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853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报批).doc(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送审稿)*省环境科技开发院二00五年十月目 录1总则11.1任务由来11.2编制依据21.2.1相关法规21.2.2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21.2.3相关资料21.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31.3.1污染控制31.3.2环境保护目标31.4采用的评价标准41.4.1环境质量标准41.4.2排放标准51.5评价目的61.6评价原则71.7评价范围、级别71.7.1评价范围71.7.2评价级别81.7.3评价重点81.7.4评价因子82建设项目概况9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92.2垃圾产生量及成份102.2.1*县垃圾处理现状102.2.

2、2垃圾产生率102.2.3垃圾产生量预测112.2.4垃圾成分122.3垃圾转运132.4处理工程142.5计划进度163工程分析173.1垃圾收集及运输173.1.1垃圾收运173.1.2垃圾生产源的收集管理173.1.3垃圾运输183.2垃圾转运站193.2.1转运站的设置193.2.2转运站中转规模193.2.3转运站工艺流程193.2.4转运站设备203.2.5转运车间建筑结构203.3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213.3.1垃圾场卫生填埋工艺213.3.2工艺流程213.3.3填埋作业机械设备223.4垃圾处理场平面布置233.5垃圾处理场243.5.1选址243.5.2场地工程地质

3、条件263.6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273.6.1垃圾渗滤液处置273.6.2 渗滤液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293.6.3其他废水处置393.6.4大气污染源处置393.6.5噪声控制403.6.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03.6.7其他环境保护措施413.7原有垃圾场存在的问题及封场处置413.8有关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减量化的建议423.9工艺和清洁生产评述423.9.1工艺评述423.9.2清洁生产评述433.10工程分析小结434环境概况454.1自然环境概况454.1.1地形地貌454.1.2地质构造454.1.3气候464.1.4河流水系464.1.5地下水464.2社会环境概况474.2.1

4、社会经济概况474.2.2资源特点484.2.3交通通讯、文化484.3环境质量状况494.3.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494.3.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494.3.3声环境质量状况504.3.4生态环境状况505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5.1地表水环境功能515.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515.3渗滤液处置方案分析525.3.1渗滤液产量和回喷蒸发量核算525.3.2渗滤液调节池容积核算555.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575.4.1渗滤液排污参数575.4.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585.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05.5.1XX河影响评价605.5.2渗滤液风险影响分析605.6评价小结6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5、价636.1场区地质条件636.1.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636.1.2岩土工程勘察结论646.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46.2.1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措施646.2.2防渗措施的可靠性分析656.2.3地下水风险影响分析666.3对策措施667环境空气影响分析687.1大气污染来源分析687.1.1施工期687.1.2运营期687.2扬尘影响分析707.3 恶臭气体影响分析71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48.1区域生态环境状况748.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48.2.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748.2.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758.2.3土地利用影响分析768.2.4封场的环境影响分析778.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小结779

6、声环境影响分析789.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789.2噪声污染源789.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789.4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7910风险影响分析8110.1渗滤液风险影响分析8110.1.1渗滤液污染地下水风险分析8110.1.2渗滤液污染地表水风险分析8210.2诱发地质灾害风险影响分析8211公众参与8311.1调查目的8311.2调查方法8311.3工作组织情况及调查对象8311.4个人问卷调查结果8411.5对公众反对意见的分析8611.6公众参与调查意见采纳情况8712 社会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812.1 环境效益8812.2 社会效益8912.3 项目的经济效益9013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监

7、测建议9113.1环境管理建议9113.1.1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能9113.1.2实施计划9113.2环境监理9313.3环境监测9313.4监理、监察、监测计划9414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9714.1垃圾填埋场址的比选9714.2选址环境保护要求分析9714.3土地利用的合理性9914.4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9914.5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结论10015对策措施10115.1对策措施10115.1.1工程措施10115.1.2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0215.1.3地表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0215.1.4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措施10315.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415.1.6地质灾

