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885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成果验收常见问题及处理XX省测绘产品检验站XXXX年XX月XX日1两级检查制度的概念31.1过程检查31.2最终检查31.3两者的区别31.3.1针对对象不同31.3.2检查比例相同但评价方式有所不同41.3.3检查的执行者及责任人不同41.3.4检查的目的不同51.3.5对检查记录的要求有所不同52建立两级检查制度的必要性52.1相关法规中明确有要求52.2生产单位的自身要求,62.3多年来根据测绘生产或成果特点及质量控制的经验积累63两级检查制度的基本内容73.1制度内容73.2最终检查的流程图83.3明确两级检查所执行的技术标准、依据83.4明确对不同产品类型的检查内

2、容、检查方法、评价标准93.4.1检查内容93.4.2检查方法(监督检查时讲)93.4.3评定标准93.5检查形成的成果及质量记录103.5.1检查报告的主要格式及内容103.5.2检查记录113.6两级检查的资料管理114两级检查制度的运行114.1先后顺序114.2留下记录124.3对两级检查制度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者)125监督抽检内容135.1质量保证体系135.2典型测绘产品成果质量146监督抽检工作实施146.1组织形式146.2两个体系检验166.3典型测绘产品检验167以往监督抽检质量状况177.1两个体系检验情况177.2典型测绘产品质量综述208附录248.1附录一 检查验

3、收的依据248.2附录二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258.3附录三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261两级检查制度的概念 1.1过程检查1)过程检查:它是在作业组(人员)自查互检的基础上,按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所进行的全面检查。2)由生产单位的作业部门(如分院、中队、分队)进行。 1.2最终检查1)最终检查:它是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质量管理部门代表生产单位对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相当于出厂合格证。2)检查工作由生产单位质量检查部门承担。 1.3两者的区别1.3.1针对对象不同 过程检查是针对测绘的各作业流程、工序、生产环节及具体

4、生产人员,除了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各类质量问题,也是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过程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可能是仪器、设备使用不正确、可能是采用的资料、材料有质量问题(如聚脂薄膜上的格网线绘制有问题,这在以前的白纸测图中经常发现)、也可能是对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到位、还可能是对设计书、规范、技术标准的理解不清楚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更多的是从产生问题的根源上去解决问题,避免其它产品出现类似情况。最终检查是针对整个生产单位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合格验证,要对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要求下结论,个别单位质量检查报告中什么高的评价都敢

5、下,唯独缺少合格如否?),是否能代表本单位提交上级、甲方验收或提交下工序作业的最终成果、成图,是生产单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1.3.2检查比例相同但评价方式有所不同 两级检查都是对产品的全面检查,比例均为100%,过程质量检查注重的是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及检查,属于全面性的检查,包括一些细节的质量检查,如仪器操作方法、测量手段的正确性等,是发现问题并督促修改的过程,是全面的质量检查,不需要对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还可能针对半成品而最终质量检查是代表生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进行的产品质量的全面检查,最终检查除了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外还要针对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进行检查并根据质量评定标准进行

6、最终评价。1.3.3检查的执行者及责任人不同一个是代表生产单位的作业部门,一个代表本单位(资质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过程检查发现了大的质量问题可以在现场修改,处罚作业小组或作业人员,而最终检查代表生产单位,在检查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可以处罚作业分队、作业部门。一旦未把好关,那到上级或甲方验收发现问题,相关责任就是生产单位,而不只是落实到某个人。1.3.4检查的目的不同过程质量检查是为了控制生产环节的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而最终检查是为了保障所提交给用户的最终成果是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合格品。1.3.5对检查记录的要求有所不同过程检查也可以采用正式的记录表、检查意见表,也可以直接标注在图上,但不

