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510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案设计说明书目 录1 总说明2 工艺3 总图及物流4 建筑5 结构6 给水排水7 电气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9热能动力10消防11节能12环境保护13职业安全卫生14投资估算附件附图1效果图1.1鸟瞰图1.2透视图1.3立面图。2总图及物流2.1总平面布置图;2.2绿化布置图;2.2综合管网布置图。3建筑3.1负一层平面图;3.2一层平面图;3.3二层平面图;3.4三层平面图;3.5设备管道夹层平面图;3.6 五层平面图;633层平面图;3.7屋顶平面图;3.8正立面图、背立面图、左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3.9A栋1-1剖面图,B栋1-1剖面图1总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企业

2、简况简述企业发展简史及产品结构调整变化情况,包括企业的性质、隶属关系、法人代表;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产品和技术的优势与成就;企业的资本结构及相关联的组成;目前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建设目标、产品特点、建设规模和发展远景等内容。2)项目进展情况简述可研报告、立项批复、方案批复以及到目前为止工程的决策和进展情况等内容。1.1.2工程地址及场地条件1)工程地址2)场地条件1.1.3建设目标和规模1)产品选型和生产纲领(1)产品选型产品的主要结构特征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列表说明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对比),说明所选产品的技术选进性及选型合理性、说明所选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专利或专有技术,是否

3、符合产业政策,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2)生产纲领见下表:表1.1-1 生产纲领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数量(单位)单位产品质量(kg)年生产纲领(台、套、件)基本纲领备品合计数量质量(t)备品率(%)数量质量(t)数量质量(t)1*2*3*注:产品品种、规格及型号较多时,可列出代表产品的生产纲领,其它产品可按尺寸大小、复杂程度或重量等确定折合系数,折合为代表产品的生产纲领进行计算。2)建设规模(项目组成)见下表:表1.1-2 建设规模(项目组成)一览表总图编号项 目名 称建筑分类层数*/-*建筑面积(m2)建筑高度(m)工程设计等级备注*单层厂房*级*多层厂房*级*单层仓库*级*多层仓库*

4、级*高层厂房*级*高层仓库*级*多层公建*级*高层公建*级*多层居住*级3) 项目分期建设情况(无分期时省略)本工程共有子项目*个,分*期建设,分期情况见下表:表1.1-3 项目分期建设情况一览表分期生产纲领项目数(个)用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备 注一期二期三期说明:*期工程已建成,*期工程正在实施中,本次设计为第*期。4) 建(构)筑物特征及设计要求见下表:表1.1-4 建(构)筑物特征及设计要求一览表总图编号项 目 名 称*车间*车间*仓库变配电房食堂倒班楼设计编号010203040506使用功能生产生产储存变、配电食堂休息建筑规模建筑面积()规模(班、人)*人*人建筑基底面积()

5、层数(层)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消防计算高度(m)最大跨度(m)最大吊车吨位(T)设计使用年限(年)防火分类甲戊丙戊耐火等级地上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地下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级级级I级级级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一级二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六度六度六度六度六度六度主要结构类型结构安全等级停车泊位(个)1.2设计依据1.2.1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根据项目情况增减)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5)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6)汽车

6、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7)机械工厂办公与生活建筑设计标准JBJ/T-94;8)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GB50*-2010;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房屋建筑部分;11) 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1.2.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2)*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3)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3)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5)其它与工程设计有关的文件。1.

7、2.3工程所在地区气候特征、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气候特征2)气象条件(以重庆市为例)重庆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最大积雪厚度:3c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s。基本风压0.4KN/m2。常年平均雾日68.3d。常年平均日照对

8、数1259.5h。常年平均雷暴日28.3d。(本地区其它影响本工程的气候、地理特征数据等)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根据*单位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场地上卓越周期为*s,地貌属*,地基土(岩石)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常年地下水位*m,变化幅度*m,有(无)侵蚀性。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度,抗震设防烈度*度。本场地特征地质情况,不良地质情况的表述和其它需说明的内容(如:最大冻土深度、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及采取措施、膨胀土、滑坡、断层、喀斯特地貌、破碎带、古墓、古河道等不良地段、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等)。新建项目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做出的建设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价报告。1.