8、害防治措施10415.1.7公众关心问题的对策措施10515.1.8选址的有关对策措施10515.1.9管理措施10515.2建议10616评价结论10816.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816.1.1工程分析结论10816.1.2评价区环境质量状况10816.2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10916.2.1不利影响10916.2.2有利影响11016.3评价结论110附件附件1:项目委托书附件2: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4:CC市环保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确认函附件5: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6:会议纪要1总则1.1任务由来*县位于*省西南部,CC市北部,属CC市辖区,地跨东经10021

9、10131,北纬23242422。地处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东靠新平县,东北连接双柏县,北连景东县,西与临沧隔澜沧江相望,南与景谷县相连,东南与普洱、墨江两县毗邻。县境东西横距105.5km,南北纵距87.5km,总面积4109.38km2,折合620.52万亩,占*省总面积的1.08。山区面积占97.7,坝区占2.3。县城XX镇海拔1086m,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440km,距行署驻地CC市189km,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城市市容垃圾处理的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国务院令101号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

10、例,对城市市容和垃圾处理工作明确的部门职能分工和工作要求规定。在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云发20008号(简称“决定”)中,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要“采用有效措施,加快城镇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县现有生活垃圾全部为露天堆放,未采取任何防水、防洪、防渗漏等措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蚊蝇满天飞,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周边居民已多次到城建部门反映垃圾场问题。完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妥善处理*城市垃圾的收运、处理等问题,是建设优美、整洁、文明的*的当务之急。2003年以来*县建设局便着手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立项申报工作,比

11、选了垃圾处理场场址,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场地选址阶段,并针对性的完成了*县垃圾处理场地岩土勘察报告。受*县建设局的委托,*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承担了为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任务。由于项目立项时间紧,*省环保局同意简化环评工作程序,不编制大纲,直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收资和踏勘,编制了*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规a.中华人民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d.中华人民共

12、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e.*省人民政府2001第105号令*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f.*省环境保护局云环控发2001613号文:关于印发*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的通知;g.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h.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计价2002125号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2.2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2.193;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13、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95;e.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97;f.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CJ/T3037-19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1.2.3相关资料a.*县城建局编制*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见附件一);b.*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c.*县垃圾处理厂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材昆明地质工程勘察院);f.*县城总体规划;g.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县建设局:编号2004字第6号)(见附件三);h.中华人民共和

14、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县建设局)( 见附件四)。1.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3.1污染控制(1)水环境污染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控制。(2)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施工期扬尘污染控制。垃圾收集清运、垃圾转运站和垃圾运输、填埋场覆土、装卸车时的扬尘、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进场道路的扬尘的控制。 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产生的H2S、NH3、甲硫醇等恶臭气体和甲烷气体的控制。(3)噪声控制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垃圾运输和垃圾填埋场设备噪声污染控制。(4)非污染生态影响控制施工期:垃圾填埋场施工期场地清基,弃土场、拦截坝、防渗工程、截洪沟建设,进场道路修建对植被、水土保持影响

15、的控制,场区稳定性控制;运行期:取土场水土流失控制,场区防护林建设、植被恢复;封场期:封场期垃圾堆体覆盖、植树种草、场区绿化、恢复植被和减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恢复改善控制。1.3.2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根据*县城区垃圾处理厂场地岩土勘查报告,垃圾填埋场区域地下水大部分不会向临岩渗漏,少部分向东径流排泄于XX河中,故地下水保护目标为场区水文单元内的地下水。地表水:垃圾填埋场位于XX河西面,场区地表水由西向东径流220m后汇入XX河,填埋场下游冲沟内无长流水,仅在下雨时才产生地表径流,故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XX河。(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垃圾运输道路两侧居住区,

16、填埋场周围2km范围内的村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情况见表11。具体位置见图11。表1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项目村庄名称 相对位置距离(m)户数/人口城市居民区运输道路周围50100-马拉村(骂腊村)场址西面110041/161李家村场址西北面195030/122双台树场址东面120047/134托西一组场址北面190058/225托西二组场址北面190058/219(3)环境噪声保护目标垃圾填埋场场界、垃圾运输道路沿线城市居民区和马拉村等村庄。(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垃圾填埋场施工期、运行期周围及进场道路两侧的植被、土地、农作物,场区和取土场的地质稳定,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生态环境

