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6952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十二__野鸡的养殖技术.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鸡的养殖,一、野鸡的生物学习性,野鸡是鸟纲鸡形目鸡科的重要鸟类,学名野鸡,又称山鸡、野鸡、环颈鸡,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颈部有白色颈环。1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2集群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

2、,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3胆怯机警 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4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

3、、草籽、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5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6叫声特殊 雉鸡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啰”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鸣叫,二、养殖场舍的建造,野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

4、养野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野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

5、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2、雏鸡养殖技术野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

6、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

7、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6)免疫接种:结合本

8、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三、成鸡养殖技术,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野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

9、室内。,(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野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

10、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四、雉鸡的繁育技术,1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 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殪。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产蛋期延长到9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人工驯化后的雉鸡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国七彩雉鸡4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期。2配种 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人工养殖的

11、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3产蛋 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4就巢性 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同时,可

12、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五、疾病的预防,1、白痢病:雏山鸡1月龄前最易发生此病。症状:病雏衰弱怕冷,相互拥挤堆于热源周围,怕光、闭眼垂翅、精神不振,饲料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很潮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特征是拉灰白色粘液,带有泡沫样的稀便,并糊满肛门周围羽毛。解剖直肠,内壁有血丝及石灰样块,部分有腐烂现象。治疗:按雏鸡公斤体重计算用药,痢特灵每次每公斤7.5毫克、氯霉素每次每公斤50毫克,同时加入适量的VBCO、VC均匀混合于2小时内食完的饲料中,一天2次,连喂5天,停3天,再喂3天。注意:痢特灵、氯霉素均难溶于水,加入水中会沉淀,雏鸡摄入后易导致痢特灵中毒。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种蛋须来自于净

13、化后的种禽场,而且对当天收集的种蛋及入孵前和出雏前要进行消毒,这就要求购种者须到管理严格、技术力量过硬的规模大种禽生产场家去购买,才能确保养殖效益。同时打扫雏鸡舍,保持清洁,垫料干爽,及时分群,减少密度也很重要。在育雏期间,水中添加0.1%的土霉素,也有一定的效果。,2、球虫病:20-60日龄小山鸡在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较易得此病。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怕冷集群,但不打堆,羽毛松散,翅膀下垂,嗉囊膨大软如球,饮水、饲料均减少,粪便特征是拉果酱样或带血丝的粪便,有恶臭。治疗:每只雏鸡每次用3000单位青霉素放入水中(注意:饮水须在2小时内饮用完,以防青霉素水解,减低疗效),每天2次

14、,氯丙呱每公斤料加3片,每天2次,连用7天。,一般第2天即可见效。预防:雏山鸡从2-3周龄开始,用痢特灵5-10毫克/千克/日分2次配料,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以上2种疾病发生期间要加强护理,发现弱、病雏及时隔离,加强保温,另加8%葡萄糖于水中,促进体质恢复,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效果卓著。,3、啄食癖:啄食癖是指鸡之间互相啄叨或群鸡集中啄叨一只鸡,大、中、小鸡都会发生,若技术跟不上几乎每批都可发生,如不及时解决损耗会较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常见恶癖有啄肛癖、啄趾癖、啄毛癖、食蛋癖等。常见原因: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足、垫料潮湿、通风不良、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或氨基

15、酸不平衡都可产生啄癖。在育雏期的雏鸡最易发生啄癖,成年母鸡在交配后或在窝外产蛋肛门外翻时,被其它鸡啄破出血,易被群鸡啄造成伤亡。啄趾癖一般发生在育雏最初几天,雏鸡足趾皮薄,血管明显,最易引起互相啄趾,严重时可导致1020%死亡率。食毛癖常发生在高产母鸡群互相啄食羽毛或自食羽毛。啄尾羽出血后,易引起啄尾症。食蛋癖是在母鸡刚产下蛋,鸡群争相啄食或啄食自己生的蛋,其原因多是鸡饲料中缺乏钙和蛋白质,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弄破后易形成食蛋恶癖。,防治:1、减少密度;2、增加青饲料,特别是雏鸡在2日龄后,每23小时投放一次细嫩的青菜,让其采食;成年鸡用稻草或青草作为垫料让其啄食,这也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有效手段;3、增加68%蛋白质或2%羽毛粉;4、雏鸡可减少光照强度;5、饲料中加入2%芒硝(Na2SO4);6、做好断啄工作。以上措施综合运用,非常有效。一旦发现啄癖,应及时捉出被啄鸡,涂上紫药水,另外隔离饲养,投喂几天的抗生素,即可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