9、3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原则1.3.1指导思想范例:项目的建设将按照*行业规划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坚持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要求,通过搬迁技改结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使企业以必要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手段和能力。通过改进、研发、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等项目的实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将公司建成为国内先进、世界一流,具有较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

10、力的行业领先者。1.3.2主要设计原则1)各专业在符合国家和地区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忠实于原方案设计和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并完善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同时,应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对方案进一步深化。根据顾客提供的工艺布置和生产规模要求以及产品特点,合理设计物流流程和车间内区域规划,提高车间面积综合利用率,并适当考虑扩展空间。2)充分体现“效率优先、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生产与生活、工艺与建筑、设备与人、人与交通、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关系。设计总体上统筹考虑工艺、建筑、设备、设施、交通、物流之间的和谐。3)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11、,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形象美观。4)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设计应满足有关主管部门和国家法律、法规对规划、用地、抗震、消防、防雷、环保、劳动安全、卫生、绿化、节能等方面的规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1.4设计范围和内容1.4.1范围根据与顾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为该工程规划道路红线及用地界线范围内厂房工艺、建筑物和总平面方案设计。1.3.2内容工艺、总图及物流、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动力、消防、节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及投资估算等。设计合同以外的内容,由顾客另行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设计或咨询,我院给予配合。景观绿化设计本次

12、仅考虑绿地布置。1.5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1.5.1总图主要数据见下表:表1.5-1 总图主要数据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 位数据备注原有新增规划合计规划条件1总用地面积m2其中建筑基底面积m2构筑物用地面积m2露天堆场用地面积m2道路广场面积m2绿化面积m2覆盖面积其它用地面积m22总建筑面积m22.1按功能性质划分其中生产用房建筑面积m2办公生活用房建筑面积m2生产辅助用房建筑面积m2其它用房建筑面积m22.1地上地下部分划分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3实际容积率1:按国土资源部文件计算容积率1:4建筑密度5绿地总面积m2按有关规定计算的绿地面积6绿地率7围墙长度m8挡土墙工程量m2

13、9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填方m31.5.2其它数据及指标见下表:表1.5-2 其它数据及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 位数据备注原有新增规划合计1年产量台(套、件)2工艺设备总数台(套)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台(套)锻压设备台(套)铸造设备台(套)3用电设备安装容量kW4用水量m3/d5空调计算冷负荷kW6空调计算热负荷kW7天然气耗量Nm3/d8概算总投资万元2工艺根据合同约定:本项目工艺设计由顾客自行设计(无工艺时)。 2.1*厂房2.1.1*车间1)车间生产任务、生产纲领与生产性质(1)车间任务 承担*生产任务。(2)生产纲领 生产*台(套)。(3)生产性质属多(少)品种*批量生产。 2)工作制度与年时

14、基数 *班制,全年工作*天。设备年时基数:*h。工人年时基数:*h。 3)设计原则(1)(2)(3) 4)主要工艺方案(1)(2)(3) 5)主要数据(1)人员:共计*人,其中工人*人。(2)设备:除利用原有设备外,主要新增设备见下表:表2.1.1-1 *车间新增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主要技术规格制造国别或厂家电容量(KW)估价(万元单价合计123456(3)公用动力耗能a电力安装容量:*KW;*KVA。b压缩空气小时平均:*m3/h;小时最大:*m3/h。c CO2气小时平均:*m3/h;小时最大:*m3/h。(4)投资估算工艺总投资:*万元,其中新增:*万元。2.1.2*车间

15、2.2*厂房 3 总图及物流3.1场地概况3.1.1工厂位置和区域情况(简述厂区所在地的地区名称(市、区(县),地理位置,四周环境,四邻关系,距市(镇)中心距离;交通状况如距高速公路、市政公路、机场、海运、河运码头、铁路货运站的距离,以及沿途公路、桥梁的载重能力,当地能源水、电、蒸汽、燃气等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与构筑物,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场、学校、生活设施等可利用情况)3.1.2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范例:用地为典型的浅丘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南北长约900m,最宽处约400m。用地范围极不规整,除了东面临规划的

