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374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场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 *畜牧场危旧房改造2项目建设地点*畜牧场将城分场3建设单位*畜牧场4项目主管单位*农业局5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为30亩,总建筑面积1525.5,其中:北楼建筑面积688.5,南楼建筑面积837,均是二层砖混结构。6 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农垦危房的改造工程,从群众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出发,切实改善农场危旧房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农场危旧房居民获得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农场危旧房改造,扩大当地住房消费需求,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确保农场社会的和谐稳定。7项目建设期及进度建设期为10个月,拟安排在2012年4月2013年2月8项目投资规模

2、与资金来源经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154.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政府补助资金与省政府补助资金121.8万元,农场自筹32.5万元。1.2 编制依据1.关于推进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2.关于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056号);3.农业部等五部委关于做好农垦危房改选工作的意见(农垦发20112号)4.*发改委关于转发下达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6. *畜牧场提供的基础数据;1.3项目区概况1.*畜牧场*畜牧场位于*索下扣村东,将城村东两个分场, 1960年建场,1960年

3、前为*公安厅劳改场,1960年劳改犯迁走,更名为*畜牧场。全场总人口176人,在职职工91人,离退休人员31人,土地面积1241亩,其中耕地面积1066亩。固定资产净值58万元。2.农场住房现状及改造存在的问题全场大部分房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标准比较低,其中一部分为土坯房屋,现全部已成为危旧房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再适宜居住,亟需进行改造,我场大多数职工住房功能不全,水、电、卫、厨不配套,职工生活不便利,质量不高;部分职工居住面积偏少,相对拥挤。根据调查情况,全场需要改造危房70户。1.4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省有关住房保障工作的政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社会

4、主义新农村的精神。符合扩大内需,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要求。是实现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基本保障水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畜牧场经历了几十年的资源开发利用、有利地支援了当地的经济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农场职工居住区规划不合理,住宅建设年代久,存在着房屋破旧,低矮潮湿,环境脏乱,排水不畅,安全隐患大,居民生活极为不便等问题。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践行执政为民理念,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5、。本项目通过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对多年积累的、难以实施改造的农场农垦危房问题进行改造,在极大改善国有农场职工的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拉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对改善国有农场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场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中央政府及省财政补助部分建设资金以及国有农场、居民自筹多种资金渠道和省、地方关于农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中有关优惠政策减免税费,可以使项目顺利实施。因此,本项目是十分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国有农场在建设初期,受国家经济能力的制约,农场开发建设一直采取“先生产

6、、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总体思路,特别是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是作为农业生产的附属工程,从设计到建设都采取“因陋就简”的发展模式,使农场的生活条件仍然停留在相对落后的计划经济年代水平。特别是农场址,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也无法在农场发挥作用。所以,导致国有农场职工居民住宅在建设布局上过于集中,形成农场特点的“棚户区”、危旧房,由于住宅过密,很难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社区”,给排水、供暖、燃料等无法达到合理的集中供给规模,同时还带来环境恶化,卫生条件较差,道路泥泞,垃圾成堆等诸多问题。国有农场职工居民住房条件与国家小康建设目标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

7、求相距甚远。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类型是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应以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作为衡定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绝大多数的地方解决了温饱问题,沿海等地区率先进入了小康社会。但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农村的发展,使全社会的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

8、面发展”。中央文件提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同时国务院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求,确定进一步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垦危房改造。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国有农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场的目标要求,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国家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举措。为此,党中央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积

9、累,确定我国社会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本项目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提高国有农场职工生活水平,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农场居民的居住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畜牧场居民房屋多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结构以泥瓦平房、砖木为主,墙体及门窗保温性差、屋面保温、防水性不好,冬季漫长,室内温度不足;夏季漏雨潮湿,室内卫生环境差。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危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场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文,做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0、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1是改善国有农场居民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入,资助林业职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工程,既是加快农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建设文明农场的需要;又是提高农场群众生活质量,确保农场群众更大程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凝聚力工程。2.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确保农场社会的稳定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我国社会与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

