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9289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铁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工程(北海市山口经沙田至红树林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北海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北海市碧蓝海洋环境保护服务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919号编制时间:二一三年一月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地点及背景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工程(北海市山口经沙田至红树林公路)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和沙田镇,是广西滨海公路实施方案修编后滨海公路实施方案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海市的重要路段,主要为旅游民众和当地群众的出行以及沙田港各港口外运货物(包括渔品、煤炭、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件杂货等)服务,同时对促进山口红树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重大作用。1.2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名称: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工程(北海市山口经沙田至红树林公路)项目性质:改扩建建设地点: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和沙田镇线路走向:拟建项目起点位于合浦县山口镇、渝湛高速公路右侧、G325进入合浦县山口镇两广市场道路的交叉点,其中一级公路起点接G325国道,途经新村、义良村、山口水产加工场、北窑、永安、上新村,终点接沙田港;二级公路起点接于一级公路上新村段,途经井村南侧、六村南侧、北六村、那畔村、龙田接入旧路终点至英罗红树林风景区。建设规模:路线全长24.307公里。其中:山口镇沙田港区段路线长14.31775公里,拟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为24.5米,设计车速80km/h;沙田镇红树林段路

3、线长9.988934公里,拟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为12米,设计车速80km/h,局部困难路段为40km/h。建设内容:路基工程、全线桥涵、平面交叉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等。全线设中桥66m/1座,涵洞52道,通道22道,平面交叉4处。占地面积:本工程共占用土地 110.12hm2,其中永久性占地79.18hm2,临时性占地30.94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林地、旱地、荒草地、水田、旧路、水面、宅基地及虾塘等。估算投资:推荐方案估算总投资58368.260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33.22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1.94%。工期安排:本项目工期安排为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

4、,总工期为24个月。1.3项目建设方案比选本路线的起点建设方案只有一个,桩号为K0+000,位于山口镇、渝湛高速公路右侧、G325国道与进入合浦县山口镇两广市场道路的交叉点。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一级公路在山口镇(K4+700起)至沙田港段分别拟定了K线方案、A线方案、以及B线方案比选;在二级公路沙田镇至红树林保护区段分别拟定了C线方案与D线方案和C线方案与E线方案比选。从工程因素进行比选,本评价推荐A线方案和C线方案。从环境因素比选,A线环境敏感目标虽然较多,但占用耕地面积较小,涉及的拆迁较少,沿线植被类型主要为桉树林,距离地表水体较远,生态敏感性较低,总体讲,A线较K线相应段和B线相应

5、段负面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推荐A方案;C线与D线相比,所占用耕地、林地面积比D线小,水土流失影响小,声环境和大气环境影响人口也较E线小,综合考虑,推荐C方案;而C线相应段与E线相比,C线虽然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略多,但占用耕地、林地较少,对植被破坏相对较小,土石方量较小,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也少,综合考虑,推荐C线方案。综上所述,对于各相应比选路段方案,本评价报告推荐A线方案和C线方案。即本工程由K线、A线和C线组合方案(K0+000K4+700和AK4+700AK14+317.75和CK0+000CK9+988.934)组成。本评价推荐结论与可研推荐结论一致。1.4主要技术标准按推荐方案,山口镇沙

6、田港区段拟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为24.5米,路线由K0+000K4+700.000和AK4+700AK14+317.75组成,设计速度为80km/h,车道宽度为43.75m;沙田镇红树林段拟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为12米,路线由CK0+000CK9+988.934组成,设计速度80km/h,局部困难路段为40km/h,车道宽度为24.5m。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1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K0+000 AK14+317.75CK0+000CK9+988.934备注公路等级一级二级设计速度km/h8080/40汽车荷载等级级公路-级公路-级预

7、测年未年汽车交通量辆/日299878591小客车路线长度km14.317759.988934总里程24.307路基宽度m24.512.0车道宽度m43.7524.5征用土地亩798.6387.9圆曲线最小半径m/处600/1235.851/1最大纵坡%/处1.5/11.855/1估算总金额万元40627.146517741.1138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2837.5371774.3土石方数量万m384.270.341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万m35.8897.034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m36451444950不良地质路段m9936.3686910.169沥青混凝土路面1000m2321.09889.9大

