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367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03048.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言2一、 设计任务及指导书3二、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 1.1工程简介61)丹江大桥所处位置及环境62)丹江大桥简介63)桥梁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 74)桥梁参数选用 8 1.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资料 9 1)配合比设计指标9 2)混凝土配制强度11 3)配合比设计阶段12 初步配合比设计12 基准配合比设计16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18 工地配合比设计191.3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详细过程 20 题目 20 详细计算过程211)初步配合比设计21 2) 基准配合比设计22 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22 4)工地配合比设计24三、毕业设计总结 25四、参考文献26 西商二线城区

2、连接线丹江大桥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言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确定。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经到了跨行业,跨科学,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之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在现代的桥梁建设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主要的

3、材料被广泛使用,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工程主要使用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在本毕业设计中我选择丹江大桥工程,对其所使用的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2013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任务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设计题目: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二、设计资料1选择你所在项目部的一座桥梁,分别以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为指标进行设计,以选择的项目作为本设计的基础。2可根据当地工程的地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等主要参数作为毕业设计的资料。3校内学生可由老师另行给定原始资料。三、设计任务根据你选择的设计图纸,完成以下设计任务:1、计算初步配合比。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3、检验强度、测

4、定试验室配合比。4、换算工地配合比。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设计内容。四、设计时间安排1、校内学生:共计6周,其中: 原始材料检测1周,计算初步配合比设计1周,提出基准配合比1周,测定试验室配合比1周,换算工地配合比1周,毕业设计答辩1周。1、项岗实习学生:2012年9月1日-2012年12月30日;具体时间要求:2012年11月30日前,将毕业设计电子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2年12月25日前,修改完善毕业设计,并打印装订;2012年12月30日前,将打印装订好的毕业设计寄给指导老师。道桥工程系道桥教研室2012年6月30日2013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设计指导书(混凝土的配合比

5、设计)一、原始材料检测根据工程所在地区,对提供的水泥,要求检测出密度及强度等级,水泥的富裕系数,砂的表观密度,碎石或砂的最大粒径及表观密度。二、计算初步配合比(一)、计算初步配合比,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二)、计算水灰比(W/C),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三)、确定单位用水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四)、计算单位用灰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五)、选定砂率(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六)、计算砂石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三、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一)、计算试拌材料用量,要求所拌材料数量适中,不浪费。(二)、调整工作性:(三)、提出基准配合比四、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一)检验强度要求拌

6、制三组混凝土,在标准条件养护28d后,按规定方法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二)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按强度试验结果修正配合比,计算各材料用量五、换算工地配合比 根据工地实测,分别计算出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和水的用量。六、毕业设计文件目录(章节或“1,1.1,1.1.1”)建议毕业设计任务书前言第一章 XX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黑体 三号 单倍行距】第一节 工程概况【黑体 四号 单倍行距】一、【黑体 五号】【正文 宋体 五号 行间距固定值16磅】1【宋体 五号】字号要求:正文,五号,宋体;表格及表头,小五,宋体;图名,小五,宋体;图中文字或标注,六号,宋体;第二节 计算初步配合比第三节 调整工作

7、性,提出基准配合比第四节 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第五节 换算工地配合比毕业设计总结附件:1、主要材料的检测数据结果表(原始资料)2、主要参考文献六、注意事项1、要求按时完成毕业设计成果。2、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完成后方能参加毕业答辩。3、毕业设计不及格者,不能毕业。4、设计成果要求按A4纸规格装订成册,如有A3的图和表应折叠,设计成果打印。装订顺序:封面、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单、毕业设计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毕业设计内容等。还要求加上前言(或毕业设计说明)和毕业设计总结(或毕业设计体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单按统一表格。5、毕业设计编排方法可按章节形式编排,并统一编写页码,如单面打印页码

8、在下端居中处,如双面打印页码在右下端处。6、每组学生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8、毕业设计期间每组学生由指导教师安排、管理和指导。指导教师将批阅毕业设计成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设计草稿(或设计原始资料),交毕业设计成果的同时要交设计草稿,以防止个别学生抄袭。六、主要参考文献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交通运输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4.、运输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

9、测试规程释议(JTG E60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5、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E30-200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7、杨晓丰 李云峰.路基路面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8、桂兰郑.道路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徐培华 陈忠达.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道桥工程系道桥教研室2012年6月30日第二章 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一节工程概况一丹江大桥所处位置及环境项目是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跨丹江工程,项目所在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为东秦岭山地地貌

10、的组成部分,是结构复杂的土石山区。全市最高点为秦王山,海拔2087米,全市平均海拔10001500米。境内北、西、南三面高。有丹江河谷倾斜其两侧山脊呈层状起伏,地貌特征是沟多且深,石多土薄。商洛市位于中纬度地带,西北有秦岭天然屏障,同时有着向东南开口的山川地形,容易受到冬夏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加上秦岭整个山脉对南方暖湿气流的阻挡左用,所以商洛的气候属于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该地区自有地震记录历史以来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属弱震区。丹江,发源于秦岭地区的凤凰山南麓,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附近出陕西省进入河南地区为汉江最长