17、恢复。1.4采用的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区颗粒物执行二级标准;恶臭气体污染物NH3、H2S选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2。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 目标准值(mg/Nm3)项目标准值(mg/Nm3)TSP年平均0.20NH3一次值0.20日平均0.30H2S一次值0.01(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XX河为工业用水,水环境功能为类水体,故XX河评价河段执行类水质标准,标准见表13;表13 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m

18、g/1项 目BOD5CODCrNH3-NPpH粪大肠菌群标准值6301.50.36920000(3)GB/T14848-19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类标准,见表14;表14 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mg/1项 目CODMn氨氮(NH3N)总大肠菌群(个/L)细菌总数(个/ml)标准值3.00.23.0100(4)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2类标准,见表15。表15 噪声环境标准限值 等效声级Leq:dB(A)类 别昼 间夜 间60dB(A)50dB(A)1.4.2排放标准(1)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执行二级标准,见表16;表1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

19、 目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mg/m31.0(2)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对无组织排放源的控制,见表17;表1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项 目颗粒物厂界排放限值mg/m31.0(3)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二级标准,见表18;表1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厂界浓度限值控制项目单位新扩改建氨 mg/m31.5硫化氢mg/m30.06甲硫醇mg/m30.007(4)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根据XX河水环境功能,若渗滤液外排,应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二级标准,见表19;表19

2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单位:mg/L项目级别BOD5SSNH3-NCODcr指标二级15020025300(5)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执行类标准,见表110;表11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备注类6050(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见表1-11。表1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结 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本评价执行的评价标准已由CC市环保局批复确定。1.5评价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治理垃圾公

21、害的环保工程,但该项目本身从施工期、运行期至封场相当长一段时期,如果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不当,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潜在影响和二次污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在收集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条件有关资料、查清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及封场后一段时间内对当地环境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依据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后,得出项目环境可行性明确结论,为有关决策和设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1.6评价原则(1)坚持达标排放原则;(2)坚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3)坚持项目建设符合城镇发展规划的原则;(4)项目的建设不得改变当地的环

22、境功能的原则;(5)“以新带老”的原则。1.7评价范围、级别1.7.1评价范围(1)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垃圾填埋场场址位于XX河西岸,场区地表水由西向东径流220m后汇入XX河,根据*县城区垃圾处理厂场地岩土勘察报告,填埋场下游冲沟内无常流水,仅在雨季才产生地表径流,故地表水范围为垃圾填埋场附近河段,评价范围为垃圾填埋场排污口下游的2.0kmXX河河段。地下水:根据场址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评阶范围为垃圾填埋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即垃圾填埋场东至XX河一带,面积约1.0km2。(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县主导风向为南风。根据垃圾填场恶臭气体的排放情况、主导风向、周围人畜居栖点的分布,确定环境空

23、气评价范围为垃圾填埋场上风向1km,侧风向1.5km,下风向2km,评价范围9km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详见图12。(3)环境噪声评价范围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场界周围300m,评价范围约1.5hm2。(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包括垃圾填埋场及周围地区,垃圾运输道路及进场道路两侧200m,弃土场、取土场、原有垃圾裸堆场等,面积约1.7km2。1.7.2评价级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规定,确定本评价等级。拟定本评价中地表水评价为三级评价,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处置和生态环境进行一定深度的影响分析。1.7.3评价重点根据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运行和污染物产生

24、、排放情况,评价区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环境噪声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它相关专题作一般性分析。1.7.4评价因子地下水环境:氨氮、CODMn、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地表水环境:BOD5、CODCr、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环境空气:CH4、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颗粒物;声环境:LeqdB(A);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场区地质稳定及植被破坏、恢复。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县城乡建设环保局环卫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管单位:*彝族哈尼族拉祜族

