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977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院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通用指导书.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省交通勘测设计院通 用 技 术 指 导 书公路施工图设计(桥涵、隧道部分) 编 号:301-2005 编 制 部 门:技术质量部编 制 日 期:2005年4月30日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4、桥梁、涵洞通用规则4.1基本要求4.1.1主要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范(JTG/T F8

2、1-01-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1.2桥涵结构计算和设计须使用有效版本清单中的计算和绘图程序。4.1.3桥涵上部构造形式应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及施工工业化,以加快建设速度。同时注意美观设计,使之与景观协调。4.1.4相同的上部结构(主要包括T形梁、空心板和矩形板)和下部柱式墩台应尽量使用通用设计图纸,全线应尽量做到结构形式的统一。4.1.5桥涵设计说明书的组成内容及文章结构应按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并结合本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况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设计基本资料桥涵总体设置和布置桥涵上下部主要结构和附属结构介绍主要材料主要设计和施工要

3、点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其它要求4.2桥涵设计标准4.2.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4.2.2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1/100;涵洞:1/100。4.2.3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特大桥、大桥:一级;中桥,小桥:二级;涵洞:三级。(特大、大、中桥系以桥梁单孔跨径确定,对多跨不等跨桥梁,以其最大跨为准)。4.2.4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的桥涵工程应按具体动峰值加速度进行抗震设计,对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10g的主线和地方一级公路的大桥和特大桥(桥梁规模以单孔跨径确定)可仅按抗震规范规定设防,其余构造物除有特殊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措施。4.3桥涵标准横断面4.3.1 设计时

4、速120km/h(28.0米路基)4.3.1.1整体式路基特大、大中桥面宽为27.5米,小桥、通道桥桥面宽28.0米。主线大中桥、特大桥内外侧均设0.5m宽防撞墙,桥梁全宽13.00+(防撞墙间空隙1.5)+13.00=27.5米,小桥、通道桥内外侧均为钢护栏,内侧钢护栏宽1.00m,外侧钢护栏宽0.75m。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3.5+(护栏立柱间空隙1.0m)+13.5=28.0米。4.3.1.2分离式路基大中桥、特大桥外侧设防撞墙,防撞墙宽0.5m,桥梁全宽13.25米;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3.75米,外侧为0.75m钢护栏。4.3.2 设计时速100km/h(26.

5、0米路基)4.3.2.1主线特大、大中桥桥面宽为25.5米,小桥、通道桥桥面宽26.0米。主线大中桥、特大桥内外侧均设防撞墙,内外侧防撞墙宽0.5m,桥梁全宽12.25+(防撞墙间空隙1.0)+12.25=25.5米,小桥、通道桥内外侧均为钢护栏,内外侧钢护栏宽0.75m。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2.75+(护栏立柱间空隙0.5m)+12.75=26.0米。4.3.2.2分离式路基大中桥、特大桥外侧设防撞墙,防撞墙宽0.5m,桥梁全宽12.50米;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3.0米,外侧为0.75m钢护栏。4.3.3 设计时速80km/h(24.5米路基)4.3.3.1主线特大、大

6、中桥面宽为24.0米,小桥、通道桥桥面宽24.5米。主线大中桥、特大桥内外侧均设防撞墙,内外侧防撞墙宽0.5m,桥梁全宽11. 5+(防撞墙间空隙1.0)+11. 5=24.0米,小桥、通道桥内外侧均为钢护栏,内外侧钢护栏宽0.75m。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2.00+(护栏立柱间空隙0.5m)+12.00=24.5米。4.3.3.2分离式路基大中桥、特大桥外侧设防撞墙,防撞墙宽0.5m,桥梁全宽11.75米;小桥、通道桥全宽与路基同宽即12.25米,外侧为0.75m钢护栏。4.4桥梁设计的一般原则4.4.1公路桥涵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美

7、观和环保的需要,并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4.4.2对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以适用于机械化和工厂化的施工。4.4.3上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桥梁应注意结构的造型设计,同时考虑与自然环境和周围景观相协调。4.4.4桥涵设计中除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外,还应对涉及工程质量的构造设计、材料性能和结构耐久性、必须特别指明的制作或施工、检测工艺、桥涵运行条件等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4.4.5 桥涵布置时,对斜交桥涵应尽可能按实际斜交角度布设,对大中桥也可以5度为模数。当与跨越的道路和河沟交角较大时(45),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道路和沟渠适当改移。4.4.6桥梁跨

