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设计建筑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剧院设计建筑说明.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规划背景二 项目概况 3、工程规模:xxx大剧院规划用地面积1.35公顷,总建筑面积29512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积)。建筑主体地面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3米。地面停车位62辆,其中包括大巴车位6辆,地下停车位108辆,考虑机械停车可达172辆。4、设计依据1) xxx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2005年10月2) xxx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答疑及补充说明2005年11月3) Xxx市规划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现状地形图。4)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
2、001年版)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9)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1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1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计置标准DBJ08-7-9612)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13)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5) 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三 总体规划篇1、指导思想:我们的设计强调城市形态与建筑功能的高度统一。我们希
3、望大剧院不仅具有完美的声学效果、愉悦的观演气氛与理性的功能逻辑;更希望大剧院能够和谐的融入到城市空间中去,与行政中心、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示馆、体育会展中心共同塑造出统一的城市意象,并在和谐中保持一份鲜明的个性。2、城市意象:理想的建筑,应与城市融洽的从属共生。我们追求对称与纯净的城市几何形态,以行政中心为核心,将大剧院与“两馆”设计在同一个环形当中。环形创造出一种共享、参与的氛围,清晰的界定出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营造出市民广场的围合感。3、退让道路红线:建筑东侧退让黄山路50米,退让北侧广场大道20米。根据常州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答疑及补充说明2005年11月15日,“建筑基地原则
4、上在红线范围内设计,如设计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在南、西两侧突破红线”,方案适当对南侧红线有所突破,其目的在于考虑与博物馆及规划展示馆的对称围合布局。4、交通组织:建筑的西侧为公众步行主入口,北侧为票务与综合服务入口,东北侧为车行入口,西侧为贵宾入口,南侧为演职人员入口与道具入口。完善的入口设置,不仅使建筑拥有清晰的交通流线,更确保了理性的功能组织四 建筑单体篇1、建筑形态:大剧院的城市意象简洁而宏大,可寓意为“巨幕”、“光庭”与“音乐盒”三部分。面向市民广场,一幅“巨幕”横亘在你的面前,巨大而简洁的形体极具视觉冲击力,其高度、体量、材质均充分的考虑到与“两馆”相协调。六片超尺度的铜隔栅,其构思来
5、自于江南园林中窗棂的模式,增添了建筑的东方韵味。层叠的铜隔栅与阵列的竖隔断,共同强化了“巨幕”的景深感与透视感。在这里,城市仿佛变成剧场,建筑化为舞台,市民则是节目中的演员。“巨幕”赋予建筑鲜明的个性,准确的传达出其精神内涵。与“巨幕”相比,“音乐盒”的形态、语汇、色彩则试图与体育会展中心相对话,其中包裹的是大剧场、观演休息大厅与多功能剧场。水平舒展、棱角分明的“音乐盒”极具动感,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轻轻浮起。浅灰色的金属板将简陋的建筑体量整合起来,局部突出的主台与侧台既符合了建筑的功能需求,又使得形态富于变化。金属板上的楔形窗根据建筑的采光需求,呈现出由疏到密的渐变关系。夜色中,暖暖的光线
6、就如同轻快的音乐,缓缓的从窗子中流淌出来。在“巨幕”与“音乐盒”之间,一个虚化的“光庭”成为二者的连接与过渡。“光庭”由前厅、公众休闲区与文艺展示区三部分组成,其意义就在于强化大剧院的公众性与开放性。2、功能组织:建筑大致可划分为前厅、公众休闲区、文艺展示区、观演休息大厅、1500座大剧场、350座多功能可变剧场、演员区、行政业务区与辅助区。3、空间逻辑:建筑位于基地的中央,由绿化环绕着。宽阔的艺术广场,提供给市民休闲与活动的舞台,展现出时代的节奏。而大面积的浅水,则提供了宁静而舒畅的氛围。动静间,人们缓缓的进入建筑。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大剧院往往对空间逻辑、空间序列有着更高的要求。方案设置出不
