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375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全文].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XXXXXXXXXX SL备案号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 XXXX 替代SL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讨论稿)(200610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41总则 62综合说明 83水文 356.5 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 447机电及金属结构 518.1.3 应根据项目建设的类别、性质、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或管理模式。 52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528.3工程调度运用 53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53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 538.4.2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

2、,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548.5 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 6011.1概述 6011.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11.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1.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6311.5环境管理与监测 6411.6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估算 6411.7综合评价与结论 6411.8附图及附表 856.5 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 958.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958.3工程调度运用 968.4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968.4.1应初步确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 968.4.5 应初步确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应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97

3、8.5 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 10014.1 项目概述 10014.2费用估算 10114.3融资方案分析 10114.4 财务分析 1总则10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可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有所取舍。10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 依据)10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

4、求:(具体内容)1、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论述本工程建设主要任务,确定综合利用的主次顺序;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3、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详查天然建筑材料;4、选定主要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5、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6、确定工程等别及标准,选定坝型,基本选定其它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7、基本选定机组、电工、金属结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8、初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9、安全卫生与评价;10、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及建筑物布置,基本选定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11、确定

5、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的范围,查明淹没实物指标,基本确定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投资估算;12、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13、编制水土保持方案;14、确定建设项目类别,明确工程管理方案,确定管理区范围;15、编制工程投资估算;16、进一步分析资金筹措方案、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17、社会评价。105 下列资料可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1)与工程有关的重要文件;(2)审查或讨论会议纪要;(3)水文分析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安置专题报告;(7)水土保持方案;(

6、8)经济评价报告;(9)其它重要专题报告。106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章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1.0.7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写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综合说明2.0.1简述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简述前期工作概况和项目建议书主要结论及审批意见。2.0.2简述工程在地区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饮水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0.3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资料情况和主要水文计算成果。2.0.4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

7、材料的勘察成果,主要地质问题的评价结论。2.0.5重点阐述工程的开发任务以及工程规模;简述水利水能计算成果、主要特征值、调度运行原则、综合利用效益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6简述工程等级及标准;重点阐述工程选址(线路选择)和选型成果;简述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布置和基础处理措施等。2.0.7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型式和布置,接入电力系统方式。2.0.8简述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控制进度及总工期。2.0.9重点阐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简述移民安置初步方案、主要补偿原则及标准和投资。2.0.10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成

8、果。2.0.11简述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成果。2.0.12简述工程类别,建设期管理单位的设置,运行期管理单位性质、机构设置、运行费用及来源。2.0.13简述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价格水平年和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与项目建议书阶段相比投资变化原因。2.0.14简述资金筹措方案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主要结论。2.0.15简述对本工程建设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2.0.16附图、附表。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 : 5000001 : 2000000);工程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 : 100001 : 1000000);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工

9、程总布置图;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图;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工程施工总进度图;水库淹没示意图;工程特性表。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A。3水文 流域概况 说明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3.1.2 说明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3.2 气象3.2.1 说明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2.2 说明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值。3.3 水文基本资料 3.3.1 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3.3.2 说明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

10、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3.3.3 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 径流3.4.1 概述河道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3.4.2 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进行还原计算。3.4.3 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3.4.4 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 ,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3.4.5 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选择径流调节计算的代表段,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 提出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

11、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3.4.7 必要时分析枯水径流特性,进行枯水(期、月、日)径流分析计算。3.4.8 必要时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3.4.9 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基本确定可开采量。3.5 洪水3.5.1 概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3.5.2 概述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3.5.3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分析并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3.5.4 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3.5.5 工程场址

12、设计洪水(1) 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2)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检查其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洪水成果。3.4.6 入库设计洪水。说明计算方法并确定采用成果。3.5.7 可能最大洪水。说明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典型暴雨模式、暴雨放大、产汇流参数,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8 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洪水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2) 说明分期时段、洪水系列统计原则,

13、计算分期设计洪水,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计算成果。3.5.9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1) 说明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分析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2) 拟定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方法和采用的典型洪水年份,说明放大方法,拟定洪水演进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计算成果。3.5.10 涝区设计排水流量。说明采用的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设计标准,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计算成果。3.6 泥沙3.6.1 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3.6.2 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