8、越河道,灌渠,桥墩轴线应与河道和灌渠基本平行,不宜侵占河道,当交角大于45而改移比较困难时,可考虑如适当减少墩柱数量,加大柱距、错孔布置、适当加大跨径等措施。对桥宽较小的跨线天桥和匝道桥也可采用单柱墩正桥的设计方案。4.4.7 大中桥应采用桥面连续的简支结构或采用整体连续结构,大桥的桥面连续长度一般不宜超过80型伸缩缝限定的长度(特殊情况可增减)。除四铰框架结构外,桥梁上部结构一般情况下不宜设置锚栓。 4.4.8小桥涵应在进出口和桥涵所在范围内将河床整治和加固,必要时在进、出口处设置相应的减冲、防冲设施.4.4.9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布设相协调。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4.10分离式立交

9、或上跨主线桥梁桥下净空及布孔应在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净空外,还应满足桥下公路的视距和前方信息识别的要求。4.4.11跨越国省干道可以考虑预留发展的需要,当被交叉公路的规划已获批准时,应采用规划公路等级的技术指标。4.4.12分离式立交一般宜正交,必须斜交时,交角不宜大于45度,否则应适当加大桥孔或考虑地方道路的改移。4.4.13跨铁路的分离式立交应满足铁路净空限界的要求,并保证列车的通视与安全。桥梁与铁路最好正交,必须斜交者,交角不宜超过45,涉及的有关事宜,应与铁路部门协商,取得协议。4.4.14全线仅在特大桥和主线下穿的分离式立交桥桥头设桥名碑。4.4.15桥下河道改移可与河流护岸统一考虑。在

10、桥孔范围及上下游可考虑做护岸石砌挡墙或河边护坡。小桥涵应在进出口和桥涵所在范围内将河床整治加固,并根据需要适当加桥长,必要时在进、出口处设置相应的减冲、防冲设施。4.4.16对连续结构的箱形梁桥,箱梁应设置必要的通风、排水和防护设施。4.4.17互通立交中匝道桥当横坡大于等于5%、合成坡大于等于6%或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考虑采用现浇连续结构。4.4.18无特殊路基的一般情况下桥台基坑开挖回填料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如地基地质透水性较差时,对埋置式桥台,桥台开挖基坑要求全部回填透水性材料,否则仅要求在台后基坑回填即可,同时要求填料压实度在92%以上。4.4.19桥涵构造物设计应特别注意服务区

11、、收费站和平交口加减速车道的影响。4.4.20曲线桥桥面防撞墙和护栏底座应按实际线形浇注,防撞墙可以宽出空心板翼缘5cm,超过5cm时翼缘应设成曲线形。4.4.21一般情况下,大桥台后应设梯道和泄水槽,中、小桥桥头设泄水槽。4.4.22埋置式桥台桥前锥坡坡度按埋置式台1:1.5、U台和轻型桥台1:1(均为正向)计。当埋置式桥台台身高度大于等于10m时,在不侵占桥孔的情况下,桥锥坡也采用两级边坡,应在路肩边缘下8m以外设置不小于1:1.75的坡度。4.4.23无特殊路基的一般情况下桥梁台后填筑透水性砾料,填筑范围是从台后2m的地基顶面向后向上以不陡于1:1.0(正)的坡度延伸至路基顶面,同时应保

12、证换填范围延伸至搭板末端外不小于2m(斜)。注意工程数量应包括埋置式桥台的桥前及锥坡部分、薄壁式墩台及轻型墩台等的围墙、八字墙墙后部分,不包括U型桥台的锥坡部分。U型台台后填筑范围为台翼墙末端的地基顶面以不陡于1:1的坡度延伸至路基顶面,同时保证延伸至搭板末端外不小于2m。涵洞两侧填筑范围是从垂直涵身向后1m的地面,向后向上1:1至涵顶平面,注意工程数量不包括箱涵的锥坡部分。4.4.24台后换填砾料时,其内摩擦角不小于35,压实度要求在98%以上。4.4.25当基底设置在冻胀土层中,如果上部为超静定结构,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25cm,其他情况在冻结线以下即可。4.4.26双向坡的桥梁可以通过垫石