25、自治县建设局;服务对象:城市生活垃圾(居民、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建设地点: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南4km处的团结村,XX河西侧220m处,与XX河水面高差约15m,地面标高1027.0m1080m。总填埋容积:57.4万m3;有效填埋容积:37.5万m3; 使用年限:使用年限22年;设计填埋规模:近期(2005年): 35t/d;中期(2010年):45t/d;远期(2010年):73t/d。填埋容重:压实后0.85t/m3;占地面积:250亩;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2.2垃圾产生量及成份2.2.1*县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县城区垃圾产生量约30t/d,拟产生垃圾总量约

26、10950t,垃圾成分基本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较少,目前城区无任何垃圾中转站,只有一些垃圾堆放点,垃圾处理系统不成体系,城市卫生状况存在隐患。*县现有一个垃圾露天堆放场,仅用于堆放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没有无害处理设施,规模较小,垃圾场位于县城边,距县城仅2km,一到夏季,垃圾产生的各种恶臭及蚊蝇孳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2.2垃圾产生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使用燃料的,类型、季节、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作为一种废弃物,不可能都经过计量统计,所以除已建成现代化垃圾处理系统的大中城市外,推算估计的成分较多。“可研”根据相关资料推荐的公式,每年城市垃

27、圾产生的总量为SR(t/a)SR=365aRRi/1000(t)式中:aR为人民日产城市垃圾平均量kg/人天 Ri为预测城镇人口总数根据初步统计,我省其它部分城镇垃圾产生量见表2-1。表2-1 我省部分城镇城市垃圾产生量表城镇调查内容昆明市五华区迪庆州昭通市鲁甸县城墨江县城泸水县城石林县城江川县城人口(万人)38.520.24162.22.00.752.701.41垃圾产生量(t/d)600153110131452516.9人均垃圾(kg/d)1.550.760.6880.5900.7000.6670.9251.2垃圾产生量可按人口预测,据统计数据表明,城市人口每天每人产生垃圾量为1.0-1.

28、2kg。*县城目前生活能源普遍以燃煤为主,煤灰产生量不可忽略。另外*县城区面积不大,农民生产的蔬菜,往往直接进城,短期内很难实现净菜上市,所以厨余垃圾较多,综合*各方面情况,本项目采用近期1.1kg/人d,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处理场2005年服务人口3.0万人,2020年服务人口7.0万人。 2.2.3垃圾产生量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年增长率除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应考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消费意识的改变造成垃圾增长量,所以计算时一般以人口增长和消费增长两方面共同造成的综合增长率来估算。国外统计一般以综合增长率2.5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城市迅猛发展造成城市生

29、活垃圾量大增,综合增长率可达10,但90年代末期,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液化气、煤气的使用率提高,增长率稍有降低,一般以3计。针对*县的具体情况,其垃圾综合增长率以5计更符合实际。知道了开始年份的垃圾量和垃圾每年增长量,那么从计算年份开始,第n年垃圾总量SRn应为:SRn365aRRi(1+)n-1式中:aR人日产城市垃圾平均量kg/人d;Ri预测人口数量垃圾综合增长率根据上述公式和预测模式,*县城城市垃圾的产生量见表2-2。*县垃圾收运及处理规模2005年前共有2.34万t垃圾处理,2010年前共有9.30万t垃圾要处理,2020年前共有29.52万t垃圾要处理,若项目能在2010年前建成

30、,起始规模应为日处理量最少应不低于34.65t,到2020年的日处理量应不少于72.03t,所以最后确定的设计规模为:近期(2005年)35t/d;中期(2010年)45t/d;远期(2020年)73t/d。表22 *县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综合表年 份日产生量(t/d)年产生量(t/a)产生累计量(万t)可回收量(万t)填埋量(万t)200533.00120451.200.061.14200634.65126472.460.122.34200736.38132803.790.193.60200838.20138445.180.264.92200940.11146416.640.336.312010

31、42.11153728.180.417.77201144.22161419.790.499.30201246.431694911.480.5710.91201348.761779613.250.6512.60201451.191868615.110.7514.36201553.751962017.070.8516.22201656.442060119.130.9618.17201759.262163121.291.0620.23201862.232271323.561.1822.38201965.342384825.941.2924.65202068.602504228.441.4227.02