16、城市主干这一侧较为整齐外,其余三面均极不规则。 在对用地现状进行踏勘时,发现用地呈Y状,冲沟的右侧一支现已被建设用地所填埋,几乎形成了用地东侧的土石方平衡,使得用地现状与原始地形图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3.1.3场地现状 描述场地内原有建构筑物,需要保留的建构筑物、名木、古迹等)场地内建构筑物拆除及场地变化情况。3.1.4自然因数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喀斯特地质、岩溶、滑坡、洪水、以及其它地质、气象灾害情况。3.2总平面布置3.2.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工艺、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物流、节能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构)筑物,使其满足功能、城市规划要求及技术经济

17、合理性。范例:根据工艺和物流分析并结合四周环境分析,将厂区分为办公、生产、生活三大功能板块。这三大板块天然地座落在厂区地块高、中、低的三大台地上,通过交通整合将三大板块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整个总平面布局紧凑,活泼。同时考虑到场地内的自然高差大这一因素,结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又将生产区又划分为两小台地,在各自的台地上组织生产活动。总体布置满足工艺、地形、地质、日照、通风、消防、交通、节能及环境保护等要求,体现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先进、发展和灵活的设计理念。3.2.2说明建筑群体布局、不同空间设计、功能分区、远近期结合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范例:办公区新建科技楼一栋;生产区新建电器件联合厂房、汽

18、摩件联合厂房、涂装厂房各一栋,规划厂房三栋,辅助动力用房有锅炉房、变配电所、库房、抛丸机房;生活区新建食堂倒班楼一栋,规划倒班楼一栋;厂区人流、物流的组织分流明确,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均设置有独立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3.2.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及其与四周的环境关系范例:厂区整体布局与城市整体规划对地块的要求相统一,空间布局体现了规整气派的工业园区风貌。道路线形绿化与广场片状绿化不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起到了隔音防尘的作用。3.3竖向布置3.3.1说明竖向设计依据(如根据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的情况范例:厂区排水方式以路面排水为主。雨水由东向西排出场区。设计中将

19、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略高于城市道路,并使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同时为场地内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场地平整设计后最大高差为*m,道路最大纵坡为*%,最小纵坡为*%,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中间冲沟部分与周边地形高差较大,设计标高比原始标高提升较多。但通过设置地下车库来减少填方量,以道路的绕行来减少挖方量。3.3.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情况范例:该场地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竖向布置采用台阶式布置,以结合地形,满足总体布局,不搞高切坡为原则。场地竖向设计标高考虑与城市道路标高协

20、调一致,地以台地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工程量投资等因素来确定各组团的室内外标高。每个组团基本采用同一标高。室内地评标高定在*m*m之间。小区内最大挖方高度为*部*m,最大填方深度为*部*m。3.4.3土方工程的最大填方高度、挖方深度、土方平衡、缺土或余土的处理,挡土墙的设置及其结构材料等。3.4交通组织及道路系统3.4.1交通组织范例:厂区外部实现人车分流可提高厂区的舒适与安全。在*期主入口设置于*路上,主要供人员进出,出入安全,次入口设置于*路上,主要供车辆出入,方便直接。*期的人员出入口设置于*路上,车行入口借用*期车行入口,从厂区南面道路直接进入车库。厂区内部以*两条道路为主线,以消防通

21、道联系各建筑物并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在*期场地的入口处和*期用地的北面,设置了可停*辆车的室外停车场。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分别位于部,停车位*辆。3.4.2道路系统范例:道路系统垂直网状结构。道路为城市型双坡立道牙混凝土路面,砼面层22cm厚,手摆片石30cm厚,粗砂找平层5cm厚,路基夯实。主要道路宽度为7m,生活区道路宽度为6m,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150.45 m,车间引道及入户道路宽度与大门及楼梯间相适应。建筑物四周均设留可供消防车通过空间,并设相应停车场与其配套,以满足规划,消防和运输的要求。3.5物流3.5.1 全年运输量,包括运进、运出及厂内运输量(列表说明)3.5.

