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530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道桥毕业设计计算书.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 言城市道路设计及施工一直是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情况复杂,往往存在诸多问题,而道路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在设计时尽量避免或者在出现这些问题时,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任何优秀的工程必须建立在优秀的设计与优秀的施工相结合的基础上,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诸多复杂情况,这不仅需要施工时现场解决,更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能预先想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仅可以确定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和模式,还为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城市道路设计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理

2、论依据。本次设计就准格尔大路新区为典例以及道路交通现状,提出了本此设计的研究内容。第一章 概述1.1 城市道路交通特点城市道路与公路比较,由于城市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使得城市有其特殊的交通问题,具有下列交通特点:1.负担的交通量大。城区拥有大量的工作岗位,金融,商业,娱乐场所,办公楼等,这些高度集中的公建设施吸引的交通量往往占很大比例。同时,城市的交通枢纽处,自行车、行人、机动车等各种交通量都很大。其次城区的过境交通量也很大。2.交通方式复杂多样,相互干扰严重。城市中汇集了各种车辆和行人,彼此互相干扰,使交通状况更加恶化。在城区混行的交通方式中,公交线路多,客运需求量大,往往形成过分集中,或者由

3、于公交站点布置不当以致行人与车流发生冲突,都会使城区的交通更加拥挤。此外,还有城市地上地下轨道换乘枢纽处行人多,过街量大,特别是较大的百货公司和商场,吸引顾客的能力很强,而行人过街给主干道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交通服务水平低,交通环境差。由于城区内交通用地紧张,寸土寸金,交通量又大,人车互相拥挤,加上交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必然造成道路服务水平低下,并缺乏和谐的行人交通环境。4.城市道路交叉点多,交通事故多。由于城市中心区内交通量大,用地紧张,交通方式复杂,车流混行,交通管理困难,所以交通事故频繁。5.城市道路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一旦固定下来难以拆迁,所以不同等级的道路

4、,其两侧的建筑物性质应有所区别。6.城市道路不仅是交通设施,还具有组织城市用地、安排绿化和地上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功能。所以,在规划布局城市道路网和设计城市道路时,都要兼顾道各个功能方面的要求。1.2 城市道路分类 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交通方式的需求、乘车次数和乘车距离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在道路上的交通量也很不相同;大城市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级;中等城市可分为三级,即主、次干路和支路;而小城市人们的出行活动,主要是步行和自行车,对道路交通和道路网的要求也不同于大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城市现有主干路也只相当于大中城市的次干路或支路。1.快速路快速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多车道(双车道以上)的城市道路,

5、具有中央分隔带、安全与管理设施,车辆出入全部控制并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快速路的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与城市外主要的高速公路进出口连通,快速集散出入镜及跨区的机动车出行。2.主干路主干路是构成城市主要骨架的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必须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3.次干路次干路是分布在城市各区域内的地方性干道,沿线可分布大量的住宅、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和公交枢纽等服务设施。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

6、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因此,也是公交线路主要布设的道路。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4.支路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支路是联系次干路和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公用设施用地的纽带,并且还是划分城市街坊的基本因素,对不同性质的地块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支路作为集散道路,直接服务于不同土地利用上的交通集散,是非机动车交通的主要承担道路。此外,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规划商、货自行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商业步行街、货运道路等专用道路。1.3 准格尔旗大路新区自然地理概况本工程为准格尔旗

7、大路新区市政中心区基础设施工程,新区地处库布其沙漠的东边缘地带,位于黄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中部为流沙、半流沙区,南部属丘陵梁峁区。海拔高程在1040-1080米左右,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最大高差在40米左右。现状用地以沙地地形为主,在其北部和中部分布有新月状及波伏状流动沙丘。基地总体植被覆盖率较高。本地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路性半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降雨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雨水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8.7%。多年平均蒸发量2093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常有春旱现象。年平均气温

