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629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版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司1月13日051085751263nchb85033874@163.com名龙道路新建项目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龙路(芦中路.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名海路东段道路新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1月15日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

2、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名海路东段道路新建项目建设单位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学文联系人李泉泉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南湖大道855号201室联系电话13338103127传真-邮政编码214024建设地点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立项审批部门无锡市南长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

3、业类别及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600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83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7月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本项目混凝土、沥青等原辅材料另行招标。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燃油(吨/年)电(度/年)燃气(标立方米/年)燃煤(吨/年)其它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本项目为道路工程项目,营运期污水主要来自降水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经收集后分散进入各河道。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泥浆废水,施工

4、泥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冲洗,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芦村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无。工程内容及规模(不够时可附另页):1、项目概况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位于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东起运河西路,西至芦中路,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831万元建设,全长300m,道路红线宽度20m,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总用地面积约6000m2。该道路的功能主要是集散周边地块交通,服务两侧地块。道路两侧用地规划主要是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因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极大促进了周围交通需求的增长,周边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城

5、市道路路网,缓解局部交通压力,提升区域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与产业政策、环境规划和用地规划的相符性建设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属于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其修改条款中及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中“第一类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本项目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及关于修改(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中限制和淘汰类项目,不属于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锡政办发20086号)淘汰类和禁止类项目,不属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

6、)、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限制和禁止类项目;亦不属于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中限制和禁止类项目;亦不属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建设项目位于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该项目区级权限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期咨询联系单见附件二;因此,建设项目符合当地的用地规划。3、工程内容及规模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位于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东起运河西路,西至芦中路,全长300m,道路红线宽度20m,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断面为:1.5m(人行道)+1.5m(树池)+8m(车行道)+

7、1.5m(树池)+1.5m(人行道)。规划总用地面积6342平方米。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沿线交叉口全部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管线(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信息管)、照明、交通、绿化、消防等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表1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km/h303道路总长m3004道路红线宽度m205车行道宽度m146人行道宽度m67总用地面积m260008总投资万元831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规划设计方案(1)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2)路面结构建设项目路面结构方案见表2

8、。表2 建设项目路面结构方案表序号路面结构1车行道(结构层总厚度为50.6cm)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 SBS改性)2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30.6cm 沥青封层420cm 水泥稳定碎石520cm 12%石灰土6人行道(结构层总厚度为33cm)6cm透水砖72cm干硬性水泥砂浆810cm C15无砂混凝土(干硬性)915cm级配碎石(3)平面、纵断面设计本项目路线走向按照城市道路网规划线位,全线为直线。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平缓。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道路两侧地势、现有道路标高、两侧建成区地坪标高、城市防洪标高及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并

9、结合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标准横断面具体为:14m车道+2x3m人行道。(4)沿线相交道路情况本项目沿线共有2条相交道路,分别与芦中路和运河西路形成交叉。见表3。表3 沿线相交道路情况序号相交路名交叉形式状况1芦中路T型灯控平交规划2运河西路T型灯控平交现状(5)管线布置本工程采用城市道路断面,规划红线宽20米,断面形式为: 3.0m(人行道)+14m(车行道)+3.0m(人行道)。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新建工程共铺设:新排雨水管线长度200m(管径为d500);全线污水管(管径为DN400);全线管径为DN150的天然气主管道;全线电力排管(5*2);通讯排管513m(3*3);全线

10、给水管(DN300)。 图2 建设项目管线标准断面图(6)绿化和消防工程本次设计道路主要绿化工程为人行道内侧种植行道树,行道树设计选用香樟,间距6m,提高道路的景观性,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规定,沿城市道路应设置消防设施,即消火栓,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在道路绿化带内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为120米,消防用水接入给水系统。(7)料场、弃渣及弃方情况本项目填方料主要从本段或其他片区改造的多余土方进行调剂,石料、砂、木材、钢材、水泥等主要从市场购买,挖方料全部利用。料场及弃方场分布于道路沿线,设挡渣墙防护,并进行合理的工程防护。这些场地均为临时占地,将

11、来平整后可恢复植被。(8)照明设计建设项目在两侧人行道内安装11m单挑灯光源LED灯,平均间距40m。排列方式:双侧交叉布置。5、环保投资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总额为60万元,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7.2,环保投资具体情况见表4。表4 环保投资一览表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作用实施时间废水施工废水截水沟、隔油池、沉淀池、清水池、泥浆沉淀池35处理水回用于防尘施工期防雨篷布2防止雨水冲刷废气施工围挡10削减风力扬尘,阻挡粉尘扩散生态影响临时用地表层耕植土保存与植被恢复5保存临时占地的表层耕植土以及施工后的恢复植被固废生活垃圾委托处理费3固体废物运往指定地点处理绿化行道树5绿化、降噪合 计60与本

