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设计依据1公司下达的委托书(#年#月)。2公司完成的#施工图设计)(#年)。3公司完成的#道路排水工程(#年)。4建设方提供的#道路排水工程专家咨询意见(#年#月#日)。5建设方提供的#报告(#年)。1.2 主要测设过程2006年完成了#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注:高新一路现更名为高新大道,下称高新大道),2009年元月开始施工,2009年底通车。2010年7月,对路面进行了一次加固,路面改为水泥砼,现道路破损严重,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光谷一路进行维修改造。针对光路一路道路破损的原因,建设方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2012年.1月11日,在建设方的组织
2、下召开了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应对现状光谷一路进行第三方检测,查明破损情况后,再进行补强设计。2012年3月,由建设方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进行了检测。由于各种原因,本工程只能选择黄龙山南侧的地材,因此甲方委托相关单位完成了光谷一路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做道路基层试验报告。2012年9月,在建设方的组织下再次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形成了专家咨询意见:1、光谷一路(高新一路至黄龙山隧道北)道路排水工程始建于2009年底,在路面结构尚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即开放了交通,后于2010年7月形成水泥砼过渡路面,开放交通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2、根据2012年3月#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
3、,该过渡路面路段已不能满足重级交通的需要,对该过渡路面进行全面处理是必要的。3、该工程处理方案,采用黄龙山南侧地材,掺加3040%碎石改良后,用56%的HAS土壤固化剂作胶凝材料,经拌合后形成道路基层,方案可行。4、建议:路面翻挖后,土路床应进行弯沉检测,对不合要求的土路床地段,应明确土路基处理具体措施及深度。对经掺碎石改良后的基层集料,应严格控制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20%。明确HAS土壤固化剂的标号,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固化剂掺量,当采用6%掺量时,应有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固化剂稳定基层的施工,应按武汉市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道路基层技术规定施工,并采用机械拌合、摊铺、碾压。基层形成后,顶面应
4、及时作透层及封层。建议完善该路段处理设计后,再行施工。我院在该意见的指导下进行了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1.3 工程范围、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1.4.1 工程范围本次维修改造工程起点为黄龙山隧道北(K0-027.90),止点为高新大道(1+904.88),改造路段总长1932.78m。1.4.2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本次改造路段长1932.78m,道路红线宽50m,其中机动车道宽212.25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改造现状机动车道,结合专家组咨询意见,破除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并按新设计路面结构进行改造。路面结构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测,若现状土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后,再
5、进行路面结构施工。 现状人行道出现破损及下沉等现象,应建设方要求,对现状局部破损的人行道进行修复,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以利于人行道排水。 考虑到施工期间土基检测和施工对雨水支管的影响,设计考虑重新敷设车行道范围内的雨水支管。 提升加固机动车道范围内的各类检查井及雨水口。经现场踏勘,雨水口篦子破损严重,设计考虑予以更换。1.5 施工图设计专业及卷册组成本工程所涉及主要专业为道路、交通、排水及工程经济专业。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共一册。2 工程建设条件2.1 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情况现状光路一路已经形成,车行道为水泥砼路面,道路两侧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建成。武汉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
6、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充沛等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261.2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41%;最大年降水量2107.1mm,最大日降水量332.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mb,湿度系数为0.90,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1.35m。2.2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1. 沿线建筑情况道路两侧多为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2. 沿线河流、铁路情况道路范围内无河流及铁路。2.3 地上地下管线1. 沿线地面设施道路范围内已经形成照明及交通设施。2. 沿线地下设施本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已经形成。3
7、 设计技术标准3.1 主要采用的规范3.1.1 道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 JTJ D40-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019-9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武汉市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道
8、路基层技术规定 WJG218-20123.1.2 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路面标线涂料 JT/T2081-20043.1.3 排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1年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3.1.5 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2 设计技术标准3.2.1 道路、交通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50km/h。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武汉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9、.05g,道路设计不设防。5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6沥青路面抗滑标准: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7停车视距60m。8架空电力线距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要求见表3-1。 架空电力线距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3-1地区线路电压(KV)配电线送电线11103560110154220330居民区66.5777.58.5非居民区55.5666.57.53.2.2 排水1排水体制根据武汉市东湖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原则,该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入湖,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2设计标准雨水:Q=qF其中,暴雨强度公式采用2000年修编的汉口
