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652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沈阳金建数字城市软件公司目 录第一章 总则11.1 一般规定11.2 探测精度要求11.3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1第二章 已有地下管线的现况调绘42.1 一般规定42.2 现况调绘的工作内容4第三章 地下管线的探查53.1 一般规定53.2 实地调查53.3 仪器探查63.4 探查质量检验8第四章 地下管线测量104.1 一般规定104.2 地下管线的控制测量104.3 已有地下管线测量114.4 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12第五章 地下管线成果的数据文件135.1 一般规定135.2 地下管线数据库文件135.3 地下管线图数据文件155.4 地下管线数据文

2、件的检查15第六章 地下管线图编绘166.1 一般规定166.2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166.3 地下管线图编绘检查16第七章 探测成果验收177.1 一般规定177.2 验收17- ii -第一章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是建设GIS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了完整、系统地作好该项工作,查明地下管线状况,规范燃气地下管线的探查、测量、图件编绘和成果数据库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方案。1.1.2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除应符合本方案的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燃气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J2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

3、测量规范CJJ8-99;1.1.3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范围为全部管线,终端要探测到入户立管。1.1.4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材质和埋设时间等,并编绘燃气地下管线图。1.1.5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与资料编制,平面应采用武汉市城市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1.6 管线图的分幅与武汉市1:500地形图分幅一致,成果图件基本比例尺为1:500。1.1.7 在探测过程中,要同步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须符合本方案的规定。1.2 探测精度要求1.2.1 地下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水平位置限差ts = 0.10h;埋深限差th = 0.15h。当

4、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1.2.2 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ms(相对于邻近控制点)不得大于5cm;高程测量中误差mh(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 不得大于3cm。1.3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1.3.1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及资料收集(包括已有各种测绘资料);(2) 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3) 地下管线的探查;(4) 地下管线的测量;(5)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6) 地下管线图编绘及成果表的编制;(7) 编写工程技术报告书(8) 地下管线成果的验收与归档。1.3.2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管线点是指线路特征点(简称特征

5、点)及附属设施中心点(简称附属物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两种。明显管线点是指地表有管线附属物而可以直接量测和定位的点,如窨井。隐蔽管线点是指在地下掩埋,地表没有标志,必须用仪器探测或打洞探测的点。1.3.3 隐蔽管线点一般布置在管线的起止、变向转折、分支和管线属性发生突变的位置。布置的原则是隐蔽点和明显点一起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地下管线的客观形态。同时两相邻点(明显点或隐蔽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5米。1.3.4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必须查明被探管线属性、参数,被探管线的测注项目按表1.3.4执行。表1.3.4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必须查明与测注的项目管线种类地面建(构)筑物管 线 点量注项目测注

6、高程位置特 征 点附 属 物燃气煤气站、调压室、储配站、门站弯头、变径点、变材点、多通点、出地、预留口、起止点阀门、各种窨井埋设方式、管径、断面尺寸、材质管顶及地面高1.3.5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程序为:接受任务(委托),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方法试验、编制技术设计书、实地调查、仪器探查、控制测量、管线点连测、建立管线数据库、地下管线图编绘、技术总结编写和成果验收。1.3.6 在进行地下管线实地探测前,应全面搜集和整理全市范围内现有的各种地下管线资料和有关的测绘资料,包括:全市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全市内的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调绘在1:500地形图上的管线现状图;管线的设计

7、图、施工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及成果表。1.3.7 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核查搜集资料、评价资料的可信度和可利用度;(2) 察看测区地物、地貌、交通情况、地球物理条件及分析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3) 核查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和保存情况。1.3.8 在开始实施野外作业前,要对所采用的各种物探和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保证所使用的仪器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1.3.9 踏查结束后,要进行物探方法试验,以确定工作方法、各项参数设置以及多台仪器的一致性。1.3.10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应包括:(1) 探测的目的、任

