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600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北区教研室 万莺燕,交流框架:,一、中年段语文教学要求及建议 二、三上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中年段语文教学之问:,1.中年段的生字词如何教学?2.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3.中年段阅读教学课时如何划分?4.中年段是不是要尝试单元整体教学?5.中年段起步作文如何教学?6.中年段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何开展?,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

2、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中年段阅读教学重点训练项目,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3.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建议,1

3、.明确阶段性阅读教学目标(防止“越位”或“缺位”)兼顾得意、得言、得法,追求目标单纯、言意并重、课型多样、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教学。要在感知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自然段、结构段的理解:归纳段意,理清段序,了解段式,培养学生对文本做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加强句式运用、段式仿写等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2.了解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 3.鼓励尝试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 如: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即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发现可借鉴的手法,迁移练写,拓展阅读。,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参考),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引发猜

4、想,建构阅读话题;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中年段要求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中年级逐步将此变为自学要求,逐渐增加默读和略读的比重,逐渐提高把握关键词句段及要点和层次的要求,为篇章教学奠定基础;4.随文或集中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 进入中年级后,对生字的把握可通过预习和课堂反馈解决;对新词的理解,低年级以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为主要渠道,中年级还应关注工具书的利用。5.理清文本脉络,并能大致了解文本的内容6.课堂练习 低年级以有指导的练写生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年级则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第二

5、课时1.复习;2.精读课文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为主,中年段则以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层次、要点及思想感情为主;适度关注语言文字运用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 在中年级,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4.课堂演练 中年段可适当开展撰写读书笔记以及欣赏、评价的尝试。,二、三上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建议,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文(课后习题)243.习作(8)4.单元练习(8)5.课外阅读,1.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教学建议,1.兴趣激发学习持久性(认识钢笔、毛笔、文房四宝、欣赏书法作品2.巧妙看图各有侧重点(1)

6、特写图片重点看(执笔方法和姿势,回顾与体验,相互观察,相互纠正,毛笔“指实掌虚”,要点内化)(2)作业图片对比看(规范的“行款”,与“我”比较,图与图比较,与毛笔字比较,严格的规范,右起竖写,没有标点,传统书写方法的精妙)(3)辨识图片参照看(认识各种钢笔、文房四宝和各种毛笔,准备实物,参照观察,钢笔结构、毛笔质地对笔的认识)(4)操作图片连贯看(连续的过程,亲自实践整个过程)3.主体实践贯穿全过程(观察、模仿,执笔、写字,认同感与自觉运用意识),关于写字教学,“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

7、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2011版语文课标,中高年级写字教学目标的三个关键词,1.美观 不仅是单个汉字在田字格中写得漂亮,而且需要着眼于行款和篇章的整体,不仅是单个字的间架结构准确,字距行距以及整体的疏密等也需要关注。2.速度 硬笔楷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仅仅注重单个字形的美观。3.习惯 要有练字的意识和习惯,重视日常书写,提笔即是练字时,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应当成为一种常态要求。,中高年级写字怎么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1.开放 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中

8、高年级的识字与写字,应当更多地放开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实践,从“相互提醒”走向“提醒自己”。2.融合 识字写字不是阅读与习作的附属品,它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但价值的孤立并不意味着教学流程的孤立。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需要更好地与阅读、写作等相融合,发挥整体效用。比如借助字源字理识字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深化理解;仿写续写时关注片段书写的字迹、行款;作文练笔更是一种全面的书写训练。3.运用 课堂上不过多地讲解识字方法与写字技巧,而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词语表达、书写的机会。,“每天语文课中的10分钟书写”如何在中高年段落实?,1.10分钟练字不能仅仅局限于“练字”语文课毕竟不是书法课,“为写好某一个

