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92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编辑) .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校园评价标准2013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EEvvaalluuaattiioonn SSttaannddaarrdd ffoorr GGrreeeenn CCaammppuus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 3 2013 3 22001133年33月 1 绿色建筑咨询httpgb-cabrcom 电话400-820-6479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

2、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CSUSGBC 04-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一三年三月七日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 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评 价标准5高等学校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 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

3、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 学文远楼2楼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II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志强 石铁矛 汪滋淞 田慧峰 王崇杰 吴永发 葛 坚 吕伟娅 薛一冰 徐 燊 高庆龙 陈胜庆 王小平 张 琦 栗德祥 田 真 华 颖 龚 敏

4、刘艳峰 杨 柳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溶烈 赖 明 王有为 毛志兵 袁 镔 程大章 王清勤 李俊奇 穆怀泽 III 目 次 1 1 1 1 11 总则11 2 2 2 2 22 术语22 3 3 3 3 33 基本规定33 31 基本要求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3 4 5 4 5 44 中小学校55 4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5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6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4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9 46 运行管理10 47 教育推广11 5 14 5 14 55 高等学校1144 5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14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15 53 节水与水资源

5、利用17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7 5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18 56 运行管理20 57 教育推广21 23 23 本标准用词说明2233 23 23 引用标准名录2233 24 24 条文说明2244 IV 1 1 11 总则 com com 11001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 规范绿色校园的评价引导绿色校园的建设促进环境教育的开展制定本标准 com com 11002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既有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绿色校园的设 计建设和运营的评价 com com 110033 评价绿色校园时应统筹考虑校园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节地节水节 材和保

6、护环境并应结合校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推广需求协调校园功能 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com com 110044 校园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应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和适宜的建筑技术并应遵 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统一 com com 110055 绿色校园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传 统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评价 com com 110066 绿色校园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 2 22 术语 com com 220011 绿色校园 greencampus 在其全寿命周期

7、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 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com com 220022 校园能耗统计campusenergyconsumptionstatistics 指对校园内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com com 220033 校园能耗审计 campusenergyaudit 通过对校园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其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 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com com 220044 能耗 averageenergyconsumption 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

8、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进行 人数统计 com com 220055 水耗 averagewaterconsumption 将全校年度水量消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 进行人数统计 com com 220066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对材料进行加工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com com 220077 热岛强度 heatisland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 数 2 3 3 33 基本规定 31 31 3311 基本要求 com com 331111 绿色校园的评价

9、应以单个校园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com com 331122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校园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校园规模 选用适当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并应提交相应分析报告 com com 331133 申请评价方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阶段进行 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 32 32 332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com com 332211 绿色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 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运行管理教育 推广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com com 332222 绿色校园应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10、并应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 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校园等级划com-1com-2 的规定 com-1 com-1 表332222-11 划分绿色校园等级的项数要求中小学校 一般项数共49项 规划与 等级 可持续 节能与能 节水与 节材与 室内环 运行 教育 优选项数 发展场 水资源 材料资 共20 项 源利用 境质量 管理 推广 地 利用 源利用 共8项 共9项 共5项 共5项 共10 共5项 共7项 项 4 3 2 3 4 2 2 5 5 3 4 5 3 3 6 6 7 4 5 6 4 4 12 3 com-2 com-2 表332222-22 划分绿色校园等级的项数要求高等学校 一般项

11、数共58项 规划与 等级 可持续 节能与能 节水与 节材与 室内环 运行 教育 优选项数 水资源 材料资 境质量 共16 项 发展场 源利用 管理 推广 利用 源利用 共11 地 共10项 共6项 共8项 共6项 共8项 项 共9项 3 4 2 3 4 2 2 5 6 3 5 5 3 3 7 6 8 4 6 7 4 4 10 com com 332233 针对本标准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条文被评对象需逐条进行评价评价结 论为通过不通过两种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com com 332244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校园所在地区气候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 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

12、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com com 332255 绿色校园的评价原则上以校园环境建筑设施以及管理运行状况为对象 分别评估综合评判 com com 332266 对绿色校园的评价分为设计和运行两个阶段设计阶段应在施工图完成 后评价运行阶段的评价应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 4 4 4 44 中小学校 41 41 441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控制项 com com 4411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文物及其历史环境自然水系和其他自然与文化保护区 不任意占用基本农田森林湿地和其他限制性用地 com com 441122 学校选址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严禁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陷

