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497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630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茂县维城水电站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茂县维城水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1. 前言 维城水电站是黑水河支流赤不苏河水电梯级开发工程的第一级电站,属高水头引水径流式电站,为四等小(1)型工程。装机容量1.5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638万kWh,工程静态总投资7255.86万元,总投资7666.91万元,静态单位千瓦投资约4800元,单位电能投资1.03元,在目前四川电网水、火电站中,本电站经济指标是较优越的。受四川希望水电开发公司委托,我站承担了该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附件关于建设项目环

2、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和要求,阿坝州环境监测中心于2013年11月多次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确定了本项目的验收调查工作内容,于2013年11月1315日对维城水电站进行了现场采样监测和有关调查工作,据此编制了茂县维城水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本次验收范围包括:装机3x5000kW的维城水电站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本次验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2)地表水水质; (3)厂界噪声;(4)生活污水处置情况; (5)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 (6)检修废油处置情况(7)生态下泄流量检查(8)环境管理检查(9)公众意见调查 2.

3、验收调查依据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998.11.29);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 2001.12.27);2.3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038号); 2.4 关于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川环发2003001号 2003.1.7);2.5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川环发200661号 2006.6.6);2.6 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技术规范;2.7 关于茂县

4、维城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阿坝州水利局阿州水发2005221号 2005年11月);2.8 关于对茂县维城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阿坝州环保局阿州环建函200623号 2006年4月)2.9 茂县维城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委托书(四川希望水电开发公司2013年10月)。3.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维城水电站址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赤不苏维城乡境内,电站坝址位于赤不苏河的上游与其支流小沟合口下游80m左右的赤不苏河河段上,由底格栏栅低坝取水,经右岸沉沙池后进引水隧洞(长约7925m),引水至维城乡赤不苏

5、河右岸一级台地建厂发电。电站厂址位于一匹沟汇合上游约500m处。首部枢纽、引水线路及厂址有乡村公路与茂县至至黑水公路相通,电站建设区距茂县县城约88km,距成都约270km,交通较为方便。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3.2 工程建设概况3.2.1 维城电站流域规划概况赤不苏河是黑水河右岸一级支流,上游又称维城河。发源于茂县、理县与黑水交界处鹧鸪山脉的万年雪山。河源分水岭高种4748m,上源称大沟,自西向东流,右纳小沟后,始称赤不苏河,转向东南流,过维城乡,右纳一匹沟(左支为九龙沟),较东偏北流,右纳马场沟、色如沟;左纳鱼沙光沟;转向东流,过雅都,为茂县与黑水县之界河;在茂县赤不苏乡前右纳迎红沟,又右

6、纳大平沟(曲骨沟);于两河口汇入黑水沟。全流域面积750.5km2,河长57km,赤不苏河河口高程1765m(赤不苏河自定高程系统),河流平均坡度36.4。流域地理从标为:1027510330,北纬31453158。赤不苏河流域水系图见附图2。本流域地处川西高原的东南缘,地势高亢,流域从正东方向的峡谷穿出,四面为4000m以上的高山环绕,地势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由上游高程约3840m以上,到河口约1765m,流域平均高程约2900m左右。流域上源多为山原地形,多草地,地表在3300m以上。流域形状呈树枝状,流域平均宽度约12km。下游河谷宽度约50150m。中上游河床宽浅多呈“U”形,下游河

7、道狭窄,多呈“V”形,河床由石块、砂卵石组成,域内海子众多,支流密布,主要有小沟、色如沟、曲谷沟等。赤不苏河流域森林植被良好,茂县的主要林区集中分于赤不苏流域,森林垂直分布明显,海拔3000m4000m为阴暗针叶林,主要树种为冷杉和云杉,3000m以下为针阔混交林带,树种冷杉、云杉、铁杉、桦等,河谷地带为旱生灌丛。域区森林植被较好,覆盖离在50%以上,水土流失较轻。流域内人口和耕地稀少。流域内交通方便,沿河有乡村公路。3.2.2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电站劳动定员总人数为38人,其中生产人员34人(包括电气机械运行人员10人,电气、机械检修人员10人,水工人员7人,通讯人员2人,修配人员2人,仓库管

