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861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规院-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P105-2008.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2.29,规划的主要目的,重庆的发展正面临一个新起点,本次战略规划将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更好的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的实施。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示,支持重庆实事求是地解决地形条件、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约城市重点地区发展建设问题。规划将积极响应新时期国家对重庆的各项战略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构想,做到“整体把握,重点突出”。在承接与推进总体规划实施的前提下,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定位与空间策略,并着手于近期重大决策与行动,引领总体规划的分阶段实施,重点

2、对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交通设施布局、产业布局、重点片区功能发展、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化、优化和完善。,2,3,工作过程,编制阶段:工作思路阶段:2008年8月26日10月6日;初步方案阶段:10月7日11月3日;纲要成果阶段:11月4日12月;阶段性工作汇报:10月6日,工作思路汇报;10月29日,给鸿举市长初步方案汇报;11月3日,给熙来书记、奇帆常务副市长初步方案汇报;12月4日,纲要成果汇报;,期间,月明副市长全部参与听取了汇报。在纲要成果编制阶段,规划局主持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在规划局各部门内和主要市级部门间征求意见,规划内容获得了积极肯定,主要意见集中在港口码头、铁路等战略性

3、设施及其周边用地功能的调整等方面。,4,重点汇报内容,一、发展目标:国家中心与开放高地二、空间战略:增量扩张与功能完善三、拓展策略:均衡发展、卫星城与中心城区建设四、优化布局:开发引导、交通先行与生态维护,1.发展定位:迈向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直辖十年,主城区空间实现了战略性拓展的第一步,超大城市空间框架初步成型。在新的国家要求和国际化背景下,重庆正处于提升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实施主城区空间战略拓展第二步的关键时期。“314”战略部署赋予重庆新的历史重任,经过十年快速发展,重庆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重庆在国家中的重要性需要重新再认识。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加速延伸,重庆从

4、发展后方跃升为前沿。新的机遇期内,亟需科学审视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推动重庆实现新的发展跃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构筑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成为重庆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目标。,5,5,(1)体现国家意志的核心,6,三大沿海增长极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行列,但也使得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统筹协调上升为核心问题,川渝:全面繁荣的标志,川渝作为中国纵深内陆的最大人口密集地区,其发展的成败决定了中国能否走向全面繁荣,步入强国之林。,1.1 直辖市的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平台,(2)充当改革开放先锋,1.1 直辖市的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平台,7,(3)承担国家经济的脊梁国家基础研发中心,“国之重器”的

5、承载空间。(4)走向国际的重要策源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交往与承办国际性大事件,1.1 直辖市的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平台,8,“314”战略部署和总规从国家层面给予了定位,指导重庆构筑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区别与沿海四大中心城市,重庆的中心作用在于带领广大西部内陆地区加快融入全球化,进而进一步提升国家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1.2 直辖十年,重庆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9,展望未来十年,引领中西部内陆地区崛起、改造老工业基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重庆的国家地位将会更为凸显。,交错时期:北京略占上风,上海时代,天津时代,重庆时代到来?,四大直辖市增速对比(可比价),重庆经济增速逆势跃迁10月1

6、6日新闻:金融危机逆势而动!惠普重庆兴建PC工厂2008年前11个月,重庆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居全国第四。,1.2 直辖十年,重庆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10,面对跨越式发展机遇,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直辖市,重庆还远远没有取得与直辖市相匹配的城市实力和中心地位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工业一元化与服务本地化的结构性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拥有8万余平方公里的省级地域范围,却未能形成真正有力的腹地支撑。“小中心,弱腹地”的发展困境阻碍了城市加快发展的目标实现。,2.特征与问题,11,以人口衡量,重庆的城市规模稳居全国前十,仅次于若干国家中心城市。但城市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远低于京沪津穗等主

7、要中心城市,甚至低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仅与中下游省会城市相当。,12,2.1总体水平:直辖地位,省会实力,交通设备制造一枝独大与城市制造业职能下降并存。中心城市的工业结构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重庆一元化的工业结构具有突出的基地型城市特征。交通、商贸等传统本地性服务功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城市服务职能相对下滑。,13,重庆主导工业行业结构,2.2 产业结构:工业一元化、服务本地化,以占领腹地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外来资本与相对薄弱的制造业投资。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本地企业与高度集中的优势出口领域。,14,2.3 开放格局:外资内向与内资外向,中心带动作用不足虽然都市区在市域中的经济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但重庆

