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联通综合滚动规划培训-IT支撑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2年联通综合滚动规划培训-IT支撑部分.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联通省级分公司2010-2012年综合滚动规划培训材料 IT支撑系统部分,IT支撑组 主讲人 管理信息系统部 贺明晰2009年7月14日,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保障投资效率原则,高可靠性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业务驱动原则,统一指导,阶段发展,规划期内,在基本编制原则指导下,遵循阶段化发展思路,系统整合,深化应用,全面治理,着重解决系统分散、功能分散、多系统并存等问题,依据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架构,基于省公司现状,高效整合,功能集中,基于系统整合的阶段成果,深化各类系统及整体
2、应用性,包括功能完善、支撑能力扩展、系统内外流程协同、数据质量提升等,全面关注IT治理,提升IT综合管理能力,有效实现资源优化整合、IT架构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及IT能力持续发展等目标,1,2,3,统一性原则,规划期的总体建设目标:整体应用架构、数据架构、集成架构和基础架构实现同步拓展和能力提升IT支撑系统在系统架构和应用水平两个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信息系统架构同步拓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应用架构、数据架构、集成架构和基础架构同步提升,管理支撑系统域(MSS):管理的核心实体是人财物等企业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企业资源管理类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类系统和公共服务类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域(BSS)
3、:管理的核心实体是客户和产品,主要包括客户接触类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类系统、计费结算类系统和分析型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域(OSS):管理的核心实体是网络资源和服务,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类系统、客户支撑类系统、服务开通管理类系统、网络管理类系统和基础管理类系统。,应用架构,1,遵循统一的企业数据架构,规划期内持续提高数据的标准化水平,加强数据的统一管理,确保数据质量和效率,实现企业信息数据共享,有效支撑企业运营与决策。,数据架构,2,明确系统域之间、系统之间、总部与省分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关系。引进业界先进集成技术,搭建先进的企业IT集成架构。支撑企业IT体系的互联互通,实现跨系统、跨组织、跨域信息顺畅沟
4、通,提升IT体系架构的服务响应性、信息高效性和资源复用性。,集成架构,3,完善基础架构建设,明确生产中心、容灾中心、测试中心、DCN等基础设施定位和建设规则。以IT服务为中心,组合共享资源,构建标准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高适用性基础架构,推进IT架构的灵活适配、快速响应、高密度和低能耗发展。,基础架构,4,分域部署,全面支撑企业运营管理,应用架构划分为MSS、BSS和OSS三个应用域,分别支撑管理、业务和保障,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2.1 MSS域IT应用系统发展思路2.2 MSS域集成架构发展思路,五、IT
5、支撑专业指标说明,阶段化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企业资源管理业务目标:实现对企业资源(人、财、物、工)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企业综合管理业务目标:初步实现企业风险、合同、档案全生命周期的统一闭环管理系统建设:合同、风险、档案等管理系统公共服务业务目标:优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系统建设:部分省通信服务系统,企业资源管理业务目标:初步实现企业资源(人、财、物、工)全生命周期的全国集中统一闭环管理系统建设:ERP核心、采购、项目、财务共享、人力资源等系统企业综合管理业务目标:实现有效的跨部门、跨组织、跨地域的协同办公支撑系统建设:办公系统公共服务业务目标:初步
6、搭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实现统一内部门户服务、主数据管理和邮件服务系统建设:内部门户系统、主数据管理系统、通信服务系统(邮件),2010,2011,2009,2011年 全面提升支撑能力,2010年-2011年深化系统与业务融合,2009年-2010年构建系统目标架构,企业资源管理业务目标:全面提升企业资源管理能力,实现财务、工程和物资采购管理的科学化,建立能力导向的人力管理体系。企业综合管理业务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支撑能力,深化办公系统对综合事务管理的协同支撑功能;延伸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强化合同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公共服务业务目标: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实现内部门户统一权限、统一
7、身份、统一认证管理,统一通信服务,为企业级数据仓库提供唯一准确的主数据视图系统建设:通信服务系统,向目标架构整合,基本实现目标架构,达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深化系统应用,通过2-3年支撑能力达同类企业先进水平,资源优化整合,与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管理支撑能力,2012,基于SOA理念,初步构建应用集成平台,通过应用集成平台实现MSS域系统集成,实现系统间服务封装和调用,通过应用集成平台与其他域及省公司系统实现集成,形成先进的集成体系,实现域间、总部-省两级系统间的服务封装和调用,两级部署,分级实现“总部-省”管理支撑需求,总部:实现对全集团人、财、物等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实现对全集团合同及
