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905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楼房仓双低储粮技术应用初探摘 要 在楼房仓储粮利用机械通风降温,采取必要的泡沫板、薄膜密闭等相关措施,应用低剂量熏蒸,可以有效控制粮温,延缓粮食的品质陈化,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是倡导绿色储粮技术的有益尝试。关键词 楼房仓 双低 通风 熏蒸 储存我库始建于90年代初期,属于全国机械化骨干粮库之一,95年建成1.5万吨的楼房仓。该仓型整体分为4层,每层又分为两个独立的仓房,中间用通廊相联;每个仓单仓长30米,宽30米,层高6米,单仓容量1900吨,全部采用包装方式储粮。由于楼房仓除了顶层之外,其余各层没有太阳对屋顶的直接热辐射,加上单个仓房门窗较少,采取必要的隔热措施后,就可以达到准低温仓的储存条

2、件。我库针对楼房仓的储粮特点,采用双低储粮技术,实现了安全储粮。不但可以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可以延缓粮食品质的陈化,达到绿色储粮的要求。据我们分析比较,虽然楼房仓较平房仓造价高,一次性投资大,但是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比较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估计楼房仓储粮在今后仍有一定的发展前景1。1 试验材料1.1 试验仓房试验仓是14#仓和17#仓,对照仓为24#仓,14#仓和17#仓为楼房仓 ,其中14仓位于2楼,17#仓位于顶层4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包装方式储粮,并且堆成通风垛。24仓为门式刚架基建平房仓,跨度18米,长度33.6米,装

3、粮线高4.5米,设计仓容2200吨,采用散装方式储粮。 1.2 试验粮食14仓、17仓和24仓存放的都是同一生产年限,同一品种的小麦,其粮食数量、质量等具体情况见表1。表1 三仓储粮情况仓号入库时间(年.月)数量(吨)容重(克/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产地储存方式142004.10196278212.10.85.4河南包装172004.10158677912.01.06.0河南包装242004.09219577511.80.85.2河南散装1.3 隔热材料14、17仓门、窗均采用厚度约为10cm的泡沫板进行堵塞做隔热保温处理,24采用性能良好的密闭保温门窗。1.4 温度检测设备粮温检测

4、均选用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研制生产的GSM98粮情微机测温系统,并与粮温杆手测仪结合对比测温,仓内悬挂温湿度表盘监测仓内温湿度。1.5 查虫仪器 害虫选筛是上海嘉定仪器厂生产,规格为:上层2.5mm,下层1.5mm.。1.6 粮食品质检测设备粘度仪(LNII型)渐江杭州大成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干燥箱,面筋测定仪,分析天平等相关仪器。1.7 储粮防治用化学药剂及材料纯度为56%磷化铝片剂,沈阳丰收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以及投放药剂用瓷盘若干个。2 试验方法2.1 粮食入库后的处理三个仓先后分批于2004年10月初完成小麦入库工作。由于当时入库阶段粮温较高,最高点粮温在32左右,平均在26,而且各层

5、、各部位粮温无明显温差,属乱温现象。而且小麦入库过程中感染发生有害虫,我库先对入库新粮采用磷化铝作熏蒸杀虫处理。用药量为粮堆:7g/m3 ,空间:4g/m3。熏蒸密闭22天后开仓散气,扦样检查害虫死亡率,分析评估杀虫效果,经检查杀虫率均为100,熏蒸效果良好。2.2 冬季通风降温、冷冻熏蒸结束后,散装粮及时整理粮面,包装粮清理垛面卫生,使粮仓达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严格达到“四无”粮仓标准。由于小麦是热的不良导体,熏蒸后三个仓小麦粮温还普遍较高,粮堆内温度不均衡。我们决定在11月底至次年1月底,利用西北地区冬季干燥寒冷,低温低湿有利的自然条件对三个仓储粮开展通风降温。其中14、17仓由

6、于仓房条件的制约,只能打开全部门窗,充分利用空气对流作用,通风垛口安装轴流风机,进行强制对流通风降温。24仓利用檐墙四个排风扇进行机械通风。通过近两个月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三个仓的粮温都达到低温状态。(通风前后粮温变化情况见表2)表2 通风前后粮温变化情况仓号通风前粮温()通风后粮温()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143124261361017322326124924#32252716812 2.3 春季重点抓好储粮密闭保低温和防害虫感染工作进入春季后,我们按规定在做好仓内清洁卫生工作、日常粮情检测及粮食品质检测分析外,重点做了仓房隔热密闭工作。有效防止随着气温的回升对仓内粮温的影响,避免仓内粮

7、温过快回升。为此对于14、17仓我们用10cm厚的泡沫板对门窗进行封堵(在进仓大门处堵塞的泡沫板上只留出高1.2m,宽0.8m的人员进出通道)。24仓则利用性能良好的密闭保温门窗进行隔热保低温。进入春末夏初时期,我们在仓内外定期喷洒防虫线,做好储粮安全防护工作。2.4 入夏后严格监测粮情、虫情变化,及时做好粮食防治工作 夏季是一年中粮食保防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扎实的抓好粮情、虫情全面检查和分析,密切掌握各仓粮情动态;另一方面,根据各仓粮情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防止害虫大量发生而危害储粮安全。 2.5 秋季主抓防霉结露,保持储粮稳定进入秋季后,我们及时