8、理1人),服务人员4人。3.2.3工程特性在工程设计河段内,无工业和农业用水等要求,因此本工程的主要开发任务单一是发电。根据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DL5180-2003的规定,本电站属小(I)型电站,为I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工程特性见表3-1。表3-1 四板沟水电站主要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全流域km2750.5取水口以上所在流域km2314.77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电站坝址年44电站厂址年44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维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1.74084代表性流量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m3/s4.94闸坝设计洪水流

9、量m3/s155P=5%闸坝校核洪水流量m3/s191P=1.0%厂房设计洪水流量m3/s200P=5%厂房校核洪水流量m3/s246P=1.0%5泥沙维城取水口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9.63维城取水口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0.554维城取水口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万t1.93二工程效益指标装机容量MW15机组台数台3单机容量KM5000保证处理万.KM0.27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M.h7638年利用小时数h5092三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永久占用荒地、河滩地亩4.8工程永久占地亩7.5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底格栏栅坝地基特性漂卵石地震基本烈度度设防烈度度坝顶高程m2219.92最大坝高m4坝

10、顶长度m14.462进水闸孔数孔1孔口尺寸mm2.52型式平板闸闸顶高程m220.60闸底板高程m2218.30闸室高度/闸室长度m2.3/4地基特性漂卵石工作闸门开式及数量扇1工作闸门启闭机型式、数量13引水系统引水隧洞型式马蹄型引水隧洞总长m8101.36断面尺寸宽高mm22.34流速m/s1.71纵坡2.286设计引用流量m3/s8.4水头损失m9.57围岩特性/衬砌型式、厚度(砼)cm25/30/40/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型式明管主管道条路条1主管内径/长度m1.4/456.333支管条数条3支管内径m0.85三根5厂房建筑物(1)厂房型式地面厂房主长宽高m50.6416.118.82建

11、筑面积副长宽高m50.6489.8建筑面积发电机层高程m1982.27机组安装高程m1983.13正常尾水位m1982.00地基特性漂卵砾石夹砂层(2)开关站形式敞开式地基特性漂卵砾石夹砂层面积尺寸(长宽)m4835.46主要机电设备(1)水轮机台数台2型号HLA542-WJ-90额定出力KW75003.2.4项目主要组成3.2.4.1 工程总布置 维城电站采取高水头径流引水式电站,在赤不苏河河段上采用底栏栅低坝取水口,引水至维城乡赤不苏河右岸一级台地建厂发电。本工程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5万KW,装机2台。工程总平面布置见附图4。3.2.4.2首部枢纽首部

12、枢纽位于小沟与赤不苏河汇合口以下80米才处的赤不苏河干流河段上。坝址所在地谷底宽2030米,左右两岸为较为对称的缓坡、斜坡,坡度约为300左右。首部枢纽由底格栏栅坝、取水廊道、引水明渠、溢流堰、进水闸和沉沙池等组成。水流由底格栏栅进入引水廊道后,经过宽2.Om的引水明渠进入沉沙池,然后再经沉沙池出口控制闸进入调节池,最后通过电站取水闸进入引水隧洞,从取水廊道出口至引水隧洞进口,长约38.2rn。首部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5。(1)底格栏栅坝底格栏栅坝兼有挡水和泄水作用,坝顶高程2219.92m,建基面高程2215.92m,底格栏栅坝段长11.46m,底格宽2m,引水廊道宽2m,廊道深度1.21.6

13、5m,底坡i=5%,引水廊道直接接右岸引水渠道进沉沙池。取水底格坝段布于主河槽上。左右侧为防洪墙,墙项高程为2224.67m,高于底格栏栅坝段4.75m。烈使汛期水流包括校核洪水顺利从底格处通过,既保证取水,又保证两岸的安全。坝长14.46m(包括左右防洪墙体宽)。坝下设消力斜坡护坦,长l0m,砼衬砌。护坦下接12m长浆砌石海漫,后面回填约2.5m宽的沙卵石。坝下用C20砼回填,以免水流掏空坝体。(2)沉沙池沉沙池置在坝址下游右岸台地上,基本参数为20x5x3.7m(长宽深),主要由进口控制闸、上游扩散段、工作段、下游出口闸室段、,冲沙管等组成。进口控制闸设于上游引渠末端,闸室段长4.0m,宽

