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73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西安 710055摘要2引言3泵送施工技术情况介绍31.1泵送混凝土的发展历史31.2混凝土泵送机械形式41.3泵的工作原理及发展41.3.1泵的发展特点51.3.2泵送过程的实质5泵送施工技术基本步骤62.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62.1.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62.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2.2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62.2.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62.2.2泵机的布置72.2.3泵机与搅拌车的匹配72.3混凝土的泵送工艺72.3.1需要注意的内容72.3.2泵送的前期准备72.3.3混凝土泵送82.4质量保证措施8泵送混凝土施

2、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3.1泌水、离析现象93.1.1产生泌水、离析的原因93.1.2减少混凝土泌水、离析的措施103.2泵送混凝土塌落度的损失103.2.1产生塌落度损失的原因103.2.2减少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措施103.3泵送混凝土堵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13.3.1发生混凝土堵管的原因113.3.2防止堵管的措施11泵送混凝土技术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探讨124.1泵送施工经济效益124.2 优化混凝土工艺降低成本12未来混凝土发展趋势和泵送技术的业务模式以及应用能力预测135.1混凝土泵的发展趋势135.2业务模式的变革14致谢15参考文献15摘要 当前,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

3、较为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具有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特点。混凝土泵送施工得以普遍运用。同时泵送混凝土技术大大地提高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针对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问题,从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混凝土的输送、质量保证措施和管道堵塞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讨,最后对泵送混凝土的社会效益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Abstract At present, pumping concrete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w

4、idely used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pump concrete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the thin dense rib structure less vibration or no vibration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impermeability, improve du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therwise the technology gets a great development,an

5、d it also improve the speed of th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ake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profits.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pump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oblems, from the pumped concrete mixing, concrete pump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concrete delivery, quality assurance and the pipe blocka

6、ge reas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In the en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pumping concrete technology can reasonably be inferred by the study.Key Words: pump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曰千里,混凝土施工也从过去的人工方式逐步向着机械化方式迈进。混凝土机械在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农田

7、水利和国防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型建筑物混凝土的输送与浇注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吊斗。这种方式的明显缺点是浇注时间长、效率低,质量控制成本高。因此,必须采用现代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输送与浇注过程中,随着建筑物体积与高度的增大,以及对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增高,泵送施工技术越来越广泛,已在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工程中得到熟练应用。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说明,泵送混凝土不仅与砂、石、水泥、泵送剂等材料标准有密切关系,并须有连续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泵输送管的选择布置,泵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泵送与浇筑等要求较高。从而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技术施工,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对工程

8、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保证,同时有利于建筑工程建设的良好完工。1送施工技术情况介绍1.1泵送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泵送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JGJ/T 55-2000);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JGJ/T 55-201 1)。泵送混凝土技术1927年创于德国,现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建筑工程中。德国是欧洲混凝土泵发展最快的国家,1927年德国FritzHell设计制造了第一次获得成功应用的混凝土泵;1959年德国Sehwlng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全液压的混凝土泵,液压驱动、功率大、振动小、

9、排量大、运输距离远,并可实现无级调节;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了混凝土泵装载车,混凝土泵由固定式发展为移置式,更加灵活机动,为了浇筑和布料方便,又加装了可以回转伸缩的布料杆。德国生产的最大功率的混凝土泵,最大排量159 m3/h,最大水平运距1600m,最大垂直运距400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泵之一。国内从1980年开始,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大量引进大批混凝土泵、搅拌设备、搅拌运输车以及大型搅拌站,才大量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1.2混凝土泵送机械形式混凝土泵送机械主要有混凝土泵和混凝土泵车2种。混凝土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为卧式全液压

