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盐超高效泵送剂的流动性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羧酸盐超高效泵送剂的流动性能.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羧酸盐超高效泵送剂的流动性能王险峰,山西第六建筑有限公司科研所【摘要】:通过对比试验和讨论,说明新一代聚羧酸盐超高效减水剂是传统高效减水剂(即使增加掺量)也无法代替和比拟的。同时提出掺加方法对新一代聚羧酸盐超高效减水剂的影响有限。【关键词】:流动度、分散力、流动度。一 引言 随着我国混凝土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混凝土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目前混凝土生产中也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其中笔者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硬件“硬”,软件“软”;一方面混凝土生产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环境和设施都有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混凝土配制技术进展缓慢,在有些地区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甚至使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有
2、下降的趋势(如:使用木钙与粗蒽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进行复合以取代萘系高效减水剂)!其还体现在对新一代高性能外加剂的应用缺乏兴趣,周而复始的搞技术含量较低的“复配”,甚至许多人认为“复配”是一把“万能钥匙”,从而影响了对新一代塑化剂的应用。本文试图将新型塑化剂与传统型减水、泵送剂进行对比,以使新一代聚羧酸盐超高效减水剂的卓越性能得以体现。二 试验材料配置水泥净浆原材料如下:1、 水泥:在试验中使用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泥。水泥A:与萘系减水剂相溶性较好;水泥B:与萘系减水剂相溶性较差。2、 减水剂:1) 粗蒽磺酸盐甲醛缩合物AF(粉剂)。2) 萘系高效减水剂NF(粉剂)。3) 上海麦斯特生产的聚羧酸盐
3、超高效减水剂GLENIUM SP8CN (液态) 其掺量为0.53.0 常用掺量1.1%。【作者简介】 王险峰:男、1968年11月、工程师、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192号、邮编:030024联系电话:03516084763三 试验及结果1、对水泥A进行净浆流动度检测:按GB8077进行试验,水灰比为0.29。表1 : 水泥A的净浆流动度 单位:mm 品种掺量AFNFSP8CN0.5%1952102202、水泥B进行净浆流动度检测。按GB8077进行试验,水灰比为0.29。表2 : 水泥B的净浆流动度 单位:mm 品种掺量AFNFSP8CN0.5651251300.7585195190待添加的隐
4、藏文字内容31.01902252301.22052302351.52152302453、 对在0.25水灰比情况下对净浆流动度检测参照GB8077,水灰比0.25,加水量75 g 。以考察在低水灰比情况下各塑化剂的分散效果。表3:水泥B的净浆流动度 单位:mm 品种掺量AFNFSP8CN1.01301501.21701801.51201851901.81351902102.01501902252.51601952404、检测掺加方法对净浆流动度影响。表4: 塑化剂(先掺,滞水法)两种加入法的比较: 单位:mm 品种掺量AFNFSP8CN0.75(先掺)851951900.75(滞水)20023
5、0205四、图示分析1、对水泥A进行净浆流动度的影响:2、水泥B进行净浆流动度检测:3、对在0.25水灰比情况下对净浆流动度检测:4、检测掺加方法对净浆流动度影响。五、讨论1、塑化剂机理:超塑化剂的流化效应主要源于以下三种物理化学作用:分散作用、吸附作用和电荷排斥作用。超塑化剂使水泥颗粒中的小团粒分散,这种小团粒主要存在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水泥浆中。分散作用通常归因于水泥颗料表面上面的聚合物吸附。水泥颗料表面有静电荷(负电)的累聚,水泥粒子间的吸附力和成团效应将被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聚合物的吸附作用所中和,例如在水泥表面上SNF和SMF对SO3+基团的吸附。新一代含有多元羧酸盐的超塑化剂,使水泥颗料团
6、聚物分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因侧链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同时伴随着它对电荷排斥作用的少量贡献,这是由于化学结构中带有负电荷的羧酸根离子团(基团)(COO_)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聚羧酸的多聚物分子通过它自身阻止了水泥颗粒聚集成为大而不规则的团状物。 近来已证实:一个聚羧酸分子PC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可以结合两个Ca2+。同样可以预测PC的侧链有众多的乙醚链(C-C-O-C),在液相中,分散体系中乙醚键的氧原子与水分子形成牢固的氢键,形成较大的亲水空间保护层,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分散系统较为稳定。因此,PC型超速化剂的吸附作用比SNF和SMF型聚合物的更强 ,水泥的水化过程也被更大的延长【1】。2、临界用
7、量和分散力:最大流动度饱和用量掺量常用掺量流动度通过对比看出新一代聚羧酸盐超高效减水剂具有更大的最大流动度和更大的饱和用量。尤其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聚羧酸盐超高效减水剂通过调整掺量可以达到满意的分散效果。而传统的高校减水剂无论使用多高的掺量也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六、结果:1 对适应性好的水泥A,只要加入0.5%的GLENIUM SP8CN 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流动度。2 本试验按GB807787中水泥净浆流动度进行试验,加入水量为87(g),水灰比为0.29,可以看出NF分散性能要好于AF,NF与GLENIUM SP8CN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掺量的增加GLENIUM SP8CN流动度增加很快而N
8、F在流动度达210mm后,流动度增加速率放缓。这主要是由于两者分散机理不同而引起的,GLENIUM SP8CN的空间位阻效应的分散性能更强烈,从而使其净浆流动度不断增加。3 本试验参考GB807787中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进行,加入量降至75(g),水灰比为0.25。从这组试验可以清晰地看出 GLENIUM SP8CN在低水灰比情况下的卓越性能,增大其掺量可显著增加流动度。而NF达到190mm后基本不增长,AF在2.0%高掺量的情况下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流动性。另外:水泥净浆在NF高掺量的情况下虽可达到一定的流动度,但流动速率缓慢,证明其在低水灰比情况下无法配制理想的混凝土,而GLENIUM SP8CN却仍然使净浆保持理想的流动性。4 可以看出掺加方法对AF、NF分散效果影响很大,但对GLENIUM SP8CN分散效果影响有限,这是其分散吸附作用不同而决定的。这一现象应引起使用单位的注意。【参考文献】1、羟基羧酸盐对塑性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GMantegazza M.L.Villa(意大利)著 李娟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