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双福新区地块还建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津双福新区地块还建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21.3业主简介21.4简要结论2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2.1项目建设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3.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113.1项目选址113.2建设条件11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35.建设方案155.1建筑设计依据155.2项目概况155.3总平面及建筑设计155.4综合管网205.5结构设计225.6给排水设计275.7电气设计305.8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435.9燃气设计465.10新技术应用设计476.消防设计496.1总图消防496.2建筑消防506.3结构防火516.4消防给排水516.5电气消防556.6防排烟设计消防5
2、67.环境保护588.节能评价608.1建筑节能608.2电气节能618.3给排水节能638.4暖通节能:639.劳动安全卫生与防灾减灾649.1劳动安全卫生649.2防灾减灾6510.建设进度及招投标6610.1施工组织6610.2项目建设进度6610.3招投标方案67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911.1投资估算6911.2投资估算结果7011.3资金筹措7012.社会效益7112.1社会影响分析7112.2互适性分析7212.3社会风险分析7213.结论与建议7313.1结论7313.2建议7314.附图及附表74附图1:江津双福新区C-2地块还建房工程平面图F01附表1:总投资估算表B0
3、1附表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B02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江津双福新区C-2地块还建房工程1.1.2 项目业主重庆市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江津双福工业园内,东面与九龙工业园相邻,西临园区规划主干道,南接园区通往九龙坡区的城市次干道。1.1.4 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用地面积为14891.56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375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979.31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083.77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605.33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290.21平方米。住宅总户数144户。1.1.5 建设性质新建1.1.
4、6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14个月)1.1.7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742.2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283.57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81.47万元,基本预备费277.20万元。1.1.8 资金来源项目投资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1.2 编制依据(1) 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江津区双福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 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5)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3 业主简介重庆市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系江津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主要负责
5、城镇的土地开发和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以及提供社会化支持服务。管理部门包括行政管理部、工程部、物业管理部、拆迁安置部、财务部五部。1.4 简要结论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拆迁户的住房问题,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津城市建设规划,是江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选址合理,建设规模适中,方案可行,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能满足要求,建设风险较小。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江津区概况(1) 地区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现状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
6、地处东经10549-10638,北纬828-2928之间,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蓥山支脉。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为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为178.5米,相对高差为1530.9米。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全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是重庆市建设的“一小时经济圈”圈内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辖23个镇、3个街道、1个风景名胜区。
7、(2) 社会经济情况2009年江津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地区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396倍,年均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73.4%、20.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73%:10.3%:16.7%调整为16.4%:52.5%:3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485元,同比增长16.1%。年末新增城镇就业
8、20237 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8854人,其中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4285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2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5%,比去年下降0.11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4.6%。全年发放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2043.7万元,带动737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4亿元,比上年增加6.5亿元,增长34.6%;是1950年的432.2倍,年均增长1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基金预算收入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是1950年的23526倍,年均增长18.6%。其中一般预