22、2 工厂内外运输方式,最大(最重)零件的外形尺寸、质量、数量及装卸方式;3.5.3 运输方式的确定及设备选择根据物料(产品)特征及对外运输条件确定工厂运输方式,与物流配送中心或城市运输部门协作情况,成品及重大件运输装卸方法,厂内运输方式及装卸方法,采用的设备、设施、器具以及机械化程度等;3.5.4 如有铁路专用线的,应说明铁路的布置及接轨情况,专用线的长度,车辆交接地点及手续,编组站的数据。厂内铁路布置情况,技术条件、通讯信号及调度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等。机车、车辆、装卸设备设施的计算与选用。3.5.5 无轨运输按厂内外生产及生活用车分别说明运输设备的计算、车型和数量的确定,装卸设备的选用及数量

23、,并说明原有设备利用情况。3.5.6 如有水路运输条件的,应说明码头的位置,专用码头的型式、长度、起重及运输设备的配置,码头至厂区专用公路的配置等。3.5.7 其它运输说明选用该种运输方式的条件、优越程度、设备设施的计算,设备选型及数量的确定。3.5.8 仓库1)全厂性仓库的组成、任务、服务对象、面积、储存物料的名称及数量、特性及火灾危险性类别(列表说明)。2)物料保管储存方式,装卸及搬运方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运输、装卸、搬运、储存设备的选择;3)易燃、易爆、可燃和有尘、毒、腐蚀性物品仓库的防火、防爆、通风、除尘的要求及采取的措施;4)仓库面积的计算按物料特性及仓库类别分别采取单位面积荷重

24、法、单位面积存放数量法、概略指标计算面积法,确定库房面积。(1)单位面积荷重法:一般用于金材库、炉料库等;(2)单位面积存放数量法:一般用于外协件库、成品库及配套件库等;(3)概略指标法:根据同类工厂的仓库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概略指标,一般用于劳保用品库、工具库、机修配件库等。(4)高货架库仓库面积计算,除按上述计算法计算外,尚应列出高货架仓库面积计算表进行高架仓库面积计算。4建筑4.1方案设计构思和特点本着安全适用、环保、经济、美观的设计指导原则,结合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及使用要求,充分考虑厂区地域特点、人文特点、周边环境、地形地貌,运用现代建筑设计处理手法,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各个建筑

25、物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力图将厂区建筑设计成具有时代感、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筑。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同时贯彻环境景观、环保、舒适度、节能等设计理念。 4.2 主要建筑物4.2.1厂房和仓库范例:厂房由汽摩件联合厂房、电器件联合厂房、涂装厂房组成(根据工艺生产的特点,涂装厂房从工艺生产中独立出来),各厂房平面形式均为矩形。1)汽摩件联合厂房为单层轻屋面钢结构厂房,短边5跨共90m,长边为120m,其中轴线M-P设置5吨双梁起重机;厂房内分别为、焊接、机加工、总装等车间。东面局部二层辅房,布置卫生间、车间办公、会议等功能房间。2)电器件联合厂房为二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短边4跨共36m,长边为117.

26、1m,分别为机加工、总装车间。南面布置空压机房、高压配电房、三坐标测量机房、*等功能用房。3)涂装厂房为27m跨混凝土排架结构的单层厂房,短边为27m,长边为120.1m。4)抛丸机房地上1层,矩形平面,柱网为6m8m,短边为*m,长边为*m。5)库房地上1层,矩形平面,柱网为30m6m,短边为*m,长边为*m。6)锅炉房地上1层,矩形平面,柱网为10m4.5m。7)污水处理站房地下和地上各一层,短边为*m,长边为*m。4.2.2食堂及倒班楼该项目为地上*层的*结构建筑,平面采用*式布局。一层使用功能为食堂,设有满足*就餐的大餐厅和*个小餐厅(雅间),以及厨房、库房、更衣、洗手间等配套设施。二

27、*层为倒班用的带卫生间和阳台的标准寝室,共有*间,每间*床。在一层设有管理间;*层设有活动室。倒班楼设*个安全出入口;每层设*个疏散出口。设*部楼梯(均通向屋顶)。食堂部分地上一层,餐厅、厨房分别设*个安全出入口。食堂层高*m;倒班楼层高*m;建筑高度*m;消防计算高度*m。4.2.3*办公楼该办公楼为地上*层的*结构建筑,平面采用*式布局。一层使用功能为*,一层设置三个对外出入口;二至四层类为各类管理办公用房;五层为高层管理办公;六层是大会议室和活动室;设2部楼梯和2部电梯通向顶层,其中一部楼梯直通屋顶,满足疏散要求。一层层高*m;二五层层高*m;六层会议室层高*m;建筑高度*m;消防计算高

