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796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工程质量控制的背景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低劣的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1984年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立了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各地、各部门相继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十几年来,这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目前的监督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暴露出诸多的矛盾

2、和问题,如:政府监督机构应在监督制度中扮演什么角色、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且易于执行等。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健康发展,急需进一步探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制度。2.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与目的(1)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需要。目前广州市,乃至我国在建设质量监督的管理、作用方面,还不能适应建筑业高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还不能达到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豆腐渣”工程时有出现,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损害了公众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2)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的需要。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建设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发生了变化。单位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承包方式日趋多样化,由国有、集体经济成分,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二是建设工程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私人和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三是建设工程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四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先的施工企业从人员到设备都是自己的,现在的人员通过劳务分包的形式解决,设备通过租赁的形式解决。五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新技术在建设工程上得到了应用,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

4、安全技术、劳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六是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提出了新的质量控制要求。这些都要求加快监督工作改革进程,探索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建筑行业管理国际化的需要。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国际化接轨要求我们改变、完善现有模式,确立符合国际惯例、法治健全的游戏规则。3、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在1984年以前,国内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领域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

5、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推进,以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作为标志,国内在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上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我国建设工程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来看,受两种主流思想的影响较大。1、第一种思想是:强化政府职能,用“有形的手”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这种思想在1984年2000年间起主导作用,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国家相关政府统一制定相关监管条例和规定,由这些机构强制执行,政府的监管机构通过深入到建设工程的每一个工作细节来保证质量;在安全监督方面,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

6、接向施工队发放施工许可证,要求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专项安全整治活动。这种思想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2、第二种思想是: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立法职能,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这一思想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起主导作用。这种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转化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强调政府的立法职能和宏观管理职能,建立良性的市场机制,用市场力量对建设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督。这种思想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是:在建筑质量监管方面,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79号令),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7、的基本原则。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强制监督,主要内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主要手段是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和成果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政府监督管理是国际惯例,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成熟,经济体制较完善,积累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丰富经验,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维护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8、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的了解和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取长补短,提高我们的监督管理水平,发达国家的监督管理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美国与德国不同,英国和法国不一样,但它们有共性和共同的特点。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精简,管理集中,建立环境、交通、建筑集成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把制定住宅、城市、交通、环境建设和建筑业质量管理的法规和监督执行作为主要任务,把大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质量管理监督的重点,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发挥社会上各种专业人士、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建设市场中的专业管理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审核和认可,授权或委托这些组织

9、和机构,将相应的政府职能向民间和非官方机构转移。实行对专业人士教育培训、考核注册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督管理。美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人员可以是建设主管官员,也可以是政府临时聘请或者委托业主聘请的、经政府认可的外部专业人员。监督检查严格,而且涉及面广,从设计图纸、建筑规范、消防防火、卫生环保、到抗震措施、残障人通道等,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审核检查,任一项变更都必须经过批准并记录在案,每天的检查都是根据流程由电脑安排。对于大型项目如会展中心、体育馆等要派人专驻现场检查指导,特殊项目要请专家督促检查,专家检查后要签名盖章以示负责。通过严

10、格的检查和层层严格地把关,从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德国: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实行间接管理,主要采取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和授权,由国家认可的质监工程师组成的质量监督审查公司,代表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在工程质量检查中,对工程材料的检测,一般由承包商负责送到国家认可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法国: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而是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使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法国实行强制性的工程保险制度,按照建筑职责与保险的规定,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均须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则要求每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一个质量检查公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公司

11、必须取得由政府相关委员会审批颁发的证书,并 2 至 3 年复审一次,质量检查公司在接受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任务后,从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标阶段开始,直至工程竣工,最后提交工程质量评价报告给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3、质量控制的内容(1)、确定控制对象,例如一道工序、一个分项工程、安装过程等。(2)、规定控制标准,即详细说明控制对象应达到的质量要求。(3)、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例如工艺规程、控制用图表等。(4)、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检验手段。(5)、实际进行检验。(6)、分析实测数据与标准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7)、解决差异所采取的措施、方法。4.质量控制的内容(1)、坚持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建筑产

12、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或者说用户的最大利益在于工程质量。在项目施工中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2)、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3)、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指事先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过去通过对成品或竣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才能对工程的合格与否做出鉴定,这属于事后把关,不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提倡严格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