8、市域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地位持续下滑。腹地需求不足,制约中心升级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长都有强有力的直接腹地支撑.重庆的腹地条件与同处成渝地区的成都相比也处于劣势。,15,2.4 区域关系:小中心,弱腹地,重庆当前发展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来源于对几十年来嵌入发展的“工业基地”模式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全球化时代内陆地区的普遍困境:受到交通成本的约束,重庆等内陆地区不仅难以进入全球市场,而且面临着本地需求流失的风险。来自腹地和外部的双向需求的不足,是重庆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必须突破的瓶颈。,16,2.5 模式约束:路径依赖与需求不足,3.路径创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17,现实的发展状况和长远目标

9、之间的巨大差距迫使重庆寻求路径创新,这是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选择。拓展发展动力:以多方推动推动跨越发展,打造面向国际化的开放高地,整合外资、国资和内资力量,全面突破内陆城市需求不足的普遍困境 完善职能构架:以区域视野实现功能完善,培育强中心,构建大腹地,破解“小中心、弱腹地”相互制约的发展怪圈,3.1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形成,18,打造开放门户是国家中心城市成功发展的主线。上海、广州、天津各自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全球需求拉动、发展开放经济实现了再次崛起。开放也是推动中心与腹地关系发育的核心动力,而上海、广州、天津正是辐射华东、华南和华北的开放门户。重庆若要在西部城市中

10、脱颖而出,并带动腹地发展,除开放之外别无它途可循,但重庆的开放并不是对上述三大国家中心发展路径的简单复制。,3.2 借力外来资本,提升中心地位,打通腹地关系,19,成为外来资本进入西部市场的基地平台定位于外来资本在西部的大区级商务运营总部、制造基地和生产服务中心。引导外资进入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从消费服务业和汽摩向更广的生产、服务领域扩展,以外来资本促进产业更新国内开放与国际开放并重跨越中部,联动三极,力争成为国内产业占领西部市场的首选。,3.3 东西双向开放,将内陆劣势变为开放优势,20,重视与周边新兴市场联系通过多元化的出口选择,将有助于减少成本对内陆地区走向全球市场负面约束,将成本劣势转为优

11、势。充分发挥综合枢纽优势,构建亚欧大陆桥南线争取成为东部沿海商品进入中亚(欧洲)、东盟、南亚的陆上桥头堡,并吸引相关产业的转移。加强重庆昆明东盟方向、重庆兰州、新疆中亚方向的国际通道建设。,3.4依托国际性门户设施,建设产业开放高地,21,以空港为核心设施,打造开放高地核心区。打造重庆对外交往的核心门户,推动高端商务功能发育。吸引高技术加工和服务外包等国际产业转移。实现旅游、文化、生态等区域特色资源与国际、全国需求的对接。以保税港区为依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地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面向全球市场的本地企业,不走沿海地区高度依赖加工贸易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老路,创造新的产业国际化道路。,3.5争取

12、国家推动,打造介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媒介,22,参照美国中西部内陆模式,争取布局与直辖市地位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产业。充分利用军工和装备制造业基础,在大型工业设备制造、大科学设备、精密仪器、关键部件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争取国家大型项目布局,引领中国参与国际竞争。,3.6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区域职能体系,23,中心强化注重在都市区范围内重点培育国际化和国家级功能,占据高端,打破“小中心”局限。腹地拓展注重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实现区域产业基地的拓展,推动统筹,提升“弱腹地”支撑。,24,重点汇报内容,一、发展目标:国家中心与开放高地二、空间战略:增量扩张与功能完善三、拓展策略:均衡发展、卫星城与中心城区建设四、

13、优化布局:开发引导、交通先行与生态维护,经过十年直辖发展,在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需求制约下,多中心组团模式逐步演变为若干小城市拼合超大城市。同构取代分工:各组团都按照20%的比例来配置工业用地。各组团中心都是生活服务中心,缺乏专业性生产服务中心。,25,1.空间的演进:组团同构、中心抱团,历程回顾:寻求国家使命和自然桎梏之间的平衡自然禀赋的特殊性和重庆困境:水运门户的宏观区位使它必然在启动中国西部发展过程中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山隔水断的微观本底又使它每一次的高速发展都将面临土地资源的巨大制约。不断冲破山河阻断的城市发展史:重庆的城市发展史就是利用几次大规模外力克服成本门槛,推动空间跨越,实现国

