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7139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387 大小: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7页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7页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7页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7页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5-9).ppt(3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装生产管理(第三版),目 录,第一章 服装生产管理概述 1 第二章 服装企业组织与资源 21 第三章 服装生产物料管理 48第四章 服装裁剪工程技术管理 80第五章 服装缝制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110第六章 服装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156第七章 作业研究与现场改善 183第八章 服装品质管理 241第九章 服装生产成本管理 289,放映结束,第五章 服装缝制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本章要点 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缝纫车间的布置与生产系统服装缝制过程的时间组织服装缝制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服装生产线的平衡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学习目标.了解服装缝合方式。.掌握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与布置。.了解服装缝纫生产过

2、程的时间组织。.熟悉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掌握服装生产线的平衡。.掌握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本章关键词缝纫车间(sewing room)生产系统(production system)车间布置(sewing room layout)时间组织(time organizing)后整理(finishing arrangement),第一节 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一、单独整件生产 操作:由一个熟练工人使用通用设备单独完成整件服装的缝纫 过程。1.优点(1)投资少。(2)灵活。(3)在制品数量低。(4)管理较易。2.缺点(1)需高技术的工人。(2)人工工资高。(3)产品质量与工人的技术密切相关。(4)生

3、产效率低。应用:制板、高级时装等。,二、分工生产操作:按服装常用生产程序,分成若干个工 序,每个工人负责服装某部分的制作。1.优点(1)灵活。(2)分组操作,管理较易。(3)生产线较易平衡。2.缺点(1)不够专业化。(2)生产效率较低。(3)生产周期长。应用:多品种,小批量。,分工生产图例,三、精细分工生产操作:将服装的工序分成最小的单元,每个工人操作和设备高度专业化。1.优点(1)机器的专业化高。(2)生产效率高。(3)品质高。(4)生产成本低。2.缺点(1)管理水平高。(2)灵活程度低。(3)生产节拍性强。(4)投资成本大。(5)机器的利用低。应用:品种少,产量大。,精细分工生产图例,四、

4、三种缝合方式的比较可从以下13个方面进行比较:1.生产形式 2.操作方法 3.工作程序安排 4.设备的利用率 5.生产流通时间 6.工人的技术水平 7.生产批量 8.品质控制 9.管理水平 10.设备投资 11.产量比例 12.厂房面积 13.车间在制品流动存量,第二节 缝纫车间的布置与生产系统,一、缝纫车间的布置1.缝纫车间布置的目的 减少物料的运送时间,保证在制品的快速运转,使生产流程更顺畅。可有效地利用车间的空间,使车间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明生产,更好地利用人力,提供一个方便、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工人有效地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2.缝纫车间布置的种类(1)产品流程布置:

5、依据产品工序流程的顺序来排列机器和缝纫工作场地。优点:处理和运送物料的工作量可以减至最少。物料的运送时间缩短,使整个生产程序所需的时间减少缩短生产周期。工序按工艺流程确定编排好后,生产管理简单、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储存空间。缺点:不适应经常需变换款式的服装生产。工序间的影响比较大。设备投资比较大。应用: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服装厂车间布置图,(2)工序分类布置:是把类似工序所需的机器集中在一起。优点:机器的利用率高。不受个别机器故障或工人缺勤的影响。机器专业化管理。加强对一些复杂或精细工序的控制。灵活,不需为转换款式和品种而重新编排机器。缺点: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生产周期长。有交叉、迂回现象。

6、生产控制复杂。应用:品种多、产量小。,工序分类布置图,(3)作业功能布置:将有同样操作步骤的工序集中在一起,由一个作业工位来完成。领、袖、前襟工序表,3缝纫车间布置的原则要有条不紊,使物料传递顺畅。物料应单向流动,避免交叉、迂回。物料的流动路线最短,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地利用车间的空间。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款式的变化。原料仓要靠近裁剪部,成品出口处靠近成品库。车间布置时要注意采光和照明要求。应缩短能源供应距离,也便于集中供给和管理。,二、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1.捆扎式缝纫生产系统(1)传统捆扎系统:操作:设有一个中央储存间来收发裁片,裁片先由储 存间送到第一个工作岗位,第一个工序完成后,制品