12、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无。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位于太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宽广,平均海拔高度一般在25米,河湖港纵横分布,零星分布着低山、残丘。所在地区地层属于江苏省地层南区,于中生年代印支期(距今约1.8亿年)形成华夏系构造,燕山运动(距今约1.5亿年7000万年)形成新块褶皱构造,距今2500万年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又加强了区域内东西间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以现代太湖为中心的坳陷盆地,即太湖盆地。本区地层较为发育齐全,基底未出露,中侏罗纪岩浆喷出物盖在老地层上并侵入到各系岩层

13、中;第四纪全新统(Qn)现代沉积物遍布全区;泥盆纪地层有少量分布,为紫红色沙砾岩、石英砾岩、石英岩,向上渐变为砂岩与黑色页岩的交替层,顶部为含优质陶土层的砂质页岩。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地下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潜水含水层为泻湖相亚粘土夹粉砂,水质被地表水所淡化。本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耐力为(810)t/m2。2、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沿江地带,属长江三角洲一部分。该地区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和太湖水网平原,兼有低山丘陵,地形低平,原始坡降万分之一左右。平原一般海拔3.5m左右。北部沿江高沙平原海拔58m。西南边境为宜溧山地,一般海拔200300m。无锡市北邻长江,南接浙

14、江,东西与苏州、常州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沃野无边,水网发育,地面高程15m。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亢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市区西南部太湖沿岸丘陵起伏,群山连绵,为典型的江南丘陵区,主要有舜柯山脉和惠山山脉,其中惠山三茅峰最高,海拔为329m。本项目地段属于冲湖积平原区,区内地势低平,地表浅部以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和砂性土堆积物为主,侵蚀和堆积作用明显。地面高程大多为35m,平坦开阔。3、气象特征本项目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冬无

15、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主要气象气候特征见表5。表5 主要气象气候特征编号项目数值及单位1气温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温度39.9极端最低温度-12.5最热月平均温度28.2(七月)最冷月平均温度2.5(一月)2风速年平均风速2.63m/s最大风速24m/s3气压年平均大气压101.6kPa绝对最高大气压105.2kPa绝对最低大气压97.76kPa4空气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8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65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1113.2mm年最大降雨量1713.1mm(1999年)日最大降水量552.9mm(1978年)小时最大降水量65mm6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35.4

16、d年最大雷暴日数43d7积雪、冻土深度最大积雪深度150mm最大冻土深度120mm8风向和频率年主导风向和频率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冬季最大风频风向WNW12.5夏季最大风频风向SE 154、水文特征无锡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km。市区河道总长150km,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m3。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km2,总蓄水量为44.28亿m3,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m3。项目所在区域南长新城区域内河网密集,河流纵横交错,河流基本呈网状结构。古运河片区主要河道有:古运河、伯渎港、耕渎河-黄泥土夅河。本项目产生的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经芦村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

17、江南运河。江南运河河宽约82m,平均水深2.4m,受长江影响,根据近几年水文资料,流量变化较大,1998年7月平均流量达70.8m3/s,而1997年4月平均流量仅18.9m3/s,河水流速基本随流量变化而变,根据历年的水文观测表明,河道最枯流量约为9.4m3/s,流速为0.05m/s,50保证率流量约为41m3/s,流速为0.21m/s。据历年的水文观测表明,江南运河流向基本不变,即自西北流向东南。其水位特征值如下:历史最高水位4.99米(1991年);历史最低水位1.92米(1934年);平均水位3.03米(历年);历史最大流量74.3m3/s(1频率);多年平均流量 25.0m3/s;9

18、5频率最小流量14.8m3/s;最枯流量测得值9.4m3/s。江南运河由于接纳了大量废水,运河水质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该河不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芦村河目前水质现状较差,污泥沉积严重,已纳入城区河道综合整治计划,工程包括清淤、截污、驳岸整修、绿化等,目前整治工程尚未进行。5、土壤与植被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以发育于黄土状物质的黄泥土为主,土壤的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有蒙脱土、高岭土等,土壤质地以重壤为主,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2.15),含氮(0.150.2),土壤pH为6.57.2,粘粒含量约(2030),土质疏松。本项目所在地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目前本区域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种