10、暴雨强度公式: (L/sha)设计降雨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0.65污水:根据武汉市东湖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用地规划布局,该地区属于一类工业用地,该区人口密度为120cap/ha。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本地区实际用水情况,一类工业废水量标准为0.7104m3/had,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标准采用330L/d。3.2.3排水结构设计标准1、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污水干管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余均为丙类。3、场地类别为II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4、砌体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5、地面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或地面堆载10kN/m2。人
11、行荷载标准值:4.0kN/m2。6、地下构筑物裂缝宽度控制:max0.2mm。7、地下构筑物设计抗浮水位:设计地面标高下0.5m。8、基坑为临时性基坑,其重要性等级为二级。4 工程设计4.1 道路工程4.1.1 平面设计由于未进行地形图测量,本工程平面以其原施工图中道路平面设计为依据。道路全线设圆曲线一处,半径为500m。由于湖口一路(原设计图中为湖口二路)规划调整,本次设计对该道口进行调整,与东湖开发区湖口一路(南环东路教育中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衔接,目前湖口一路正在施工中。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机动车道的改造,结合专家的咨询意见,本次设计拟破除全部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按新路面结构恢复。路面
12、结构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测,若现状土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后,再进行路面结构施工。现状人行道出现破损及下沉等现象,应建设方要求,对现状局部破损的人行道进行修复,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以利于人行道排水。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对机动车道两侧的高站石及各相交道口处站卧石的影响,设计考虑对其予以更换。4.1.2 纵断面设计由于本工程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及无障碍设设施均已施工完成,道路高程拟按原施工图设计中的纵断面设计执行。设计道路最大纵坡3.88%,最小纵坡0.30%;道路最长坡长595m,最短坡长185m;全线共设凹曲线2处,半径为3000、10000m,设凸曲线2处,半径为1650m、
13、10000m。4.1.3 横断面设计道路规划控制宽度为50m,其横断面布置为:3.0m宽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3.25m宽绿化带+12.25m宽机动车道+8m宽中央分隔带+12.25m宽机动车道+3.25m宽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3.0m宽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为1.5%,路拱采用直线接圆曲线形式,直线段横坡为1.5%(双面坡)。4.1.4 路基设计及地基处理1土基压实标准(重型击实):压实度标准:零填方或挖方路段路槽下030cm95%,3080cm93%;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95%,80150cm93,150cm以下92。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同上。2. 路基设计(1)填土材料要
14、求路基填土土质须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土的可溶性盐含量不得大于5%,550的有机物烧失量不大于5%,特殊情况不大于7%。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10cm土块应打碎,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不因潮湿及冻融而变更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最大夹石不大于10cm。(2)一般路段的处理目前,本工程已经形成现状路面,土路基已经形成,破除现状路面结构后,应满足设计对土路基压实度、弯沉值及土基回弹模量后,方可进行路面结构施工,对不满足要求路段应视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因现状土路基的情况不明,设计认为现状土基的土质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不满足要求路段,设计考
15、虑原则上对路床标高以下80cm内土路基进行翻挖后再分层碾压回填,回填时,视土基的具体情况,局部路段可考虑利用破碎后的水稳碎石基层作为回填材料。路基回填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中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填土可为粘土和砂性土,其料径不得大于10厘米,有机物含量小于10%,严禁将生活垃圾及淤质土作为回填土进行路基回填。填方路段采用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厘米。土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必须满足表4-1的要求,土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 表4-1分类项目填方路基零填及挖方路基路面地面以下深度(m)00.30.30
16、.80.81.51.5以下00.30.30.8填料最小强度(CBR)(%)85 43854.1.5 路面结构设计(1)机动车道结构:4cm厚AC-13C细粒式TLA改性沥青混凝土(掺0.3%聚合物纤维)+6cm厚AC-20C中粒式TLA改性沥青混凝土+8cm厚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6cm稀浆封层ES-2型+45cm厚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基层(分三层)(2)人行道结构局部修复人行道结构如下:6cm厚预制C30彩色砼步砖+2cm厚M10水泥砂浆座浆层+15cm厚C20水泥砼基础人行道修复段斜坡道及盲道设置应与现状一致,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
