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992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 明 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十月 项目名称: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 设 计 号:2004-47 委托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 院 长: 樊 晟 高 级 规 划 师 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4年9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负责人: 胡英男 高级工程师工程负责人: 汪晓岗 高级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 曹珠朵 高级工程师 袁华明 工 程 师 岳 波 工 程 师协编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目

2、 录说明书:一、概况1二、三圣乡基本现状1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2四、规划布局2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7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8七、管线工程规划10成果内容: 1. 规划说明书 2. 三圣乡区位关系分析图 3. 三圣乡现状行政区划分析 4. 三圣乡现状综合分析图 5. 三圣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图 6. 三圣乡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图 7. 三圣乡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图 8. 三圣乡景观系统发展规划图 9. 三圣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 10. 三圣乡管网工程规划图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 明 书一、概况 受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主要就本

3、着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对全乡域范围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乡域范围内的景观绿地系统规划。二、三圣乡基本现状 三圣乡地处位置为成都的东南方向,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通风口,以农田保护用地为主,全乡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六个村,其中幸福村和红砂村部分,依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现已规划确定为成都市向东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乡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以“三新”、“三最”为目标,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成功举办了省首届花博会,积极利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精

4、心打造了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并已通过国家2A级旅游区(点)验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加快了城市通风口的块状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沿成龙路两侧形成长约4297米、宽2040米的绿化带,完成了石胜路的建设。目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在乡域内已开始建设“两路一网”(外环路外侧约400米,沿天然气老线迁改,形成一条长约3000米、宽12米的柏油路,改造黉柏路,完善花乡农居核心区路网,按国家3A级旅游区标准提档升位)。 全乡现有人口共计1.8万人,幅员面积16.24平方公里。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 1. 本次规划的基本构思:依托成都市副中心的发展,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

5、,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成都通风口的职能。 2. 规划目标 在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保护好农田用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四、规划布局 1. 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结合三圣乡的实际情况以及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确定了四个产业发展基地,作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产业结构。 (1)红砂村花乡农居产业片区 红砂村“花乡农居”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三圣乡境内,成龙路北侧,距二环路仅7公里,交通便捷,因恢复创新独具格调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而得名。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占地3000余亩,农民3

6、50余户,具有悠久的种花历史。 按照“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对红砂村“花乡农居”实施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农业旅游示范点。对原有农居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引进民营企业成都高店子花木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鲜切花卉交易市场,成为四川省最大的鲜切花卉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 村内建筑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观光区生态自然环境,“花乡农居”既美化和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又为农民提供了经营场地,带动了观光、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7、。形成了以精品盆花、鲜切花、月季种植、科技示范、苗木种植、川派盆景、彩色植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花卉片区。为创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为市民休闲度假开辟了新的空间,不断推动花卉增效、花农增收。经过努力,花卉可经营土地增加到上万亩,成为成都市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产销中心。 (2)幸福梅林产业片区 随着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补充,观光农业的潜力越来越大,在幸福村打造“幸福梅林”观光园,配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对种植、养殖、垂钓、观赏、游乐等方面的景点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建成一个具有高

8、品位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让人既能感受到农业高科技的气息,又能体味到田园风光的韵味。 规划用地处于成都市通风口,规划石胜湖A湖与B湖之间,属于浅丘地貌。 观光园以幸福村1、2、6、7、10社为主体,辐射粉坊堰村1社、驸马村4社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200亩,辐射人口约2000人。 东起规划石胜湖A区西侧;南至幸福村十社与附马村四社交界道路(规划环线南段);西至幸福生态园道路(规划环线西段);北齐石胜路三圣段。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考虑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栽种计划。 严格遵循“水有源头

9、、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要素上下功夫。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密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围绕浅丘,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达到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块:入口区、主广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水上活动区、管理区。 (3)荷塘月色产业片区 为进一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全乡旅游环境,结合万福村当地的荷塘资源情况,发挥万福村成片荷塘的优势,以“荷塘月色”的景观设想来

10、打造万福村。 万福村位于三圣乡的东面,面积有2.3平方公里,人口有2487人。 重点区域初步规划在外环路外侧,陡沟河附近及黉柏路两侧的区域,涉及的社有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九社、十社共计7个社。规划总面积1000余亩(含龙泉高堰村和双流县400余亩)。 充分利用万福村荷塘的资源优势,打造沿线和周边环境,对农房进行“川西民居”风貌改造,营造观荷、尝藕、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在荷塘集中区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荷塘月色”观景楼和“荷塘月色”观景台;以吸引游人,增加人流,引导农户从事经营增收致富,并带动沿线的陈家堰村和附马村。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荷塘观赏区临黉柏路两侧的农房采取花乡农居农房改造