13、调整横坡。4.4.27 28米路基桥梁桥型布置图中,桥面标高标注纵断设计线处标高。4.4.28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宽幅),其标准跨径不宜大于25m;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8m;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16m;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简支梁标准跨径不宜大于20m;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连续梁标准跨径不宜大于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25m;预应力混凝土T形,I形截面简支梁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50m。4.5材料等级规定:对30m及以上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和现浇梁端连续湿接头一律采用C50砼。桥面铺装和梁板间铰缝:采用C50砼。对跨径小于等于20m的和大于20m

14、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分别采用C40和C50砼。板端封头采用C20砼,厚度50cm,封头底部预留5cm的泄水孔。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矩形板采用C30砼。钢筋混凝土连续板采用C30砼。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板采用C40砼。后张和现浇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和连续箱梁采用C50砼。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和防护栏基座采用C30砼。伸缩缝处预留槽口采用C50聚丙稀纤维砼,具体设计中应指明其具体技术指标、含量和相应的施工工艺要求。支座垫石采用C40(对应空心板和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和C50砼(对应T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和箱梁)。钢筋混凝土台帽采用C30砼,桥墩台盖梁、台耳背墙和墩台身、挡块采用C30砼,墩台桩

15、基础采用C25砼(按C20进行计算)。对受力的承台和系梁采用C30砼,否则采用C25砼。桥头搭板采用C25砼。桥台锥坡采用M10浆砌片石或块石,也可采用C25砼预制块,并采用M10砂浆勾缝。锥坡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薄壁墩台锥坡围挡墙、基础可采用M10浆砌片石和C25素砼。轻型桥台和薄壁桥台支撑梁和支撑板采用C30砼。小桥桥下铺砌、隔水墙和通道桥下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桥下排水沟也可根据需要采用C20素砼,沟顶盖板(根据需要设置)采用C25砼。盖板涵的盖板、台身、台帽采用C30砼(盖板和墩台身按C25计算,按C30提出),整体式基础采用C25砼。箱涵涵身及其翼墙采用C30砼。盖板涵分离

16、式基础和箱涵基础可采用C25砼或C20片石砼。涵洞锥坡、涵底和洞口铺砌及隔水墙采用M7.5浆砌片石。圆管涵涵身采用C30砼(按C25计算)。圆管涵基础、洞口八字墙、一字墙及其基础采用C20砼,涵顶护涵采用C15砼。重力式台高原则上不大于8m,台身采用M12.5浆砌片石(块石镶面),特殊时不能大于10m,810m台高采用C20片石砼,应重新计算,适当减少尺寸,并设置必要的抗裂钢筋。台身基础采用C20片石砼。盖板涵及拱涵台身在石料丰富地区可以选择砌石结构采用M12.5浆砌片石,其中外露部分采用25cm块石镶面(小桥可以不镶)。此时盖板涵基础同样采用M12.5浆砌片石。八字墙与台身材料相同。砌体结构

17、石料最低强度等级规定如下,石料除应符合强度规定,还应具有耐风化和抗腐蚀性。拱圈:MU60;U台台身、盖板涵、拱涵涵台、挡墙和涵台基础:MU50;附属结构,护坡、桥下铺砌、锥坡和挡墙基础等:MU30;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最低强度等级参照上述规定;结构镶面或表面石材抗冻性指标应满足:大、中桥:50;小桥及涵洞:25;对设置于有流冰、泥石流、大量撞击或磨损圬工的漂流物的河流中的墩台,其外表镶面石料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U60,镶面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20。片石混凝土中应明确说明片石含量不得多于20%。钢材:结构用钢有关性能规定按现行行业规范规定执行。4.6桥梁的抗震、防震设计4.6.1设计新理念关于

18、公路工程抗震,除主线的结构物要进行抗震设计外,跨线构造物的抗震等级必须提高到高速公路桥梁等级设计。4.6.2公路桥梁抗震的强制性条文,为抗震规范(JTJ 004)中的如下条款:第1.0.4条、1.0.6条、1.0.7条、3.1.2条、3.1.4条、第4.1.4条、第4.1.5条、4.1.6条、4.1.7条、第4.1.8条,以上条款要严格遵照执行。4.6.3抗震需要计算的内容动峰值加速度0.1g以上地区的所有桥梁,除简支梁的上部构造外,均应进行抗震计算。4.7抗震措施4.7.1 动峰加速度0.05g区域所有桥梁:简支梁应采用防止横向落梁的挡块。 4.7.2 动峰加速度等于0.05g区域的特大桥、