8、务、地理位置及工期;(2) 测区概况;(3) 探查方法分析及具体的技术要求;(4) 测量控制、连测方法、管线图编绘的方法及具体要求;(5) 作业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措施;(6) 工作量估算及进度安排;(7) 生产组织、仪器、设备、材料等安排计划;(8) 提交成果资料。1.3.11探测工程结束后应编写技术报告书,并作为正式资料提交归档。探测技术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工程的依据、目的和要求,工区的地理位置、地球物理和地形条件,开竣工日期和实际完成工作量等;(2) 探测技术措施:作业依据的标准、坐标和高程的起算依据、探测仪器与方法技术、图纸编绘等;(3) 管线探测综述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9、;(4) 质量评定;(5) 结论与建议;(6) 附图与附表。技术报告书应突出重点、文理通顺、表达清楚、结论明确。第二章 已有地下管线的现况调绘2.1 一般规定2.1.1 已有地下管线的现况调绘是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前期基础工作,是燃气地下管线探测的重要环节。地下管线的现况调绘,是指在开展燃气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前,对已有的管线资料(包括竣工资料、施工资料、设计资料等)进行搜集、分类和整理,并将其位置转绘在1:500地形图上,作为探查作业的参考,减少探查作业的肓目性,提高探查作业的质量和作业效率。2.1.2 已有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由管线公司根据探测的范围和要求,组织熟悉地下管线情况的专业人员

10、完成。2.2 现况调绘的工作内容2.2.1应组织专业人员搜集已有地下管线资料。包括:地下管线设计图;地下管线报批的红线图;地下管线的施工图,技术说明及成果表;地下管线竣工图、断面图、技术说明及成果表;现有1:500地形图;其它有关资料。经过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后,将管线位置转绘到1:500地形图上,编制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2.2.2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应根据管线竣工图及管线成果表进行转绘、对无竣工图及竣工测量资料的管线,可根据其设计图和施工图及有关资料进行转绘。转绘时如无坐标数据,可依据地下管线与道路边线,邻近地物或其它参照物的距离等相互关系展绘,依比例转绘的内容按本规定1.3.4条规

11、定执行。2.2.3 已有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应采用透明彩色笔按规定的颜色和图例转绘,线粗不应大于0.5mm,且将管线的属性(如材质、规格、埋深、接口方式、流向、压力、埋设年代、权属单位等)标注在图上。如有管线走向、特征点的坐标、高程等数据应编制相应的管线成果表,并注明数据来源和精度。第三章 地下管线的探查3.1 一般规定3.1.1 地下管线探查应在地下管线现况调绘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敷设状况及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投影中心标志点作为连测的管线点。3.1.2 在明显管线点处应对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同时应查明管线属性(种

12、类、性质、规格、材质、附属设施等)。在隐蔽管线点上应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及埋深。3.1.3 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管线特征点的地面投影位置或附属物的中心点上。管线特征点包括管线的起止点、属性变化点、分支点、转折点和出入地点;管线附属物点包括:各种检修井、仪表井、调压箱等。3.1.4 在特征点和附属物点的间隔较大的管线段应设置“一般管线点”,以便对管线的空间位置进行控制。两个相邻管线点的间距一般不大于65m。3.1.5 当管线弯曲时,至少在圆弧起止点和中点上设置管线点。当圆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管线点,使弓形的高小于10cm,以保证其弯曲特征。3.1.6 管线点的外业编号即物探点号,

13、全市的物探点号具有唯一性。在探测作业中,管线点的外业编号由管线子类代码和顺序号构成。3.1.7 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验收前不毁失、不移位和易于识别。可用统一的铁钉或小木桩打入地面至平,在其周围明显地物上标注记号并用红色油漆标注管线点号。3.1.8 地下管线探查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技术,其探测精度必须满足本方案规定的精度要求。3.1.9 当管线立体交叉时,如在交叉点处出现相交的矛盾,则须在管线交叉点附近设置加密管线点,以保证管线空间相互位置的正确。3.1.10 探查作业时应注意安全,必须按安全保护规定进行作业。3.2 实地调查3.2.1 实地调查是在现况