32、202172.032629131.061.5429.52202275.632760533.821.6932.13202379.412898636.721.8434.88202483.383043439.761.9837.78202287.443191742.952.1540.80202691.813351146.302.3143.992.2.4垃圾成分*县的城市垃圾主要为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及少量的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清扫垃圾等组成。根据对*县城市垃圾的调查,同时根据*县城乡建设环保局环卫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分析,*县城市垃圾具有以下特点:(1)*县城市燃气率较低

33、,居民绝大部分以烧煤为主,餐馆、居民冬季取暖等均以煤为燃料,因此,垃圾中煤灰占了一定比例。(2)*县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废金属、废电池等无机物有所上升。(3)随着城市各项建设的发展,建筑垃圾逐年增多。表23 *县城市垃圾成份现状分析表类别垃圾成份平均比例()无机物炉灰、泥土38.5玻璃、陶瓷体2.5其它6.5有机物植物、动物残骸37.0废塑料2.5竹木2.5其它5.5可回收废物纸2.0金属1.0其它2.0合计1002.3垃圾转运*县近期(2005年)35t/d;中期(2010年)45t/d;远期(2020年)73t/d。根据项目“可研”报告,由于*

34、县拟建垃圾处理场距县城较近,只有4km,故不考虑设置垃圾中转站,只考虑在县城内增设几处垃圾收集点。但为了使项目建设进一步实行清洁生产,使垃圾收集更规范,符合环保要求,本环评根据*县城(XX镇)总体规划结合*县城区平面布置,拟定中转站场址位于县城东南集贸市场附近,位于县城绿海路。*县垃圾产生量近期(2005年)为35t/d;中期(2010年)为45t/d;远期(2020年)为73t/d,运输距离4km左右,近期拟设置垃圾转运站一座,远期再建设一座。垃圾压缩转运站每日转运垃圾约40t,占地面积约250m2,建筑面积约为150m2,与周围建筑物之间间隔不小于5m,服务半径尽可能控制在500m之内。要

35、求垃圾转运站内设备先进、外观美观、封闭操作。转运站转运能力为35t/d,每日8小时工作,采用连续工作日制。在转运站内放置压缩垃圾集装箱,将收集的垃圾直接投入集装箱并压缩,待装满后提升塔吊装上垃圾集装箱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收运体系图见图2-1。(该方案已经*县建设局同意)。2.4处理工程本项目属于山地填埋场,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2,卫生填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垃圾挡坝采用防渗土石坝体,坝高18m,坝顶根据行车要求定为6m,坝顶长35m,上、下游坡1:2.5。(2)场地防渗处理*垃圾填埋场场地渗透系数大于标准规定值10-7cm/s,故应对场地进行全面的防渗处理,本工程采用单复合衬

36、里防渗结构防渗。(3)防渗结构层构造防渗结构层构造从上到下为:a.无纺布保护层,用于防止填埋垃圾进入排水层造成堵塞;b.0.3m渗滤液排水层,包括砾石层和管道系统;c.HDPE防渗层,与其下粘土层联合,构成复合防渗层;d.0.3m粘土层;e.原土层。 (4)渗滤液收集场地经平整形成一定纵坡后,做防渗结构层,由于结构层中在土工膜上面游0.3m砂石导水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通道;在砾石排水层中铺设一根带孔的HDPE排水管,形成系统的排水管网,将渗滤液汇集至集水井,经坝下钢筋砼管排入污水调节池。底部排水干管直径采用600mm,其余支管直径采用200mm,干管长752m,支管长2260m,干管间距20-

37、25m,支管间距4050m。竖向盲沟拟用钢筋笼做成园柱围网,直径0.6m,管中央预埋DN 200排气钢管,壁上穿孔,管与格网间充填碎石作为导水通道。集水井:收集库内盲沟的渗滤液,集水井体积约100m3。坝下埋管:集水井至污水调节池设有C20钢筋砼管,管内径1m,壁厚0.25m,埋在垃圾坝底部,坡度为1,便于渗滤液流向调节池。(5)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处理方式一般有排至城市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回喷和就地处理等三种,渗滤液处理工艺应首先选择回喷和排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可研”报告拟将本工程渗滤液采用回喷蒸发处理,雨季期间考虑渗滤液引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但目前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6)调节池

