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716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及事故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事故(件)处理,XXX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XXX,职业病危害案例,案例一:云南昭通市12名返乡农民工陆续病亡事件,2004年下半年开始,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三个乡镇的村民开始陆续前往凤阳县官沟乡的砂石厂打工,主要从事粉碎砂石工作。从2006年初开始,务工回来的部分村民,开始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展到最近一两年,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最后因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人开始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已经死亡12人。当地为400多位曾在安徽石英砂厂打过工的农民工进行了体检,发现有30多例尘肺病人。,粉尘弥漫的砂石厂(资料图),案例二、苯中毒,2002年2月26日,某鞋材加工厂工

2、人陈某(20岁,湖南人)开始从事鞋底清洗工作。6月6日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即回老家休养。因症状不断加剧。7月14日前往医院治疗,入院后7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颅内出血而致死。经温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陈某系职业性苯中毒死亡。中毒原因分析原料使用:使用的清洗液中含有40%的纯苯(剧毒)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达29.6倍。危害告知:劳动合同中没有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的告知内容。,案例三、1、2二氯乙烷中毒,2003年某制鞋企业,二名工人工作4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直至神志模糊,

3、逐步加重,“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经治疗无效死亡。使用的原料有:PU510胶、“天那水”、包头胶。现场模似试验(天那水):1、2-二氯乙烷浓度达383mg/m3(标准15mg/m3)原料使用:使用的胶粘剂中中含有1、2-二氯乙烷(高毒),而且成份不清,盲目使用。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案例四: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某制革企业工人,男,18岁,2003年7月2日进厂,干法生产线,从事涂头作业。2003年12月11日,出现乏

4、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但未就诊,继续工作;12月13日清晨因症状加重不能继续工作(上夜班),请假离厂,但仍未就诊;12月15日出现意识异常;12月16日被家属送某综合性医院就诊,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12月17日上午,吐咖啡色液体,意识不清,诊断为中毒性肝病。12月24日夜死亡。死亡诊断“中毒性肝病”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原因分析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岗位DMF(富马酸二甲酯)浓度为102.52 mg/m3,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

5、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个人防护:不到位,个人敏感性较高等因素有关。,案例五:造纸企业职业中毒,2003年5月12日 某造纸企业4名中毒,其中3人已死亡。2003年6月20日 某造纸厂急性中毒7人,其中6人死亡。中毒原因作业环境:化浆池半封闭,硫化氢浓度较高。无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识:无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无有效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应急救援不当:导致伤亡人员增加。,案例六:化工企业职业中毒,2005年2月1日宁波某光学有限公司一女工发生三氯乙烯中毒死亡。,中毒原因,作业环境:生产车间全封闭,采用中央空调,

6、无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三氯乙烯浓度测定结果:396.7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无有效个人防护: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我省职业病危害事件,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相继发生和出现多起与职业有关的危害事件和现象。2003年,震惊全国的仙游东湖农民工矽肺病事件。2004年7月12日,福州联福林业有限公司工人“三苯”中毒事件。2005年和2006年,福州芝光照明有限公司和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员工汞中

7、毒事件。2007年福建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员工汞中毒,福鼎市合成革制造企业工人由于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导致的肝功能损伤事件。罗源县有大小石板材厂矿546家,从业人员人员3600人,2003年以来,仅对其中10%的工人进行体检,就发现一期矽肺病6例,0+21例,占体检总人数的10.2%福州、泉州、南平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现象较突出。20022004年,我省晋江和莆田两地鞋厂相继发生100余例正己烷中毒病例。,其他安全、环境危害事件,福建物构所“光气”中毒 建阳儿童“血铅”升高事件 尤溪儿童“血铅”升高事件 上杭县儿童“血铅”升高事件,造成中毒事故的原因,原料、设备、环境因素(经济相对落后、

8、中小企业和非正规企业问题突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人的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弱势群体、流动劳动者。职业伤亡事故60-70%是由于职工违章操作和缺乏卫生知识所造成)管理的原因(职业卫生管理与服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管理缺乏科学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件)调查处理,基本概念事故报告现场控制调查取证事故处理,基本概念(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5.12)(国务院令第376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12.1)(国务院令第449号)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

9、02.3.28)(卫生部令第25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1.8)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2011.5.12),基本概念(2),职业病危害事故 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活动中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造成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事故,如急性中毒、急性放射病事故等。同一用人单位在一个月内发生同源慢性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 例及以上的,或慢性职业病死亡 例及以上的为慢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10、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职业性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职业性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收大剂量毒物所引起的职业性中毒。亚急性职业中毒:一般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毒物数天至3个月引起的机体功能和(或)器质性损害.短期接触:短时间(数秒钟至数周)内一次或反复的接触(危害因素)。短期内吸收大剂量,有几种情况:1、现场一次性吸入即发病。2、经一定的潜伏期发病:如光气、氮氧化物引起的迟发性肺水肿。3、经较长时间蓄积发病,时间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为亚急性中毒也归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基本概念(3)

11、,1、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基本概念(3),2、辐射事故分类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类、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重大辐射事故,是指类、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较大辐射事故,是指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

12、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一般辐射事故,是指类、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职业病危害事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的关系,基本概念(4),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1、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 导、检查。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 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3、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 为。,卫生监督机构职责组织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件)处理有关工