7、被送回储存间,再由储存间收发员分发到第 二个工序,依此类推。优点:具有灵活性,能适应款式的经常变更。员工出勤率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生产障碍。便于生产管理与分工。在制品的品质控制较容易。,缺点:物料运送频繁,生产率下降。在制品数量多,需要较大的储存间,且在制品储存量难以控制和掌握。应用:适合于管理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2)传送带捆扎系统:操作:借助于传送带进行在制品的搬运。这种传送带装置有直线型(Feeder Operator Operator)FOO系统,还有回旋型(Feeder Operator Feeder)FOF系统。优点: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产品适应性。质量控制容易。节省时间对制品进行捆扎

8、或解扎,且箱子由传送带传送,大大节省了物料作业的辅助时间。可进行工作岗位工程学研究,推行专业化作业。车间的外观和环境布置整齐,文明生产程度高。,缺点:投资成本大,保养维修费也很高。在制品占地面积大。应用:适应于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如内衣类的生产。,2.流水同步生产系统操作:以一件产品为单元,按服装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作业的方式,机器排列完全依照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置。特点:生产节拍性强。减少了半成品的搬运。在制品数量少。作业进度易掌握。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高度专业化。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工序间的相互影响大。,形式:直线式和支流式。应用:适应衬衫、工作服等常规产品的生产。,

9、3捆扎同步式生产系统/PBS(Progression Bundle Synchronization)操作:车缝工序按流程依次排列,工人领到成扎的制品后,负责自己那部分的缝纫工作,完工后,将制品重新捆扎,交给下导工序。优点:生产节拍较强,生产效率高。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不需很高,培训时间缩短,生产成本可降低。,缺点:机器设备投资高。不适用于批量小、款式经常变换的服装厂。在制品较多、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需要较高的管理技巧来安排作业流程。应用:,4.集团式生产系统操作:按产品部件如领、袖、身分成若干组或称集团,分别进行加工,每组内配备必要的机种、熨烫工具和操作工人(一般45人或78人),其中每一个组配

10、置一名技术较全面的工人负责部件的组合加工,最后一个组负责装配成成品。,.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简称USPS(Unite Synchro-Flow Progress System)特点:23名操作员为一单元,每单元负责一组车缝工序。每位操作员具有多种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用捆扎方式进行传送,每个捆扎数量一般为624件。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且要求对工艺流程非常熟悉。设备布局灵活,品种齐全。生产周期短。在制品数量较少。应用:适合于批量小、品种变换快、交货期 短的生产。,表5-2 单元同步系统与同步系统的比较,6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操作:半成品(在制品)运输均由吊挂传输系统负责完 成。衣片夹夹

11、住衣片,吊挂在挂架上,由电脑控制其在路轨的走向。特点:减少了半成品的存放空间。避免了衣片的污损。自动控制技术防止了错片等质量问题。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及车间面积,并充分利用了空间。该系统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应用:适用于衬衫、西装等款式变化不大、工艺流程稳定的生产。,7.模块式快速反应缝纫系统操作:以较少的工作位(一般10个左右)进行单件服装加 工的缝纫系统。每一个工位称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常由23台加工机械组成(根据服装款式要求,也可多至56台),由12个工人以站或坐的方式操作。模块式生产具有互助生产性,它可配置悬挂式的运输系统,也可不配置悬挂运输系统。特点:以单件生产为单位,产品款

12、式更新快。采用多工序集中操作法,工艺路线短,生产周期短。在制品数量少。工艺编排简化,提高了工效。要求工人掌握全面的缝纫技术。工时平衡简单容易。,优点:具有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操作可以相互补位,及时调整,达到工时平衡。具有可扩充性。由于方便了管理,系统有利于计算 机管理和服装CAD、CAPP和MIS系统扩充的性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根据生产服装款式的 要求,可以很方便地变换模块结构与模块的机台组 合。应用:款多、少批量、高质量的服装生产。,吊挂式缝制生产系统,模块式快速反应缝纫系统,第三节 服装缝制过程的时间组织,一、产品生产时间的构成作业时间多余时间无效时间,作业时间,产品生产时间