8、桥m/座-中桥m/座-66/1通道道1210涵洞道2824平面交叉处31立体交叉处-1.5交通量预测本道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2。表2 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 单位:辆/日路段预测年限2015年2021年2029年山口镇沙田镇沙田港区段69371183118518沙田镇红树林段2796520785911.6主要工程量项目主要工程数量具体见表3。表3 项目主要工程数量项目名称单位K0+000AK14+317.75CK0+000CK9+988.934合计设计路线长度公里14.3189.98924.307路基土石方土方1000m3789.612697.5581487.17石方1000m319.1135

9、.85224.965路基防护工程100m3645.14449.501094.64路基、路面排水工程100m3829.0601.971430.97换填路段km9.9366.9116.846沥青混凝土路面1000m2 321.09889.90410.998涵洞工程涵洞道282452桥梁工程中桥m/座66/166/1交叉工程及其他工程平面交叉处224通道道1210221.7拆迁安置需拆迁房屋面积共 4620m2,拆除围墙570m、晒场1545m2、10kv 电力线3.43km,220v电力线3.29km。拆迁户数约25 户,涉及人口约为60 人。1.8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是广西滨海公

10、路实施方案修编后滨海公路实施方案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海市的重要路段,其建设已列入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市域综合交能规划,公路进入沙田镇区路段线路走向与沙田镇总体规划修编相符。本项不涉及山口镇总体规划(2006-2010)范围。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社会环境调查与评价:以项目设计方案中提及的直接影响区为主,即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和沙田镇。(2)生态环境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包括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以及取、弃土场等临时工程区域及周边区域和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对村

11、庄、学校等敏感目标进行重点评价。(4)水环境包括包墩水库及其下游排洪渠。(5)地下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6)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对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进行重点评价。(7)景观环境公路两侧可视范围以及弃渣场等受工程影响区域。2.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项目一级公路段由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丹兜片区东侧经过,二级公路终点位于保护区管理站附近,路线AK13+000 AK14+294.828共1.29千米路段以及CK9+000 CK9+988.934共0.99千米路段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与丹兜片区缓冲区最近距离为500米,与英罗片区核心区最近

12、距离约230米(按现行功能区划,英罗片区未设缓冲区);工程仅涉及保护区陆域范围,不占用红树林。(2)公路沿线分布敏感点27处,其中居民点(或村委会)24处,学校3处(丹兜小学、向阳小学、山寮小学);评价范围内分布5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均为地下水),取水深度为6080米,与公路最近距离约70米。(3)山口镇镇区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共有5处深水井,形成供水网络,与公路的最近距离为1200米;沙田镇镇区集中饮用水供水井位于拟建公路左侧800米外。上述镇区饮用水源地尚未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环评初步划分,拟建公路不涉及上述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2.3生态环境现状(1)本项目沿线地貌属于滨海小平原微

13、丘区,地势平坦,海拔1020 米。受长期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区域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目前评价区现有植被主要是人工用材林、经济林以及农业植被,其中速生桉树林分布广泛;农业植被主要是旱地作物和水稻。评价区域未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西重点保护野生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不涉及重点公益林。陆地动物以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为主,较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蛇类、老鼠及昆虫等一些小型动物。评价区地表水淡水水域不涉及重要或保护鱼类的“三场”和洄游通道,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广西重点保护鱼类和广西特有鱼类。评价区附近海海域主要为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保护自然区,该保护区2001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

14、林及其生境,保护区内的红树林以木榄、红海榄、秋茄树和白骨壤为单优群落等,保护动物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黑脸琵鹭(P. minor)、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松鹊鹰(A. virgatus)、雀鹰(A. nisus)、鸢(Milvus korschun)、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燕隼(Falco subbuteo)、红脚隼(F. vespertinus)、红隼(F. tinnunculus)、小鸦鹃(Centropus toulou)、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红

15、脚鸮(Otus scops)等13种。(2)本项目占用耕地数量为20.19hm2,经咨询当地国土部门,本工程不占用基本农田。(3)项目所在的北海市合浦县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a)。(4)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沿线已无天然森林植被分布,经济林面积大且物种单一,森林质量降低,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水土流失较严重。2.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荔枝墩村、大窑、大村环境空气现状连续7日监测可知:荔枝墩村、大窑、大村的NO2日均值在0.0120.042mg/m3之间、TSP日均值在0.1620.285mg/m3之间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6、中二级标准要求(NO2日均标准值为0.12 mg/m3,TSP日均标准值为0.30 mg/m3),无超标情况出现;NO2小时值在未检出0.043mg/m3之间、CO小时值均为未检出,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NO2小时标准值为0.24 mg/m3,CO小时标准值为10mg/m3),无超标情况出现。2.5声环境质量现状从17个声环境监测点的监测结果看,学校及35m以外的14个监测点(1#13#以及17#)的昼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值的范围为42.658.6分贝,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功能区昼间标准要求(60分贝);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值的