11、的模式,鼓励农户改造为川西民居风格。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万兴桥,道路两侧进行全面绿化,铺设草坪,栽种行道树,并重点对村办公楼周边进行改造,楼前修建一个村民活动广场。 (4)蔬菜基地产业片区 三圣乡附马村、江家堰村和大安桥村是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蔬菜300余万吨。 作为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紧临外环路,距市中心仅7公里,是目前距市区最近的蔬菜基地。琉新路、富江路贯穿整个基地,交通便利,完全能保证蔬菜产品迅速集散和上市时的优良商品性,所产蔬菜具有优越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基地土质良好、环境良好、水源充足,其生产条件完全符合成都市“无公害”蔬菜

12、生产标准。 我市特供菜生产基地之一,全乡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涉及到3000余户种植户。一线蔬菜基地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专业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蔬菜产供销、科技等配套服务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致富理念发生根本转变,种植“无公害”蔬菜将会给他们带来良好的收益。 已建成的10亩蔬菜生产基地,使我乡的农户在蔬菜种植上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通过前期大棚基地的示范带头,品牌打造等工作,使周边村民增加纯收入近400元,占年人均收入增长的60以上。1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成,将带动周边农户150户,解决富裕劳动力400余人。

13、 2. 用地布局发展规划 本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对三圣乡确定的副中心规划的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布局,结合全乡产业结构发展布局的要求,规划首先确定了全乡除城市副中心用地外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用地区,同时,规划确立以发展3A级旅游区标准的“幸福梅林度假观光区”、“荷塘月色度假观光区”、“花乡农居度假观光区”和作为城市通风口绿地的A、B两大人工湖面的布局。结合当地特色的蔬菜产业,在大安桥村布局占地约100亩的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另外,本次规划保留了现有分散布局的村民宅基地,对发展的宅基地规划本着“住宅进社区”的要求,在各村村委会所在地附近,相对集中布局新的农民新村点,其规模按人口增长及国

14、家相关标准配置。同时,布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尊重副中心规划的前提下,保留了现有3所村级小学以及综合市场用地。另外,结合副中心规划,为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利用花博会展厅,建立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同时发展三圣特有的鲜花产业。 3.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在整个全乡的用地布局中,结合产业结构规划,沿主要水系、道路布置线型绿化,结合度假观光区以及分布其中的广场绿化用地和农业生态用地形成点、线、面的绿地系统,并根据各绿地特征,分别规划确定出隔离绿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农田生态自然风光绿地、运动休闲绿地等不同功能的绿地。 结合绿地系统,利用主要道路形成全乡的主要线型景观网络

15、,并且重点打造四大度假区,形成重要景观旅游区,并且针对不同用地功能,规划不同景观风貌区。为了充分体现城市通风口的功能,打造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以高档乡村旅游功能的要求,对分布于全乡农田的村民建筑进行民居风貌改造以及环境整治,充分体现川西民居田园风光的特色景观。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道路网络规划1. 路网结构规划路网以强化东西、贯通南北为原则,整个路网除“城市东副中心”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其余乡域道路根据现状和地形情况采用自由式路网形式。 整个路网结构可概括为“三横、三纵”。“三横”指石胜路、附江路及万大路(万福至大安)。“三纵”指江大路(石胜路至江家堰村至大安桥村道路)。簧

16、柏路、成龙路。 2. 交通性干道由于三圣乡为成都市城市通风口,是大规模城市用地开发的控制区。因而,其内部道路不能按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和走向进行控制。其对外交通的载体和通道为石胜路和成龙路。此两条道路是本规划区域的交通性干道和对外交通走廊。在规划中,应尽量少地在此两条道路上开口,影响其安全性和快捷性。 3. 道路性质规划区道路按性质分为交通性干道、高速公路、一般性道路和城区道路。交通性干道红线宽度40米。板块形式成龙路为三块板、石胜路为两块板。规划城市副中心道路红线宽度16-50米。板块形式从一块板到三块板。高速公路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红线宽度40米。规划区一般性道路红线宽度6-12米。按公路断