28、度*m。4.2.4根据主导工种所提资料,生产工艺与使用功能要求的本工程各子项建筑特征详见表1.2-3。4.3交通组织及物流范例:汽摩件联合厂房、电器件联合厂房、涂装厂房出入口位置及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了工艺流程的衔接与人物分流的使用要求。4.3.1与厂区的联系范例:园区生产入口位于厂区中部,三大车间的生产入口正对园区生产入口,物流短捷、便利。厂房内部辅房位于园区中央,与科技楼及倒班楼的距离适中,便于生产管理和人流交通组织。原料由生产入口进入园区,在汽摩件联合厂房卸货平台处下料,经初步加工,一部分原料进入涂装厂房进行进下步处理;另外一部分进入电器件联合厂房进行深加工,然后再进入涂装车间内进行喷涂处理

29、;最后涂装厂房内的加工完毕的胚件返回各自厂房内进行最后的成品组装,产品存放入库,由厂房内辅助库房运送出园区。整个工艺流程衔接合理,科学,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充分体现了园区建筑与工艺流程紧密结合的布局理念。汽摩件联合厂房、电器件联合厂房、长边设置三个出入口,涂装厂房长边设置两个出入口,汽摩件联合厂房短边设置三个出入口,电器件联合厂房和涂装厂房短边设置一个出入口。餐厅设对外出口*个,厨房一个。宿舍设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一个。办公楼设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一个。4.4立面设计4.4.1立面造型范例:建筑造型根据总体布置、建筑规模、平面形式、使用功能、采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丰富、完整、统一中

30、又略显个性的视觉感观。厂房立面造型设计简洁、美观,整个厂区以直线条为主,搭配坡顶的走势,加强了建筑的整体美和韵律美,同时银灰的立面主色,穿插深蓝色色带,加之彩钢板和玻璃材质虚实对比,塑造空透的建筑形象,极具现代感。变电所、库房、锅炉房、抛丸机房立面简洁大方,面层分别涂银灰色氟碳漆和米黄色氟碳漆,与整个厂区色彩和谐统一。科技楼结合平面功能的要求,主采光面上百叶竖向延伸,有序排列中映衬出主楼的挺拔耸立;外凸的弧型门厅,内凹的玻璃幕墙, 对比之下显示出科技楼特有的张力和亲和力;9.3m高的入口饰墙外挑宽大雨蓬,稳健挺拔 ,气势宏大;屋顶曲线型的屋架,柔美轻盈中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整个建筑,刚与柔的

31、结合,虚与实的对比,加之弧型门厅的灵活运用,充分展现科技引领潮流,科技被喻为时代先锋的必然趋势。建筑内部功能合理,与外部形态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建筑主色调以乳白+米黄为主,加以橙黄的局部点缀,屋顶白色的衬托,突显了一种张扬而不失稳重的建筑个性色彩,结合环境的映衬,处处生机盎然。倒班楼主立面采用点窗的灵活组合,加以百叶与金属线框的衬托,在满足空调机位的同时,丰富了外立面,并使点窗与阳台得以有机的统一。食堂部分,通过窗的分隔形式,体块的高低搭配,材质的虚实变化,色彩的相互辉映,使食堂与倒班楼的得以有机组合;灵活的平面造型,丰富的体量关系,从而增强了各个方向的视觉感官。建筑主色采用白色和浅黄色,在展

32、现个性色彩的同时,燃放出了激情和活力。办公门卫两端均设门卫值班室,对称式布局;中间是厂标和升旗台。门卫值班室立面强调简洁和显现时代特征,片墙的垂直升起,斜向上延伸,充分展现公司不断向上,连续攀登的企业精神。建筑色彩以米白为主,穿插锗红。污水处理站立面根据平面功能由内而外的拓展,简洁大方。建筑色彩以米白为主,清新自然。4.4.2采光设计见下表:表4.4-1 项目采光设计表项目名称采光等级窗地比(1/*)项目名称采光等级窗地比(1/*)侧窗平天窗矩形天窗侧窗平天窗矩形天窗*#厂房*级*#倒班楼级*#厂房*级食堂级*#仓库*级办公楼级*#仓库*级实验楼级4.5剖面设计4.5.1层高4.5.2通风组织