13、作内容与要求,接报处理,应急准备,现场调查与处理,现场抢救,现场监测,现场调查,现场控制,评估、修正善后处理,信息报告调查报告,报告,报告人 接收报告人 报告范围 报告内容 报告时限,报告 报告范围,突然发生(发生/发现;急性/慢性)职业中毒(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职业病: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职业中毒56种)造成或可能造成 重大事件(分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注意:急性职业中毒是动态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报告、处理不及时有效,事件就会升级。,报告 报告内容,事件信息 事件名称、类别、时间、地点、涉及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已经采

14、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步计划等。具体内容见信息报告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1、初次报告:小时内 2、进程报告:3、结案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初步报告要“快”。要在接到报告并调查核实后小时内按规定上报。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报告要求,首报,进展报告要“新”。及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对突发事件及处置的新进展、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进展报告的内容尽量不要与之前的报告重复,续报,结案报告要“全”。要在事件处置结束后(一般为行政处罚结案)进行终报。结案报告应包括所有关键要素,如突发事件的发生

15、和处置经过、事件的定性、分析其原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几点注意事项1、实事求是,注意报告的完整性。要将事件的发生、发现和处置过程等情况交代清 楚,以免因表述不清而被误解、猜疑而招致麻烦。2、认真核对,注意报告的真实性。接触人数、发病人数、确诊人数等重要数据要认真 核对,避免出现数据打架、前后矛盾的尴尬情形。3、敏感的内容还要经过认真核实。,报告 讲座小结,监督员是报告参与人/报告监督者;急性/职业中毒10人/死1人应急报;2小时内完成报告;报告信息有专用表格。,现场控制应急响应前的准备,组织人员、防护器材、文书材料、车辆仪器、取证工具等。,现场控制基本原则,自我保护 现场疏

16、散及隔离 抢救伤员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临时控制/封存/停产)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现场调查 调查范围,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调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导/检查)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稽查),现场调查 调查原则,边应急边调查 哪儿违法调查哪儿 先调查应急有关工作,后调查常规工作应急工作?常规工作?,现场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询问/调查(录音/照相/摄影)/取证(监测/采样)工作程序:卫生监督工作程序,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工作规范: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卫生部第34号令)产品样品采样记录,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17、产品样品确认通知书,产品样品确认书 技术鉴定委托书,检验结果告知书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 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解除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送达回执,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用人单位),确定事故(件)危害毒物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可能发生中毒事故的危害源,结合中毒者的临床表现设法找出产生事故的原因。1、了解主要生产工艺,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副产品、成品以及污水处理系 统、制冷系统、危险品仓库等是否存在化学危险品,存在的状态,化学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及储存量或产量;生产过程中接触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结合中

18、毒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3、根据历史上该单位或同类单位的类似事故进行比 较判断,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用人单位),确定事故(件)的原因,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1、了解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2、了解生产设备、防护措施、规章制度、岗位培训和管理状况:(1)现场的防护设施及运转效果情况;(3)设备跑、冒、滴、漏或故障情况;(4)设备检修或抢修情况;(5)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6)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7)安全操作制度制定、落实情况,劳动者违反情况;,案例分析,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等 下级卫生监督机构职业病报

19、告机构履职,执法取证 事故原因调查取证,1.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了解工艺流程、原料、产品、产量、事发经过、中毒人员症状和救治过程、有无违章行为等(询问相关人,并制作询问笔录)2.现场调查生产车间概况、有无操作规程、警示标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等(现场监督检查笔录、拍照)3.收集现场物证(采集现场使用的原料等有关物品进行实验分析、现场模拟测试)4.调取或复印相关书证(劳动合同、工资单、病历资料、历年监测报告、生产工艺流程、原料、中间体、产品等技术资料)5.鉴定结论(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执法取证 事故责任调查取证,1.重点调查企业负责人和直接主管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20、落实情况2.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询问企业主或负责人、中毒工人、同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防护措施、劳动者健康权益维护等落实情况,制作询问笔录)3.现场调查(现场检查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制作检查笔录、拍照)4.调取或复印相关书证(职业卫生防护经费的支出、监测、体检、培训工作执行情况)等,热熔胶上方无防护设施,现场调查取证 讲座小结,调查范围全面(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下级)调查内容全面(应急工作/常规工作)调查格式规范(程序/文书)专业调查和执法取证调查相结合,处理 职责分工,卫生部、国家安全监管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

21、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福建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闽卫法监函2011774号)2011年7月15日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函件,处理 处理原则,调查处理组 事故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安监部门)应及时组织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公安、安监、工会等部门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处理期限(第19条)处理工作应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处理 调查处理报告,事由事发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性质、法人代表、生产工艺流程图、原料、中间体、产品、产量)事发经过(详细过程,特别是否有违章行为)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场基本概况、面积、高度、

22、生产车间有无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识;有无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有无应急救援设施)。了解历年监测结果,事故现场监测调查企业有无造成事故的违法行为存在。该企业是否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有无职业病防治管理组织,是否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是否对工人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和教育,是否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是否组织过对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中毒病人与救治、诊断情况事故性质认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处理意见和建议(依法处罚、通报、举一反三,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处理 行政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可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如认定事故中劳动者生命健康损害尚未达到“严重损害”的程度,则应适用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其他相应违法行为的条款予以行政处罚。如认定职业中毒事故已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则应适用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总结,事故(件)的定性事故(件)的分类事故(件)处理中监督与疾控的职责事故处理中临床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关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