13、过程中处于控制之中。(4)、坚持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评价工程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必须通过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5)、坚持全面控制a、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全过程指的就是工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是勘察设计质量、原材料与成品半成品质量、施工质量、使用维护质量的综合反映。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控制不能仅限于施工过程,而必须贯穿于从勘察设计直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要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b、全员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是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依赖于上自项目经理下至一般员工的共同努力

14、。所以,质量控制必须把项目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关心质量控制,人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5、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表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表质 量 控 制质 量 控 制事先控制质量预控制现场质量检查(开工前):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材料的质量控制:采购订货进场检验存储和使用质量文件控制: 施工单位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等等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选型正确确定主要性能参数指标正确使用操作事中控制施工控制工序质量跟踪控制查验现场质量检测情况: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桩的承载力检测、桩身

15、完整性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建筑幕墙工程钢结构及管道工程质量文件控制: 有关材料和半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报告;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现场试验报告和鉴定报告;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相关方面在现场签署的有关技术签证和文件等等现场质量检查:重要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的检查停工后复工的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成品保护的检查事后控制竣工控制竣 工 验 收参与验收,严格整改审查竣工资料档案核定质量等级实现创优指标质 量 达 标第二章1.施工准备阶段的

16、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指项目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是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不仅是在工程开工前要做好,而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施工项目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1.1、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质量控制(1)、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资料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是为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具体收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地震级别、工

17、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条件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两方面的控制:一是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时,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满足符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取得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质量。(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

18、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处理的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4)、工程测量控制资料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数据资料,是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这些数据资料是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1.2、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的质量控制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使施工单位熟悉有关的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要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工作。1、设计交底工程施工前,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其主要内容包括:(1)、地形、地貌

19、、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2)、施工图设计依据:初步设计文件,规划、环境等要求,设计规范;(3)、设计意图: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较、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安排等;(4)、施工注意事项:对基础处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要求,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交底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的问题和疑点,以及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经协商研究,拟定出解决办法。2、图纸审核图纸审核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施工单位通过审查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求,发现和减少设计差错,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图

20、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设计者的资质进行认定;(2)、设计是否满足抗震、防火、环境卫生等要求;(3)、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4)、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并符合标准要求;(5)、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是否充分、可靠;(6)、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替代;(7)、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便于施工,能否保证质量要求;(8)、施工图及说明书中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施工单位是否具备。1.3、采购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1、物资采

21、购采购物资应符合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相关法规及承包合同要求,如果项目部另有附加的质量要求,也应予以满足。对于重要物资、大批量物资、新型材料以及对工程最终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物资,可由企业主管部门对可供选用的供方进行逐个评价,并确定合格供方名单。2、分包服务对各种分包服务选用的控制应根据其规模、对它控制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一般通过分包合同,对分包服务进行动态控制。评价及选择分包方应考虑的原则:(1)、有合法的资质,外地单位经本地主管部门核准;(2)、与本组织或其他组织合作的业绩、信誉;(3)、分包方质量管理体系对按要求如期提供稳定质量的产品的保证能力;(4)、对采购物资的样品、说明书或检验、试验结

22、果进行评定。3、采购要求采购要求是采购产品控制的重要内容。采购要求的形式可以是合同、订单、技术协议、询价单及采购计划等。采购要求包括:(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或外包服务要求;(2)、有关产品提供的程序性要求如:供方提交产品的程序;供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供方设备方面的要求;(3)、对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4)、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4、采购产品验证(1)、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有多种方式,如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等。组织应根据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验证要求规定验证的主管部门及验证方式,并严格执行。(2)、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要求中事先作出

23、规定。1.4、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项目领导班子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培训:(1)、质量意识教育;(2)、充分理解和掌握质量方针和目标;(3)、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方面的内容;(4)、质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意识。可以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培训的有效性。还应保留员工的教育、培训及技能认可的记录。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2.1、技术交底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应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

24、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交底的形式除书面、口头外,必要时可采用样板、示范操作等。2.2、测量控制1、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是整个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和顺利进行

25、施工的基础。因此,在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网时,应抽检建筑方格网、控制高程的水准网点以及标桩埋设位置等。3、民用建筑的测量复核(1)建筑定位测量复核:建筑定位就是把房屋外廓的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根据这些交点测设房屋的细部。(2)基础施工测量复核:基础施工测量的复核包括基础开挖前,对所放灰线的复核,以及当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所设的水平桩的复核。(3)皮数杆检测:当基础与墙体用砖砌筑时,为控制基础及墙体标高,要设置皮数杆。因此,对皮数杆的设置要检测。(4)楼层轴线检测:在多层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在每层楼板中心线均测设长线12条,短线23条。轴线经校核合格后,方可开