14、成份资料。3.7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7.1 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依据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和高水外延方法,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 江河水位3.8.1 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断面冲淤变化情况及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拟定,分析并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3.8.2 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时,说明实测水位和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3.9 潮水位3

15、.9.1 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3.10 水质 3.10.1 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现状水质情况。3.11 水面蒸发3.11.1 说明蒸发皿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实测与插补的蒸发量系列,基本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3.12 冰情3.12.1 概述工程所在河段冰情特性,提出冰情特征值,包括多年平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块尺寸,分析冰情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冰、排冰措施。3.1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3.13.1 提出水文

16、自动测报系统规划。3.14 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3.14.1 附表 (1)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 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 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 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 其他有关附表。3.14.2 附图 (1) 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 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3) 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4) 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

17、过程线图。 (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 其他有关附图。3.14.3 专题报告 (1) 水文基本资料复核报告。 (2) 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估算报告。 (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 (4) 泥沙冲淤监测规划报告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本工程上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建库条件、坝(闸、站)址选择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区域地质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并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价。4.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1地质概况查明

18、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2水库渗漏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查明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预测渗漏损失水量,提出防渗处理的意见。4.3.3库岸稳定查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和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近期和远期的滑动、崩坍方式和规模,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3.4水库浸没查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

19、措施的意见。4.3.5固体径流查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采源和范围。4.3.6水库地震查明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4.3.7防护工程如库区需采取防护工程措施时,查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4挡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查明选定坝(闸)址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4.4.2查明各比较坝(闸)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影响坝(闸)基和坝(闸)肩稳定的软土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组合情况,各含水层水位、分布及水力联系等,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

20、的分布和特征。提出坝(闸)型、坝(闸)线的选择意见;评价选定的坝(闸)基岩土体的变形、抗滑、渗透稳定性、渗漏量和坝(闸)肩土体的稳定条件;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5.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意见;4.5.2查明选定泄水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6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6.

21、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4.6.2评价选定的引水建筑物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查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7厂房(泵站)址工程地质条件4.7.1查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大跨度地下厂房,应查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4.7.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

22、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和地应力情况,提出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8通航及过木(鱼)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论述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9施工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4.10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4.10.1输(排)水渠道(1)分段查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近代地震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查明

23、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对傍山渠道应着重查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2)评价地基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10.2输(排)水隧洞(1)分段查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过沟和浅埋地段应着重论述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强度和透水性;对深埋、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应着重论述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无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情况;(2)评价进出口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发生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进行

24、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0.3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查明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1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11.1堤防(1)分段查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应着重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对已建堤防应查明堤基岩土的组成和性质、堤身的填筑质量、过去溃口和改道的情况以及有无潜在隐患等;(2)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度(含度)的地区,应评价

25、堤基土在振动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11.2河道(1)分段查明河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应着重论述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补给排泄关系和渗透性等;(2)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12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调查4.12.1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查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提出灌(排)水

26、方式的意见。4.12.2灌(排)区土壤调查查明灌(排)区地形地貌、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对已建灌(排)区要查明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预测灌(排)水对土壤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措施的意见。4.13天然建筑材料4.13.1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详查天然建筑材料;查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和无效层等以及开采运输条件,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4.13.2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4.13.3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

27、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进行调查,提出质量评价。4.14结论及建议4.14.1扼要综述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4.14.2提出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15工程地质附图、附表、附件4.15.1附图(1)区域地质图;(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4)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5)坝(闸)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6)坝(闸)址渗透剖面图;(7)喀斯特区水文地质图;(8)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9)灌区水文地质图;(10)灌区土壤分布图及土壤改良分区图;(11)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12)典

28、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洞、井展示图。4.15.2附表岩石、土壤、土料、砂料、水质试验成果表。工程任务和规模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5.1.1 概述工程所在河流的规划成果及审查主要结论。5.1.2 概述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审批意见。5.1.3 概述与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及远近期发展规划。5.1.4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1)防洪治涝。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2)河道

29、、河口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淤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分析河道(河口)演变趋势,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河道、河口有围垦养殖要求时,应阐明垦殖区现状及与河道、河口规划的关系,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分析岸线利用、围垦养殖对水资源和水工程的要求。(3)灌溉。应阐明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目标,人畜饮水状况,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灌区、水源区水资