17、面形式修建。此道路在规划区内四通八达,形成“蜘蛛网”状路网格局。(二)主要交叉口规划交叉口是指交通网络在运行中起重要作用的交通结点,包括:交通易集中的交叉口,重要道路沿线的交叉口,交通流种类繁多的交通结点,以及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要求重点管理的交通结点。1. 规划原则(1)交叉口规划要求根据路权优先的原则保障主要交通流畅通。(2)尽量慎用立交,以降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费用。(3)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必须考虑渠化设计,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4)对不同种类的交叉口采取不同的规划。(5)交叉口地要满足未来交叉口改善的要求,实施上分期,逐步完善。2. 交叉口规划规划分离式式立体交叉口1

18、处:石胜路与成龙路相交近期采用平交,远期采用分离式立交。近期建设中应留出远期分离式立交的建设用地。(三)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区70%以上,线网密度达2-2.5公里/平方公里。公共汽车拥有量在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计,设置公交首末站一处,用地1500-2000平方米。(四)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在各个功能区设置游憩广场。广场不宜太大,每处宜为2000平方米;此外结合车站设置交通集散广场,交通集散广场允许车辆短暂停留,但不得长时间存放。另结合规划用地情况设置零星停车场。规划CNG站一处,规划结合公交首末站设置。占地面积0.3公顷。规划加油站2处。一处在成龙路花香农居附近,另一处在江家堰

19、村附近设置。每处面积0.2公顷。公共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园市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 七、管线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 1. 供水现状 现状三圣乡乡政府位于成都市东部副中心规划区范围内;成龙路的两侧已预敷了一条DN600和一条DN300的供水主干管,这两条主干管均从三环路上的DN800主供水管上接管。成龙路上的两条供水管道主供东部副中心及三圣乡范围。 三圣乡域范围内的红砂村、万福村和附马村均已从成龙路上接管供水,支管管径均为DN150的PE管;幸福村正在实施供水工程,根据“幸福梅林详规”,石胜路上规划了一条DN400的供水管,从成龙路上接管,然后分供“A湖”、“B湖”及幸福村沿线。 2. 供水原则

20、规划区范围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均使用城市自来水,集中统一供水。 3. 用水指标及用水量预测 东部副中心的用水指标和用水量已在锦江区三圣乡粉房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了详细的规划,本次“发展规划”中保持与原规划一致,只将其管线走向和管径反映出来。 乡域内余下的6个村,现状人口为18489人,规划人口为19630人。考虑到整个三圣乡的大部分区域将担负起休闲度假和一定量的服务接待功能,因此,规划取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00150升/人日,东部和北部取高限,南部和西部取低限,经计算,乡域内6个村的居民总用水量约2600m3/日。 4. 消防给水 按各村集中居民点的人口规模和建筑体量,规划选择消防标准为“

21、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为1次,单处消防流量为10升/秒,火灾延时为2小时”。则消防用水量为72m3。由三瓦窑消防二中队负责消防。 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共用同一系统,采用低压消防制,消防水量由供水管网直供。 5. 管网布置 采取就近引入的方式从成龙路和石胜路上接管,沿乡域内主要联系道路布设给水管;主供水区以DN200的供水管形成两个主供水环,其余区段以DN150和DN100的枝状供水管延续至用户区。 6. 给水管材 规划拟采用PE管作为给水主管材,既便于施工又有利于安全供水。 (二)排水工程 1. 鉴于东部副中心已有锦江区三圣乡粉房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而乡域内余下的6个村将保持其用地性质

22、(农业生产用地)不变,散居的农户所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需全部作为有机肥复施于农业生产用地;雨水排放也只需利用现有的自然排水系统便可,规划上也不允许作过多地改造和变更;因此,本次乡域“发展规划”中就没有系统的“排水工程规划”了。 2. 红砂村“花乡农居”及幸福村“幸福梅林”这两个区域有较为集中的污水排放,在已完成的详规中均作了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因此,这两个区域应按“详规”实施。 3. 对于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规划建议采用沼气化粪池或常规三格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初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再用于农灌将会更安全卫生一些。 (三)燃气工程 1. 能源结构 三圣乡作为成都市东面的主“通气口”,其能

23、源结构理应以洁净能源为主,规划期内将以燃气替代燃煤,2020年气化率按100计算。 2. 用气标准及用气量预测 东部副中心仍沿用锦江区三圣乡粉房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只反映其管网走向和管径;乡域内其余6个村的居民生活用气按1.5标立方米/日户计,预测该部分总用气量约为7500标立方米/日。 3. 气源及气压 成龙路上已敷设了一根Dg300的中压天然气管,主供东部副中心和三圣乡乡域范围,各村均从该管上接管供气。中压配气管气压为0.30.15MPa。 4. 管网布置 采取就近接入的方式从成龙路和石胜路上接管,沿乡域内主要联系道路成枝状布设燃气管网。主干管规划为Dg159和Dg109,支管为

