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500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顷沙十五涌以南配套道路路网工程(万环南路)项目环评简本建设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基本建设办公室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3年10月目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地点及背景11.2项目建设内容21.2.1项目建设内容21.2.2道路工程41.2.3桥梁工程51.2.4隧道工程51.2.5立交工程51.2.6建设周期和环保投资61.3项目合理合法性62周边环境现状72.1环境现状7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7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83.1污染物排放情况8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83.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8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03.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防治措施113.3

2、.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措施113.3.2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及措施123.3.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123.3.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措施123.4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23.4.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及措施123.4.2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及措施133.5环境风险分析153.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63.7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63.7.1环境监测计划163.7.2环境管理174公众参与19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94.2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194.3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公告234.4征求公众意见244.4.1公众的范围244.4.2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254

3、.5公众参与调查汇总分析254.5.1征求公众意见的内容254.5.2调查问卷统计分析254.5.3其它途径获取的公众信息304.6对公众意见分析、解释及反馈304.7回访314.8公众参与结论3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36联系方式34II1 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万顷沙位于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地处广州的最南端,珠江口西北角,是珠江主流的终点,含有珠江水系出海的四个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万顷沙地处穗、港、澳“金三角”的中心,北距广州市区52公里,东南至深圳75公里,西南至珠海69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西南距澳门40海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

4、域内现状交通运输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岸线尚未开发,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目前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道路网系统解决。本项目位于万顷沙十六涌至十八涌之间,处于万顷沙地区最南端,是“万顷沙十五涌以南市政道路工程” 的一部分,由万环西路和万环南路两部分组成,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以及缓解周边旅游景点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内容本项目由万环西路和万环南路两段道路组成:万环西路为现状万环西路的延长部分,北接现状万环西路路口,南至万环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道路宽度42米,双向六车道,全长1678.241m。万环南路西起万环西路,东接现状灵新大道

5、,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时速40km/h,道路宽度40米,双向四车道,全长1675.833 m。本设计范围设5*22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一座(万环西路跨十七涌)。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排水、交通、照明、绿化工程。1.2.2 主要技术标准万环西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采用的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技术标准及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规划或规范规定值采用值1道路类型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km/h60 60 3车道数条双向6车道6 4每条车道宽度 m 3.75、3.53.75、3.5 5路缘带宽度m0.50.5 6车行道横坡%122 7停车视距m70

6、708最大超高渐变率1/175 9最大超高横坡%410净空高度m5 11平面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推荐值300;极限值150 12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600 13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1000 14最小平曲线长度m10015最小圆曲线长度m5016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5017纵面最大纵坡53.95 1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800;极限值12002278.481 1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1397.97 20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70170 21竖曲线最小长度m50 59.99122防洪标高m6.52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KNBZZ-100BZZ-100

7、24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年2020 25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沥青路面)年151526桥梁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级27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0.1万环南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时速40km/h。采用的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技术标准及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规划或规范规定值采用值1道路类型城市次干道 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km/h40 40 3车道数条双向4车道4 4每条车道宽度 m 3.75、3.53.75 、3.55路缘带宽度m0.250.25 6车行道横坡%122 7停车视距m40408最大超高渐变率1/100 9最大超高横坡%410净空高度m5 11平

8、面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推荐值150;极限值708495 12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300849513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5008495 14最小平曲线长度m70251.04515最小圆曲线长度m35251.04516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3517纵面最大纵坡60.514 1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00;极限值4006200 1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700;极限值4506200 20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10110 21竖曲线最小长度m35 50.36922防洪标高m6.52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KNBZZ-100BZZ-10024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年1515 2

9、5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沥青路面)年121226桥梁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级27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0.11.2.3 总体设计方案(1)平面线位设计万环西路按规划线位布设平面线形,全程为一段直线,北接现状万环西路,南至万环南路,里程范围K0+000K1+678.241,全长1678.241m。万环南路基本按规划线位布设平面线形,西起万环西路,向东延伸,终点处近期接现状灵新公路,远期接灵新大道规划线位,里程范围K0+000K1+675.833,全长1675.833m,全线共设平曲线1个,原规划半径为3000米,平曲线长度为88.65米,不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关于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要

10、求,因此将此处半径改为8495米,最小圆曲线长度为251.045米。(2)道路纵断面设计方案本工程结合地形、防洪排涝规划、桥梁通航要求以及相交道路等情况确定控制标高和纵断面设计,本区域内防洪排涝标高为6.3 m,考虑到道路横坡的影响后,万环西路设计标高最低点按6.55m控制;万环南路考虑景观要求较高,纵断面设计标高最低点按7.0m控制,尽量利用规范要求的最小坡长,减少道路填方,节约工程造价。万环西路全线共设8个变坡点,最大坡度为3.95,最小坡度为0.3%,最小坡长为170米,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2278.481米,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1397.97米,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9.991米。万环南路全线