30、源状况,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4)供水(调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和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城镇生活、生产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行业及各部门用水计划、水中长期需求预测和供需分析、节水规划与目标等,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调水)工程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本地区以往和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生态环境恶化或变化的趋势与原因,以及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保护、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水力发电。应阐明供电范围内的地区电力工业现状、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

31、概述本项目在电力系统和流域梯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设施的能力和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河道客货运量的预测,以及航运等有关部门的规划,分析研究建设通航工程的条件和要求。有过鱼和库区养殖要求时,应阐明河道现有水生环境和不同鱼种洄游习性,根据环境和鱼类保护、养殖要求,结合水库水质预测和水源保护要求,分析研究设置鱼道和库区养殖的必要性和条件。 5.1.5 阐明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分析研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统筹协调各部门要求,确定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

32、的主次顺序。5.2 综合利用工程5.2.1对于综合利用水库,应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基本确定水库运用原则,基本确定各项综合利用任务的规模,并说明对水库工程的要求。(1)供水。通过供水分析,提出供水保证率、设计水平年设计引(调)水量与流量、引(调)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取水口位置和高程。(2)防洪。通过防洪、防凌、减淤分析,提出针对不同防护对象、防洪标准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和控制泄量、防洪(凌)库容。(3)灌溉。根据灌区设计,提出灌溉引水方式、引水高程、设计引水流量和引水量、设计保证率、引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等。(4)发电。

33、说明电力系统规划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电源结构与特性、本电站的供电范围及在电网中的作用、设计保证率。(5)通航。根据航运规划,提出航道等级、预测运输量,通航季节、流量、水深、宽度、水位与变率、保证率等要求。(6)渔业。分析水库过鱼和库区养殖鱼类的种类、习性,提出鱼类洄游和库区养殖的季节、水温、水深、流量、流速等要求。(7)旅游。分析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水库工程水位、流量的要求。6.1.2 以供水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径流调节计算(1)概述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径流成果、径流调节计算时段、上下游用水过程、调节计算的原则与方法。(2)计算水库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不同

34、代表年的供水量、不同对象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等指标。表列选定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对不同对象的供水量、调节流量、出力及水头等指标。(3)分析水量利用程度和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时,应分析汛后回蓄情况;调节程度高的水库应计算分析梯级或跨流域径流补偿调节成果。(4)分析水库上游现状用水和设计水平年预测用水量,分析水库水源的供水可靠性。6.1.3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1)说明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对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2)说明梯级衔接水位。分析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各部门用水要求和下游生态基流所需的调节库容并进行协调,分析库区淹

35、没范围、重要淹没对象及制约条件、移民安置难度以及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3)对分期开发的水库工程应分别论证初期及最终规模的正常蓄水位,分析其它主要特征水位。(4)说明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分析供水、灌溉、发电、渔业、航运及水库排沙等方面对水库最低水位的要求,结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基本选定死水位。(5)根据泥沙淤积和用水要求,如近期和远期需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论证。(6)对死库容较大、供水对象较重要、供水保证率较高的水库,应分析特枯水年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的可行性,初拟最低供水位,提出对进水口布置型式的要求。6.1.4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1)说明项目建

36、议书阶段对汛期限制水位的选择成果,以及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分期洪水。(2)拟定调洪计算原则,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和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泄洪建筑物规模及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3)必要时对分期汛期限制水位进行研究,分析水库供水效益和后汛期洪水调节计算成果。(4)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根据上游库区和下游河道的冰凌特性与防凌要求,基本初定防凌库容。(5)拟建水库上游有已建土石坝水库,且其校核防洪标准低于拟建水库时,应分析上游水库失事对下游水库的影响,提出初步处理措施。6.1.5装机容量(1)概述电网负荷预测资料、电源结构与特性,结合水库调节性能及对梯级电站的效益增值,

37、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装机容量。重要水电站应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2)提出电站特征水头计算成果,基本选定机组机型和台数、装机程序及预留机组方案。6.1.6水库泥沙冲淤分析(1)概述泥沙特性,说明泥沙计算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参数。(2)分析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水库调节性能、水库形态、水沙特性,提出不同水平年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成果。(3)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研究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减少库尾泥沙淤积和淹没的措施与调水调沙运用方案。(4)基本确定引水建筑物进水口防沙、排沙运行方式和措施。(5)当水库下游有减淤要求或有重要堤防、取水口时,应进行下游河道冲淤计算。6.1.7回水及其它分析计算(1)说明

