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491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常平镇还珠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18号常平镇还珠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东莞市常平镇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编写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六月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濒临狮子洋,扼东江与广州水道咽喉,东临惠州、博罗,与番禺隔海相望,背靠广州,南连深圳,毗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改善东莞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东莞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东莞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国道、省道和城市快速路为骨架,镇与镇之间的道路为血脉的较便捷完善的公

2、路交通网络。随着东莞市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路网结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开始呈现;道路规划滞后,以镇为界、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部分乡镇道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镇区之间道路不成网络,影响了整体的通行能力。因此对现有的道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镇与镇之间道路、主干公路与乡镇道路连通势在必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东莞市常平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在充分研究工程设计资料、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本环境影

3、响报告书。1.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2.1 主要建设内容拟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次干道,新建桥梁2座;沿既有公路进行局部路段路基加宽,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整合改造交叉路口,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1.2-1。表1.2-1 拟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桩号范围路段性质路线长度/m工程内容K0+000K0+720改扩建段720现有路基拓宽至双向四车道现有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路面K0+720K1+740新建段1020新建双向六车道城市次干道新建2座小桥还珠沥教育路改造支线路段(ZK0+000ZK0+169)改扩建段169现有路基拓宽至双向四车道现有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路面还珠沥路改造支线

4、路(YK0+000YK0+193)改改扩建193现有路基拓宽至双向四车道现有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规模分别见表1.2-2、表1.2-3。表1.2-2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本项目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402路基宽度(m)21(K0+000K0+140)23(K0+140K0+720) 30(K0+720设计终点)20 还珠沥教育路改造支线路段(长169米)20 还珠沥路改造支线路(长193米)行车道宽(m)27.5(K0+000K0+140)27.5(K0+140K0+720)211(K0+720设计终点)26.5(还珠沥

5、教育路改造支线路段、还珠沥路改造支线路)中间带宽度(m)无人行道宽度宽度(m)2+4(K0+000K0+140)24(K0+140设计终点)23.5(还珠沥教育路改造支线路段、还珠沥路改造支线路)路拱横坡2%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1003平曲线最小半径(m)200(一般值);125(极限值)4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60平曲线最小长度(m)500(一般值)100(极限值)5最大纵坡(%)4最大合成坡度(%)5最小坡长(m)15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0(一般值);1400(极限值)6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0(一般值);1000(极限值)竖曲线最小长度(

6、m)120(一般值);50(极限值)停车视距(m)75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8路面计算荷载BZZ-1009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年)15抗震设计VI度设防,峰值加速度0.05g.10道路净空机动车道5米自行车、行人2.5米表1.2-3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路线长度km2.1还珠路1.74km,还珠沥教育路改造支线路段0.169km,还珠沥路改造支线路0.193km2土石方挖方千m328.39填方千m3103.073防护工程m3237634特殊路基处理m2290105沥青路面加铺m2489066桥梁座/m2/367平面交叉处6包括规划3处8排水系统km2.109路灯照明系统

7、km2.1010交通安全设施km2.1011工程占地亩101.1永久占地12拆迁建筑物m2630013工程投资万元25001.2.2 工程投资及建设周期本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2500万元,其中间接环保投资10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0%,直接环保投资17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8%。本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通车,施工期预计为12个月1.3 项目选线合法性分析1.3.1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1.3.1.1 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维持现状“一中心多支点”的城镇空间

8、结构形态和“一个中心连接东西两翼”的城镇发展形态。以东莞市区为市域发展中心,加速发展以常平为东部副中心的广深铁路城镇带和以虎门为西部副中心的西部城镇带。特别重视发展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的西部城镇带。按照中心城、副中心城、重点镇和一般城镇的四级等级序列,加速市域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提高。除继续极化发展中心城区、常平和虎门两个副中心外,进一步加速发展塘厦、长安、厚街等现状经济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镇。扶持麻涌镇区的临港开发,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市域西北部的城镇发展。拟建公路的正是东莞城市布局规划需要的实施。因此,它的实施将更进一步带动常平镇的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促进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1.3.1.

