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 一、 工程概况1二、 质量通病防治部署2三、 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3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为集写字楼、精品综合商业、配套商业及商务公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其概况见下表: 表一 工程概况表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设计单位4勘查单位5监理单位6施工单位7建筑功能办公、商业、商务公寓8建筑类别超高层民用公用建筑9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93447.4规划用地面积16105.2地下建筑面积40448地上建筑面积152999.410建筑层数地上写字楼48层A栋公寓25层B栋公寓23层地下3层11建筑物高度外墙顶标高写字楼218.55mA栋公寓109.5mB栋公寓99.
2、3m结构板顶标高写字楼202.45mA栋公寓99.5mB栋公寓92.7m12建筑平面横轴编号113轴,轴线间距99.35m纵轴编号AS轴,轴线间距126m13结构类型基础形式桩筏基础主体结构写字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公寓楼:裙房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6层为转换层,7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14抗震等级写字楼地下三层:三级;地下二层:二级;地下一层及以上各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公寓楼地下三层:三级;地下二层:二级;地下一层级以上各层: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其他框架为一级,设备层以下抗震墙体抗震等级为特一级,7、8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9层及以上各层抗震等级为二级。
3、二、 质量通病防治部署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质量通病的防治。而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我们项目部将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部署施工,最大程度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要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除了要有必要的技术措施之外,更加需要有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全体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质量过程控制意识。1、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力度。质量通病防治小组成员及职责见下表。表二 质量通病防治岗位责任表岗位责任人岗位责任组长项目经理全面统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副组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道工序开始之前,组织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
4、,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细节和制度。遇突发质量事故,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并指导实施。生产经理全面组织现场施工,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并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实际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整改处理。材料经理保障用于工程的物资符合设计、规范以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进场材料物资按要求保管。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部门对各工序进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在工序完成后对其进行事后检查,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整改。组员技术员协助总工程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施工员协助生产经理对施工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质检员协助质量负责人对各工序进行过程中巡查和事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5、。材料员协助材料经理保障工程物资供应,对进场材料按要求保管。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由施工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按技术交底进行自我检查;由班组长组织同班组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按技术交底对他人进行质量检查;上道工序作业班组施工完毕后,下一道工序将继续操作的施工班组,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组织组织交接检查验收。交接检合格,须报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3、对于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现者要主动上报,项目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整改处理,严禁隐瞒不报或不处理。三、 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一)测量工程1、建筑高程误差偏大现象: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原因分
6、析:A、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B、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C、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D、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E、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预防措施:A、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B、架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弓起的误差;C、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D、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处理方法:沿闭
7、合水准路线作水准测量,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可以平差,否则应重测。2、测距误差较大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原因分析:A、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能满足精度要求;B、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直线花杆定线产生偏差;C、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D、两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预防措施:A、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B、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三点一线法”,较长时花杆采用经纬仪定线、定位;C、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D、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
8、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E、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确定分段点时产生偏差。处理方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3、竖向结构垂直偏差大现象: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每楼层垂直偏差或全高垂直度偏差不满足现行规范规定,垂直偏差较大。原因分析:A、砌体施工时未挂垂直线;B、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偏位造成模
9、板无法到位;C、模板安装后未吊线坠或未认真吊线坠找正;D、竖向结构模板支撑系统控制机构失灵,一边顶牢而另一边松弛;E、竖向控制轴线向上投测过程中产生的积累偏差超过标准。预防措施:A、砌体施工时,宜双面挂线控制砌体的垂直平整度;B、楼面轴线控制网投测后,应根据定位尺寸校正竖向结构的纵向钢筋,确保根部到位,调整好垂直度偏位的骨架,检查复核后方可绑扎箍筋和水平钢筋。骨架绑扎中应于顶部用铁丝拉紧找正,并挂垂线控制。对于钢筋配制过密的部位,翻样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控制施工工艺和安装顺序,确保骨架截面尺寸正确。C、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后,应吊线坠校正垂直度,双面用顶撑顶牢;对于外侧墙,对拉螺栓应与纵横搁
10、栅连接牢甲,并和内侧顶撑连接,顶拉控制,使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便于检查调整;D、用经纬仪或吊线坠投测轴线,在建立轴线控制网及向上竖向投测过程中,其投测依据应该是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以避免误差积累。处理方法:已施工的竖向结构出现垂直偏差时,首先采用吊线坠法或轴线投测法,复核检查现施工段及基层根部控制点的测量精度,以保证待施工段的垂直度控制。已施工的竖向结构在能保证结构截面尺寸偏差在规范范围内的,适当凿除修整,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二级、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修补;如果垂直偏差使得结构截面尺寸偏差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应采取结构补强。(二)钢筋工程 1、墙柱插筋错位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
11、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原因分析:A、钢筋安装后虽已检查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B、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预防措施:A、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B、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处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连接;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连接上、下柱钢筋。2、露筋
12、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原因分析:A、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B、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C、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预防措施:A、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B、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处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上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向保持湿润阶情况下补
13、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3、绑扎节点松扣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接点松扣;浇筑混凝土时绑扣松脱。原因分析: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预防措施: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例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
14、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处理方法:将接点松扣处重新绑牢。4、基础钢筋倒钩现象: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时,钢筋弯钩平放。原因分析: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预防措施: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处理方法:将弯钩已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5、钢筋剪断尺寸不准现象: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原因分析:定尺卡板活动;刀片间隙过大。预防措施:A、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B、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
15、间隙以051mm为合适。处理方法: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6、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处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三)模板工程1、轴线位移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
16、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原因分析:A、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B、轴线测放产生误差;C、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D、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E、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F、混凝土浇筑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G、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防治措施:A、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
17、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B、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C、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刚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D、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E、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F、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G、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2、外观变形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