11、共设14个变坡点,最大坡度为0.514%,最小坡度为0.3%,最小坡长为110米,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6200米,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62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369米。(3)横断面设计方案根据规划设计条件,万环西路规划横断面为: 3.5m(人行道和绿化带)+3m(非机动车道)+12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3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和绿化带)=42m。但根据现场实地勘测,现状场地沿道路轴线有一高压走廊,但其走向与道路轴线不平行,根据图上实际布线,设计范围内3处高压电塔底座基础均超出5m宽中央分隔带范围,因此原规划横断面需进行调整。考虑上述因素及参照

12、现状已建北段万环西路横断面,本次设计拟采用8m宽中央绿化带断面,并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具体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西南2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12m(车行道)+8m(中央绿化带)+12m(车行道)+1.5m(绿化带)+1.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东北=42米。万环南路横断面布置结合路侧河道景观、湿地公园规划和绿道规划,本次设计拟设置10m宽滨水路侧景观带,并在景观带内布置临时停车带、人行步道、休息凳等市政元素,具体横断面布置如下:西北1.5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8m(车行道)+5m(中央绿化带)+8m(车行道)+10

13、m(绿化带 局部设临时停车带)+1.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东南=40米。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周边概况:拟建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无住宅、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工程沿线为大片鱼塘及良田,土地尚未开发,万环西路跨越十七涌,万环南路东临十八涌。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昼间及夜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评价区域内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附近蕉门水道及洪奇沥水道水质一般。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3.1 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施工期污

14、染源分析(1)施工噪声施工主要来自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使用机械设备,其种类繁多,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等。(2)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及沥青烟等。(3)水污染施工期间的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期雨水冲刷水、生产废水及施工区生活污水。(4)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开挖弃土、拆迁建筑余泥渣土等。3.1.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机动车噪声噪声源主要是路面行驶的机动车。路面行驶机动车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机械噪声、制动噪声等声源组成,

15、其中,发动机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2)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机动车尾气由三部分组成:内燃机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占尾气60%左右;曲轴箱泄漏气体以及汽化器中蒸发出的气体,一般各占20%左右。机动车尾气所含的成分有120200种化合物,但一般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为代表。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过程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取决于机动车本身的构造、型号、年代、行驶里程、保养状态和有无尾气净化装置,而且还取决于燃料、环境温度、负载和驾驶方式等外部因素。(3)水污染交通道路运行时自身并不产生污水流,但由于路面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扩散于大气或降落于道路周围路面上,随着降雨的冲刷带到项目

16、所在地附近水体中,可能对周围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3.2 预测结果及防治措施3.2.1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措施(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对敏感点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夜间施工时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在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以减轻噪声对其周围居民的影响。(2)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1)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2)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

17、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的作用,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3)严禁施工单位在道路两侧有敏感点的地段夜间22:006:00施工。(4)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安排在远离住宅区一侧。(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仍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致歉并给予赔偿。3.2.2 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及措施为使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建设单位应严格加强管理,采取适当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

18、沥青烟等废气。3.2.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施工人员食宿借助区域社会化服务满足,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期综合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严禁乱排、乱流污染环境。3.2.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措施施工期间工地会产生的余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为减少弃土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运输车辆应加盖遮布并做好外部清洁,尽量回收可利用废料,在必要路段实施半封闭或全封闭型施工等。3.3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

19、结果3.3.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及措施(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和各敏感点叠加背景浓度后均未出现超标情况,项目建设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为了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实行路检和年检,并且本路段经营管理部门有权禁止超标机动车通行,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加强对车的检测与维修,使在用车经常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以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路面尘粒由于道路扬尘来自沉降在路面上的尘粒,减少这些尘粒的数量就

20、意味着降低了污染源强。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大力推荐使用清洁燃料2)新敏感点远离线路建议规划部门在道路两侧30m 范围内,不应再增建敏感点,应将该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逐步搬迁或改造为商场、商务楼宇、仓库等封闭性建筑,第一排建筑物应尽量向后退缩,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可缓解机动车尾气与扬尘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3)利用植被净化空气道路两侧的阔叶乔木具有一定的防尘和污染物净化作用,建设单位应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规定,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以充分利用植被对环境空气的净化功能。4)开辟公交专线,增加绿地面积开辟公交专线,使得广州市的公交四通八达,方便快捷,以吸引更