13、,多余时间,无效时间,二、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操作:是指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 完成后,才整批往后一道工序 移动。特点:组织与计划工作比较简单。减少设备调整时间,提高工时。生产周期较长。适应于款式简单、小批量的生产。Tm=n Ts=Tm=4(10+5+20+15)=450=200(min),2.平行移动方式操作: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后,立即转移到 下一道工序,产品在各道工序上成平行作业。特点:加工时间短。运输较频繁。工序间经常出现间 歇等待的现象。Tb=tc=20min,将数字代入上式得:Tb=(10+5+20+15)+(4-1)20=110(min),3.平行顺序移动方

14、式操作: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后,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设备在加工一批产品时无间歇时间。Tbs=n,特点:既考虑加工 的连续性,又考虑加 工的平行性。,Tbs=4(10+5+20+15)-(4-1)(5+5+15)=125(min),三、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任务的缓急情况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部件的重量改变加工款式、调整设备所需的工作量,第四节 服装缝制流水线的生产组织,一、缝纫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和主要参数 1.流水线生产的条件(1)产品品种稳定,长期的大批量生产。(2)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产品结构的工艺性比符合流水线生产的工艺要求。2.流

15、水线生产的主要参数(1)标准产品单位时间的产量。(2)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3)轮班方式。(4)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5)生产人员。(6)服装生产的流程和标准工艺。,二、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组织 1.确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Pitch Time)确定节拍的依据:(1)计划期的产量(日产量、月产量、年产量)(2)有效工作时间(日工作时间、月工作天数)P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H)/计划期内的产量(Q)2.组织工序同步化(1)工序同步化概念:工序同步化,又称工序的同步化或工序的平衡时间,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加工时间标准,使之等于流水线的生产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2)工序同期化/生

16、产线的平衡:计算流水线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量 Nmin=组织工作地:按工序同步化的要求,将各工序分配到工作地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保证各工序之间先后顺序的工艺关系。每个工作地分配到的工序作业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各工作地的工序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并接近节拍或为节拍的整数倍。工作地的数量尽可能少。(3)计算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和平衡损失系数:=BD=1(4)配备工人人数。,t,3.工序同步化实例,假设某一服装生产线的节拍为8min,由13道工序组成,单件产品的总加工时间为44min,各工序之间的顺序及每道工序的单件标准作业时间如图5-25所示,那么,如何合理地利用人力,实现工序同期化,求得流水线的作业平衡

17、?,Nmin=该流水线上最少需设6个工作地。S=NPt-T,可得:S=68-44=4min BD=4/48=0.0833=1-0.9167=0.0833假设计算的工位数尾数X:(1)当X0.2时,工位数不需要考虑增加,只需将工位数或设备台数取为整数。(2)当0.2X0.5时,增加工位数,但不增加工人人数,俗称“飞机”位。(3)当0.5X1时,增加工位数,也增加工人人数。,表5-4 流水线的平衡表,单位:min,表5-6 衬衫前片缝制作业分析表,注 计划日产量为1500件,Pt=19.2min/件,设备负荷率为91.8%。,三、缝纫机械设备的配置1.机器设备配置的三种基本方法按工序配置。按工序的

18、序列,在各个工序配置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这是流水线组装作业中基本型。按部件配置。它是将不同服装的不同部件作为一个区域,如衣领区、袖区、前后身区等,在其区域内配置所需的设备。按机种配置。是在同一场所配置同种机器设备和同工种操作人员的一种方式。,2.配置原则与配置步骤(1)配置原则:根据服装加工顺序明确地区分配置的主流和支流。基本型的配置要有弹性,不会因生产款式、规格的变化发生混乱,影响正常的生产。配置后的工序流程应便于管理和检查。工序间的半成品,要尽可能利用传送台、放置台、滑槽等运输工具,使传输顺利畅通。适当空间原则。出入口、厕所、通道不受阻挡。例如,车间主道与大门直通。,(2)配置步骤:绘制车间

19、缩小图。制作机械设备的缩小模型。在车间平面图上画出不可移动的区域,例如,出入口、厕所、通道、柱子等。先直线配置主流工程,将支流配置在其余的场地。全部配置完毕后,再检查通道、出入口等。布局妥当后绘出正式配置图。将缝纫机、熨烫台或熨烫机等不同机械设备用图示记号说明,并将操作中进行的各种作业工序号或作业人员标记等标注在图上。部分机械设备的图示记号如下图所示。用箭头标明产品的流程方向。,第五节 服装生产线的平衡,1.作业分解和描述任务的先后顺序先后顺序图(Precedence Graph)2.确定装配线的节拍3.计算装配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位数例1 某家新开设的衬衫制衣 厂,生产目标为每天 1000件衬衫