8、7.3度,多年平均日照3108.6小时,无霜期170天,冬季最大冻深为1.7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为偏南风或偏东风,晚秋至初春为偏西风或西北风,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32米/秒(十一级)。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地震裂度图所示,大路新区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1.4 设计原则及采用的规范 1.4.1 设计原则(1)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着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做到工程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实现其功能性的要求。(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合理设计,节省投资,利于维护管理。 1.4.2 采用的规范(1)城市道路实际规范CJJ379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9、TG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6(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5 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的新建道路,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网竖向设计;纬四路平、纵、横及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及工程量计算。 1.6 技术指标 表1-3城市道路各类(级)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类别 级别 设计车速(km/h)双向机动车道数 机动车道宽 分隔带设置道路断面形式快速路80、6043.75必须设二、四幅路 主干路 60、5043.75应设一、二、三、四幅路50、

10、4043.75应设一、二、三、幅路40、30243.53.75可设一、二、三、幅路 次干路50、40243.75可设一、二、三、幅路40、30243.53.75不设一幅路30、2023.5不设一幅路 支路40、3023.53.75不设一幅路30、2023.5不设一幅路2023.5不设一幅路表1-4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道路类别快速路主 干 路次 干 路支 路道路级别计算行车速(km/h)80 ,6060,5050,4040,3050,4040,3030,2040,3030,2020第二章 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阶段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道路平面位置及路幅型式在城市规划阶段

11、就已经确定。每一条道路的路面结构也多大同小异,而道路的竖向设计却千变万化,可以拉出多种竖向设计方案来,如何使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是一件值得好好研究的事情。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主要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2.1 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原则2.1.1 道路纵坡坡度拟定1从汽车行驶方面来考虑,为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舒适,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2道路纵坡度i 的取值宜符合如下条件:是保证路面雨水能顺利排出的最小排水坡度。在雨水多且雨季长的地区,道路竖向设计要特别考虑到下暴雨时的路面水能顺利流出,此时应选取适当的i 值以减少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是自行车的最大爬坡度。一般城市道路上自行车较多,

12、其爬坡能力不如机动车车辆强,在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时,宜考虑按自行车的爬坡能力控制道路最大纵坡度。2.1.2 道路标高确定原则1.城市道路线位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临街建筑物出入口的纵坡平缓和自建筑物向路面的横向排水通畅。线位标高是指道路中线的路面设计标高,一般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左右,如果高差相差太大,将导致临街建筑物出入困难。2.道路起、终点标高的确定,要考虑路线再延伸时线位标高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要在沿线地形标高基础上确定线位标高。道路标高不可随意确定,宜比原地面高程略高或略低,避免大填大挖。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竖向设计,才能大大减少路基土石方和路基防护工

13、程的数量,和尽可能地做到全线土石方平衡,降低道路工程造价;才能使城市道路更易于与原有临街建筑的立面布置保持协调。2.1.3 交叉口标高确定原则1.道路的交叉口标高一般应与相交道路高程及纵坡协调。城市道路免不了有交叉口,交叉口标高应与被交道路的高程及纵坡协调,否则将导致重复建设。2.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时,若是平交,道路标高应与轨顶标高一致;若是立交,应保证在下面的道路或铁路的净空要求。对于道路,其最小净空要求是5m,铁路最小净空则是7m 。2.2 准格尔旗大路新区道路网竖向设计准格尔旗大路新区道路为新建道路,大路为中等城市,周围地形平坦辽阔。地势呈东高西低,平缓倾斜,年降雨量少。在本次道路竖向设

14、计过程中,首先考虑了道路的排水要求,在本次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排水要求:(1)交叉口的设计高程要在考虑周围地形全面考虑(2)尽量避免在交叉口处汇水(3)如果在交叉口处汇水,要做好排水的措施,例如在交叉口处埋置渗水井。在满足道路排水的要求下,进一步考虑了填挖方的要求。其次还考虑了行车安全、舒适,将最小纵坡设计为0.33%,最大纵坡设计为3.93%。此外,这样设计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减少工程造价,还能使道路与周围建筑物、环境更好的协调。具体的设计成果见准格尔旗大路新区道路网图。第三章 纬四路道路平纵横设计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地理位置、作用和功能,注重沿线地区的交通发展、地区地块开