17、范围为41.048.7分贝,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功能区夜间标准要求(50分贝)。从35m以内的沿线居民点的3个监测点的临测结果,可知,昼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值的范围为52.658.4分贝,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功能区昼间标准要求(70分贝),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值的范围为45.051.0分贝,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功能区夜间标准要求(55分贝)。由此说明各监测点昼夜噪声的测量值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质量标准要求。本评价在旧路设置一监测断面进行交通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沿线旧路等级较低,车流量小,交通噪声对

18、周围环境的影响尚在可接受范围,在路肩40m以内区域的昼间交通噪声在47.952.3分贝间,夜间噪声在44.351.6分贝间,昼夜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路肩60m以外的区域昼间交通噪声在43.346.7分贝间,夜间噪声在39.945.9分贝间,昼夜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2.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包墩水库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DO、BOD5、石油类、总氮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要求,悬浮物监测指标达到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但总磷100%超标

19、,最大超标倍数达2.28倍。包墩水库目前除渔业养殖外,还养殖了很多鸭子,由于水库水力交换能力差,故造成了水库总磷的超标。排洪渠内pH值、高锰酸盐指数、DO、BOD5、石油类、总氮、总磷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要求,悬浮物监测指标达到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的V级标准。2.7 地下水环境现状本评价在荔枝墩、北窑村、那畔村选择现有民井分别布设1个监测点进行地下水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布设的三个地下水监测点中,pH监测结果范围值为4.836.16,100%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值为6.58.5)水质标准要求;总

20、硬度监测结果范围值为13.1228mg/L,符合类(标准限值为450mg/L)标准要求;溶解性总固体监测结果范围值为48130mg/L,符合类(标准限值为1000mg/L)标准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均为未检出;亚硝酸盐均为未检出;氨氮监测结果范围值为未检出0.163mg/L,符合类(标准限值为0.2mg/L)标准要求。pH超标原因为:受地质构造影响,导致该区域pH值超标。2.7海水水质环境质量现状沙田港海水水质各监测因子的的标准指数值均小于1,说明所有监测指标都能满足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海水水质要求。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社会环境影响及措施(1)环境影响

21、分析本项目是广西滨海公路北海段的主要支线之一,其建设已列入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进入沙田镇区路段线路走向与沙田镇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相同。公路不涉及山口镇总体规划(2006-2010)范围。本项目建成后,与多条现状和规划通向广西沿海的公路连接成网,将规划广西北部湾地区沿海城镇群组团、工业园区、港口码头、旅游景点、海水养殖基地、对外口岸等连接起来,广西沿海三市间也将新增一条方便快捷廉价的横向高等级公路通道,对加速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广西滨海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提高公路沿线人民生活水平等都将发挥重大作用。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共计79.

22、10hm2,施工期间临时占用土地30.94hm2。占地类型以林地和旱地为主,分别占总征地面积的比率达64.8%和27.3%。拆迁房屋面积4620m2,拆迁户数约25 户,涉及人口约为60 人。房屋拆迁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拟建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将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施工噪声及扬尘也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本公路评价范围内无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拟建的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没有发现已探明的重要矿产资源,没有矿权设置,无压覆重要矿产资源。项目建设对矿产资源及矿权影响不大。根据该功能区划方案,路线AK13+000 AK14+294.828共1.29千米路段以及CK9

23、+000 CK9+988.934共0.99千米路段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过度区)范围内,与丹兜片区缓冲区最近距离为500米,与英罗片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230米(按现行功能区划,英罗片区未设缓冲区)。工程仅涉及保护区陆域范围,不占用红树林。经过沙田港附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过渡区的路线线路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植被主要以桉林、木薯为主,没有红树植物分布。距离公路最近的红树林植物在公路右侧230m外,公路建设和营运不会对红树林及其旅游资源产生大的不良影响。经过英罗红树林风景区附近的过渡区的路段,拟在现有旧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不存在大的填方及挖方,土石方工程量小。只要做好施工管理,设置围栏、围网