7、一定作为生产单位的存档资料,只是修改质量问题的依据,其检查方式、检查内容、检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及质量评价在生产部门的技术总结中进行体现;而最终检查记录是两级检查制度中明确要求的统一格式、记录内容,是生产单位的存档资料。3两级检查制度的基本内容3.1制度内容在制度中要明确两级检查制度的执行部门及责任部门,对检查人员岗位要有职责要求(岗位职责属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但应该明确与两级检查制度相关的内容)过程质量检查由作业队、分院或作业组负责,应明确其中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是谁,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专职检查人员负责。制度中还可明确岗位职责,就是你符合任职条件,也安排到了检查员的岗位,但也要清楚明白你

8、在该岗位应该干什么。 3.2最终检查的流程图要明确两级检查制度中各级检查的基本程序或流程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格式、内容、完整性检定证书、期间核查、标准受控下达检查任务仪器、设备、标准各类检查记录、表格检查工作准备检查工作实施检查结果统计填写检查记录监督工作编写检查报告资料归档报告审核、批准生产程序、设计书、软件、仪器、设备、产品质量特性格式的规范性、信息完整性、依据的正确性、结论的准确性3.3明确两级检查所执行的技术标准、依据1)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2)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3) 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图式等)4) 项目的设计书或技术规定等5) 其他与相关的

9、技术文件或要求(如技术补充规定、投标文件中技术条款等)3.4明确对不同产品类型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评价标准3.4.1检查内容1) 生产程序的合法性:设计书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在先生产、后设计或边生产、边设计。尤其在城市测绘院,分管领导做决定的时间可能比要求的工期都长。2) 所使用的软件是否经过鉴定或验收。3) 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个别需要在生产现场进行检定(自检项目)的指标是否做了,如测高等级水准的仪器i角等。4) 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如地形图的检查内容分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图面整饰质量、附件质量)。5) 上交资料是否齐全、符合设计书要求。3.4.2检查方法

10、检测方式采用外业实地检测与内业图面检查、资料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业检测分如下方法:1)按照检验精度区分: 高精度检验、等精度检验如用全站仪采集的方法去检验用平板仪白纸测图的碎部点的平面或高程精度,平板仪白纸测图的碎部点是视距测的边长,精度低,我们检验自身的误差可以忽略。由于检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对检验结果的统计方法也不同,如采用等精度,也用视距去检验,那标准差就是根号2倍,判定标准就发生了变化。2)按照检验对象的质量特性区分:定性检验方法、定量检验方法定性如地理精度中地物、地貌的取舍,图面整饰精度(美观、合理等标准是带主观色彩、有经验的成分在里面)都是,而定量方法检验是死板的,同一个检测数据

11、,谁来计算都得到同样的中误差,与标准差比较也是一个结果。所以为了避免因检验人员素质、经验、业务水平的差异而导致对产品质量带来不同的结果,能定量检验的,尽量采用定量检验。3)按照检验场地区分:外业检验、内业检验如地形图的数学精度通过实地采集地物点来进行统计的检测方法,而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产品(如1:2000)也可以采用相同时期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1:500)通过采取同名点的方法来进行检查;地理精度(地物、地貌表示的差、错、漏等)中地名通过到实地进行巡视、问讯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最新的地名录或地名数据库来进行检查。 3.4.3评定标准1) 以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结合设

12、计书、规范制定更细化的评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对用各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来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有些指标在我们的检查验收规定、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或技术设计书中已经明确,是固定的指标,如一级导线的测角中误差是5秒,二级导线的是10秒,地形图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是图上0.5mm等,很容易掌握及操作。但很多指标是只能定性进行分析检查的,那我们也是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定量分析的指标,比如将问题进行缺陷分类,按照缺陷等级进行扣分,如等高线不圆滑,只能进行定性评价而不能做定量结论。2) 要结合行业特点(如国土部门的地籍图,除了有地形图的要素要满足,还有地籍要素要满足设计要求)。3.5检查形成的成果及质量记录3.5.