14、调绘图所标示的各类管线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地核查,并对明显管线点作详细调查,记录和量测。用碳素笔填写明显管线点调查表,同时确定必须用仪器探查的管线段。3.2.2 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应直接(或开井)量测,量测采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验合格,读数至厘米。3.2.3 在明显管线点上,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各种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3.2.4 在明显管线点上实地量测地下管线的埋深,单位用米表示,误差不应超过5cm。3.2.5 在缺乏明显管线点或在明显管线点上不能查明实地调查中必须查明的项目时,应开挖地下管线进行实地查验和量测。3.2.6 在窨井(包括检修井、阀门井、仪表井等)上设置明显管线点时,管线点的位置一般

15、应设在井盖的中心,当地下管线中心线的地面投影偏离井盖的中心,其偏距大于0.2m时,按6.1.16条的规定执行。3.2.7 地下管线的埋设方式(如管埋、管沟等)。3.2.8 地下管线的材质(如钢、PE塑料等)。3.2.9 地下管线的管径一律按公称直径填写。3.2.10 地下管线的建设年代准确到月时填写6位,如:“199608”;建设年代准确到年时填写4位,如:“1956”。3.3 仪器探查3.3.1 仪器探查是在现况调绘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测区不同的地球物理条件选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和仪器对掩埋的管线进行探查。3.3.2 采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在现况资料不足或重要及复杂地段(如交叉路口等)进行搜

16、索时,应进行重复扫描以确保管线无遗漏。3.3.3 地下管线探查,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电磁法、直流电法、磁测法、地震波法、红外辐射法等。物探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探查对象、探查任务、当地地球物理条件,并经过方法试验确定。不论选用何种物探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被探查的地下管线与其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性差异;被探查的地下管线所产生的异常场有足够的强度,能在地面上用仪器观测到;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楚地分辨出被查管线所产生的异常;探查精度达到规定的要求。3.3.4 探查地下管线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优先采用轻便、有效、快速、成本低的探查方法;复杂条件下宜采用综合方法探查。3.3.5 在开

17、始探查前,应选用不同的仪器及不同工作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方法试验,通过已知管线上的数据比较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开挖点验证、校核,确定各种方法和仪器的有效性和精度,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最佳的工作参数。3.3.6 开始探查作业前,须对所有使用的仪器的性能和各项指标按说明书的要求做全面检查,未经检验的仪器不允许投入作业。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应随时检查仪器的电池电压,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3.3.7 仪器的选用,除考虑与方法试验所确定的方法技术相适应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1) 有较高的分辨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获得被测地下管线的明显的异常信号,并能分辨管线产生的信号与干扰信号;(2) 满足本方案1

18、.2.1条所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对相邻管线有较强的分辨能力;(3) 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发射功率具有可选性,能满足探查深度要求;(4) 轻便、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有良好的显示功能;(5) 有快速定位、定深的功能;(6) 结构坚固、耐用,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温差较大(-15至35)的天气里能正常工作。3.3.8应根据管线的材质、管径、埋深、出露情况、接地条件及干扰等因素选择有效的探查方法:(1) 金属管道宜采用电磁感应法,当存在相邻管线干扰并有出露点时,宜采用直接法;(2) 接头为高阻体的金属管道,宜采用频率较高的电磁感应法或夹钳法;当探查区为铁磁性干扰小时可采用磁场强度法和磁梯度法;(

19、3) 管径(相对埋深)较大的金属管道,宜采用电磁感应法,也可采用磁法、电磁波法或地震波法;(4) 埋深(相对管径)较大金属管道,宜采用发射功率大,频率低的电磁感应法;3.3.9 当多条管线密集平行分布时,宜采用直接法及夹钳法,它能减少相邻管线的干扰,突出目标管线异常,是区分平行管线的有效技术手段,但要求管线必须有露头,且具有良好的接地条件。在不能实施直接法和夹钳法时,可采用电磁感应法,宜通过改变发射装置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发射的频率和功率,分析信号异常的强度和宽度等变化特征加以区分。3.3.10 当多条管线既平行又交叉,管线埋深不一,交叉点多,干扰大时,往往需用电磁法无源、有源、直接法、感应法互