20、,每天工作 8小时,生产工序和每 个工序的日产量如表所 示。问:应该如何安排工人的人 数,才能使生产线平衡?,一、缝纫生产线负荷平衡的一般方法,工序平衡后的工作岗位数对照表,例2 一家生产多年的制衣厂,拥有30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该厂生产的服装流程和每 个工序的日产量与例1相同。应该如何安排 这30名工人的工作,才能使生产线平衡呢?思考:在计算每个工序所需的工作岗位数目之前,必须要知道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将每天的工作时间除以每个工序的日产量。完成整件衣服的标准工时计算后,必须计算生产节拍,也称生产循环时间(Pt),它是指平均每个工人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计算方法是将整件服装总

21、的标准工时(T)除以总的工人人数(N),得出:Pt=T/N=7.15/30=0.238(min/件),工序平衡后的人员安排,例3 某生产线有6名熟练工 人,每天工作8小时,生 产一条女西装裙所需的工 序和标准时间如表所示。问如何安排这6名工人的工作,才能使生产线平衡?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计算出生产节拍:Pt=4.35/6=0.725(min/件)生产线的11个工序,必须通过调整,合并,才能在既定的生产节拍下由6个熟练工人分担。调整后的安排如下表所示。,生产线平衡后车位的安排表,二、缝纫生产线负荷平衡的理论 1.生产线负荷平衡的基本设想 假设流水线共有k道工序,第i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为ti

22、(i=1,2,3,k),单件总作业时间为T,生产节拍为Pt,N为生产线平衡后实际工作地的个数或作业人员数,ti与Pt共有下列三种情况。(1)tiPt,一般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因为这意味着第 i道工序长期负荷运转,下道工序总处于待料状状。(2)ti=Pt,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不稳定的状态,属于强节拍作业。(3)tiPt,其物理含义就是该工序在每一个节拍时间 里有一定空闲的生产时间。S=BD=,最佳的工序平衡方案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以节拍为先决条件时,应以人员最少为目标,即确定工作地个数的最小值(或最佳值)。工作地个数的理论最小值Nmin由下式求得:Nmin=(2)以工作地个数为先决条件时

23、,应以给定人员大生产量,并寻求最小的循环时间(或生产节拍)。最小循环时间按下式求得:Pt=,(3)由允许范围内的节拍和工作地个数,以最大的经效益为目标,按下式求得最大的流水负荷系数(工序编制效率),由此决定实际的生产节拍和工作地个数。=工作地个数的理论最大值由下式表示:Nmax=k所以,实际的工作地个数在以下范围内:NminNNmin 进行编组时判断的依据是:Pt-ti=Nmin(i=1,2,3,k)N尽可能接近或等于Nmin。,2.流水生产线同步化的一般程序 流水线同步化的一般程序是:在保持工序先后顺序和工作地时间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先决定第一个工序作业元素的组合,再决定第二个工序、第三个工序

24、等的作业元素的组合,直到最后一个作业元素组合完毕。当作业元素的数量不多时,可直接列举所有可能的方案,通过计算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对于作业元素的数目较多,关系复杂时,则要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来解决流水线的时间平衡问题。,3.最小节拍的确定 先按下式求出大致的节拍Pt:Pt=H/Q 再定出最小的工作地个数Nmin,这时,实际有效节拍则由下式决定:Pt=T/Nmin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在工序编制完成后,取作业单元之和的最大值实际生产节拍。如果PtPt,则空闲时间之和S为最小值。,三、负荷平衡理论在缝纫工程中的应用 某服装的生产节拍Pt为10min,生产该服装的流水线的全部作业元素、作业元素的先后顺序关

25、系、每个 作业元素的时间如下图所示,现用列举法划分工序,实现整条流水线的时间平衡。,1.计算生产线的工作位 用上图的数据,工作地的理论最大值Nmax和最小值Nmin为:Nmax=11个 Nmin=由此可知,工作地的最佳值N应在以下范围内:5N11 工作地数值最小时,系统的人员最小,现以N=5,介绍求得最佳工序编制的过程。2.计算时间损失率及流水线负荷系 时间损失率BD=流水线负荷系数=1-BD=92%该平衡方案的负荷系数为92%,超过85%,应为 理想的组合方案。,第六节 服装后整理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一、服装熨烫1熨烫的种类(1)中熨:中熨是服装在制造中的熨烫工序。开启缝骨。处理衣折(省位)的