11、别是消费需求。实施农垦危房改造工程,有利于拉动当地建筑业、建材业发展,带动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持农场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3. 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农场社会的需要在农垦危房改造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实施的原则,通过科学设计,达到节能、舒适和方便生活的目标。在提高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职工医疗、社区服务等生活质量,使农场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体育等公益性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进而全面推进和谐农场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对*畜牧场危旧房进行改造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关心人

12、民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凝聚力工程,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优化调整国有农场产业布局,建设文明农场的需要,其建设对于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和保持农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第三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畜牧场位于*索下扣村东,将城村东两个分场, 1960年建场,1960年前为*公安厅劳改场,1960年劳改犯迁走,更名为*畜牧场。全场总人口176人,在职职工91人,离退休人员31人,土地面积1241亩,其中耕地面积1066亩。固定资产净值58万元。3.2建设地点*畜牧场危旧房改造项目位于将城村东分场,场址平坦,环境安静,位置适宜,交通相对便

13、利,便于物流和人流的出入,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符合选址要求。3.3 自然地理概况及社会状况3.1.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实施地点*将城村,位于县城西南部岗区。*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在方圆250公里范围内,有郑州、石家庄、济南、太原4座省会城市。因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汤阴成为辐射豫、冀、鲁、晋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汤阴的主要特点。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客运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 国道连接南北,汤台铁路、汤鹤铁路和302省道横贯东西,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运输网络。特别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在此建立万吨级货运中枢站,使汤阴的豫北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成

14、为新一轮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和产品扩散地。汤阴南至新郑国际机场、北到邯郸国际机场、仅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路径。气候气象*地处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冬日严寒,夏日酷暑。历年平均气温134。C,年平均地温156。C,平均每年日照数为23699小时,平均日照率为54,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09.3千卡cm2,光能利用率为1.6,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平均降雨量582.3mm,风向、风速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冬季多刮北风,夏季多刮偏南风。地质及水文条件选址范围内土质上部耕地土层约1米,下部为中高压缩性粘土,承载力120-180千帕。建设区地质结构稳定,根据

15、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9),本区为度地震烈度区,按度设防。勘探区地下水属潜水类型,水位受季节影响显著,枯水期水位下降,丰水期水位较高,地下水对砼基础无腐蚀性。地形地貌汤阴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麓的过渡地带,全县以平原为主,全县总地势为西部南部高于东部北部。京广铁路以西是五里岗,属太行山余脉,海拔最高186.4米。县城东南约13千米是火龙岗,海拔最高111.8米。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7.1%,余为平原。平原(含泊洼地)广阔,海拔在53-100米之间。两岗六泊一平原构成*的地貌特征。*境,东西修长约35公里,南北狭窄约20公里,京广铁路以西为太行山东麓丘陵,铁路以东距县城约10公里处,势跨浚、汤两

16、倒之火龙岗,纵贯其间。其余皆为平原,属太行山麓的冲积平原。县境东界为卫河,卫河之滨属砂碱地带,为黄河故道。地势西部略高于东部北部,城度在1/200/2000之间。县境内和县境边际,从南到北,有永通、汤、三条河流,先后分别在中部和东部汇流向东注入卫河。 地震: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和国家地城局、建设部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工程按*地区标准,设防烈度要求为8度。3.2 其他建设条件3.2.1 交通运输条件该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将城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3.2.2基础设施条件1.给

17、排水基础设施条件场内有自备井,可供本地块生活及消防用水。场区地面雨水沿地势自然排放。2、供电条件*畜牧场现有10KV线路,供电能力可以满足本工程用电。3、原材料的供应条件 *畜牧场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可通过就近的地方进行外购,提前预定可保证原料的供应及建设工期。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4.1.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农场居民居住条件、扎实推进农场建设的要求,促进农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着力改善农垦危房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4.1.2 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生态建设为导向,统筹兼顾改造