14、家使命的过程。从半岛聚集到陪都西拓,到三线建设跨越两江,逐步形成多中心组团的经典格局。,26,1.1 多中心组团的城市理想,模式解读:具有极高承载力的弹性框架多中心组团的内涵:第一,以增量扩张而不是存量优化来承载新生功能;第二,组团分工,确保每种核心功能都能得到充足的发展用地,避免相互干扰、彼此挤压;第三,以核心功能带动居住等配套功能疏解,实现步行尺度的职住平衡。多中心组团的评价:这是东京、巴黎、北京等的世界大城市力图实现而未能完成的。它赋予了重庆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承载高速增长的弹性机体,从而完成每一次历史上的重大转型,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27,1.1 多中

15、心组团的城市理想,用地拓展方式:从跨越发展到中心抱团外围的无序蔓延:缺乏核心功能带动导致外围“反磁力点”发育缓慢,城乡空间二元结构显著。新增建设用地不再是通过新生功能带动空间跨越,而更多表现为居住功能的过度膨胀和无序蔓延。,28,1.2 现状问题:经典模式的消解,向北发展是重庆主城拓展的主要方向,但从历年规划批件分布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功能支撑,经过20032005年居住拉动的大规模北拓之后,在2005年之后又出现建设热潮向内环以内的回落。,用地拓展方式:从跨越发展到中心抱团中心的低水平聚集:多种功能在现状建成区反复叠加,造成效率和效益的双重损失2002到2006年,重庆竞争力排名从第12

16、位降到第41位。环境、文化和科技竞争力的下降显著。单心聚集造成重庆中心城区目前仍旧滞留有大量的市场功能、一般制造功能等,而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开敞空间却严重不足。服务水平和环境品质下降而同时交通压力持续上升,这是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的根本原因。,29,1.2 现状问题:经典模式的消解,比较其他超大城市:重庆城市中心区工业仓储和对外交通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而绿地和公共设施的比重却远远低于其他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从组团分工到日趋同构若干小城市拼合的超大城市:无论处在中心区位还是边缘区位,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优势,各组团在工业、生活服务和居住等功能的用地配比上都非常接近,组团功能日渐趋同。,30,1.2

17、 现状问题:经典模式的消解,功能组织方式:从组团分工到日趋同构小尺度内的功能混杂必然导致规模效益的损失:城市地位的提升有赖于若干具有国家乃至世界意义的关键节点的培育,而充足的拓展空间是基本保障。小组团内部功能平衡既无法承载产业规模扩张也无法实现中心功能提升。,31,1.2 现状问题:经典模式的消解,32,主要依赖调用客水资源水质型缺水问题将日趋突出取水工程投资巨大,进一步引发的生态危机与问题水资源供给酸雨频率增加热岛效应扩大水土流失严重,1.2 现状问题:经典模式的消解,32,面对超大中心城市构筑的目标,面临极大挑战,空间将如何应对,33,2.机遇与挑战,34,2.1 机遇:新一轮国家资源投放

18、的强效拉动,国家政策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正在重塑重庆西南门户的地位从本地机场到区域机场过去重庆作为直辖市,仅仅作为干线枢纽机场,而成都则是国家枢纽机场,国航基地机场,昆明则是与京沪穗一致的国际枢纽机场。2008年国家核准7千万人次的机场规模(2008-2035年),大大提升了重庆机场的作用从本地港口到区域港口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建设将根本改变朝天门以下港口水深条件,内陆保税港区的批复和启动,又强化了重庆港作为西南成本洼地的作用铁路系统的全面优化将极大拓展港口和机场的腹地范围,单一驱动力使重庆过去十年空间拓展速度相对较慢:对比其他沿海直辖城和省会城市,重庆城镇用地增速较慢,并且是少数产业和

19、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同时降低的城市。,2.2 挑战: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巨大压力,重庆即将进入多种建设用地需求同步增长的高速发展期,35,重庆即将进入多种建设用地需求同步增长的高速发展期驱动力多元化的转变,必然带来建设用地总量和类型同步扩张2003年以来城市空间拓展驱动力正在向多元化转变:2003年以前是居住需求推动的第一阶段,2003年以后进入以工业化推动的第二阶段。重庆走向国家中心城市则必须要实现强化制造业功能和提升服务业水平的双重要求,必将推动它迈入多元驱动的第三阶段。,2.2 挑战: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巨大压力,36,2.2 挑战: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巨大压力,城市空间发展框架亟待拉开中央槽谷难以承载