10、泵,常见的是卧式双缸混凝土泵,他的2个混凝土缸并列布置,由2个油缸驱动,通过分配阀的转换,交替吸入或泵出混凝土,使混凝土平稳而连续地输送出去。他的优点是价格便宜,输送幅度大,操作和维护相对简单:最大缺点是移动和布料不方便,特别适合于点对点的泵送。混凝土泵车是将混凝土泵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利用发动机的动力,带动混凝土泵进行工作,混凝土通过布料杆,可送到一定的高程和距离。他的优点是移动方便,布料灵活,适合于点对面的泵送;不足之处是输送幅度和高度有一定限制适合于一般的建筑施工。泵送混凝土是一种粘滞流体物质,他的特性是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流动,但屈服值不为零。管内混凝土在泵送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内的水泥砂浆向管

11、的外侧流动。在管壁处形成了一薄层屈服剪应力较小的水泥砂浆,他的屈服剪应力要比混凝土的屈服剪应力小的多,于是管内混凝土形成“柱塞柱”,好似一个整体在管内流动,这层水泥砂浆就好似混凝土与管壁之间的润滑剂。1.3泵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图1 活塞式混凝土泵示意图1.3.1泵的发展特点(1)发展液压活塞式混凝土泵是主流(见图1)。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活塞式泵到挤压式泵再到活塞式泵、从机械式到液压式、低压到高压、从固定式到拖式再到汽车式的演变过程。(2)发展带布料杆的汽车式混凝土泵车。移动灵活,布料浇筑便捷。(3)提高混凝土泵的输出压力。由于混凝土中复合胶凝材料的大量使用,混凝土拌和物的粘度增大,给泵送增加的难度

12、越来越大,同时,轻集料混凝土的特点也决定了小坍落度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泵送阻力较大情况下的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的输出压力高、阀门密封性能好、输送管耐高压。 (4)提高混凝土泵的工作可靠性和效率。1.3.2泵送过程的实质(1)通过泵管时,由于材料产生部分密实和摩擦的影响,在流动方向上产生压力梯度(2)泵的压力大小满足压力梯度要求。(3)材料必须能传递足够的压力来克服管道的所有阻力。(4)混凝土的所有组分中,只有水才能在自然状态下可泵,所以只有水才能传递压力(见图2)。图2 混凝土甭管内流动模型2泵送施工技术基本步骤2.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1.1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水泥:尽

13、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泥水化热。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10。掺合料: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还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能很好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为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还可掺入适宜的膨胀剂。 2.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要求:强度标号多样,从 C20-C40;耐久性,保

14、证建设物使用寿命达 70年以上;高流动性,即可适应超远距离泵送;高工作性,即施工方便,易操作,经过机械振捣后达到较高的密实度。混凝土实验室配合设计由以往施工经验得出混凝土在输送管道中行进时,塌落度损失根据管道的长短可达 10%-30%;依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强度标准控制值,出厂塌落度初定为 200-220mm,输送管道出口塌落度初定为 140-160mm。2.2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 2.2.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目前我国使用的混凝土泵机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布料杆可行走的泵车,另一种是牵引式固定泵。泵车的机动性强、移动方便,但价格较贵。固定泵机动性差,布泵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

15、理布置,但价格较低。 2.2.2泵机的布置。在选择泵机位置时,要使泵机浇灌地点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设施,泵机附近无障碍物以便于搅拌车行走、喂料。泵机安装就位,最好在机架底部垫木块,增加附着力,以保证泵机稳定。泵机周围应当有一定空间以便于人员操作。泵机安装地点应搭设防护棚。 2.2.3泵机与搅拌车的匹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装载量有5m3和6m3两种。搅拌车在灌入混凝土后,搅拌筒做低速转动,转速为一定值,然后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由于搅拌站与施工现场有一段运送距离,并且搅拌车的出料量与泵机输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机与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匹配问题。2.3混凝土的泵送工艺 2.3.1需要注意的内

16、容由于泵送混凝土自身的特殊性,其流动性要强于常规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骨料与水泥砂浆会出现各种分布形态。控制好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引导施工人员正确控制施工流程,维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泵送混凝土施工要注意的内容:采用平层法完成浇筑,对浇筑厚度严格控制,一般在30-50cm,浇筑时由远而近;混凝土下料高度应控制在1M内,严禁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或直冲钢筋骨架;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过程中严禁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 2-3M范围内对布料水平移动,一般要垂直于模板布料;振捣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对振动棒移动间距严格控制在40cm,振捣时间则持续15-30秒,严禁振捣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对大