9、2 与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确定常平镇的城市性质为“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客流、物流中心,东莞市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商贸重镇”。 规划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31平方公里、36平方公里和54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主要向南,并适当向东发展,采取生活内聚、产业外延的拓展方式。本项目新建道路连接东深公路与常平镇的环城路,有利于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有利于沿线土地利用开发。 在城市道路方面,以现有常平大道、北环路、振兴路及在建环城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系统的延伸、完善、扩展、调整

10、,形成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略四级道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 本项目在常平镇总体规划的道路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规划已为本项目的建设预留了交通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常平镇总体规划的要求。1.3.1.3 与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见表1.3-1。在农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103480.99公顷,比2005年减少17984.98公顷。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792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9318.1公顷,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22337.6公

11、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保证规划期间区内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在建设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176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19400公顷,其中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220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5914.41公顷。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廊线空间管制规划,东莞市干线道路网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高等级公路,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红线宽度控制150米;第二层次:国道、省道,红线宽度控制100米;第三层次:全市主要联网公路,红线宽度控制80米。本项目道路红线宽度符合廊线空间管制规划的控制要求,占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规划指

12、标;占用的农用地通过补偿和局部调整满足总面积不减少的要求,符合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表1.3-1 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耕地保有量3197731833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2792227922约束性园地面积4343338352.01预期性林地面积3603634185预期性牧草地面积00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104111117678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8661095600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6974879135预期性交通、水里及其他用地规模1750122078预期性增量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总量83881

13、940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579517985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7304000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7304000约束性效率指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人)9688.8约束性1.3.2 项目与用地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永久占地以园地为主,其次是未利用地;无基本农田,园地主要种植水果,未利用地主要为荒草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20-30m,占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根据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还珠路规划红线为40m,因此,本项目的占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工程占地指标合理。1.3.3 选址合理性

14、分析本项目路线未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下游亦无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本项目路线未穿越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且评价范围内亦无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不会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路线选线不影响饮用水源地、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1.3.4 环境功能区划概括及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选址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项目选址不在一类保护区内,从大气污染控制规划角度分析,选址是合理的。项目选址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

15、a类标准,无需要特别保护的噪声敏感区,项目经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对声敏感点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均较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委托谱尼测试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18日-11月19日对本项目噪声敏感点现状噪声进行监测。监测点位见图2.1-1,每个测点监测二天,分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2030分钟。根据监测结果,在位于现有公路两侧4a类、2类声功能区的监测点中,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

16、96-2008)相应的标准限值。2.1.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于2010年12月6日-12月12日连续采样7天,监测点位见图2.1-1,监测项目为CO、NO2、TSP。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茂竹山村TSP日均值、NO2小时值、CO小时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1.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项目沿线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集,沿线开发力度大,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现场调查,还珠路道路桩号K1+433处跨越常平镇中心渠,在K1+714处跨越一水沟,除此之外,项目还跨越有几处水塘。根据2009年度东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9年

17、东江东莞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所有监测断面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全年监测结果显示,在参与评价的23个项目(总氮不参与评价)均没有出现超标。整体水质与去年相比,在稳定中略有好转。饮用水水源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失去饮用水源地(东江难质量樟村断面)全年各月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年平均达标率为100%。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东莞运河水质受上游及沿线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影响较大,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为主,监测河段水质仍达不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2.1.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专题报告,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指

18、标主要分为无机指标和有机指标两大类。报告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污染以点状为主,区域地下水质量分布与自然形成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图2.1-1 监测点位图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要求,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2-1。表2.2-1 本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声环境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区域;施工场地周边100m范围内区域大气环境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区域;施工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区域生态环境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区域;施工场地周边300m范围内区域

19、社会环境以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为主,扩大到东莞市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3.1.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1.1 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分析施工期破坏了沿线征地范围内的一些植物种类,绝大部分的植物种类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公路主体工程完工后,临时用地得以恢复植被,并会对沿线的边坡等采取绿化措施,可以补偿项目实施造成的生物量的损失。经计算,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127.32t/a,营运期临时用地恢复植被、公路绿化后,公路永久占地范围内生物恢复量为1.79t/a,项目建设造成的总生物量损失为125.54t/a。可见,项目建设

20、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极少量的,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3.1.1.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鸟禽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等,工程沿线(陆域)没有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宽,对人为影响适应性较强。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干扰上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3.1.1.3 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区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不仅影

21、响工程本身的建设及安全,也将对该区域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路基改扩建区、新建道路区、施工场地和弃土区4个预测单元。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主要预测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完成后基本不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因此不对工程运行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包括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全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由于本项目建设,将扰动地表面积6.96hm2,共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571.46t,新增水土流失量539.60 t。3.1.2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2.1 水污染

22、源 (1)施工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量较小,污水中成分较为简单,一般为SS 和少量的石油类。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排放量约15 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 mg/L,需经过隔油、沉淀处理后,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排入沿线水体。(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数量按50人计,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