17、求。(3)基层材料要求1)水泥砼基层人行道水泥砼基层压强度不低于20Mpa,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级。2)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基层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由固化剂、黄龙山南侧地材、碎石组成。HAS固化剂与黄龙山南侧地材及碎石的总量比为5:95。本工程拟采用当地黄龙山南侧地材,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光谷一路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做道路基层试验报告,当地材料大于20mm的碎石含量较小,应掺入一定量碎石,增加该混合料的固结强度。根据其试验结果,黄龙山南侧地材与碎石的体积比为6:4。碎石粒径应在4.7531.5(mm)间,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7.5(mm)。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
18、J169-2012)的要求,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基层技术指标如下: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压实度(重型击实)98%。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基层厚45cm,应按15cm一层分层碾压,其施工方法及检验标准应严格按武汉市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道路基层技术规定(WJG218-2012)执行。(4)稀浆封层本工程采用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厚度为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稀浆封层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SBR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7.1-2的规定。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技术指
19、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和表4.9.2的规定,并根据表6.5.5选用合适的矿料级配。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6.5.6的规定。稀浆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在最高温度低于15C时期到来之前半个月及雨季前结束。应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封层,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其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和纵向接缝处不得
20、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平整度不得大于6mm。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的稀浆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7)透层、粘层油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表面要求布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应喷洒粘层沥青。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PC-3型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3.2的规定。用于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顶层的透层沥青,洒布量为0.9L/m2,用于沥青层之间的粘层沥青,洒布量为0.3L/m2,以利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结合。稀浆封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
21、能与基层连接成为一体。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要求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均匀涂刷。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但必须待破乳、水分充分蒸发后铺筑。在有污染物、下雨、结露或或环境气温低于10情况下不允许布洒施工。(8)弯沉要求1)沥青上面层 Ls30 (1/100mm,下同)2)水稳基层上面层 Ls603)土路基顶层 Ls2504.1.7沥青及改性沥青技术要求:4.1.7.1 本工程车行道采用道路A级70#沥青及TLA改性沥青(改性沥青之基质沥青为道路A级7
22、0#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重量比为3:7)。TLA改性沥青用于机动车道中、上面层。4.1.7.2 A级70#基质沥青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2.1-2表1-3区要求。4.1.7.3 TLA沥青技术要求针入度25 05(0.1mm) 软化点 90 灰分() 3338 25密度(g/cm3) 1.31.5 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 504.1.7.4 TLA改性沥青技术要求针入度等级为TMA-30主要技术指标:针入度25 2040(0.1mm)粘度135 4(Pa.s)闪点 240溶解度(三氯乙烯) 7790灰分() 7.519.5TFOT后残留物针入度比25() 584.1
23、.8 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1. AC-13C细粒式TLA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车行道采用AC-13C级配,公称最大粒径13.2mm,要求选用抗滑、耐磨石料,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5%。 作配合比设计时要求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如下: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稳定度(KN) 8流值(mm) 1.54空隙率(%) 46沥青饱和度VFA(%) 6575 作配合比时,宜进行车辙试验,要求不低于3500次/mm。 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不低于80%。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
24、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执行。2. AC-20C中粒式TLA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采用AC-20C级配,公称最大粒径19mm,要求选用抗滑、耐磨石料,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4%。 作配比设计时要作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稳定度(KN) 8流值(mm) 1.54空隙率(%) 46沥青饱和度VFA(%) 6575 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不低于80%。 作配合比时,宜进行车辙试验,要求不低于3500次/mm。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
