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692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1.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某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二一三年九月某某路(运河路-龙城大道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某某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公司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员: 审 核: 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背景11.2 建设方案31.3 环境及生态影响51.4 资源利用51.5 征迁安置61.6 社会环境概况62 评估依据73 评估过程和方法83.1 评估程序83.2 评估方法94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124.1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124.2 调查对象124.3 调查范围124.4 公众参与调查情况124.5 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145 风险识别、估计和等级划分185.1 社会稳定风险识别185.

2、2 风险等级划分226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36.1 项目合法性风险评估236.2 项目合理性风险评估246.3 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286.4 项目可控性风险评估316.5 综合评估367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397.1 项目合法性风险化解措施397.2 噪声风险化解措施397.3 大气污染风险化解措施407.4 生态环境风险化解措施427.5 项目可行性风险化解措施447.6 征地拆迁风险化解措施447.7 地道施工风险化解措施457.8 社会治安风险化解措施457.9 社会舆论风险化解措施467.10 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467.11 落实措施后预期风险等级评估478 结论与建议498

3、.1 评估结论498.2 建议50 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某某路位于市的西部,南起中吴大道,北至长江录安洲港区,穿越钟楼经济开发区和新闸街道,接新北区,是城区西部一条南北向交通主干道。 中吴大道图1.1 某某路示意图某某路(运河路-龙城大道段)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南起运河路,沿线跨越南凤河、小王河并下穿城际铁路及沪宁铁路后,一直延伸至龙城大道,全长2536米。在某某市“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城区空间发展方向和“一体两翼”分散组团式的空间结构版图中,某某路是一条连接城市中心城区(一体)和北翼的重要通道。目前,中吴大道至运河路、龙城大道至338省道绝大部分路段已经实施完成,但新闸段因历史原因一

4、直未能实施,不能发挥某某路作为南北向交通要道的作用。与此同时某某路沿线周边地块正在开发建设,某某路新闸段为新建道路,无现状老路,市政配套设施极不完善,环境质量差,给本区域的开发建设带来很大不便。本工程地下管线、路灯照明、环卫绿化等各专业配套工程的实施,将为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提供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伴随着本区域开发强度的加大,地区环境面貌将得到彻底改观,地块价值也将随之提升,并将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某某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某某路(运河路-龙城大道段)项目的实施,能够沟通南北交通,提升区域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

5、进程,改善区域环境面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周边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段某某路工程穿越钟楼经济开发区及新闸街道,道路沿线现状基本为农田、河塘,部分路段周边有少量厂房和民宅。本工程的实施,将涉及沿线部分房屋的征收拆迁;施工过程中,将对本区域的交通和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由于关系到一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根据某某的实际,按照“应评尽评”的要求,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涉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影响、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

6、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部门作出决策前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分析及评估。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确保某某路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开展本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1.2 建设方案本项目南起运河路,北至龙城大道,道路全长约2536米,一般路段规划红线宽40米。道路与沪宁铁路相交处新建下穿地道1座,在跨越规划南凤河和规划小王河处分别新建单跨简支板梁桥各1座。同步实施各类管线及交通、绿化等配套工程。该项目计划于2013年年中开始实施,至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本工程估算总投资64551万元,资金来源由某某市钟楼区人民政府、某某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其他各专业管线单位共同

7、筹措解决。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平面示意图见图1.2。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主要设计技术指标1.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1.2荷载标准BZZ-1001.3设计车速公里/小时601.4路面类别一般路段:沥青砼路面;地道引道段:水泥砼路面1.5设计年限年15(沥青砼);30(水泥砼)1.6防洪标准次/年1/1001.7桥梁荷载标准城-A级汽车荷载;人群荷载3.5Kpa1.8桥梁抗震设防烈度7度1.9地道荷载标准铁路 中-活载1.10管线按管线相关专业规范设计2项目总投资万元645512.1银行贷款万元422302.2自筹资金万元223213经济效益评估3.1效益评

8、估年限年153.2经济净现值万元53587.843.3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15.69%3.4投资回收期年103.5效益成本比1.85图1.2 项目平面示意图1.3 环境及生态影响参考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某某市钟楼区的交通状况,缩短车辆行驶距离及减少怠速时间,总体上可减少城市车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但在施工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在运行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CO、NO2浓度及噪声增加。在采取各种污染减缓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期及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在落实各项具体治理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4 资源利

