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6728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为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市正处于推进工业强市和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延伸产业链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发挥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重大作用,这为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市区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

2、意义。一、发展现状“十四五”以来,*市利用*集团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工程,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市在工业强省战略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2+4”产业链深入推进过程中,一大批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总体发展概况。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工业的*%,同比增长从盈利能力看,2022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利润率为*%,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从生产成本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元,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元。从资金杠杆压力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负债率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从去库存角度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天,少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天。(二)*市战新产业发展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重点涉及八大领域。目前*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两大领域。2022年,*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的*%,是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占比最高的产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市工业战新产业的*%以上,利

4、润总额占比也是最高,但营业收入利润率为*%,低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低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个百分点,虽然利润增长与其他产业相比较为乏力,但营业收入利润率还处于较高水平,达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工业投资项目进展情况。202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占全市的*%。其中有省列重大工业项目*个:*集团银火法系统集成创新改造项目,总投资8.6亿元,分*个子项推进,整体进展顺利,累计投资*亿元。顶吹炉提升改造项目正在进行离子液系统改造、顶侧复吹及环保收尘改造施工;*万Nm3h空分装置项目己建成;闪速炉提升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干燥系统设备安装。*

5、集团银精炼加压系统优化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亿元,优化改造*千吨/年加压浸出生产线,配套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全市各工业项目的投资建设为全市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挖掘了新的潜力。二、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市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条件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在产业化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配套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战新产业高端人才与核心技术缺乏。随着“2+4产业链”的发展,尤其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及其结构调整,对*市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但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现有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科

6、研机构较少,科研整体实力相对不足。尽管*集团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特定项目上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总体上大多是模仿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不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相当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在依赖进口。二是产业分布集而不群,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目前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新材料、新能源等自发形成的产业领域,产业集聚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以来引进的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多处于孕育期或发展期,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规模小而散,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尚未形成较大经济规模。

7、且多数新材料企业并未有效嵌入本地产业网络体系,缺乏有效的产业交流与融合,导致上下游企业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协作,配套率低,没有通过对接互动形成成本优势,制约了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投融资产业政策有待完善。新兴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由于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面向产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相对滞后。据调查,目前*市有90%以上的新材料企业反映资金问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此外,在财政支持政策方面也有待完善,尽管*市已逐步出台一些税收优惠的扶持政策,但相关企业却普遍反

8、映政策衔接还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三、对策建议一是加速技术创新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在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速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进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政府扶持引导,完善发展政策环境。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看,新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应坚持“企业化+产业

9、化+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方向,继续吸引社会资本力量投资创办孵化器,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建立健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三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空间布局方面,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原则,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为依托,突出*集团的地域优势,吸引国内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集聚,优化新兴产业运行的空间组织,实现各大产业基地、区块之间协同发展,力求在空间上做到重点突出、地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推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确保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