20、多元功能的过度叠加:中央槽谷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一般制造业的无序扩张使高端服务功能的成长空间受到挤压,机场、人文遗产和自然山水等对城市功能提升起关键性作用的战略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主四副无法实现中心功能的全面提升:一主四副是以生活服务设施的供给为主的。其周边可供开发弹性日渐降低,难以满足文化会展教育等无法采取高密度、小占地方式设施的发展。,现有重大设施布局无法实现空间战略目标机场、铁路客站、客运码头等设施之间尚未形成客运联运体系。机场、果园港、黄谦港等重大设施与后方陆域空间开发衔接不足,导致低效利用寸滩港区:集疏运体系面临发展瓶颈;疏港交通分割城市空间;国家保税区政策难以形成更大的区域

21、带动。团结村中心站、上桥第三客站等设施布局面临用地局促、交通组织困难,与城市功能拓展也相互干扰。随着设施陆续建成,东西物流与南北商务客流交织矛盾会逐步显现。,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38,机场,寸滩港货物进出主要通过公路集散,周边道路随着城市发展交通负荷趋于饱和。规划吞吐能力120万标箱,一期工程建成2个泊位,吞吐能力28万标箱,而目前进出港区的大型集卡车已对城市交通和城市景观造成严重影响,2.2 挑战: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巨大压力,空间发展模式的调整是首要的战略,39,3.战略与模式,40,3.1 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1)时间点的选择以增量扩张策略替代存量优化策略是世界大城市的普遍选择,工业

22、化中期是拓展城市空间的最佳时间点伦敦教训:工业化中期在产业空间上采取紧缩布局方式,导致产业以演替方式发展,制造业退出,功能菜单缩减;同时采取远距离疏解居住功能的方式,与当时大部分人口收入较低、无法承受长距离通勤不相符,居住仍旧集中在中心城,新城建设没有起到真正的解密作用。工业化后期虽然人口收入增加,居住郊区化显著,仅存的金融商务功能难以从中心区分离,就业仍旧高度集中于主城,导致大规模钟摆交通;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不再是调整空间结构的手段,而是缩短通勤时间的补偿性措施。,41,3.1 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1)时间点的选择以增量扩张策略替代存量优化策略是世界大城市的普遍选择,工业化中期是拓展城市

23、空间的最佳时间点巴黎经验:工业化中期就在产业布局上采取扩张方式,为工业和服务的同步拓展提供充足空间,产业以并行方式发展,工业远郊专业化和主城优化提升构成一对互相强化的政策体系,实现拓展和优化并重的发展;在空间上采取近距离疏解、就业牵引和轨道跟进的方式,新城建设效用显著。工业化后期,新城的制造业基础为后来的商务科研功能疏解创造了条件,最终实现新城的不断升级,42,3.1 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1)时间点的选择中国大城市拓展时间整体滞后,也由于过密带来大量城市问题,重庆问题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是20年前北京和上海的问题,是现在天津的问题。库哈斯的评价中国城市是世界上最“集约”的城市,以最少

24、的土地增量承载最高的GDP和人口增长速度。背景差异是导致滞后的主要原因: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滞后导致要素无法自由流动,以普通公交为主的交通模式限制了城市空间拓展的范围。,43,3.1 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2)空间模式的选择:梯度组织、轴向联动和节点强化的综合运用梯度扩散和轴向联动要兼顾1965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和城市规划指导纲要(SCRAUP):不简单模仿英国新城,改变过去中心放射模式;采取“切线模式”,从同心圆放射向轴向牵引(80公里)转变,轴线上选择建设5个新城。2004年伦敦规划草案:同心圆模式的根本转向。提出横跨内外伦敦的次区域模式。强调内外伦敦的联系和协作,弱化同心圆所导致的两

25、极化发展。,44,3.1 增量扩张推动结构调整,(2)空间模式的选择:梯度组织、轴向联动和节点强化的综合运用关键节点的培育:结合战略性区位或资源选择新城,数量要少,组织层级和功能定位要明确,45,上海虹桥枢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功能最为复合的综合枢纽之一,包含了机场、京沪高速线路、磁悬浮、城际轨道、高速巴士、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建成后,预计每天将有约100万人次的客流量进出枢纽地区。,3.2 设施优化支撑空间重构,(1)整合对外交通系统,打造多式联运枢纽成功的典范:上海虹桥枢纽,46,3.2 设施优化支撑空间重构,(2)提速轨道交通建设,更新职住时空尺度不同交通发展模式,不同城市空间重构结果:

26、轨道交通的提速是促进城市高效疏解,推动多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47,重点汇报内容,一、发展目标:国家中心与开放高地二、空间战略:增量扩张与功能完善三、拓展策略:均衡发展、卫星城与中心城区建设四、优化布局:开发引导、交通先行与生态维护,48,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大都市日益国际化、区域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大城市的发展走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对外进行区域联合,对内发展多中心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的拓展,实际上要从非均衡到均衡进行更高层次的跃迁,从更大的尺度上构建均衡发展的多中心体系,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1.均衡发展:从高度内聚到区域开放,49,(1)按

27、照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必须全面拓展城市功能强化制造能力:从传统汽摩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实现重型装备制造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制造的规模扩大和产品升级。提升中心功能:从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的转型。培育科技生产力、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打造对接国际、面向全国的区域中心功能。,1.1 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50,1.1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2)主城优化和郊区扩张同步推进是应对发展要求的唯一途径,城市功能重组的空间范围拓展到一小时经济圈:由于土地市场化和轨道建设的滞后,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郊区化滞后的问题,功能复合、单心聚集成为通病。吸取前车之鉴,重庆应当及早

28、启动郊区发展、扭转中心聚集态势,构建弹性高效的空间发展框架。,重庆的郊区化进程相对滞后,但随着地形、交通等诸多制约因素解决,重庆郊区化进程可能面临加速,北京的郊区化,上海的郊区化,51,1.1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3)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郊区构建三级梯度组织立足资源禀赋差异,构建三级功能组织梯度:在自然本底、交通设施和现状地价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依托长江,构筑从西到东、从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从传统制造到新兴重装的发展,是完善重庆产业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依托嘉陵江,南北联动发展,是区域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相对密集的

29、地区,是未来实现重庆功能多元拓展、综合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1.1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4)构筑区域发展轴,促进中心外围的横向联动,52,沿江产业拓展带:依托长江航道推动重型工业沿江集聚,向东至涪陵、万州,向西至永川,鱼嘴和西彭为主要生产组织中心。城镇功能拓展带:依托城际铁路走廊和机场,未来将成为对接国际高端功能的核心发展轴,北部新城区、璧山-西永整合体将成为两大关键支点。文化旅游功能轴:依托嘉陵江及沿岸高速公路,联系北部文化旅游区和南部生态功能区。北碚和茶园成为整合区域旅游的南北支点,南部老城区则是优化提升的核心区。,53,(4)构筑区域发展轴,促进中心外围的横向联动,1.1总

30、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构筑“两带一轴、多支点”,与主城联动发展,54,(5)培育新中心,建设卫星城,打造功能强化的关键节点,1.1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中心城区:依托北部空港地区打造新中心区,和中南部老城形成两大中心高地东、西片区:重点扶持西永、茶园两大城市副中心,55,1.1总体策略:构建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框架,重点建设卫星城:扩容强城的重心卫星城是位于主城以外,实施同城管理的城市功能区。在重庆城市转型的特殊阶段,要通过卫星城建设实现三项目标:疏解主城压力,强化产业聚集,拓展外围腹地。基于地貌特征和已经出现的工业远郊迁移趋势,提出建设两类卫星城。近郊新城:西永、北碚、

31、茶园、西彭和鱼嘴。远郊卫星城:江津、壁山和长寿。,(5)培育新中心,建设卫星城,打造功能强化的关键节点,56,(1)基于市域城镇本底差异,引导多类型、多层次空间模式发展沿江、市域西北是人口、产业聚集的主要方向,城镇发展将通过轴带甚至网络化形式。东部、南部山区承载力有限,只能走特色化道路,城镇以散点式发展为主。(2)依托战略资源,重点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港口:降低运输成本、吸引产业集聚。通过垂直长江的纵向通道带动周边。机场:扩展市场边界,发挥区域特色资源的市场价值。外围门户:衔接腹地与主城的重要支点。,1.2 完善市域中心城市体系:促进全面均衡发展,57,(3)除主城区外,重点发展7个中心城市,1

32、.2 完善市域中心城市体系: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综合型区域中心:万州、涪陵、合川、永川用地相对充足,生态承载能力较强,应以综合性、规模化功能组织市域各区资源,带动均衡发展专业化区域中心:奉节、黔江、綦江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条件,以专业化功能组织市域各区资源,带动均衡发展,渝东北核心增长极,辐射川东的物流枢纽,综合产业基地,三峡库区的旅游组织中心,旅游交通枢纽,渝湘毗邻地区旅游组织中心、交通枢纽,生态型产业基地,面向川东,辐射渝西北的区域中心和物流门户,重庆产业技术次中心,面向川东南,辐射渝西南的区域中心和物流门户,人才培训基地和综合产业基地,渝黔川旅游金三角的生态旅游中心,辐射黔北的物流服务中心,衔