9、用本项目涉及的资源消耗主要为道路施工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石灰等原材料以及施工期间的临时用水、用电、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消耗的一定数量的汽柴油等燃料,均为工程常规材料,就近取材。本项目不涉及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1.5 征迁安置本项目沿线分布有少量企业、民宅和营业房,涉及部分房屋征迁。总共涉及住宅112户,拆迁面积约33186平方米;非住宅用房16户,拆迁面积约为27531平方米。本项目征迁工作由钟楼区政府负责,征收范围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研究并经市规划部门确认的某某路项目征收范围图所标定的范围实施。拆迁工作招标进行。本项目房屋征收及补偿问题处理按照某某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及补偿暂行办法

10、(常政规20112 号文)规定执行。1.6 社会环境现状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新闸工业园规划范围内。新闸街道位于钟楼区西北部,下辖6个行政村,东起龙江路,西至德胜河,南临古运河,北接某某高新区,机场路、外环路、大运河分别穿境而过,某某机场距新闸街道仅18公里,区域面积14.8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曾连续三年跻身全市“农村工业十强乡镇(街道)”行列。新闸街道前身新闸镇,作为某某市钟楼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开发较为细碎,镇区规划不合理,工业企业与住宅区犬牙交错,公共交通覆盖不足,阻碍了新闸镇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根据钟楼区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规划,本项目周

11、边地块远期规划以居住用地为主,设置少量工业用地及商业用地,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闸花苑为代表的集中式居住聚居区及以荷园为代表的生活配套设施,但整体区域仍需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本项目周边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社会治安稳定。从以往新闸街道及周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当地群众对类似项目建设具备较好的接受度。通过向新闸街道综治办等部门的调研,结合网络调查,了解到当地没有明显的与本项目有关联的历史矛盾。2 评估依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 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12、会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 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试行) 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 号);(4)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苏发改规20121号);(5)某某市关于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常办发201014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2009); (7)现行的其它有关重大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标准、规范、规程; (8)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

13、第590 号); (9)某某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常政规20112 号); (10)某某市市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常政规20121号);(11)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常政发201158号);(12)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14)某某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某某路(运河路-龙城大道段)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常国土资函201281号);(1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某某市规划局选字第320400201200026号);(1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某某市规划局地字第3204002013000

14、24号);(17)某某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某某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某某路(运河路-龙城大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常环服20131号);(18)项目收集到的职能部门意见、群众意见、背景资料等;(19)项目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其他数据和资料。3 评估过程和方法3.1 评估程序根据风险评估工作有关要求,本次评估工作按如下步骤进行:(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制定风险评估方案;(2)组织现场踏勘,初步判断项目风险源及相关利益群体,确定风险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3)展开风险调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组织人员深入现场,采用走访、问卷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取得一手资料;(

15、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各类风险,全面分析论证;(5)确定各单因素风险权重,划分风险等级;(6)针对不同风险,给出相应的化解和应对措施; (7)形成评估结论,编写评估报告,上报有关部门。项目评估路线见下图。图3.1 评估路线图3.2 评估方法3.2.1 单因素风险估计通常,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和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这一定义下,项目组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对本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风险概率- 影响矩阵(Probability-Impact Matrix,PIM )也称风险评价矩

16、阵,主要用于对具体风险点进行分析,判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矩阵以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为横坐标,以风险因素发生后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为纵坐标,发生概率大且影响程度也大的风险点位于矩阵右上角,发生概率小且影响程度也小的风险点位于矩阵左下角。 根据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包括严重、较大、中等、较小和可忽略五个级别,风险发生可能性包括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五个级别,不同风险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组后风险点风险程度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小风险、微小风险五个等级。矩阵示意图见下图。图3.2 风险概率-影响矩阵3.2.2 综合风险指数法本次评估采用综合风险指数法。具体步骤为:

17、(1)通过对前期调研结果梳理分析,识别出该项目主要风险因素;(2)通过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对每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作进一步分析、预测和估计;(3)确定各单因素风险在拟建项目整体风险中的权重;(4)根据权重和风险程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整个项目的综合风险指数;(5)参照有关标准,划分风险等级。计算表格详见表3.1、表3.2所示。表3.1 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W)(p)(q)(R=p*q)12表3.2 拟建项目综合风险指数定量计算表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风险程度(R)风险指数(T)I微小较小一般较大重大T=I*RR1R2R3R4R5W1W21T4 社会