19、大桥,山岭区的中桥,动峰加速度等于0.1g区域的所有桥梁: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的最小距离a:a50+L。连续梁和桥面连续梁桥也应采用挡块或其他措施,防止横向产生较大位移。4.7.3 动峰加速度等于0.1g区域的特大桥、大桥,山岭区的中桥,动峰加速度等于0.15g区域所有桥梁:连续梁桥,宜采取措施使上部结构力由多个墩台共同承担,以免固定支座墩受力过大。柱式墩台的箍筋应进行加密处理,圆形截面箍筋间距10cm,直径8;矩形截面最小含筋率0.3%;螺旋式箍筋接头必须焊接;矩形箍筋应有135度弯勾,并保证弯勾直线段长度10D。桥台高度超过10m时,不允许采用浆砌结构。4.8基本的构造规定4.8.

20、1一般规定4.8.1.1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辽宁省应按级环境类别考虑。4.8.1.2所有桥涵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求:序号构件类别环境条件级1基础、桩承台基坑底面有垫层或侧面有模板(受力主筋)50mm基坑底面无垫层或侧面无模板(受力主筋)75mm2墩台身、挡土结构、涵洞、梁、板、拱圈、拱上建筑(受力主筋)40 mm3人行道构件、栏杆(受力主筋)25 mm4箍筋25 mm5缘石、中央分隔带、护栏等行车道构件40 mm6收缩、温度、分布、防裂等表层钢筋20 mm4.8.1.3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应符合如下规定:钢筋R235HRB335HRB400或KL400混凝土标号C20C25C30C40C20C25C

21、30C40C20C25C30C40受压钢筋(直端)40d35d30d25d35d30d25d20d40d35d30d25d受拉钢筋直端40d40d35d30d25d45d40d35d30d弯勾端35d30d25d20d30d25d25d20d35d30d30d25d4.8.2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最小配筋0.5%。混凝土强度C50以上时0.6%,一侧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及轴心受拉构件的单侧受拉钢筋为45ftd/fsd(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强度/普通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同时0.2%。肋板式桥台当按计算仅需要构造配筋时,最小配筋率计算一般可按肋板高一半处

22、考虑(应保证该断面也是按构造配筋)。预应力受弯构件应满足条件Mud/Mcr1.0(正截面抗弯承载设计值/正截面开裂弯矩值)。部分预应力受弯构件满足条件0.003bh0。4.8.3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规定斜板的一般构造规定整体式斜板的斜交角15时,主钢筋可平行于桥纵轴线方向布置。当斜交角大于15时,主钢筋宜垂直于板的支承线布置,此时,在板的自由边上下应各设3根主钢筋平行于自由边的钢筋带,并用箍筋箍牢。在钝角部位靠近顶板上层,布置垂直于角分线的加强钢筋,在钝角部位靠近底板下层,布置平行于角分线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大于12,间距1015cm,布置于钝角两侧11.5m边长的扇形面积内。斜板的具体构造规定

23、在斜板的支座附近宜增设平行于支座轴线的分布钢筋。或将分布钢筋向支座方向呈扇形分布,过渡到平行于支座轴线。预制斜空心板板的桥面铺装层的钝角部位应加铺钢筋网加强,放置于铺装钢筋的下面。空心板桥的顶底板厚度,最小均不应小于80mm。4.8.4钢筋混凝土梁的构造规定T梁、工型组合梁的横隔梁间距最大应小于10m。T梁、工型组合梁的腹板宽度最小应不小于140cm。预制梁混凝土与用于现浇整体连接的现浇混凝土龄期之差不应超过3个月。工型组合梁的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梁的结合面,竖向结合钢筋,应埋入现浇层内,深度10D。现浇混凝土层厚度最小15cm,预制梁顶应做凸凹6mm的粗糙面。各主钢筋间横向净距和层与层之间的竖向