18、后农场所居民的产业依托,切实保障我省农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在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做到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3依法改造,确保稳定。严格执行国家、省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农垦危房住户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确保社会稳定。4设计中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达到节能、节水、环保、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的目的。4.2 安置小区总平面布置4.2.1安置小区现状概况本次危旧房改造建设地点为*畜牧场建设用地,经*土地、规划部门核准同意作为本次危旧房改造建设用地,本次安置危旧房住户70户,建筑总面积为1525.5平方米。4.2

19、.2新建住宅总图1.总平面布置*畜牧场本次危旧房改造总户数为70户均为原址重建、维修加固。总平面布置强调整体考虑、合理设计、结合实际、集中管理的原则。2.居住建筑设计 本次建筑设计按照行列式布置住宅,结合道路将住宅布置为南北朝向。单元组合以“一”字型为主,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道路布置、管网配套、实现节能,节省投资。3.道路设计本次农垦危房安置区道路均为新建。路网布置应因地制宜,结合现有路网现状,构建安置区内部及对外通行道路系统。安置区内主路宽度采用7.0米,宅前路宽度采用4.0米,路面结构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仅使小区内部交通顺畅,而且也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有利

20、的条件。4.绿地设计增加居住区绿化用地,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用地条件适当布置一些休息厅、廊、棋牌桌及小型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锻炼、散步、娱乐及人际交往的空间,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增进邻里和谐关系。4.3 住宅建设方案4.3.1 编制依据1.实施方案批复文件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23/T120-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

21、001(2008年版)9.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4.3.2建筑方案设计依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中要求,*畜牧场2011年危旧房改造工程共70户,全部建在农场区内。一、新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本次新建70户住宅。设计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和使用者不同需求,按照我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依据我场职工意愿和住房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合理设计户型,采取多种改造方式与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相结合的模式,分为楼房、平房、维修加固、三种。户型结构为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新建房屋为原地重建,户型结构采取单独立建设模式为主。1、楼房改造要求(1)正屋:建房时统一层高:一层高(包

22、楼面)3.7米,即正负零至现浇楼面为3.7米;二层楼面(包楼面)为3.6米;正屋二层一顶。正屋阳台统一为开放式,不封闭。二层阳台统一建造白色花瓶的栏杆。正屋二层楼面阳台不覆盖(即1.2米阳台不盖顶)。 (2)厨房:各户厨房屋顶统一混泥土结构与正屋一层楼面同时进行现浇,现浇平顶飘檐20公分,占地面积10。 (3)建水冲式卫生间和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一定要按要求做,保证卫生。 2、维修加固房改造要求所有维修加固房屋,要求屋顶翻新,墙体要加固,内外粉刷,外墙刮白,倒水泥地面,门窗更新,要有厨房,要建水冲式卫生间、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要严格按照要求做,保证卫生。二、建筑立面和色彩设计在建筑外立面和色彩

23、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本次危旧房改造是建在农场,结合农场规划要求,建设富有城市住宅特点、特色同时又不失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宅的建设理念,外立面采用外墙涂料饰面,加设线角构件装饰,强调线角的丰富性,使得新建住宅规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建筑色彩按组团、不同色调的线角构件,进行分组识别,在外墙涂料上采用色彩变化,增强建筑的可识别性。整体立面以稳重、雅致为基本要点。三、剖面设计本次危旧房改造新建层住宅层高均为3.6米,室内外高差为0.75米。建筑高度控制在7.2米之内。四、建筑材料外墙体为370厚非粘土烧结砖外贴100厚苯板的复合墙体,内承重墙、单元分隔墙、分户墙均采用240厚非粘土烧结砖砌体砌筑

24、,非承重墙采用120厚非粘土烧结砖砌筑。根据实际情况,所有外窗均采用双层窗,内窗采用单框双玻塑钢窗,外层窗采用单框单玻塑钢窗。屋面为保温坡屋面。屋面统一盖灰黑色陶瓷瓦。4.3.3结构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结构设计楼房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0