9、字而进行的书写”不是“语文课书写”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的10分钟书写时间,包括所有“书写实践的时间”,既有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也有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书写的内容既包括单个的生字,也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而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练习式、集字式书写应该成为这10分钟书写的主要构成。2.书写实践形式丰富多样 除生字词书写外,更多的书写实践包括仿写续写、课堂笔记、阅读批注等。3.把握书写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给学生书写时间、练字时间,数量适当,更多关注学生书写时的姿势和习惯,关注书写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三上练习中“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0、”,清晰教学点,专项练习,渗透日常尝试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工具性,人文性,2.课文,24篇,8个单元(1)从内容看,(2)从体裁看,中年段阅读教学重点训练项目,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3.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关注课后习题,研究重点项目,课后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的设计蕴含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本年段教学重点的实践载体。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11、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提倡自然。分角色朗读课文军神小稻秧脱险记三袋麦子、讲故事卧薪尝胆、默读孙中山破陋习)二是用钢笔描红。三是读一读,再抄写(巩固所学生字新词,积累背诵优美语段)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及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等五是回答问题、说话训练六是小练笔,中年段重点项目之“学会默读”,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默读既有利于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默读习惯包括: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思想集中,边读边记边思,有一定速度。三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四次默读练习。这四次练习分别从三个角度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把握重点段落的内容,体会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如北大荒的秋天,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

12、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二是把握事件的发展过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三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小露珠,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一要督促学生克服“默朗读”现象;二要给学生相对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阅读时集中思想;三要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运用停顿思考、回视、动笔点、画、批注等方法帮助默读记忆、默读思考。,重点项目之“积累优美词语、精彩语段”,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脱离语言环境下虽然能记住大量词语和段落,但是遇到真实情景,并不会自然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在语言环境中结识词语,把

13、词语、句子、语段的积累结合起来。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运用积累的词语,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重点项目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1.读课文,说说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并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学会查“无字字典”)2.解释带点的词的意思。(古诗两首)3.再找出几个这种类型(表示颜色)的词语。(北大荒的秋天)4.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卧薪尝胆)5.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石头书)6.用带点词语造句或带点词语说话。(西湖比喻蒲公英卧薪尝胆第八次“东方之珠”)7.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石榴拟人)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

14、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每逢佳节倍思亲)9.体会每组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孙中山破陋习具体写)词语解释方法1.联系语境阐述法2.拆词组合法3.找近义词法4.反义词否定法5.形容法(用“好像的样子”格式进行比喻)6.查字典、看插图理解,重点项目之“段落训练”,重视自然段的教学,重点项目之“段落训练”,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北大荒的秋天总分)2.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东方之珠)总分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事情发展顺序)4.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

15、想的?你有什么梦想?(金子事情发展)认识不同的段落结构:连续式结构(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石榴总分式结构(总分结构也可以分说在前,总说在后)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并列式结构(几个句子从几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或从几个方面分别描写一个事物,总体了解,写具体)蒲公英因果式结构(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转折式结构(前后两层意思相反、对立的,表达的重点在后面)第八次,重点项目之“段落训练”,段落教学是篇的读、写的重要过渡,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孤立地找词、找句,要求学生着眼整体,体会作者表达的整体思路,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出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的文字。段落概括方法 1.摘中心句法

16、。(句首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原野热闹非凡”、“东方之珠”,句中航天飞机第3小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句尾石头书“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2.重点词组合法。(第八次最后一小节“奔走”“招集”“抵抗”“成功”3.抓事件串联法。(掌声第4小节“走上讲台”-掌声-讲故事-掌声-鞠躬”)4.关键问题串联法(石头书“这书上有字吗?”“这书上有画吗?”)教学基本方式:1.专项训练课(认识总分句群,教结构分析句群、熟悉句群运用句群,用结构,创设写作情境)2.随文教学,中年级段落教学的误区与教学建议:,1.课课训练,重点不明2.训练无序,缺乏层次 3.光说不写,读写分离,教学误区,1.依据文

17、本特点,突出段落训练重点(不面面俱到)2.循序渐进,把握分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3.感悟段式,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回答问题 说话训练,内容理解:1.掌声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2.军神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3.小露珠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复述故事:1.哪吒闹海练习讲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3.金子“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

18、梦想的?你有什么梦想呢?”想象拓展:1.做一片美的叶子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2.蒲公英的种子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3.三袋麦子如果是你,会怎样做?4.第八次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个性评价:三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赏谁的?为什么?,复述的基本方法:阅读原文抓思路关键情节要记清 特色表达要把握复述的基本形式 再现式(基本按照课文的思路和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书上的一些生动的词句,要善于日常的积累。)创造式(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加以自己的

19、补白语言、动作神情等,类似于饶有兴趣地讲故事。)缩略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在四五年级用得较多。),中年段要培养学生详细复述的能力 1.内容要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不能做什么改变;2.一些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3.要用自己的话叙述,不能背原文;4.表情、语气要自然,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小练笔(读写迁移),1.技能迁移:“东方之珠”: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总分);石榴:品尝一种水果,幷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连续动词、颜色、比喻、ABB结构的词、感觉