26、形状。准备裁片折,以符合设计要求,如熨袋。(2)后整烫:又称大烫,是在服装制成后才进行的熨烫工序,通常由一些专门的熨烫设备来处理。使成衣的设计和款式定型。使服装穿着起来观感更舒适、美观。,2.熨烫的控制在熨烫过程中,以下五个方面需要精确的控制:(1)蒸汽。(2)热力和压力。(3)真空。(4)时间。3.熨烫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熨烫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工厂的生产量。(2)服装种类。(3)使用的物料。,(4)外观要求。(5)辅助设备。(6)设备成本。(7)运作成本。(8)设备维修。(9)占用空间。4熨烫设备的布置 在放置熨烫设备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服装的生产程序。(2)熨烫设备种类。(3

27、)厂房布置。,二、成衣包装 1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1)保护性,包装材料必须具有抵御外来侵蚀的 能力,对包装的服装产品有可靠的保护性。(2)安全性,包装材料对人体和服装本身应具有 安全性,不能给人身和服装带来危害。(3)易包装,包装材料应便于加工成型,易于包 装、成本低,用后无污染、易处理。(4)环保,包装材料应采用资源丰富、环保、方 便的材料。,2.包装的形式折叠包装,折叠时要把服装的特色之处、款式的重点部位显示于可见位置。真空包装,是将服装装入塑料袋后,将袋中和服装内的空气抽掉,然后将袋口粘合。立体包装,立体包装多用于高档服装。这种形式是将服装套在衣架上,外套包装袋。内、外包装,内包装也叫小

28、包装,通常在数量上有以单件、套为单位的包装,以便零售。,3.包装方法(1)袋包装,这是一种最普遍和应用最广泛的软包装方法。目前袋包装的主要材料是塑料薄膜。(2)盒包装,盒包装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硬包装方法。(3)箱包装,箱包装是为了方便装运和批发销售的包装。,4包装的设计原则(1)根据服装材料的性能、服装产品的特点和档次,选 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2)包装的形状大小和构造设计要起到美化商品的作 用,既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又要方便运输、搬运和 携带。(3)单件套服装的内包装材料主要采用透明度高的塑料 袋包装,以方便陈列和选购。(4)根据服装产品的装运、储存、保管等流通方式及气 候条件和环境影响

29、等,设计出保护可靠、经济实用 的包装方案。(5)对产品的包装进行装饰和艺术造型等装潢设计,应 与产品内在质量、特征相符,同时还应考虑装潢设 计与销售对象的要求相符。,5.服装装箱分配(1)单色单码装箱:例1 订单资料如下:尺码:8 10 12 14数量(件):120 168 216 96试问:以单码24件一箱包装,其装箱明细表如何设计?,解:先求出这张订单装箱的总箱数:(120+168+216+96)24=25(箱)由于是单码装箱,所以每个尺码的箱数为:8码:12024=5(箱)10码:16824=7(箱)12码:21624=9(箱)14码:9624=4(箱)共25箱,算出所有尺码数的箱数后,

30、把数据填入装箱明细表:箱号 箱数 总数 8 10 12 1415 5 120 120 0 0 0 612 7 168 0 168 0 01321 9 216 0 0 216 02225 4 96 0 0 0 96,例2 某一订单尺码与数量分配如下:尺码:S M L XL 数量:96 186 189 129 试:以单码24件一箱包装。解:总箱数=(96+186+189+12924=25(箱),各个尺码的箱数:尺码:S M L XL 箱数:4 7(18)7(21)5(9)整箱数:4+7+7+5=23(箱)余下的总件数为:18+21+9=48(件)混码箱数为:4824=2(箱),箱号 箱数 总数 S