9、算支出33.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基金预算支出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3) 宜居江津建设情况全年建成康居点40个,巴渝新居1230户,危旧房改造810户。旧城上档升级工程改造城市道路95条,新铺沥青混凝土罩面55万平方米,新铺人行地板砖22万平方米,改造城市管网20公里,安装城区红绿灯12处共144组,改造和安装路灯1295盏,改造二类公厕15座,治理户外广告8538平方米。全年投入廉租住房租金补贴75万元,保障“双困家庭”104户;开工建设廉租房共15.7万平方米。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相继入驻江津。新建社区商业设施2个;农村商业服务设施70个,面积0.4
10、2万平方米;区级配送中心2个,镇级连锁超市45个、村级便民农家店755个,覆盖全区98%的村社。1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个历史文化名镇通过了重庆市评审。2.1.2 江津双福新区双福新区建设范围为东至双福新区行政界线,西至缙云山脉375米高程线,北至双福新区行政界线,南至团结水库和享堂镇附近,规划控制面积26.7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规划区位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槽谷地带,区内地形呈从西部向东侧逐步升高的总体轮廓特征,为浅丘地形,大致可以分为南、西、东三个台地,南部台地高程大致在300330米之间,西部台地大致在330360米之间,东部台地大致在370400米之间。现状建设情况:规划区用地性质主要
11、分别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功能定位:是重庆市主城重要的拓展区,是西部新城核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津区的城市副中心,是以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科教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新兴产业聚集区,是畅通、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 规划区用地及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26.7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4.4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人口24万人。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区以“两纵两横”主干道为发展主轴,形成轴带结合、北上东进梯度推进的“一心、四轴、五片”的有机网络化功能结构。“一心”在北部跨越外环高速两侧建设城市级的商业中心,打造集商贸、商务、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四轴”以北部福城大道、南部
12、九江大道为横向发展轴,前者联系双福与九龙坡巴福镇,后者联系华岩镇和永川;以西部津马路、东部组团工业大道为纵向发展轴,前者联系江津主城,后者联系西彭。“五片”分为五个主要次功能片区: 综合功能区:位于兰成渝输油线以北、福城大道两侧,布置商贸、商务、休闲、科教、居住等综合功能。高尚住区和会议度假区:沿缙云山麓,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大寨水库、冒水湖、农爱湖等水体建设低密度、中低层为主的高尚生态社区,同时,结合布置高尚会议度假休闲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建项目严格控制在375米高程以下。综合住区:在九江大道南侧分别围绕团结水库和津福镇规划两个综合住区,为工业聚集区提供配套服务。工业聚集区:沿九江
13、大道适度扩大现有工业用地规模,受现状制约,分为两个工业聚集区,分别以一、二类工业为主。物流园区: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在外环线北侧立交规划集中物流园区。图 1双福新区控制性规划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建设宜居江津的需要2009年4月,重庆市全面启动“宜居重庆”建设,以危旧房拆迁为突破口,优化人居环境。江津“宜居江津”工程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居住品质,完善服务设施的工作思路,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9年底,区绿地面积达867公顷,绿化覆盖率31.5%,人均公园绿地已达8.11平方米。到2012年,江津区将完成主城区188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农村5200户危旧房
14、改造,同时建成康居点160个,巴渝新居4000户。投资近3亿元实施旧城上档升级工程接近尾声。本项目的建设能提升拆迁农户的居住品质,完善住房供给体系,是建设宜居江津的需要。2.2.2 是江津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江津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容貌日新月异。昔日的农田变成了繁华的都市,昔日冷清的小街成了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发展需要改造城市结构、组成。该项目的修建,不但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部分拆迁农户的住房问题,同时对江津城市建设的规范化、管理的集中化和科学化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2.3 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江津的内在要求本项目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
15、要思想和树立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绿化面积,树立江津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江津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有不少群众住在破烂不堪的旧房里,居住环境脏、乱、差,居住条件十分恶劣。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解决一部分人拆迁农户的住房问题,让广大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已经迫在眉睫。综上可知,本项目是解决部分拆迁农户住房问题,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3. 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3.1 项目选址本项目工程地址位于江津双福工业园内,
16、东面与九龙工业园相邻,西临园区规划主干道,南接园区通往九龙坡区的城市次干道,用地面积约为1.48万平米,场地呈东西向的不规则三角状形态,高差起伏较小。图 2项目区位图3.2 建设条件3.2.1 气象条件重庆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35;东经106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2.2;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
