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 总则32 术语43 地质勘探63.1 一般规定63.2工程场地状况调查63.3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63.4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63.5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73.6海水换热系统勘察74 地埋管系统84.1 一般规定8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84.3 地埋管系统设计8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9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105 地下水系统125.1 一般规定125.2 冷热源井设计125.3 地下水输水管网系统125.4 地下水系统施工125.5 地下水系统检验与验收136 地表水系统146.1 一般规定146.2 开式系统设计146.3 闭式系统设计146.4 地表水系统施工146
2、.5 地表水系统检验与验收157 室内系统167.1 一般规定167.2 室内系统设计167.3 水环热泵系统167.4 室内系统施工168 水源热泵机组178.1 一般规定178.2 型式和基本参数178.3 技术要求179 整体检验、调试和验收189.1 一般规定189.2 检验189.3 调试189.4 验收18附录A 现场热物性测试方法与要求19A.1一般规定19A.2测试方法19A.3技术要求19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建筑中利用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认真执行国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2009年版),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
3、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山东地区地质、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
4、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2.0.3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2.0.4 地热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器。2.0.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5、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2.0.6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2.0.7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2.0.8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9 间接地下水
6、换热系统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10 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2.0.11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2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将封闭的
7、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3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2.0.14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2.0.15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2.0.16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与回灌井的统称。2.0.17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
8、,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2.0.18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2.0.19 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2.0.20 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槽)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散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热物性参数及岩土的初始温度。2.0.21 岩土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
9、l thermal properties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2.0.22 岩土的初始温度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在埋设地埋管换热器之前,岩土未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之前,岩土自身的温度。2.0.23 岩土柱状图rock-soil histogram通过现场钻孔勘测,并综合场区已知水文地质条件,绘制的岩土竖直分布图。2.0.24 测试孔(槽)vertical(horizont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测试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水平地埋管换
10、热器称为测试槽。3 工程勘察3.1 一般规定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3.2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3.2.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地状况进行调查。3.2.2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11、;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3.3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3.1 在挖掘、挖沟、钻孔之前,所有埋设的公共气源、排水和灌溉系统均应由有关单位和承包人共同标记出位置。3.3.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对水平地热换热器,应对土壤的热物性进行实测。对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中、大型工程的竖直地热换热器,应对地埋管区域岩土层进行热物性测试。3.3.3 岩土热物性测试单位应取得权威部门计量认证;测试方法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3.3.4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岩土层的结构;2
12、岩土体热物性;3 岩土体温度;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 冻土层厚度。3.4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3.4.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3.4.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下水类型;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6 地下水水质;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3.4.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以下内容:1 抽水试验;2 回灌试验;3 测量出水水温;4 取
13、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5 水流方向试验;6 渗透率计算。3.4.4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3.5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3.5.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5.2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表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3.6 海水换热系统勘察3.6.1 海水地源热泵系统
14、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海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6.2 海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近岸海水性质、海面用途、深度变化、沉积物及海面漂浮物;2 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潮位动态变化;3 海水透明度、酸碱度、盐度及其动态变化;4 海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4 地埋管换热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4.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4.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4.1.4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
15、循环流量、水温和地埋管区域地下温度场检测系统。4.1.5 地埋管换热系统除地埋管区域充足的小型单体建筑外,不宜在仅供热的中、大型建筑中使用。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
16、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用。4.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为防止传热介质结冻也可添加防冻剂。传热介质进出水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 夏季运行工况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侧出水温度宜低于35;2 冬季运行工况条件下,添加防冻剂的地热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高于2;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不低于4。4.2.4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