13、1检查报告的主要格式及内容(1)任务概况 任务来源、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来源、测区位置、生产日期、生产方式、批量等)(2)检查工作概况a. 人员组织及设备概况检查的人员、使用仪器设备、内、外业时间等b. 检查内容样本数量、所检查的具体质量特性或指标,如数学精度中的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地物间距误差,地形图的地理精度,图面整饰质量,附件中的技术总结、仪器检定证书、附图、附表等(3) 检查的技术依据相关的检验标准、技术标准、设计书等(4)主要质量问题处理及处理意见分条叙述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举例(图幅号、点号等)明确处理情况。尽量避免口语化的语言(5)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中需要

14、处理的已经交代,还有一些质量问题是检查时发现了,已经不能修改或者检查人员无权限处理,需要在技术总结或检查报告中进行单独说明。(6)质量统计及检查结论3.5.2检查记录应采用统一的记录表格,与检查相关的信息应填写完整、准确,如检查人员、日期、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型号、编号等3.6两级检查的资料管理按山东省测绘资料考核细则中关于资料档案的存档方法,保存好两级检查资料。5监督检查内容5.1监督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是测绘主管部门,根据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考核细则、 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及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所管辖的测绘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强制检验,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工程成果质量、测绘质

15、量保证体系建设执行情况及测绘成果资料管理情况三个方面。检查形式为监督检验。检查结果将依法向社会公布,并作为测绘单位资质考核的重要依据。5.1.1服务政府a、了解区域内测绘单位测绘成果质量现状,为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成果质量方面的宏观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b、督促测绘单位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保证成果质量。c、遏制劣质测绘成果的生产、流通,查处违反测绘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维护测绘市场经济秩序。5.1.2服务企业(测绘单位)a、宣传测绘法,以及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要针对生产标准和规范、坐标系统、成果保密、成果管理、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进行必要的阐述。b、指导测绘单位建立健全测绘

16、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保证测绘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测绘成果最终质量。c、针对抽检成果中发现具体的质量问题或不规范的测绘生产行为,进行指导、纠正,促进全行业测绘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测绘保障。5.1.3服务消费者(用户)测绘成果的应用很广,大到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各类工程建设,还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小到普通百姓的房产、土地使用、日常出行等日常生活。有的涉及到建设工程、有的涉及到公共平台建设、有的涉及到国家利益、有的涉及到公共利益、有的涉及到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通过监督检查,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百姓的

17、切身利益不受侵害。5.2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2)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结合情况及运行有效性;3)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机构落实和人员配备情况;4)测绘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服务情况;全员质量参与意识及岗位培训;5)生产单位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执行情况。5.3典型测绘产品成果质量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等技术文档编写的正确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2)观测手簿、平差计算手簿、成果表;3)地形图、地籍图等各种图件;4)外业检测成果成图的数学精度、地理精度;5)测绘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6)测绘人员专业培训及使用仪器、软件的鉴定情况。 6监督检查工作实

18、施6.1组织形式监督抽检工作由两个体系检验和典型测绘产品检验两部分组成。监督检查工作由资质等级不同,分别由省、地市测绘主管部门组织,山东省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站具体实施。6.1.1较大测绘项目监督检查检验程序及要求 (图6.1.1)确定项目类型选择准确的抽检细则或技术标准备明确项目成果批量确定检验批量、检查参数确定检验水平、检验严格度、合格质量水平,最后确定样本大小、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确定抽样方案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从确定的检验批中抽取样本,并填写和完善抽样单。现场抽样按抽样单接收样本及相关资料,样本准备与接收按技术方案和质检站提供的技术规定,对成果的各项参数或指标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19、实施检验处理内外业检测数据或检查记录,统计出所需的参数或指标,并做好处理记录。根据样本质量得分评定样本质量合格与否;根据不合格样本总数和抽样方案判定批成果质量。编制检验报告按检验报告的格式要求的内容编制检验报告。按质检站的要求整理各类检验资料。要归还的样本资料应及时归还,并完善样品清单。检测数据处理样本质量评定和批质量判定检验资料整理6.1.2以丙丁级为例,说明监督检查由于丙、丁级监督检验以各地市测绘管理部门为主,检查的范围,工作的进度、模式各不相同。(图6.1.2) 测绘单位填报测绘项目目录各地市测管主管部门分析抽取检验项目(质检站可协助进行)测绘单位准备项目资料测绘单位将项目资料汇交市测管