14、Sm,闸室净宽为2.0m;其后接上游扩散段,扩散段长7m,宽度从2m渐变到Sm,底坡i-0.274。直线工作段长20m,宽Sm,单室式,底坡为i=l%。出口底板处设西60排沙管,排沙管首部设控制闸门,其后直接排入河道。下游出口闸室段连接沉沙池引水渠道,闸室段长4.5m,宽5.5m,设置一拦污栅和一扇工作闸门。为控制汛期流量,在沉沙池的末端设置一个溢流侧堰,溢流侧堰堰项宽度为0.8m,长度为8m,堰项高程为2220.50m。(3)进水口进水口位置设于沉沙池底部末端处,其后直接连接引水隧洞。设计取水流量8.4m3/s。引水渠道由进水口闸从沉沙池取水,其后一直连接到厂区的异形动力前池。进水口孔口尺寸

15、2.5x2.0(宽高)m,进口闸底板高程2218.30m。3.2.4.3引水系统本工程引水系统采用右岸布置,有压引水方式。整个引水系统由引水暗渠、沉沙池、进水口、引水隧洞、开敞式阻抗异形动力前池和压力管道等组成。右岸侧向取水后,经由沉沙池引水进入隧洞,最后经调异形动力前池和压力管道后进入厂房。(1)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进水闸至异形动力前池沿赤不苏河右岸布置隧洞全长7925m,断面为马蹄型2x2.34m,隧洞全线采用浇钢筋混凝土衬砌,发电引用流量为8.4m3/s时,洞内设计流速1.71/s。隧洞进口底高程2215.00m,调压室处隧洞底高程2196.00m,纵坡i-2.345%0。(2)异形动力前

16、池异形动力前池深7m。(3)压力管道压力管道采用明管铺设,沿隧洞出口的山坡斜向赤不苏河布置,由上平段i斜坡、下平段等组成,采用“一管三机”供水方式,分四段布置,共设镇墩5个。压力主管长456.33m,内径1.4m;由“卜”型岔管连接三条支管,1#支管长48.77m,2#支管长36.06m,3#支管长58.82m,内直径d=0.85m,压力管道钢材采用16MnR钢。3.2.4.4厂区枢纽厂房位于流赤不苏河与其支流匹沟(左支为九龙沟)交汇处上游约500m左右处的赤不苏河右岸的一级阶地上。阶地顺河流方向分布,长100m左右,宽2030m,高出河水面56m,阶地平坦开阔。厂区主要建筑物有主厂房(包括安

17、装简+)、副厂房、变压器场、尾水建筑物等。采用平面上顺河流方向依次布置安装间、主机间和中控室,副厂房位于主厂房靠山侧,整体顺河流呈“一字型布置。厂区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6。厂房建基高程1975.45m,基础为漂(块)卵砾石。主机间长40.4rn,宽16.lm,高12m,共一层,内设3台SFW5000-6/1730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间距12.5m,安装高程1983.13m。机组上游布置机组励磁屏、机组监控保护屏等机组监控设备。在高程为1979.20处布置有蝶阀,取水设备等。尾水管底板高程1976.95m。安装间长l0m,宽16.lm,高12m,位于主机间左侧。中央控制室长9m,宽14.8m,地面高

18、程1983.77m,布置在主机间右侧,内设保护屏、直流屏、载波通信、信号返回屏。高压开关室布置在主厂房靠山侧,宽8m,长29.44m,高6.8m;厂用电室布置在高压开关室左侧,宽8m,长8m,高6.8m;气系统室和油系统室等副厂房布置在厂用电室左侧。升压站位于布置于主厂房靠山侧,平面尺寸35x48m2。地坪高程1982.27m,场内布置有12500KVA油浸式变压器和6300KVA油浸式变压器各一台,1IOKVSF6断路器、PT、隔离开关等高压设备。尾水渠边墙采用浆砌石,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底板高程1976.951981.35m,长6m,宽5.2m,垂直于河流布置。尾水平台上设置移动式电动