38、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渗滤液调节池采用4500m3,调节池设有耐腐蚀泵将污水通过DN250钢管送回垃圾场回喷,另外通过DN250钢管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7)截洪沟工程截洪沟断面为梯形,沟槽采用浆砌块石护砌。按照20年一遇流量进行设计,截洪沟断面选用0.80.6m。根据地形设置,截洪沟的坡度为i=0.8%,L2372m。(8)填埋场渣面排水工程截洪沟以下汇流雨水,最初通过场地渗滤液收集与排放系统排放,随着堆体范围的扩大,场底排涝流量将逐渐减小,截洪沟以下汇水面积的雨水多数将通过渣面汇流,至填埋场封场后,洪水将全部通过渣面汇流,因此必须设置渣面纵、横排水沟。纵向主沟采用0.50.5m浆砌砼矩形

39、沟,横向支沟采用0.150.22m砖砌沟;雨水导排系统采用截洪沟防止雨洪水进入垃圾体。(9)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包括进场道路和场内道路,新建进场道路可考虑路面宽6.5m,两边硬路肩各1m,总宽8.5m,道路等级按级考虑。场内道路路基总宽8m。两边路肩宽各1m,车行道宽6m,考虑为泥结碎石路面。(10)气体疏导系统防止气体在垃圾堆体的深处积聚而导致爆炸和火灾,或对产气较多的填埋场沼气收集利用。可设置直立排气井,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大于50m,采用HDPE多孔管,包括多孔内管和土工保护网外套,在多孔管和保护网之间填充卵砾石。(11)绿化工程为保护填埋场四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土地,凡填埋场内适宜的地

40、方,均考虑绿化,最终绿化面积可达到50以上。在管理区与填埋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隔离带,种植抗污染能力较强的当地树种,以改善景观、减少废气、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填埋场形成的最终平台及时种植草及灌木,尽量减少垃圾裸露的时间;为了给全场职工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工作及休息场所,管理区院内设水池、花坛及盆景等,周围种植可抗污染的树种。(12)其它辅助设施包括:供水、电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生活服务办公设施。2.5计划进度可研报告提出的项目实施计划如下:2004年2月2004年7月,完成单体方案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报批;2004年8月2004年11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前期准备;200

41、4年12月2005年9月,施工阶段,垃圾场区建设;2005年10月2006年1月,施工阶段,场区建设及配套工程建设;2006年2月,竣工验收;2006年3月,项目正式交付使用。以上是“可研”报告提出的项目实施计划,但从目前来看项目的进度推迟了一年多。3工程分析3.1垃圾收集及运输3.1.1垃圾收运垃圾收运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首要环节,不仅耗资大,而且操作过程复杂,垃圾收运,首先要满足*环境卫生的要求,并应在达到各项卫生目标时费用最低,且有助于降低后续处理费用。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贮,是由产生垃圾住户或单位将垃圾运至贮存处的运输过程;第二阶段时收集和清运,主要是垃圾的近距离运

42、输,用清运车沿一定路线收集清运容器或其它贮存设施中的垃圾运至垃圾中转站;第三阶段是转运,在中转站将垃圾转运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至垃圾处理场。3.1.2垃圾生产源的收集管理(1)居住区、商业区的垃圾收集住宅区生活垃圾采用两种收集方式:一种方式是由居民自行负责将产生的垃圾搬运至垃圾收集车内,有利于环境卫生与市容管理,但由于有时间限制,有时对居民不便;另一种方式是由收集工人负责从居民家门口或后院收集垃圾至收集车,此方式对居民方便,但环卫部门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作业时间。根据*县实际情况,*县住宅区的垃圾收集采用第一种方式。收集示意见图3-1。(注:当运输车辆配置不足时,采用虚线所示体系)。运输车收集车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居民、商业垃圾收运车图3-1 居民区、商业区垃圾收集示意图(2)企事业单位垃圾收集企事业单位垃圾由产生者自行负责,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当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