18、稳定风险调查4.1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围绕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结合建设方案,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包括与国家和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符合性,相关前置审批文件的取得及其合法合规性等。 (2)拟建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可能对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对上下游已建或拟建关联项目的影响,对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关联行业发展、就业机会的影响等;包括拟建项目占用地方资源(土地、水资源、交通、

19、污染物排放指标、自然和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非物质性因素的影响,能否被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等。 (3)群众、利益相关者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意见和诉求。包括对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情况及意见反馈情况等。 (4)拟建项目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态度。包括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在规划选址、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对拟建项目的支持态度等,项目所在地存在的社会历史矛盾和社会背景等。 (5)媒体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态度,调查大众媒体以及网络论坛等对拟建项目的意见、诉求和舆论导向等。 (6)调查

20、同类项目曾经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风险的原因、后果及处置措施等。 4.2 调查范围与对象凡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都纳入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范围。受本项目影响的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分布在施工道路沿线,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本次调查范围确认为本项目中心线两侧200米范围之内,涵盖了道路施工建设中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范围。调查对象主要是周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经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1)项目场址周边,受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范围内的群众、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2)涉及征地拆迁的企业及个人。4.3 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本次调查工作采用实地调研、资

21、料调查、媒体公示、问卷调查(公众参与)、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资料调查项目小组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收集相关资料及由业主及维稳相关的部门,包括设计单位、环评单位、街道相关部门等单位提供项目研究报告、相应审批文件及政策法规等文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了解本项目的舆论情况。(2)媒体公示采取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其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公示的结果,在环评调查结论的基础上,从社会稳定风险角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3)现场踏勘风险源的识别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对本项目路段沿线民宅、企业及敏感目标等分布情

22、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更加准确的识别风险源,确认有价值的调查对象。(4)问卷调查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建设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及环评单位针对房屋征迁和环境影响这两个公众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研,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5)走访座谈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与项目业主方、钟楼区政府新闸街道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等以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了沟通和研讨。对沿线的调查结果做初步判断,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提出本项目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解决措施。对调查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初步分析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并对预案、措施提出建议。4.4 公众参与情况针对与广大群众利益最为相关的征迁安置与环境影响问题

23、,在本项目的前期征迁工作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建设单位、沿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环境评价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公众调查与协调工作,充分收集了各方意见和诉求。本项目征迁工作由钟楼区政府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中对被征收户进行了逐户调查,并通过现场公示、召开被征收人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深入、广泛的征求了被征收户意见,已编制完成了房屋征收专项稳评报告。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采用现场公示及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对该项目的建设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环评共发放调查表103份,回收95份。调查的范围涉及到新闸花园、大吴村等沿线居住区及新闸幼儿园、新闸派出所等单位。公众参与的全过程遵循代表性和随机性共存的原则。

24、调查者年龄分布见表4.1和图4.1表4.1 年龄段分布表年龄段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20-3077.37%7.37%30-402122.11%29.47%40-502122.11%51.58%50-601515.79%67.37%60-702122.11%89.47%70-751010.53%100.00%总计95100.00%图4.1 年龄段分布图考虑到20岁以下及75岁以上被访者对访问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正常有偏差,因此本次访问中这两个年龄段未作为调查对象。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在所有样本中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64人和31人。我们认为样本分布基本能反映出调查群体的总体意愿。样本所在家庭住

25、址或企业分布见表4.2,图4.2。表4.2 处所分布情况表样本处所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企事业单位55.26%5.26%大吴村1313.68%18.95%陆家村22.11%21.05%新昌苑22.11%23.16%陈钟顾55.26%28.42%新闸花园2324.21%52.63%邵家桥2122.11%74.74%大江村1414.74%89.47%庙兴王家塘1010.53%100.00%总计95100.00%图4.2 处所分布图由以上处所分布可知本次调查的样本人群所在地已经基本涵盖了可能受本项目影响的区域。4.5 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4.5.1 公众调查结果统计针对公众对本项目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统