20、相配合,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采用的方法如下:用无源搜索大致摸清管线分布;用感应法定位、定深;用直接开挖验证。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对复杂管线的探查效果。3.3.11 在燃气地下管线探测中,经常发现有些管道上下重叠,按其材质电性可分为金属管道重叠,非金属管道重叠,金属与非金属管道重叠。单一方法探查很难达到目的,必须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如采用电磁法与地质雷达相结合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3.3.12 用电磁感应类专用地下管线仪定深时,可采用直读法、45法、极值法或比值法,选用何种方法定深,应根据方法试验确定。定深管线点一般情况下应选在被查管线前后至少4倍埋深范围内是单一直管线

21、,中间无分支或弯曲,且相邻平行管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被查管线的深度或其干扰能被有效抑制。上述条件未能满足时仪器的读数可作参考。3.3.13 现场作业时,应严格按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现场用碳素笔按管线点探查手薄所列项目填写清楚,并应详细地将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等标注在1:500地形图上,形成探查草图,交付测绘作业工序使用。一切原始记录、记事项目要整齐、清晰、美观、不得涂改、转抄。3.4 探查质量检验3.4.1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的限差按下面的公式计算:点位限差 ts = 埋深限差 th = 公式中的hi是检查点管线的中心埋深(cm),n1为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2应在隐

22、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中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各自总数的5进行重复探查。重复探查应在不同时间由不同操作员进行。两类点都应复核点位和埋深。3.4.3 隐蔽管线点要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探查中误差:点位中误差 mts = 埋深中误差 mth = 公式中的Sti是隐蔽管线点的水平位置偏差(cm),hti是隐蔽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1为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4 明显管线点要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埋深的量测中误差:mtd = 公式中的dti是明显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2为明显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5 点位中误差 mtsts/2,埋深中误差 mthth/2,mtd2.5cm,重复探查检验合格

23、,否则不合格。不合格应返工重新探测。3.4.6 在重复探查检验合格后,要对隐蔽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随机和均匀分布的原则确定开挖验证点。开挖点数不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1,且最少不少于3个点。2.按1.2.1条规定的标准对开挖管线点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其中超限点的个数不大于开挖管线点总数的10时,探查质量合格。3.如果超限点的比例超过10%,但不大于20%时,可由作业单位采取措施作出处理后,再抽取不少于1的隐蔽管线点进行开挖检查和统计,若超限点个数不大于开挖管线点总数的10时,探查质量合格。4.如超限点个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且开挖管线点的总数大于10,则探查质量不合格。5.

24、 如超限点个数所占比例大于20,但开挖管线点的总数不大于10时,可将开挖管线点的总数增加到10个以上,按上述原则重新进行评价。6. 开挖验证不合格时应返工重测。17第四章 地下管线测量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是指在城市等级导线点和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图根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平面位置和高程连测及相关地形测量。4.1.2 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前,应收集已有控制测量资料,并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对缺少或尚无控制的地区应按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建立城市等级控制。4.1.3 管线探查作业完成后,探查部门应提供一份在1:500地形图上标有管线点、管线走向、位置及连接关系的探

25、查草图给测量作业部门。物探与测量作业应密切配合,使工序顺利衔接。4.1.4 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按数字化成图的要求,用数字全站仪观测和存储数据。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方案第1.2.2 条规定。4.1.5 地下管线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亦可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第1.2.2 条的规定。4.1.6 在地下管线测量作业开始前,使用的仪器应按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并作好各项检验记录,作为资料上交。4.2 地下管线的控制测量4.2.1 地下管线控制测量应在城市的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测图根导线。在城市等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足时,应加密等级控制点。4.2.2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