25、年重现期内基本风压Wo=0.55KN/ m2,基本雪压So=0.55KN/ m2,楼面使用活荷载2.0KN/m2,不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载0.50KN/m2,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载2.0KN/m2。综合以上基本条件,确定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形式,钢筋砼条形基础,所有结构构件设计均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偶然状况(地震、台风等)的要求,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4.4 辅助配套设施工程4.4.1 给排水工程设计1.设计依据及设计资料(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26、50015-200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设计范围及原则本工程设计范围为*畜牧场2011年危旧房改造安置小区内的给、排水工程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安置小区室内外的给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的相关设计。3.给排水现状由原有的自来水管道上引入两根DN200给水管,并分别设水表、闸阀及管道倒流防止器,并在室外成环状网,供本地块生活及消防用水。场区地面雨水沿地势自然排放。4.给水设计(1)用水量的确定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本工程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及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的有关规定。居民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采用130升/人.日。

27、 居民生活用水量本工程安置区内居民人数为104人,供水普及率按100%计算,安置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3.5m3/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浇洒道路用水按2L/(m2d) 计算;浇洒绿地用水按1L/( m2d)计算;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为3m3/d。未预见水量未预见水量及管道漏失水量等,其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管网漏损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的8%计算,为4.4m3/d。总用水量最高日总用水量为居民生活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未预见水量之和,为20.9m3/d。消防用水量安置区内新建住宅全部为楼房,新建住宅楼层数均为2层。根据安置区建筑物情况,可以不设室内消防给水,只考虑室外消防给水

28、。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安置区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及室外消防用水量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和居住区人口所需室外消防用水量之间的最大值确定。新建住宅楼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则安置区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为144m3。(2)水质及水压安置区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3)给水管道安置区的消防、生活给水合用给水管网,采取环状布置方式,两根管道接自市政给水管道。小区室外给水主干管的管径为DN150。室外给水管道埋地敷设, 给水管道管材采用PE给水塑料管,热熔接口;室内给水管道下

29、行上给式布置, 采用PP-R给水塑料管,粘接。5.排水工程设计(1)污水量确定污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85%计,安置区污水量为88. 4m3/d。(2)排水体制安置小区的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排入小区内化粪池后再排入小区外市政排水管网。雨水沿地势自然排放。(3)排水管道安置区居民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管道收集,排至设于室外的钢筋混凝土化粪池中,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安置区外市政排水管网。(4)生活垃圾安置区内设垃圾收集箱,定时清运到指定垃圾倾倒场,对垃圾做填埋处理。5.4.2 电气工程设计方案1.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0、GB50054-95;(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 相关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2. 设计内容(1)危房改造新建住宅楼电气设计;(2)补充完善室外供配电设计;(3)弱电(包括电话、有线电视)。3. 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本工程根据住宅楼分布情况设置室外箱式变,10KV高压供电电源,新建住宅楼采用低压供电,电压380/220V。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新建住宅楼用电负荷为三级。4.供电

31、指标住宅每户用电量按4.0KW设计,在照明设计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以适应现代化建筑功能多、灵活多变的发展需求,住宅照明应满足生活需求的实用性,增强舒适感和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灯具的选择视具体房间功能确定,应采用节能型灯具,荧光灯设电子镇流器。5.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箱式变内设避雷器,进户电源箱设浪涌保护器,各住宅楼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电源进户处做重复接地,每栋住宅防雷、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弱电等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每栋新建住宅楼电源进户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箱(MEB),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外壳、金属进线总管、铠装电缆外皮、弱电(电话、有线电视等)进户金属保护管、建