31、 M L XL14 4 96 96 0 0 0 511 7 168 0 168 0 01218 7 168 0 0 168 01923 5 120 0 0 0 12024 1 24 0 18 0 625 1 24 0 0 济基础 21 3,(2)单色混码:例 某一订单尺码及数量分配如下:尺码:8 10 12 14 16 数量:100 200 400 200 100 试:以混码24件一箱装箱。解:总箱数=(100+200+400+200+100)24=41(箱)余16(件),每个码在每箱中的件数:8 10 12 14 162(18)4(36)9(31)4(36)2(18)整箱数为:2+4+9+4

32、+2=21(件)每箱少了3件,因此,在每一次分配中,必须用余数加3件。,C/No.118 8 10 12 14 163(0)5(18)10(13)4(36)2(18)C/No.1936 8 10 12 14 16 2 5(0)9(13)5(18)3(0),C/No.3741 8 10 12 14 16 2 4 10(8)6(8)2C/No.42 12 14 8 8,箱号 箱数 总数 8 10 12 14 16118 18 432 3 5 10 4 21936 18 432 2 5 9 5 3 3741 5 120 2 4 10 6 242 1 16 8 8,(3)混色混码:例 某一订单尺码及数

33、量分配如下:尺码:8 10 12 14 16 数量:红:100 200 400 200 100 共1000件 蓝:80 100 300 200 100 共780件试:以混色混码24件一箱装箱。解:总箱数=(1000+780)24=74(箱)余4(件),每个码在每箱中的件数:8 10 12 14 16红:1(26)2(52)5(30)2(52)1(26)蓝:1(6)1(26)4(4)2(52)1(26)整箱数为:(1+2+5+2+1)+(1+1+4+2+1)=20(件)每箱少了4件。因此,在每一次分配中,必须用余数加4件。,C/No.126 8 10 12 14 16红:2(0)2(52)5(3

34、0)2(52)2(0)蓝:1(6)2(0)4(4)2(52)2(0)C/No.2756 8 10 12 14 16红:1 3(22)6(0)3(22)1蓝:1(6)1 4(4)3(22)1,C/No.5762 8 10 12 14 16红:1 3(16)5 3(16)1蓝:2(0)1 4(4)3(16)1C/No.6370 8 10 12 14 16红:1 3(8)5 3(8)1蓝:1 1 4(4)4(0)1,C/No.7174 8 10 12 14 16红:1 4(0)5 4(0)1蓝:1 1 4(4)2 1C/No.75 12 蓝:4,箱号 箱数 总数 颜色 8 10 12 14 1612

35、6 26 624 红 2 2 5 2 2 蓝 1 2 4 2 22756 26 624 红 1 3 6 3 1 蓝 1 1 4 3 15762 6 144 红 1 3 5 3 1 蓝 2 1 4 3 16370 8 192 红 1 3 5 3 1 蓝 1 1 4 4 17174 4 96 红 1 4 5 4 1 蓝 1 1 4 2 175 1 4 蓝 4,第六章 服装生产能力 与生产计划,本章要点服装生产能力与分析服装生产计划的制订服装生产周期服装生产计划的实施服装生产作业控制,学习目标1.明确服装生产能力、工时计划的概念。2.明确服装生产计划编制程序。3.熟悉服装生产周期的含义和制定方法。4

36、.明确服装生产计划实施中作业分配原则、内容和要点。5.熟悉服装生产作业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本章关键词 生产能力(productive capacity)生产计划(production program)工时计划(worktime program)生产周期(productive cycle time)作业分配(work dispatching)甘特图(Gantt chart),第一节 服装生产能力与分析,一、生产能力的概念与类别 1.生产能力的概念 是指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各种设备、厂房等建筑 物),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服装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

37、服装各生产环节包括制作排料图、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能力、各固定资产在保持生产要求的一定比例关系的条件下,综合平衡以后的结果,不是孤立地以一个生产环节来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度量方法的一些例子,2.生产能力类别设计的生产能力:开始建厂时,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一个运作、工序或设施的最大产出量。查定的生产能力:当企业条件改变,原生产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根据企业现有条件,企业在查定期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效果计算的。现有的生产能力:企业计划年度内所达到的生产能力,扣除因个人时间、机器维修以及质量因素等造成的运作能力减少的部分。,二、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1.用于服装生产的各种设