17、/s。基本风压0.4KN/m2。3.2.2 抗震条件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3.2.3 地质条件经初步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拟建用地内无不良地质状况。3.2.4 市政配套条件本工程项目电、水、通讯及电视信号等,皆由业主统一由市政相关网络引入分供,均有保障。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用地面积为14891.56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375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979.31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083.77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605.33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290.21平方米。住宅总户数144户。表 1建设内容及规模表序号项目计量单位合计备注1建设用地面
18、积14891.56 1.1建筑占地面积3753.50 1.2绿地面积4378.00 1.3道路用地面积1228.46 1.4其他5531.60 2总建筑面积19979.31按功能性质划分2.1住宅建筑面积16083.772.2商业面积1605.332.3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290.21按地上、地下划分2.1地上建筑面积19535.362.2地下建筑面积443.953容积率1.54建筑密度25.20%5绿地率%29.46停车位辆207住宅总户数户1445. 建设方案5.1 建筑设计依据(1) 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用地地形图、红线图、选址意见书(2) 重庆市气象和日照参数(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
19、3522005(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2002版)(5)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技术规定(2006版)(6) 住宅建筑规范(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版)(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5.2 项目概况重庆市江津双福新区还建房C-1地块小区规划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979.31平方米,建筑类别为1类(高层)和2类,建筑耐火等级为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5.3 总平面及建筑设计5.3.1 规划目标重庆市江津双福还房C-1地块小区规划项目通过规划与设计达到功能组织合理,建筑布局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通达顺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20、的要求。创造出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现代居住规划的思想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体现时代气息和良好地域精神的绿色集约型居住小区。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体现高起点、高品质、低成本、现代化的要求,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集办公与居住与一体的高尚住宅小区。5.3.2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与办公环境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畅通的交通系统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重视城市自然、人
21、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场地现状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绿色安全的居住环境。注重小区区位优势,规划上尽量体现新世纪的居住理念,结合小区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新世纪居住环境理念。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节约性原则,集约发展。建筑空间布局,建筑设计突出节地、节水、节能的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划定位。5.3.3 平面布局(1) 规划要求及要点项目建设用地地块退城市主要道路5.0米以上。设计要点:重点处理好居民居住与村委会办公的
22、关系,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2) 总体布局方案以居住活动的集约化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小区西侧为村委会办公楼,采用小高层做法,为城市道路交汇处提供一个居民公共的活动广场成为可能。建筑整体布局以连接小区主入口至小区内部的中央,再到小区南面次入口的景观轴为结构主轴,沿东、西向成带状景观。建筑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小区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两侧辐射的鱼骨式布局形态。整个小区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考虑到区位性与方便性,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
23、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小区的内向性布局既保证了小区内部的安全性,又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3) 小区环卫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场地边缘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小区内部环境小品结合广场和绿地设计,提供人们停留、休憩处所,同时为邻里交流提供方便。5.3.4 交通组织(1) 内部交通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整个小区通过一条4m宽的道路连接各户
24、,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交通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沿道路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2) 静态交通结合小区道路的路边式停车和小型广场停车或架空停车入库。(3) 小区消防小区内部设置一条宽4m的消防通道,其中一端结合广场设计回车场,另一端与公共开放广场相连,保证消防车辆顺利通行。5.3.5 建筑及景观特色(1) 住宅户型特点住宅采用大进深,小面宽
25、的户型,以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节约用地;客厅与厨房都有大面积的采光;多户型的组合,满足不同家庭的多样需求。(2) 户型设计原则:保证房间尺寸的合理,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毎个房间有良好自然采光、通风、消除黑房间。突出客厅与厨房的地位,采用大客厅、大厨房的设计,并给予良好的朝向和通风。减少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使毎户具有相应的私密性。(3) 建筑造型通过虚实(现浇拦板和金属栏杆)阳台、构架、材质和颜色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引导人们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并具有现代特征的轮廓,