25、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执行。3. 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采用AC-25C级配,最大粒径26.5毫米,要求选用抗滑、耐磨石料,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3%。 作配比设计时要作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稳定度(KN) 8流值(mm) 1.54空隙率(%) 46沥青饱和度VFA(%) 5570 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不低于75%。 作配合比时,宜进行车辙试验,要求不低于1000次/mm。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
26、验规程(JTJ052-2000)执行。4.1.9 集料技术要求4.1.9.1 粗集料对于集料中的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的粒石不充许用颚板式轧石机破碎,需用捶击式或者锥式碎石机破碎,建议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2指标单 位技术要求车行道上面层车行道中、下面层石料压碎值%2628洛杉矶磨损失%2830表观相对密度2.62.5吸水率%2.03.0与沥青的粘附性级54坚固性%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151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软石含量%354.1.9.2 细集料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为
27、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应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建议采用机制砂,或者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且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到20%。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3指标单 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2.5坚固性(大于0.03mm部分)%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砂当量%60棱角性s304.1.9.3. 填料集料中的填料部分采用磨细石灰石粉。石粉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4指标单 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t/m32.5含水率%1.0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1009010075100外观无团粒、不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4.1.10 沥青
28、砼的施工要求4.1.10.1 沥青砼的施工温度要求(1)普通沥青砼 普通沥青砼施工温度要求 表4-5沥青加热温度155165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运输到现场温度145摊铺温度135碾压时混合料内部温度13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50摊铺的温度和碾压起始温度应以上表中列出的温度为依据,做试验段,待试铺成功后以试验值为标准实施全线摊铺。(2)TLA改性沥青砼以下为各工序温度要求参考值: TLA改性沥青砼施工温度要求 表4-6 工序温度要求(C)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0170,不得超过180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5175,不得超过180沥青混合料拌和出料温度170180
29、,不得超过190集料加热温度175185,不得超过190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0摊铺温度160初压温度155复压温度130碾压终了温度120开放交通温度内部降低至60以下4.1.10.2 普通沥青砼的拌合及摊铺要求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铺装过程中建议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它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调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公里/小时,其它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要求在铺装工程开工前,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机械、检测仪器、原材料、完成混合料现
30、场配比设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全部到位,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沥青砼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砼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运料车的车厢底部应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苫布。应选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且摊铺宽度的也不能伸长太多。为保证路面平整度,摊铺应做到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的速度应放慢到3m/min左右,同时建议摊铺机前要有3台以上的运料车等候。混合料
31、的碾压必须采用刚性碾,不容许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同时应避免过度碾压,一般初压用10T钢碾紧跟在摊铺机后面压12遍,复压用钢性碾静压34遍,最后用较宽的钢性碾终压一遍即可结束。沥青砼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拌和质量,达不到试验要求的批次,一律不得摊铺,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沥青砼。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的要求。沥青砼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其压实度应达95%。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摊铺沥青面层。4.1.10.3 TLA改性沥青砼的拌合及摊铺要求a) TLA改性沥青制备由于TLA改性沥青的特殊性能,宜由有经
32、验工程人员现场制作TLA改性沥青,并在储存时间不停止搅拌。拌和温度按实验室方法分别预热基质沥青及TLA沥青到150,按70%重交基质沥青加上30%TLA沥青比例拌和,并提高温度到170后,搅拌40分钟,拌制好的TLA改性沥青输送到沥青罐中待用。此项工作由TLA改性沥青专职人员用专用改性设备在拌和楼现场制作,根据施工进度及沥青用量及时进行设备的调试生产,保证按时按量供应。b)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混合料的拌和可采用LB3000型拌和楼拌料,其生产能力为180吨/h,施工方应保证拌和楼的正常运转。在控制好各种材料用量准确的情况下,由工地实验室人员监控TLA改性沥青与石料的拌和。拌和时间不少于5
33、0S,其中干拌至少10S,湿拌40S,根据TLA改性沥青粘温曲线。沥青拌和温度控制在165175,最高不得超过180,矿料(不含矿粉)加热温度控制在175185,混合料出场温度在170180,不得高于190。拌和后,拌和占用红外线测温仪测温度,对于低于要求的不得出厂;对于高于200的混合料应予废弃。c)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拌和好混合料,装车后应控制行车时间,及时运往工地。在运输中,不论天气如何,必须加盖保温篷布,以保证到场混合料温度。运输到场后,先测量温度,对低于要求的应废弃不用。由于TLA改性沥青比普通沥青粘度大,运料车装料前,车厢底部应涂刷适量的油水混合液,避免粘车。到场温度降低差值