17、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4.3.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4.3.3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实际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4.3.4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4.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4.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
18、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4.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4.3.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3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47m,地下吸、放热热量不平衡时,宜取用大值。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其他室外管道之下。4.3.9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4.3.10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
19、小于0.6m。4.3.11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4.3.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4.3.1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4.3.1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4.3.15 中、大型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4.3.16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4.4.1 地埋管施工单位应有相关权威部门的资质认证,
20、已完成相关部门在地热系统设计、安装、运行方面的基本理论的认证考试和管路熔接测试。4.4.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4.4.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它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和浮土,平整地面。4.4.4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4.4.5 管道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型弯头成
21、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型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4.4.6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厚度的细沙。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4.4.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4.4.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
22、。下管过程中,U型管内宜充满水,并宜采取措施使U型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4.4.9 U型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4.4.10 灌浆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沙(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填。4.4.11 竖直地埋管穿透蓄水层时,其灌浆材料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地下回填物卫生标准认可。灌浆材料应具有已知的热容和密封特性。4.4.12 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4.5.1 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
23、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 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4 水压试验应合格;5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6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5.2 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 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加0.5 MPa。2 水压试验步骤: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
24、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 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漏现象。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
25、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3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4.5.3 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5 地下水系统5.1 一般规定5.1.1 地下水取用前应获得水务部门许可证。5.1.2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监测。5.1.3 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要求。5.1.4 地下水供
26、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5.2冷热源井设计5.2.1 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5.2.2 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以下内容:1、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2、井数量、井间距和及取水层位;3、供水井、回灌井的深度及直径;4、套管材料及要求5、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6、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7、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8、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5.3地下水输水管网系统5.3.1 总的设计取水量应超过地下水热泵系统所需最大水量,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5.3.2地下水换热系统应
27、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统;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系统设计,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5.3.3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5.3.4当供水井数量超过一口时,每口抽水井安装井源逆止阀;每口回灌井稳压装置后面安装一个排气阀,避免空气被带入回灌区域。5.3.5地下水管路及配件等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以保证水井具有合理的使用寿命。5.3.6 热源井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 5.3.7热源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5.4地
28、下水系统施工5.4.1 热源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施工资质。5.4.2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5.4.3 热源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剖面图。5.4.4 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规定。5.4.5 热源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井。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和回灌试验。5.4.6 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降深不应大于5m;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36h以上,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5.5地下水系统检验与验收5.5.1 热源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
29、井技术规范GB50296及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规定。5.5.2 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满足本规范第5.4.6条的规定。5.5.3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5.5.4 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井报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5.5.5 输水管网设计、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6 地表水系统6.1 一般规定6.1.1
30、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表水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6.1.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6.1.3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6.1.4 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需要。6.2 开式系统设计6.2.1 地表水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或闭式两种形式,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6.2.2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并宜位于回水口上游。取水口应设置污物过滤装置,并能够进行定期清洗.6.2.3 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
