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治理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868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板治理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顶板治理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顶板治理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顶板治理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顶板治理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板治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治理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织金县贵诚煤矿矿井顶板治理方案编 制:马兴东总工程师:马兴东机电矿长:李博田安全矿长:宋桂福生产矿长:张海贞矿 长:王化跃日期:2010年6月一、基本概况(一)矿区地层矿区内及附近地层出露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3)、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兹简述如下:1峨嵋山玄武岩组(P3),分布于工作区的南西部,出露面积较小。由火山角砾岩、杂色凝灰岩,深灰色玄武岩等组成,具气孔状、流纹状、杏仁状构造,局部具粘土岩化、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厚0194m。属喷发期上二叠世龙潭早期,与下伏中二叠统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2上二叠统龙潭组(

2、P3l),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主要由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硅质岩夹厚薄层灰岩以及煤层等组成,含植物、腕足类化石。本组底部普遍有一层厚度不大的富含黄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的粘土岩或含黄铁矿鲕状绿泥石岩、鲕状铝土岩等为区域性分层标志。厚200320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分布于工作区的北西角,以海相沉积为主,由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及砂岩组成,距顶2m左右常夹一煤线或炭质泥岩,称1号煤。本岩组厚一般1530m。产蜓科、腕足类化石。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4上二叠统大隆组(P3d):分布于工作区的北西角,由灰色薄至中厚

3、层硅质灰岩、钙质泥岩夹砂岩及斑脱岩化凝灰岩组合而成,产菊石等化石。厚532m。与下伏长兴组呈整 合接触。5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分布工作区的北西角,为滨海亚浅海台地相碳酸盐与粘土岩沉积,由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灰岩、泥灰岩,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等组成。含瓣鳃、头足、腕足、腹足等及植物类化石。厚239522m。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假整合接触关系。6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沟谷及山坡低洼处,为冲积砂砾。残坡积角砾亚粘土。粘土层组成,一般厚05m,最大15米。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之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区

4、。井田位于NNE向的老熊坡化起复式背斜南端NW翼上。矿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地层倾角1015,一般倾角为14。区内末发现褶曲,在矿区北界约300米左右有一条近EW 向区域性断层,井下小断裂较发育,综上所述,本矿区总体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构造复杂程度可暂定为简单。(三)煤层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潭组,属晚二叠世龙潭期,以一套以泥岩至细粒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和煤层(煤线)组成,为浅海至滨海平原沼泽相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系,一般厚200320m,矿区内为315m左右。根据岩性,岩相和含煤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龙潭组上段(P3l3):以粉砂岩、细砂

5、岩、泥岩为主,夹石灰岩及煤层,含层位较稳定的海相灰岩标志层数层。含煤48层,6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生物化石以动物化石为主,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厚6090m,一般厚约75m;龙潭组中段(P3l2):以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为主,夹菱铁岩及煤以及较为稳定的硅质灰岩,海相成分极少。产少量动物化石。含煤814层,M14、M16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生物化石以盛产保存完好的植物化石为特征。一般厚约140m;龙潭组下段(P3l1):主要以浅海、泻湖海湾滨海相的砂泥岩、硅质岩及碳酸盐岩、煤层(煤线)沉积组成。含煤713层,M23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生物化

6、石以动物化石为主,少量植物化石碎片,一般厚约100m。各煤层主要特征如下: M14煤层:位于龙潭组(P3l)第二段(P3l2)上部,其底距16煤顶10m。煤层顶部m左右为标三上灰岩层,煤层底部约m左右为标四灰岩层,区内由7个老硐工程控制。M14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顶岩,间接顶为标三下灰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煤为黑色,碎块状构造,由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组成,结构简单。煤层平均倾角14,一般含夹矸0.10.2m,煤层厚度为1.921.97m,一般在1.95m左右。顶板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属较易冒落顶板和较易地鼓底板。M16煤层:位于龙潭组(P3l)第二段(P3l2)下部,其底距23煤顶3

7、0m。煤层上部约65m左右为标五灰次岩。区内由7个老硐工程控制,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岩。煤为黑色,条带状构造,为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平均倾角14,煤层厚度为1.852.10m,一般在2.06m。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岩,属较易冒落顶板的煤层。M23煤层:位于龙潭组(P3l)第三段(P3l3)下部,区内由7个老硐工程控制。煤为黑色,条带状构造,为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平均倾角14,平均煤层1.83m。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岩,属较易冒落顶板的煤层。(四)煤层顶底板条件1、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由第四系(Q)残、坡积成因的

8、含碎石、砂之粘土及耕植土组成,分布于洼地中,面积小,分布零星。该工程规划许质岩组强度及稳固性均较差,若遇水充盈,其强度和稳固性更差,常产生小面积崩落、垮塌。2、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龙潭组(P3l)、夜郎组(T1y)砂、泥岩等碎屑岩组成,在勘查区内大面积分布。该岩组结构疏松,新鲜岩石强度大,稳固性较好,但抗风化力差。风化后多变为碎块及砂粒,其强度及稳固性迅速降低,较易垮塌。3、中硬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长兴组(P3c)、峨嵋山玄武岩组(P3)的灰岩、玄武岩组成,在勘查区内大面积分布。该岩组结构紧密,岩石强度较大,稳固性较好,抗风化力较强。区内除第四系(Q)为土体外,其余各工程地质岩组均