8、风险统一管理;面向总部内部人员提供协同办公支持。,省分公司:面向省分内部员工提供协同办公支撑;提供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融合改造办公系统、统一邮件系统和企业内部门户系统;新建或改造省公司档案管理系统;按集团MSS目标架构整合本省应用系统;根据集成架构部署思路,完善本地系统间、与总部系统间的集成方案和交互关系。,规划期省公司建设重点,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2.1 MSS域IT应用系统发展思路2.2 MSS域集成架构发展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集团统筹部署与省公司本地完善相结合,在总部搭建应用
9、集成平台,有步骤有计划地将MSS域内的系统集成到该平台,实现域内系统服务封装和调用。结合OSS、BSS域集成架构的建设步伐,通过MSS域应用集成平台实现与BSS、OSS域相关系统的对接,逐步实现跨域服务封装和调用。根据具体的系统交互情景,构建总部与省公司系统集成方式,即:对于两级部署的同类系统间的信息交互,通过点对点接口方式实现系统集成;对于省公司系统与集团集中部署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总部MSS域应用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集成。省公司MSS域IT系统集成主要通过点对点接口方式实现。,规划期省公司建设重点,集团统筹部署总部级MSS域应用集成平台,实现高效的跨系统、跨域信息服务封装和调用。,根据集团
10、MSS域系统集成结构规划和部署思路,完善本地系统间、本地系统与总部系统间的集成方式和交互关系。,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3.1 阶段化融合发展思路3.2 系统目标定位及发展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遵循系统融合的阶段特征,逐步演进和发展,优化提升阶段,2010,2011,2009,深化应用阶段,系统整合阶段,2012,两套BSS核心系统及较影响部客户感知的系统融合,提供统一的业务支撑,包括CRM、Billing、经分、渠道支撑相关系统等。,深化系统应用,将两套结算、采集、服务开通等其他系统融合为一套,深
11、化系统融合,持续完善和优化支撑能力,提高系统标准化、结构化水平,3G、融合业务全面支撑,初步支撑全网性业务,提供全业务营销服务支撑,包括协同营销、服务受理和开通保障、综合统计分析,提供全渠道客户接触的统一管理和客户视图,加强BSS两级架构组网,提高全网业务服务能力,归并两网客户资料,提高客户信息准确度,加强客户洞察能力,提升针对性营销服务水平,发展多渠道协同立体营销,基于客户生命周期进行针对性分析,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全面建设BSS网管,建设多途径接触方式,提升内外部客户体验,优化BSS网管指标考核能力,建立完善的运维服务支撑体系,提升BSS系统治理能力,提供面向客户的统一产
12、品目录及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业务管理机制,优化整合固网、移动业务流程,搭建SOA技术架构,全面提升融合计费账务能力,统一计费平台,3G、融合业务优化支撑,支撑全网性业务,提升全网支撑能力,两级部署,分级实现“总部-省”业务支撑需求,总部:实现全网业务支撑的管理功能;完成异地、跨省生产流程的枢纽/指导/协调功能以及部分全国性业务的生产功能、电子化手段的客户服务功能。,省分公司:面向省内的业务运营提供生产支撑功能以及管理支撑功能;直接面向客户进行销售和服务管理。,根据系统现状将各省分为三类,按照统一的目标和路径、采用不同的步伐和进度演进,在2011年达到一致的规划目标,南方21省BSS3.O,北方4
13、省BSS4.O,北方6省固移两套系统,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系统整合,系统整合,系统整合,深化应用,深化应用,优化提升,优化提升,深化应用,系统整合,优化提升,系统现状,业务驱动,因地制宜,确保业务连续性,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3.1 阶段化融合发展思路3.2 系统目标定位及发展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清晰系统定位,协同发展思路(1/3),发展思路重在丰富营销 前端,统一后台业务服务支撑;继续完善实体营业厅基础上,强化客户系统、客户自服务系统和渠道支撑平台。系统定位客户自服务
14、系统类: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综合计费帐务等系统,面向客户自助服务的电子化平台,提供多途径的企业与客户接触的技术手段,包括WEB营业厅、WAP营业厅、短信营业厅、自助终端系统。客服系统:为客户提供以语音方式为主,自助与人工相结合的多媒体服务平台,包括ACD(自动呼叫分配)、CTI(计算机电话集成)、IVR(交互式视频/语音服务)、媒体服务平台、WEB媒体服务器、主动外呼等平台功能及运营管理、知识库管理、在线客服等应用功能。渠道支撑平台:面向各类渠道人员(含自有及社会渠道)的统一支撑平台,为渠道人员构建统一的业务操作环境。建设初期以直销渠道(如大客户经理、社区经理)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所有渠道,包括
15、接入管理与监控、日常工作支持、门户配置管理、接口管理与监控等功能。,客户接触类系统,1,发展思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提升价值链运营能力,进一步完善客户群管理机制系统定位客户管理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全业务、面向所有客户提供营销、销售、服务等业务支撑与管理,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统一的业务流程及一致性体验,是BSS域的核心系统,包括客户接触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订单处理、客户资料管理、产品管理、客户问题管理、客户评价管理、业务资源管理等功能。集团客户生产管理系统:为总部/省/地市各层一站式服务人员提供统一业务操作平台,实现对集团客户跨域(国际/省际/省内)流程协调,重点提供“
