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978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2020上海市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5-2020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 录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说明书1目 录1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说明书1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则11.1规划背景11.1.1 上海的新一轮发展11.1.2 金山区发展目标与规划的确立21.1.3 枫泾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1.2规划依据21.3规划期限21.4规划区范围21.5规划内容3第二章 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42.1发展基础42.1.1经济发展基础42.1.2交通区位优势42.1.3政策优势42.1.4文化和旅游资源42.2外部机遇与挑战42.2.1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 城镇发展关系转型42.2.2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带来新的发展契机42.2.

2、3上海推进郊区开发 枫泾战略地位凸显52.2.4提升金山地区核心竞争力 面临整体战略选择52.3资源与制约52.3.1城镇化空间扩张的潜在需求加大52.3.2城镇分散发展与资源整合的矛盾突出52.3.3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52.3.4区域空间管理手段滞后5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63.1发展目标63.1.1总体发展目标63.1.2经济发展目标63.1.3社会发展目标73.1.4城镇建设发展目标73.2 区域发展战略布局73.2.1功能定位73.2.2产业定位73.2.3镇域布局发展目标73.2.4战略措施73.3产业选择8第四章 镇域发展规划94.1 人口规模94.1.1人口发展规模94.

3、1.2 人口分布114.2 空间规模114.2.1空间需求114.2.2空间容量114.3 空间结构模式选择124.3.1空间结构模式124.3.2空间生长模式选择124.3.3建设空间关系的组合124.4土地使用分区管理124.4.1重点建设地区124.4.2生态保护地区124.4.3弹性生长地区134.4.4环境调节地区134.5 镇域建设用地规模134.6产业布局134.6.1第一产业134.6.2第二产业134.6.3第三产业144.7社会事业144.7.1文化144.7.2教育144.7.3体育144.7.4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144.7.5人口154.7.6殡葬154.8综合交通规划

4、154.8.1 综合交通现状154.8.2 轨道交通154.8.3公路154.8.4汽车站164.8.5铁路164.8.6 航道164.9市政设施规划164.9.1给水工程规划164.9.2排水工程规划174.9.3供电工程规划174.9.4通信和邮政工程规划184.9.5燃气工程规划184.10防灾工程规划184.10.1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84.10.2 消防工程规划184.11环境保护工程规划194.11.1 水环境194.11.2 大气环境194.11.3 固体废弃物19第五章 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205.1规划目标205.1.1加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205.1.2全面提升城镇的旅游文

5、化功能205.1.3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205.1.4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205.1.5塑造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城镇的活力205.2规划原则205.2.1区域性原则205.2.2协调原则205.2.3可持续发展原则205.2.4动态性原则205.2.5特色原则20第六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216.1城镇性质216.2城镇规模216.2.1人口规模216.2.2 用地规模21第七章 城镇用地布局结构227.1一心227.2四轴227.3四片227.4整体联动发展23第八章 城镇土地使用规划248.1城镇居住用地248.2公共设施用地248.2.1 行政中心258.2.2 商业文化中心25

6、8.2.3 教育设施258.2.4 体育设施258.2.5 医疗设施268.3工业仓储用地268.4道路广场用地268.5绿地用地268.6河流水域用地278.7城镇建设发展备用地278.8城镇建设用地平衡28第九章 城镇交通规划319.1 现状概述319.2 规划原则319.3道路系统规划319.4道路性质等级与路况控制319.5道路交通设施规划329.5.1停车场329.5.2公共加油站339.5.3公共交通系统33第十章 城镇绿化与景观规划3410.1规划目标3410.2规划原则3410.3绿地系统规划3410.3.1公共绿地3410.3.2 居住区绿地及专用绿地3410.3.3 老城区

7、绿化3410.3.4 生态防护绿地3410.3.5 道路绿带3510.4 景观系统规划3510.4.1 景观节点3510.4.2 景观轴线3510.4.3整体风貌35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3611.1 给水工程规划3611.2 排水工程规划3711.2.1 现状概述3711.2.2 排水体制和规划原则3711.2.3 污水排水工程规划3711.2.4 雨水排水工程规划3711.3 供电工程规划3811.4 通信和邮政工程规划3911.4.1 电信工程规划39n容量预测3911.4.2 邮政工程规划3911.4.3 有线电视规划3911.5 燃气工程规划4011.5.1 现状概述4011.5