15、发,注重道路建设的周边环境、地物的协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道路景观环境设计,将道路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崭新面貌。城市道路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即通常简称为平、纵、横设计。3.1 平面设计3.1.1 平面设计原则及主要内容1.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即道路平面设计应遵循城市道路路网规划;(2)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保证;(3)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

16、通停靠站位置等;(4)平面线型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适用的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2.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快速、经济和舒适时道路设计的总目标,平面设计也将围绕这个总目标来进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平面线型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的视距问题;(2)弯道部分的特殊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及加宽、超高过渡段设计等;(3)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等;(4)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

17、布置3.1.2 纬四路平面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 纬四路的路段之间均为直线,这种线形在城市道路中使用最为广泛。笔直的道路给人以简捷、直达的良好印象,在美学上直线也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从测设上看,直线只需定出两点,就可方便的测定方向和距离等等。上述设计内容最后由平面图反映其设计成果。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的比例尺为1:1000。见纬四路平面图。2.公交停靠站设置(1)设置位置。停靠站的布置会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乘客的步行距离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根据公交乘客心理分析可知,在公交车上的乘客希望车辆尽快到达目的地,中途最好不要停车;而对于路线中途要上下车的乘客

18、则希望车站离出发地或目的地很近,以使步行时间最短。可见车上车下的出行者对站点布设的距离要求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即希望出行的途中所用时间最少,也就是:其中:为乘客步行到站和到目的地时间,乘客在车上行程为时所用的时间,且 (min) (min)为车辆的运送速度(km/h); 车辆的行驶速度(km/h),二者区别在于前者包括进出车站上下乘客时间在内,后者仅为在各站之间正常行驶所用时间;为乘客平均乘距(km);d为平均站距(km);为车辆每次在站点平均上下乘客的时间(min)。若要得到用时最短的最佳距离,则可由下式计算:将前面给出的和表达式带入上式;经求导计算得最佳站距表达式如下: (km)

19、实际上,在市区道路上布设公交站点时,其站距还要受道路系统、沿线用地性质和交叉口间距等的影响,因此在整条路线上,站距是不等的。市中心区,客流密集,乘客上下车频繁,则站距宜小些;城市边缘地区,站距可大些;而郊区可更大些。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应保证候车乘客的安全;方便乘客换乘、过街;降低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有利于公共汽车安全停靠、顺利进出;根据公交线路走向、道路类别与所在交叉口交通状况,结合站点类别、规模与用地可能条件合理布置公交停靠站。因此该交叉口的两个停靠站都设置在交叉口的下游,距对向停车线50100m。(2)设置类型。在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道路上,公交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并且

20、当公交停靠站设在出口道附近时,不应影响到流出交通流的正常减速变道的要求。因此处的机非分隔带的宽度为4m ,所以停靠站的设置采用压缩分隔带的方式,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的设置方法如下图。图3- 1 港湾式停靠站3.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当地气候、海拔高度、沿线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及排水情况,具体确定路线纵坡的大小、纵坡转折点位置的高程和竖曲线半径等。影响纵断面设计线高低位置的点就是控制点,控制点如桥梁,跨越铁路的跨线桥标高,相交道路交叉口标高,铁道口标高,滨河路的最高水位以及沿街永久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等。城市道路和公路纵断面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公

21、路两侧有边沟排水,而城市道路的排水靠道路的纵坡和横坡。3.2.1 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5.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6.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如下:(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

22、取稳定路基措施。(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制。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7.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3-1。表3- 1 最大纵坡度设计车速(km/h)50最