33、接主城区与市域东部的枢纽节点,沿江产业基地。,58,2.加快主城区功能提升,提升的关键:中心功能扩张、产业转移与轴向牵引,59,(1)双区:拓展北部新城区,争当国家第三区,形成南北辉映、特色格具的双城区(2)双基地:规模化产业临港转移、集聚,打造双基地,支持近郊西彭、鱼嘴新城发展(3)多节点:识别重要和新兴功能战略节点,支持主城功能多元化发展,2.1 主城区优化拓展的总体结构:双区、双基地、多节点,60,六条轴带牵引组织战略性节点两条商务客流密集带:强化南北中央商务带城市中心功能的联动发展和东西客流集散带的区域对接两条人文功能提升轴: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大山大水的自然生态格局出发,严格控制沿线

34、的功能发展。两条产业功能拓展轴:西北部新产业轴主要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机场,打通西永到机场的公路通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东南部制造产业轴依托港口和铁路枢纽建设形成的大宗物流集散能力,发展重型装备、机械制造和材料工业等。,2.2主城区网络化空间组织:轴向牵引,六条轴带牵引组织战略性节点,2.2主城区网络化空间组织:轴向牵引,61,62,(1)拓展北部新城区,推动新中心区建设经验借鉴:新崛起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一般都在该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带上。在功能上,与原来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错位发展,一般以信息咨询业发展为主,金融业也占据较高地位。功能准入较高。目标定位:构筑开放高地的主体,以“国际、商贸、

35、创新、绿色”为特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区。依托空铁水集成的门户优势和国家政策集中投放的重大机遇,侧重新兴现代服务功能的培育,重点是科技研发、服务贸易、国际交往、大型会展、市场营销。近期策略:加快城市北部新中心建设,作为拉开空间框架的战略启动点,实现门户区位向中心区位转变。,2.3 中心城区的重点:拓展北部新城区,优化老城区,荷兰阿姆斯特丹Zuidas地区:城市的CBD,中心城区与机场的联系节点,具有高铁站场史基辅机场,法国德方斯(La Defense):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1)拓展北部新城区,推动新中心区建设,63,2.3中心城区的重点:拓展北部新城区,优化老城区

36、,优化用地布局:重点解决资源缺乏整合,一般性工业和居住挤压战略性功能空间等问题整合调减东部工业区和居住区,打造国际交往促进区:包括回兴和两路地区。两路地区主要发展高端商务、外事活动和服务贸易功能,调整两路工业园区用地性质。回兴预留大型国际会展、博览等用地远期逐步调整寸滩港口及港后工业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北部新区和蔡家等地一般工业用地,打造高新产业促进区:设置混合用地,促进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即融商务信息、高档居住及都市楼宇工业于一体的用地类型,提高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生产服务的配合效率,交通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机场枢纽,完善集疏运系统打通机场西向通道:将渝万城际从机场接入龙头寺火车站后,依托现有铁路西向

37、通道,通过西永,并进一步向璧山、大足等地延伸,未来打造成渝第二城际铁路通道。打通机场新的西向公路通道,连通两路、大竹林、西永团结村,接成渝辅助高速通道。完善南北通道:设置机场专用轨道线,建设寸滩大桥,打通第二条南北快速路通道,分解经开路压力。控制预留东向通道:调整沪汉渝蓉线型,从涪陵分线,货运走沿江、客运和渝万城际铁路并线形成市域东部客运走廊,接入机场枢纽,加强机场的区域客流集结能力。,64,2.3中心城区的重点:拓展北部新城区,优化老城区,(1)拓展北部新城区,推动新中心区建设,65,(2)优化老城区,推动城市更新目标定位:老城区是传承城市历史和展现人文内涵的主要载体。依托人文资源丰富和历史

38、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侧重更新优化,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文化创意功能。核心对策:以两江四岸总体风貌整合为契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促进旧城整体保护。旧城人口、功能过度聚集,客观上给保护造成困难;部分地区大拆大建的危改方式破坏风貌;旧城部分地区已出现衰败的趋势 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2.3中心城区的重点:拓展北部新城区,优化老城区,渝中半岛目前集中了全市行政、商业、办公、服务等绝大多数的城市中心职能,(2)优化老城区,推动城市更新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2.3中心城区的重点:拓展北部新城区,优化老城区,66,67,3.大力推进卫星城建设,成功建设的关键:合理的功能架构与引导、交通先行支撑