9、为岩体,其结构面为原始沉积结构面,未见大的断层和密集成带发育的构造节理面,岩体稳定。在各工程地质岩组表层虽常见风化次生裂隙,但裂隙延深均较浅(仅25m左右),各工程地质岩组内风化夹层、次生泥化夹层仅在局部地段见到,因此认为,区内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限于条件未采样测试煤层顶、底板的物理、机械性质,仅根据观察坑道、小窑并访问当地老窑工知:区内煤层顶板多为砂岩、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较稳固,底板则多为粘土岩,遇水后常易产生膨胀、底鼓现象。由于掘井巷道为斜井,岩层及煤层产状在10o18 o之间,加之岩层多为薄中厚层状碎屑岩类岩石,节理发育,随着开采范围的逐渐扩大和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两帮岩石由

10、于应力的重新分布发生某种变形,以致在某些地段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被破坏,随后出现顶板的下沉弯曲,裂缝逐渐扩大,从而就可能发生岩层破裂和冒顶及危岩掉块。为了防止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冒落,必须使用永久支架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3米,如果顶板松软,这个距离还应缩短。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架之间,必须架设临时支架。二、顶板灾害防范及治理方案(一)顶板大面积来压和冒落的预兆:(二)顶板事故治理方案为了规范各施工地点巷道顶板管理工作,杜绝冒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贵诚煤矿顶板治理方案,确保安全生产。1、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顶板灾害防治

11、工作的领导,确保各作业地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必须将顶板管理作为专项措施进行编制设计。每月底必须由生产矿长组织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题会议,对本月顶板管理问题进行总结、下月生产作业过程中将遇到的顶板管理重点分析安排,并作好会议纪要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实施。2、石门或穿层巷道施工前,应先出预想剖面图,对巷道穿过的岩性进行预测描述,同时应说明顶板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3、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现场按措施规定备足预防顶板发生冒顶事故所需的材料、工具,否则,不予施工。4、掘进工作面顶板发生变化,需要更改支护方式时,施工单位应先通知矿相关部门到现场会审,确定需要更改支护方式后,由施工单位先报补充措施后再执行;

12、如因特殊原因,矿相关部门人员不能立即到现场时,施工单位可以将“锚、网、喷”联合支护改为架棚或砌碹支护,但不能将架棚或砌碹支护改为“锚、网、喷”联合支护。5、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如每发生一次空顶作业,每次按200.0元处罚;同时,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头,先按措施补齐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后,再掘进迎头,停头补支护时间不予计算顺延工期。.6、三岔门、四岔门、交岔点的施工必须先按确定的支护方式编制好措施,并在现场至少备足一天的施工所需材料后,方可开工,否则,不予开工。7、架棚支护、砌碹支护巷道施工,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好临时支护、前探支护措施,前探梁或超前支护等应单独设计加工,并运到现场存放后,方

13、可施工。8、“锚、网、喷”联合支护巷道,必须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进行初喷和复喷,防止顶板长期暴露风化后发生冒顶事故,如巷道顶板由于未初喷或复喷造成的冒顶事故,产生的隐蔽工程和顺延工期由施工单位自负。9、“锚、网、喷”联合支护巷道必须按规程措施要求支设锚、网,若发现一根锚杆角度不合格,应立即责令施工单位补打,并按每棵50.0元进行处罚,发现一块网未联接、压接,应立即责令施工单位用12#铁丝每隔100200mm扭接或补网搭接,并按每块网50.0元进行处罚。严禁大钻头配小锚杆, 严禁将锚杆切断或砸扁使用,如发现,则按每棵300.0元处罚。10、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画线打眼,保证巷道成形,巷道严禁欠挖,超

14、挖按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50mm。11、锚杆支护巷道每1020m或每50根锚杆必须测试一次锚杆拉力,每次不少于3根,锚固力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对不达到要求的必须补打、补测,以保证支护强度。12、贯通措施中应明确编制对贯通点的加固处理措施,并在距贯通前10m以上时由生产部、安全部、贯通施工单位到现场对加固情况进行验收,确认透点加固牢固后,方可贯通。13、巷道贯通后,施工单位必须先对透点进行处理,在24小时内将透点永久支护完善,防止透点大面积暴露发生冒顶事故。14、掘进工作面当月每发生一次体积大于10m3的冒顶事故时,当月工程质量降一档执行,发生两次(含两次)以上体积大于10m3的冒顶事故

15、时,当月工程质量视为不合格品。15、掘进工作面每发生一次体积大于10m3的冒顶事故时,在冒顶发生24小时内必须由比德公司安全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冒顶事故分析,并按事故责任对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冒顶发生的隐蔽工程量和工期按事故责任分别承担。16、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在4小时内不能处理好的,施工单位必须安排管理人员跟班到现场组织处理,10小时内未处理好的,矿相关部门应安排人员跟班到现场协助组织处理,直到冒顶处理完为止。17、矿井所有入井人员,都有对顶板进行检查的权利和义务,入井时要对顶板进行检查,作好自保、互保、联保工作,保证人身安全,对存在的隐患,须及时向调度室及相关单位汇报,以便进行处理。18、施工单位每班必须按照文明生产划分范围安排专人对所管辖范围内的顶板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处理。施工单位领导要对顶板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进行安排处理,工长(或班组长)要对安排工作进行具体落实。19、安监科必须定期及不定期方式对顶板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需及时提出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对有顶板隐患的地点,须派安检员现场把关。20、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定期及不定期方式对顶板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须组织进行分析,制定处理方案经确认后实施。同时要收集顶板管理方面资料,在顶板管理专题会上进行汇报。21、矿井分管领导要对顶板处理方案进行决策,并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总体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