23、大纵坡度推荐值(%)5.5最大纵坡限制值(%)7坡长限制规定如下:.设计速度大于表3-1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3-1的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3-2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表3-2规定。表3- 2 纵坡限制坡长设计车速(km/h)50纵坡度(%)66.57纵坡限制坡长(m)350300250.各级道路纵坡度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3-7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表3- 3纵坡坡段最小长度设计车速( km/h)50坡段最小长度(m )1403.2.2 纵断面设计步骤和方法1 绘出原有地面线首先根据道路中线水准测量资料,按一定比例尺,

24、通常设计采用水平方向1:1000或1:2000,垂直方向1:50或1:100或1:200,按20m一个桩号,由测量队测设设计线原地面高程。把各点高程连接起来即为原地面线。2 标出沿线各控制点标高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应先将全线各控制点的标高在图上标出,控制点为路线的起点,相交道路路口标高,大桥标高,路线下穿立交桥,还要考虑高架下地面道路的净空要求。3 拉坡对于设计道路的纵断面拉坡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1)通过调整道路中线纵坡,满足道路排水要求,避免设置锯齿形街沟。(2)参照沿街建筑物出入口的地坪标高,尽量不改动各控制点标高,可能会出现缓坡,需要设置锯齿形街沟。第一种方法具有施工简便,雨水管设置方便

25、等优点,但是试拉坡结果常显示,在满足最小坡长前提下,道路设计标高与周围建筑物地坪标高及控制点标高偏较大;第二种方法有利于车辆行驶,减少土方工程量,能较好的满足设计控制点,并与周围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但锯齿形街沟施工麻烦,路面改扩建困难,并且在街沟范围内对行车有一定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纵断面拉坡更主要的是受沿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控制,综合考虑采用方法2。在标定全线的控制点标高后,根据定线意图,综合考虑行车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初试设计线。从起点开始,途中所经交叉口一一列出在纵断面图上,写出交叉口中心控制点标高。竖曲线半径的设置满足规范要求相应等级的最小半径,还需要满足最小竖曲线长,最小

26、坡长等。如原地面路况良好,则尽量利用原地面进行竖向设计。如地面道路纵坡都较小,不满足最小0.3%的要求,则需要进行排水街沟设计。在定设计线时,一般采用多包少割,做道缓坡宜长,陡坡宜短。在城市道路中的土方填挖平衡。在进行竖曲线半径的选择时,考虑到行车要求和地形状况,不过分增加土石方工程的情况下,宜采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尤其是凹形竖曲线,为了使车辆不会因为离心力过大而引起弹簧超载,尽量不采用小半径。4 纵断面图的绘制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道路中线的地面线、纵坡设计线、施工高度、沿线桥涵位置、结构类型和孔径,沿线交叉口位置和标高,沿线水准点位置,桩号和标高等,以及在图的下方附以简明的说

27、明表格。在市区主干道的纵断面设计图上,尚需注出相交道路的路名与交叉口的交点标高以及街坊与重要建筑物出入口标高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图的比例尺,在技术设计文件中,一般采用水平方向为1:5001:000,垂直方向1:1001:200 。纵断面设计实例见坐标纸。3.2.3 纬四路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的纬四路考虑了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排水进行纵段设计,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上路面标高。水平方向为1:1000,垂直方向1:100。最大纵坡为2.63%,最小纵坡为0.41%,最大挖深为3.49m,最大填高为3.20m。具体设计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3.2.4 竖曲线计算过程竖曲线可分为圆曲线,二次抛物线,三次抛

28、物线。通常设计中采用圆形曲线。圆形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如下: 式中 R竖曲线半径,m; 相邻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相邻纵坡的代数差; T竖曲线切线长度,m; L竖曲线长度,m; E竖曲线外距,m;竖曲线上各点标高的计算如下:在凸形竖曲线内: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设计标高在凹形竖曲线内: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竖曲线任意点高程:(1)计算切线高程 式中凸形竖曲线用“-”,凹形竖曲线用“+”。 (2)计算设计高程 上式中凸形竖曲线用“-”,凹形竖曲线用“+”。 其中 1K0+386.09起点桩号:K0+000 ; 变坡点高程:1111.50 i1=-0.64; 为凹型曲线设R=600