19、葫芦启闭。进厂公路位于安装间左侧,接乡村公路约300m。厂区枢纽不设生活区,只布置单身宿舍及食堂,用作职工换班之用。生活区(基地)拟设在赤不寨电站厂区附近(根据同一条流域为同一业主开发的情况,只设一个生活区,四个电站功共用)。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4.1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情况4.1.1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情况维城水电站为引水式电站,采用底格栏栅坝引水。坝址河道地处陡峻山谷,河段狭窄,河底坡降较大,工程建成后水位变幅小,抬高水位4.0rn,回水长度60m,主要在河道内蓄水,无水库形成,只淹没原河滩地65lrri2,不存在淹没耕地、公路、房屋和拆迁、安置移民等问题。本工程区内没有人口居

20、住,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4.1.2工程占地处理维城电站基本布置在河滩、荒坡地和灌木林地上,施工临时设施占地165.02亩,占地范围内有荒滩地101.88亩、灌木林地60.29亩、水域1.65亩。其中6个渣场总占地79.65亩,全部为河滩地、荒滩和灌木林地,本工程弃渣约31.87万m3,工程完工后植草植树覆盖。项目完工后,荒坡地和渠道覆盖土全部植树植草覆盖。工程永久征用土地7.50亩,其中荒滩地4.0亩、灌木林地0.8亩、水域2.7亩。表41 工程占地情况表项目单位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备注占地总面积亩7.50165.02其中荒地亩4.0101.88宜林荒地林地亩0.860.29灌木林水域亩2.71.

21、65不赔偿原路基亩1.2在施工公路中不赔偿4.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4.2.1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工程占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占0.68hm2,临时占地14.7hm2。工程占地改变了原有地貌,并损坏或压埋原有植被、地貌,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损坏,降低了其水土保持功能,加大了原地表水土流失量。在施工期部分临时占地被临时设施挡护,水土流失轻微;在施工结束后,临时设施拆除,短期内新增水土流失增加,新增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原地表面蚀、沟蚀程度的加大。(2)工程开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开挖面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区0.68hm2、施工公路路面及边坡开挖面11.14hm2等,共计1

22、1.64hm2。工程施工开挖包括建筑物的基础和边坡开挖,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表层土裸露,失去了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出现冲刷、垮塌现象,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3)施工弃渣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规划了6个集中堆渣场,渣场占地面积5.3lhm2,可容纳工程弃渣量为31873lm3(松方)。由于弃渣场是一个松散堆积体,阵水易于入渗,同时渣场的堆放,再塑了原地貌,形成了更为陡峻的边坡,并改变了原有坡面的汇流条件,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程度。(4)围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围堰为土石围堰,已按施工组织设计在后期予以拆除,并运往渣场堆存,在随后的汛期

23、不存在水土流失。施工围堰填筑及其拆除过程中,由于受河水冲刷,围堰土石料不可避免地被冲入下游河道,带来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同时对下游河道行洪造成影响。(5)施工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将修建场内外各类临时施工道路总长7430m,公路施工主要以开挖为主,由于工程区以山地为主,施工道路主要沿河两岸山坡布置,坡度较陡。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和填筑形成挖方和填方地貌,水土流失的形式、数量和发生发展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受雨水和地表径流的渗透和冲刷以及重力作用影响,挖方段形成的高陡边坡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填方段形成的松散堆积地貌区易发生局部沉陷、小规模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6)料场开采对水土流失的影

24、响料场含泥量较高需清洗,加工沙石料在筛洗时骨料中的细颗粒及泥沙随排水被冲走,沙石料场排水中的含沙量增高,而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新增水土流失。4.2.2水土保持措施4.2.2.1永久建筑物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该区域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和厂区生活区的永久建筑物占地。主体工程区永久占地0.68hrn2。该区以工程措施为主,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部分列入本区范围,以便监督管理。在首部枢纽和厂区枢纽施工中涉及到开挖土石方的回填利用,各布置有临时堆放和周转弃渣的小场地一个,在堆放地将剥离表层土暂时堆存于渣场一角并以草袋覆盖,做好原覆盖层的妥善堆放与保护。4.2.2.2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