23、6),用水定额按150L/(人d)计,排污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6m3/d。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行)(JTJ005-96),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分别为CODCr50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30mg/L、动植物油30mg/L。施工期按12个月计算,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量见表3.1-1。表3.1-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量指标水量CODcrBOD5SSNH3-N动植物油发生浓度(mg/L)5002503003030日发生量(kg/d)60003.001.501.800.180.18总发生量(t)21601.085.40

24、.6450.060.063.1.2.2 噪声污染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工程施工机械。公路建设项目常用工程施工机械包括:路基填筑: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物料运输:载重汽车等;物料拌和:搅拌机等。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见表3.1-2。表3.1-2 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测试距离5m)(单位:dB(A))机械名称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拌合机测试声级908684100869087873.1.2.3 大气污染源施工期环境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

25、气污染。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土方开挖及路基填筑过程,包括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物料装卸扬尘以及施工区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本项目沥青混合料采取外购方式,现场不设置集中沥青拌合站,仅存在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污染。类比同类工程,在沥青施工点下风向50m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0001mg/m3,酚在下风向60m左右0.01mg/m3,THC浓度在60m左右0.16mg/m3。3.1.2.4 固体废物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废渣、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工程废渣工程废渣主要包括废弃土方。本项目废弃土方12776m3, (2)拆迁建筑垃圾工程需拆迁建

26、筑物6300m2。根据类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3(松方),则建筑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630m3。(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预测方法(CJ/T106),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量按1.0kg/人d计,施工人员50人、工期12个月,则生活垃圾日发生量为50kg/d,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总量为18t。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拖运处理。3.1.3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3.1.3.1 噪声污染源本项目运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本项目拟建道路上行驶的各型车的自然交通量(单位:

27、辆/d)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d,j第j型车的日自然交通量,辆/d,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本项目车型 j=微型客车、轻型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 nd路段预测当量小客车交通量,pcu/d,按照表3.1-4取值; j第j型车的车辆折算系数,无量纲,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3.1-3中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为:微型客车1、轻型客车1、大型客车1.5、小型货车1、中型货车1.5、大型货车2、特大型货车3; j第j型车的自然交通量比例,%,按照表3.1-3取值。表3.1-3 预测车型比例(自然车比例,单位:%)年份微型客车轻型客车大型客车小

28、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合计2012年36.8610.759.1312.2518.506.386.13100.002018年39.209.109.8013.3016.105.706.80100.002026年43.007.0010.6014.4012.804.607.60100.00车型折算系数111.511.523表3.1-4 预测交通量(单位:pcu/d)路段路段参数2012年2018年2026年Y支路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5389827012187Z支路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269441356093K0+000K0+720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808312

29、40518280K0+720K1+740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40km/h80831240518280各型车的昼夜小时交通量(单位:辆/h)按下式计算:昼间:;夜间:式中:Nh,j(d)第j型车的昼间平均小时自然交通量,辆/h; Nh,j(n)第j型车的夜间平均小时自然交通量,辆/h; d昼间16小时系数,取0.85。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附录C,各类型车在参照点(7.5m处)的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Loi,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式中:LoL、LoM、Lo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A);VL、VM、V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

30、的平均行驶速度,km/h。大、中、小型车的分类按JTG B03-2006附录C中表C.1.1-2划分,如表3.1-5所示。根据表3.1-5,本项目工可报告的预测车型中,微型客车、小型货车归类为小型车,轻型客车、中型货车归类为中型车,大型客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归类为大型车。表3.1-5 车型分类标准车 型汽车总质量小型车(S)3.5t以下中型车(M)3.5t以上12大型车(L)12t以上各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根据JTG B03-2006附录C的规定计算:式中:Vi第i 种车型车辆的预测车速,km/h;当设计车速小于120km/h 时,该型车预测车速按比例降低。ui该车型的当量车数;i该车型的车

31、型比;vol单车道车流量,辆/h;mi、k1、k2、k3、k4系数,按表3.1-6取值。表3.1-6 车速计算公式系数车型k1k2k3k4mi小型车-0.061748149.65-0.000023696-0.020991.2102中型车-0.057537149.38-0.000016390-0.012450.8044大型车-0.051900149.39-0.000014202-0.012540.70957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L纵坡按表3.1-7取值,本表仅对大型车和中型车修正,小型车不作修正。本项目平均纵坡小于3%,在噪声源强计算时,纵坡修正量取0。表3.1-7 路面纵坡噪声级修正

32、值纵坡(%)噪声级修正(dB(A))纵坡(%)噪声级修正(dB(A))306-7+34-5+17+5公路路面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L路面按表3.1-8取值,本表仅对小型车修正,大型车和中型车不作修正。本项目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修正量取0。表3.1-8 常规路面噪声级修正值路面噪声级修正(dB(A))沥青混凝土路面0水泥混凝土路面+12按照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各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平均车速和平均辐射声级,结果见表3.1-9。表3.1-9(a) 各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单位:辆/h)路段车型2012年2018年2026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YK0+000YK0+193小型车1063717462283

