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762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派建筑.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徽派建筑.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徽派建筑.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徽派建筑.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徽派建筑.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徽派建筑.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派建筑.ppt.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徽色时光,课件内容,一、徽州建筑概述二、徽州建筑特色三、宏村赏析,地理位置,徽州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村落,徽州地区山间盆地狭小,村落多是聚居型,有限的空间逐渐凝结成块,村落外形与山水围合空间相吻合;而且徽州人宗族观念强,聚族而居,俗重墓祭,许多村落以祖坟为中心发展起来。村落的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 等。民居外观整体性

2、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采用徽派三雕,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在徽州地区,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建筑形成,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

3、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徽派建筑风格 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

4、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徽州民居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布局上紧凑通融,结构上奇巧多变,风格上清雅古朴,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祠堂,徽州祠堂极其“堂皇宏丽”,耸然高出民居的建筑。徽州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因为是祭祖的圣坛,族人会议之所,宗族执法的公庭,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祠堂多建在村口,祠堂的规模,气势往往能够折射出这一村、一族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多为四合院式的建筑,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清懿堂(罕见的

5、女祠)等,胡氏宗祠,休宁溪头三槐堂 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内有木柱182根,其建筑形制、平面布局、内外部装饰等,反映了明代中期徽派祠堂建筑的特点,民间素有“金銮殿”之誉。,徽州古牌坊,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多屹立在道路之上以及村头。为门洞式的石坊、它们虽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同的徽派石雕风格,常见的为“单间两柱三楼”。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许国牌坊

6、,许国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俗称“八脚牌坊”,它以中华独一无二的雄姿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宝”,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棠樾牌坊群,建筑基调,徽派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飞檐翘角、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粉墙黛瓦,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廊是园林中联系建筑之间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阳避雨,还像一条风景导游线,可以供人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风景。,寻常百姓家亦有非

7、凡处,三雕楹联天井美人靠,三雕,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用途: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目的: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 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三雕之砖雕,敬德堂的雕刻属于砖雕,整体形如元宝,自下而上分为七层。第一层是鳌鱼,喻独占鳌头。第二层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喻德行高尚。第三层是两条草龙,喻指腾跃。第四层是左马右鹿,喻马到成功。福禄寿全,第五层是梅上喜鹊,喻喜上眉梢。第六层是辟水兽,喻指吉祥。第七层是鲤鱼,跃龙门是也。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三雕之石雕,不少民宅的墙上开着落叶型的小窗。在古徽州地区,徽商是

8、当时的一大商帮,村里人出去经商发达了回来兴土木盖房,取落叶型的窗户,寓“叶落归根”之意。,三雕之木雕,在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中,六十多间厅堂中珍藏着大量的木雕精品。步入厅堂,举目四顾,皆为木雕,仿佛置身于展品丰富的木雕工艺馆中。文革狂风卷来之时,宏村人冒险用黄泥将木雕糊上,然后贴上毛主席语录。劫后余生,今天我们才有机会去细细地品味。,楹联,徽州民居的堂屋陈设非常讲究,儒雅和书香是徽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一等好事是读书“的观念更是牢牢刻于心中。因此,楹联,书法等是民宅的主要装饰。特别是楹联,徽人用这种外化的文字形式来抒情言志,表达对儒的向往。,楹联,“春云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

9、“日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日耕九百亩,夜诵五千年。”,天井,徽州人聚水如聚财,下雨叫下金子,下雪叫下银子。认为“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通风排水、采光纳气的功能。天井上方承接的雨水也流入屋内天井水池中,所谓“四水归堂”,满足了徽州人“肥水不外流,财气不外泄”的风水心理。居家人端坐厅堂之上,能晨沐朝霞,夜观星斗,满足古徽州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冬瓜梁”搭接在木柱上木柱作用于柱磉上,徽

10、州民居天井,美人靠,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名称由来: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动的场所。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位置: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面积:约19公顷年代: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 1131 1162年),距今约900年历史。名字: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牵马走过的桥,玉娇龙蜻蜓点水的地方,电视剧天仙配中的徽派民宅,中华一绝 牛形村,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整个村庄从高处看

11、,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牛胃: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牛肠:一条400余米长的盘绕在牛腹内的溪水牛脚:村西溪水上架起的四座木桥。实用与美学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为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方便,调节气温环境。风水之为道,徽人尤重之: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白墙黑瓦,水墨色村庄,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无比宁静安详,淡雅和谐。在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中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一般平民不允许用浓墨重彩装饰住宅。皖南山清水秀,山石多秀丽,为使住宅色调与环境相协调,便选择灰白为主的淡雅色

12、彩。徽州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他说过“大抵圣人之言,本自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学理想,从理论上赋予道以美的属性,因而使老庄美学深深渗透在民居建筑艺术之中。,芦苇荡中掩映的白墙黑瓦,蓝天白云点缀的白墙黑瓦,依山傍水,诗意栖居,藤蔓密布的白墙黑瓦,马头墙跳动的音符,得名:因形状酷似马头,加之人们对马的喜爱,而被命为马头墙。亦称封火墙,防火墙。形制: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马头墙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马头墙的叠数最多五叠,俗称“五岳朝天”。功能:主要是防火。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高出

13、屋面的马头墙,起着隔断 火源的作用。其次是防盗功能。马头墙的顶端均以小青瓦护砌,一般的小蟊贼站 立不上越不过,保护居民安全。美学: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马头墙跳动的音符,象征意蕴:古时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经商之路,马头墙是家人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以马头命此墙,象征着房主在外经商从官、发财升迁的远大志向,力克艰险、志在必得的意志风格,无拘无束、潇洒人生的坦荡胸怀。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是马头墙千年中国宗法制度的缩影版本。它是一种封闭,一种界域。马头墙昭示着身份地位的差别,小户人家不配享有“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五岳朝天,错落有致,寂寂深巷里,古徽州交通不发达,无大型交通工具,因此,巷道曲折幽深,宽度仅达建筑层高的五分之一,显得异常宁静,生活气息很浓。优点:幽深巷道可在夏季避免炎热阳光直射,比 较阴凉。由于地皮紧张,建筑物布局紧凑,能够节省地 皮。缺点:冬季日照条件差 不利于防火 车马难以入内,寓心于居,崇尚宗法的内向型意识聚财敛宝的心理讲究实效的心理祈保平安的心理入儒崇仕的意识重视风水的心理,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