24、防止土石方滑落红树林生长区域,项目建设对红树林的生长及其旅游资源基本不产生不良影响。沙田镇至英罗红树林保护区公路路段主要为观光旅游公路,建成之后车流量较少,车型主要以小型车为主,通过噪声的距离衰减影响预测可知,营运远期距拟建公路中心线120m处的噪声贡献值为昼间50.6dB(A),夜间48.4dB(A);距拟建公路中心线230m处的噪声贡献值为昼间46.9dB(A),夜间44.7dB(A)。昼、夜间该路段对保护区的噪声可以达到1类声环境标准要求,公路营运噪声对保护区声环境的增加值不大。另外,公路建设期,本项目施工营地不布设在保护区的附近路段,并远离保护区而布设,混凝土拌合在施工营地搅拌完成后再

25、运往路基施工工地。在靠近保护区的路基段施工时,施工运输车辆在该路段减速慢行,夜间应禁止施工。对于轮式装载机、吊车、平地机等,在靠近保护区200米范围内地区只允许昼间使用,夜间禁用。如此,可以达到噪声控制目标,减少施工区对保护区的干扰。因此,项目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的噪声对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均不大,对保护区内鸟类的生存和栖息环境影响很小。(2)主要减缓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征地拆迁安置和占地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安置和补偿方案并予以落实,可以将影响降至较低的水平。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选择施工便道,减少施工干扰,避免公路堵塞。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应立即停止土方挖掘工程,并上报文物部门,保护

26、现场,待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在主管部门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前,挖掘工程不得进行。临近红树林路段的施工时间设计尽可安排在白天或非候鸟迁移季节进行,把对红树林中栖息的鸟类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不得在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和取、弃土场;涉及保护区路段的施工尽可能避开候鸟迁移季节进行。3.2 生态环境影响及主要减缓措施(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公路施工中永久性占地和临时用地,将对沿线的植被、农作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沿线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受破坏的植被有桉树林、姚金娘等,受破坏的农作物主要有木薯、红薯、花生以及水稻等。拟建公路全线永久征地79.18h

27、m2,其中征占用林地43.47hm2。因此设计阶段应提前与林业部门沟通协商,核实好征地范围,办理拟建公路所占用林地的征占用手续。本公路不占用重点公益林,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受国家及自治区保护的植物分布,也无古树名木分布,建设中不涉及对上述植物资源的不利影响。工程建成后,生物量减少4516.42t,但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工程涉及的小溪流没有保护鱼类产卵场和洄游通道,桥梁施工对局部水生环境的破坏,但是不会对沿线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产生影响。本项目拟设置取土场4处,永久弃渣场2处,临时堆土场2处。取土场、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选址合理。 自然恢复期本工程建设期间共扰动地表面积110.12hm2,损

28、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90hm2。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10.12hm2,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65.61hm2;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25576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3649t。拟建公路除了在沙田港终点和英罗红树林风景区终点附近通过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过渡区,经过保护区区域的长度约2.28km外,其余线路均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拟建项目占地均为陆地原有公路和耕地,不涉及占海、占用红树林现象。占地区目前人类活动频繁,无原生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林地为主,物种主要有桉树、苦楝树、木薯、花生、露蔸勒、老虎刺等,植被类型单一,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占地方式为

29、带状,没有形成大面积的占用或切割,占地区经生态恢复后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项目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的噪声对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均不大,对保护区内鸟类的生存和栖息环境影响很小。(2)施工期主要减缓措施公路在经过耕地路段应增加洒水频次,减少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的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将土石方堆放在耕地内,以免压损农作物;设置路田分界墙,防止水土流失进入农田,对其造成破坏。施工废水应经沉淀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对周围林、灌木进行乱砍滥伐、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需进行植被清除土石方开挖,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

30、地貌、土壤环境特征采取对于对应的措施。(3)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所在区域雨热充沛,公路施工完全结束后,临时被占用的农业用地将会得以复耕;填方路段被破坏的植被也将得到恢复,加上公路绿化工程的实施,公路竣工一至二年内,即可使沿线植被覆盖率恢复到施工破坏前5080%的水平,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很小。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占地和施工行为对动物的影响表现为生境的占用、生境破坏和活动的干扰,但周边地区相同生境较多,动物可迁往附近未受干扰区域,因此工程对其影响不大;营运期主要表现为汽车碾压、通行阻隔、噪声排放与车流干扰,但本公路部分路段为旧路改造,沿线动物对公路的沿线环境的已经有一定的适应,随着公路的运营,其影