20、部门省质检站进行质量检验质量评定、出报告省质检站将检验资料返还市测管部门同时,向市测管处通报检验情况6.2两个体系检验两个体系考核包括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查仪器检定情况、人员状况、质量意识及岗位技术培训情况、仪器设备、职能科室设置、单位从事的业务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情况、资料档案情况等等;两个体系检查依据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测绘单位两个体系建设情况给出评价。6.3典型测绘产品检验典型测绘产品抽检工作是在受检单位最终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生产单位上交成果成图的质量进行评定,依据规范、标准、检验记录进行质量综合评定,包括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等技术文档资料的

21、正确性和完整性;按照规范图式及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对观测手簿、计算资料、点之记、成果表、各种数字化图件资料认真核查,填写意见书。按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作出评价。7以往监督检查质量状况 7.1两个体系检验情况 通过前几年的质量监督检查,总体上讲,大多数受检单位质量管理文件、质量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测绘产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得到较好落实。质量保证体系都能结合测绘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并有效地运行,各类质量记录正确、齐全,全员质量参与意识及岗位培训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测绘人员、仪器配备满足相应资质等级和当前所开展业务范围的要求,现用测量仪器均经计量检定。受检单位有较健全的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

22、制度,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无失、泄密事故发生,资料管理归档规范。但也存在如下缺陷:7.1.1质量管理方面(1)文件或制度体系不完善1)制度内容不完整部分单位质量体系内容的建立不完整,缺少应有的基本制度和要求,有的甚止只字未提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2)部门和岗位责任不明确各单位基本上都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但是均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比如:部门职责中没有相关的岗位职责支撑,或者部门内的岗位职责要求超出了部门职责的内容。3)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部分单位照搬其他单位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是房产测绘单位,写的是与房产测绘不相关的

23、内容),无可操作性。照抄、照搬现象比较普遍,脱离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根本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如部分丁级房产测绘单位制定的合同评审、设计审批制度与单位只从事房产测绘的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根据房产测绘特点、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4)未在制度中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部分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过于粗放。各项记录格式和内容不规范,在技术管理制度中不明确,测量数据、测量人员、检查人员、测量日期、使用仪器名称、型号、编号等无记录或记录混乱。不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完善两级检查制度,只要编写了文件化的制度,也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岗位职责,所有项目也有部门管,有检查人员查,出现问题只修改质量

24、问题,而不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放任自流。制度之间缺乏整体一致性和相互约束性。5)未真正理解两级检查制度的作用(2)机构设置不合理,检查人员和生产人员不区分,相互不独立部分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未按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要求设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专职检查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专业技术设计书、专业技术总结及质量检查报告的编写可能均出自同一部门或同一人,结果就是自己查自己,运动员本人就是裁判员,不能起到真正监督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一些单位无独立的检查部门,有的是生产检查科,有的由总工办全部包揽,造成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分,出现问

25、题难以追究。(3)质量体系中的两级检查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得到有效运行很多单位在质量体系中建立了两级检查制度,也比较完善,但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无法找到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有一部分是两级检查合并为一级检查,检查工作只做一次。技术总结中对过程检查的质量统计与检查报告中最终检查存在的质量问题相同,质量统计结果相同,明显是只进行了一次检查,不能起到两级检查的作用,因为在过程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已经修改完了,在最终检查时不会再出现。不按程序或流程进行操作,上一级检查应在下一级检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而实际情况是个别生产单位只进行一次检查,有个别是合并检查,有的是最终检查开始了,过程检查还未完成。不能有效保证

