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554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8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1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1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1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1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汇编.doc(3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汇编目 录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8钢筋混凝土墩台施工安全技术交底41钢承口顶管施工安全技术交底54钢箱梁及叠合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66钢箱梁制作安全技术交底84钢质给水管施工安全技术交底91钢质燃气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17钢质热力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33高密度聚乙烯(PE)排水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48管线基坑明挖土方安全技术交底162聚乙烯天然气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70桥梁钢筋加工及安装安全技术交底179桥梁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99桥梁基础明挖基坑安全技术交底211桥梁伸缩装置安装安全技术交底218桥梁支

2、座安装安全技术交底224桥面APP卷材防水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35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39桥式模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51铁给水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60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82现浇钢筋混凝土拱圈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90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99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31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33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351预应力混凝土真空灌浆安全技术交底366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柱安装安全技术交底374预制梁、板吊车安装安全技术交底379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12.1 一般规定1.12.

3、1.1 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1.12.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1.12.1.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1.12.1.4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

4、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1.12.1.5 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1.12.1.6 填埋物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1) 居民生

5、活垃圾。(2) 商业垃圾。(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4) 街道清扫垃圾。(5) 公共场所垃圾。(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1.12.2 施工准备1.12.2.1 填埋场选址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4) 工程

6、地质与水文地质。(5) 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6) 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及供电条件。(7) 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和性质,服务范围和垃圾收集运输情况。(8)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9) 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 洪泛区和泄洪道。(3)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 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

7、、灰岩坑及溶岩洞区。(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3.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 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 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8、6) 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 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4.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 场址候选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2) 场址预选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推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3) 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

9、步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1.12.2.2 填埋场总体布置1.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填埋场宜根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和规划。2. 填埋场类型应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总体布置应按填埋场类型,结合工艺要求、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总平面应工艺合理,按功能分区布置,便于施工和作业;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便于雨污水导排,并使土石方尽量平衡,减少外运或外购土石方。3. 填埋场总图中的主体设施布置内容应包括:计量设施,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

10、,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导流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4. 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应包括: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给排水设施,生活和管理设施,设备维修、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通信、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填埋场宜设置环境监测室、停车场,并宜设置应急设施(包括垃圾临时存放、紧急照明等设施)。5. 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填埋库区之间宜设绿化隔离带。生活、管理及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工艺等条件确定,不宜超过表1-73所列指标。6. 场内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临时

11、性道路进行布局。永久性道路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临时性道路及作业平台宜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并宜有防滑、防陷设施。场内道路应满足全天候使用。7. 填埋场地表水导排系统应考虑填埋分区的未作业区和已封场区的汇水直接排放,截洪沟、溢洪道、排水沟、导流渠、导流坝、垃圾坝等工程应满足雨污分流要求。填埋场防洪应符合表1-74的规定,并不得低于当地的防洪标准。8. 填埋场供电宜按三级负荷设计,建有独立污水处理厂时应采用二级负荷。填埋场应有供水设施。9. 垃圾坝及垃圾填埋体应进行安全稳定性分析。填埋库区周围应设安全防护设施及8m宽度的防火隔离带,填埋

12、作业区宜设防飞散设施。10. 填埋场永久性道路、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和防火隔离带外均宜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覆盖后应进行生态恢复。1.12.2.3 施工组织1. 填埋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准备施工设备及设施,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制度;采用有效的劳动组织,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数量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量的大小确定。3. 熟悉及审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摸清工程情况。4. 明确提出施工的范围和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各类填埋场施工工期可按表1-75所列指标控制),并向施工人员交底。5. 施工安装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13、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对国外引进的专用填埋设备与材料,应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要求、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要求。1.12.3 施工技术要求1.12.3.1 填埋场地基与防渗1.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2. 天然粘土类衬里及改性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且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3. 在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衬里时,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符合填埋场防渗的材料性能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4. 人工防渗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人工合成

14、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2) 复合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1) 库区底部复合衬里结构(图1-32)。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土工织物层。2) 库区边坡复合衬里结构(图1-33)。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HDP