31、响可能会逐渐降低。总之,工程的实施会对对沿线野生动物可能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不会造成物种数量的大量减少和消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项目运营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及路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随天然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会进入沿线水体,但是这种污染负荷很小,基本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4)营运期主要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按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拟建公路边坡及公路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做好弃渣场地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的维护。公路施工期临时用地,待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绿化、恢复植被或覆盖良土,退地还耕。对于沿线各敏感路段

32、进行密植绿化,建造绿化景观带,以此减轻噪声、粉尘对居民及学校等的影响。3.3 大气环境影响及主要减缓措施(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TSP、NO2、CO、THC、沥青烟气、苯并a芘等。(2)施工期拟采取的大气影响减缓措施土石方作业期间采用洒水方式减轻TSP污染;并采用先进施工设施,污染物可达标排放。拌和场应位于敏感点下风向300m以外。施工材料运输公路及便道应采取定时洒水降尘措施。对一些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加蓬布遮盖。施工物料运输路段两侧如有学校、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应定期清扫、洒水,以减少二次扬尘,每个施工标段配备至少

33、一辆洒水车。(3)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服务不设施养护站和收费站,不存在集中式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项目运营后,路侧环境空气中典型大气污染物为汽车尾气排放中的CO、NO2。通过类比,至营运远期,本拟建公路典型大气污染物CO、NO2日均值和小时值浓度,于评价范围内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且占标率较低,不对路侧环境空气产生明显不利影响。(3)营运期大气影响主要减缓措施加强路边植树绿化。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定点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4 声环境影响及主要减缓措施(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在土石方施工阶段,单机施工机械噪声

34、昼间最大在距声源30m以外可符合建设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70dB(A)限值,夜间在200m以外可满足55dB(A)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声源50m以外可满足建设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70dB(A)限值;夜间在300m以外可满足55dB(A)标准限值。如施工机械靠近场界进行施工,则其场界噪声将出现最大的超标量,昼间超标15 dB(A),夜间超标35 dB(A)。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分布着村庄、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昼间、夜间施工将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休息造成干扰,特别是夜间噪声影响更甚。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评价范围内执行2类功能区的敏感点共25个,执行4a类功能区的敏感点共20个。在考

35、虑单车施工机械紧邻场界施工情况下,对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预测如下: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的敏感点,与项目场界在3100m间,当施工机械紧邻场界时,昼间超标4.034.4dB(A),夜间超标14.044.4dB(A);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类标准的敏感点,与场界距离在392m间。当施工机械紧邻场界时,昼间超标024.4dB(A),夜间超标9.739.4dB(A)。(2)施工期拟采取的声环境影响主要减缓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并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应禁止高噪声机械在午间(12001430)和夜间(2200翌日600)施工作业。必须连续作业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

36、及时与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以取得沿线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在途经村镇、学校等路段时,应减速行驶,禁止鸣笛。(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交通噪声最小达标距离预测。本公路营运远期的夜间交通噪声贡献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的最小达标距离为:山口镇沙田港段距公路红线48m,沙田红树林段距公路红线24m;达到2类区标准的最小达标距离为:山口镇沙田港段距公路红线145m,沙田红树林段距公路红线77m。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预测结论拟建公路路线推荐方案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敏感点共计27个。其中山口镇沙田镇沙田

37、港区段敏感点19个,包括1所学校;沙田镇红树林段敏感点8个,包括2所学校。敏感点中,同时按4a类、2类区标准评价的有15个,只按4a类区标准评价的有2个,只按2类区标准评价的有10个。通过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预测可见:至营运中期,沿线27处敏感点,预测受交通噪声影响超标人口共1221人/211户(含在校师生260人)。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如下:同时执行4a类和2类区标准的15处敏感点中,4a类标准区昼间达标,夜间除新屋村达标外其余敏感点均超标,超标量0.26.0dB(A);2类标准区昼间均达标,夜间8处敏感点超标0.61.8dB(A)。执行2类区标准的10处敏感点中,昼间除丹兜小学昼间超

38、标1.0 dB(A)外,其余敏感点昼间均达标;夜间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量0.46.0dB(A)。其中,丹兜小学、向阳小学、山寮小学夜间超标量分别为6.0 dB(A)、1.0 dB(A)和1.9dB (A),由于这三所学校夜间不上课,无住宿,故对其影响不大。执行4a类区标准的2处敏感点中,昼间均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量2.75.4dB(A)。(4)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主要减缓措施对沿线临路超标建筑换装通风式隔声窗进行降噪,对于现有围墙的学校,采取适度增高围墙来减噪。降噪措施费用合计9.52万元。沿线政府应做好公路沿线建筑的规划布局,根据噪声2类区达标距离预测结果,建议公路在山口镇沙田镇沙田港区段中心