26、各级检查的完整性,也就不能达到两级检查的目的。7.1.2人员和设备(1)检查人员的素质不均衡(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培训不够、兼职太多、质量意识薄弱检查人员不是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职检查人员或未经过培训,属于临时拼凑的检查小组;具备素质的检查人员的待遇与检查工作的多少、优劣不挂钩,造成个别检查人员工作消极,不负责任,大的检查项目无明确的责任人,参加检查的人很多,出现问题时却互相推诿,无人负责。(2)生产人员的培训严重不足测绘质量决定于测绘生产,而不是测绘质量检验。因此,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这一工作做得不好。(3)测量仪器未经计量检定,或没有相关计量检定和过

27、程指标参数的检校记录。7.2典型测绘产品质量综述大多数受检单位对待这次检查工作比较重视,资料上交内容齐全,整饰、装订规范,按照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检验,样本成果质量合格。7.2.1技术文档编写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1 概述 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收单位等。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

28、差等。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c其他需要说明的作业区情况等。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3 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内容的一部分。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5 设计方案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软件配置要求,主要包括

29、: a硬件: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如对于外业测绘,可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以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要求)。 b软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软件的要求。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形式清晰、准确的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3)技术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 a. 规定各专业活动的主要过程、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b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4)上交和归档成果(或

30、产品)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 分别规定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主要包括, a.成果数据:规定数据内容、组织、格式,存储介质,包装形式和标识及其上交和归档的数量等。 b.文档资料;规定需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的类型(包括技术设计文件、技术总结、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必要的文档薄、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等)和数量等。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内容主要包括:1)组织管理措施;规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主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资源保证措施: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或培训的要求;对软、硬件装备的需求等。3)质量控制措施:规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主

31、要要求。4)数据安全措施:规定数据安全和备份方面的要求。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1)进度安排 应对以下内容做出规定: a. 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 b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统计各工序的工作量。 , c.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产实力,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年度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安排,编制分年度(或分期)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做出必要说明。7附录 其内容包括: 1)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 2)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等技术文档编写内容明确、齐全,名词、术语、公式、符号基本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技术设计

32、书文字简练,技术总结与检查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对技术方案、作业方法和成果质量基本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存在的质量缺陷:(1)设计书质量不过关1) 技术设计下大包,没有体现用户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2) 控制网设计不能满足需要。缺少各级控制测量设计方案、技术精度指标要求,技术总结中有精度统计,无法确认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个别技术设计中缺少技术路线;生产工艺流程未阐述清楚,或没有工艺流程描述,不能指导作业;4) 设计书没有用户或甲方的认可手续,技术设计书缺少审核人签字,以及审核单位签字、盖章; 5) 技术设计中已有资料的分析与利用叙述不全面,缺少精度情况说明,施测时间、单位等;6) 所有文档涉

33、及项目名称的应统一;7) 设计指标前后不一,如:前面规定采样间隔为10秒.,后面又要求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8) 设计书附图中点名应统一,如: GPS网布设图中长青路,水准图为常青路;9) 设计滞后,有的设计书像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结10) 不符合编写规定,内容模糊、未对踏勘、资料搜集进行分析;(2)技术总结存在的问题项目总结的内容1 概述概要说明:1)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任务的划分、内容和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2)项目执行情况: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统计有关的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经费执行情况等。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2 技

34、术设计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 项目设计书、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 3)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4)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5)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6)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

35、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7)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测绘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说明与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与编号。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及其资料清单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主要包括:1)测绘成果: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2)文档资料:包括项目设计书及其有关的设计更改文件、项目总结,质量检查报告,必要时也包括项目所包含的专业技术