38、施 设计、选址,布局、环境。2.用于服装生产的有效工作时间3.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4.生产工艺难度 产品的设计、产品组合产量能力、质量能力。5.人力因素 工作满足、工作设计、培训和经验、动机、报 酬、学习率、缺勤和跳槽。6.管理水平 生产排程(期)、物料管理、质量保证、维修政策、设备故障。外部因素:产品标准、安全条例、工会、污染控制指标。,生产的品种分析。产品生产的流程分析。每个流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分析(设备负荷分析)。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分析(工时分析)。服装面料、辅料的准备时间。生产线和仓库作业场所的分析(场所负荷分析)。,三、服装生产能力分析,1.人力负荷的分析(1)计算生产

39、所需的人员。(2)比较现有人力。(3)申请增补人员。,2.设备负荷的分析(1)计算各种设备的生产负荷。(2)计划所需设备数量汇总。(3)比较现有设备的负荷。(4)设备的增补。,3.短期的生产能力的调整,(2)高于需求(负荷过轻),(1)低于需求(负荷过重),外发;加班或轮班;增加临时工;增加开机时间;训练工人。,收回外发;减少加班;减少临时工;减少开机时间;减少作业人员。,第二节 服装生产计划的制订,一、生产计划的准备 计划概念: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活动安排。包括一定时期内、在各部门和各环节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

40、制。1.销售计划的确定 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前提。生产计划是销售计划实施的保障。确定销售计划应考虑的项目:客户名称、订单编号、产品名称、订货数量和交货时间等。,2.产品的分析 将产品分解成衣片,并注明编号,决定各种面、辅料是自己工厂做还是外加工或外购。加工顺序的确定:分析加工工序组合的顺序,编制好工序流程表。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确定:决定各工序使用的设备、工具、作业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制作批量变换时间和加工时间。3.服装生产制单编制 制单属性:制单编号、客户名称、订单编号、款式编号、产品名称、生产数量、交货日期、编制日期等。基本生产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产品的尺码、规格、数量分配、颜色分配、面

41、辅料规格、缝制工艺说明与质量要求、后整理方式、包装说明与要求,等等。生产制单格式: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表格形式配图解说那较为普遍,如下页表所示。,服装企业服装生产制造单制单编号:合同号:编制日期:年 月 日,尺码,尺码,数量,部位,续表,二、生产计划体系 长期计划:也习惯称为生产战略计划或生产规划。长期计划的时间范围一般定在13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按年度制订或修订计划。长期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未来的产品、服务;生产运作的技术;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能力的配置等。长期计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制订。,中期计划:也习惯称为生产计划。中期计划的时间范围通常是从

42、6个月至18个月不等,但以一年左右的计划居多,以月度或季度为时间单位。中期计划以长期计划为指导,是对未来一年内的需求、资源要求与利用的筹划和安排。中期计划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一般由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制订。短期计划:也习惯称为作业计划。短期计划的时间范围可以是从1天到6个月不等,但大多数情况下以周或旬为时间单位。短期计划以中期计划为指导,是对企业近期的生产运作活动做出的较为详细的安排。短期计划一般由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制订。,三、订货型服装生产计划的制订 1.服装生产计划指标 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品种指标:品种指标将涉及“生产什么”的决策。确定品种指标,是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首要问

43、题,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量指标:企业生产运作计划的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涉及“生产多少”的决策。产量指标关系着企业能够获得多少利润。质量指标:企业生产运作计划的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产值指标:企业生产运作计划的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出产期:企业生产运作计划的出产期,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按期交货而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2.订货型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订货与市场预测相结合。根据生产能力接受订货。掌握各管理部门的情况。3.服装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计划生产的品种或订单的期量标准:服装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期等。生产进度和生产排期:各生产环节

44、的生产开始时间、生产结束时间以及相应的生产数量、质量等。计划跟踪: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及所出现的问题,对计划进行修订。,4.订货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生产计划重点 由于订货型多品种小批量服装生产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矛盾的,编制这种服装生产计划应注意下列几点:正确估计从订货到产品出厂所需的时间(交货期),以免影响交货。重视工序的平衡问题,保持生产的连续性,使各道工序的能力有效地发挥出来。随时掌握工序的剩余能力,以便能灵活地满足订货的要求和做出合理的安排。,5.订货型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订货型生产的日程计划是由大、中、小三种日程计划构成。(1)编制销售计划与决定交货期。(2)编制