17、体积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施工,在收仓后初凝前要重新振捣,并适时用木批磨平搓毛2遍以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铁制滚筒压2遍以上,以此避免收缩裂缝的形成;结束混凝土浇注之后,要将保温材料覆盖在上面,且用水洒湿养护。 2.3.2泵送的前期准备对于高温期间的施工,在浇注混凝土前要将输送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降温,这样可以避免高温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损害。此外,施工单位要安排人员进行洒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层面有足够才湿润。在低温天气施工时要选择遮盖或保温材料包裹。完善泵机的检查工作,必须要保证各个设备正常后才能投入使用。泵机启动后要先泵入一定量的清水,以湿润料斗、活塞和输送管等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部位。然后与泵送混

18、凝土成分配合比一样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对输送管道的铺设情况严格检查,防止管道发生松动等问题而影响使用性能。 2.3.3混凝土泵送泵送时应先慢速,同时检查泵机各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和输送管道有否漏浆、牢固,待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始加速至正常速度。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如在泵送中途因故必须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时间。泵送混凝土时,如因混凝土供应不上或其他原因使输送管吸入空气,此时应立即反泵吸出管内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拌合并排出空气后,重新泵送。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应立即浇筑入模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泵送完毕后,应

19、将混凝土泵里混凝土清理完毕并将泵和输送管道清洗干净。2.4质量保证措施 (1)准确计量:在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准确计量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水的用量,一定要扣除砂、石的含水量,水胶比的误差值低于是10%. (2)清除梁、柱、基础、坑槽内积水:在施工前,冲洗钢筋,润湿模板等作业或下雨过后,在上述部位通常容易积水,当混凝土流动至该部位时,就会因局部水胶比过大而出现强度骤降,不深过大时更可能出现离析水洗现象,而导致夹砂层、夹石层,所以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3)防止漏浆:由于混凝土流动性大,当模板有大于2cm2后的孔洞时,极易造成漏浆。漏浆将使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严得者引起局部疏松,造成强度丧失,必

20、须打掉重新浇筑。 (4)防止浮浆过厚:机械振捣的方式与时间应按施工手册具体规定执行,当浇柱子、大体积基础及梁体时,在施工末阶段应洒布碎石(清洗干净的),以均衡骨科含量。当浮浆析水时,还应适当加入适量同品牌同批号的水泥,改善水胶比。当浮浆过厚,应在下道工序前清除浮浆。 (5)加强养护由于掺入粉煤灰和塑化剂,故必须加强养护。特别是浇筑成型后14天内应保持湿润状态,使粉煤灰与Ca(OH)2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胶凝组分,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 3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泵送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适用于大型设备基础、坝体、现浇高层建筑、水下与隧道等工程的混凝

21、土水平与垂直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效率高、连续作业、节省人力等优点, 是施工现场运输混凝土的较先进的方法。以下对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由于泵送混凝土施工的复杂性,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标准操作, 才能少出问题。3.1泌水、离析现象 混凝土由水、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合硬化而成,新拌混凝土应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若骨料沉底、浆体上浮,或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现象即混凝土离析。若水分上浮逸出即混凝土泌水。混凝土的泌水、离析会使混凝土不均匀,产生缺陷,严重泌水

22、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最终导致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腐性、抗冻性、耐久性等降低。3.1.1产生泌水、离析的原因(1)胶凝材料活性、细度、用量、标号。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活性增加, 对降低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小易泌水;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但配同等级混凝土时,高标号水泥的砼比低标号水泥的砼更易泌水。(2)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3)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4)砂率小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5)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泌水小。(6)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7)掺如超量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23、。(8)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3.1.2减少混凝土泌水、离析的措施 (1)减少单位用水量。(2)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3)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级粉煤灰。(4)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要小。(5)改善砼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砼外加剂掺量。(6)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7)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3.2泵送混凝土塌落度的损失 塌落度低,则泵送阻力增加,可泵性差。塌落度过大时,浇筑后混凝土长时间保持大流动性状态、其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离析、漏浆、凝结慢等,并增加混凝土的收缩。