8、.2 燃气规划战略和原则4011.5.3 液化石油气4011.5.4 天然气4011.6工业供热工程规划4111.7管线综合规划4111.8防灾工程规划4111.8.1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4111.8.2 抗震工程规划4111.8.3 消防工程规划4211.8.4 人防工程和生命线系统规划4211.9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4311.9.1 规划标准4311.9.2 垃圾处理规划4311.9.3 环卫机构和工作场所规划4311.9.4 道路清扫4311.10 环境保护规划4311.10.1 规划原则4311.10.2 规划目标4311.10.3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44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4612.

9、1 历史文化现状概述4612.2 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4612.3保护目标4612.4 保护原则4612.5保护分类4612.6历史环境保护4712.6.1历史建筑物的保护4712.6.2历史环境格局的保护4712.6.3环境发展控制引导4712.6.4动态保护4712.7文物古迹与文化保护4712.7.1文物古迹4712.7.2地方文化传统4812.8 保护基本要求和措施48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与实施策略4913.1规划实施管理4913.1.1分期建设与整体开发相协调4913.1.2注重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4913.1.3规划体制与管理体制创新4913.1.4土地管理制度创新4913.1.

10、5 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4913.2 建设分期4913.3 分期建设重点4913.3.1 近期4913.3.2 远期5013.4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5013.4.1 工业5013.4.2 居住5013.4.3 公共服务设施5013.4.4 绿地5013.4.5 道路50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则1.1规划背景枫泾镇,地处上海市西南隅,金山区西北,为沪浙五县区(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十乡(镇)交界之地。距市中心(人民广场)80公里。南距杭州湾35公里,东距老县城朱泾镇14公里,西距浙江省嘉兴市27公里,北距青浦县城30公里,东北距松江县城26公里。枫泾地区是上海的

11、西大门,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地区,是沪杭交通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金山区的重要产业区和旅游区。城镇概况枫泾镇是商业重镇,历史上一直是江、浙、沪往来通道,为邻近五县物资集散中心。清末民国初,沪杭铁路在枫泾设站,民国期间公路贯通以后,枫泾镇的苗猪、耕牛及米、麦业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枫泾镇为江南水乡集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又因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莲花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枫泾镇全镇设1个社区、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镇6.78万人,其中镇区总人口2.45万人。枫泾

12、镇镇域总面积91.67平方公里,是上海市郊区最大镇之一。1.1.1 上海的新一轮发展上海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人口与产业不断聚集,引领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入一个区域性繁荣的时代。上海郊区成为上海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郊区提供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机遇。从产业上,形成了“实力”看郊区的发展理念,郊区成为上海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新一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把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形成“四个体系”,发展为世界级城市的发展目标。郊区构建与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空间布局形态,对加快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至关重要。根据上海市第五次规划工作会议和金山区第二

13、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和“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运用国际、国内先进规划理念,对枫泾镇组织编制总体规划,促进和带动城镇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气候气象枫泾镇属亚热带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春季:4月上旬至6月中旬,冷暖变化大。时有低温和连绵阴雨。夏季:6月中旬至9月中旬,气温高,热量足,降雨量多,初夏有梅雨,季末多台风暴雨。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间短,日温差大,初秋多阴雨,季末有霜。冬季: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时间长,气温低,降水少,光照时间短,多阴冷天气,时有冰

14、霜。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下半段时期干旱少雨,夏季下半段时期湿热多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春、秋三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146.7毫米。水文地质枫泾镇内土地平坦,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为2.2米4.2米(吴淞基点)。北部地区绝大部分属低洼田,一般地面高程在3.5米,东部地面高程在3.2米3.6米,南部地势较高,绝大部分在3.5米以上,小部分在4米以上。1.1.2 金山区发展目标与规划的确立2004年初金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金山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将金山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划分为新城(含三个街道)镇 (含己撤并镇的原镇区)农民居住点(含中心村和规划农民居住点)三个层次,并对金山区域内