16、一站式”生产支持,统一管理集团客户全局视图、市场营销等,包括一站式服务、集团客户营销管理、集团客户问题管理、集团客户资料管理、集团客户评价管理等功能。合作伙伴管理:涵盖与服务/内容提供商(SP/CP)、服务提供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和联盟管理相关的所有功能,并包括合作伙伴的结算管理。包括合作伙伴管理、合作伙伴产品管理、合作伙伴业务管理、问题管理、结算管理、培训管理等功能。,客户关系管理类系统,2,清晰系统定位,协同发展思路(2/3),发展思路逐步实现面向固网和移动融合业务的全业务融合计费。系统定位综合计费账务系统:为全业务运营提供高效、准确计费帐务支撑的关键系统,支持全业务离线计费和帐务处理,包括
17、批价、帐务处理、帐单管理、收费管理、信用控制、欠费管理、收入流监测、防欺诈控制等功能。在线计费系统:提供在线计费能力,支持话音、短信、数据、增值等全业务的在线计费处理,包括通用接口、计费控制、批价处理、帐务处理、帐户管理、计费网关、数据管理等功能。综合结算系统:在省分层面,完成与其他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及省内长途等跨域业务的结算与摊分,包括结算处理、结算对帐、结算协议管理等功能。综合缴费卡系统:提供多种业务全网充值缴费服务,包括卡数据管理、充值缴费、结算、对帐等功能。综合采集系统:在省分层面,负责全业务原始话单的采集和预处理,为其他系统提供统一的标准化话单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等功能。,计费结算类系
18、统,3,发展思路以应用为驱动,加强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双主线并重。系统定位经营分析系统(BAS)/统一信息服务平台(UISP):经营分析系统/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是省分/总部层面统一的分析型系统。省分经营分析系统主要面向业务运营分析,提供详尽经营报表、KPI指标计算、经营相关主题专题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并承担向总部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传送经营数据的职能。主要包括数据接口、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等功能。,分析型系统,4,清晰系统定位,协同发展思路(3/3),发展思路出于业务紧密性考虑,部分OSS域相关系统与BSS域系统并行规划规划期重点强化支持全业务全网开通管理系统定位集成定单管理系统(IOM)
19、:省分集成定单管理系统提供全业务流程协同服务和施工管理等功能;总部集成定单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跨域集团客户业务定单的拆分并对拆分工单进行调度及服务开通管理。服务开通系统(SAS):服务开通系统(SAS):服务开通系统面向全业务,包括2G、3G、固网及融合业务等多网元,提供统一的服务开通处理和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工单和指令接口。,OSS域服务开通管理类系统,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DCN发展思路,加大DCN网络整合进度,逐步实现统一承载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强化DCN安全建设,规范DCN安全接
20、入和控制加强DCN网络基础建设,逐步解决省内网络覆盖、带宽、设备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大省内DCN网络的MPLS VPN开通范围,确保省内与集团骨干VPN业务的互通性和安全性加强DCN网络管理体系建设,完善DCN分级分域的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网管和运维体系。,规划期建设内容,整合DCN网络和资源,实现DCN网络统一,完善DCN网络统一管理,包括IP地址等网络资源管理、DCN网络维护体系建设、DCN网络安全管理责任、网络管理流程,强化网络覆盖,实现省内所有地市及80%以上县级覆盖,MPLS VPN至少通达各地市干线,DCN网络统一承载信息化系统,完成省内DCN网络及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及割接,实现省内
21、DCN网与互联网出入口的收敛,内网安全发展思路,以原网通内网安全体系框架为基础,完善中国联通内网安全体系框架的建设重点加强终端安全管理和互联网出入口安全管理加强全网安全风险的统一监控完善内网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内网安全职责界面,理顺安全管理流程,规划期建设内容,规范DCN安全接入和网络边界防护,完成省内DCN网与互联网出入口的收敛工作。,加强全集团范围内办公终端安全管理水平,终端纳入统一的域管理、防病毒管理、补丁管理、接入控制管理,满足全集团范围内办公终端的安全管理要求。,扩大SOC系统监测范围,确保全网安全风险的可知、可控、可管。提升全网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目录,一、IT总体编制思路,二、
22、MSS域规划编制思路,三、BSS域规划编制思路,四、DCN及内网安全编制思路,五、IT支撑专业指标说明,IT支撑专业的主要指标体系,总体目标在IT部分体现,但发展思路和规划内容在网络组体现,包括邮件、门户、办公系统需从功能角度将本省零散系统与目标系统对应体现对于能够统计“活跃用户数”的系统,提供该指标,根据系统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力指标办公公文数量邮件邮件收发量门户集成系统数量(MSS域)08年数据如没有准确依据,可不填,与市场组的相关用户口径保持一致,包括计费、结算、客服、电子渠道、PRM、经分等系统根据系统特点,选择代表性能力指标,根据集团DCN专题规划和内网安全考核指标,形成本次专业指标请参照相关专题规划理解具体指标含义,IT支撑组集团工作组联系人,MSS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部 贺明晰 15611091521 支撑单位 李 丹 13693557044 BSS组:集团业务支撑系统部 王 颖 15611112710 支撑单位 杨巧霞 15601258286 DCN及内网安全:支撑单位 安 超 13810169413,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