26、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空调机位的设置与建筑里面造型相结合,采用pvc木色百叶的形式,简介大方。(4) 景观特色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族群绿地,使各个族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水体绿化、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5.4 综合管网5.4.1 室外给水设计(1) 水源 本建筑工程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接水点分别在本建筑工程的一侧,接管直径为DN1
27、50的进水管2根,供水压力约为0.35MPa,2根供水管与水池出水管连通在本工程四周形成消防环状管网,生活给水采用1条DN150进水管,支状敷设。(2) 用水量本工程总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35.5m3/h,最高日264.3m3/d。(3) 给水系统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与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独立设置的给水系统。5.4.2 室外排水设计本工程的排水为污水和雨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分别重力排至市政雨、污系统。(1) 污水的来源及污水量污水主要来自于建筑内产生的生活洗涤污水和粪便污水。本工程的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进行计算,为159.4m3/d。 (2) 雨水暴雨强度公式
28、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即:q=2822(1+0.775lgP)/(T+12.8P0.076) 0.77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P=2-5a;T集水时间,min,T=t1+mt2,t1采用5min,m=2。雨水设计流量: Q=qF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0.75;F汇水面积,ha。本工程雨水量约为1333.06m3/h(3) 排水系统建筑物屋顶雨水由雨水斗,雨水管汇集排至地面,地面雨水经道路雨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内污水经管道、检查井排至生化池处理,处理能力160m3/d。处理后污水达到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
29、网。污水处理生化池由环保专项设计。污水管径为d300-d400、雨水管管径为d300-d500,坡度按大于0.01进行设置。5.4.3 电力设计本工程总用电负荷为1355千瓦(计算负荷),需用系数取0.360.8;常规动力电以实际取,需用系数取0.8;综合同期系数取0.90。施工及远期10kV电源电缆线路由东侧市电力电缆沟引入.考虑到供电半径、分期建设等因素,本工程共设置1座10kV变电房,供住宅、办公及设备用房用电,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1660kVA,片区高压电缆均采用YJV228.7/15kV型电缆。本工程共设变压器2台,装机容量为630kVA;630kVA;400kVA。5.4.4 通信、
30、数据及有线电视本工程电话需求量为700对,数据信息点为270个.有线电视插座信息点为300个。通信及数据电缆线路及有线电视线路由市政综合沟引入。通讯及数据电缆由市话局(如“电信”或联通)引来,片区设总电话配线架,数据设建筑群网络中心,有线电视设总光端机,再分别通过小区的综合沟引至各楼,电话电缆穿SC100埋地引入站务楼内弱电机房,在其外墙上预留SC100穿线管一根供通讯与数据;有线电视线路穿SC40埋地引入,另在其外墙上预留SC40穿线管一根备用。在弱电机房设置电话数据配线架及电视前端箱。5.5 结构设计5.5.1 设计依据(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 建筑抗震设计规
31、范(2008年版)GB50011200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J94-2008(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范和构造详图03G101-1(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13) 其他国家现
32、行相关规范及规程(14) 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5.5.2 结构设计(1) 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重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一组,地震加速度为0.05g,丙类建筑抗震设防。所有建筑均按6度设防。(2) 设计要求结构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抗震分类:丙类 楼面使用荷载:住宅楼梯: 2.0KN/m2住宅: 2.0KN/m2上人屋顶: 2.0KN/m2不上人屋顶: 0.5KN/m2阳台: 3.5KN/m2卫生间: 2.0KN/m2走廊: 2.5KN/m2设备间: 7.0KN/m2室外广场: 4.0KN/m2(3) 基本风压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
33、01,按50年一遇的重庆地区基本风压:w00.40KN/m2;场地地面粗糙度为B类。(4) 基础设计根据场地特点及地质报告,本工程房屋建筑基础采用墙下桩基或柱下独立基础,若基岩中等风化带埋深厚度大于5.00m地带采用柱下桩基;桩基础应置于中等风化带完整基岩13d深度,具体由地质特征及岩层走向确定;基岩中等风化带埋深小于5.00m地带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应置于中等风化带基岩。对于围墙采用人工挖孔桩或钻孔桩。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4.00MPa,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0KPa;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7.60MPa,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Pa。(5) 结构设计概述针对
34、工程的特点,其结构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的目的。对于地面以上建筑物长度大于50m小于60m的建筑,整个建筑物不设温度伸缩缝,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并填加高性能的混凝土膨胀剂的方法解决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问题,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在温度变化较大部位设置温度钢筋及其他相应构造措施减少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6) 结构选型设计范围内共有多个建筑物,为多层和高层居住建筑为主。设计范围内所有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多层建筑有砖混结构和底框-砖混结构。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车库采用混凝土框架
35、结构。每栋楼的基础形式在施工图时根据详堪和平整场地后的情况合理采用。(7) 主要构件尺寸底部框架结构的柱:500X500为主。剪力墙厚:200mm砖混墙体:240mm砖混墙体材料为M10混合砂浆MU15烧结页岩普通砖砌筑墙体。板 厚:各楼楼层均为100120mm,屋顶楼层为120mm。(8) 混凝土强度等级剪力墙及框架部分采用C30,基础部分采用C25C30。钻孔桩为水下浇筑时,为C30;其它构造构件为C25。5.5.3 填充墙体与地坪采用190mm厚烧结页岩空心砖,当采用190mm厚烧结页岩空心砖时,在每开间内的内墙及外墙采用增加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方式以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所用190mm