15、现有的城镇进行撤并。枫泾镇是金山区九个镇之一,同时,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对区域内现有工业用地进行归并,形成“1+2+3”的工业布局。金山西部工业区属于其中之一,规划面积15.8平方公里。金山西部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汽车配件、针织、纺织及服装机械工业。1.1.3 枫泾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枫泾镇是上海重点建设的中心城镇之一,近年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实现国内国民生产总值13.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5%、73.2%、20.3%。财政收入为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工农业总产值59.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57.5亿

16、元,初步形成了以服装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印染业及汽车摩托车配套制造业等主导产品。食品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建材业、化工化纤、卫生洁具等初具规模,枫泾镇的经济已跳跃式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对于上海市区和一些早期发展的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对滞后,但从发展速度和前景而言,这里无论是对上海大都市地区而言,还是对金山区而言,在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1.2规划依据n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n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n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n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n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17、理技术规定(2003)n 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沪府200279号)n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n 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2004-2020)n 上海金山西部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3-2020(中间成果)n 枫泾镇总体规划(1998)n 枫泾镇电力系统规划(2004)n 枫泾镇己编制的各项规划和有关部门的规划设想1.3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1.4规划区范围 按照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目前整个枫泾镇镇域范围。规划区由23个行政村组成,总面积91.67平方公里。1.5规划内容通过本次规划,对规划

18、区范围的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控制和积极引导。规划内容包括枫泾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制订这一地区总体的发展规划,确定整体发展目标和框架,使这一地区的整体开发在上海市和金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附表1-1 2003年枫泾镇老镇区 单位:万元年份增加值(GDP)工农业产值(90不变价)社会总产值财政收入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二三产比例合计工业总值农业总值19972134734671452233581:4.19:0.966620461321488375000185619982022722131448135331:6.54:1.6066

19、37561536483984000276719992226822191608439651:7.25:1.7972629677554874141000418320002560822851750558181:7.66:2.55101168957135455175000688620013089823762110874141:8.88:3.121329801272005780199000995220023773325512701381691:10.59:3.2016821416141367812520001250020034894526023660697371:14.07:3.742294082218

20、13759534400018754年份增加值(GDP)工农业产值(90不变价)社会总产值财政收入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二三产比例合计工业总值农业总值19977743-5461851128349012838201319985837-45460419263534120942416199928473578214582810920:51:295783646436114008693833542000320445455154001118917:48:357381463225105899633548892001382015940174491481215.5:45.7:38.8640215658474

21、37-59452002546415942338491485011:62:271172871086888599-7303200386618623962559178207:72:213618983528009098-10226附表1-2 兴塔社区历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单位:万元第二章 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2.1发展基础2.1.1经济发展基础枫泾镇作为金山区的重点镇,一直发挥着中心城镇的职能。2003年枫泾镇有户籍人口6.3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82万人,城镇化水平28.57%;大量的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支撑着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枫泾镇初步形成了以服装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印染业、化工化纤业、食品

22、业、医疗器材、卫生洁具以及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等主导产业,食品加工、电子以及通讯设备、建材业也初具规模。2003年,工业区新落户企业达到84家,枫泾镇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1.2交通区位优势枫泾是上海西部与江浙交界的门户,这一地区交通便捷,是江浙沪交流的重要节点。沪杭高速、沪杭铁路、亭枫公路(320国道)、朱枫公路和正在兴建的亭枫高速公路从镇区穿过,并设置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铁路站场,良好的交通体系网络为枫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枫泾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依托便捷的交通和上海的地缘优势,江浙沪在这一地区投资热情高涨,带动了枫泾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枫泾的整体实力,城镇环境品质明显改善

23、,诸如枫泾北美风貌新城、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上海纺织城的建设等。枫泾不仅将成为金山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将成为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风采的西部门户城镇。2.1.3政策优势枫泾镇是上海市“一城九镇”试点城镇,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上海市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对枫泾镇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推动力。2001年上海市政府下发的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中,对试点城镇的土地流转、产业培育、人口集中、财政支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政策支持。2.1.4文化和旅游资源古镇枫泾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宋代成市,元代建镇。这里是江南特有的吴越文化的宝地,人杰地灵。河多、桥多、寺庙多、学堂