21、多的市民乘做公交车,以减少私家车,或提高养车的费用,控制私家车的数量,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增加道路两侧的绿化面积,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净化污染物的作用。3.3.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及措施(1)噪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项目运行后,由于道路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远,机动车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娇小。为缓解本项目运行后,机动车噪声所带来的噪声影响,本项目须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减缓其对周边区域所带来的声环境影响。(2)声环境保护措施1)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采用改性沥青路面为主,同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的建设。2)沿线未来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措施建议本项目两侧影响范围内的首排建筑设计单位应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22、范等有关规范文件,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建筑隔声设计,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邻近道路和公交站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宜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如居民住宅在面向道路和公站站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用房),以减少交通噪声干扰。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被动防护措施,应使室内声环境质量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同时宜合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对通风的要求。4 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的各种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主要为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由于事故造成化学品泄漏对沿线群众的生活安全和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根据预测,本项目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

23、是非常小的。虽然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非常低,但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环境和社会造成较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事故防范措施(如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应急计划等)来避免这类事故的发性或尽量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概率。事故处理按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进行实施,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益体现在节约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减少交通事故以及社会效益等许多方面,考察现有的广州市区主要公路,尤其是分析现有的内环路,分析表明本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总之,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

24、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将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6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6.1 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评价各项减轻措施的有效性,对项目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未曾预测到的环境问题及早作出反应,根据监测的数据制定政策,改进或补充环保措施,以使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1)施工期监测计划1)施工污水监测点: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高浓度SS废水和含油废水;监测项目:COD、SS、石油类;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次;2)施工废气监测点:施工营地;监测项目:PM10 ; 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一次,连续采样18小时以上。3)噪声监测点:施工场界外1米处,各敏感点拟设置1个监测点,共4个监测点

25、;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2天,每天昼间、夜间各监测一次。(2)营运期监测计划1)环境空气监测项目:NO2、CO、PM10;监测点:南沙湿地布设1个监测点;采样时间和频率:监测期为1年;每季监测1次、每次连续采样7天,NO2、CO每天采样4次,分别在2:00、8:00、14:00、20:00采样;而NO2日均值、PM10每天采样1次,连续采样18小时以上。2)噪声监测项目:监测等效连续A声级(Leq)。监测点:参考现状监测布点,拟设置4个监测点;监测周期及采样时间:监测期为1年,每季监测1天,分别在昼间和夜间各监测1次。6.2 环境管理(1)环境保护管理目标通过制定科学的

26、、系统的环境管理计划,使本报告书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所提出的防治和减缓措施,在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中逐步得到落实,从而使环境建设和公路主体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和同步投产的“三同时”制度要求,为环境保护措施得以有计划的落实和地方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提供依据。(2)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道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管理问题,并监督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项目环保措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同时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做好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项目建成后,须按规定向广州市环保局申请竣工项目环境保护

27、验收。(3)环境管理职责原则上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是在地方环境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监督下,由受雇且独立于项目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第三家机构环境小组执行。环境小组向地方环保部门负责,执行环境监察审核手册中的有关环境状况监测、施工工地巡视、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监督及报告编写工作。主要管理职责如下:(1)作好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提高对环境污染控制的责任心,自觉为创造美好环境作出贡献,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特别是负责对工程承包商环境管理员的环境知识的培训工作。(2)制定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办法和污染防治设施的操作规程。(3)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28、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4)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解决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等。(4)环境管理1)施工期环境管理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小组主要进行如下的监察管理工作:扬尘的控制施工场地内的抑尘措施包括:硬路面(或碎石路面)、洒水车、各施工场地的洗车设施等;对运输路线沿线监察路面的污染情况。 施工噪声的控制,特别是夜间噪声的管理。施工噪声限度根据施工场界的噪声水平确定。建议工程期间主要在土石方运输沿线居民区密集的地方设置监测站。考虑施工场界敏感受体分布,噪声监测位置一般与环境空气监测位置相同。此外,对夜间施工噪声的监察,是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的重点。施工活动产生的污水、固体

29、废物的收集和处置。建设单位在工程总体发包时将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合同文本,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实行奖惩制度。2)运行期环境管理运行期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各项环保处理设施,以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制定改进或补充环保措施的计划。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对沿线路段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通过采取环评报告所提出的防治措施,可以减缓对沿线两侧敏感点的影响。从环境影响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8 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基本建设办公室 联系人及电话:罗工020-84688490 地址: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凤凰大道1号;环评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系人:邱工,电话:87515020,传真:020-87515759邮箱:yuzhen_qiu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路24号,邮编:5106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