15、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3) 单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1) 库区底部单层衬里结构(图1-34)。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土工织物层。2) 库区边坡单层衬里结构(图1-35)。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4) 库区底部双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图1-36)。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

16、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检测)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土工织物层。(5)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钠基膨润土垫替代膜下防渗保护层。5.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铺设HDPE土工膜应焊接牢固,达到强度和防渗漏要求,局部不应产生下沉拉断现象。土工膜的焊(粘)接处应通过试验检验。(2) 在垂直高差较大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锚固平台,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宜小于12。(3) 防渗结构材料的基础

17、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粘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2) HDPE土工膜的膜下保护层,垂直深度2.5cm内粘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料。3) 位于库区底部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边坡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0。6. 填埋库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过地基处理的平稳层,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降而使基层失稳。填埋库区底部应有纵、横向坡度,纵、横向坡度均宜不小于2。1.12.3.2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1. 填埋库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2. 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应按填埋场类型、填埋库区划分和雨污水分流系统情况、填埋物性质及

18、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3. 渗沥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水处理设施等。4. 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O3含量应不大于1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等材料铺设,结构应为石料盲沟、石料与HDPE管盲沟、石笼盲沟等。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3cms,厚度不宜小于40cm。HDPE管的直径干管不应小于250mm,支管不应小于200mm。HDPE管的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HDPE管的布置宜呈直线,其转弯角度应小于或等于20,其连接处不应密封。5.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6. 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

19、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7. 集液井(池)、调节池及污水流经或停留的其他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8. 渗沥液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应优先选择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案,排放标准应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中的三级指标。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条件时应建设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1.12.3.3 填埋气体导排与防爆1. 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2.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

20、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也可采用横管(沟)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2) 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穿孔管外宜用级配石料等粒状物填充。竖井宜按填埋作业层的升高分段设置和连接;竖井设置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50m;管口应高出场地1m以上。应考虑垃圾分解和沉降过程中堆体的变化对气体导排设施的影响,严禁设施阻塞、断裂而失去导排功能。(3) 填埋深度大于20m采用主动导气时,宜设置横管。(4) 有条件进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时,宜设置填埋气体利用设施。3. 填埋库区除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采取防火措施外,还应在填埋场设消防贮水池,配备洒水车,储备干粉灭火剂和灭火

21、沙土。应配置填埋气体监测及安全报警仪器。4. 填埋库区防火隔离带应符合1.12.2.2条第9款的要求。5. 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前的填埋库区及防火隔离带范围内严禁设置封闭式建(构)筑物,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将火种带入填埋库区。6. 填埋场上方甲烷气体含量必须小于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严禁超过1.25。1.12.3.4 埋作业与管理1. 填埋作业准备(1) 填埋场作业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熟悉填埋作业要求及填埋气体安全知识。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填埋作业工艺、技术指标及填埋气体的安全管理。(2) 填埋作业规程应制定完备,并应制定填埋气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22、3) 应根据地形制定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分区应采取有利于雨污分流的措施。(4) 填埋作业分区的工程设施和满足作业的其他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5) 填埋作业应保证全天候运行,宜在填埋作业区设置雨季卸车平台,并应准备充足的垫层材料。(6) 装载、挖掘、运输、摊铺、压实、覆盖等作业设备,应按填埋日处理规模和作业工艺设计要求配置。在大件垃圾较多的情况下,宜设置破碎设备。2. 填埋作业(1) 填埋物进入填埋场必须进行检查和计量。垃圾运输车辆离开填埋场前宜冲洗轮胎和底盘。(2) 填埋应采用单元、分层作业,填埋单元作业工序应为卸车、分层摊铺、压实,达到规定高度后应进行覆盖

23、、再压实。(3) 每层垃圾摊铺厚度应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厚度不宜超过60cm,且宜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600kgm3。(4) 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宜为2m4m,最高不得超过6m。单元作业宽度按填埋作业设备的宽度及高峰期同时进行作业的车辆数确定,最小宽度不宜小于6m。单元的坡度不宜大于13。(5) 每一单元作业完成后,应进行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为20cm25cm;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应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大于30cm。(6) 填