24、多、里弄多、名人多,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风貌。有元代拱形石桥致和桥,有闻名江南的康熙皇帝御书匾额的“性觉寺”。但因战争频繁,均遭毁灭。至于能侥幸保留下来的,也由于未能很好保护,多被拆毁。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利用,经过整修,逐步恢复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让人领略到江南水乡古建筑的魅力。在上海实施“一城九镇”过程中,枫泾被确定为具有北美风貌特色的城镇,为枫泾的城镇特色增加了新的要素。2.2外部机遇与挑战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枫泾镇正参与到更大范围的生产分工体系中,新型区域合作和竞争关系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枫泾地区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2.1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 城镇发展关系转型长

25、三角地区在中国近20年一直保持经济最为活跃的发展势头,风起云涌的热潮带来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的概念和内涵正在扩展,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前沿和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创新、繁荣焦点的城市地区正在形成。城镇之间的发展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从垂直联系向水平联系转化,从线形联系向网络联系过渡,从城镇个体的竞争走向区域联合和竞争并存。每一个城镇的发展必须考虑与外部的产业和空间的关系。2.2.2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使长三角地区整体性不断得到强化。沪杭线在现有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基础上,新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也逐渐提到议事日

26、程,枫泾镇地处这一沪杭发展轴线,不仅是交通通道,而且是人口和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通道。从上海市域范围来看,上海实施“153060”工程,郊区高速公路体系日益完善,作为上海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虽然在过去很长时间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枫泾不再具有边缘化的概念,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2.2.3上海推进郊区开发 枫泾战略地位凸显上海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郊区扩展,为郊区提供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机遇。随着上海“三港两网”和四大产业基地的逐步建成,郊区的发展同整个城市的发展将会更为紧密地融合起来。上海率先提出“三个集中”的郊区发展策略,在逐步推行的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示范作

27、用。在新的发展阶段,郊区已经不再是相对于市区而独立存在的发展模式,而是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要素。枫泾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和“一城九镇”之一,枫泾城镇建设对上海大都市地区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以及特色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枫泾镇在新阶段的发展也将以一个新的标准作为起点。2.2.4提升金山地区核心竞争力 面临整体战略选择在新的形势下,上海提出提升制造业的内涵和能级,金山区在制造业向郊区集聚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基础,提升金山地区核心竞争力,面临整体战略选择。从金山区的发展规划上看,亭枫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重要城镇发展轴线,集中了亭林、朱泾、枫泾等重要城镇。在区域规划中也确立了金山区“一线、

28、二轴、三区的布局结构。亭枫发展轴是“二轴”之一,是贯通金山区北部的东西向区域经济发展轴,枫泾组团是轴线整合的三大组团之一,建设重点城镇与区级工业区。2.3资源与制约2.3.1城镇化空间扩张的潜在需求加大枫泾镇的传统发展是以郊区农业城镇为基础的,正在经历从一个远郊小镇到具备综合功能的小城市的转变历程,面临着承接新一轮产业空间布局和城镇化空间转型的巨大压力,产业空间需求使城镇化空间扩张加大,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趋势。城镇空间发展首先需要应对这一巨大而集中的空间与资源需求。2.3.2城镇分散发展与资源整合的矛盾突出虽然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从每个区域功能的角度作了一些总体的规划,但仍然呈现分散发展的现象,

29、新规划的金山西部工业区的规划已使枫泾和兴塔社区空间发展相连,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配套等方面发展协调的矛盾突出。整个枫泾组团共同面临着资源整合的方向和要求。2.3.3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上海郊区发展的新阶段上海郊区正在进入城乡一体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农业正从单纯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正从单一的乡镇集体企业向园区化、外向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社会正从城乡分割向城市化、现代化的新郊区转变;郊区农民正从传统的小生产者向开放型、经营型、科技型的农业劳动者转变。加入世贸组织后,上海郊区可以充分利用政策连续稳定、投资环境日益改

