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7070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洪进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和分析的研究的研究最后.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6企业会计准则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主讲人:赵洪进,赵洪进,1964年3月出生,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会计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 MBA会计学、财务管理主讲教授。从事会计教学22年。兼任上海森都财经进修学院院长、中国财会网(北京)会计职称特聘主讲教授。注重学术前沿知识的研究与探讨,使教学、科研互动提高。近年在财务与会计、河北财会、财会研究、中国财经报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了会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3部。主持承担了15项企业委托的会计和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科研课题、参研了

2、财政部一项重点科研课题。联系方式:13916376616 E-mail:,主讲教师介绍,第一讲 2006会计准则体系概述第二讲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差异,【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一、中国会计改革的进程二、国际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框架三、国际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四、中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出台后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第一讲 2006会计准则体系概述,一、中国会计改革的进程 借鉴国际惯例阶段(1),计划经济模式:前苏联会计核算制度过渡模式: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颁布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中外

3、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两则两制(92-93)会计法及第一次修订,国际协调阶段(2),市场经济模式(阶段1)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 1999 新会计法 2000 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1 企业会计制度,市场经济模式(阶段2)建立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基本原则:趋同是一个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 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应是互动 尽力考虑国际趋同要求 尽力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 尽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尽力追求行文和表述的中国化,二、国际趋同的中国 会计准则体系框架,(一)目标 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 统一A股、B股、H股会计市场 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又是加入WTO后中国履行承诺的要求,(二)要求 建立国际趋同的、适合各行业特点可独立实施(三)体系 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 准则指南 包括两部分:会计准则解释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1、基本准则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准则的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 会计基本假定 会计基本原则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2、具体准则 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主要包括三类: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报告准则。具体可分为六类:,具体会计准则可分为六类。其中:(1)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包括(19个):

5、NO.1 存货 NO.2 长期股权投资 NO.13 或有事项 NO.3 投资性房地产 NO.14 收入 NO.4 固定资产 NO.15 建造合同 NO.6 无形资产 NO.16 政府补助 NO.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NO.17 借款费用 NO.8 资产减值 NO.18 所得税 NO.9 职工薪酬 NO.19 外币折算 NO.11 股份支付 NO.20 企业合并 NO.12 债务重组 NO.21 租赁,(2)特殊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包括(3个):NO.22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NO.23 金融资产转移 NO.24 套期保值(3)特殊行业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

6、计量,包括(5个):NO.5 生物资产 NO.10 企业年金基金 NO.25 原保险合同 NO.26 再保险合同 NO.27 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准则项目。,(4)影响报表编制业务准则包括(2个):NO.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NO.29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5)报表编制和披露准则包括(8个):NO.30 财务报表列报 NO.31 现金流量表 NO.32 中期财务报告 NO.33 合并财务报表 NO.34 每股收益 NO.35 分部报告 NO.36 关联方披露 NO.37 金融工具列报(6)新旧准则使用衔接准则包括(1个):NO.38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3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7、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会计准则解释,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对32 项具体准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出解释性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5 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 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 号中期财务报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6 号关联方披露等6 项具体准则未作出解释。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根据具体准则中涉及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规定了162 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1)会计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

8、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本指南中的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也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根据具体准则中涉及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规定了162 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会计科目的分类:分为6类 资产类:73个,其中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44个。负债类:36个,其中一般

9、企业20个。共同类:5个,其中一般企业3个。所有者权益类:7个,其中一般企业6个。成本类:7个,其中一般企业4个。损益类:34个,其中一般企业16个。其中: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共计93个。原2001企业会计制度共计85个会计科目。,(2)会计科目表及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变化,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

10、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

11、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新,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新,一般企业

12、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一般企业应掌握,新,新,(3)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第二条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至少应当包括: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资产减值损失新旧对比,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仅以讲解目的的简化版本),由附表升为主表,三、国际趋同的中国 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4个)亮点之一: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强调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13、,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增强了相关性要求,确定了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不再是唯一的主要计量属性,比较全面的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亮点之二:特别地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表明基于我国目前现时环境构建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倚重。亮点之三: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例如,由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

14、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等和国际会计准则有所不同。,亮点之四:体系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为深化我国企业改革、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对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挑战,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四、中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主要包括两个:第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就是关联交

15、易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原来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是豁免披露的,不作为关联方,但是后来把豁免取消了。在中国,我们不可能按照国际做法去做。如果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它们之间的交易都作为关联交易披露,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这样处理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工作量,重要的是,掩盖了真正关联交易的事实。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日本、法国都给国际准则理事会提过意见,而我国的态度是比较强硬的。,第二个差异是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

