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996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绿色节能贷款”工作经验汇报材料“绿色节能贷款”,为小微企业撑起一片绿荫 *银行年,我行深化小微企业服务,在成熟的“小本贷款”基础上,积极引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气候融资创新贷款项目(CFIF),于11月28日正式推出了“绿色节能贷款”产品,将原来只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移植到小微企业领域,以优惠利率鼓励、推动小微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小、微企业加入绿色节能行列,促进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截至年3月末,我行已发放“绿色节能贷款”30笔,合计金额近2000万元,户均79万元,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9131吨,每年预计节约

2、电量374万度。下面就我行的“绿色节能贷款”具体做法做汇报如下:一、“绿色节能贷款”特点我行的“绿色节能贷款”产品是在小本贷款产品的基础上,突出其环保公益的特点而创新的一款信贷产品,具有小本贷款普适性、便利性的特点,又具有绿色公益的特色,产品推广后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设置绿色门槛,助力小微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因环境整治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小微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高能耗行业或使用高能耗设备,生产工艺落后,污染大、能耗高。但小微企业自身尚处于成长阶段,经营规模小,资金缺口大,而更新节能设备和生产工艺需要一部分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3、,因此,小微企业主动投入技术改造的动力不足。我行“绿色节能贷款”特为小微企业绿色节能投入需要量身定制,与其他贷款产品相比,强调贷款用途必须是更新节能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而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而不能用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周转使用,使之具有了绿色门槛,贷款金额为5至500万元,期限为3个月至3年,还款方式可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灵活设计,并以优惠利率提升小微企业使用该产品的意愿。(二)科学评估节能效果,直观展示为客户创造的经济效益。我行的“绿色节能贷款”给予客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支持,更通过对客户生产设备能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形成“能源利用评估报告”,使客户清楚了解到节能增效投资的成效。该产品将复

4、杂的能源评估技术简化为十分直观的节电和减碳两项指标,通过更换设备和更新流程前后的电力消耗总量、CO2排放总量的对比测算,让小微企业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节能投入能够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电费支出节约数量,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为鼓励小微企业使用该产品,我行还以优惠利率进行推广。通过有效的信贷支持,帮助小微企业减轻投入的资金负担,从而提升更新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的积极性,达到节能增效目的。(三)引进绿色信贷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传统的信贷技术只注重信用风险的控制,对于小微企业,我们的“小本贷款”信贷技术一般也只重点关注客户的经营活动状况。而我行“绿色节能贷款”所引进的能源利用

5、评估技术,在我行原有的小微企业信贷技术基础上,加入了节能效益评估环节,不仅使用了传统的经营活动分析技术,将设备更新后的经营效益纳入到信贷评估中,更将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融合到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体系中去。通过绿色评估,银行也能有效掌握企业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根据设备投入产出分析,确定贷款回收期,不仅使企业能够按申请用途使用贷款,更重要的是,该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的实际使用年限和投资回收期来灵活确定贷款归还期限,以投入所创造的效益增加值作为还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能够大大减轻客户的还贷压力,也有效防止了流动资金贷款长期化倾向。这种信贷分析技术和管理模式也可以为今后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管理

6、提供可行的思路。二、“绿色节能贷款”运作机制“绿色节能贷款”是我行在“小本贷款”功能的基础上,嫁接气候融资创新贷款项目(CFIF)的要求而开发出来的一款产品,因此,其运作机制与我行的拳头产品“小本贷款”基本相同。(一)产品功能,强调小微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绿色投入。我行的“绿色节能贷款”对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用途限于为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方面的投资,例如购买节能设备或者改进生产流程等,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该产品统一执行基准利率,以鼓励小微企业积极利用该产品实现设备与工艺的更新改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二)优化管理,以业务考核倾斜鼓励信贷人员主动营销

7、。“绿色节能贷款”业务流程是在我行“小本贷款”流程的基础上,叠加能源利用评估和能源利用审批环节。通过内部流程的严密控制,同样体现了我行“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特色。一般而言,一笔符合条件的“绿色节能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加上能源利用评估以及审核流程,办理时限最长不超过5天。在“绿色节能贷款”营销上,我行在业绩考核政策上对该产品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信贷人员在客户申请“小本贷款”时,了解客户的贷款是否用于有关购买节能设备或者节能减排、改进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方面的投资,主动推荐给符合条件的客户。(三)安排资金,加大绿色节能贷款的投放力度。自去年开始启动该绿色节能贷款项

8、目后,受到了各生产型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欢迎,我行也更有信心推广该项业务产品,让其真正为小微企业更新设备、提高产能、降低能耗,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我行将在信贷规模上给予保障,将先在路桥当地安排了1个亿的专项资金投入到该项目中,根据数据测算,可帮助150户小微企业改进设备、节能增效。(四)能源评估,贷前分析与贷后评估为客户算好两笔账。客户申请“绿色节能贷款”后,除由小额信贷人员正常开展贷前调查外,我们还指派由培训合格的客户经理担任的能源利用评估专员开展能源利用评估工作。能源评估将运用分析工具,对企业现有设备、工艺的能耗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基准能耗数据,对拟投入的节能设备能耗情况进行测算,

9、从而计算出相同产量下的新设备、新工艺能耗数据。通过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数据对比,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加入设备后的效益。总行绿色节能贷款委员会,对能源利用评估专员提交的分析报告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按正常流程发放贷款。项目开办至今,我行积极加大力度培训合格的评估专员,目前,已经培训了30多位能源利用评估专员。为使“绿色节能贷款”的效果得到真正体现,我行规定,贷款3个月后,能源利用评估专员要对客户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再次评估,确认通过信贷投入后,企业的高耗能产品真正得到了更换,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为产品推广积累经验。三、“绿色节能贷款”效益“绿色节能贷款”不仅仅是通过项目实施带来了直接

10、的效应,更是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加入到绿色节能行列中来,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收获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我行的长远发展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一)加速小微企业更新改造,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当前,能源供应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节约能源消耗,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更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发展质量。通过我行的“绿色节能贷款”产品的支持,并且以我行提供的专业化能源分析技术,帮助引进先进的节能产品和工艺,可以让小微企业迅速提升能源管理水平,直接减少电费或燃料的成本支出,并能够以节能降耗创造的效益,覆盖为此而增加的设备投

11、入,提升发展质量,也提高了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实现节能减排,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节能减排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小微企业设备、工艺也比较落后,由于单个企业排放总量不大、能源消耗总量不高,因此容易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被疏忽,但小微企业数量巨大,汇总起来,能源消耗、CO2排放总量还比较巨大,因此,提升小微企业的节能水平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产品是将以往只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能源评估技术和节能贷款项目,移植到小微企业中去,并通过后续技术支持,确保节能减排的效果能够真正体现,开辟了一条解决小微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和设备先进性的重要渠道。如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我行在已经发

12、放的近30笔贷款中,客户设备更新后,提高效率都在20%以上,最高达到了95.18%,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将十分可观。(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绿色节能贷款”不仅是我行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我行实现“通过让小企业得到一流的金融服务,以改进中国的金融市场”企业使命的要求。对于我行来说,通过优惠利率,供应了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贷款,而且还通过专业的能源分析技术,持续帮助客户降低能耗,建立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了绿色节能行列,也为我行壮大客户基础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国内类似的、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绿色节能产品还很少,年,我行将逐步在各营业机构全面开办这项业务,推进绿色信贷,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把我行打造成为绿色的、受人尊敬的银行,让小微企业因我们而发展得更好,以实现我行的企业使命,共创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