30、善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上海、落户郊区。枫泾历史上是农业发达生活富足的鱼米之乡,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持续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由于缺乏合理的控制和引导,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发展,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与传统城镇格局的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用地布局分散,沿路发展,土地利用率低,削弱了发展优势,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资源的脆弱性带来的矛盾正逐步显现。枫泾镇作为金山区域范围内的一级重点城镇与发展目标存在差距,城镇建设质量急待提高,中心城镇职能尚需完善。2.3.4区域空间管理手段滞后目前的城镇建设和居民点建设,对生态空间和重点发展地区的关注不足,尚未建立起整个地区长远和

31、整体的空间发展框架,削弱了“三个集中”作为指导郊区发展主导思想的实施效果。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3.1发展目标3.1.1总体发展目标枫泾是上海市“一城九镇”试点镇之一,是金山区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服装、机械,汽车制造、纺织为主导产业的新产业基地,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商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成为文化旅游业发达,居住和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城镇。未来的发展目标将关注一下方面:n 成长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增长点枫泾地区正面临新一轮超常规的跨越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作为上海大都市的重要节点地区,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产业、交通和资源的

32、优势,主动参与到新的区域协作和竞争网络关系中,并以金山西部工业区开发为依托,形成新的重要增长点。n 综合性:融合专业化产业基地和生活中心功能的空间枢纽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壮大专业性大型产业区,以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为支撑,增强城镇的集聚能力,强化作为上海市的门户和空间节点的地位。n 整体性:空间跨越发展过程中的联合体枫泾镇包括兴塔社区为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应通过整合强化整体发展效率,为远景发展奠定一个整体的、具有更大灵活性、容纳力和生长性的空间基础框架。n 持续性:工业化迅速推进下的生态功能建设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面临巨大开发压力的背景下,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积极引导产业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

33、率,降低环境代价,使枫泾地区不仅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基地,同时保持和发展强大的生态功能。n 凝聚力:具有持续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在枫泾地区建设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环境特色的区域和城镇建设,增强对人口和新经济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生活设施、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之形成集聚产业和人口的持续的作用力。3.1.2经济发展目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生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畜禽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的经济总量,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园区

34、。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构筑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管理体制,依托科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为提高全镇经济总体实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以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一、二产业提供流通服务,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利用文化优势,兴办各类服务项目,发展专业市场,力求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以服务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抓住上海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机遇,充分利用枫泾水乡文化古镇特色优势,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发展旅游业,使枫泾成为上海重要的观光旅游城镇之一。2003年枫泾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5、13.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5:73.2:20.3。至2020年经济主要发展指标预测(详见附表3-1):附表3-1 枫泾镇主要经济发展指标预测表指 标2003年2005年2010年2020年现状规划年均递增(%)规划年均递增(%)规划年均递增(%)国内生产GDP(亿元)13.528.445105.430652.620其中:第一产业(亿元)0.91.051.362.25第二产业(亿元)9.920.84577.230404.118第三产业(亿元)2.86.65426.932246.325一、二、三产业比重6.5:73.2:20.33.5:73.2:23.31.3:73.2:

36、25.50.3:62:37.83.1.3社会发展目标枫泾地区发展需顺应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充分发挥城镇的交通和产业优势,强化中心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布局,切实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将枫泾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基本实现现代化,突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城郊型经济、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多元化和规模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3.1.4城镇建设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镇总人口达11万,其中城镇人口9万,城市化水平8085%。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

37、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的要求,实施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成由镇(社区)农民居住点组成的二级居住体系。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功能更加完善。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城镇,繁荣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品位。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3.2 区域发展战略布局3.2.1功能定位到2020年,把枫泾地区建成上海西南门户重镇;努力打造城乡一体的,人、自然、城市和谐的制造工业城、现代物流城、特色风貌城,成为体现21世纪上海新城风貌和品位、功能综合、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城。3.2

38、.2产业定位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枫泾地区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商贸、旅游休闲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制造业重点发展服装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装、汽车制造、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化纤、食品加工、电子、通讯设备、建材业、机械、印染、医用器材、食品、卫生洁具及其它轻工加工业。物流重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调度、仓储及货物加工为主导,依托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开展联运,推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商贸的发展依托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开展商品展示、商贸洽谈,近期利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建设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内的商贸区,发挥区域商贸服务功能。旅游休闲重点发展枫泾古镇文化风貌、北美风貌新城及