18、缩颈或翘曲现象。原因分析:A、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B、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C、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D、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E、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F、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G、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H、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防治措施:A、模板及支撑系统
19、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B、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C、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D、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E、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F、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
20、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G、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H、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3、接缝不严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原因分析:A、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B、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C、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D、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E、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F、钢模
21、板接缝措施不当;G、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防治措施:A、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B、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C、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D、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E、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F、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脱模剂使用不当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
22、,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原因分析:A、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B、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C、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防治措施:A、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B、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C、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D、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5、
23、模板为清理干净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原因分析:A、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B、封模前未进行清扫;C、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防治措施:A、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B、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C、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6、梁模板缺陷现象:梁身不平直,粱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
24、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原因分析:A、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定性不够;B、模板没有支撑在竖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荷载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C、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D、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E、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防治措施:A、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B、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若梁高超过700m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擦配合,加强梁侧模刚
25、度及强度。C、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D、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E、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7、柱模板缺陷现象: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原因分析:A、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B、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C、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26、;D、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好就使用,板缝不严密;E、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F、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防治措施:A、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B、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C、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D、成排柱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柱距不大时,相互间应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E、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捣口,以便浇筑混凝土,插人振动棒
27、,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F、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一定距离(距离需经过验算)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G、模板上混凝土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8、板模板缺陷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原因分析:A、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B、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C、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D、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
28、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防治措施:A、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B、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C、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D、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9、墙模板
29、缺陷现象: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墙角模板拆不出。原因分析:A、模板事先未作排版设计;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围檩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墙根未设导墙,模板根部不平,缝隙过大;B、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太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C、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D、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
30、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E、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防治措施:A、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B、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C、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1216mm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D、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E、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10、框支转换梁模板缺陷现象:框支转换梁出现下挠现象,侧向出现胀模。原因分析:A、顶撑设置间
31、距过大,承受不了转换梁钢筋混凝土和模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使转换梁出现下挠现象;B、侧向模板对拉螺栓配置数量少,致使侧向模板刚度不足;C、框支梁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起拱来抵消大梁下挠变形;D、混凝土振捣过振,使模板变形;E、框支梁钢筋过密出现梁筋顶住模板,使模板不能安装严密。防治措施:A、对模板结构进行荷载组合,计算和验算模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核对顶撑配备密度及对拉螺杆的数量是否满足框支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据此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B、当框支转换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根据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长跨度的1/3/,钢模板可取偏小值1/2/,木模板可
32、取偏大值15/3/。C、框支梁钢筋翻样时应充分考虑钢筋保护层,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使模板能就位。混凝土浇筑严禁过振,严禁振动模板。(四)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A、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B、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C、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D、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预防措施:A、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
33、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B、自拌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C、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D、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
34、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2、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原因分析:A、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B、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C、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预防措施:A、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B、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
35、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C、混凝土初凝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D、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3、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预防措施:A、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
36、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B、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C、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处理方法:A、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B、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4、混凝土夹芯原因分析: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
37、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5、外形尺寸偏差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原因分析:A、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B、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C、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D、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E、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预防措施:A、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B、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C、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D、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E、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