24、净距,当钢筋为3层以下时,不应小于3c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当钢筋为3层以上时,不应小于4c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5倍。4.8.5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的构造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梁当设置竖向预应力钢筋时,其纵向间距宜为50100cm。预应力混凝土T梁、工型组合梁和箱形截面梁腹板内应分别设置直径12的箍筋,且应采用带肋钢筋,间距最大值25cm;自支座中心起长度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应采用闭合式箍筋,间距10cm。在T梁、工型组合梁下部马蹄内 ,应另设直径10闭合式箍筋,间距最大20cm。此外,马蹄内尚应设置12的定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丝净距最小1.5c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

25、部应设置长度15cm以上的螺旋筋;并且,端部10倍预应力钢筋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5片钢筋网。应注意曲线预应力管道之间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按规范计算确定。后张法预应力管道的压浆用水泥浆,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后张法预应力梁的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混凝土本身强度等级的80%,最好同等标号。预应力管道注浆中需掺加微硅粉,其含量是20.0kg/m3。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规定如下:. 化学成分:SiO290%,H2O2.0%,LOI(烧矢量)5.0%。. 物理性质:45m(45m筛余)5.0%4.8.6墩台身、承台和基础的构造规定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桩、柱除

26、外),箍筋应做成闭合式,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不大于构件短边尺寸(圆形截面采用0.8倍直径)并不大于40cm。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与受压构件连接的上下构件内,其长度不应小于受压构件的直径且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间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薄壁式桥墩或肋板式台,在墩身表层、桥台的背墙和肋板的表层应设置钢筋网,其截面面积在水平和竖直分别250mm2/m(包括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40cm。注意在流冰或有漂浮物的河流上,采用柱式墩时(柔性),应在上游侧桥墩设置防

27、护措施。防护块石标号MU60,砂浆M20。群桩进入承台的最小厚度为15cm,桩顶的承台平面内应设一层钢筋网,钢筋用量12001500mm2/m。承台的竖向连系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6。4.8.7其他构造规定为防止空心板的单板受力,采用如下措施来加强铰缝的连接。首先在原铰缝构造的基础上,梁板顶面预埋钢板,并采用钢板相连接,间距为100cm,如图所示。铰缝混凝土先期浇注,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注桥面铺装混凝土。5、大中桥设计5.1上部梁板设计:5.1.1桥梁上部结构主要采用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宽幅空心板,标准底板宽1.5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I字梁,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板)、预应力混

28、凝土连续箱梁(板)等结构。5.1.2主线和立交匝道上3孔以上且桥长大于40m的大中桥,当采用T 梁或I字梁结构时,应考虑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上部结构;当采用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上部结构时,可采用桥面连续。5.1.3大中桥背墙与梁板及梁板之间填塞油毛毡。5.1.4先简支后连续桥梁,墩顶连续段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入不大于12%(替代水泥率)的膨胀剂,膨胀率应在0.03%左右,施工单位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膨胀剂的具体要求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注明浇注时应选在每天的低温时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搅拌机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强制式搅拌23分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投料过程为

29、先投入碎石,然后投入纤维,再投入砂子搅拌两分钟,使纤维充分打开,然后投入水泥和水搅拌均匀即可。不能因掺入聚丙烯纤维而放松对砼的早期养护。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掺入量为1.2kgm3。聚丙烯纤维的性能要求如下表:聚丙烯纤维的性能密度(g/cm3)0.91弹性模量(MPa)3500长度(mm)20当量直径(m)100产品形状束状网断裂延伸率()10耐酸碱性强吸水性不吸水抗拉强度(MPa)560熔点160-1805.1.5一般情况下空心板翼缘最大宽度不超过75cm。当通过调整翼缘宽度适应变宽桥梁时,可以大于75cm,但应加强配筋,翼缘根部高度外侧腹板箍筋构造。变宽桥梁的板片数需增加时,尽量采用