11、一支流。其河流冲刷作用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以及以后桥梁的使用中都有一定的影响。故该桥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应考虑到丹江河的冲刷及其各季节中河水的涨落可能带来的灾害。二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简介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以下简称丹江大桥),拟建路线基本为南北走向,起于西商高速连接线与江滨大道交点,至于丹江河南岸城市规划环城路,全长0.284公里。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桥梁上部结构采用(6x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宽42m,由上、下行分离,单幅桥由六片箱梁构成,箱梁高度为1.6m,中梁顶板宽2.4m,边梁顶板宽2.85m,箱梁底板宽1.0m,人行道现浇湿接缝宽度为50cm,机动车道现浇

12、湿接缝为83.3cm。箱梁采用多箱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主梁沿纵向外轮廓保持尺寸不变。预制箱梁在设计时按梁顶面2%横坡设计,其纵坡调平通过梁底预埋钢板外露实现。桥梁下部采用薄壁墩,但幅桥墩由两个薄壁墩和一个盖梁组成。盖梁中心高度1.6m,底部水平,顶部设2%的横坡,盖梁宽度2.2m。单个桥墩成宝瓶形,单幅桥墩成门式墩,桥墩墩身刻有20cm深的凹槽,桥墩顺向宽1.6m,单墩标准段横宽3m。顶部设R=4m的圆曲线段。拱肋分为内外拱肋,拱轴线为圆弧线,外侧拱肋矢跨比为1:4,外倾角度为1.041,内侧拱肋矢跨比1:3.33,内倾角度为6.975。内外拱肋在拱脚处拱

13、轴线横桥向间距22.3cm。由于盖梁横坡的影响,桥台处:外侧拱脚伸入盖梁的高度为67.3cm,内侧拱脚伸入盖梁的高度为80cm;桥墩处:外侧拱脚伸入拱脚的高度为77.3cm,内侧拱脚伸入盖梁的高度为80cm,内外拱肋圆管外径为203mm,壁厚为8mm。全桥共设252道钢管横向联接横撑,其中内侧拱肋间水平横撑有84道,内外侧斜向横撑168道。丹江大桥桥身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西商二线商洛市城区连接线跨丹江桥工程在路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该项目全线按城市一级主干路技术标准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地物分布等建设情况,该桥采用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的设计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一

14、级。三桥梁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设计速度公里/小时6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30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0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米600最大纵坡5.0最小坡长米17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极限)米1800/12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极限)米1500/1000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50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地震基本烈度VII技术指标表施工图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施工图设计1路线长度Km0.2842路基土石方(挖/填)m388.2/26587.23路基防护工程m3412.74排水工程m3147.35路面m226746大桥m/座188

15、.2/17涵洞座18占地亩22.18四桥梁参数选用1.设计荷载:城市A级2.环境类别:I类3.结构重要性系数:1.14.相对湿度:0.605.墩、台不均匀沉降考虑:桥墩1.0cm 桥台0.6cm6桥面温度正温差:T1=25 T2=6.77.桥面温度负温差:T1=-12.5 T2=-3.358.整体升温:25 整体降温:-259.管道摩擦系数:=0.2510.管道偏差系数:K=0.0015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资料一配合比设计指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主要包括硬化后的结构强度、拌合物的工作性及使用时的耐久性等。 1.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1坚固性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

16、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1.1.1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1.1.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

17、基本原则。1.1.3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1.1.4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1.2和易性: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

18、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1.3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

19、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1.4经济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2.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选择取决于混凝土构件自身的特点,包括构件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程

20、度及施工方式等,通常,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小,或采用人工振捣时,塌落度可选择的大一些;反之,则塌落度可选择的小一些,如下表所示构建种类塌落度(mm)基础或地面的垫层,无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或配筋稀的结构10-30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30-50配筋密的结构50-70配筋特密的结构70-903.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而密实度的大小又在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当水灰比偏大或水泥用量偏小时,都有可能在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留下过多的孔隙,为日后引起混凝土耐久性不良现象留下隐患。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

21、合下表所示环境条件结构物类型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和办公用房屋内部件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潮湿环境无冻害高温度的室内部件、室外部件;在非侵蚀土和水中的部件不作规定0.650.60200260300有冻害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在非侵蚀性土和水中且经受冻害的部件;高温度且经受冻害的室内部件0.700.600.60225280300有冻害和除冰剂的潮湿环境经受冻害和除冰剂作用的室内和室外部件0.550.550.552502803000.500.500.50300300300注:当用活性掺和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

22、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配置C1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二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设计强度应根据实际工程构造物的结构特点、功能要求、所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1.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配置强度强度应满足下式:1.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o=fcu,k+1.6451.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o1.15 fcu,kfcu,o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 混凝土配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混凝土强度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2.1当

23、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MPa;fcu-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25。2.2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时,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计算值小于3.0MPa,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2.3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 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4

24、.0MPa时,应取4.0MPa。2.4 C20和C25,2.5MPa;2.5 大于或等于C30,3.0MPa。2.5.1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2-1取值。 表2-1C20C20-C35C354.05.06.0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 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 C30等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即:配制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大于”符号的使用条件。三配合比设计阶段 1.初步配合比设计 1.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设计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如下式计算。11.1计算水灰比W/C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