19、植绿化草木。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南长区是无锡的中心城区,1951年10月正式建区。辖区面积22.43平方公里,现辖扬名、迎龙桥、南禅寺、清名桥、金星、金匮6个街道,55个社区,户籍人口33.2万,常住人口43万。作为运河古邑,南长历史底蕴深厚,区内三河交汇:世界首条人工运河3000多年的伯渎港、2000多年的江南运河和半个世纪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新航道,共同滋养并见证了中国吴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千年运河文明、百年工商繁华”,既造就了以南禅古寺、清名古桥、南长古街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茂新面粉厂、永泰丝厂等众多工业遗存,育就了“面粉大王”荣德生、荣宗敬,“

20、丝业大王”薛南溟,“电气大王”祝大椿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民族工商实业家,也成就了南长“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的历史美名。南长区是无锡工商业的发祥地。在明清两代,南长区一度成为无锡地区的商市中心,是米市和农产品的集散地,有“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之称。清末民初,成为苏南地区砖瓦生产、冶铸行业和木船修造基地。光绪21年(1895年),杨宗廉、杨宗瀚兄弟创建业勤纱厂,开创无锡近代工业的先河。光绪2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相继创办保兴面粉厂、振新纱厂、中新纱厂。此后境内缫丝、机器、粮食加工厂等相继开设。至建国前,已有各类工厂60余家,职工18000余人。南长区坚持发展经济,富民强区,

21、为全区百姓创造繁荣与安宁。南长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把维护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税源经济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推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力实施政府职能的根木性转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文化先进、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南长区政府到各镇、街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区外资本向南长倾斜的速度日益加快

22、。 南长将改造旧城区和开发新城区结合,充分利用地块优势带来的吸引力,营造出一片片投资的乐园。作为现代都市农业窗口的“农艺大观园”已经正式投入运行;包括南禅寺文化商城南片二期、苏顺文体休闲中心、三钢厂地块商住楼等区域共有150个工程项目相继启动。作为市重工业和纺织业的主战场,南长区拥有一批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而新兴企业也逐渐成为主要税源,各级政府抓住辖区资源,区域经济全线飘红。南长区扬名街道位于无锡市南,距市中心1.5公里,原面积1.38平方公里,地势平展,南靠太湖大道,北以耕读河为界,东与南禅寺街道地区为邻,西与阳光城市花园接壤。永丰路、建筑路、太湖大道、清扬路、运河东路、运河西路在社区境内纵横

23、贯通;京杭大运河穿社区而过,将社区分为东西两片;社区边的太湖大道可直通沪宁高速公路以及无锡硕放机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上世纪80年代起无锡市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陆续在这里征地建房办公,城区外扩小区建设连年不断,道路、桥梁、大会堂、市民广场、高档酒店、宾馆、大型超市相继建成,社区逐成为市民宜居的黄金地段。扬名街道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面积为3.52平方公里的南长科技创新及服务外包集聚区,集聚区内设高新研发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园、科技商务园四个功能片区。工业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精密模具、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骨干企业有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江苏新纺集团、无锡华洋滚动轴承有限公司、明丽雅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无

24、锡欧克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意昂微电子有限公司、恒丰硬质合金制品有限公司等,国盛的精密模具、明丽雅的真丝针织服装、恒丰的顶锤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领先地位。产品除行销全国各地以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服务业依托服务外包园、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流程设计、呼叫中心等产业,形成服务外包集群,培育楼宇经济。同时,围绕太湖广场、清扬路、金城路、南湖大道等地段,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大项目建设,已建成五星级的无锡凯宾斯基饭店,规模为无锡之最的茂业百货,还有正在建设的九龙仓高端商务楼、燕莎商务中心、朗诗国际社区、金星睦邻中心、无锡世贸中心等。建设项

25、目周围2000m无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东起运河西路,西至芦中路。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见附图二。(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空气环境质量根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监测资料统计,区内环境空气中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及年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水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附近主要河流为江南运河,根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统计,江南运河水质劣于地

26、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 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2)周边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江南运河水质的氨氮、COD、总磷浓度超标,属于典型的有机污染型。主要是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和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源直接排入江南运河所致。江南运河综合整治暨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已由无锡市政府开展,江南运河的水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改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通过对本项目沿线周围环境的踏勘与调查,本项目沿线200m以内主要为工业厂房及部分居民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6。表6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7、一览表保护项目保护目标方位与道路中心线距离(m)规模相对道路位置保护级别空气环境五星家园NE220400户,约1400人侧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沁园实验小学W300约800人侧向水环境江南运河E600中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芦村河N40小型-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锡政办发无锡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定(锡政办发2011300号文),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常规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表1、表2