39、产业区观光旅游,积极发展远郊农业休闲观光。3.2.3镇域布局发展目标按照“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方针,区域总布局形成“一心、四轴、四区”的布局结构,形成开放型、组团式、片轴结合的发展模式。一心枫泾古镇与北美风貌新城组成的生活区,是枫泾地区的生活、服务中心。四轴320国道轴,贯通金山区北部的东西向区域经济发展轴,与沪杭高速公路相接,是联系枫泾镇区、兴塔社区、金山西部工业区的重要通道。朱枫轴,连接320国道、泖新公路,是枫泾与青浦、松江联系重要通道,同时是枫泾向北拓展的发展轴。枫美轴,枫美路是重要的东西向城镇道路,从西向东联系商贸综合发展区、北美风貌新镇区、金山西部工业区及兴塔社区。在整体的

40、城镇结构中,这一道路不仅担负着重要的交通职能,而且是展示城镇新面貌、新景观的重要窗口。新兴景观轴,新兴路是兴塔社区发展的主轴,联系着兴塔社区、金山西部工业区南片和北片及A7高速公路。是兴塔社区向金山西部工业区推进的主要联系通道,具有交通、景观功能。四区枫泾生活服务区、商贸综合发展区、金山西部工业区、兴塔片区。兴塔片区将建设成为金山西部工业区的配套社区,形成与枫泾中心镇区的错位发展。3.2.4战略措施n 强调重点地区枫泾目前空间资源在整个金山区具有优势,但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必须确立集中重点地区,通过产业与空间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强化综合交通系统地区整体性,

41、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配置,引导开发压力,综合协调发展的方向。n 强调生态优先枫泾在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生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作为后发地区,以更高的标准发展这一理念。在区域范围内确立生态保护区及生态走廊,确立生态优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发展原则。n 强调空间效率在实现空间开发重点集中过程中,树立以空间开发的效率为核心的策略,提高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进程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n 强调动态推进确立阶段性的经营手段和建设目标,推进核心功能建设,促进规划的动态有序推进。3.3产业选择枫泾的产业发展既要考虑已有的基础,也要考虑大的发展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因此需要分析考虑3个方面的关系:与现有产业

42、基础的关系、与上海郊区产业发展及金山地区产业布局的关系、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考虑现有的发展基础和金山区的发展规划,纺织服装、服装机械、现代商贸、汽车制造和汽车配件等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从上海郊区产业发展的趋势上看,上海正开启一个新工业化的浪潮,制造业、新型材料、仓储运输、旅游业、特色观光农业等在郊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长三角作为一个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基地的角度,枫泾同样需要做好准备,为现代制造业的进入和各种新兴产业提供发展平台。第四章 镇域发展规划4.1 人口规模4.1.1人口发展规模2003年末枫泾地区(含兴塔社区)总人口规模为73286人(其中外来人口17180人),其中

43、非农业人口18220人,占总人口的25%。2000年枫泾镇镇域(含兴塔社区)常住人口为66610人(其中外来人口12901人),其中非农人口13845人,占总人口的21%。外来人口是枫泾镇人口增长的组成部分,2000年登记临时人口12901人。2003年登记外来人员18220人。根据枫泾镇人口统计资源显示,未来人口增长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即总人口的机械增长和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的增长。机械增长主要来自于城镇建设范围扩大和工业区征用土地带来的人口增长、企事业单位招工以及外地民工和就业人员增加等。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第二、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随着上海市的城镇化政策,以及上海

44、市和金山区促进城镇化、建设中心镇的发展战略将为枫泾镇带来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这意味着枫泾镇人口增长的来源具有超越区域范围的特征,随着金山西部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外地人口;作为金山区西部的重点镇,将建设北美风貌镇,同时水乡风光独特,对周边地区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附表4-1 枫泾镇历年镇域人口概况年份枫泾老镇区兴塔社区户籍人口非农人口总人口增长率()户籍人口非农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19993558710960374554.92502525440-2.641.2620003889511768412545.724814207725356-3.670.3620013869211790413256.324762240025655-5.454.76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