34、不得超过10。d)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前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检查粘层油的洒布,压路机的准备情况等。为保证平整度,上面层施工摊铺机需安装纵向平衡梁(俗称雪橇)。摊铺机采用高速公路常用类型即可,对单幅双车道路面宜整体摊铺。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先1.051.15暂定一个松铺系数,再根据现场摊铺碾压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按照确定的松铺系数调整好摊铺机,为了保证烫平板的初步压实效果,提前半小时开始预热烫平板,采用间隙预热以保证预热的均匀性。在摊铺时,摊铺机烫平板加振,使摊铺后混合料达到初步压实,以减少压路机碾压遍数,缩短碾压时间,保证碾压温度。两台摊铺机成梯队作业时,前后错开1030CM,相邻摊
35、铺机摊铺重叠10CM,使接缝热接。摊铺时需要保证摊铺机前至少有五辆料车等候,在摊铺过程中,边摊铺,边卸料,卸完料后,运输车即离去,另一辆车再倒向摊铺机,并控制摊铺机温度不低于160。同时,保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匀速前进,不得中途随意变速或停顿,根据拌和楼生产能力,控制摊铺机行走速度在3m/min以内。在摊铺后,应及时检测松铺厚度,若不合要求,及时调整。在桥梁接头处应小心摊铺,以免影响平整度。e)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碾压应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温度前消除全部轨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压路机作业,以免过压,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
36、段。初压:采用中型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控制在1.52Km/h,压路机紧跟着摊铺机进行碾压,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5(根据TLA改性沥青粘度曲线最佳碾压温度在160)。复压:采用中型钢轮压路机震动碾压12遍(碾压遍数根据施工时具体的现场条件确定),再用25吨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再复压2遍。复压时压路机速度控制在45km/h,按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振动碾压,复压开始温度不得低于130。终压: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以消除轮迹,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终了温度不得低于120。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满足施工要求的压路机参与施工,保证达到压实度要求。碾压过程中严禁过压,严禁大幅度压碎石料。为使压路
37、机碾压时不粘轮,应利用压路机洒水装置向碾压轮洒水。采用振动碾压改性沥青路面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超过20cm;采用静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4.1.10.4 沥青砼的接缝要求沥青砼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的混合料铲除。斜接缝的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
38、并洒粘层油。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4.1.10.3 纤维稳定剂的材料要求及施工要求采用聚合物纤维,原则上掺加量不大于沥青砼重量的0.3,其抗拉强度要求大于580MPa,耐热性是在210时2小时体积无变化,强度保留率仍大于87。施工前应得到有关测试部门的测试报告方能使用。施工工艺与不添加纤维时基本相同,在加入集料的同时,按设计添加量将纤维加入搅拌机,先与烘干集料干拌45s,然后再加入沥青进行湿拌30s。4.1.10.4 沥青路面早期养护要求压实成型后的路面应进行早期养护,并封闭交通26h。开放交通初期,应设专人指挥,车速不得超过20km/h,并不得刹车或调头。在未稳定成型的路
39、段上,严禁兽力车和铁轮车通过。当路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4.1.10.5 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层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4.2 交通工程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原则上维持现有交通设施,仅重新实施交通标线。交通标线设计均按国标执行,本设计设置了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导向箭头、导流渠化标线等。由于湖口一路(原设计图中为湖口二路)规划调整,本次设计对该道口进行调整,与东湖开发区湖口一路(南环东路教育中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衔接,因此,设计考虑利用现状交通信号控制机,对该道口的信号灯及交管管道进行重新布设。
40、施工时应注意对现状交管管道的保护,如有损坏,应予以重新敷设。人行道内采用D110PVC管,过街处采用DN85mm镀锌钢管。1)标准路段车道线划分本道路正常路段为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宽度为3.75m。2)标线设置 车行道边缘线:白色实线,线宽15cm。 分车道线:白色虚线,线宽15cm。 导向箭头:车辆分、合流处需设置相应的导向箭头。 道路标线要求采用热熔型涂料(第2种2号),涂料的技术条件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路面标线材料规定的要求。4.3 排水工程本工程为路面维修改造工程,排水工程主要实施内容为配套路面排水维修改造,主要包括:1. 改造路段内现状排水检查井应予以更换球墨铸铁井盖(防盗型)。其中,
41、机动车道下检查井应采用重型井盖,要求承载能力400kN,非机动车道下检查井可采用轻型井盖,要求承载能力250kN。为避免检查井出现下沉现象,车行道下现状检查井周边应作抬升加固处理,做法详见通用图改造沥青砼路面排水检查井加固图YTS-J-02。2. 改造路段现状雨水口予以保留并改造。具体做法:更换雨水口篦子,均应改用符合国标的重型球墨铸铁井圈及篦子(带销轴装置),并予以抬升,同时对雨水口进行疏浚;新建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配套采用符合国标的重型球墨铸铁井圈及箅子(带销轴装置),路面雨水连接管起点控制埋深1.0m,路面雨水管纵坡均不小于1%,雨水口高程应比周围路面高程低3cm,以利收水。要求
42、雨水口底高程比所接底高程比所接雨水管内底低30cm,以利沉泥。雨水口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8-9。雨水口周边均需加固,做法详见我院标准图YTL-10。5 精细化设计要点5.1 道路工程5.1.1人行道施工1)人行道平整度、接缝人行道步砖在同一个坡向(横坡或纵坡)路段内不得出现反坡、凹槽现象,高程误差应小于3mm。人行道步砖接缝宽度应不大于3mm,接缝处相邻两块步砖高差应不大于2mm,接缝采用水泥砂浆扫缝。待步砖碾压成型后,将其表面清扫干净。 图5.1 人行道步砖接缝要求2)检查井处铺装人行道上如遇电力、电信检查井或电缆沟等,应在检查井或电缆沟上先设置钢底座,其上再盖带凹槽式钢盖板。在钢盖板凹槽中,应按照与其相接处人行道图案和纹理安装、拼接步砖,使人行道铺装外观上保持其整体性和连续性。井盖、井座及与相接人行道步砖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3mm,接缝处高差不大于2mm。5.1.2 配套设施立柱处理人行道上布置交通标志牌或路灯时,其立柱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