38、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条件和方法。(2)根据库区不同淹没影响对象相应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对比,基本确定回水尖灭点。(3)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的影响。(4)冰情严重的地区,应分析河道、库尾形成冰坝的可能性,分析冰坝壅水高度、回水范围。6.1.8 水库运行方式(1)概述有关部门的要求,协调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拟定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并说明与其它工程的联合运用方式。(2)说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的满足程度和效益指标。(3)分析建库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基本确定补偿工程方案与规

39、模。(4)库容较大、调节性能较好的水库,应拟定初期蓄水计划,分析初期蓄水对水库上、下游的影响。6.1.9 说明水库水质现状情况,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6.1.10 其它综合利用工程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它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行方式,基本选定各建筑物的规模。5.3 防洪工程5.3.1 概述流域的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5.3.2 说明地区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洪水调度运用原则,论证防洪保护范围和防洪保护对象,选定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建设内容。5.3.4 河道与堤防(1)概述河道、堤

40、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与控制断面设计水位。(2)论证选定新开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3)基本选定行洪断面型式,推算洪水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4)对重点防护的河堤,基本选定河道整治工程措施。(5)基本选定跨河、穿堤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6)研究河道滩地利用方式。规划防护林带。(6)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7)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分析冰凌特性,综合考虑防洪、防凌要求,论证工程规模。5.3.3 水库。(1)分析确定水库工程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基本选定水库控制泄量和运用方式。(2)论证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基本确定防洪库容及相应防洪高水位,初选设计、校核洪水位及泄洪设施的规

41、模。5.3.5 行、蓄、滞洪区。(1)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范围,行、蓄、滞洪标准和行、蓄、滞洪水位及相应容积。(2)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置。(3)研究滞洪区内部排灌及生产方式。(4)基本选定骨干工程的规模及主要参数。(5)制定行、蓄洪区的运用原则,基本确定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5.4 治涝5.4.1 概述涝区的降雨、涝水特性、涝灾和治涝要求。5.4.2 基本确定治涝区范围和治涝分区,分析不同保护对象的排涝要求,确定治涝标准。河流干、支流的治涝标准应协调。5.4.3确定涝水承泄区、滞涝区及排水方式和治涝措施,选定涝区治理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5.4.4 基本确定分区排涝模数,基本选

42、定骨干排涝河道(渠道)、涵闸和堤防的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量,基本选定承泄区水位和滞泄区水位、容积,基本选定抽排泵站设计流量和装机容量。5.4.5 初选主要交叉建筑物规模。初选排水典型区布置。5.5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5.5.1概述工程区暴雨、洪水、台风、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5.5.2确定河道整治河段和河口整治区域,确定治理标准。5.5.3研究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岸线利用、土地开发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治导线和河道、河口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对水流、潮流形态复杂的河口整治工程,应进行专题研究和模型试验。5.5.4基本选定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设计

43、河宽及主要河控节点的位置。5.5.5 垦殖(1)概述地区垦殖规划要求,基本确定垦殖区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开发利用方案及垦殖区范围与面积。(2)分析可利用的淡水水源、水量及其保证率。(3)基本选定防洪、防潮、灌、排标准及相应工程布置方案。(4)基本选定挡水堤线、设计洪水位、挡潮水位及堤顶高程,以及涵闸的规模与主要参数。(5)分析垦殖对河口、港湾及其它方面的影晌并提出处理意见。5.6 灌溉5.6.1 概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水利现状和发展规划,农村人畜饮水现状。5.6.2 分析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进行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基本确定灌区开发方式和灌区范围,选定灌溉方式。 5.6.3 调查灌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灌区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水资源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溉面积,合理拟定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产量等。5.6.4 分析灌区可能产生涝渍、盐碱化的原因,结合灌区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初拟灌区水利土壤改良分区、基本选定排水工程的布置和规模,确定排水方式。5.6.5 基本确定设计水平年、灌溉设计保证率及农村人畜饮水供水设计保证率。5.6.6 分析不同水文年型的作物耗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拟定不同年型的灌溉制度,基本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