33、100中型车632284309734大型车4717742611240ZK0+000ZK0+169小型车5319873114150中型车321142154917大型车23837135620K0+000K0+720小型车1595626292424150中型车95331264414652大型车70251113916859K0+720K1+740小型车1595626292424150中型车95331264414652大型车70251113916859表3.1-9(b) 各型车的平均车速(单位:km/h)路段车型2012年2018年2026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YK0+000YK0+193小型车33

34、.833.933.633.933.333.8中型车23.723.323.923.424.223.5大型车23.723.423.923.524.223.6ZK0+000ZK0+169小型车33.934.033.834.033.733.9中型车23.423.123.523.223.723.3大型车23.523.323.623.423.823.4K0+000K0+720小型车33.633.933.333.832.833.7中型车23.923.424.323.624.623.8大型车23.923.524.223.624.423.8K0+720K1+740小型车33.833.933.633.933.33

35、3.8中型车23.723.323.923.424.223.5大型车23.723.423.923.524.223.6表3.1-9(c) 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单位:dB(A))路段车型2012年2018年2026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YK0+000YK0+193小型车65.765.865.665.765.565.7中型车64.464.164.664.264.964.3大型车71.971.772.171.872.271.9ZK0+000ZK0+169小型车65.765.865.765.865.765.8中型车64.264.064.364.164.564.1大型车71.871.771.971.7

36、72.071.7K0+000K0+720小型车65.665.765.565.765.265.7中型车64.664.264.964.365.164.5大型车72.171.872.271.972.472.0K0+720K1+740小型车65.765.865.665.765.565.7中型车64.464.164.664.264.964.3大型车71.971.772.171.872.271.93.1.3.2 大气污染源工程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NO2、非甲烷总烃等。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过程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

37、关,不仅取决于机动车本身的构造、型号、年代、行驶里程、保养状态和有无尾气净化装置,而且还取决于燃料、环境温度、负载和驾驶方式等外部因素。各类型机动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台架模拟试验表明,不同类型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有不同的规律。排放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J 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种污染物源强,mg/(ms); Ai i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辆/h; B NOX排放量换算成NO2排放量的校正系数,取0.8;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种污染物量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根据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第阶段从2010年

38、7 月1 日起执行,即到工程通车后,全国范围内将执行第阶段标准。因此,对于单车排放系数,营运期根据与国标准对比后修正,40km/h的单车排放值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修正后的单车排放因子取值见表3.1-10,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见表3.1-11。表3.1-10 单车排放因子(单位:g/km辆)平均车速(km/h)405060708090100小型车CO11.79.47.15.374.433.072.32THC1.921.631.341.211.060.930.8NO20.180.280.380.470.590.620.64中型车CO10.249.057.867.437.648.5710.43TH

39、C3.63.042.482.22.021.881.82NO20.710.861.011.151.331.411.49大型车CO1.821.581.341.231.21.271.43THC0.480.420.360.320.290.280.27NO21.661.671.681.782.352.52.94表3.1-11 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mg/(ms)路段污染物平均车流高峰车流2012年2018年2026年2012年2018年2026年还珠路CO0.645 0.989 1.473 1.551 2.376 3.536 THC0.148 0.219 0.310 0.357 0.526 0.743

40、 NO20.046 0.070 0.100 0.111 0.168 0.240 3.1.3.3 水污染源本项目运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来自路面径流。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路面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也就较难确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的研究,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表3.1-12,从表中可知,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径流的3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30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拟建项目路面

41、径流计算结果见表3.1-13,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公式: E=C*H*L*B*a*10-6其中:E为路面(桥面)年排放强度(t/a); C为60分钟平均值(mg/l); H为年平均降雨量(mm); L为路线长度(m); B为路面(桥面)宽度(m); a为径流系数,无量纲。表3.1-12 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表项目5-20分钟20-40分钟40-60分钟平均值SS(mg/L)231.42-158.22158.22-90.3690.36-18.71125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4.3COD(mg/L)200.5150.3150.380.180.130.645.5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表3.1-13 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项目取值年平均降雨量(mm)1774径流系数0.9路基段路宽(m)20/21/23/30路基段长度(m)2102径流产生总量(m3/a)82443.7污染因子SSBOD5COD 石油类60分钟平均值(mg/l)1254.345.511.25污染物产生总量(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