30、由外向内布板,即外侧对齐的方式。如果采用变宽空心板时,板两端宽度差不应超过20cm。变宽桥梁尽量不通过调整铰缝宽度实现。5.2桥面铺装设计5.2.1高速公路和互通立交匝道桥上空心板、T梁桥面铺装,一般采用9沥青混凝土+防水层+10C50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工字梁桥面采用8厚且不低于C50钢筋混凝土铺装+防水层+9沥青混凝土。5.2.2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钢筋应桥面铺装钢筋采用1215cm(横桥向)10cm(顺桥向)的焊接钢筋网 (包括上跨主线桥梁)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cm;钢筋网需由直径F22以上钢筋竖直支立垫起,间距1m1m,支立钢筋与铺装钢筋间需焊接。5.2.3桥面铺装钢筋网

31、在设置伸缩缝装置处钢筋应断开;铺装钢筋应伸入护栏或防撞墙基座内。当桥台未设置伸缩缝装置时,桥面铺装钢筋应伸入搭板或背墙内,但需要进行失效处理,桥面铺装一次浇筑完成,梁板不在留50cm与台后搭板一起浇筑。5.2.4大桥桥面铺装混凝土中应掺入微硅粉,其含量是20.0kg/m3。5.2.5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上拱度的影响,为保证桥面混铺装厚度,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如墩顶预降等措施以保证实际铺装厚度与设计厚度之差不得大于2cm。5.2.6应根据计算确定桥面连续纵向钢筋规格和长度,一般情况下(采用60和80型伸缩缝),桥面连续纵向钢筋每侧按不小于2m考虑。5.3桥梁墩台设计5.3.1桥梁下

32、部结构有关尺寸,一般情况下参照经技术质量部审核的通用图设计采用。对特殊情况和特殊结构需经结构计算并经技术质量部评审后方可采用。5.3.2桥墩柱高(不含盖梁高)在7m以上的大中桥,在桩柱结合处均设横系梁。当墩身高度大于16m时,应在墩身中部增设一道系梁。5.3.3横系梁底面宜在冰冻线以下,否则应采取抬高系梁至地面以上或系梁底面换填砾料等处理措施。5.3.4台身高度小于10m的肋板桥台不设置横系梁,大于10m设置一道系梁。设计时也可根据需要,先填土后施工桥台,选择高桩承台或通天桩。5.3.5桩基纵向钢筋接长要求采用机械接头。5.3.6墩台身主筋伸入盖梁的长度不得小于30D。桩顶伸入承台应不小于15

33、cm。承台内柱、桩钢筋交叉部分长度应满足搭接长度。5.3.7全桥的墩柱形式、规格除特殊要求外尽可能保持一致。但桩柱配筋应根据墩柱高度、支座的型式经计算确定。尤其是结构型式和墩柱高度变化较大的大桥、特大桥,原则上不得为设计简便全桥墩柱采用相同配筋。5.3.8对摩擦桩,当桩长等于小于16m时,桩基纵向钢筋全部一通到底;当桩长小于等于25m时,桩基纵向钢筋50%一通到底,截断筋按2/3桩长选用;当桩长大于25m时,长的纵向筋按2/3桩长选用,但不得小于25m,截断筋按2/3长筋选用,其余长度采用素混凝土。对个别桩长较长的、最大素混凝土段长度不宜大于20m。5.3.9柱式或肋板式桥台,耳墙长度的选取可

34、参照下表:(按台前坡比1:1.5(正)推算):跨径耳墙长(cm)05101520253035404513180200220162002202402022024026025280300(采取措施)5.3.10对25m及以上的空心板、T型梁、箱型梁桥台,为减小耳墙长度,台盖梁侧面可增设必要高度的挡土板(高度不超过80cm)或采用整体式挡块,厚度不小于40cm。5.3.11主线桥台对应中央分隔带部分的背墙高度应与护轮带顶面一致,并作好通讯管道预留槽口设计。5.3.12桥台背墙高度大于150cm时,背墙一定范围的纵向钢筋应适当加密。另外,桥头纵坡大于2%的20m跨径以上桥梁,背墙竖向钢筋应适当加强。竖

35、向钢筋的配筋率应满足偏心受压构件的要求。5.3.13大型河流应在流冰水位范围内的桩、柱、承台的迎水面设置810cm10cm的钢筋网。5.3.14盖梁顶底面调整为R=3cm的圆角,方柱的倒角宜采用R=5cm的圆角。5.4桥梁支座设计5.4.1安装板式橡胶支座时,应保证其上下表面与梁底面及墩台(或支座垫石)顶面平整密贴,传力均匀,不得有脱空现象。5.4.2当纵坡大于等于1%或横坡大于2%时,需要在板底调平适应纵横坡度。13m以下跨径桥梁在墩台帽顶面应设置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找平层,13m以上(包括13m)应在墩台帽顶面设置垫石,通过设置垫层或调整垫石高度适应纵横坡。其余情况支座可以直接放置墩台盖梁或台