39、线两侧107m,沙田镇红树林段中心线两侧57m范围以内不宜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居民集中居住区等敏感建筑物。该范围内如要布置,则应做好墙体和窗户的降噪措施,使其声环境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3.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主要减缓措施(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建设时对水体的扰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此外,堆放在水体附近的施工材料由于管理不慎被径流冲刷或由于风吹起尘进入水体,也将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施工期拟采取的地表水影响减缓措施尽量减少路基和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和灌渠,减少水体悬浮物的升高。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

40、用作农灌。沙石料加工系统的废水主要采用沉砂池预处理后,再设置反应池和平流式沉淀池进行处理。(3)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不设养护站、收费站、服务区等,营运期产生的水的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以及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4)营运期地表水主要减缓措施跨越河流的桥梁设置防撞护栏,以防止机动车辆、尤其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桥上发生事故时直接掉入河中,造成重大的污染事件。3.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主要减缓措施(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本项目拟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4处,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且时间较短。公路路基挖填方可能

41、改变原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影响地下水的调节功能。本拟建公路全线无高填深挖路段;挖方路段挖深较小,公路挖方一般不会挖至地下水稳定水位之下;项目未经过岩溶区,填方路段也不涉及填堵落水洞等,不会影响地下水水位或水量。路面径流可能经由排水沟排入地表水体的过程中,一部分渗入地下;但伴随降雨稀释、径流水自净、岩土层吸附降解等过程,污染物浓度将有所降低,一般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分布有5个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分别为山西村供水工程、丹兜村供水工程、永安村供水工程、大窑村供水工程,北界村供水工程,与本项目红线距离在70m230m以上,其饮用水源均为深层地下水,取水深度均大于60m

42、以上。目前,各供水工程均没有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无特定保护环境和保护措施,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除pH受地质条件影响出现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要求。本项目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产生水污染物,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2)地下水影响主要减缓措施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应设置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并做好防渗措施。沿线靠近自来水集中取水点路段应设置防护栏,同时设置警示及减速标志,防止突发事故造成的环境风险威胁饮用水安全。3.7 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风险经预测,拟建公路敏

43、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在0.000190.01414次/年间。总体而言项目事故发生率较低。但事故一旦发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人员与车辆,应严格执行有关危险品安全运输规定,并在敏感路段设立监控设施和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驶,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行驶,从而避免危险品泄露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完善管理体系,配备应急设施,以确保公路运行的事故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3.8 环境监测与管理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应委托具备认证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环境监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应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监测重点为大气、噪声,采用定点和流动监测,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

44、合的方式进行。监测计划见表4和表5。表4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地点监测项目备注噪声环境空气地表水施工场界噪声TSP悬浮物、石油类对施工现场50m范围内有居民区和(或)学校的施工现场进抽样监测监测频率及要求1噪声:每季度测1次,每次2d,昼、夜各1次2地表水:每季度1次,每次3d,每天上、下午各1次3环境空气:每月1次,每次5d,每天连续12小时表5 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机构噪声环境空气LAeqTSP、NO2公路200m范围内的学校和部分声环境敏感点(抽查)环境监测部门监测频率及要求1噪声:每天测量2次,昼间、夜间各测1次,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高峰时段测量,每次测量20mi

45、n,连续测量2天。同一个噪声敏感区域的测量点位应同步测量。2环境空气:每年2次,每次3d;TSP连续12个h,NO2连续18h。4.公众参与4.1 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及调查对象4.1.1 公众参与的形式本次公共参与过程分三种形式:(1)网上公示环评单位于2012年5月30日在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2012年11月5日在分别在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2)现场调查本次环评现场公众参与调查工作于2012年11月8日11日开展,是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组织小型座谈会,介绍项目情况,并请被调查对象自愿填写“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工程(北海市山口经沙田至红树林公路)环评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表”以及口头征询意见的形式征求意见。(3)函件调查向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专门出具了“关于征求对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工程(北海市山口经沙田至红树林公路)建设的意见的函”,向其征询关于本公路对红树林的影响方面的意见、相关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对本公路建设的态度以及其它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2.2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结合本项目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