39、,68,(1)新一代卫星城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疏解人口转为与主城分工联动三代卫星城与主城关系的转变:单向垂直双向扁平多向网络,专业型、边缘中心型和枢纽型卫星城取代卧城成为主导这意味着卫星城建设在向功能更具独立性和综合性,人口规模更大的方向上转变,3.1 卫星城建设经验借鉴,北京在新版总体规划中已经将三座重点远郊新城作为市级功能中心对待,三座新城代表了卫星城的三种类型:顺义枢纽型;通州边缘中心型;亦庄专业功能型。,69,(1)卫星城的成功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撑和多方力量的推动交通设施支撑:港口、铁路、轨道枢纽:北京顺义新城、上海临港新城政府大力推动:政策投放、功能转移:天津滨海新区、北京亦庄新城、大学城

40、等良好的设施配套:充满活力的服务、优于主城的人居环境:巴黎、首尔的卫星城 合理的功能架构:利用主城平台,催生新功能:昆山,法国巴黎与巴黎盆地,首尔都市区,3.1 卫星城建设经验借鉴,70,(1)近郊新城培育产业龙头、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2)远郊卫星城:主城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落实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3.2 卫星城的发展定位,(1)鱼嘴新城问题:被忽视的门户地位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建设将根本改变朝天门以下港口水深条件,果园港、东港是主城区条件最好的深水港,多条东向国家铁路动脉的交织区域。但目前交通设施的整合性弱;用地管治级别低,部分岸线被用作居住功能,战略性资源被侵蚀。,71,3.3 重点

41、发展三个近郊新城,目标:依托果园产业基地,构筑专业+枢纽型新城主城东向水运、陆运、空运一体化的大型综合门户,发展船舶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培育区域物流枢纽功能,预留国家产业空间,积极纳入内陆开放示范区。御临河东侧发展配套居住和服务用地规模:140平方公里配套人口:50万人,72,(1)鱼嘴新城交通综合解决方案规划为保税港区拓展区,扩大港口泊位,扩张后方陆域,全面提升果园港区的交通集疏运能力提升果园港口能力兼有内贸集装箱物流和保税物流功能。规划建成19个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340万标箱,商品车滚装100万辆、汽车重载滚装20万辆、件杂散货300万吨。,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寸滩港未来发展主要

42、问题:疏港交通和城市交通已经交错重叠,同时港口铁路扩容余地有限,未来构建高效疏港体系的可能性极小。,73,(1)鱼嘴新城提升果园港的铁路连接度,建设果园港水铁联运系统建设北碚-果园的铁路东北环线,并与江津-果园的铁路东南环线相衔接,形成联通三大槽谷的铁路外环系统,将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北向铁路和连接西亚新出海口的南向铁路货流接入果园港,实现东、北、南货运在果园的无缝衔接,对重庆主城区东部深水港口资源和西部铁路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果园到机场的保税封关路,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型联运枢纽。,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74,渝长高速,外环高速公路,进出港主立交,进出港专用路,进出港辅助立交,进出港辅助

43、立交,规划形成“一主两辅”的进出节点布局,外环高速公路果园立交为进出港主立交,鱼嘴立交和复盛立交为辅助立交,并在鱼嘴立交和复盛立交间新建进出港专用路。,(1)鱼嘴新城完善集疏运道路系统建设果园到机场的保税封关路,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型联运枢纽。,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74,(2)西彭新城问题:应该是产业城而不是居住城目标:依托黄磏产业基地,构筑专业+枢纽型新城主城西向水铁联运综合门户,积极发展基础原料和新材料工业,培育区域物流枢纽功能,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采取南工北居布局,陶家发展新城中心用地规模:80平方公里;配套人口:60万人,75,75,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优势:

44、西部腹地广阔,具有过境铁路的汇集优势,随着铁路运能提升和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应充分利用港口发展水铁联运问题:城市居住、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布局缺乏整合,港口岸线利用不足,陶家,铜罐驿,黄磏,(2)西彭新城交通综合解决方案充分扩展黄磏港后方用地和提升铁路、道理交通支撑能力建设黄磏、陶罐驿水铁联运枢纽调整成渝铁路线路:将成渝线主线与港区线分离,原有线路作为水铁联运线路,调整新建线路长约5.7公里。在铜罐驿西铜便线基础上,引进渝昆铁路、东南环线新线路,铁路车站进行改扩建,同时承担货运交通功能,实现货运大通道的水铁联运与团结村铁路集装箱货站、江津港区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西部物流枢纽功能,76,3.3 重点发