28、中二级标准。具体数值见表7。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表1、表2中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NOX年平均5024小时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苯并a芘年平均0.00124小时平均0.0025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2、水环境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南运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限值

29、见表8。表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除pH外为mg/L)水体类别pHCODBOD5DO总磷(以P计)氨氮江南运河6-930630.31.53、声环境根据无锡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建设项目所在地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项目道路设计为城市支路,其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具体数值见表9。表9 声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 类别昼间夜间2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建设项目废气排放标准见表10。表10 废气排放标准限值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依 据监控点浓度(mg/m3)二氧化硫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

30、.4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标准NOx2400.12颗粒物1201.0非甲烷总烃1204.0苯并a芘0.3010-30.008(g/m3)沥青烟75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2、废水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接管标准见表11。表11 废水排放标准项目浓度限值(mg/L)标准来源COD50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SS400动植物油100氨氮4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中A等级标准总氮70总磷(以P计)83、噪声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

31、3-2011),具体数值见表12。表1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标准来源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道路工程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道路汽车尾气和降水的路面径流,不需要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组成: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位于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东起运河西路,西至芦中路,全长300m,道路红线宽度20m,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为城市支路。道路施工工艺如下。()人行道施工工艺1、 人行道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放样垫层铺砌图2 人

32、行道施工工艺流程图灌缝及养生2、工艺流程介绍(1)放样人行道铺砌前,根据设计的平面及高程,沿人行道中线(或边线)进行测量放线,每510m安测一块砖作为控制点,并建立方格网,以控制高程及方向。(2) 垫层根据测量的位置及高程,进行垫层施工。人行道范围内,清表后土基压实,压实度87%,然后以素土分层填筑碾压至路面结构层底,压实度90%。沿线河塘、暗塘路段,人行道及道路红线外的范围采用素土分层压实回填,压实度90%。0(3) 铺砌a.一般采用“放线定位法”顺序铺砌,彩砖应紧贴垫层,不得有“虚空”现象。b. 经常用三米直尺沿纵横和斜角方向测量面层平整度,发现不符要求,及时整修。c. 铺砌必须平整稳定,

33、纵横缝顺直,排列整齐,缝隙均匀。(4)灌缝及养生铺筑完成后,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缝。用过筛干砂掺水泥拌和均匀将砖缝灌满,并在砖面洒水使砂灰下沉,表面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砂浆勾缝,勾缝必须勾实勾满,并在表面压成凹缝;待砂浆凝固后,洒水养生7d方可通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施工前期准备运输摊铺碾压质量控制图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接缝2、工艺流程介绍1)施工前期准备(1)踏基处理车行道路床顶面距清表线不大于60cm的路段(包括挖方),此类路基需反开挖至路床顶面以下60cm,原地面翻挖20cm,掺6%石灰土碾压,压实度87%,后填筑三层20cm

34、6%石灰土,分层碾压,自下而上,压实度分别为90%、93%、95%。路床顶面距清表线大于60cm的路段,此类路基清表后,原地面翻挖20cm,掺6%石灰土碾压,压实度87%,接着填筑两层20cm6%石灰土并碾压,压实度分别90%,93%;然后分层填筑6%石灰土至路床顶面,压实度95%。(2)材料本工程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3) 沥青透层本工程路面施工中,各沥青混凝土之间以及沥青混凝土与碎石层之间均考虑洒布透层沥青。施工前应对基层再次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把关,以防质量隐患。采用沥青洒布车自动洒布,洒布沥青用量0.81kg/m2,洒布后立即撒布38mm集料,其用量为1m3/1000m2,并用68吨钢轮

35、压路机碾压12遍,具体施工时先作试验路,待施工工艺熟练,沥青用量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正式施工。洒布车的行驶速度及喷嘴的高低、角度均由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时要防止沥青对构造物的污染,施工时应注意保护侧平石、人行道板以免影响道路的美观,封层施工后尽量减少车辆通行。(4) 试验段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合适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铺筑结束后,及时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施工依据。2)运输运输车辆的安排要保