24、埋场填埋作业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封场和生态环境恢复。3. 填埋场管理(1) 填埋场应按建设、运行、封场、跟踪监测、场地再利用等程序进行管理。(2) 填埋场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进行整理与保管。(3) 在日常运行中应记录进场垃圾运输车辆数量、垃圾量、渗沥液产生量、材料消耗等,记录积累的技术资料应完整,统一归档保管,填埋作业管理宜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填埋场的计量应达到国家三级计量认证。(4) 填埋场封场和场地再利用管理应符合1.12.3.5条的有关规定。(5) 填埋场跟踪监测管理应符合1.12.5条的有关规定。1.12.3.5 埋场封场1. 填埋场封场设计应考虑地

25、表水径流、排水防渗、填埋气体的收集、植被类型、填埋场的稳定性及土地利用等因素。2. 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粘土覆盖结构(图1-37):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防渗粘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应为20cm30cm;排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应为20cm30cm,应与填埋库区四周的排水沟相连;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应小于15cm。(2) 人工材料覆盖结构(图1-38):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的粘土厚度宜为20cm30cm;HDPE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

26、1mm;膜上保护层、排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宜为20cm30cm;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3. 填埋场封场顶面坡度不应小于5。边坡大于10时宜采用多级台阶进行封场,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4. 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沥液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运行管理,直至填埋堆体稳定。5.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使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封场条件要求时,确需关闭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2) 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

27、。(3) 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用地。1.12.4 量标准1.12.4.1 埋场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和安装。1.12.4.2 埋场工程施工变更应按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1.12.4.3 埋场各项建筑、安装工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1.12.4.4 埋场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应专业现行验收标准执行,有关填埋场地基与防渗,填埋场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填埋场气体导排与防爆,填埋场封场应符合第1.12.3.1、1.12.3.2、1.12.3.3、1.12.3.5条的要求。1.12.5 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8、措施1.12.5.1 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污染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2. 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12.5.2 埋场应设置地下水本底监测井、污染扩散监测井、污染监测井。填埋场应进行水、气、土壤及噪声的本底监测及作业监测,封场后应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填埋体稳定。监测井和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项目、频率及分析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执行。1.12.5.3 埋场环境污染

29、控制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的要求。1.12.5.4 埋场使用杀虫灭鼠药剂应避免二次污染。作业场所宜洒水降尘。1.12.5.5 埋场应设道路行车指示、安全标识、防火防爆及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志。1.12.5.6 埋场的劳动卫生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结合填埋作业特点采取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作业人员健康的措施。填埋作业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登记卡。1.12.5.7 入填埋作业区的车辆、设备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应避免产生火花。1.12.5

30、.8 埋场应防止填埋气体在局部聚集。填埋库区底部及边坡的土层10m深范围内的裂隙、溶洞及其他腔型结构均应予以充填密实。填埋体中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隙应及时予以充填密实。1.12.5.9 填埋物中的可能造成腔型结构的大件垃圾应进行破碎。1.11 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施工1.1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自来水厂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施工,其他现浇混凝土地下构筑物施工可参照执行。1.11.2 施工准备1.11.2.1 技术准备1. 完成土建与各专业设计图纸的会审交圈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主要分项工序的施工方案,明确关键部位、重点工序的做法;对有关人员做好书面技术交底。2. 认真核对结构坐标点

31、和水准点,办理相关交接桩手续,并做好基准点的保护。3. 完成结构定位控制线、基坑开挖线的测放与复核工作。4. 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5. 编制各项施工材料计划单,落实预制构件、止水带等的订货与加工。1.11.2.2 材料要求1. 钢筋钢筋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查。2. 模板(1) 模板选型:结构模板可选

32、用组合钢模板、木模板、全钢大模板等多种形式,施工中应结合工程特点、周转次数、经济条件及质量标准要求等通过模板设计确定。(2) 支撑件:模板支撑所用方木、槽钢或钢管的材质、规格、截面尺寸偏差等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3) 穿墙螺栓:模板穿墙螺栓宜优先采用三节式可拆型止水穿墙螺栓,螺杆中部加焊止水片。(4) 隔离剂:给水构筑物工程,隔离剂应无毒、无害,符合卫生环保标准;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地下物,应满足相应的设计及使用功能需要。3. 水泥水泥宜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

33、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并应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检测报告。4. 石子石子应采用具有良好级配的机碎石,石子粒径宜为5mm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要求,并应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集料活性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5. 砂砂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1,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要求,并应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集料活性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

34、格。6. 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并应有相关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和提供法定检测单位的质量检测报告,经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7. 混凝土拌合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8. 外加剂:外加剂应根据施工具体要求选用,其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应取样复试,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1.