36、空心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底部框架结构首层的填充墙体的基础均采用地梁承重方式,以防墙体下沉开裂;要求首层地坪作处理,基层素填土层夯实系数不低于0.94。5.5.4 钢材(1) 梁、柱受力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梁、柱箍筋采用HPB235;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CRB550级。(2) 钢筋保护层厚度a、地上柱30mm、梁25mm、墙20mm、板15mmb、地下柱40mm、梁35mm、墙30mm、挖孔桩50mm(3) 钢筋连接a、柱、墙柱、墙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同截面接头数量不多于50%。b、梁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应采用机械连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多于50%5.5.5 结构计算采用建筑科学
37、研究院的PKPM系列软件。5.6 给排水设计5.6.1 设计依据(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5.6.2 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本工程红线范围内新建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的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活污水系统及其构筑物。5.6.3 室外给水设计(1) 水源本建筑工程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接水点分别在本建筑工程的一侧,接管直径为DN1
38、50的进水管1根,供水压力约为0.35MPa,生活给水管为支状供水;2根供水管与水池出水管连通在本工程四周形成消防环状管网。(2) 用水量本工程总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25.5m3/h,最高日364.3m3/d。(3) 给水系统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与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独立设置的给水系统。(4) 室外排水设计本工程的排水为污水和雨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分别重力排至市政雨、污系统。1、污水的来源及污水量污水主要来自于建筑内产生的生活洗涤污水和粪便污水。本工程的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进行计算,为209.4m3/d。2、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39、,即: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P=25a;T集水时间,min,T=t1+mt2,t1采用5min,m=2。雨水设计流量: Q=qF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0.75;F汇水面积,ha。本工程雨水量约为3333.06m3/h3、排水系统建筑物屋顶雨水由雨水斗,雨水管汇集排至地面,地面雨水经道路雨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内污水经管道、检查井排至生化池处理,处理能力510m3/d。处理后污水达到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生化池由环保专项设计。污水管径为d
40、300-d400、雨水管管径为d300-d500,坡度按大于0.01进行设置。5.6.4 室内给水排水设计(1) 给水表 2给水系统序号起止层数分区水压(MPa)供水方式备注11F6F0.35由市政管网供给27F13F0.35由生活加压泵供给系统加减压阀 表 3水池及水箱表序 号水池及水箱储水容积/m3所在楼层箱体材质1消防水池400地下一层钢筋砼2屋顶水箱18屋顶水箱层玻璃钢给水计量:住宅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室外引入管设总水表计量。卫生洁具及管材:所有卫生器具和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2) 排水设计排水现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邻近的道路设有市政雨、污水管道。排水量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
41、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为209.4m3/d雨水量:本工程总雨水流量1333.06m3/h。排水系统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立管、室外管道汇合后接至室外的污水处理设施,最后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屋面雨水经组织排放至屋面雨水引,经立管排至室外检查井,进入市政雨水管网;消防电梯井底、泵房等排水采用潜污泵排出室外。排水管材室内生活污水及雨水管采用排水塑料管,室外雨污水管采用PVC-U埋地用排水管道,承插粘接。(3) 管材和器材生活给水管给水管道管径采用内筋嵌入式给水管,接口采用卡环连接.排水管室内污水管采用噪声低的UPVC排水管(每层设阻火圈),粘接连接;屋面雨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室外污水
42、、雨水管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等化学管材。器材卫生器具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阀门DN50mm采用闸阀,DN50mm采用截止阀。5.7 电气设计5.7.1 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43、0045-95(2005年版)(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1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1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13)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版);(1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版);(15)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版)。(16) 方案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5.7.2 设计范围1)工程内供配电系统,照明及其配电系统,常用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2)消防报警及联
44、动控制系统。3)语音、数据传输宽带网综合布线信息化设施及应用系统。4)闭路电视保安监控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停车场微机管理系统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10kV配电系统,10/0.4kV变配电系统,0.4kV应急供电系统。5.7.3 变、配、发电系统(1) 负荷等级和各级别负荷容量:本工程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消防负荷为二级用电负荷,其余用电负荷均为三级用电负荷。本工程负荷分为照明、动力两大类,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动力设备安装容量按实耗计算,商业、停车场设备用房等按单位面积法计算,主要场所照明单位指标如下:常规动力电以实际取,需用系数取0.8;综合同期系数取0.92。(2) 本工程用电负荷情况为:1)1配电房:住宅1#变设备安装:Pe=1436KW(补偿后)Pj=517K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