36、帽之上。墩帽顶面的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找平层最大高度不得大于3cm。支承垫石平面尺寸可较支座边缘宽出7.5cm。(支座有下钢板的垫石宽出下钢板边缘不应小于5cm), 中心高度815cm(跨径较大的T梁、连续板垫石高度可采用15cm;空心板结构可采用8cm;对连续箱梁结构,垫石中心高度不宜小于15cm)。滑板式支座应设防尘罩。5.4.3 弯、坡、斜、宽桥梁宜选用圆形板式橡胶支座。不宜使用带球冠的板式橡胶支座或坡形的板式橡胶支座。5.4.4 空心板桥梁为适应纵横坡度,需要在梁板预制时梁底增加一块1cm的钢板,外露2mm;再焊接一块经过削切的楔形钢板以适应坡度的调整。焊接钢板的尺寸应较支座每边大5cm。

37、板内预埋的钢板较焊接钢板尺寸每边大5cm,靠板边侧应直至板边。(纵向受限制时可以适当减小尺寸)楔形钢板最小高度应不小于3mm。5.4.5 对于支承力大于等于2000KN的连续箱梁(板)桥宜选用盆式支座。选择时应根据不同的位移量确定不同的规格。5.4.6 根据桥孔布置,对跨径20m以下梁板可参考下表选取支座规格。标准跨径(m)支座型号(mm)联孔数n支座型号(mm)联孔数n支座间距(cm)6.0GYZ15021n41158.0GYZ17528n4112.510.0GYZ17535n4112.513.0GYZ22542n4107.516.0GYZ225562n4GYZ22542n2107.520.

38、0GYZ250632n4GYZ25042n210525.0GYZ300772n4GYZ30044n2100(上表所列为对应于最大联孔长度的支座厚度,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桥孔布置合理选用支座规格。另外,对采用滑板支座的,表中支座中距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5.4.7跨径13m以上(含13m)桥梁支座直接放置在重力式墩台、轻型墩台帽顶时,应在支做座下设置钢筋网。 5.5桥梁附属结构设计5.5.1桥头搭板5.5.1.1高速公路(含匝道桥、分离式立交桥)、天桥(净-7)以及改移工程中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桥梁桥头以及三、四级公路上中桥以上桥梁均应设置桥头搭板。搭板厚度不宜小于0.25m,长度不宜小于5

39、m。5.5.1.2桥台不设伸缩缝的,桥头搭板一端栓在桥台背墙上,桥台设置伸缩缝的台背增设搁置搭板的牛腿。搭板末端底面坐落于路基顶面。5.5.1.3桥头搭板长度可参改下表确定台后填土高(m)4567891011搭板长(m)556788910搭板厚(cm)26263030303034345.5.1.4 28米路基桥梁桥头搭板宽度按半幅11.75米设计。5.5.2 伸缩缝5.5.2.1桥涵的上下部构造应视需要设置变形缝或伸缩缝以减小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其它外力所产生的影响。5.5.2.2一般情况下不在桥台设缝。伸缩缝规格可根据伸缩量大小宜采用国产模数型伸缩缝,并应优先选用8

40、0型型钢缝,伸缩长度60m以下时,伸缩缝可选用60型型钢缝。应给出一定范围的安装温度设计值(15和20)以便于指导施工。5.5.2.3桥长(指跨径和)小于20m的可不设置伸缩缝。30m以下(跨径和)的四铰框架结构也可不设置伸缩缝。5.5.2.4伸缩缝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并掺加适量的微硅粉,微硅粉不得降低混凝土标号,微硅粉掺量为20kgm3。5.5.3 桥头锥坡5.5.3.1桥台侧墙后端和悬臂端伸入桥头锥坡顶点以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0.75m。5.5.3.2一般情况下,锥坡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m,基础顶宽60cm,底宽80cm,高度为75cm。处于河道内的大中桥(除有特殊要求的长大桥梁外)锥坡