26、计结果见下表。表4.3 公众调查结果统计表分类频数所占比例您是否知道/了解该拟建项目不了解1515.8%知道一点8084.2%您从何种渠道了解该项目信息报纸2526.3%电视、广播4042.1%标牌宣传1010.5%民间信息2021.1%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是严重00.0%较大1515.8%一般2021.1%较小5052.6%不清楚1010.5%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坚决支持8690.5%有条件赞成66.3%无所谓33.2%反对00.0%您认为该道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否重要非常重要8084.2%不重要1515.8%不知道00.0%较满意5557

27、.9%不满意1010.5%很不满意00.0%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危害/影响噪声5760.0%废气1920.0%污水1920.0%水土流失00.0%疾病传播00.0%隧道爆破00.0%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认为该项目在建成后对环境/生活的较大的危害/影响交通噪声3031.6%汽车尾气3840.0%交通阻隔1920.0%其他88.4%根据您的期望,认为以何种方式/工程缓解环境污染较为适合隔声屏障3334.7%绿地2930.5%坡地绿化1515.8%管理措施1818.9%其他00.0%若因道路建设的需要,要求征地、拆迁和重新安置,您是否服从服从(按政策办事)5557.9%有条件服

28、从(争取合理补偿)4042.1%不服从00.0%道路建设征用村里的土地后,对您的农业收入的影响增加55.3%减少4042.1%没有影响5052.6%道路建设对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促进作用7073.7%没有影响2526.3%消极作用00.0%道路建设对你们的就业机会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5557.9%没有影响4042.1%减少00.0%道路建成后,您与外界的联系是否受到影响更加方便6467.4%没有影响3132.6%更不方便00.0%4.5.2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度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90.5%的受访者坚决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有6.3%的受访者有条件赞成,另外有3.2%的人持无所谓态度。总

29、体来看,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支持率较高。支持率统计结果见表4.4,图4.3。表4.4 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率统计表态度人数百分比坚决支持8690.5%有条件赞成66.3%反对00.0%无所谓33.2%总计16100.0%图4.3 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率统计图4.5.3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1)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具有代表性,所调查统计数及汇总的意见能够集中、真实的反映出本项目沿线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本项目建设所关心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2)沿线多数群众赞同本工项目程建设,坚决支持的有86人,占90.5%,有条件赞成的有6人,占6.3%,另有3人无所谓,占3.2%。认为本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一般”

30、和“较小”影响的占多数。 (3)地方群众就本项目建设对沿线水利设施、道路封闭等给沿线居民出行生活带来不便表示关注。建议设计施工时要多征求和采纳地方政府和市民的合理意见,尽可能为当地居民往来及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便利条件。 (4)政府相关部门及基层组织对建设该项目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提高路网服务质量,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切实落实各项工程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尽量避免和减缓本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涉及征迁安置是否服从的问题中,有42.1%的居民都表示有条件服从,争取合理补偿。可见被征收

31、群众可能对征迁补偿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值。在征收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把安置补偿工作做深做细,若处置不当,仍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5 风险识别、估计和等级划分5.1 社会稳定风险识别依据风险调查结果,识别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判断风险影响的范围,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及潜在的后果等,依据有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件要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从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四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论证。(1)合法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建设实施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

32、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2)合理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否可能引发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盲目攀比;依法应给予相关群众的补偿和其他救济是否充分、合理、公平、公正;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维护了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等。 (3)可行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拟建项目实施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是否超越大多数群众的

33、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等。 (4)可控性:主要评估拟建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有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有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措施是否充分等。根据实施细则对项目评估内容的要求,结合各风险因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有些社会稳定风险可能属于不同的风险类别,具有多面性,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风险源及类别划分如表5.1所示。表5.1 主要社会稳定风险源及类别划分表主要风险源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项目合法性噪声

34、、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方案建设条件及时机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地道施工社会治安社会舆论注:“”代表本风险源所属主要风险类别,“”代表本风险源所属一般风险类别。根据各类风险源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后果,经整理后的风险识别清单见表5.2。表5.2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表序号风险因素相关各方可能引起的原因潜在的后果1合法性法律风险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规定。相关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越权决策2.决策程序不合法,决策不科学1.决策不合法2.项目程序违规政策风险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是否符合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

35、划。相关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不符合区域总体规划2.政绩工程3.项目方案贪大1.导致项目失败2.项目重新审查,影响项目进度3.造成国有资金浪费2合理性噪声风险施工及运营期噪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会产生扰民现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噪声防治措施不到位,噪声超标1.施工噪声扰民,群众阻碍施工2.运营期汽车噪音引发周边群众不满,上访事件大气污染风险施工及运营期大气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会产生扰民现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大气防治措施不到位,污染超标1.施工期群众阻碍施工2.运营期群众不满,上访事件生态环境破坏风险项目是否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建设单位、施