20、)2.转换角色:航天飞机: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第一人称,有趣)3.添枝加叶:金子根据课文内容,设想彼得是怎样辛勤培育鲜花的?(“添枝加叶”的过程,运用了习得的方法,使之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在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添枝加叶”,也能感受到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如避免重复,如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等。整体梳理、层次教学、逐步提升,当前教师对课后习题及重点训练项目处理的现状,一是“视而不见”;二是“课后处理”;三是“课中穿插”。1.朗读课文和词语类的练习题基本能在课内完成2.背诵课文和造句类的练习虽然受到老师重视,但大多数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3.忽视课文复述、与文本表达

21、方式相关联的习作练笔类的练习题4.舍弃体现编者意图的课后思考题,而设计一些零碎的、目标指向不明确的问题,使教学仅停留在浅表性的课文情节或故事内容上。,课后习题及重点项目教学建议,一、课前参考1.紧扣课后习题,合理制订目标 2.结合课后习题,指导有效预习二、课中糅合1.依托课后习题,引导自主感悟2.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3.落实课后习题,丰厚语言积累三、课后延展1.契合课后习题,进行文后练笔2.利用课后习题,拓展相关知识,中年级诗歌怎样教?,遵循诗歌教学的规律:1.让“想象”成就诗歌教学的“朦胧美”2.让“诵读”成就诗歌教学的“韵律美”3.让“感悟”成就诗歌教学的“意境美”教学建议:1.诗歌

22、教学前,要创设一种情境。2.诗歌教学时,要积淀一种情感。3.诗歌教学后,要提升一种灵感。有效的活动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的活动设计要考虑文体和文本特点,案例一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到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播放歌曲,指名说。揭题,学习生字“桨”,并理解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交流反馈。()出示生词,生开火车认读。双桨 白塔 四周

23、 绿树红墙 轻轻地 悄悄 愉快 安排()指名分节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三、想象画面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想象说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读,师适时引导(三个画面)。()师小结并板书:北海风光、愉快歌唱、快乐生活。3.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四、指导书写(保证10分钟书写时间,指导钢笔字书写)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2、重点指导书写这些生字,老师巡视。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学唱诗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相关词语.指名朗读诗歌

24、。.指名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二、巧学诗歌(一)板块一:北海风光.指名读诗歌第一节,思:北海风光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是怎样描写的?(师适时出示挂图,抓住“白塔、绿树、红墙”引导学生感悟:水清、色丽、人欢。).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向大家展示一下北海美丽的风光吗?()生试读。()生同位读,互相帮助。()指名读,师引导读得轻柔一些。()挑战读。.训练说话。看到了这美丽的北海风光,请你用几句话表达出你心中的赞美之情。.总结学法:读想读说。(二)板块二:愉快歌唱 师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本小节。(主要抓住“红领巾”、“阳光”、“鱼儿”理解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

25、的关怀,进而懂得“红领巾”与“阳光”的关系;抓住一系列动词“迎着、洒在、望着、听”感受少年儿童的童心童趣以及他们幸福的童年生活。)(三)板块三:快乐生活.师让学生根据前两节的方法自学第三小节。.生自学诗歌。.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问句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入境理解。()简介乔羽及创作背景(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素材,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心中的对生活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激之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四)小练笔.分组读三节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文中三次出现,师简单点一下:这在歌词中叫副词,在写法上叫反复。).仿写诗歌。

26、(请大家仿照这种结构学写一小节诗。)三、学唱诗歌 师领唱,生学唱。多种形式唱诗。四、妙笔生“画”请同学们从三个画面中选择一幅画下来,也可以画一 幅完整的画面。,中年级“诗歌故事”怎么教?,“诗歌故事”:根据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1.由诗入文。诗歌故事中,诗作是重点,是核心部分。首先读通读顺古诗;其次借助“诗歌故事”中的“故事”理解古诗;第三理解古诗中关键字、词,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借文学诗。首先借“文”走进诗歌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为整首古诗找一条

27、情感的线索,在文中找到反映这条线索的句子;第三反复品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读悟诗人情感。3.读写迁移。在阅读方法指导上:“诗歌故事”的学习只是一种方法,课后可结合课中学法,让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古诗。在写作方法指导上:每一首诗歌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或经历,就是诗歌的创作背景过程。学后可让学生仿照创作。,案例二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