33、5结构5.1工程概况5.1.1工程地点、主要功能范例:本工程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区茶园工业园区拓展区13-7号地块,主要进行汽摩配件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5.1.2各单体建筑的长宽高,地上和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范例:本工程由汽摩件联合厂房和办公楼组成。1)汽摩件联合厂房为单层轻屋面钢结构厂房,短边5跨共90m,长边为120m,跨度为18m,柱距8m,屋面钢梁下净高为9m,其中轴线M-P设置5吨双梁起重机。2)办公楼为地上*层的*结构建筑,无地下室,建筑平面尺寸为*m*m,主要柱网为*m*m,一层层高*m;二五层层高*m;建筑高度*m

34、。5.2设计依据5.1.1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5.1.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KN/m2;地面粗糙度:*类。2)基本雪压:0.2KN/m2。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工程地质概况。5.1.3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范例:本工程所执行的主要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

35、版)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0)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5.1.4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书面特殊要求。5.3建筑分类等级5.3.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5.3.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5.3.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四级。5.3.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5.3.5地下室防水等级、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有则写,无则不写)5.4上部结构

36、方案5.4.1结构缝的设置。范例:汽摩件联合厂房结构长度均小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规定的温度区段长度要求,不设置结构缝。办公楼结构长度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伸缩缝间距要求,在*轴线处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100mm。5.4.2结构选型范例:汽摩件联合厂房采用门式刚架钢结构,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4.3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的说明。(有则写,无则不写)5.4.4特殊结构的方案可行性论述。(有则写,无则不写)5.5基础方案范例:根据该场地地勘报告(或者邻近场地的地勘报告),本工程拟以中等风化岩石作为持力层,采用机械钻孔多

37、桩承台基础。5.6主要结构材料5.6.1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5.6.2主钢构采用Q345钢材,次钢构采用Q235钢材。5.6.3钢筋选用热轧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5.6.4砌体等级 :MU5MU10;砂浆强度等级:M5M7.5。5.7需要特殊说明的其它问题(特殊试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论证等等)。6给水排水6.1 给水6.1.1给水水源范例:本工厂给水采用市政自来水,在工厂南,北面有现状市政环状給水管网,給水管径均为DN200400mm,其给水压力为0.40MP。(如为自备水源,应详细说明自备水源具体情况。)6.1.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范例:1)总用水量:工厂最高日用

38、水量为:180 m3/h,工厂最大时用水量为:45m3/h。2)工厂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和设计小时热水量分别为:150000W/h及2500L/h。3)消防用水量:工厂最大消防用水建筑物为综合楼,其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为:40L/s,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为:15L/s,室外消火栓用水为:25L/s,综合楼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88m3。6.1.3 给水系统范例:工厂给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由工厂南,北面的市政环状給水管网上分二处引入(现状市政环状給水管网管径均为DN200400mm),其给水引入管管径均为DN200mm,引入管处供水压力为0.40MP;工厂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流制,給水

39、主管呈环状敷设,管径为DN100200mm。市政自来水能满足各工厂各单体建筑物的给水水量及水压的要求,各单体建筑物给水经水表计量后就近由工厂合流制給水主管引入供给。6.1.4 消防系统范例:工厂共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共二种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流制,市政自来水能满足各单体建筑物的消防给水水量及水压的要求;各单体建筑物消防给水经防污隔断阀后就近由工厂合流制給水主管引入供给。6.1.5 热水系统范例:工厂设置定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由设置于浴室屋顶的燃油(气)机组提供;市政水经加热后储存于浴室屋顶的热水箱,热水出水经与浴室屋顶的冷水箱出水混合后,供工厂浴室人员

40、淋浴;热水供水温度为3740,热水使用时间为下班后一小时。6.1.6 中水系统范例:按甲方要求及本着节约用水的精神,工厂特设置一套中水系统,中水系统处理水量为50m3/h;工厂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厂区排水管道单独收集后,汇流入工厂废水处理站,综合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供至工厂中水管网,再经水表计量后供给各中水用水点;中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道路及绿化等;中水采用生化-物化-生化处理方式取得,中水处理具体方式详见环保专业设计。6.1.7 循环冷却水范例工厂空压站设置一套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冷却水量为50m3/h;循环冷却水水温:t1= *;t2= *,t= *。6.1.8 饮用净水系统范例工厂不设置独立的饮用净水系统,各单体建筑内,饮用水采用由电加热器直接制备的方式,工厂饮用水标准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