26、始该层的施工。(5)楼层间高层传递检测:多层建筑施工中,要由下层楼板向上层传递标高,以便使楼板、门窗、室内装修等工程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标高经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4、工业建筑的测量复核(1)工业厂房控制网测量由于工业厂房规模较大,设备复杂,因此要求厂房内部各柱列轴线及设备基础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应具有较高的精度。有些厂房在现场还要进行预制构件安装,为保证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厂房主轴线、矩形控制网、柱列轴线进行复核。(2)柱基施工测量:柱基施工测量包括基础定位、基坑放线与抄平、基础模板定位等。(3)柱子安装测量:为保证柱子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安装符合要求,应对杯口中心投点和杯底标

27、高进行检查,还应进行柱长检查与杯底调整。柱子插入杯口后,要进行竖直校正。(4)吊车梁安装测量:吊车梁安装测量,主要是保证吊车梁中心位置和梁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吊车梁安装前应检查吊车梁中心线位置、梁面标高及牛腿面标高是否正确。(5)设备基础与预埋螺栓检测:设备基础施工程序有两种:一种是在厂房、柱基和厂房部分建成后才进行设备基础施工;另一种是厂房柱基与设备基础同时施工。如按前一种程序施工,应在厂房墙体施工前,布设一个内控制网,作为设备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如按后一种程序施工,则将设备基础主要中心线的端点测设在厂房控制网上。当设备基础支模板或预埋地脚螺栓时,局部架设木线板或钢线板,以

28、测设螺栓组中心线。由于大型设备基础中心线较多,为防止产生错误,在定位前,应绘制中心线测设图,并将全部中心线及地脚螺栓组中心线统一编号标注于图上。为使地脚螺栓的位置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绘制地脚螺栓图,并附地脚螺栓标高表,注明螺栓号码、数量、螺栓标高和混凝土面标高。上述各项工作,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检测。5、高层建筑测重复核高层建筑的场地控制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与一般民用建筑测量相同,应特别重视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检测。对高层建筑垂直度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以便及时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2.3材料控

29、制1、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原则包括:(1)材料供应的表现状况,如材料质量、交货期等;(2)供货方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按要求如期提供产品的保证能力;(3)供货方的顾客满意程度;(4)供货方交付材料之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5)其他如价格、履约能力等。2、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损失、变质对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贮存建立管理制度,可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3、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

30、并有标识。对容易损坏的材料、设备,要做好防护;对有保质期要求的材料,要定期检查,以防过期,并做好标识。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即应标明其规格、产地、日期、批号、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不能投人使用。5、发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发包人所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用于工程时,项目组织应对其做出专门的标识,接受时进行验证,贮存或使用时给予保护和维护,并得到正确的使用。上述材

31、料经验证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发包人有责任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6、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材料质量抽样应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分为一般试验项目和其他试验项目,一般项目即通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其他试验项目是根据需要而进行的试验项目。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2.4、机械设备控制1、机械设备使用形式决策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量,按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定其使用形式。机械设备的使用形式包括:自行采购、租赁、承包和调配等。(1)自行采购。根据项目及施工工艺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确有必要时

32、才自行购置机械设备。应使所购置机械设备在项目上达到较高的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果,否则采用其他使用形式。(2)租赁。某些大型、专用的特殊机械设备,如果项目自行采购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可从机械设备供应站(租赁站),以租赁方式承租使用。(3)机械施工承包。某些操作复杂、工程量较大或要求人与机械密切配合的机械,如大型网架安装、高层钢结构吊装,可由专业机械化施工公司承包。(4)调配。一些常用机械,可由项目所在企业调配使用。究竟采用何种使用形式,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2、注意机械配套机械配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工种的全部过程和环节配套,如混凝土工程,搅拌要做到上料、称量、搅拌与出料的所有过程配套,运输

33、要做到水平运输、垂直运输与布料的各过程以及浇灌、振捣各环节都机械化且配套;其二,是主导机械与辅助机械在规格、数量和生产能力上配套,如挖土机的斗容量要与运土汽车的载重量和数量相配套。上述例子说明,现场的施工机械如能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就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要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当一个项目有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使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充分发挥