25、持措施(1)临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保措施施工临时占地0.96hm2,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统、仓库、生活、办公等建筑用地。由于类型多分布广,根据各建筑物周边地形条件,做好了房前屋后的边坡衬护和排水沟。主要施工临时占地排水措施工程量表见4-2。表4-2 维城水电站主要施工临时占地排水措施工程量表序号名称措施名称规格尺寸()衬厚()长度()开挖量(3)浆砌石(3)1首部生产生活区排水沟30302013046342支洞生产生活区排水沟303020350123913厂区生产生活区排水沟30302016056424其它综合加工排水沟4040201004832排水沟740272198(2)临时工程拆迂过程中的

26、水保措施施工单位动土工程尽量安排避开了雨季,场地平整做到了挖、填衡,减少了弃渣土量。在施工单位离场后进行了清理场地,清除废弃的建筑物,清除的建筑垃圾等杂物运至渣场堆放。临时占用的河滩地已尽量恢复原地貌形态,业主清理退场后已将临时排(截)水沟、沉沙凼、保坎和护坡等按原河床沙卵砾石级配分层分级平整,进行碾压、夯实,以防洪水冲刷河床,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占用地河滩地和河滩林地,植被恢复的同时,为了防止覆盖的表土受径流和洪水冲刷,不再全面覆土,在穴状整地时仅在坑内填表土,以利于植物生长,植物植树绿化面积约2.69hm2。4.2.2.3渣场水土保持措施(1)渣场设计根据渣场地形特点,修建有拦渣护坡工程。

27、为防止渣体滑塌,在坡脚设置挡墙固脚,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坡面植草绿化。在弃渣堆放期间,对未得到充分防护的渣体采取了临时的排水、覆盖草垫等临时措施。渣体顶部内侧布置排水沟,防止坡面汇流对渣体的冲刷。由于本工程所有渣场堆渣高度较大,即使按自然边坡进行堆放,渣场自身因重力和外力干扰,也可能产生局部跨塌,为拦挡滚渣和保持渣场稳定,采取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浆砌石挡墙作为渣场的防护措施,各渣场在满对的情况下,浆砌块石拦渣堤的抗滑、抗倾覆及地基允许应力均满足安全稳定要求。(2)渣场工程防护措施各渣场挡护均采用浆砌石挡渣墙。渣场位置较高,基本不受洪水影响,各挡渣墙基础埋深按1.0m计,墙高2.5rn。

28、为防止汛期赤不苏河洪水对拦渣堤脚的淘刷,在趾墙外侧抛大块石进行回填,以确保堤脚免受洪水淘刷。各渣场排水措施与浆砌石挡渣墙相配合,采用在墙内开排水孔的方式,挡渣墙墙身布设5PVC排水管,排距、间距均为1.5m。当渣场为土石混合料时,排水孔进口处应用粗粒料(如碎砾石、粗砂等)作滤水层,以防止排水孔堵塞而失效。各渣场后靠山坡,为排除降水形成的坡面来水对渣体的冲刷,在渣顶靠山侧设置排水沟。(3)植物措施渣场占地面积为2.25hm2,1#、2#、3#、4#、5#渣场顶面和坡面面积分别为0.63h2、0.43hm2、0.69hm2、1.46hm2、0.91hm2和0.18hm2、0.19hm2、0.13h

29、m2、0.27hm2、0.27hm2,对其分别进行整治。各渣场项面采取植树措施,只对树穴填腐殖土;坡面均匀覆盖10cm的腐殖土,再播撒红三叶草绿化。在渣场堆渣前剥离表层土暂时堆存于渣场一角并以草袋覆盖,做好了渣场原覆盖层的妥善堆放与保护和植物栽植。4.2.2.4施工道路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修建施工临时公路7080m,占地面积为3.19hm2,公路施工主要以开挖为主。场内公路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工程措施在施工前进行道路平整、碾压、并在道路挖方内边坡修建排水沟,拦截坡面来水,即疏通汇流,又可以减少对路面的冲刷,同时各施工支洞的渗漏水和施工废水也借助于截排水

