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1).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必修古今中外的经济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如何学习经济史?,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什么叫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关系?分别包括什么内容?,2、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
2、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什么意思?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生产力能够较快地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提高,社会将在安定的状态下发展。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会从适应逐渐变成不适应,这时,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调整之后的生产关系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而又不调整或无法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力只能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或后退,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将不能提高。这里就体现为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积累,最终将会导致政权的更改,并组织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本概念,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综合,即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经济结构,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
4、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这三种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基础。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源泉,也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3、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是古代中国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长期稳定,在世界进入近代后阻滞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基本观点,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
5、的治理;3.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4.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5.社会人口的增殖;6.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变化: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组织方式的变化: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1)原始社会: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2)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逐渐推广。(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发展的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
6、始使用、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到东汉时已经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且安装了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战国铁农具,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犁壁,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1.观察下图,图中生产工具最早出现
7、于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图中农具都是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A项首先排除,从“最早”再排除C、D两项。答案:B,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 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C,A,练习:,3、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使人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D.使土地不
8、必进行休耕4、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B,D,(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C,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宋朝以后,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战
9、国时由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是西汉赵过代田法的前身。通过耕作方式的发展和改进,土地肥力得以保持,人们生活也由频繁迁徙寻找新的肥沃土地到定居固定从事农业,是我国小农社会成型的基础。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集中施肥。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作垄方法有整地后起垄和不整地直接起垄以及山坡地等高起垄。,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
10、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耕耙耱: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耕是指耕地,耙是指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因此,经济重心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农业重心的转移。,【要点详解】,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增加劳动力先进生产工 具、技术生产力提高;2)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3)政府政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4)南方自然条件好;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 朝代),过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地域性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时,经济
11、重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淮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与之接近。隋唐前期,全国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完成南移。明清时期,江南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专筒车明清:风力水车,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漕渠: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12、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沿秦岭北麓开凿人工运河漕渠,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时间大量缩短。漕渠汉代的起点是从昆明池(今昆明路附近)经昆明渠流经西安北郊河止西、沟上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新丰镇、渭南、华县到华阴市北进入渭河,全长300里。到公元904年的唐朝末年废弃,从河渠沿线的村落布局看,到宋、元时还有水,明代彻底干涸。,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
13、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关中:井渠法,翻车复原图,人力和水力,筒车,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
14、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风力水车,石刀石斧,青铜耒耜石锄石犁,刀耕火种,南稻北粟,排水培土沤肥灭虫,五谷等后世备,铁农具牛耕,垄作法世界先进,赵过耦犁犁壁耧车,北方旱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后世沿用),代田法耕作制度:一年一熟,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筒车,水力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耕犁完善牛耕定型)
15、,江南轮作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土地利用率),耒耜,耜耕石器锄耕,起源,相当发达,土地利用率提高,居住方式:迁徙,居住方式:定居,耕作方式农用动力革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特点:精耕细作技术小农经济模式,铁犁工具;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基础,三大起源,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C,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D,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它是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与耕作方式所
16、反映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井田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私田出现;3、战国变法运动促使土地逐步由国
17、有向私有转变,并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形成原因),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4)特点:5)演变规律:,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支配地位,形成于,代以后更稳固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北魏唐前期)小农土地所有制始终未能成功代替
18、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地位君主土地私有制,宋,春秋战国,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4)特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小农土地所有制也占一定比例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5)演变规律:,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4)特点:5)演变规律:,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扩大,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和国家所
19、有土地逐渐减少,这种情形在宋代以后更为严重。,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形式:4)特点:5)演变规律:,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兼并土地,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
20、,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战国时期:井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A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B土地兼并问题,1)概况,2)危害,赋税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3)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农民起义,4)结果:土地兼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1.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2.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1、(05天津)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练习:,A,
21、2、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 B.它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在当时是利国利民的措施 D.实行的主要朝代有北魏、隋朝和唐朝,B,(汕头二模)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2007韶关调研测试二)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2007广州二模)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
22、国有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村社土地所有制,D,B,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含义:,2、形成:,时间:,原因:,3、性质:,4、特征:,5、评价:,积极方面:,消极方面:,6、破产:,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23、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农民自身因素:,封建政府扶植:,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小农经济的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
24、别有哪些?,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政府的重农政策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旱、涝等自然灾害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小农经济的评价:,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积极方面:,消极方面:
25、,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探究: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1、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隋唐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
26、熟;5、春秋战国时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精耕细作,铁犁牛耕,自然经济,曲辕犁,垄作法,特别注意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3、“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对象的扩大等。,2.政治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27、。,3.农业交流程度:,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4.科技因素:,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生产工具、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B,(2008北京)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龙首渠D.白渠,A,(2007广州一模)“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
28、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D,练习:,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A,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曲辕犁的出现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 B C D3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A,B,4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说
29、,是因为 A周王室的衰弱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D,5、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小农经济与市场没有任何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A、B、C、D、,(C),B,(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
30、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B.C.D.,典型例题,B,(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C,(07年汕头二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
31、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分散性。,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答: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