7、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并以此构建出建筑的空间逻辑。在水平轴线上,穿过宽阔的市民广场、绿化带、文艺广场与浅水池,迎面而来的是“巨幕”,简洁而巨大的形体,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心理上暗示事件的发生。穿过层层“幕布”,进入 “光庭”,透过“幕布”上不规则的缝隙,斑驳的阳光铺洒在茂密的竹林上,浓郁的东方气息弥散在整个空间之中,使得公众在进入剧场前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最后是作为空间逻辑核心的观演休息大厅,大厅通高十余米,建筑的功能围绕其展开。观演休息大厅的出现不仅解决功能上的要求,更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喻示空间高潮的到来。在水平轴线上,空间依次由自然过渡到半自然半室内到室内,在空间、景观、光线、心理
8、等几个层次上发生变化,赋予大剧院独特的空间氛围。4、大剧场与多功能可变剧场:大剧场与多功能可变剧场是建筑的核心所在。大剧场观众席1520席,池座880席,楼座640席,总容积11856立方米,单位容积7.8立方米/座。方案采用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设主台、双侧台及后台,台口尺寸宽18米、高12米,主台面积800平方米,宽32米、深25米、净高28米,双侧台各350平方米,净高12米,后舞台面积400平方米,净高15米。设分块乐池升降台和乐池升降栏杆。台仓设与舞台下部,其面积、尺寸、有效深度可根据升降机械设备的实际需求确定。在方案阶段,我们十分注重环境噪声、震动、机械噪声对大剧场的影响,采用了重
9、型结构、设置双层以上的混凝土墙板、架空楼面、防震橡胶垫、设置双重隔声门、形成声锁等技术措施。多功能可变剧场拥有350座席,座席可根据需求自由移动,可满足中小型演奏会、演唱会、时装表演、舞蹈比赛、电影放映及会议的多功能需求。5、公共空间:大型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至关重要。公共空间不仅仅提供了功能与交通的有效组织,更提供给使用者舒适的空间感受。在大剧场与多功能可变剧场之外的公共区域,我们设置了公众休闲区、文艺展示区、贵宾厅、票务服务区、音乐书店、咖啡厅、茶室、存衣处等辅助公共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众的使用需求。6、声学设计:1)观众厅体型设计的原则:观众厅体型充分要利用大厅中的有效声,避免遮挡声
10、能。地面要有足够的升起,缩短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争取较多的一次反射声,避免声能碰损、过多的吸声和缝隙及过大的体积。变不利声能为有利声能,减小反射声程以缩短反射声与直射声的时差。声场应分布均匀,充分注意厅内声强的薄弱区,有效地促进声音扩散。避免声聚焦引起的轰鸣感、模糊感及缺乏方向感和清晰度。2)观众厅平、剖面的声学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各种观众厅平面而最终选择了声能分布均匀矩形的观众厅平面。如:钟形、扇形平面的声学效果取于两侧墙的水平夹角;六角形加强了池座中心区的的声强,侧墙前短后长,反射区域大,前长后短则反射区域小;卵形有椭圆形、梨形、马蹄形等,曲率大,多用于古典式剧场,可能产生有害声,多层
11、包厢等装饰能起到声音的扩散作用。圆形类似卵形平面,有声场分布不均现象。平顶过高不利于声强,因台口标高和天花标高相差过大故做成了折线形。3)观众厅的体型设计:观众厅尽量缩小了面光和耳光的开口宽度,扩大反射区域,改善了前部坐位的音质。灯口的处理既不正对声源避免吸声过多,又不正对着观众影响视觉。观众厅顶部做2至3米宽的波形折面,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可把声音灵活的反射到所需要的区域。侧墙的长度控制在30米以内,避免了延迟反射。墙裙表面作坚硬光滑的反射材料,墙裙以上宜作扩散处理。考虑到剧场的后墙的过分吸声,增加了电声的反馈。挑台下的天花做向下倾斜的反射面,使其反射线和大天花的反射线重合起来,平直的挑台断面
12、可做吸声材料覆盖。地面的升起坡度较大,声波可以更容易越过前排人的头部的遮挡而到达后排人的耳部,前后错排对听觉也有利。4)材料吸声和建筑处理:观众厅天花采用木板、胶合板、纤维板、板条抹灰、钢丝网水泥抹灰等,都是大面积的薄片结构,有吸收低频声音的性能。有龙骨架起的木地板也有薄板吸声的性质,当坐满观众时将由观众所取代。 观众的衣服和头发是最大的吸声体,并把椅子的吸声系数做得和观众近似,无人坐的座椅翻起的表面具有空气共振作用。五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 71318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 99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951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120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8310平方米容积率 0.29覆盖率 13.9%绿化率 45.2%泊车位 234辆其中:地上停车位 62辆(大巴6辆)地下停车位 172辆(考虑部分机械停车)大剧场观众席 1520席其中:池座观众席 880席楼座观众席 640席总容积 11856立方米单位容积 7.8立方米/座采用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设主台、双侧台及后台,台口尺寸宽18米、高12米,主台面积800平方米,宽32米、深25米、净高28米,双侧台各350平方米,净高12米,后舞台面积400平方米,净高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