前管棚注浆格栅钢拱架技术,分部台阶掘进后,立即进行格栅拱架支护,并配合锚喷网联合支护技术,及时进行围岩量测的一个系统流程。可以肯定,上述方法与工艺的成功应用,给水利水电工程中小断面极不稳定围岩隧洞掘进设计与施工,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给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借鉴 与支持。,八、结论,汇报结束,谢谢各位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