32、筑物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联结。6.弱电住宅楼设电话及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引自市话网及有线电视网,室外线路采用电缆沿地暗敷设,室内线路采用电话线及同轴电缆穿阻燃半硬塑料管暗敷设。第五章 消防、安全卫生、节能措施及抗震5.1 消防5.1.1 编制依据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关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必须贯彻消防技术规范的通知(赣消字214号)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5.1.2建筑防火1. 总图安置住宅 内防火通道在总图布置中,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均满足防火规

33、范要求。消防道路以环行布置,并在房屋四周均有出入口与场区道路连通。消防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道路承载力为30T/m。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消防车道与住宅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乔木、架空管线等。2. 新建工程本次设计新建住宅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住宅耐火等级均为二级,该建筑内装修的材料均为非燃烧材料,天棚墙面为普通内墙涂料,地面均为地砖地面。住宅内设有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各个房间的面积,并保证防火安全出口距离和出口数量,便于人员安全疏散。采用砖混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最小截面及耐火极限分别为:承重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非承重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梁的耐火极限不

34、低于1.5小时,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第5.1.1条耐火等级二级的要求。5.1.3 消防给水消防用水量,新建住宅楼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则安置区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为144m3。2.消防给水水源消防给水水源为场区内给水管道。给水管网保证小区消防用水水压及水量的要求。3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小区设室外地下式消火栓,DN65,DN100栓口各一个。5.1.4 电气消防1、供电负荷的等级,电源数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新建住宅小区用电按三级负荷设计。住宅电源引自农场原有10KV线路,住宅楼电源引自室外箱式

35、变,电压380/220V。2、接地与等电位联结住宅楼总电源设漏电断路器,电源进线处做重复接地,每栋住宅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弱电等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进户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箱(MEB),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进出线金属管、电缆、弱电(电话、有线电视等)进户金属保护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联结。5.2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5.2.1 设计依据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督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2.各相关专业安全规范5.2.2 防范措施1.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2.新建的单体建筑不排放有害的气体和液体。3.生活饮用

36、水由场内原有管网统一供给,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4.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做接地保护。5.电源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器。5.3 节能5.3.1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134-2001);5.3.2 节能措施本次危旧房改造住宅规划要首先保证单体建筑良好的朝向,多为“一”字型住宅水平行列式布置,使建筑体型系数均控制在0.3以下,这些是建筑物节能的首要条件。新建楼房住宅墙体采用非粘土烧结砖,外墙370mm厚,外贴100厚聚苯板。能够满足节能设计规范要求。外窗选用双层塑钢窗,(内层单框单玻塑钢窗,外层单框双玻塑钢窗),密闭性好,有利于良

37、好采光,日照,以及节省能源。屋面保温为屋面板上铺2层60厚挤塑保温屋面。能够满足节能设计规范要求。地面保温,一层地面沿外墙在2.0米范围内采用2x40挤塑板保温处理,其余范围采用2x30挤塑板保温处理。能够满足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用电、用水分别设电表、水表,采取计量控制,节约用水、用电。箱式变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电气设备均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照明灯具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和光源。5.4抗震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抗震设计根据2001年2月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所确定的*地震裂度为度

3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抗震设防。在建筑设计中各建筑单体房屋总高度均小于抗震规范中7.1.2条的规定。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满足抗震规范7.1.5条规定。结构设计中住宅采用了砖混结构,抗震等级为8级;各建筑层层设置圈梁。各建筑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各单体楼板(屋面板)均采用现浇板,按照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保证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分具有较好的延性。根据具体条件,应对地下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或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 设计依据及建设地点环境现状6.1.1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建没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

39、定国环(87)002号文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6.1.2 建设地区环境状况安置区位于*畜牧场内,周边无大型工业区,无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三废”企业。项目区周边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所在区域有较大的环境容量。6.2 主要污染物 居民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冬季采暖燃煤废气。建设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噪声污染。6.3 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新建的楼房住宅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管道收集,排至设于室外的钢筋混凝土化粪池中,经沉淀排入室外排水管道。建筑垃圾责成拆除单位、建筑单位使