31、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抵抗冻裂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功能。6.2.4 当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加大海水流量。6.2.5 当地表水体为污水时,应根据污水水质确定采用开式还是闭式水系统。6.2.6 对开式污水换热系统,污水在进入设备之前,应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处理。污水流量应以平均污水流量依据。6.2.7 与污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功能。6.3 闭式系统设计6.3.1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为同程系统。每个环路集管内的换热环路数宜相同,且宜并联连接;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6.3.2
32、 当地表水温度低于5时,在闭式环路中应加入防冻液,6.3.3 地表水换热盘管应牢固安装在水体底部,地表水的最低水位与换热盘管距离不应小于1.5m。换热盘管设置处水体的静压应在换热盘管的承压范围内。6.3.4 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6.3.5 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抵抗冻裂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功能。6.3.6 在进行污水换热器的设计时,应考虑污垢热阻。6.4地表水系统施工6.4.1 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
33、计。6.4.2 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换热盘管宜按照标准长度由厂家做成所需的预制件,且不应有扭曲。6.4.3 换热盘管固定在水体底部时,换热盘管下应安装衬垫物。6.4.4 供、回水管进入地表水源处应设明显标志。6.4.5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充注防冻和防腐剂前,应进行排气。每根管必须保持0.61米/秒以上的流速,至少运行15分钟,以排除管道内的空气。6.4.6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5.2条的规定,30分钟内不应该出现渗漏现象。6.4.7 将测得的流量与压降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34、以判断管路是否有堵塞现象。6.4.8 在闭式水环路水压试验完成后,可在机房内向系统充注防冻液及防腐剂。6.4.9 污水换热盘管应能够定期清洗。6.4.10 海水取水口应具有清洗的功能,海水换热器应定期检查和清洗。6.5 地表水系统检验与验收6.5.1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2、 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 水压试验应合格;4、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5、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6
35、.5.2 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加0.5 MPa。2)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36、。2、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7 室内系统7.1一般规定7.1.1 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要求。其中涉及到生活热水或其它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要求。7.2室内系统设计7.2.1 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调系统形式。7.2.2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设辅助热源、蓄热(冷)装置或其它节能设施。对以冷负荷为主的大型商用或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基于节约投资或
37、可用地表面积所限,可运用辅助散热设备。地热换热器或地表水换热器则根据最大供热工况设计,辅助散热设备负担供冷工况下超过换热器能力的那部分散热量。7.2.3 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7.3水环热泵系统7.3.1 当建筑物内有余热可以回收时,可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7.3.2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时,应对建筑物划分内区和外区,分别进行各区冷热负荷的计算,确定同时冷热负荷的比例。7.3.3 根据冷热负荷的比例,确定辅助加热设备和排热设备的容量大小。7.3.4 水系统尽量采用闭式环路,减少对管路和设备的腐蚀。7.3.5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应设置新风系统7.4室内系统施工7.4.1 系统
38、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冲洗和试压,具体可参照本规范7.5.2规定。7.4.2 水环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8 水源热泵机组8.1一般规定8.1.1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要求。8.2型式和基本参数8.2.1 水源热泵机组按其使用侧换热设备的形式可分为冷热风型水源热泵机组和冷热水型水源热泵机组。按冷热源类型分为水环式水源热泵机组、地下水式的水源热泵机组和地下环路式水源热泵机组。8.2.2 冷热
39、风型水源热泵机组按照功能可分为冷风型和热泵型(冷风和热风型);按照机组整体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型和分体型;按照送风型式可分为直接吹出型和接风管型;按照冷热源类型分为水环式、地下水式和地下环路式。8.2.3 冷热水型水源热泵机组按照功能可分为冷水型和热泵型;按照机组整体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型和分体型;按照冷热源类型分为水环式、地下水式和地下环路式。8.2.4 机组的额定电压为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为50Hz。8.2.5 机组正常工作冷热源的温度范围见表1。8.2.6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包括机组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热泵制热量、热泵制热消耗功率、静压和风量、噪声、能效比(EER)
40、、性能系数(COP)、水系统压力损失。表1 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机组形式制冷()制热()水环式204015-30地下水式10251025地下环路式1040-5258.3技术要求8.3.1 水源热泵机组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并标明最低的设计温度和最高设计温度。8.3.2 水源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其蒸发器出口应设防冻保护装置。8.3.3 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的系统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8.3.4 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先
41、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它方式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给。8.3.5 热泵机组实际的最高进水温度和最低进水温度应不超过制造商所要求的范围。8.3.6 热泵机组的风量应在制造商要求的风量范围之内。9 整体检验、调试和验收9.1一般规定9.1.1 地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运转、检验、调试与验收。9.2检验9.2.1 地源热泵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材、管件、设备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和产品说明书等;2、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
42、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水压试验应合格;4、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5、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9.3调试9.3.1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以下规定:1、 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 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及风系统平衡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3、 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水源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4、 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的系统试运转,并填写
43、运转记录;5、 地源热泵系统调试应分冬、夏两季进行,且调试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确认后存档。9.3.2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作出评价。9.4 验收9.4.1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相关规定。附录A 现场热物性测试方法与要求A.1 一般规定A.1.1 现场热物性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得到在地埋管换热器设置深度范围内当地岩土层的表观导热系数,作为按照一定的传热模型设计地埋管换热器或模拟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基础数据。A.2 测试方法A.2.1 现场热物性测试的原理是通过对钻孔埋管换热器施加一个恒定的热(或冷)负荷,记录循环液(通常是水)的进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一定的传热模型反推岩土层的热物理性质。根据试验得到的温度响应数据计算岩土体的导热系数时,宜采用线热源模型;此时,热响应试验初始阶段的数据(约10-15 h)不适合线热源模型,应舍去。也可以采用基于数值计算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来确定岩土体的热物性。A.2.2 用作现场热物性测试的钻孔埋管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