29、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0+360处 设计高程=1111.67+0.06=1111.73K0+380处X=(k0+380)-(k0+334.19)=45.81h=0.17切线高程=1111.50+(51.9-45.81)*0.0064=1111.54设计高程=1111.54+0.17=1111.71K0+400处X=437.99-400=37.99h=0.12切线高程=1111.50+(51.9-37.99)*0.0109=1111.65设计高程=1111.65+0.12=1111.77K0+420处X=437

30、.99-420=17.99h=0.03切线高程=1111.50+(51.9-17.99)*0.0109=1111.87设计高程=1111.87+0.03=1111.902K0+800变坡点高程:1116.01; ; 为凸形设R=8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0+760处X=20 h=400/(2*8000)=0.025切线高程=1116.01-40*0.0109=1115.57设计高程=1115.57-0.025=1115.55K0+780处X=780-740=40h=1600/(2*8000)=0.10切线高

31、程=1116.01-20*0.0109=1115.79设计高程=1115.79-0.10=1115.69K0+820处X=860-820=40h=1600/16000=0.1切线高程=1116.01-20*0.0041=1115.93设计高程=1115.93-0.1=1115.83K0+840处X=860-840=20h=400/(2*8000)=0.025切线高程=1116.01-40*0.0041=1115.85设计高程=1115.85-0.025=1115.823K1+667.17 变坡点高程:1112.50; ; 为凹形设R=3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

32、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1+660处X=(k1+660)-(k1+644.07)=15.93h=0.04切线高程=1112.50+(23.1-15.93)*0.0041=1112.53设计高程=1112.53+0.04=1112.57K1+680处X=(k1+690.27)-(k1+680)=10.27h=0.02切线高程=1112.50+(23.1-10.27)*0.0113=1112.64设计高程=1112.64+0.02=1112.664 K2+20变坡点高程:1116.48; ; 为凸形设R=2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

33、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2+000处X=(k2+000)-(k1+988.7)=11.3h=0.03切线高程=1116.48-(31.3-11.3)*0.0113=1116.25设计高程=1116.25-0.03=1116.22K2+40处X=(k2+51.3)-(k2+40)=11.3h=0.03切线高程=1116.48-(31.3-11.3)*0.02=1116.08设计高程=1116.08-0.03=1116.055K2+820变坡点高程:1100.48 ; 为凸形设R=10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34、: 竖曲线终点高程: K2+800处X=(k2+800)-(k2+788.5)=11.5h=0.006125切线高程=1100.48-(31.5-11.5)*0.02=1100.08设计高程=1100.08-0.006125=1100.07K2+840处X=(k2+851.5)-(k2+840)=11.5h=0.006125切线高程=1100.48-(31.3-11.5)*0.0263=1099.95设计高程=1099.95-0.006125=1099.956K3+105变坡点高程:1092.98 ; 为凹形设R=3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

35、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3+80处X=(k3+80)-k3+72.9)=7.1H=0.0084切线高程=1092.98+(32.1-7.1)*0.0263=1093.64设计高程=1093.64+0.0084=1093.65K3+100处X=(k3+100)-(k3+72.9)=27.1H=0.12切线高程=1092.98+(32.1-27.1)*0.0263=1093.11设计高程=1093.11+0.12=1093.23K3+120处X=(k3+137.1)-(k3+120)=17.1H=0.05切线高程=1092.98+(32.1-17.1)*0.0049=1093.05设计高

36、程=1093.05+0.05=1093.107K3+507.33变坡点高程:1091.00 ; 为凹形设R=8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3+460处X=(k3+460)-(k3+457.73)=2.27H=0.0032切线高程=1091+(49.6-2.27)*0.0049=1091.23设计高程=1091.23+0.0032=1091.24K3+480处X=(k3+480)-(k3+457.73)=22.27H=0.03切线高程=1091+(49.6-22.27)*0.0049=1091.13设计高程=10