40、用垃圾车将其运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地点。生活垃圾采用在场址内按一定距离设置垃圾箱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冬季采暖燃煤可选用含硫量低的煤炭,并采用高效低烟排放炉具,以减少燃煤废气排放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在建筑物周围和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起到美化环境、自然消除或降低噪音、灰尘的目的。项目区整体环境容量大,本次项目实施后,经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后,不对项目区整体环境构成大的影响。 第七章 招标方案7.1 招标范围按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等。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41、50万元以下的项目,特别是有以物折资、以劳折资方式参与危旧房改造的统归自建工程,可根据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意见酌情处理。7.2 招标组织形式 结合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招标的组织形式拟采用委托招标的形式,将本项目的招标工作委托给具有资质、资信的公司进行。7.3 招标方式由于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属于普通民用建筑。对施工单位的特殊要求较少,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 建设管理8.1.1 项目领导为切实加强本工程建设,确保改造工程符合相关的设计质量,建成使百姓满意的安居工程。该项目由*农业局统一领导,*畜牧场负责具体建设工作。8.1.2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农垦危房改造政

42、策,为确保国有农场居民切实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同时减少住宅建设中职工集资压力,在项目实施中应全面争取并落实土地等税费优惠政策。但在建设中还应注意不占或少占土地,努力节约土地资源。基本建设工程应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保证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审计有序进行。作为法人单位,*畜牧场可以全面负责本局有关本次项目的基本建设工作,但需要在*农业局的指导下实施。8.2 运行管理8.2.1 项目运行管理严格按着国家、省关于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在可研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内容进行初步设计,并在审批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及国家林业局备案。根据建设进度安排,进行施工图设计、建安工程等招标工作

43、。在项目竣工后,组织竣工验收并进行过程档案管理,做好项目审计资料准备。在*畜牧场设置本项目建设领导办公室,由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负总责。8.2.2 建设资金管理本项目建设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使资金全部、高效地用于危旧房改造工程上。项目建设资金要按项目、分资金类型进行管理,明确法人和承担单位,分级签订资金使用合同,保证专款专用。各级项目管理部门按财务规定按时上报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及审计部门审计。8.2.3 信息管理对项目建设,严格从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工程进度、资金使用做动态监测。对整个项目设立建设档案

44、、建立数据库,通过对各类信息分析、上报、反馈,及时掌握项目的各类信息和建设进度,以便对项目建设实施控制,推动项目顺利进行。8.3 保障措施8.3.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由*畜牧场主管领导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项目管理机构,由主管领导担任总负责,下设具体办事机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8.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有关法规依法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并制定相关办法和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8.3.3 强化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金足额投入和合理、有效的使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是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在中央和省财政补助

45、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畜牧场应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并为本项目建设提供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对工程建设资金列入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检查、审计,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8.3.4 深化改革,依法拆迁,确保农垦危房住户利益,维护农场社会稳定在本次危旧房改造涉及拆迁上,应充分尊重职工意愿,杜绝强拆强迁。确保农垦危房住户的合法权益,依法推进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深入进行。*畜牧场作为建设实施主体,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好,保证农场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91基本建设程序 l、工程立项阶段。国家规定在立项决策阶段,项目承办单位应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委托

46、有资质的部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程序是在获得了立项批准书后,首先要进行选址和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选择设计或咨询单位、地质勘察单位、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和环境影响评估。该项目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2、设计阶段。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获得批准后,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的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设计招标,以确定设计单位承担该项目的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于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扩初设计被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在设计阶段应严格控制建设内容和规模,采用限额设计,严防在该阶段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的现象。 3、实施阶段。在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以后,即可进行施工组织准备、施工技术准备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应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然后利用相应手段,对项目施工建设进行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及质量控制。 4、工程验收阶段。工程竣工验收应分成单位工程完工后的交工验收和全部工程完工后的竣工验收,对于竣工验收中遗留问题的处理,应按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规定的“不合格的工程1、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限期落实完成,执行。整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