45、展三个近郊新城,77,(3)西永新城问题:产业基地功能挤压服务中心功能独一无二的价值:大学城、台湾产业园、微电子园高端资源集中投放的地区,形成西部硅谷的雏形,必定成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政策的启动点铁路枢纽中心站与上述功能空间上相互制约,交通组织成为瓶颈。作为连接重庆主城主要腹地方向的关键节点,预留西永高端产业和服务功能的发展用地,对整个重庆中心-腹地关系重构都具有战略意义。目标:依托西向腹地和主城衔接的关键节点地位,构筑边缘中心+专业+枢纽型新城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整合城市功能区用地规模:130平方公里;配套人口:120万人,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3)西永新城交通综合解决方案优

46、化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提升客运枢纽地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依托城市铁路外环构建,疏解铁路货运功能:集装箱功能部分分解到果园,将散货功能全部挪移到黄磏-铜罐驿;全面减轻铁路运输对西永城市环境、交通和用地的不良影响。在西永设置客运副站。近期建设的上桥第三客站存在用地和地面交通集散等多方面的制约,应在西永设置客运副站,分担兰渝、遂渝和川黔线客线的部分客流。远期预留提升发展的用地空间。预留与主城的东向通道,重点控制机场西向通道建设、优化遂渝高速走向南北向国家铁路动脉和东西向市域交通组织的冲突,突出表现在编组站和中心站建设对制约新城与主城联系。,78,3.3 重点发展三个近郊新城,79,重点汇报内容

47、,一、发展目标:国家中心与开放高地二、空间战略:增量扩张与功能完善三、拓展策略:均衡发展、卫星城与中心城区建设四、优化布局:开发引导、交通先行与生态维护,80,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1.1 组团边界调整在总体规划“五大片区、多中心、16大组团”的基础上,拓展与整合形成“四大功能片区、19大组团”,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1,82,1.2 用地指标分配,补足总体规划实际可建设用地的不足,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单位:平方公里、万人,83,1.3 用地比例调整,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4,1.3 用地比例调整,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

48、,85,1.4 突出城市门户、生产、创新与服务四大功能的空间布局优化落实提升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的总体战略意图,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组团功能从扁平向分工转变。,装备制造业 高新产业 物流集散及增值服务 科技研发创新,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6,1.4 突出城市门户、生产、创新与服务四大功能的空间布局优化针对重庆当前急需培育的功能明确空间落位,实施开发控制,公共服务 会议展览大型设施 文化教育 国家交往与商务,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7,1.5 优化时序开发(1)原则:优先建设新区-疏解旧城区-老城改造完善(2)战略启动拓展期:3-4年统一思想,将城市建设重点由老

49、城区向新城区、三个重点新城转移;确立轴向发展模式,对发展轴线沿线用地进行严格控制;该时期应对码头、铁路、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等加强投入。,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8,1.5 优化时序开发(3)扩张提升并重期:3-4年以交通设施、大型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在积极建设新城同时,逐步改造老城,提升老城服务功能,带动城市部分中心功能南移。初步形成五大新城,并积极发展完善远郊新城(4)优化完善调整期:展望远景该阶段是城市功能和创新性产业能力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初步构筑。,1.总规用地布局优化完善:开发引导,89,2.1 铁路及集疏运系统原则:以铁路线路和站点调整为撬动,

50、在主城区全面构建内客外货体系建设铁路外环线:增设北部环线,强化东南环线的作用,整合三大方向的铁路外环系统,对区域客货运输实施统一调配建议增设重庆至武汉的货运铁路:市域内接万州、涪陵、长寿,通过渝怀走廊到果园港,再通过外环分线,北环线初步选线线路全长:43.74公里(推荐方案)设计标准:国铁I级,正线为双线。限制纵坡:12。平曲线最小半径:1200米。设站情况:木耳货运站,在鱼嘴设置一个铁路疏解区(实现与渝怀铁路之间的转换);并且通过铁路专用线引入果园港,在果园港规划控制一个集装箱货运站,加强水铁联运。,2.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网络优化,90,2.1 铁路及集疏运系统尽快明确成渝城际铁路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