13、山体 滑坡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com com 441133 学校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或设施且与易燃易爆 场所的间距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相关规定 com com 441144 校园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且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的关于防护距离规定 com com 441155 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的有关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 应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一般项 com com 4

14、41166 生均学校用地指标要求如下 1 小学每生用地不低于218中学每生用地不低于288 2 用地紧张地区或市中心小学每生用地不低于11中学每生用地不低于 12 com com 441177 35 05 学校的绿地率不低于 对于公共绿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 中学每生不低于1 com com 441188 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保证室内良好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 风条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 中有关学校建筑日 照标准的要求学生宿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中有关 日照标准的要求 com com 441199 保证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景观建设质量改善室外热

15、环境室外日平均热岛 强度不高于15 com com 44111100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学校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国家与 地方对于学校建筑规定的标准 5 com com 44111111 改建扩建项目宜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项公用和体 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 com com 4411112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选用耐候性 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 com com 44111133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校园风环境有 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com com 441

16、11144 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普 通高级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城镇初级中学服务半径宜为1000m城镇 完整小学服务半径宜为500m com com 44111155 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合理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停车场地 设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土地资源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面停车比例不超过总停车量的40 优选项 com com 44111166 校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利用园林 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com com 44111177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停

17、车场设计合理集中地下或半地下停放率 大于60 com com 44111188 优化土地利用鼓励将校园建设在改良后的荒地和废弃地上校园倡导对 校园文物和反映学校历史的古建筑及设施的保护 42 42 4422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com com 442211 新建和改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当地现行同类型 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com com 442222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冷热源设备的性能参数符合当地 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建筑房间空气调节 器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的最低要求 co

18、m com 442233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室温调节设 施 6 com com 442244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com com 44225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一般项 com com 442266 年度人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 com com 442277 校园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平面布局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 季利于自然通风 com com 442288 教学楼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50其他类型建筑的 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幕

19、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教学楼 不采用玻璃幕墙 com com 44229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 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要求 com com 44221100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冷热源设备的性能参数比当地现 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基本要求高一个等级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建筑房间 空气调节器的能效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 GB120213 2 级 的 级要求 com com 44221111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 行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相

20、关规定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 HER 耗电输热比 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相关规定 com com 44221122 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 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com com 44221133 对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动力等各部分的能耗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 行独立分项计量 优选项 com com 44221144 年度人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5 com com 44221155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com com 4422

21、116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com com 44221177 采用本章一般项和优选项未提及的可靠的经济的技术措施并取得良 好节能效果 7 43 43 44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com com 443311 在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运营管理阶段应制定用 水现状调研评估报告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com com 44332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com com 443333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漏失和无效用水量降低管网漏损率 com com 443344 用水器具和配件采用节水性能良好坚固耐用且便于管理维修的产品 com com 443

22、35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 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 com com 443366 人均用水量小于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555中用水量标准的平均 值 com com 443377 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降低地表径流 com com 443388 绿化用水应采用节水高效的浇灌方式 com com 443399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地下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水质满足景观用水 的要求 com com 44331100 按用途设置计量水表 优选项 com com 44331111 采用市政再生水或自行建设再生水处理利用系统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污水

23、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 的有关规定或合理设置雨 水收集利用和调蓄系统并将水资源化与学校环境教育相结合且办公教学类 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住宿类建筑不低于5 其它类建筑不低 于10 44 44 44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com com 444411 不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com com 444422 新建建筑在符合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8 一般项 com com 444433 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70以 上 com com 444444 使用预拌混凝土 c

24、om com 444455 合理利用校园范围内的已有建构筑物使校园内的原有建筑经局部或适 度改造后得到合理利用或建筑物的材料得到了再利用 com com 444466 新建及扩建建筑需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com com 44447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com com 444488 新建及扩建的主要功能性建筑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 com com 444499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 可再循环建筑材料 优选项 com com 44441100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再生材料或可循环材料制作的设施器具

25、等 或者对原有设施和设备进行再利用 com com 44441111 使用了其他创新型节材措施 45 45 445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控制项 com com 445511 民用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 的有关规定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 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 关规定 com com 445522 GB 18580 18588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和建筑 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com com 445533 教学用房的天然光采光系数照度统一眩光值和显色指数等指标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的有关规定 com com 445544 教学用房的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教学用房围护结构的隔声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