28、?“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5.学生练读课文,指名读。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1.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倍”是什么意

29、思?2.了解王维。.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齐读古诗。7.练习写字。第二课时一、研读文本,感悟诗情二、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2.收集一些思乡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写景类课文怎么教?,其根本点在于抓住“语言之根”。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文体语言,要教出文体的特点。教学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我们要关注教材三

30、个方面的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结构之美。第一,语言之美。课文语言,风味各异,景致绚丽。第二,意境之美。意境是写景课文的核心内涵。第三,结构之美。结构之美也是写景课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价值,一是因为写景课文一般构思都很缜密精巧。二是因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密切,教材中这类课文同时也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案例三: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建议,1.品味天空的色彩美图文结合,品味天空的一碧如洗和多姿多彩,并拓展想象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练习4)2.品味小河的动静相宜之美读中品悟小河的清澈和安静,小河静谧的美和小鱼灵动的美3.品味原野描写的结构美“热闹非凡”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

31、”的?。看图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练习说话:棉花、稻子、柿子、石榴(练习5)4.品味物产丰富描写生动之美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北大仓,案例四:三品石榴,品出三上写作的方法,石榴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一品“序”文章按照季节顺序、石榴生长顺序一一道来。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叶子;夏天,“开出”石榴花;秋天,“结出”石榴果。在有顺序的同时,作者的笔墨轻重也能轻易读出。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这无疑给读文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准确的信息:写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读得明明白白;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

32、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二品“形”由色彩看去,叶子春天是嫩绿;夏天则郁郁葱葱;而秋天,已是绿黄色。花,则是火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一树葱绿中燃烧。果的颜色“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黄,一半儿红。“逐渐”一词,尽显动态之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层递,正恰当地回应了前文“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再看“子儿”的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实那明亮的色彩真叫人喜爱。,三品“神”其最夺人眼目之处,便是石榴作为一个生命体那生气勃勃、热烈奔放的生命成长图景。作者赋予石榴以人的特征,极具传神的魅力。那石榴花,一朵朵“挂”在枝头,而走近看呢,“仿佛是

33、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化视觉为听觉的通感,使石榴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每一个阅读者的眼前,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真可谓“热闹”。成熟了的石榴“笑”起来,又是那样的肆意张狂,让人为之动容。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这出神入化的描写,让我们感觉那石榴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还是那样急切地“扒”开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读到这里,你又怎能不被这丰收的生动场景所深深打动?三品石榴,也能品出三年级学生习作的三个阶层,由表达有序至具体丰富,最后达至传神生动。,神话类课文怎样教?,一、“神话类课型”教学流程第一步 揭题导入,感受形象。第二步 梳理文脉,明晰形象

34、。第三步 品读文字,凸显形象。第四步 总结道理,感悟形象。第五步 续编故事,丰满形象。二、“神话类课型”的教学建议 1.让形象鲜活起来,避免故事解读重情节,轻人物倾向。2.让形象丰富起来,避免人物解读多粗暴,少宽容倾向。3.让形象深刻起来,避免主题解读易泛化,难深入倾向。,教学案例五:哪吒闹海,一是课文朗读板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意思,读清思路,一读直入完成这课的最基础目标 多音字、重音、关键词,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教必须的知识)二是学习概述板块(将一篇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述成三句话:哪吒为什么闹海?如何闹海?闹了又如何?既有方法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让学生在方法的实践中把

35、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学习讲述板块(“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对照插图在简单后求具体形象,将一句话能具化为三句话,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思维,在想象中表达,巧妙地进行基于文本的想象训练:具体、生动、形象。)四是学习转述板块(同样是“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在李靖面前讲述,这就是对原来事情的转述。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立场的转述同一故事,训练了学生不同角度的表述,明确了神话故事“扬善惩恶”的主旨,播下了读书探索相信自己的美好种子。),教学板块推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隐藏着的语言表达结构;在学生模仿运用“结构”讲述的过程中,将这样的“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