16、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新准则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与国际准则形成了实质性差异。还有一个是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出台后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前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后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

17、,除小企业以外的所有大中型企业均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执行前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及框架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前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前,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依然并存新准则与原准则并存,企业会计制度与原行业制度并存,不同企业应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表1-1-4: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前各类企业应执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前各类企业应执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后 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框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后

18、,大中型企业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相应的应用指南,小企业均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原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问题解答等均全部取消。表115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后的各企业应执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实施后 的各企业应执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讲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差异,主讲人:赵洪进,一、新旧存货准则的主要差异(8各方面)(一)总体结构有所变化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内容组成;而原存货准则是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结转、披露、衔接和附则共十部分内容组成。(二)取消

19、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这一做法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二是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已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新存货准则的有关修订,便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进步趋同。,(三)一般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点,(四)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的会计处理 按照新存货准则第三章第十条的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予以规范。,【指南解释】符合借款

20、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 根据存货准则规定,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包括: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机械制造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存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通常为1 年以上。如果由于人为或者故意等非正常因素导致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时间较长的,不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五)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1)科目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存货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农业)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2)

21、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存货准则确定存货发生减值的,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发出存货结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相关说明 原存货准则中明确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新存货准则中则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说明条款,同时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内删除了原存货

22、准则中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等费用”的内容。,(七)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八)调整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信息内容 第四章“披露”部分,规定了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相关信息内容 具体包括4项:1 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2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3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4 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二、

23、新旧固定资产准则的主要差异(9各方面)(一)一般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点,取消,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应在“在建工程”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二)固定资产定义中未包括单位价值标准 原准则固定资产定义除“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和“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外,还包括“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标准。新准则没有列示这一标准。(三)强调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价必须公允 在对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价值确认上,原准则规定“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可见新准则一是强调“投资双方确认”的形式是必

24、须有合同价或协议价,二是强调合同价或协议价必须公允。,(四)重新定义了预计净残值 新的预计净残值的定义强调了现值,即确定预计净残值时其金额应为其折现值。在企业准备出售固定资产时,应复核其预计净残值,应使预计净残值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重新定义预计净残值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对当前会计实务影响不大。(五)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 针对某些特殊行业较高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例】某企业购入某项含有放射元素的仪器100万元,预计使用期满报废时需要特殊处理费用30万元(折现后的),则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 130 贷:银

25、行存款 100 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30(六)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符合借款费用准则应予资本化。(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的不同),举例: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资料1:假定A公司207年1月1日从C公司购入N型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机器已收到。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1 000万元,分3年支付,207年12月31日支付500万元,208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9年12月31日支付200万元。,资料2:假定A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分析:第一步,计算

26、总价款的现值 500/(1+6%)+300/(1+6%)(1+6%)+200/(1+6%)(1+6%)(1+6%)=471.70+267.00+167.92=906.62(万元),第二步,确定总价款与现值的差额 1 000-906.62=93.38(万元)第三步,编制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906.62 未确认融资费用 93.38 贷:长期应付款 1 000,(七)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相一致(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新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与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相同,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

27、靠地计量,不再像原准则单独表述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发生的后续支出若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两个特征,则应将其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举例】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在第5年年初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某一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发生支出合计500万元,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被更换的部件的原价为400万元。,【例1】,(八)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九)规定了对

28、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处理方法 原固定资产准则和新固定资产准则都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墨乏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预计数、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但是原准则对改变时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作出规定。新准则明确了所有这些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三、新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主要差异 新准则与原准则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9项:1.名称和规范内容发生了变化 新准则只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规范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

29、资;在新的准则体系中,将原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长期债权投资改称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基本内容框架有变化 原准则包括引言、定义、投资分类、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长期投资减值、投资的划转、投资的处置、披露、衔接办法和附则等十一项内容。,新准则只包括总则、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披露四部分内容。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核算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本

30、次新准则采取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做法。,4.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作出规定。5.成本法的核算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时的实际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准则规定,在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按规定确定初始成本后,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

31、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例】丙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取丁公司60的股权(丙和丁为非同一控制),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假设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新旧准则做法如下:,按照原准则的做法,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300万元;按新准则的做法,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250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300万元之间的差额5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营业外支出中。.同时,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250万元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

32、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40万元(40060)的差额10万元,应当确认为商誉。调整后的新的投资成本为240万元。可见,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法与原准则的成本法有差异;其他情况下新准则下成本法与原准则基本一致。,6.权益法的核算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规定,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称为股权投资差额,“借差”时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入损益,“贷差”时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