34、其效率。要使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4、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的经济效益,应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保养分为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例行保养的主要内容有:保持机械的清洁,检查运转情况,防止机械腐蚀,按技术要求润滑等。强制保养是按照一定周期和内容分级进行保养。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可以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机械设备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2.5、环境控制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

35、境监控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也要重视自己的环境表现和环境形象,并以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规范其环境管理活动,满足法律的要求和自身的环境方针,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需要不断地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地引导项目组织的环境活动。项目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实施环境监控时,应确定

36、环境因素,并对环境做出评价:(1)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含哪些环境因素?(2)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重大的、有害的环境影响?(3)项目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4)项目所处的地点有无特殊的环境要求?(5)对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任何更改或补充,将如何作用于环境因素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影响?(6)如果一个过程失效,将产生多大的环境影响?(7)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出现的频率?(8)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哪些是重要环境因素?(9)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当地的、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应根据项目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对实际环境表现进行测量和监

37、测的系统,其中包括对遵循环境法律和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对测重的结果做出分析,以确定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是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予以改进的活动。管理者应确保这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贯彻,并采取系统的后续措施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2、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的控制(1)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需要对工程技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工程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的钻孔布置图、工程地质剖及土壤试验报告;水文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全年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变化、流向及水的化学成分,以及附近河流和洪水情况等;气象方面要了解建设地区的气温、风速、风向、降雨量、冬雨季月份等。(2)工程

38、管理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上述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能够保证项目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也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3)劳动环境:劳动环境包括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等。劳动组织的基础是分工和协作,分工得当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又便于劳动力的组织与运用;协作最基本的问题是配套,即各工种和不同等级工人之间互相匹配,从而避免停工窝工,获得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工具的数量、质量、种类应便于操作、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以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而

39、采取的一些管理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2.6、计量控制施工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监测计量和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这些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生产工艺过程,促进施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计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亦是施工项目开展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做好计量控制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2)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3)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2.7、工序控制工

40、序亦称“作业”。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一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工程、产品、构配件)所完成的一切连续活动的总和。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对于现场工人来说,工作质量通常表现为工序质量,一般地说,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技术标准)要求的程序。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种因素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工序特性数据是有波动的,产生波动的原因有两种,因此,波动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按照工艺标准去做,可是不同的产品却存在着波动。这种波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41、还不能控制,在科学上是由无数类似的原因引起的,所以称为偶然因素,如构件允许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季节气候的变化、机具的正常磨损等。另一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如不遵守工艺标准,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仪器、仪表失灵等,这类因素称为异常因素。这类因素经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上是可以避免的。工序管理就是去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这两类因素中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因素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即使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工序

42、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具体地说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组织、技术措施,对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保证在允许范围内。工序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管理因素,而不是管理结果。2.8、特殊过程控制特殊过程是指该施工过程或工序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的验证,或者万一发生质量事故则难以挽救的施工对象。特殊过程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就是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43、。1、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1)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如高层建筑垂直度、预应力张拉、楼面标高控制等。(2)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如砖墙粘结率、墙体混凝土浇捣等。(3)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如阳台地坪、门窗装饰等。(4)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如屋面、油毡铺设等。2质量控制点的种类(1)以质量特性值为对象来设置;(2)以工序为对象来设置;(3)以设备为对象来设置;(4)以管理工作为对象来设置。3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做好交

44、底及记录,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由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后,操作人员方可继续施工。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点的目标实现,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即操作人员每日自检一次,组员之间或班长、质量干事与组员之间进行互检;质量员进行专检;上级部门进行抽查。在施工中,如果发现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如果是因为技术要求不当,而出现异常,必须重新修订标准,在明确操作要求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加强自检、互检的频次。2.9、工程变更控制1、工程变更的含义工程项目任何形式上的

45、、质量上的、数量上的变动,都称为工程变更,它既包括了工程具体项目的某种形式上的、质量上的、数量上的改动,也包括了合同文件内容的某种改动。2、工程变更的范围(1)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投资规模的压缩或扩大,而需重新设计。设计变更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已交付的设计图纸提出新的设计要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2)工程量的变动:对于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3)施工时间的变更:对已批准的承包商施工计划中安排的施工时间或完成时间的变动。(4)施工合同文件变更:施工图的变更;承包方提出修改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其节约价值的分配;由于不可抗力或双方事先未能预料而无法防止的事件发生,允许进行合同变更。3、工程变更控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或质量的改变。因此,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