45、大日程计划(月计划)。生产计划按下面步骤进行:销售部门每月20号提出下月销售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每月22号提出下月生产计划;物料部门依据生产计划,提出物料计划;采购部门依据物料申购单提出进料计划。(3)编制中日程计划(周计划或周排期表)。(4)编制小日程计划(日计划)。,月份出货预报单,月份生产计划,中日程生产计划表 日期:,四、工时计划1.工时的计算 常用的工时有以下几种:能力工时数=作业人数作业时间 负荷工时数=计划产量标准作业时间 余力工时数=能力工时数负荷工时数2.工时计划的表示方法工时累计图。余力图。管理板。,计划工具 进度计划(Scheduling):甘特图(Gantt chart)

46、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线条表示整个期间 上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负荷图(Load chart)纵轴列出部门或某些特定资源。,操作工甲,操作工乙,第三节 服装生产周期,实质:时间管理(Timemanagement):计划的指南,一、生产周期的构成1.生产周期的定义和作用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开工到完成所经过的天数。可分为产品的周期、零部件的周期、工序的周期等。产品生产周期的确定,可给日程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2.生产周期的构成(1)生产周期的构成:,停放时间;多余时间;无效时间。,加工时间;检查时间;搬运时间;,(2)设置停放时间的优缺点:优点:可以防止计划不周和设备事故等所产生的停工现

47、象。由于有一定的在制品,可以减少停工待料,使作业秩序稳定。保证作业。生产计划进行,确保货期。通过减少等待时间,可以促使操作人员和作业现场管理人员重视交货期,并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缺点:停放时间过长,会使在制品增多,导致生产周期相应延长。由于在制品过多,在生产过程中整理在制品或寻找在制品的时间增多。在制品丢失、破坏、质量下降等机会增多,不仅降低作业效率,而且容易产生不合格品。在制品数量增多,使流动资金周转下降,利息支付额增大。,二、制定服装生产周期的方法1.生产周期与作业日程的关系 生产周期所经历的日程是以生产开始之日为基准按工艺顺序计算的。根据生产周期来制定作业日程计划时,是以交货期为基准,逆工

48、艺顺序计算并安排各项作业或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下图为生产周期与作业日程的关系。2.确定工序生产周期的方法(1)资料调查法。(2)在制品流动数调查法。(3)经验估计法。,3.确定产品生产周期的方法 首先确定产品各主要程序的时间,再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如:准备时间;整烫时间;裁剪时间;洗水时间;车缝时间;包装时间。4.确定生产周期的注意事项(1)生产周期的准确性。(2)生产周期与开工率。(3)生产周期与生产批量。(4)生产周期的应急处理。,5.日程计划的确定(生产排期)(1)日程计划的作用。(2)日程计划的确定方法:逆向排程法。(3)生产排期注意的原则:交货期先后原则。客户分类原则:重点、一般。

49、产能平衡原则。工艺流程原则:工序多的产品,重点予以安排。,第四节服装生产计划的实施,一、生产计划实施的任务1.实施日程计划的必要条件(1)日程表:日程表是企业按时交货、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指挥有关部门协同工作的行动计划。编制日程表是实施日程计划的第一步。(2)作业顺序计划:是编制日程表的必要资料。(3)能力与负荷平衡计划:是实施日程计划的重要前提。(4)材料、零部件、工具等准备计划,是保证日程计划顺利完成、减少等待时间的必要条件。,2.生产计划的实施内容(1)作业安装(准备)。(2)作业分配。(3)作业控制。(4)作业结束。3.生产计划实施的任务(1)按生产指标,妥善安排作业进度。(2)

50、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3)控制生产进度。(4)定期核实、汇总生产资料,提出改善作业的建议。,二、作业分配的原则 作业分配指依据作业日程计划,将作业分到每个作业者、设备中,同时指派有关部门或人员准备作业。一般以生产任务 书或生产制单形式发放。1.生产流程的衔接 同一件产品,在生产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能衔接,半成品的流动才会顺畅,部门与部门之间能保留1/3或半天的缓冲量,以免衔接不上或堆积太多。2.严格遵照生产制造单组织生产 生产制造单是实施生产任务的一种指令性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款式、数量、尺码分配、缝制工艺与包装要求、交货期等,应严格按生产制造单要求组织生产。3.工作分配的原则(1)交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