30、沟排走。施工道路占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下表4-3。表4-3施工道路占地区水保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序号名称措施名称规格尺寸()衬厚()长度()开挖量(3)浆砌石(3)11#道路(至坝址上游)排水沟20202020048.040.022#道路(至1#洞口)排水沟2020205513.211.033#道路(至2#洞口)排水沟20202020549.241.044#道路(至3#洞口)排水沟2020206214.912.455#道路(至4#洞口)排水沟20202021050.442.06至异形动力前池上部道路排水沟2020206014.412.07厂区临时施工道路排水沟2020204811.59.6

31、8生产生活区临时道路排水沟20202018043.236.0合计排水沟1020245204草袋450个(2)植物措施本工程施工临时道路长7430m,部分路宽5m,占地面积为0.89hm2,道路使用结束后进行植树绿化,减少了道路的水土流失,尽量恢复林草植被,种植树木1000株,种草2hm2,修建挡浆砌石挡墙469m34.2.2.5临时施工道路两侧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临时施工道路两侧影响区面积为1.04hm2,其中河滩地0.47hm2,林地和荒地6.93hm2。由于在开挖平整路面以及道路使用过程中会扰动和破坏两侧的部分植被,已视具体情况进行补植,采取植树绿化植物措施,两坡面由于紧邻原地貌采取自然修复

32、措施恢复。营运期因施工破坏而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逐渐消失,各施工迹地的工程措施、植被措施逐步发挥效益,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水土流失量亦逐渐减少到消除。4.3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防治措施(一)废气工程区域内无工业企业,人烟稀少。本工程运行本身无污染物排入大气。食堂安装油烟进化器,最终排放烟气小于2/3,可达标排放。(二)生活污水电站运行期生活污水处理采用设置冲水式厕所和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三)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公路沿线车辆噪声,电站发电机的运行有一定的噪声,电站运行期高噪声的声源地,采取屏蔽作业和远程控制,同时建立隔声操作间,值班

33、间和休息间采用隔声罩,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四)固体废弃物电站生活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站内设垃圾收集装置,定期送地环卫部门指定场所处置,严禁倾倒下河。4.4 对生态环境影响情况 开发水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赤不苏河流域工程开发前景较好,枢纽布置合理,经济指标较优。维城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0kVV,电站建成后,多年平均发电量为7638万kW-h,不仅可以向四川电网提供清洁的电能,而且能解决该地区广大农牧民的生活用电,对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保护赤不苏河流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发挥积极作用。 水电是清洁能源,发展水电有利于减少燃煤用量,有利于减轻和控制大气污染。

34、维城电站建成后可缓解当地“禁伐”引起的经济波动,促进工程地区经济发展,也对保证“禁伐令”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作用,早日实现“以电兴林、以林保水、以水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比较,本项目每年不仅可节约标煤3.2万吨,而且将减少排放S021414.1吨、NOx509.1吨、烟尘212.1吨、废渣约1.4万吨,废水约42.5万立方米,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4.5主要污染源及处理措施该项目污染源及处理设施对照见表4-4。表4-4 污染源及处理设施对照表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源强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放去向废气厂区食堂饮食油烟/排入大气废水生活污水/化粪池用于绿化农灌不外排噪声发电机组、

35、水轮机组设备噪声/合理布置声源分布、厂房隔声固体废弃物取水口拦污栅闸拦截漂浮物、厂区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送环卫部门处理 4.6环保措施 项目环保投资共计327.25万元(其中水土保持费用为30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基本能满足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清单见下表。表4-5 维城电站工程黄精保护措施及投资项目内容投资(万元)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在6个混凝土拌和站分分别修建6个统一规格的矩形沉淀池,单个尺寸为1.5(长)1.5(高),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3.00机修系统含油废水处理在两个机修车间分别修建小型隔油池,含油废水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用于