36、设计书及其有关的专业设计更改文件和专业技术总结,文档薄(图历薄)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3)其它须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 没有项目技术总结;2) 技术总结没有实质内容;3) 成果中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没有体现出来;4) 没有对项目生产技术进行总结;5) 缺少附图,如:缺少首级GPS布设图、等级水准网缺少拼环图;6) 目录与实际页码不一致;7) 度量单位不一致,如在不同栏目,点位中误差分别用“mm”、“cm”;8) 对测量的实际情况叙述较笼统;9) 普遍问题是照抄设计书,写成未来时而不是完成时,对完成工作量、技术问题的处理表达不明确。(3)检查报告1)没有项目的检查报告2)检查报告的内容

37、不完整、格式不规范a. 检查结论不明确、检查报告用语不严谨不用实际检查值和具体要求的限差值来比对作出判断,不喜欢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大量使用文字描述,对检查结果只用较高,较好,精度良好等模糊性语言评价。重要的指标未检查或检查结果不明确,次要或无关的指标却很多,如文字方面的错误只是一类,而存在的质量问题却重点都在说标点符号错了多少,而不说主要的质量指标是否经过检查达到了设计及规范的什么要求。大量使用中性的用语或不确切用语,不用数据说话,大部分内容是评价作业过程而不是生产中各环节的成果质量,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第一手检查资料。b. 一个单位内部的格式不统一、以打印代替手工签名。3) 质量

38、检查报告的检验依据与实际操作不符或不完整所依据的是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这两个标准与以往检验标准最大的不同,或者其精髓就是在测绘产品检查中能定量进行评价的尽量避免只作出定性评价,即使采用定性评价的内容也是采用一个既定的缺陷标准而不是依靠检查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价。但操作上仍以定性评价为主,对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未予以定量评价、综合评分,在检查报告中看不到任何进行定量评价的数据、指标、对比检查结果。除了生产所采用的技术依据、如设计书、规范、图式及相关标准,还有我们的检验标准,如CH1002-95及CH1003-95及生产单位或用户(甲方)

39、所要求的其它质量标准,如果不写明,那我们所检查的有些指标的重要性就不同,可能导致检查结论不准确。比如高程指标在地籍图中就没有。4) 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与结论不一致查出的问题一大堆,甚至出现严重缺陷或多个重缺陷,结论却是优级品,缺乏逻辑性。如存在问题中提到仪器未经检定,判定结果却是“优”;如地形图中查出漏绘房屋多少,而判定产品质量得分很高,都属于不正常现象。5)个别的存在行政干预(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及非行政干预迫于甲方或某领导的压力,明明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很多,未得到全面修改,但在进行质量评定的时候却评定为优级品。现在很多甲方变得很理性,知道这种可能性,所以单独请第三方来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或监理

40、,监督生产单位两级检查甚至验收过程,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6) 质量检查报告演化成优质工程宣传文章谈优点长篇大论,对存在问题只字不提,在检查结论中却说对查出的问题已进行了修改,自相矛盾,主观倾向性流露于字里行间。7.2.2控制测量全省各测绘单位平面控制测量大部分采用GPS定位系统,内业采用随机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水准测量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配以电子手簿,内业使用经过鉴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通过检查来看,大多数测绘单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设比较规范,点之记整饰正规,观测实施以及主要限差符合设计要求。存在的质量缺陷:1) 许多单位使用的GPS控制网平差软件基本采用随机软件,它们大多缺少单位权中

41、误差评定; 2) GPS控制网平差报告应提交原始随机软件平差后成果,而现在有些单位提交的是经过编辑的成果;3) 应在技术总结中详细说明电子水准记录原始成果的不可更改性,等级水准应提交原始数据,而不仅仅提交电子表格编辑后的手簿。4) 缺少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5) GPS外业原始记录字迹潦草、等级水准测量手簿填写不齐全;如:等级水准观测手簿:手簿副页有关项目未填全;天气、观测者、标尺编号未填;点号输入不全;GPS野外观测手簿中,近似坐标、观测状况记录、测站略图及障碍物情况等栏目未填;个别点结束时间未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就字改字;6) 缺少GPS外业观测手簿、点之记7) 首级GPS网、等级水准布