33、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新准则已取消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7.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有变化 在原准则下,计提的减值可以转回;在新准则下,计提的减值不能转回。,8.股权转让损益的计量有变化 在原准则下,确认股权转让损益应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处理;权益法下应考虑股权投资差额的不同情况,相当复杂;新准则规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两者相比,成本法下基本一致,权益法下新准则要简单得

34、多。,原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下列与投资有关的事项:(1)当期发生的投资净损益,其中重大的投资净损益项目应单独披露;(2)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属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的部分,应单独披露;(3)当年提取的投资损失准备;(4)投资的计价方法;(5)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6)投资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7)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8)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新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1)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

35、质、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2)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合计金额。(3)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4)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5)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9.披露的内容有变化,四、新旧无形资产准则准则主要差异(一)修改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无形资产的定义 1.准则适用范围不同。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这样在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到底包不包括商誉就有了疑问,概念不清晰

36、。修订后,明确规定本准则不包括商誉,商誉在企业合并相关准则中规定。2.无形资产定义不同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修订后的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把商誉排除在外。,(二)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原准则在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方面的意见,加上了以上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

37、问题,比如说很多企业用无形资产投资,有些无形资产原来就没有账,那就只好去评估,也引发了是否能用评估价入帐的问题。因此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三)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进行修订 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四)增

38、加有关不确定有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 原准则中只是规定了有限有用寿命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增加有关不确定有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一项无形资产的有用寿命可能会很长,也可能会很短,或者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说明应运用稳健原则,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五)原准则规定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一旦提取就不允许冲回。,五、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准则主要差异 资产减值是新准则,原有的资产减值规定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中,新准则除其他具体准则作出规范以外,对普遍的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规定。与原各项具体准则规定的差异表现在:(1)新准则限定了本准则资产内容。规定“准则中的资

39、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新准则第二条)。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2)扩大适用范围。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竖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新资产减值准则适用范围 准则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主要是长期资产。具体包括: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联营、合营的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无形资产(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商誉,【财政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讲解】,(3)可收回金额的

40、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4)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公允价值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出现,所以对公允价值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5)新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6)新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法。企业合并形

41、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只要有活跃市场,只要有公平价值,就可以使用公允价值。强调一旦使用了公允价值,就停止历史成本价值的账务处理。,六、新职工薪酬准则与原会计制度主要差异 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在本准则发布前,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的差异是:1.首次系统规范:新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的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2.明确定义:新准则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

42、项内容,同时明确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也是新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3.增加内涵: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还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4.会计处理:新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1)首先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

43、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部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2)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取消了按14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要求;而原制度则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并保留余额,有的则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新准则统一了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3)导入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辞退福利: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在符合企业

44、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这两个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并列入当期费用。,5.信息披露:新准则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七、新旧收入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新收入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有:(一)定义不同 原准则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入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新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

45、济利益的总流入。强调流入仅指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部分,投资者出资所导致的流入不在其中,突出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是收入的基本特征。,(二)适用范围不同 原准则规定: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形成的收入:(1)建造合同;(2)非货币性交易;(3)租赁;(4)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5)期货;(6)投资;(7)债务重组。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建造合同、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收入,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三)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确认条件的表述上略有差异,其实质内容未改变 原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需满足四项条件,其中第四条为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提供劳务收入确认需

46、满足三项条件,其中第一条为“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新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需满足五项条件,其中第三条为“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五条为“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地可靠计量”。提供劳务收入确认需满足四项条件,其中第一条为“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条为“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实质内容与旧准则规定是一致的,只是在表述方法上略有不同。(四)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计量原则不同 原准则规定“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即计量采用名义金额。,新准则要求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

47、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通常为现值)差额较小,可按名义金额计量;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通常为现值)差额较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五)新准则明确了商业折扣的定义,增加了商业折扣的核算 新准则第七条规定,“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六)新准则增加了“交易的区分”条款 本准则中的确认标准,通常可以单独地运用于各项交易。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

48、,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处理。”(七)披露部分,新准则强调:披露收入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包括确定提供劳务交易完工进度的方法。,八、新所得税准则与原会计制度差异比较(一)一般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点,取消,新增,新增,改变,(二)会计处理方法 原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其中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

49、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三)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所以新准则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四)确认差异的不同 原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时间上存在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将时间性差异视同于永久性差异,采用收益表债务法时将时间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税款,该递延税款是当期发生数,不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也包括非

50、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五)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不同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旧制度关于所得税处理规定中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亏损的未来应纳税年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例】企业在2001年至2004年问每年应税收益分别为:-10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适用税率始终为25,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1.现行会计制度做法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