25、时,混凝土灰比宜按下式计算: W/C=aafce/fcu,g+aaabfce式中: W/C混凝土水灰比;aa,ab 回归系数,按表取值fce,g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实验所得,也可用下列公式确定.1.1.2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b=gfgs 式中: gf、gs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2-2取值; 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可实测。=gc 表2-2掺量(%)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g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gs)01.001.00100.850.951.00200.750.850.951.003

26、00.650.750.901.00400.550.650.800.90500.700.85注: 采用、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1.1.3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式中的值可按下式计算: =gc 式中: g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2-3选用; 水泥强度等级值()。水泥强度等级的富余系数 表2-3 水泥强度等级32.5 42.552.5富余系数

27、1.121.161.1011.4回归系数aa和a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4选用。回归系数aa和ab表2-4系数粗骨料品种碎石 卵石aa 0.530.49ab 0.200.131.2用水量和外加剂的用量1.2.1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可按表2-4和表2-5选取;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掺外加剂后的用水量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进行调整。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

28、g/m3) 表2-4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20.040.016.020.040.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表2-5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坍落度(s)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

29、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 注: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颗增加啊510kg;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10kg.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水灰比小于0.4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1.22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掺外加剂)的用水量计算:= (1-b)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以表2-5中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

30、5kg用水量来计算; b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1.2.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 ba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计算应符合本规程三-1的规定; ba 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也可结合经验并经试验确定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外加剂用量和用水量。1.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1.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 = / (W/B)1.3.2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31、mf0)应按下式计算:mf= mbobf bf矿物掺合料掺量(%),1.3.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计算得出的计算配合比中的用量,还要在试配过程中调整验证。1.4砂率的确定1.4.1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1.4.2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或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干硬性混凝土)2)坍落度为10mm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按下表选取。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32、)10204016204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注: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集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值偏大值。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集料总量的重量比。3)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3、。1.5粗、细骨料用量1.5.1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co+mgo+mso+mwo=mcpbs=(mso/mgo+mso)10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bs 砂率();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kg2450kg。 1.5.2采用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o/c+mwo/w+mso/s+mgo/g+0.01=1bs=mso/mso+mgo100-水泥密度,kg/m3可采取2900-3100kg/m3;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m3;s-细集

34、料的表观密度,kg/m3;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1. 通过以上步骤可求出水、水泥、砂和石子的用量,得到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其中,砂、石材料的用量均系以干燥状态集料为基准(干燥状态集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集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集料),如需以饱和面干集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作相应的修正。2. 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1、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2、试验室成型

35、条件应符合GB/T50080的规定。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拌合物数量(L)31.52040.0254、首先初步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宜保持计算水胶比不变,以节约胶凝材料为原则,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外加剂用量和砂率等,直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通过具体的塌落度(或维勃稠度)试验,混凝土的工作性检测结果有以下可能:坍落度值(或维勃稠度)达到设计要求,且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亦良好,则原有初步配合比无需调整,得

36、到的基准配合比与初步配合比一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应在保持原有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水和水泥用量,直到通过试验正式工作性满足要求。这样的道德基准配合比中,砂、石用量仍未发生变化,但水泥、水的用量改变了。当试拌实测之后,发现流动性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但黏聚性和保水性却不好,此时保持原有的水泥和水的用量,在维持砂石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砂率,改变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直至坍落度、黏聚性和保水性均满足要求。经过调整,得到的基准配合比与初步配合比对照,其中水泥和水的用量可能未变(也有可能在改变砂率的同时,相应要调整水泥浆的用量,使水泥和水的用量也发

37、生变化),但砂和石各自的用量肯定发生变化。试拌实测后,如发现拌合物的塌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且黏聚性和保水性也不好,则应在水灰比和砂石总量维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用水量和砂率,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此时提出的基准配合比与初步配合比完全不同。3.检查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外加剂掺量也做减少和增加的微调。2、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3、进行

38、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 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4、通过绘制强度和胶水比关系图,按线性比例关系,采用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强度对应的胶水比做进一步配合比调整偏于安全。也可以直接采用前述至少3个水胶比混凝土强度试验中一个满足配制强度的胶水比做进一步配合比调整,虽然相对比较简明,但有时可能强度富余较多,经济代价略高。5、配合比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校正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c,c=mc+mg+ms+mw 按下式计算混

39、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c.t/c,c 式中: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c,c-混凝土表现密度计算值kg/m3。当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6、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3.0.6的规定。7、 配合比调整后,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 4.工地配合比设计 试验室配合比是在砂、石材料干燥条件下进行试验和计算得到的结果,而工地所使用的砂、石材料都含有一定得水分,而且所含水分随时间和环境气候的变化,随时不断变化,与设计配合比有明显差异。所以工地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合时,要按当时工地所测得的砂、石含水率进行材料用量的修正。含水率就是:砂、石中的水质量占干燥砂、石质量的百分率。因此,工地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的各材料用量按下式公式计算。水泥:mc=mcb砂: ms=msb(1+s%)石: 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