36、的“言语结构”;最后,在生活化的语境中活用“结构”,实现语文教学的“举一反三”。,中年级叙事性作品怎么教?,中年级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品事、品人、品文一、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事情内涵二、理解课文层次结构,理清作者思路。按事情发展顺序分:第八次卧薪尝胆军神 按时间变化来分:金子 按总分总关系来分:航天飞机石头书分总三、重视朗读指导,背诵精彩段落。落实朗读训练,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案例六:第八次教学建议,1.通读课文,学习词语抵抗侵略、失败、失去信心、蜘蛛结网、终于、感动极了、四处奔走、招集、动员、成功(正音解义)2.概括内容,简

37、洁明了(1)结合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关键词“几乎”)(2)看词语,听故事,练习讲蜘蛛结网的故事(完整有序投入,听说读一体)3.品词析句,感悟坚持 你现在对这个故事,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样的感想?布鲁斯王子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又是怎样做的?读出感动与信心。(注意这段话中的“四处奔走、招集、动员、抵抗、激烈、终于”,体会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你再来读,感觉就不一样了。)4.情动辞发,写话演讲 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现在要动员你的军队和人民起来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者。你会怎样动员他们?想一想:他们与你一样一连失败了七次,也几乎失去了信心啊!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怎样激励他们?怎样振奋他们?请你拿起笔,写一

38、份简短有力的动员书。可以这样开头: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3.习作,习作主要内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编故事,关键写好段习作编排特点:1.关注年龄特征(起点低 要求低 动手实践 想象 故事)2.贴近学生生活(看得见,听得到,想得到)3.突出写作习惯(观察、想象、草稿、读给自己和他人听、修改、誊写)4.评价展示多元(征求同学意见,张贴班级壁报;班级动物名片设计大赛),中年段“习作”课程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

39、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作”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的不拘一格,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拓宽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多样的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表达更具个性。,习作教学建议,1.激发兴趣为先2.片段练习夯实(借助例文,领悟写法)3.写作内容灵活(调整、归并,拓展,单元综合联动)4.读写互动提效“东方之珠”: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石榴一文后练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航天飞机一文后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

40、段自我介绍。5.关注生活练笔 从图画书学写作;从儿童诗学写作;从名字学写作;从童话学写作;从生活学写作6.重表达亦重交流“写作即交流”,这应该成为中小学生写作的本质;“为读者而写”,有实际读者;“学生必须经常写并为不同的目的写”作文应该成为一种“真实世界里的写作”,是学生的“书面言说”,是具体语境下的表达交流,是一场场别具魅力的交流与对话。班级展示、家长参与、班级周报,习作课应当注意的问题,1用好例文:不要把例文当作阅读课文做过细的分析;充分发挥例文多种功能;2注意时间的分配,动静结合,快慢合度:积极构思,快速起草,反复修改;3注意把教师指导和点评贯穿于习作的全过程作前、作中、作后;4坚持积极

41、鼓励的原则,“蹲下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让他们乐写、善写。,课内习作课内完成,习作教学现状:课内指导繁琐,没有足够的课内写作时间,批改时间长,讲评没有实效,教师负担重,作文实效差。“课内习作课内完成”就是在课内完成指导、草稿、修改、誊写、批改、再修改、讲评等系列写作教学任务。,第一课时,1.不超过10分钟时间写作指导,打开学生思维,然后30多分钟在课堂内完成草稿。2.营造安静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迅速地将心里所想变成草稿,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共性的优点和问题,并对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第二课时1.主动修改(10分钟)多遍朗读草稿(通顺、不具体)。2.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悄悄听取学生读作品。3.学

42、生自主批改、誊写。4.学生交作文,家庭允许的话,作文电子录入(便于交流,收存);教师用最多两节课的时间阅读学生作文,从欣赏的角度读,把好的句段、有问题的地方标注一下。,第三课时1.采取多种形式批改(多媒体、白板):教师现场批改几篇;同桌互改,小组合作评改;2.每位学生多看几位同学作品,教师改几个同学,优秀的学生帮助评。第四课时专题讲评:每人一句话欣赏。共性问题句段评析教师下水文评析创造新话题拓展训练,4.练习,低年级: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中年级: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高年段: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处处留心“教学建议,1.转变观念

43、,留心“处处留心”的价值 大语文观,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融合,“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留心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以生活为本,以发展为本 2.留心“处处留心”的目标定位(学习习惯留心生活中的对联、城市别称;学生素养积累字词句篇、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3.优化“处处留心”的教学策略练习3“椰树传播种子的方式”(1)激发学生学习“处处留心”的兴趣。(媒体、童话)(2)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交流资料、写话评点、自主选择作业)(3)搭建“学”“用”平台。(语言实践、积累方法)(4)有效评价引领