41、基础埋置深度应在最大冰冻线以下(顶面可埋于地面下30cm);对有冲刷的河道,当一般冲刷较大时,锥坡基础前应抛石,抛石深度同锥坡埋置深度,顶面宽2.5m,按1:1坡度延伸置基础底面,抛石尺寸不小于30cm。5.5.3.3桥头泄水槽按路基和路面两部分提交,路桥设计室出整体设计图纸,给出路基部分工程数量,路面部分由路面统一设计。桥头泄水槽宽度应根据桥长、桥上纵坡及坡长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500m以下的桥梁,桥头泄水槽规格采用主线路基边坡泄水槽规格(大桥以上设置梯道),对500m以上长大桥梁,桥头泄水槽按宽100cm设置,梯道宽度维持不变(梯道净宽75cm)。5.5.3.4路基边坡需要防护的桥头锥坡应

42、采用块石,但桥梁较长,桥头已不在视线范围内的也可采用浆砌片石。5.5.3.5桥头梯道、泄水槽的材料与主线泄水槽相同采用浆砌片石。如果锥坡采用浆砌块石,则梯道、泄水槽也采用浆砌块石。5.5.4防撞及安全设施5.5.4.1桥上防撞墙采用F型,跨越国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包括匝道桥)采用85cm外(基座以上高度),其余桥梁(包括匝道桥)均采用75cm(基座以上高度),尺寸如下图:5.5.4.2 桥上防撞护栏采用梁柱式桥梁护栏的,基座按2m间距设置预留立柱孔洞,再用波形钢板联接。5.5.4.3对跨越公路和铁路的主线桥,均需在跨线孔全孔范围内设置防落物网,防落物网的长度至少应延长至被交路外(铁路

43、为坡脚外)5m(垂直距离)。5.5.4.4防撞墙除在墩顶需要设置变形缝外,对单孔跨径大于20m的,防撞墙还应在跨中附近设置1cm断缝,但相应墙上纵向钢管不设断缝(除墩顶外)。5.5.4.5防撞墙顶预埋件钢板焊接焊角尺寸不小于10mm,设计可以适当调整N3钢板尺寸。5.5.4.6分离式立交混凝土防撞墙的顶面,应根据主线上跨/下穿设置横坡向外/向内(高差3cm)。5.5.5排水设施5.5.5.1桥面设泄水管的要求:桥长(跨径和)大于10m的大、中小桥。泄水管设置间距一般为2.5-3.0m。有超高的桥上,超高侧泄水管设在中央带处。 纵坡大于等于2%的主线桥梁,泄水管间距可适当加大。 跨越道路、铁路的

44、桥孔不设置泄水管。5.5.5.2桥上泄水管构造图中取消碎石盲沟的构造,由路面设计完成。5.6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整体现浇连续箱梁设计5.6.1适用范围本通用指导仅限于采用支架上整体现浇施工的等截面或变截面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按悬臂施工、逐孔施工、顶推施工等施工方法及其它截面形式设计的连续梁桥不得照搬本指导。因特殊原因不能满足本指导规定时,其相关技术要求由技术质量部研究确定。5.6.2材料5.6.2.1普通钢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受力钢筋及普通钢筋除预应力管道架立钢筋、顶底板系筋及锚下局部承压钢筋网外不得采用R235钢筋,同时直径不小于12mm。钢筋混凝土连续箱

45、梁的主要受力钢筋推荐采用HRB400钢筋。HRB335及HRB400钢筋的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的规定;R235钢筋的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的规定。5.6.2.2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纵向及横向预应力钢筋宜采用主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 5224)的级松弛(低松弛)钢铰线,直径应优先选用s15.2。5.6.2.3锚具:预应力锚具可参考OVM、QM等群锚体系设计,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交通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 329.2的要求。5.6.2.4连续箱梁预应力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真空压浆技术。采用塑料波纹管时摩擦系数=0.17、孔道偏差系数=0.0015,若采用金属波纹管时摩擦系数=0.25、孔道偏差系数=0.0015。在设计说明书中应明确其取值,同时明确具体施工中应根据所采用产品的具体技术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金属扁锚波纹管时,高度不宜小于22mm。5.6.2.5若墩顶不设置支座垫石,则墩顶一段可提高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