8、整理粮面,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另外通过对粮堆进行翻倒,扒沟,打井等方式进行通风降温散湿,防止粮堆由于水分转移或出现温差过大而产生结露。同时我们加强各仓的防护工作,防止害虫再度感染。最后我们对各仓统一扦样,做好粮食品质检测分析报告,进一步评价粮食品质的生理变化情况,为储备粮推陈储新和安全保管提供理论依据。3 结果与分析3.1 夏季节粮温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表3 夏季节粮温变化情况 单位:仓 号六月七月八月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14#17141620161822172017#20151824192128202324#261421281824332126从表3中三个仓给出的数据分析相比可以看

9、出,14仓受外温影响相对较小,粮温上升及变化幅度较为缓慢。尤其在盛夏外温高,太阳辐射强度大,高温持续时间长的三个月期间,该仓储粮整体粮温都小于等于20,最高点粮温也在20左右,保持了低温状态,达到了准低温仓储粮效果。而24仓整体粮温上升快,最高点粮温达到33,17仓由于是楼房仓顶层,粮温变化幅度介于14#仓和24#仓之间,其平均粮温也接近准低温仓储粮标准。3.2 害虫发生情况对比14仓粮温在夏季变化幅度小,上升缓慢,保持了准低温状态。因此直到八月上旬,检查粮情时发现害虫密度为2头/kg,,其中玉米象1头/kg、麦蛾1头/kg。17仓由于在楼房仓最顶层,而且处于西晒位置,虽然门窗采用了泡沫板进行

10、了隔热处理,但受外温辐射影响相对较大,七月中旬检查粮情时发现麦蛾2头/kg,并有少量书虱出现。七月底检查时发现害虫密度为6头/kg ,其中麦蛾3头/kg,玉米象1头/kg,赤拟谷盗2头/kg,并有较多书虱活动。24号仓在7月底,发现害虫密度达9头/kg ,其中麦蛾2头/kg,玉米象6头/kg,赤拟谷盗1头/kg。3.3 对粮堆害虫的防治处理14仓由于害虫密度小,虫种单一,属于敏感品系储粮害虫,加之仓内温度较低,仓房密闭性能较好,在准低温仓储藏环境下,我们选用“双低”储粮技术。具体我们采用磷化铝片剂(1.5g/m3 剂量),密闭40天进行低剂量熏蒸处理。17仓采用磷化铝和敌敌畏混合常规熏蒸。24

11、仓使用磷化铝熏蒸,按粮堆:8g/m3,空间:4g/m3 的剂量进行熏蒸处理。经过熏蒸散气后检查,三个仓熏蒸杀虫效果良好,杀虫率均为100%。3.4 小麦度夏前后储粮品质变化情况表 4 2005年3月份三仓储粮品质变化情况仓号数量(吨)粘度(mm2/s)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色泽气味14#19626.424095均正常17#15866.623095均正常24#21956.423695均正常表5 2005年9月份三仓储粮品质变化情况仓号数量(吨)粘度(mm2/s)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色泽气味14#19626.223292均正常17#15866.221890均正常24#21956.0216

12、86均正常表6 14号仓、17号仓、24号仓三仓小麦度夏前后品质变化仓 号粘度变化量粘度变化率(%)面筋吸水量变化量面筋吸水量变化率(%)14#0.23.1383.3317#0.46.06125.2224#0.46.25208.47通过表4、表5、表6给出的三个仓小麦储存品质及变化幅度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4仓的储粮品质变化最小,24仓储粮品质变化最大,17仓的储粮品质变化居中。首先,14和17由于采用隔热泡沫板密封门窗,加之楼房仓较平房仓具有独特的空间地势优越性,尤其是14仓处于楼房仓中下层,相对来说,一是没有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二是仓内有隔热泡沫密封门窗有效地阻止了热量通过门窗向仓内传

13、导。为此楼房仓常年大多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即使在盛夏三个月时间,其仓温也保持在准低温状态以下。这给我们开展“双低”储粮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储粮害虫防治方面坚持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药剂残留,避免了化学药剂对储粮品质的影响,因此楼房仓储粮品质变化较小,达到了我们绿色储粮的目的。而24基建平房仓,受外界环境综合因素影响较大,粮温变化明显,相应的储粮品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 结论通过这次对14#、17#楼房仓和24#基建平房仓储粮情况针对性的对比试验,我们对楼房仓和平房仓两种仓型在储粮管理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4.1 楼房仓与平房仓相比,它具有较好的隔热控温效果,能够有效地控

14、制粮温,抑制害虫繁衍,减少虫霉对粮食的危害,达到了准低温仓的储存效果,为开展“双低 ”储粮创造了先决条件。4.2 楼房仓14仓“双低”储粮与基建平房仓24仓常规储粮相比,“双低”储粮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一方面,“双低”储粮采用低剂量熏蒸与常规熏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储粮成本,节约了保粮费用。另一方面,楼房仓在冬季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进行自然通风来有效降温控温,与机械通风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安全储粮和效益储粮。4.3 楼房仓“双低”储粮极大地延缓了储粮品质的劣变和陈化,与常规熏蒸储粮相比,减少了药剂在粮食中的残留,提高了储粮的卫生条件,能够达到绿色储粮或无公害储粮的目的,这也是今后安全储粮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说楼房仓储粮仍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参考文献1 李庆民主编,中央储备粮安全储藏标准化技术管理及物流技术规范工作指导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2 胡辉林,孙燕,蒋维新等楼房仓夏季储粮及品质分析。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3):27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