24、一般泵送高度30m以下时,塌落度为100mm140m;泵送高度30m60m时,塌落度为140mm160mm;泵送高度60m100m 时, 塌落度为160mm180mm。泵送混凝土的工艺不同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存在必须控制塌落度损失。3.2.1产生塌落度损失的原因 (1)砂率高用水量大,塌落度损失快。但砂率偏低容易产生泌水和离析。(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3)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则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4)水泥的品种不同,塌落度损失不同。一般塌落度损失快慢次序为:高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加入掺合料的

25、水泥。(5)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 压车、塞车时间太长,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3.2.2减少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措施 (1)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须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适量提高。(3)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适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提高保塑性能。(4)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5)选用塌落度损失慢的水泥品种。 (6)改善混凝土输送泵的保水、降温装置。3.3泵送混凝土堵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3.3.1发生混凝土堵管的原因 (1)含砂率过小、粗骨料级配及外加剂的选用不合理。(2)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水

26、泥用量过少,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容易泌水、离析和发生堵管。水泥用量过大,将会增加混凝土的粘性,从而造成输送阻力的增加。(3)混凝土或砂浆的离析、抓底、板结、局部漏浆、管道接头密封不严等都会导致堵管。(4)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小(干粘)。塌落度过小时,强行泵送极易造成堵管。(5)采用单粒径石子,石子针片状含量多,石子粒径太大,泵送管道直径小容易堵管。(6)泵车压力不够,或是管道密封不严密。(7)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泵送速度不合理,余料量控制不适当。(8)停机时间过长,管中异物未除尽。(9)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水泥成块,未松散成水泥浆。(10)管道连接原因导致的堵管。(11)第一次泵送混凝土前未用砂浆

27、润滑管壁。3.3.2防止堵管的措施 (1)检查混凝土输送管道的密切性和泵车的工作性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检查管道布局,尽量减少弯管,特别是90的弯管。高层泵送时,水平管路的长度一般应不小于垂直管路长度的15%,且应在水平管路中接入管路截止阀。停机时间超过5min 时,应关闭截止阀,防止混凝土倒流,导致堵管。由水平转垂直时的90弯管,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3)泵送混凝土前,一定要计算好砂浆的用量,并用砂浆润滑管道。(4)检查石子粒径、粒形是否符合规范、泵送要求,合理确定水泥、外加剂的用量。(5)检查入泵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无大的水泥块,拌合物是否泌水、抓底或板结等现象。(

28、6)检查入泵处混凝土塌落度、黏聚性是否足够。若塌落度不足,则适量提高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入量,或在入泵处掺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若是混凝土黏聚性不足,则适量增大砂率或是掺加适量的级粉煤灰。(7)检查混凝土的初始塌落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应首先解决混凝土损失的问题。(8)解决气温变化导致的堵管问题。夏季气温较高时,在管道上应加盖湿草袋或其他降温用品,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温度。4泵送混凝土技术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探讨 4.1泵送施工经济效益 从工程上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的经济效果看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大大缩短工期;而且大量节约劳动力,从开支上讲,可减少个人工资的支付;还有流动

29、性大、振捣密实,可避免结构上二次修补费用;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从而可取代大约10%15%的水泥用量,而且降低了水化热及流动性,也可降低工程的成本;泵送的最大特点为其可一次性连续施工浇筑混凝土至现场,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的二次倒运费用。但由于混凝土泵的价格昂贵、台班费用高、对材料要求高,若采用商品混凝土需配备或租用混凝土输送车,并增加混凝土的运费具有一次性投资量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比如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混凝土泵,由于其利用率高,设备占用台班少,大量节约劳动力及通过利用率来进行对混凝土泵的折旧而达到经济效益效果;而在一般多层建筑,其混凝土量少且分散,由于