26、术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DJ6方向角闭合差()导线绝对闭合差(图上mm)900801/40001400.5注1:n为测站数。注2: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4.2.3 测距仪测距时可单方向测边,两次差值在1cm内取中,须加测距仪的常数改正,并用垂直角进行斜距改平。4.2.4 因地形限制导线不能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的支导线。用测距仪测边长时,总长不应超过表4.2.2规定长度的1/2。水平角观测必须左右角各测一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4.2.5

27、 导线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边长和坐标值取至毫米,角值取至秒。4.2.6 地下管线导线点的高程测量宜沿地下管线布设附合水准路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使用精度不低于DS10型水准仪及普通水准尺单程观测,估读至毫米。水准路线闭合差不应超过10mm(n为测站数)。水准路线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高程计算至毫米。4.2.7 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仪器高和镜高量取至毫米。其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7规定执行。表4.2.7 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项 目线路长度(km)测距长度(m)高 程 闭 合 差(mm)限 差4100104.2.8 垂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应符合表4.2.8

28、的规定表4.2.8 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等 级测回数指标差垂直角互差一次附合DJ211525DJ6225二次附合DJ61254.2.9 采用GPS技术布测地下管线控制点,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等方法进行。静态GPS作业的方法技术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规定。4.3.10 采用RTK动态测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准站的位置宜选择在高处;2.准确求取基准站的WGS-84坐标;3.根据实际情况,应连测3个以上且均匀分布的等级控制点,求解坐标的转换参数;4.RTK测量时应选择卫星信号较好的时段和卫星数不少于4颗时进行作业,用户站(流动站

29、)的观测精度应控制在2cm以内;5.每点都应独立测定2次,其较差应小于5cm。4.3地下管线测量4.3.1 地下管线测量包括下列内容:对管线点的地面标志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联测,计算管线点的坐标和高程,编制成果表。4.3.2 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的测量应采用串连或极坐标法。主要技术要求按4.2 节有关规定执行。采用极坐标法的光电测距边长不应大于100m,定向宜采用长边。4.3.3 管线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连测,读至毫米,或测边三角高程,计算至毫米。有关技术要求参见4.2节。4.4 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4.4.1应随机抽查管线点总数的5%以上进行管线点测量质量的检查,复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地

30、面高程。根据复测结果按下式分别计算测量点位中误差Mcs和高程中误差Mch:Mcs=Mch=公式中Sc2、hc2分别为重复测量的点位较差和高程较差,nc为重复测量的点数。4.4.2 测量点位中误差Mcs和高程中误差Mch不应超过本方案第1.2.2条的规定。当误差超过规定时,可扩大检查量到10%,重新计算测量误差。若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整个测量工作应返工重测。第五章 地下管线成果的数据文件5.1 一般规定5.1.1 燃气地下管线探测单位在完成探测任务后,应提交探测成果的计算机数据成果文件,提交的数据文件必须符合本章规定。5.1.2 管线探测单位提交的计算机数据文件包括成果数据库文件和图形数据文件两

31、类。管线成果数据库包括管线点、管线的成果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图形数据文件是管线探测单位绘制管线图所对应的数字化管线图数据文件。5.1.3 管线成果数据为MS Access数据库的mdb文件,图形数据为Autodesk AutoCAD的DWG文件。5.1.4 管线的图上编号由管线代码和管线顺序号组成。管线顺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全市的管线的图上编号具有唯一性。5.2 地下管线数据库文件5.2.1地下管线数据为MS Access数据库的mdb文件(MS Access 7.0或7.0以上版本),数据库文件的命名方式为:武汉华润燃气数据库*.mdb。数据库文件名的第15位第16位是提交检查的序号,最终成果