35、11.2.3 机具设备1. 土方工程:挖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翻斗车。2. 钢筋工程:钢筋弯曲机、卷扬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电焊机、粗直径钢筋连接设备(电弧焊机、直螺纹连接设备等)、钢筋钩子、撬棍、扳子、钢丝刷子。3. 模板工程:圆锯机、压刨、平刨、斧子、锯、扳手、电钻。4. 混凝土工程: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计量设备、混凝土输送泵、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翻斗车、汽车吊、空气压缩机、手推车、串筒(或溜槽)、铁锹、铁板。1.11.2.4 作业条件1. 施工前,应探明施工区域内地下现况管线和构筑物的实际位置,及时进行现况管线和构筑物的改移与保护工作,将施工区内的所有障碍物清除、处理完毕

36、。2. 完成现场“三通一平”工作,修建临时供水、供电设施及临时施工道路,现场地表土层清理平整,挖设场区临时排水沟,搭设必需的临时办公、生活用房及加工棚。3.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采取相应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保证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不少于0.5m。4. 预先确定弃土点或堆土场地。5. 做好施工机械的维修、检查与进场工作。各类施工机械应工作状态良好,能够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1.11.3 施工工艺1.11.3.1 工艺流程1. 整体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土方开挖混凝土垫层施工底板结构施工墙体结构施工顶板结构施工满水试验土方回填2. 主要部位施工工艺流程(1)

37、底板结构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支设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2) 墙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墙体钢筋绑扎墙体模板支设墙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3) 顶板结构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排架立杆搭设梁板模板支设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1.11.3.2 操作工艺1. 土方开挖:参照“管线基坑明挖土方”进行。2. 混凝土垫层施工(1) 模板支设:基础垫层边模可采用槽钢或方木支设,模板背后打钢筋背撑顶紧,背撑间距500mm左右。(2) 混凝土浇筑:垫层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根据标高控制线,进行表面刮杠找平,木抹子搓压拍实。待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

38、序。3. 底板结构施工(1) 测量放线:在已施工完毕的垫层混凝土表面测放底板轴线及结构边线,并用水准仪抄出高程控制线,经检查无误后办理相关验收手续。(2) 底板钢筋绑扎1) 钢筋的接头型式与位置:钢筋接头型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结构中凡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其余钢筋接头可采用绑扎搭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2) 钢筋绑扎:底板上、下层双向受力钢筋应逐点绑扎,不得跳扣绑扎。底板上层钢筋应设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间距应根据底板厚度和钢筋直径大小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3) 底板模板支设1) 模板选择:基础底板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或多层

39、木模板现场拼装。对于周转次数多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变形缝、后浇带等),也可采用加工专用或组合式钢模板与钢支架,以适应特殊需要。2) 底板吊模安装:墙体下部施工缝宜留于距底板面不少于300mm的墙身上,该部位宜采用吊模,吊模底部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与钢筋三角架支顶牢固。3) 变形缝橡胶止水带加固:当结构底板变形缝部位设计有橡胶止水带时,应特别注意橡胶止水带的加固与就位正确,在结构内的部分通过加设钢筋支架夹紧,结构外的部分可采用方木排架固定。具体详见图1-29。(4) 底板混凝土浇筑1) 一般要求: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施工时宜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对于厚度超过1m的混凝土底板施工应