24、Dg87及其余小口径配气管。 5. 配气方式 中压燃气管庭院管道户前调压箱各居民用气户。 6. 燃气管材 规划拟全部采用PE管作为配气管主管材。 7. 高压输气管 现状有两条超高压输气管穿越本规划区。Dg720的威青线三圣乡过境段已全线按规划走向改线定位,Dg630的成德线沿东洪路和成龙路北侧过境,该线路暂保留现状位置不变。 (四)电力工程 1. 供电电源 220kV蓉东站是成都市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变电站,由该站出110kV线至现状的胜利站和规划的三圣站和中和站。三圣站是本规划区的供电电源。变电容量为24万kVA。 2. 用电负荷预测 乡域内六个村规划人口约2万人,总用电负荷约2.5万kW。 3

25、. 供配电线路 规划由三圣站和胜利站分东、西两个方向出10kV线路沿乡域内规划道路架空敷设至各用户区,区内形成小环网,由杆上式开关闸控制运行。 4. 低压供电系统 各用户区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设置公用或专用10kV/0.38kV变压器,再由变压器向用户供电。 5. 高压走廊 规划区中腹有一回现状的35kV线路,规划将升为110kV线路,联结高店子与中和110kV站;南部东西向的110kV线路联结龙泉和中和站,这两条线路保持现状走向不变。 沿成龙路布设的220kV蓉石线和110kV大风大望线在绕城高速路(外环路)北侧有一段尚未顺路架设,规划拟将这一段也改为沿成龙路的西侧直线过境;走廊宽度保持原“控

26、规”的40米宽度不变。 (五)电信工程 1. 电信分局 东部副中心规划区范围内已规划了三圣电信分局的用地;该分局可服务于整个乡域范围。 2. 电话用户预测 乡域内6个村的居民装机按1.2部/户计,公共建筑按1部/150m2建筑面积计,另考虑部分公用电话,预测乡域内6个村的装机总部数约为7000部。 3. 电信线路布置 电信线路沿乡域内规划道路架空布设,与10kV架空电力线异侧布置。 4. 有线电视光纤线路 从成龙路和石胜路接入,在红砂、幸福和附马设置接入点,再延伸至各居民用户区。 有线电视光纤线路规划与电信线路同杆架设。 (六)管线综合 详见道路断面组织规划示意图所示。三圣乡人口预测村名现状人

27、口(人)2007年人口数(人)年递增率8时年递增率5时总人口(人)净 增(人)总人口(人)净 增(人)红砂(曾家坡)2497257881254750万福2487256780253750大安桥2301237675234746江家堰32233327104328865幸福(粉房堰)508152451645183102附马(陈家堰)2900299494295858合计184891908859918861372注:净增人口数均为规划期末与现状人口数之差余值。各村现有农房面积万福村:81658.48m2附马村:90585m2红砂村:54388.63m2江家堰村:99200m2幸福村:166734m2大安桥

28、村:89700m2合 计:582266.11m2全乡企业有证面积:969.48亩合村并社后三圣乡基本情况表(一)单位:个、人、亩村名村民小组户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劳动力务工人数幅员面积(16.24)种植面积合计非农农业男女合计男女合计非耕耕地花卉蔬菜粮食曾家坡+红砂4941249726022371234126318614607626984604367250618611761100万 福474024875124361120136732152583968649531221600152260087250大安桥37102301230111351166165132672759964739301780215

29、0911389487江家堰51058322323320016301593651985104194431235251081.72443.3172.52130.7140粉房堰+幸福81701508110474034260024817032021649155394049662438.62527.42155340205陈家堰+附马61008290038286214361464218178490188327644532280.52172.59381234.5合 计30615818489141917070915593347361128259195363313024363116871267657186066

30、.2882合村并社后三圣乡基本情况表(二)单位:个、人、亩村名土地流转面积贫困户土坯户党员人数企业个数个体户工商税收企业增加值人均纯收入(2003年)村社集体(2003年)户人户总收入净收入曾家坡+红砂133013193551687197.67820475023281.11粉房堰+幸福1043.82967190108216.86103731201.7971.07陈家堰+附马4152045562174490.181580414886.5661.59万 福2953010344072028.38260377920.8511.52大安桥69.420532062477.21200411030-8.12江家堰60101887081126.79600425539.214.41乡合计3213.21223054137962251367.0340704190610.41221.58乡 属4927337.191000总 计3213.21223054142889251704.2250704190610.4122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