30、其利用率低,所以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事业也不断得以完善发展,高层建筑也不断增加,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应该看到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可加速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劳动力用量,降低原材料损耗等优点,从而给我们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2 优化混凝土工艺降低成本 通过对混凝土组成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环境条件和人的因素等五个方面的深入分析以及优化, 达到降低泵送混凝土成本的目的。 降低泵送混凝土成本方法因果图未来混凝土发展趋势和泵送技术的业务模式以及应用能力预测5.1混凝土泵的发展趋势 (1)高压大排量化 由于大城市的人口增加和地价昂贵,建筑物正向高层和超高层的

31、方向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了满足更远、更高距离的混凝土输送和建筑施工进度的需要,混凝土泵向高输送压力和大排量的方向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2)液压系统集成化 现在,大多数公司生产的混凝土泵,液压系统都是采用集成的液压阀块,使液压系统向可靠、节能、低冲击、低噪音的方向发展。 (3)更加合理的分配阀实际上,各个厂家生产的混凝土泵在主机上没有大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分配阀,各有不同的专利。今后,分配阀将向结构简单、流道合理、不易堵塞的方向发展。另外,还注重材质和通用性的研究,使其更加耐磨并形成标准化、系列化。 (4)臂架式泵车 采用混凝土泵施工

32、,混凝土的布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带布料杆的混凝土泵车,移动方便、机动灵活,到达施工地点无需大量的装备工作即可开始工作,而且可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到任何一个具体点。在国外很多国家,使用泵车进行施工已占泵送混凝土总量的一半以上,在美国,已高达80%以上。由此可见,带布料杆的汽车式混凝土泵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5.2业务模式的变革泵送产品的服务化是指混凝土设备生产企业将泵送产品的混凝土泵送能力商品化,为用户提供混凝土泵送的解决方案,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出售泵送产品,也可以向用户提供泵送服务获得利润。以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等产品为硬件基础,以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支撑,以网络软件平台为管理手段,为混凝土经营企

33、业提供混凝土泵送完整的泵送服务,客户获得专业化、高效率、高性价比的服务,企业通过混凝土泵送服务获得效益。目前,混凝土生产相关的业务由多家企业协作完成。混凝土设备制造企业负责生产和提供设备;搅拌站的经营企业负责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业务;泵送设备的经营企业或建筑公司负责开展混凝土的泵送业务。这种业务模式相对分散,不利于专业分工和集约化经营。如果混凝土设备生产企业从卖“泵送产品”转变为卖“泵送服务”,既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又可以优化业务流程,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可以将泵送设备的制造延伸至“泵送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后续服务业务,这样有利于拓展产品的价值链,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第二,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

34、点在更大范围内科学选配混凝土泵送设备,提高泵送效率,节约泵送成本。第三,“混凝土泵送服务”可以使得泵送产品的维护和维修更加专业化、更加具有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创造更多的效益。泵送产品在高压力、高磨损、高能耗的条件下工作,容易产生故障。第四,“混凝土泵送服务”有利于构建泵送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再制造再使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价值。总结 在工程实践中虽然泵送混凝土技术得到成熟的应用,但是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局限性和弊端,对于未来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克服困难突破瓶颈问题,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致谢 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

35、,我收获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同时在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地应对困难,顺利完成此次论文写作。为此,对于你们的付出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李国红,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要点J.山西建筑,2004,(2)2 郝玉强,赵海绒.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6,(5)3 李占斌.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6,(1)4 李伟,王飞.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JGJ/T 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S6 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

36、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 江正荣.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钟伟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建筑科学,2012(22):6210 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7111 李斌.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河南建材,2013(01) 12 曲永凤.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05) 13 王瑞涛.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4(07) 14 张立英.论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 15 祁建平.论述对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的探讨J.门窗,2013(02)16 陈晓兵.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J. 才智,2009(25) 17 邱国华.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18 李宇兴.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4(23) 19 郅宏伟,贾晓雷.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信息,2008(27) 20 陈阁琳,郑文杰,郭新.高层建筑泵送特细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J. 重庆建筑,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