40、按大体积混凝土考虑。混凝土浇筑时应逐层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以内,边浇筑边振捣。振捣棒插入点要顺序排列,逐点移动,均匀振实,移动间距宜为300mm400mm,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宜为1030s,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2) 结构变形缝部位的浇筑:当地下构筑物设有结构变形缝时,应以变形缝为界跳仓施工。变形缝浇筑过程中应先将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振实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该部位宜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灌筑,并采用30振捣棒细致振捣,以确保混凝土密实度;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动止水带。3) 吊模部位的浇筑:吊模内混凝土需待其下部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初步沉实

41、后方可进行,振捣后的混凝土初凝前应给予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4) 搓平抹光: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刮平,排除表面泌水。待混凝土收水后用木抹子搓压平实,铁抹子抹光,终凝后立即养护。(5) 混凝土养护: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应避免混凝土早期脱水和养护过程缺水。常温下,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应同时做好测温记录工作。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4. 墙体结构施工(1) 测量放线:测放墙体轴线、结构边线、高程控制线及预埋管道位置线,经检查无误后办理相关验收手续。(2) 墙体钢筋绑扎1) 一般要求:墙

42、体钢筋绑扎前,应将预留插筋表面灰浆清理干净,并将钢筋校正到位,如有位移时应按16坡度进行纠偏。钢筋绑扎应严格执行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2) 墙体双排钢筋的固定:墙体双排钢筋间净距通过定位架立筋控制,架立筋的间距不宜超过1000mm。钢筋垫块摆放位置要与架立筋相对应,架立筋端头不得直接接触模板面。3)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垫块绑扎时,每平方米不得少于一块,并呈梅花形布置;对于结构转角及腋角等边角部位应增加双倍数量的垫块。4) 穿墙管道、预留洞口处的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优先保证预留洞口和预埋管道位置正确;当洞口直径或边长300mm时,钢筋应绕过洞口通过,

43、不得截断。如遇较大洞口必须断筋处理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增设洞口加强筋,加强筋伸过洞口的长度不得低于该钢筋的锚固长度。(3) 墙体模板支设1) 模板选择:由于地下构筑物多为清水混凝土结构,为达到这一标准,结构墙体模板宜采用大块多层胶合木模板或定型大模板。墙体模板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模板设计与计算,确保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 模板安装:当采用木模板施工时,面层模板可选用双面覆膜多层板或竹胶合板,所用多层板厚度不宜小于14mm,竹胶合板厚度不宜小于12mm,且模板背面宜满铺50mm厚松木大板,以增强刚度;木模板拼缝宜采用企口连接,并在接缝处粘贴细海绵胶条填实,防止漏浆。当采

44、用定型大模板施工时,模板板面应采用4mm6mm的钢板制作,模板接缝部位采用专用螺栓连接,螺栓、螺母下宜加设弹簧垫圈,以利于调整拼缝宽度,保证板缝拼接严密。(4) 墙体混凝土浇筑1) 一般要求: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底部混凝土接茬处均匀浇筑一层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振捣密实,做到不漏振、不欠振,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0mm;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否则应用串筒、溜槽或侧壁开窗的方法浇捣,应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分层离析现象。2) 施工缝处理防水混凝土墙体一般只允许留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不应留在剪力与弯距最大处,下部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

45、面不小于300mm的部位,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留在结构变形缝处。墙体施工缝的基本构造形式见图1-30。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2.5MPa;先将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润湿,再铺一层50mm厚与所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后及时浇筑混凝土,确保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 预留孔洞、穿墙管件部位混凝土施工:地下构筑物结构预留孔洞、穿墙管件部位均为渗漏水的薄弱环节,应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在预留孔洞、预埋管件部位需改用同强度等级、小粒径混凝土浇筑并加强振捣;预埋大管径的套管或面积较大的金属板时,应在其底部开设浇筑振捣口,以利排气、浇筑和振捣。预留洞口及管道下灰时严格按“先底部,再两侧,最后浇筑盖面混凝土”的顺序进行,其两侧下灰高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并同时振捣。4) 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施工:变形缝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妥善地固定,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间隔施工,不得同时浇筑。在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止水带经检查无损伤和位移现象后方可进行另一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细致振捣,使混凝土紧密包裹止水带两翼,避免止水带周边骨料集中。(5) 混凝土养护:墙体混凝土的养护同3款(5)项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