42、设方案应配以网图重点阐述;8) 从联测网图就可以看处,个别单位首级GPS网布设网形不甚合理,观测方案存在一定问题;测前就应考虑拼环图,而不是自动搜索后再人工干预来验证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规定相邻边之比不应大于3倍,多数单位各级GPS网这一指标远远大于3;有些单位首级控制与基础控制一起计算,不妥; 9) GPS观测手簿应提交原件而不是复印件;10) GPS网平差报告成果表有过渡点,应在技术总结中加以说明;11) 缺少无约束平差(WGS-84)成果;12) 采样间隔10-30,设计书这种说法不妥,采样间隔究竟多少秒,应有准确的数字;13) Renix文件存在错误,如:点观测仪器主机号错误

43、,点号与文件名不一致;缺少采样间隔等;14) 观测时间不够。如:设计书规定: E级GPS网同步观测时间不得少于40分钟;而实际上E级GPS网同步观测时间20多分钟;相当于过去四等三角网9测回,你观测5测回,行吗?太随意了。15) 一级导线:观测手簿上没有记录气象数据;投影改正和归算改正在那里应有说明;16) 电子水准记录打印件中,个别站的前后视距累计差超过10米,三、四等水准测段间奇数站;17) 仪器、标尺虽经计量检定,但是自行检验项目资料不齐全。水准仪、标尺的检视情况应说明,并应独立装订成册;I角检验应采用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不应采用旧规范的方法进行;水准测量观测头7

44、天,I角检验应每天检验一次,并作记录,只是有电子记录不便于查找;18) 水准平差中缺少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等级水准网缺少拼环图;19) GPS点之记存在如下问题:保管人、保管人单位及住址栏未填;个别点四至距离不足三个,个别点四至距离只有一个。个别级别GPS网点之记:概略位置、委托保管情况、所在图幅等栏目未填;点之记中有的冻土深度为0.4,有的0.6,究竟为多少?;个别点位环视图高度角超过20度达60度,太大了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点位略图注记压盖地物,重点不突出,不易读;个别点四至距离只注记到米或分米,不妥,应为厘米; 20) 测绘单位水平不同,资料整理存在着很大差异。个别单位装订粗糙,漏项、缺项

45、、错项较多,还需进一步改进。7.2.3各种图件通过对各测绘单位抽查,总体认为大多数测绘单位数字化图件文件命名、数据组织规范,数据格式正确;样本图幅数据按图式的类别分层,数学精度高,植被符号配置合理,各类注记齐全,综合取舍合理,各种图件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存在的质量缺陷:1) 由于地形图内业依据草图编辑,丢漏、注错现象时有存在。a) 曲线漏绘,尤其在村庄周围碎貌的表示上,曲线、水涯线略显生硬b) 道路两侧行树漏绘c) 路堤漏绘d) 个别注记字体不统一,漏注记e) 乡村路不用注记铺面材料f) 河流缺少水涯线高程注记点g) 地类界漏绘,地类界两端为同一地类,不妥h) 个别地形图图式符号运用不够准确的现象依然存在i) 实地巡查错漏缺陷不少,地形图要素取舍极不合理,内容粗糙.2) 使用超限控制成果3) 成果资料不齐全7.2.4其它方面1) 采用低精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高精度的产品2) 省略外业检验内容(采用不适当的检验方法),该采用定量方法而不采用。3) 缺乏相关的检验技能,如仪器使用、软件等检验工具的使用。4) 检验点布设的不正确而导致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所检验指标的正确性(如检查地形图的数学精度,如散点太集中,设站太少,间距只拉局部)。5) 对新的检验技术不了解,采用老的手段而导致检验工作效率低下或检验结果不准确。7.2.5建议1) 必须规范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