32、为00。5.2.2管线点数据表管线点数据表的表名为:RQPoint表5.2.1 管线点数据表的结构No.字 段 名字段类型字段宽度中 文 意 义备 注1ID整数统一编号2ExpNo文本10探查点号3sNum文本10设备编号4Feature文本10特征5Subsid文本10附属物6Model文本10型号7Spec文本10规格8FACTORY文本30生产厂家9X双精度型x坐标单位:m10Y双精度型y坐标单位:m11Selev单精度型地面高程单位:m12wDeep单精度型井底深单位:m13Belong文本50权属单位14dUnit文本50设计单位15BUnit文本50施工单位16Bdate文本8竣工

33、日期17Prange文本8压力级别18USEDATE文本8投运日期19Remark文本60备注5.2.3 管线数据表管线数据表的表名为:RQLine表5.2.2 管线数据表的结构No.字 段 名字段类型字段宽度中 文 意 义备 注1ID整数统一编号2ExpNo1文本10起始点号3ExpNo2文本10终止点号4Deep1单精度型起始埋深单位:m5Deep2单精度型终止埋深单位:m6BType文本10埋设方式7Material文本10材质8Dsize单精度型管径单位:mm9Thick单精度型壁厚10r GRADE文本10防腐等级11cType文本20阴极保护类型12rRESULT文本10保护状况1

34、3Press单精度型8压力Pa14Prange文本8压力级别15Belong文本50权属单位16dUnit文本50设计单位17BUnit文本50施工单位18Bdate文本8竣工日期19cGRAPH文本20竣工图号20USEDATE文本8投运日期21Remark文本60备注5.3 地下管线图数据文件5.3.1 数字化地下管线图为AutoCAD的DWG文件,分别提交全市总图数据文件和分幅图数据文件。总图数据文件的命名方式为:武汉华润燃气管线图.dwg。分幅图数据文件命名方式为:图幅号.dwg。5.3.2 管线图文件中各图元的几何属性数据要和数据库.mdb中相应对象的几何属性数据严格一致。分幅图数据

35、文件要和总图数据文件中对应部分的内容完全一致。5.3.3在管线图中,点符号的z坐标为管线点的地表高程。5.3.4在管线图中,管线端点的x,y坐标为对应管线点的平面坐标,管线端点的z坐标为管线端点中心的高程。第六章 地下管线图编绘6.1 一般规定6.1.1 管线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管线;(2) 管线上的附属物和建(构)筑物;(3) 地面建(构)筑物;(4) 主要地形特征;(5) 铁路、道路、河流、桥梁;(6) 测量控制点;(7) 图廓和图饰。6.1.2 地下管线图的编绘必须采用外业测量的数据,以数字化机助成图。6.1.3管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图幅分幅应和武汉市1:500地形图分幅一致

36、。图幅名称采用武汉市通用图幅分幅规则命名。6.1.4地下管线图内应注记管线的规格、材质、压力等属性6.2 地下管线图编绘6.3.1 管线图的编绘应满足下列要求:(1) 管线图的图名、图式、比例尺符合规定;(2) 管线没有遗漏;(3) 管线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4) 管线末端的点符号运用正确无误;(5) 图上点号的编排、管线标注的内容正确规范;6.3.2 管线图的图面要整洁。第七章 探测成果验收7.1 一般规定7.1.1 验收工作是在勘察单位自检合格后,由武汉华润燃气公司组织实施。7.1.2 检查验收的依据是任务合同书、技术设计书、本方案及有关技术标准。7.2 验收7.2.1 探测成果资料包括:(1) 任务合同书;(2) 技术设计书;(3) 所使用的已有成果图表资料、起算数据、仪器校验资料;(4)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明显管线点调查表,隐蔽管线点探测手薄、控制点成果表、管线点(线)成果表、管线图及计算机图、表数据盘(光盘);(5) 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各种检查验证记录等;(6) 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7) 技术报告书。7.2.2 验收合格后,业主应向探测作业单位出具验收报告书。验收报告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验收的组织部门。(2) 验收的时间、地点。(3) 验收的成果内容;(4) 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5) 验收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