37、91.13+0.03=1091.16K3+500处X=(k3+500)-(k3+457.73)=42.27H=0.11切线高程=1091+(49.6-42.27)*0.0049=1091.04设计高程=1091.04+0.11=1091.15K3+520处X=(k3+556.93)-(k3+520)=36.93H=0.09切线高程=1091+(49.6-36.93)*0.0075=1091.10设计高程=1091.10+0.09=1091.19K3+540处X=(k3+556.93)-(k3+540)=16.93H=0.02切线高程=1091+(49.6-16.93)*0.0075=1091.

38、25设计高程=1091.25+0.02=1091.278K3+680变坡点高程:1092.30 ; 为凸形设R=2000m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高程: K3+660处X=(k3+660)-(k3+655.1)=4.9H=0.006切线高程=1092.30-(24.9-4.9)*0.0075=1092.15设计高程=1092.15-0.006=1092.14K3+700处X=(k3+704.9)-(k3+700)=4.9H=0.006切线高程=1092.30-(24.9-4.9)*0.0174=1091.95设计高程=109

39、1.95-0.006=1091.953.3 横断面设计以及板块的确定道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构筑物。在垂直道路中心线的方向上所作的竖向剖面图称为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地等部分组成。3.3.1 城市道路板块划分的一般形式道路红线规划时,应考虑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即考虑横断面的选型。各种横断面形式的适用条件如下:1. 单幅路车行道上不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或虽不作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的称为单幅路。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交通量小的城市次干路、大城市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当前,单幅路已经不具备机非错峰的

40、混行优点,因为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即使混行也应用路面划线来区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单幅路见图3-2 。 图3- 2单幅路横断面图2 双幅路用中间分隔带分隔对向机动车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称为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风景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较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双幅路不仅广泛适用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快速路等汽车专用道路上,而且已经广泛适用在新建城市的主、次干道路上,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通过双幅路的中间绿化带预留机动车道,利于远期交通量变化时拓宽车道的需要。(2) 可以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

41、行人保护区,保障过街行人的安全。(3) 可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机动车道,使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高差进行分离,避免在交叉口混行,影响机动车通行效率。(4) 有中央分隔带使绿化比较集中地生长,同时有利于设置各种道路景观设施。双幅路见图3-3 。 图3-3 双幅路横断面图3 三幅路用两条分车带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分为三部分,称为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 的主干道。三幅路虽然在路段上分隔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但大量的非机动车设在主干路上,会使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变得很复杂,改造工程费用高,占地面积大。新规划的城市道路网应尽可能在道路系统上实

42、行快、慢交通分流,既可提高车速,保证交通安全,还能节约非机动车道的用地面积。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安全。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都很大的道路相交时,双方没有互通的要求,只需要建造分离式立体交叉,将非机动车车道在机动车道下穿过。对于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也需要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方式的三幅路横断面。三幅路见图3-4 。图3-4三幅路横断面图4 四幅路用三条分车带使机动车对向分流、机非分隔的道路称为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速度高的快速路,其两侧为辅路。也可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路。四幅路也可用于中、小城市的景观大道,以宽阔的中央分隔带和机非绿化带衬托。四幅路见图3-5。 图3-5 四幅路横断面图3.3.2 纬四路横断面的设计初拟三块板横断面,双向四车道,每条机动车道宽为3.75m 。1. 将不同类型的车折算成小汽车交通量初始交通量2011年交通量2015年交通量2020年交通量2025年交通量2029年交通量746011765167342060125361方式比例如下表大货车中型货车挂车农用车小客车非机动车公交车0.0587 0.1207 0.0378 0.0370 0.4547 0.0811 0.2100 这算成小汽车所用比例系数大货车中型货车挂车农用车小客车非机动车公交车21.5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