36、施工区洒水降尘,不外排。2.00生活污水分别在各施工生活区修建“化粪池”,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周围农林地灌溉和施工区绿化,不外排。待施工完毕将其拆除,在撒上生石灰后作卫生填埋,种上植被。6.0施工扬尘对土石方运转及ANG材料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清洗,车辆进出口设置防尘措施;土石方及建筑弃渣等运输车辆车厢遮盖严密后方可运出场外;加强公路养护、维修、清扫工作;无雨日对施工道路和施工场进行洒水降尘;做好公路绿化。配备洒水车1辆。8.00施工粉尘引水隧洞工程增设通风设施,工作面喷水或装喷水或装捕尘器,推行湿式作业。计入工程费车辆尾气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达标排放。噪施工声噪声影响区域设置警示牌,注明声源的

37、工作时间、方位和距离;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严禁放大炮;坝址及明渠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时段,夜间22::00次日8:00禁止施工;坝址工区施工场地尽量远离维城乡住户设置。/交通噪声限制工区内车辆时速在15以内,并在路牌上标明禁止施工车白天大声鸣笛,夜间禁止鸣笛。/水土保持弃渣总量3.19万3,共设置六个渣场,占地面积2.25公顷。弃渣定点堆放,分层压实,土建施工完成后覆土绿化,采取修筑拦渣堤、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并在渣场边坡及顶面铺以适当植物措施,稳固边坡;临时公路及其他临时占地区在工程完建后对施工迹地分别采取复地、撒播草种等措施以恢复改善原地貌。共布设PVC排水管1442,种植树木84674株,撒

38、播草种1.092,覆土62523,覆盖草袋7050个,同时对其它施工迹地进行恢复,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全部绿化或复耕。303.2生活垃圾各工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定期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场所处置,严禁沿河倾倒。1.0人群健康保护对施工人员实现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在施工生活区定期采用鼠夹法和毒饵法灭鼠,洒灭害灵等方法灭蚊、蝇、蟑螂。1.0生态环境施工区设置警示牌,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严禁砍伐、狩猎和捕鱼;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0.5下泄生态用水流量不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0.493/,拦水坝设置200的生态流量下泻管道。2.0营运期厂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

39、不外排。0.05厂区和生活区生活设施废弃电站锅炉和食堂以电为能源,避免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厂区食堂油烟食堂安装油烟进化器,最终排放烟气小于2/3,可达标排放。0.2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站内设垃圾收集装置,定期送地环卫部门指定场所处置,严禁倾倒下河。0.3社会环境维城电站建成运行后,按照协议由项目建设单位收购老维城电站。投资另计合计327.255. 验收标准 根据环评执行标准并结合现行实用标准,该项目验收监测执行标准见表5-1 5-1验收标准与环评标准对照表类别验收监测标准环评使用标准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pH为无量纲,其余为mg/L)地表水环境质

40、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pH为无量纲,其余为mg/L)项目pHDOSS项目pHDOSS标准值696/标准值696/项目CODcrNH3-NBOD5项目CODcrNH3-NBOD5标准值150.53标准值150.5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mg/m3)TSPNO2SO2/0.30.120.50/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605060506. 验收监测调查结果及评价6.1 验收监测调查期间的工况 维城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500KW, 本

41、次验收监测正常开机运行,工况正常,符合验收调查条件。6.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对监测的全过程(包括布点、采样、样品贮运、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质量控制。6.2.1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审查记要的要求进行监测。6.2.2 合理布设监测点,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代表性。6.2.3 采样人员严格遵守采样操作规程,认真填写采样记录,按规定保存、运输样品。6.2.4 监测分析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监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所有监测仪器、量具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6.2.5 水样测定过程中,按规定进行10%平行样

42、、加标样和质控样测定。6.2.6 生态保护措施的验收监测、调查过程中,注意了调查内容的全面性、代表性、公正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工作质量。6.2.7 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6.3地表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6.3.1 监测点位设水质监测断面2个,分别布设在首部进水口上游50米及厂址下游500m赤不苏河干流上。6.3.2 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内容见表7-1。表6-1 水质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编号监 测 项 目频次备 注首部进水口上游100米1#水温、pH、DO、COD、BOD5、粪大肠菌群、NH3-H、SS共8个项目每天1次,连测3天环评时的监测点位厂址下游500米2#6.3.3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见表6-2。表6-2 地表水监测方法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pH玻璃电极法GB/T 6920-1986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1991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HJ/T347-2007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GB11914-1989悬浮物重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