44、学生“处处留心”。(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读读背背”教学建议,“读读背背”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练习中的一项固定内容,包括成语(一二年级是4个,三年级增至8个)、古诗、儿童诗、名人名言、古今贤文、歇后语、对联等。1.联系课文教学(练习4卧薪尝胆)2.创设语境学习(练习五“香港夜景”意思连贯,琅琅上口,连词成 串,具体的语言环境)3.联系生活促背 4.挖掘内部联系齐背(练习4古今贤文劝学篇(上),练习7古今贤文劝学篇(下),练习8中与学习有关的八个成语)5.借助故事内容记忆 6.丰富形式增加趣味(小小组对歌、竞赛)7.身临其境有感而背,三上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

45、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生活性、实践性、趣味性,“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一、夯实口语交际的第一阵地口语交际课1.点面兼顾,方法灵活(关注形式,全员参与)2.创设情境,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动态的交际训练)3.注重评价,激发兴趣。(参与意识、情意态度)二、用好口语交际的第二阵地阅读教学课(结合课堂发言进行训练;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训练)三、利用口语交际的第三阵地习作教学课(习作前说一说能广开言路,拓宽思路;习作后评一评,使习作进一步完善)四、开辟口语交际的其他阵地校内外活动(晨会读报活动、即兴演

46、讲、新闻播报、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采访、调查等),5.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2011版语文课标,课外阅读现状,一是145万字的阅读量缺乏具体、渐进、高质的载体;(5+40+100)二是课外阅读缺少切实的指导,一些老师采取“放羊式”,口头强调,无具体要求,空洞推荐,无具体落实;三是学生缺少课外阅读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阅读能力提升不明显。,如

47、何创造最好的“阅读场”,1.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书店、图书馆、微型阅读、听式阅读,书随人动)2.保证阅读量(145万字相当于15本书。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美国人均每年50本,日本人均每年40本(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人均每年读书116本、34本、18本)香港2001年开始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读30本书,我国中小学生的读书量只相当于人家的十分之一。每天20分钟时间阅读,一年轻松阅读50本书不成问题。),关于阅读的一些数据,算式一:50000365269(个)这是一二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每天只要读69个字就可以完成这一课外阅读任务!算式二:4000003652548(个)这是三四年级平均

48、每天的阅读量,每天只要548个字就可以达标!算式三:100000036521370(个),13703004.7(分钟)这是五六年级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因为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五六年级每分钟默读300字,每天要读的1370个字,只需要4.7分钟就行了!,(1)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4本。(2)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同时芬兰图书馆的分布密度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每年读书60本,并且年年还在增加。(3)前苏联人人均每年读55本。(4)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人均每年读50本的计划。(5)亚洲日本人均每年读书最多,人均每年读书40本!韩国是人均每年读书25本。近十年,我国出版总署通过大量调查公布的阅

49、读量是人均每年1.6本(2002年发布的数据)、2本(2005年发布的数据)、4本(2008年发布的数据)、6.6本(2011年发布的数据)、4.39本(2013年公布,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6)香港从2001年之后要求小、中、大学生每学期读30本书。(7)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00年发文:幼儿园幼童每年至少阅读100本推荐的书籍,国小低年级至少80本,中年级至少60本,高年级至少40本以上的书籍。(8)2010年香港4岁儿童文浩谦获年度阅读杰出奖,他全年看完2618本书(图画书)(9)美国华人邹奇奇11岁,快乐读完1700本书,出版四本书,发表诗等文章400余篇。,3.

50、推荐阅读材料(1)围绕课本单元主题延伸教材,以篇为单位实践阅读。(拓展阅读)(2)围绕课文内容延伸教材,实践整本书的阅读。围绕课本内容延伸教材,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阅读方式,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哪吒闹海-封神演义,卧薪尝胆成语典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家的故事,第七单元军神军人的故事,第八单元每逢佳节倍思亲古诗背后的故事)从学生喜欢的作品入手,师生共读整本书(鼹鼠的月亮河夏洛的网淘气包马小跳时代广场的蟋蟀)(3)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4.组织阅读指导与交流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不要太复杂,一定要简约。比如直接大声读给孩子听(不需要讲解,一字一字天天读上十分钟,坚持几年,学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