36、证沥青拌和场一个小时产量的运量,同时要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车辆在排队等候卸料。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箱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为防混合料粘在车箱底板可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为了保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防止灰尘污染混合料,运料车上均要覆盖篷布,并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运送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35。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应废弃。3)摊铺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有必要对路面基层再次进行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检查的内容有基层表面沥青封层有否损坏、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沥青混合料接触的构造物表面涂

37、上粘层沥青。摊铺前,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进行施工放样,设置找平基准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桩,把挂线专用桩打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的地方,挂线的高度即为摊铺松铺高度。分别制作上、下面层的标准垫块(设计厚度+松铺厚度),通过试验段铺筑的成功经验,确定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松铺系数、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路面最低碾压温度等数据。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摊铺速度与材料进场速度要相匹配,保证摊铺机在一个作业段内连续不断地摊铺,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沥青砼进场计划,以防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多,造成损失。下面层摊铺采用拉钢丝走基准线的方法来控制高程、平整度和横坡,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进行

38、摊铺,确保摊铺厚度和平整度。4)碾压碾压作业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开始碾压温度一般不低于120,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压实工作按铺筑试验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和程序进行。碾压的一般程序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由于本工程使用的摊铀机具有双夯锤振捣装置和机械振动装置,并可根据混合料类型和摊铺厚度调整振动频率,使摊铺后路面的预压实度达到80%以上。5)接缝铺筑时应尽量把横向接缝设在构造物的连接处,当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相邻两幅或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要错位l米以上。6

39、)质量控制在摊铺过程中,时刻注意外观的检验,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泛油、松散、裂缝、啃边和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表面无明显轮迹,横缝紧密、平顺,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衔接平顺,无积水现象。主要污染分析:一、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分析1、施工期(1)征地拆迁名海路(运河西路芦中路)位于无锡市南长滨河新城内,东起运河西路,西至芦中路,全长300m,道路红线宽度20m,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为城市支路。全线两侧地块近期为已拆迁场地,远期基本以居住用地和商铺为主。(2)路基、路面工程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废弃土方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弃土方用于部分取土坑底部的回

40、填,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拖运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废弃土方全部用于道路的回填,只是临时占地周转,道路建成后无废弃土方。在进行路基工程时,挖方和填方处,一旦经雨水冲淋,会引起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在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会污染大气环境。道路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6cm 沥青封层。建设单位使用熬炼好的沥青,采用保温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立即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3)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等在作业中产生的噪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环境影响因素是施工噪声。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主要是扬尘和汽车尾气

4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是CO、NO2和TSP。(4)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可能影响附近的河流水环境。筑路材料的堆放可能造成雨水径流污染,其影响因子是:pH、SS、COD等。2、营运期(1)竣工营运道路竣工营运后,对道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大气环境、声环境等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经济环境道路的建设对道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均有促进作用。大气环境主要是汽车尾气与扬尘,尾气的危害较大,其主要影响因子是:NOx、CO、TSP。当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大气影响程度将更大。声环境快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快速行驶声、轮胎与地面磨擦声和发动机工作声一起叠

42、加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敏感点带来影响,其影响因子为LAeq。水环境道路建成后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大雨时雨水冲刷道路路面,将路面的泥沙、油污冲入窨井及排水管,最终进入附近水体中,从而影响水环境,其主要影响因子是:pH、SS、石油类。(2)交通量的增加交通量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十分有利,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是大气环境污染和声环境污染加重,影响范围增大。(3)工程养护养路护路时施工机械工作虽不如建设期密集和频繁,但对道路附近的敏感点仍有一定影响。(4)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很可能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国家、人民财产的损失。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还可能影响大气及水环境,甚

43、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污染源强分析1、施工期(1)废气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扬尘和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扬尘的影响范围较广,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沿线道路两侧及施工现场,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更为明显,从而使该区块及周围附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浓度增大。据调查,施工作业场地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1.530mg/m3。由于粉尘的产生量与天气、温度、风速、施工队文明作业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其排放量难以定量估算。道路采用道路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6cm 沥青下封层。建设单位使用熬炼好的沥青,现场不设置混凝土搅拌装置,采用保温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立即铺设,沥青烟气产生量很少,本评价不进行定量分析。(2)废水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泥浆废水。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计,生活用水量按100L/人日计,则生活用水量为5m3/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排放量为4.0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约400mg/L、SS约200mg/L、氨氮约25mg/L、总磷约4mg/L。施工期按60天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的COD、SS、氨氮和总磷的量分别为0.096吨、0.048吨、0.006吨、0.001吨。地基挖掘时的地下水量与地质情况有关,浇注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