36、工单位、周边群众及单位1.施工、运营期对地表水、空气、环境卫生造成影响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1.施工期群众阻碍施工2.群众认为生活品质受到影响,导致集体上访事件3可行性工程方案风险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技术标准偏高或偏低2.设计方案不合理1.项目重新审查,影响项目进度2.项目实施后引发社会负面舆论建设条件时机风险建设条件和建设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决策部门项目参与各方1.政绩工程,急于开工2.资金紧张,延后立项1.建设时间不成熟,造成资源浪费2.项目迟迟不开展,造成群众意见很大,引发社会负面舆论资金筹措风险项目筹措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

37、,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建设单位、相关银行、当地政府1.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允许2.与相关银行未达成贷款约定1.项目开展不顺利或无法开展2.引发社会负面舆论4可控性征地拆迁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房屋征收手续是否齐备;征迁安置补偿标准是否合理。被征收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1.补偿方案不合理2.征收手续不完备3.征收手段不合法1.群众阻扰拆迁2.引发冲突和群体性事件地道施工穿越沪宁铁路地道施工是否会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施工安全是否有保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铁路部门、设计单位1.防护加固方案不合理,防护措施不到位2.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不善1.影响铁路运营安全,造成重大铁路安全事故2.引发施工人员安全事故社会治

38、安风险是否会存在社会治安隐患,是否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是否引发施工人员的不满、上访事件。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1.周边群众借机阻碍施工2.施工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发生人员冲突3.拖欠务工人员工资 1.影响项目进展2.引发群众冲突事件3.施工人员上访、闹事等社会舆论风险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周边群众、媒体1.政府部门宣传不到位2.缺乏有效的正面舆论引导工作3.媒体不负责任,恶意炒作1.群众不了解项目情况,盲目发对2.引发社会负面舆论,给项目实施造成很大困扰3. 宣传引导不到位,造成群众对政

39、府工作的不信任5.2 风险等级划分本次评估参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 号)和某某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某某市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操作指南(试行)文件的相关标准,将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 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等级划分评判标准详见表5.3。表5.3 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风险等级

40、高(重大负面影响)中(较大负面影响)低(一般负面影响)总体评判标准大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可能引发风险事件评判标准如冲击、围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及重点地区、部位、场所,发生打、砸、抢、烧等集体械斗、聚众闹事、人员伤亡事件,非法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罢市、罢课等。如集体上访、请愿,发生极端个人事件,围堵施工现场,堵塞、阻断交通,媒体(网络)出现负面舆情等。如个人非正常上访,静坐、拉横幅、喊口号、散发宣传品,散布有害信息等。风险事件参与人数

41、评判标准200人以上20人200 人20人以下单因素风险程度评判标准2个及以上重大或5个及以上较大单因素风险1个重大或2到4个较大单因素风险1个较大或1到4个一般单因素风险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0.640.360.640.366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6.1 项目合法性风险评估项目合法性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6.1.1 政策风险分析6.1.1.1 风险内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6.1.1.2 风险分析(1)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相关条文参见第六章第三节第96条城市道路章节内容可知,某某路规划为城市生活性主干路。第101条相关内容:顺应城市交通机动化

42、快速发展趋势,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投入力度。完善路网骨架,引导城市发展;完善次干路网络、加密支路网、打通断头路、加强交叉口渠化,提高路网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开辟自行车专用路、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由规划内容可知某某路在某某市路网规划定位为城市主干路,属于路网骨架,该项目的建设顺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需要。(2)本项目属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二十二类城市基础设施第四条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6.1.1.3 风险评价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政策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

43、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1.2 法律风险分析6.1.2.1 风险内容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6.1.2.2 风险分析本项目的决策主体是某某市政府,由某某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具体执行,目前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项目相关外部支持性文件,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均通过审查或已获得相关行政部门批复。从符合法定程序的层面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 6.1.2.3 风险评价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项目的法律风险发生概率很低,影响程度中等,比照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认为该风险属于较小风险。6.2 项目合理性风险评估本项目合理性风险主要包括:噪声风险、大气污染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